小麦苗情分类标准调查表

合集下载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亩总茎蘖数
>120万
90~120万
60~90万
<60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拔节期
单株次生根

>10条
7~10条
<7条单株分蘖数—来自4~6个3~4个
<3个
亩总茎蘖数

85~115万
55~8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时期
项目
旺苗
壮苗
弱苗(三类苗)
一类苗
二类苗
越冬期
主茎叶龄
≥6.5
5~6.5
4~5
<4
单株次生根

>4条
2~4条
<2条
单株分蘖数

3~5个
2~3个
<2个
亩总茎蘖数
>100万
70~100万
50~70万
<50万
长势长相
叶色浓绿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色浅绿,蘖弱
返青期
单株次生根

>4.5条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穗期
亩穗数

>45万
38~45万
<38万
2.5~4.5条
<2.5条
单株分蘖数

3.2~5.2个
2.2~3.2个
<2.2个
亩总茎蘖数
>105万
75~105万
55~7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冻害轻于2级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3级冻害时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4级冻害时

小麦苗情检测方案

小麦苗情检测方案

小麦苗情监测方案二OO七年九月二十日为进一步规范小麦苗情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1、小麦苗情监测指在小麦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地对各地区各种有代表性的品种和地块的小麦叶蘖动态、个体素质、群体质量、产量形成及气候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意见,开展分类管理的方法。

2、常年千粒重为监测品种前三年平均值,新引进品种以育种单位提供的千粒重为准(克)。

3、预计千粒重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灌浆期间天气情况估计的千粒重(克)。

4、实际千粒重指小麦晒干入库时的千粒重或收获后按入库标准含水量13%折算的千粒重(克)。

5、缺苗断垄条播小麦在3叶期内连续10厘米(3寸)无苗为缺苗,连续16.7厘米(5寸)无苗为断垄。

6、冻害由于低温影响,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幼穗脱水萎缩、干枯整株死亡的现象。

7、倒伏小麦植株发生倾斜或平铺的现象。

8、灌浆速率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克)。

9、监测区用作调查亩基本苗、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以及亩有效穗数的的固定区域。

确立方法: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地块(品种或播期)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点),条播田每样段1m 双行,撒播田每样点0.5川插行定点确立。

10、取样区用作调查次生根、穗粒数等监测项目取样的区域。

取样区设立在监测区周围(至少隔2行)。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点基本情况1、监测内容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

监测内容见表1。

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方式填报。

小麦播种后及时填写上报。

其中追肥和根外喷肥为预报,小麦收获后修正上报。

(二)生育期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种期条件下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

监测内容见表2。

表2 小麦生育期记载表2、监测方法(1)播种期:记载监测点各品种播种的日期。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冬前和返青期苗情分类以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总茎数为构成基本要素。

(1)构成基本要素定义主茎叶龄:小麦植株主茎的叶片数。

单株分蘖数:小麦单个植株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蘖茎数。

总茎数:单位面积内的主茎与分蘖的合计数,单位为万株/亩。

(2)苗情分类判定。

参考标准如下:冬前苗期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基本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

一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6—7叶,黄淮达到5—6叶,每株有分蘖3—5个,长江流域入冬时苗情稳健,有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80—90万,黄淮60—80万,长江流域40—50万以上。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短粗,叶鞘肥厚,适时播种的有5—7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3—5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长城以北不超过伸长期,华北中北部不超过单棱期,黄淮地区不超过二棱期,长江流域冬前不拔节。

分蘖节入土深度略深于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5%-75%。

二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5—6叶或7.5—8叶,黄淮达到4—5叶,每株有分蘖二三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有少量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60-80万,黄淮40-60万,长江流域30-40万。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适时播种的有4-5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2-3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稍延迟或略超前但不明显。

分蘖节入土深度接近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65%或75%—90%。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内,苗情稍偏弱或稍偏旺。

三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3-4叶或8叶以上,黄淮仅达到3叶,单株无分蘖或只有一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无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50-60万,黄淮30-40万,长江流域25-30万。

叶片小,颜色浅,次生根1-2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明显滞后或超前。

分蘖节入土深度明显比常年偏浅。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以下或90%以上。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上,苗情明显偏弱或明显过旺。

小麦基本苗调查

小麦基本苗调查

小麦基本苗调查篇一:小麦基本苗确定法小麦基本苗确定法1、测量数米苗数,求平均每米的苗数;2、求平均行距;3、计算基本苗数;4、每亩基本苗数=每米平均苗数*667/平均行距;5、方格调查法:在调查地块选代表性点若干,每点定出1平方米,查出方格内苗数,然后算出平均每平方米苗数,再算出每亩基本苗数。

