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小麦苗情检测方案

小麦苗情检测方案

小麦苗情监测方案二OO七年九月二十日为进一步规范小麦苗情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1、小麦苗情监测指在小麦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地对各地区各种有代表性的品种和地块的小麦叶蘖动态、个体素质、群体质量、产量形成及气候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意见,开展分类管理的方法。

2、常年千粒重为监测品种前三年平均值,新引进品种以育种单位提供的千粒重为准(克)。

3、预计千粒重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灌浆期间天气情况估计的千粒重(克)。

4、实际千粒重指小麦晒干入库时的千粒重或收获后按入库标准含水量13%折算的千粒重(克)。

5、缺苗断垄条播小麦在3叶期内连续10厘米(3寸)无苗为缺苗,连续16.7厘米(5寸)无苗为断垄。

6、冻害由于低温影响,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幼穗脱水萎缩、干枯整株死亡的现象。

7、倒伏小麦植株发生倾斜或平铺的现象。

8、灌浆速率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克)。

9、监测区用作调查亩基本苗、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以及亩有效穗数的的固定区域。

确立方法: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地块(品种或播期)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点),条播田每样段1m 双行,撒播田每样点0.5川插行定点确立。

10、取样区用作调查次生根、穗粒数等监测项目取样的区域。

取样区设立在监测区周围(至少隔2行)。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点基本情况1、监测内容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

监测内容见表1。

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方式填报。

小麦播种后及时填写上报。

其中追肥和根外喷肥为预报,小麦收获后修正上报。

(二)生育期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种期条件下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

监测内容见表2。

表2 小麦生育期记载表2、监测方法(1)播种期:记载监测点各品种播种的日期。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4.11.12•【字号】潍农粮经字〔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潍农粮经字〔2024〕16号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属各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切实提高小麦冬前管理水平,夯实明年夏粮丰产基础,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和后期天气变化,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11月12日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自秋种以来,我市有效积温较常年偏多33℃,降水较常年偏多24.7毫米,日照较常年偏多13.5小时,光热资源充足,田间墒情适宜,总体气象条件对小麦播种及生长有利,全市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出苗质量较高,苗情普遍较好。

由于今年玉米腾茬较早,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麦田出现旺长趋势,秸秆还田地块存在病虫草害加重隐患。

据气象部门预测,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少1~2成,冬前管理应以“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为重点,落实镇压控旺促壮、预防病虫草害、浇好越冬水等技术措施,全面打牢小麦丰产基础。

一、镇压控旺促壮机械镇压可以压碎坷垃、踏实土壤、弥合裂缝、提墒保墒,抑制地上部过快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

针对今年越冬前气温持续略偏高、降水偏少、麦田旺长趋势加重的实际,要因地因墒因苗制宜开展镇压作业。

(一)镇压原则镇压应把握“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即: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进行镇压,过湿的地块不宜镇压;对土壤松暄、有裂缝的地块进行镇压,土壤黏重、板结重的地块不宜镇压;晚播麦要轻压不要重压”。

河北省小麦监测规范

河北省小麦监测规范

(一)术语和定义1、小麦苗情监测。

指在小麦出苗、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成熟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对代表性地块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气象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

2、监测样点。

用于调查基本苗、主茎叶龄、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的固定区域。

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等行距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米双行,三密一稀式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米三行,撒播或宽幅匀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0.5 平方米。

3、取样区。

在监测样点周围(至少隔0.5米),用于调查次生根、单株茎蘖和穗粒数等监测项目的区域。

4、缺苗(断垄)。

条播小麦在3叶期前,行内连续10厘米无苗为缺苗,连续15厘米无苗为断垄。

5、有效茎蘖。

在小麦拔节期,主茎和长出4片叶(包括心叶)以上的大蘖为有效茎蘖。

(二)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监测1、监测内容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

2、监测方法小麦播种后至出苗期,对各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填报。

(1)播前墒情。

整地前测定0~20厘米土壤含水量。

按照NY/T 52 规定执行。

(2)亩基本苗。

计数监测点小麦苗数,折算每亩平均苗数。

(3)缺苗断垄率。

在小麦出苗后,选择3个代表性样点,每样点测10米行长内的缺苗断垄累计长度,计算缺苗断垄率。

(4)出苗期。

记载全田50%以上植株第1片真叶露出胚芽鞘2厘米时的日期。

3、全县(市、区)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分析结合各监测点的基本情况,通过大面积考察,调查分析全县(市、区)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

3、数据上报时间各县(市、区)于10月31日前上报数据。

(三)越冬期苗情监测1、监测内容主要对监测点小麦主茎叶龄、株高、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

2、监测方法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调查记载各监测点小麦个体发育指标和群体指标。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拔节期:基部节问伸长,露出地面l一2厘米,常年在春5叶露尖时。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一、监测内容将小麦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认真填写,以便于掌握小麦生产情况(见表1)。

1、叶蘖动态主要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和亩茎蘖数。

监测内容(见表2)。

2、个体生长情况及群体状况主要监测主茎叶龄、单株茎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数(万/亩)、缺苗(%)以及长势长相六项内容,监测内容(见表3)。

根据小麦个体生长情况及群体状况监测结果,参照安阳市小麦苗情分类标准,结合当地小麦长势情况,对本地区小麦各生育时期苗情进行综合评价。

调查情况及苗情分析填写(见表4)。

3、冻害和倒伏主要监测冻害和倒伏发生时间、品种、类型、程度及面积等,监测内容(见表5)。

4、灌浆速率测定灌浆速率是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用克表示,主要测定小麦籽粒干物质的日增长量。

监测内容(见表6)。

5、预产和测产主要监测亩穗数、穗粒数,用监测品种常年千粒重进行预产,用预计千粒重进行测产,为判断小麦生产形势提供参考。

监测内容(见表7、表8)。

6、特殊气象灾害监测对小麦全生育期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影响程度、危害特点进行监测和记录,以文字形式及时上报。

7、小麦实际千粒重通过监测实际千粒重,为进一步验证小麦产量提供依据。

监测内容(见表9)。

二、监测方法(一)时间和次数1、叶蘖动态从分蘖期开始对小麦叶蘖动态进行监测,分别于11月25日、12月5日、12月15日监测,共监测3次。

2、个体和群体消长状况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对小麦个体生长情况和群体状况各监测1次,共监测3次,并进行苗情综合评价。

3、冻害和倒伏冻害调查:于冻害发生后5天进行观察记载;倒伏情况调查:倒伏发生后及时进行观察记载,并记录倒伏的恢复情况。

4、灌浆速率测定从5月10日开始监测,每隔5天监测1次,收获前监测最后一次,共监测5—6次。

5、预产和测产5月20日调查产量结构,进行预产,5月30日前后(乳熟末期)进行测产。

6、实际千粒重于收获时或收获晒干后调查实际千粒重。

(二)确立监测区和取样区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品种(播期)选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点),每样段1m双行定点,作为亩基本苗、主茎叶龄、亩茎蘖数和亩有效穗数的固定监测区。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前言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是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依质定价,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七十年代,有的省市就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主要用于指导粮食收购依质定价和作为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

这些工作分散、不系统,没要形成整体效益和有效的信息资源,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了规范我国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经过近八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方案的推广实施,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标准,使在全国范围内把局部的有效工作整合成全局性的工作,使个别资料形成整体资源,使传统的手法转变成科学的方法,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粮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启动的,项目编号为-T-449。

该标准的起草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

该项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汇集有关省近几年来的品质测报方案,结合国家粮食局的方案,编制了标准的草稿。

在2008年7月17日于武汉召开的收获粮食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暨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研讨会上,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在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的。

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计算方法和监测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地级行政区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364—2016 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图形产品制作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越冬期 over-wintering period冬前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 ℃~1 ℃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的生育时期。

3.2小麦苗情 winter wheat seedling growth condition小麦个体和群体的生长状况。

注:小麦长势划分为旺苗、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

3.3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用于植被指数计算的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之差与这两个波段反射率之和的比值。

[QX/T 284—2015,定义2.3]4 数据要求4.1 卫星数据选择4.1.1 宜选择根据MODIS传感器获取的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数据计算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4.1.2 应选择小麦越冬期开始前10日的监测数据。

4.2 卫星数据前期处理4.2.1 卫星数据应经过定标、大气订正、几何校正、投影及坐标系转换、云检测等处理,所有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应统一地理坐标系和投影方法。

4.2.2 小麦种植分布信息应按QX/T 364—2016中5.3.2的要求提取。

5 计算方法5.1 单时次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单时次NDVI 的计算见公式(1)。

REDNIR REDNIR NDVI R R R R I +-= (1)式中:NDVI I ——某个小麦像元单时次的NDVI ; NIR R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ED R ——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冀农粮发[2008]39号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冀农粮发[2008]39号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冀农粮发[2008]39号)各主产麦市农业局:近日,我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对全省当前小麦苗情和长势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现印发你们。