篇二:当前小麦苗情调查表当前小麦苗情调查表篇三: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小麦考种

小麦考种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测定姓名:班级:农学11-3 学号:1.目的意思1.1了解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1.2学习和掌握小麦测产的方法。

1.3学习和掌握小麦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的方法技术。

2.实验材料及用具2.1实验材料:每小区选取1m2长势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小麦植株,一共选取4个1m2。

2.2实验用具:纸袋、纱网、剪刀、卷尺、天平、铅笔等。

3实验内容3.1小麦的栽培技术3.1.1整地:要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大颗粒。

3.1.2施肥:底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施用量。

一般亩施磷酸二胺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6-10公斤。

追肥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可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必需施用则日期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月上、中旬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

3.1.3浇水:生育期间要尽量满足对水分的要求。

一般要浇好四水: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麦黄水。

3.1.4播期播量:最适播期为10月底到11月上旬。

3.1.5化控措施:在拔节前每亩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可降杆壮苗。

3.1.6防治病虫害: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即可。

要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需连片及时彻底防治。

3.2计算内容3.2.1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3.2.2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3.2.3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和不实小穗)、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3.2.4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3.2.5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3.2.6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3.2.7着粒密度(grain cm 1) = 穗粒数/穗长(cm)。

3.3方法与步骤3.3.1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3.2苗情调查在小麦2叶1心时框定1×1 m2,定点调查基本苗和最高苗(12月22日左右)。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拔节期:基部节问伸长,露出地面l一2厘米,常年在春5叶露尖时。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一、监测内容将小麦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认真填写,以便于掌握小麦生产情况(见表1)。

1、叶蘖动态主要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和亩茎蘖数。

监测内容(见表2)。

2、个体生长情况及群体状况主要监测主茎叶龄、单株茎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数(万/亩)、缺苗(%)以及长势长相六项内容,监测内容(见表3)。

根据小麦个体生长情况及群体状况监测结果,参照安阳市小麦苗情分类标准,结合当地小麦长势情况,对本地区小麦各生育时期苗情进行综合评价。

调查情况及苗情分析填写(见表4)。

3、冻害和倒伏主要监测冻害和倒伏发生时间、品种、类型、程度及面积等,监测内容(见表5)。

4、灌浆速率测定灌浆速率是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用克表示,主要测定小麦籽粒干物质的日增长量。

监测内容(见表6)。

5、预产和测产主要监测亩穗数、穗粒数,用监测品种常年千粒重进行预产,用预计千粒重进行测产,为判断小麦生产形势提供参考。

监测内容(见表7、表8)。

6、特殊气象灾害监测对小麦全生育期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影响程度、危害特点进行监测和记录,以文字形式及时上报。

7、小麦实际千粒重通过监测实际千粒重,为进一步验证小麦产量提供依据。

监测内容(见表9)。

二、监测方法(一)时间和次数1、叶蘖动态从分蘖期开始对小麦叶蘖动态进行监测,分别于11月25日、12月5日、12月15日监测,共监测3次。

2、个体和群体消长状况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对小麦个体生长情况和群体状况各监测1次,共监测3次,并进行苗情综合评价。

3、冻害和倒伏冻害调查:于冻害发生后5天进行观察记载;倒伏情况调查:倒伏发生后及时进行观察记载,并记录倒伏的恢复情况。

4、灌浆速率测定从5月10日开始监测,每隔5天监测1次,收获前监测最后一次,共监测5—6次。

5、预产和测产5月20日调查产量结构,进行预产,5月30日前后(乳熟末期)进行测产。

6、实际千粒重于收获时或收获晒干后调查实际千粒重。

(二)确立监测区和取样区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品种(播期)选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点),每样段1m双行定点,作为亩基本苗、主茎叶龄、亩茎蘖数和亩有效穗数的固定监测区。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

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

第41卷第2期2014年4月植物保护学报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Vol.41No.2Apr.2014基金项目:小麦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2013BAD01B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897),美国唐仲英基金会资助作者简介:刘新伦,女,1976年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遗传育种,E-mail :liuxxlun@126.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jiwanquan2003@126.com 收稿日期:2013-09-03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刘新伦王长有王亚娟张宏吉万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摘要:为明确小麦苗期和成株期与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