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农民搞好小麦田间管理,努力夺取明年夏粮丰收。

附件: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农业厅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附件:2008年小麦冬前苗情及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2008年11月20-22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对藁城、深州、冀州、新河、宁晋等县(市)的小麦冬前苗情进行了田间考察,听取了有关市、县当前小麦生产情况的汇报,经过充分会商讨论,提出了冬前小麦管理技术建议。

一、播种基础及特点1、品种布局合理。

全省小麦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良种补贴面积达到2200万亩,实现了统一供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700万亩,比上年增加250万亩;北部麦区以北京0045、北农9549等为主栽品种,中南部麦区以石新828、科农199、良星99、石麦15、邯7086等为主栽品种,优化了品种布局。

2、播期较为适宜。

全省9月份降水过程较多,主产麦区平均降水量在80毫米左右,增加了土壤墒情,对小麦适时播种创造有利条件。

全省按照“两晚”技术要求,北部麦区在10月1-10日,南部麦区在10月5-15日播种,全省“适时晚播”面积达到3100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86.4%。

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

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

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的报告,600字
报告标题: 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研究
报告摘要:以河南省为例,研究了利用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长势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

报告结论:在河南省,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冬小麦的长势指标,以及获取精确的信息。

关键词:遥感,冬小麦,长势
本文旨在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指标的监测适宜性。

首先,简要介绍了基本的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对其在监测冬小麦长势指标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其次,针对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指标监测情况,利用5个指标,即批次发芽率、叶片生长、叶面积比、最大叶周长和最大叶长,分析了河南省目前采用的遥感技术监测冬小麦长势指标的可行性。

研究发现,在河南省,遥感技术监测冬小麦长势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等,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

最后,本文认为,遥感技术在监测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且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增强数据质量,为冬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本文研究了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指标监测的可行性,并得出结论: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冬小麦的长
势指标,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冬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冬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技术_冯艳莉

冬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技术_冯艳莉
《基层农技推广》 2015 年第 7 期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5,Vol.3,No.7
经验交流

冬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技术
*冯艳莉 殷小红 赵树良 齐晓娟 李秋萍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陕西印台 727007;*联系人E-mail:fyl70@)
- 76 -
1.3 旺苗 如果播种过早,或者播种适时,但播后气候反常,
温度偏高,以致冬小麦出苗早,出苗后颜色翠绿,后转 为嫩绿,分蘖早,分蘖多,群体一般偏大,叶片宽长薄 软,超过15cm。对于冬小麦,旺苗第三叶长度中有叶鞘 长度的二倍,不超过三倍,而壮苗则为三倍以上,但若 超过3.5倍以上则是短矮苗,也不好。 壮苗主茎第三叶 最长,旺苗往往是第二叶最长。 但因光照不足而形成 的徒长苗,也是顶二叶最长,或与第三叶等长,它属于 弱苗,与旺苗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旺苗养分 消耗多,积累少,因而分蘖节膨大不明显。 临近越冬期 的主茎叶龄是鉴定是否冬旺的主要标志。
冬小麦旺苗的管理既要防止田间荫蔽, 倒伏减 产,也要防止穗少穗小。 对苗稠的田块最好返青期疏 苗,以调节群体。 2.3 弱苗 2.3.1 播种偏迟 特点是苗小,根弱、蘖少,有的到
返青时还是单株独秆。群体一般偏小,并且幼穗分化 期短,穗小粒少,成熟期延迟,易受干热风危害。 在 管理上以促为主,以增加分蘖,扩大群体,提高分蘖 成穗率。 返青期如地墒不缺,应采取锄、耙等措施, 以松土保墒、增温透气。 若遇干旱,要早追肥,以利 促弱变壮。 2.3.2 发生冬旺 这类麦苗由于播种过早, 或播后 气温偏高,发生冬旺,不仅越冬前群体偏大,而且发 育过头,冬小麦主茎叶龄超过8片,幼穗分化往往在 年前已进入二棱后期,甚至小花分化期。 冬旺的冬小 麦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地力消耗大, 体内积累养分 少,容易脱肥早衰;二是越冬遭受冻害,叶龄越大,冻 害越严重。 天气干旱,麦根露风会加重冻害,有的整 株枯死。 有的主茎和大分蘖枯死,有的虽没有死株、 死 蘖 , 但 生 机 衰 退 , 到 春 季 返 青 晚 , 生 长 慢 , 出 现“四 多四少”的特点,即老根多,新根少;冬蘖多、春蘖少、 黄叶多、绿叶少,管的不好分蘖丢的多,成的少。 因 此,要把冬旺的麦苗,当弱苗看待,及早追肥、灌水, 使其尽快恢复生机,让它脱下黄袍换绿装,促弱变壮 夺高产。 就是主茎大分蘖被冻死,甚至地上蘖全死, 分蘖节仍存活, 只要加强管理, 分蘖节上的潜伏蘖 芽,还能长成分蘖成穗。 2.3.3 水肥不足 这类冬小麦表现为叶片窄小,分 蘖出生少而慢,根系差,根毛不多。 麦苗缺氮颜色发 黄,缺磷时植株矮小,次生根和分蘖少,叶片窄小,最 初叶色暗绿,以后上部叶片的叶尖变为红褐色,略带 紫色, 严重时中下部的叶尖也变色; 缺水时叶片窄 小,基部叶片开始发黄,严重时萎蔫。 因此,应加强水 肥管理,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达到穗多 穗大的目的。 2.3.4 土壤过湿 冬小麦随着苗龄的增大, 耐湿能 力显著减弱。 如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时,一般发 根较差,且多集中在表层,严重时则叶尖先失绿,逐 渐变成黄色至淡褐色,甚至出现白斑,根系特别是根 尖白色部分逐渐变褐、变黑,以至死亡。 应松土散墒 通气,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开沟排水。 3 后期诊断

小麦冬前苗情诊断及管理方案制定

小麦冬前苗情诊断及管理方案制定

地块 株号 1 平均 o
品种
播期
个体性状调查表 基本苗 调查日期 主茎倒二叶 单株总叶数 有无缺位糵 地中茎长 备注 长 宽
株高 单株分糵 次生根 主茎叶龄
地块 株高 单株分糵
群体性状调查汇总表 主茎倒二叶 次生根 主茎叶龄 单株总叶数 有无缺位糵 地中茎长 长 宽
2.根据调查数据和田间观察,指出各地块在播种及其它农艺措施上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实践操作
(一)田间诊断
1、 壮苗 : 其表现是出苗快;分蘖和根系均能按期 、 壮苗:
出生、分蘖粗壮;叶片较宽大、挺而不披,叶色适度; 根多、根毛附着的土粒也多;麦田不封垄。主茎5~7 片叶,3~4个蘖,次生根7~8条以上,叶片最长在 12~16cm,单株干重大于0.4g。常规栽培年前总茎数 为成穗数的1.5~3倍,约1000~1400万/hm2 ,叶面积 指数1~1.5。
3、旺苗:
个体株高大于25cm,倒二叶长度大 于25cm,单株干重大于0.45g或小 于0.35g,次生根条数大于15条或 小于7条。群体总茎数大于1500万 /hm2,叶面积指数大于2.0。
(二)田间管理方案
1、弱苗:
对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要及时浇水,并适量 追施氮肥。土壤湿板或盐碱较重造成的弱苗, 应结合深中耕开沟、深施氮、磷肥,如果土壤 墒情不足或盐碱较重,还要在追肥后浇水补墒 或浇水压盐碱,浇水后要适时松土。土壤板硬 造成的弱苗,应及时浇水,然后深中耕松土。 对播种过深造成的弱苗,应及时扒土清垄,促 使早发苗。对播种期较晚的小麦,应以促为主,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四十一讲 小麦冬前苗情诊断 及管理方案制定
一、实践目的
北京地区一般在1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为小麦的越冬 时间。自播种至越冬,是小麦苗期阶段的冬前部 分,这一时期主要是生长根、叶、蘖等营养器官, 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 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其间,由于受各种自 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 苗情。因此,必须因苗制宜地运用各项管理措施。 通过本项操作,学习看苗诊断的方法,掌握不同 农艺措施对小麦冬前生长的影响,初步掌握冬前 苗情的分类方法,并通过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 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农牧局冬小麦监测工作意见.doc

农牧局冬小麦监测工作意见.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农牧局冬小麦监测工作意见农牧局冬小麦监测工作意见当前冬小麦开始进入拔节期,拔节期是小麦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旺盛生长阶段,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

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增加今年小麦产量,促进全县“吨粮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小麦苗情、墒情特点1、三月份气温偏低,小麦生长发育推迟。

由于去年我县冬小麦播种偏晚,加上进入春季以来,3月份气温偏低,延缓了冬小麦返青和起身生长,据技术人员下乡调查,今年全县小麦3月2日返青,3月18日起身,分别比去年推迟了4-5天。