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麦长管蚜;小麦;抗性鉴定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toEnglish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 at seedling and adult-plant stagesLiu XinlunWang ChangyouWang YajuanZhang HongJi Wanqu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Stress Biology for Arid Areas ,College of Agronom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Shaan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resistance to English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Fabricius ),between at wheat seedling and adult-plant stages ,94wheat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field and greenhouse using the method of aphid number ratio from 2010to 2012.The results indicatedthat 43wheat varieties showed resistance to the aphid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which two displayed high resistance ,eight moderate resistance and 33low resistance at adult-plant stage.Meanwhile ,45wheat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detected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cluding five high-resistance varieties ,16moderately resistance and 24low-resistance varieties.Thirty wheat varieties showed resistance to theaphid to different degrees at both seedling and adult plant stages ,accounting for 31.91%of the whole screened varieties ,including C273and Lanmai (Shaanxi Zhashui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the aphid.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phid number ratio of wheat varieties at seedling stag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at at adult plant stage.Additionally ,most wheat varieties (66out of 94)showed the same resistance to the aphids ,accounting for 70.21%of all varieties ,at both seedling and adult plant stag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edling-stage inoculation test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the resistance of wheat to S.avenae.Key words:Sitobion avenae;wheat;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麦蚜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1-2],其通过吸取植株汁液、排泄蜜露、分泌毒素、传播病害等方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3-4]。

实验4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实验4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实验4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位及分蘖规律。

2.了解不同栽培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

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冬小麦三、实验说明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1)根系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亦称胚根或种籽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成。

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

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本停止形成。

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

数量多少与种籽大小有关。

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在良好旱地条件下常可达3~4m。

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通常伴随分蘖同时产生,每长出一个分蘖产生次生根1~2条。

次生根较粗壮多根毛,下伸角度大,冬前主要集中分布在40cm土层中。

(2)叶片小麦的叶包括胚芽鞘(不完全叶、保护幼苗出土)、分蘖鞘(不完全叶、保护分蘖长出)、颖壳(变态叶、保护小穗及小花)和普通绿色营养叶等四种形态。

习惯上称为叶的仅指绿色营养叶。

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

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的主要器官。

叶鞘主要是加强茎秆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

叶舌能防止雨水和病虫侵入茎秆叶鞘间。

叶舌因有白、绿、浅红、紫等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志。

(3)茎小麦的茎节数为7~14节。

埋于地下的3~8节,包括地中茎及节间不伸长的分蘖节。

地上部4~5节,多为5个伸长的节间。

通常以第一节间最短,以上各节间逐渐加长,至穗下节间最长。

粗度以基部第一节间较细。

向上逐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变细。

茎节早在幼穗开始分化前,就伴随叶原基的分化而形成。

节间的伸长称为拔节。

由茎部节间开始向上逐节伸长,相邻两节间有重叠伸长期。

地中茎(胚茎)由胚芽鞘着生节和主茎第一叶着生节之间伸长形成;有长、短、无之分;用于调节分蘖节离地表的深度。

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许多节,不伸长的节间,叶原始体、叶腋芽及其生长点等密集在一起形成的膨大节群。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条播小麦怎么调查冬至苗

条播小麦怎么调查冬至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条播小麦怎么调查冬至苗
篇一:小麦苗情调查表
附表1安阳市县(市、区)小麦苗情调查表
附表
2小麦冻害情况调查表
注:一般冻害指叶片受冻枯死,未发生死糵;中度冻害
指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受冻死亡,部分幼穗受冻死亡;严重冻
害指全株受冻死亡,幼穗受冻死亡。

附表3县(市、区)小麦一类苗抽样调查表
注:调查主要当家品种。

附表4县(市、区)小麦二类苗抽样调查表
附表5县(市、区)小麦三类苗抽样调查表
篇二:小麦基本苗确定法
小麦基本苗确定法
1、测量数米苗数,求平均每米的苗数;
2、求平均行距;
3、计算基本苗数;
4、每亩基本苗数=每米平均苗数*667/平均行距;
第 1 页共 2 页。