2、群体适宜,但苗龄偏小,个体生长缓慢。

全县冬小麦面积为40万亩,其中一类苗28万亩,二类苗9万亩,三类苗3万亩。

当前全县冬小麦亩总茎蘖数90万左右,亩大蘖46万,总体上群体比较适宜。

但是由于播种晚及三月份气温低,个体苗龄偏小,当前全县小麦苗龄9.0叶左右,比去年减少0.3叶。

3、土壤墒情总体较适宜,部分麦田出现旱情。

全县整地质量较好麦田,尽管冬前一水未浇,但由于冬前11月份降水量大,以及春季3月19-22日的降雨,目前这些麦田仍能保持较好墒情。

但是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土壤上部干土层已经达到5厘米以上,冬小麦已经开始出现干旱症状。

4、全县麦田杂草和红蜘蛛发生较普遍。

全县麦田阔叶杂草普遍发第 2 页共 6 页生,主要类型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猪殃殃等;禾本科杂草主要在磁州镇、光录镇、高臾镇、花官营乡等乡镇发生较严重,主要类型有野燕麦、节节麦等。

小麦红蜘蛛在我县丘区麦田呈点片发生趋势。

下步田间管理技术针对当前我县不同类型苗情,要因地制宜,做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

1、科学运筹肥水。

今年我县小麦拔节期在4月9-11日,比常年推迟2天左右。

拔节期正值小花分化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旺盛期,也是小麦一生中需肥水关键期,要浇足浇好小麦拔节水,并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1.12.02•【字号】冀农粮发[2011]50号•【施行日期】2011.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的通知(冀农粮发[2011]50号)有关市农业(农牧)局:11月26-27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并邀请农业部小麦专家赵广才,共同考察了保定、石家庄的小麦苗情、墒情,对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进行了会商,制定了《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镇压、浇冻水、防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搞好指导与服务,为争取明年春管主动打好基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附件:2011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 2011年11月)今年秋种期间,小麦主产区降水充足、墒情适宜,底肥充足、品种优良,整地播种质量较好,种植形式不断优化,加之播种后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田间调查看,今年我省小麦生长发育正常。

一、苗情、墒情特点今年小麦长势有五个特点。

一是出苗好,田间缺苗断垄明显降低,小麦苗齐、苗全、苗匀,是多年来出苗最好的年份;二是群体足,全省主体麦田冬前亩茎数在70-80万,高产麦区亩茎数可达80-90万,是历史上群体较大的年份之一;三是个体壮。

冀中南主体麦田叶龄为5叶1心,分蘖3-3.5个,次生根3.5-4条;北部主体麦田叶龄为5叶龄左右,分蘖3个左右,次生根3-3.5条,个体较为健壮;四是墒情足,由于播种后降水较多,目前大部分麦田土壤含水量在17-20%,是近年来越冬土壤含水量较好的年份;五是长势匀,一类苗占46%,二类苗占42%,是近年来长势最好的年份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小麦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

徽县冬小麦苗情监测指标与方法初探

徽县冬小麦苗情监测指标与方法初探

徽县冬小麦苗情监测指标与方法初探杨卫东【摘要】冬小麦是徽县的主栽作物,近年来通过仪器远程监控和人工采集,获取了冬小麦田间环境、苗情关键因子及图像资料,准确掌握了适合当地冬小麦苗情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对提高精准监测与诊断管理化水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冬小麦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61-62,64)【关键词】冬小麦;苗情监测;指标因子;管理方法;徽县【作者】杨卫东【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徽县74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冬小麦是徽县的主栽作物,其苗期生长环境复杂多变,苗情状况与后期产量关系密切,徽县近年来开展冬小麦苗情监测和实施国家级《西部冬春小麦区苗情诊断关键指标与方法》项目,通过仪器远程监控和人工采集,获取了田间环境、苗情关键因子及图像资料数千组,通过归纳和总结,准确掌握了适合当地冬小麦苗情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对提高精准监测与诊断管理化水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冬小麦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片真叶露出地表2~3 cm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的日期为出苗期。

1.2 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 cm左右时为分蘖期。

1.3 越冬期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麦苗停止生长时为越冬期。

1.4 返青期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1~2 cm时为返青期。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0~3℃左右。