小麦苗情测定、诊断与优化栽培

小麦苗情测定、诊断与优化栽培

下扎 。
D、春季一肥二水技术
春4叶时追拔节肥、浇拔节水; 孕穗-抽穗浇水。
理由:高产田在之前需要控蘖、N肥后移促
进穗和粒、根下扎吸收底层水分。
4、叶色:
苗期—N代谢为主叶色显“青” 拔节—碳水化合物增多叶色显“黄” 孕穗—又以N代谢为主,叶色显“青” 花后—同化物的转运与贮存,叶色 显 “黄”
5、叶面积系数:
冬前 1± 起身 1-1.5 拔节 3-4 挑旗 5-6 灌浆 4
四、优化栽培技术
1、小麦单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A.低产变中产(150-250kg/亩)
最高茎数在成穗数的2-2.5倍。
A.以分蘖穗为主(高产田):基本苗较少(10万左右), 最高分蘖少( 100 万左右),分蘖成穗率高( 50% 以上) (45-55万)。 B.主茎穗与分蘖穗并重(中产田):基本苗 20万左右, 最高分蘖不超过110万,穗数40万±,采用大穗型品种。
C.以主茎穗为主(晚播冬麦田和春麦田):基本苗40万, 春季最大分蘖 120-150 万,穗数 55 万左右,多采用小穗型 品种。
计数1 m2面积上的总茎数。
1 m2面积上的总茎数*666.7=1亩面积上的总茎数(个)
1 m2面积上的总茎数*10000=1 公顷面积上的总茎数(个)
2、一米双行法:
先求算平均行距(方法同上,单位用寸)。 计数1米双行内的茎数。
茎数÷(平均行距)=1亩面积上的总茎数(万)
附:调查粒数和粒重方法 如调查穗数的样点上个体生长均匀,可直接从中随机 抽取20穗计数总粒数,并求算平均粒数。 小麦,从中计数总粒数,并求算平均粒数。 或握取一把
3、考虑到节水、减少成本,力争高产的技术:
A、晚播 足墒10.10-18日播种、减小行距。 理由:水的蒸发减少; 防止旺长; 为不浇冻水打好基础、为晚熟玉米高产 提供条件。

小麦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小麦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小麦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A.1 物候期A.1.1 出苗期全区50﹪以上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均同)。

A.1.2 抽穗期全区50﹪以上麦穗顶部小穗(不算芒)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时的日期。

A.1.3 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A.1.4 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A.2 形态特征A.2.1 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a) 1级匍匐;b) 2级半匍匐;c) 3级直立。

A.2.2 株型抽穗后根据主茎与分蘖处垂直夹角,分三类:a)1级紧凑夹角<15°;b)2级中等介于“1”和“3”之间;c)3级松散夹角>30°。

A.2.3 叶色拔节后调查记载,分为深绿、绿和浅绿三种,蜡粉多的品种可记为“蓝绿”。

A.2.4 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A.2.5 芒分五级:a)1级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b)2级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c)3级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d)4级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e)5级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A.2.6 穗型分五级:a)1级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b)2级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c)3级长方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d)4级棍棒形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e)5级圆锥形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A.3 抗逆性A.3.1 抗寒性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分五级:a)1级无冻害;b)2级叶尖受冻发黄;c)3级叶片冻死一半;d)4级叶片全枯;e)5级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

A.3.2 抗旱性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a)1级无受害症状;b)2级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c)3级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d)4级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e)5级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

小麦苗情调查表

小麦苗情调查表
附表 1 安阳市
县(市、区)小麦苗情调查表
类型
一类苗 二类苗 三类苗 旺苗
面积
比例
株高
群体
今年
与去 年+ -
今年
与去 年+ -
今年
与去 年+ -
今年
与去年 +-
10% -50%
50% 20%
52 40% 30%
单株分蘖
今年
与去 年+ -
-1
大分蘖
今年
与去年 +-
次生根
今年
与去年 +-
2
主茎叶龄
今年
与去 年+ -
附表 2 小麦冻害情况调查表
县(市、区)
面积
一般冻害
品种
面积
中度冻害 品种
面积
严重冻害 品种
滑县
注:一般冻害指叶片受冻枯死,未发生死糵;中度冻害指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受冻死亡,部分幼穗受冻死亡;严重冻害指全株受冻死亡,幼穗受冻死亡。
附表 3
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主茎叶龄
4叶 4叶1心
4叶 5叶 4叶 4叶1心 4叶
8
1
4叶
9
2
1
2
4叶1心
10
1
4叶
11
1
4叶
12
1
4叶
13
15
合计
1
主茎叶龄
4叶1心 4叶1心
5叶 5叶 4叶 5叶 5叶1心 5叶 4叶 5叶
11 12 13 14 15 合计
附表 5
县(市、区)小麦三类苗抽样调查表
序数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⒈小麦分类⑴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春季播种的小麦称春小麦,秋季播种的小麦称冬小麦。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股沟深,皮层较厚,故出粉率较低。

⑵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简称白麦)和红皮小麦(简称红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⑶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疏松,呈石膏。

凡角质部分占籽粒横截面二分之一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含角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硬质小麦。

凡角质部分不足本籽粒横截面二分之一的籽粒称粉质粒。

含粉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⑷以上述分类为基础,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把小麦细分为9类:*白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白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白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红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红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红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红色软质春小麦(软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混合小麦:不符合前八条规定的小麦⒉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表1小麦质量指标容重(g/L)≥790≥770≥750≥730≥710不完善粒(%)≤6.0≤6.0≤8.0≤8.0≤10.0≤1.0≤0.5≤12.5正常杂质(%)总量其中矿物质水份(%)色泽气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注:水分含量大于表中规定的小麦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