1.5 拔节期全田50%以上单茎的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 cm时为拔节期。

1.6 主茎叶龄主茎上已出生的叶片数,未出全的心叶用其露出部分的长度占上一叶片的比值表示。

1.7 单株茎蘖数根据小区定点所查的茎蘖数和株数,计算单株茎蘖数。

1.8 生根数在取样区挖株取样,连续挖10株,数次生根,求单株次生根平均数。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
术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冀农技发[2015]2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5.12.02
【实施日期】201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冀农技发〔2015〕2号)
各产麦市(含定州、辛集)农业(农牧)局,厅属有关单位:
近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对冬前小麦苗情进行了分析会商,研究提出了《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具体管理措施,适时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农民开展冬春季麦田管理。

河北省农业厅
2015年12月2日
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为做好小麦冬春季田间管理,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在认真分析当前小麦苗情基础上,提出了冬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一、冬前小麦苗情特点
据农业部门统计,2015年全省秋播冬小麦3448.5万亩,比上年减少14.5万亩。

总体看,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较好,播后镇压面积扩大,加之播后降水多于常年,麦田耕层墒情良好,为早春小麦早返青和科学运筹肥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受大幅降温降雪天气影响,小麦集中于11月22日进入越冬期,是近年越冬较早的一年。

主体麦田个体生长量偏小,晚播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作物苗情长势的信息监测对于农业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也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及时、准确的苗情监测对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预测农产品产量、防灾减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小麦苗情长势监测多限于基本苗数、叶面积、株高、干物质量、田间小气候等,监测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大、准确性低。

应用物联网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小麦的苗情长势监测,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存在方法和标准各异、监测指标不统一等问题。

迫切需要根据小麦生产的特性,制定一部通用的自动监测规范,实现标准化监测。

二、编制工作简况
小麦苗情监测是农业信息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部高度重视小麦苗情监测工作,将小麦苗情监测分析作为农业部小麦专家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进行部署。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小麦的苗情分类和监测上就有很多权威的论述。

21世纪以来,小麦大省河南、安徽、河北等先后出台了小麦苗情监测的地方标准,为各地小麦苗情长势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为加强对农业信息的监测力度,20XX年以来,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技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家标准化研究化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共同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研究。

20XX年,《小麦苗情长势(自动)监测规范》正式获得国家标准立项,草案研制工作正式启动,组成了标准起草组。

《小麦苗情长势(自动)监测规范》编制过程中,课题组对安徽、河北、河南等省颁布的小麦苗情监测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苗情监测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访问了一批小麦苗情采集人员。

标准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由小麦栽培、自动化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监测技术、行政管理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和论证会,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标准草案。

20XX年6月24日,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起草专家咨询会,对标准的起草要求、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研讨和咨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重新行了调研和查证,并将结果在标准草案中体现。

20XX年10月13日,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技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10余人参加研讨。

针对专家提出的目前中国小麦主要为冬小麦,且现有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全部自动化,因此建议将标准名称改为“冬小麦苗期长势监测规范”。

增加了监测点选取、灾害和病虫害监测的内容,细化了监测项目。

同时,鉴于现有自动监测方法和技术还不成熟,目前不适宜在标准中列入监测设备,将监测方法合并到监测项目中,删除监测设备内容。

三、编制原则
标准起草过程中,始终遵循了“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 的原则,尤其突出标准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确保先进性。

关于农作物苗情长势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为小麦苗情长势的物联网自动监测提供参考。

二是广泛开展小麦苗情长势监测现状的摸底调查,确保适用性。

对我国现有的小麦苗情长势自动监测、分析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标准化方面问题进行调研,对监测的指标和方法、精度进行初步设计。

三是充分征求小麦生产部门、农情调度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开展了专家论证,确保标准的协调统一性和规范性。

四是标准的条款尽可能规定具体、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内容简介
本标准共分应用范围、规范性应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监测点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5个部分,对小麦生长环境、生育时期、植株长势信息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进行了规范。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GB/T 19557.2-20XX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2.NY/T 1782-20XX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3.NY/T 1121.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4.NY/T 1121.7 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5.NY/T 889 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测定
6.DB13/T 2061-20XX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7.DB34/T 782-20XX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8.DB34/T2298-20XX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9.GBT 24689.6 植物保护机械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
10.金善宝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1.胡廷积等编著.小麦生态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12.童璐.稻茬小麦主要生育期苗情诊断关键参数遥感监测研究
13.贾玉秋.基于物候差异分析的冬小麦长势监测
14.夏于.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苗情远程诊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5.邹金秋.农情监测数据获取及管理技术研究
16.武威.小麦苗情诊断指标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