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
25 古诗两首
他玩电子游戏入迷,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拼 音
结 构
部 首笔 顺词 语句 子qiān
部 独体结构 千万 千家万户
千奇百怪
如今,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yù
王字旁 独体结构 玉石 玉米
白玉盘 白玉兰
这些玉石是远古时代留下的, 价值连城。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我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的仙镜,飞在云彩之间。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是___朝诗人___ 的一首诗,诗人把月亮比作___和 __,赞美了___的美妙和神奇。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rù
入部
独体结构 入队 入迷 进入 加入
太阳依着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浩浩 荡荡的黄河水奔腾着流入大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这 首诗是___朝 诗人___登上 ___所写的, 他看到了___ ______, 想到了____ ____。
学了这首诗,我 明白了____ _____的道 理。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识:认识。 呼:叫。
我小的 时候不认识 月亮,把它 叫做白玉盘。
诗人把月亮比作什么? 月亮——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疑:怀疑。 青云端:云彩之 间。
又怀疑 它是瑶台的 仙镜,飞在 云彩之间。
诗人把月亮比作什么? 月亮——瑶台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期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原文: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故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故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故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故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赠汪伦】原文:赠汪伦李白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词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情势,可以边走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5古诗两首
万径人踪灭。 ﹒ ﹒
径: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路上一点行人的踪迹 也没有。
孤舟蓑笠翁, ﹒﹒﹒ ﹒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斗笠。
独钓寒江雪。
江面的孤舟上,一位 披着蓑衣的老人,独自在 寒冷的江心垂钓。
《江雪》表达了诗 人不屈的精神和孤独的 情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岁:一年。 除:去。
﹒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 迎来新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药酒名。
人们迎着和煦(xù)的春 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 眼的样子。 千家万户被太阳的光辉普 照着,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桃:桃符。
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 换掉旧春联。
《元日》写了春节热 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 景象,抒发了作者除旧布 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飞鸟也没有,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上语文_25古诗两首
《赠汪伦》这是一首千古 传诵的告别诗。诗中用“桃 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 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 谊的赞美和感激。
学习 我 会 写
齐拼读
zhōu
chéng
yīn
kè
hé
wāng
小老师带读
zhōu
chéng
yīn
kè
hé
wāng
我 会 记
船 去 几 口 是 舟
千 北 八 是 乘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 762年),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又号“谪 仙人”。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诗侠”之 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 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静夜思》、 《将进酒》、《早发白帝 城》等多首。
25 古诗两首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 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 山)人年轻的。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 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 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 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 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小学教育)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诗词解析:回乡偶书素材 鲁教版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老大:年纪大了。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衰(cuī):减少,疏落。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赏析:
这是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2 页共2 页。
25古诗两首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唐代最杰出的诗人,给我们留下 了900多首诗篇,被誉为”诗 仙”。
《静夜思》 《古 朗月行》 《早发 白帝城》
李白
汪伦
zèng wāng lún
赠 汪 伦(唐 李白)
zhōu yù
李白乘舟将欲行,
tà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n
25 古诗两首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ǒu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bìn 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kè从何hé处来。
偶书 衰败
集合
偶数 鬓毛 客人 何处
无可奈何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 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 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 一听,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连说:“佩服! 佩服!”
春天的早晨,温暖的阳光洒满万家酒楼。大诗人 李白被窗前小鸟的叫声惊醒。他带好纱帽,穿好红纱, 来到楼下,像桃花潭走去。风光旖旎的桃花潭嵌在 群峰之中,水质清澈,波平如镜。从桃花潭到上游的 玉屏山,沿途长满了桃树。正是三月仲春,桃花盛开, 姹紫嫣红。将潭水映得一片火红。在旭日的照耀下, 水花相映,似红霞缭绕,又如彩练舞空……李白看到 这里,不禁心旷神怡,深深陶醉于这独特秀美的 山野风光中…… 汪伦留李白住了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 愉快,因为汪伦的小楼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小楼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 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 胜友高谈阔论。 几天后,李白依依不舍地告别,汪伦难舍难分 地送行,他们一路说说笑笑,观赏美丽的风景。到了 桃花潭,李白正要登船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阵 悦耳的歌声,这时,李白感到惊奇,但又十分高兴, 问汪伦:“这是哪儿来的歌声?”汪伦微笑着说: “这是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给你唱歌送行。” 李白感慨万千,写下一首代代相传的告别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5 古诗两首(1)
儿童相见不相识, 译:和家乡里的小孩子相互见面却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他们笑着询问客人从哪里来。
25 古诗两首(1)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小的时候。 鬓毛:太阳穴两边的头发。 衰:衰老,在这里指头发白了。 何:哪儿。
理解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译: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老的时候回到了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译: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却白了。
25 古诗两首
▪ 我会认
kè hé 客何 yù tà 欲踏
zèng wāng 赠汪
tán zhōu 潭舟
读一读: 客人 做客 客气 任何 乘车 乘法 泪汪汪 汪汪叫 欲望 踏青 踏步 音乐
何时 回赠 小舟 水潭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5 古诗两首
三、主题解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旅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因风雪所阻, 因风雪所阻,傍晚投宿在芙蓉山村一户 贫苦人家。 贫苦人家。诗人流露出了因自己的不幸 遭遇而感到内心孤独的情感和对贫苦人 民的同情之心。 民的同情之心。
四、生字词
jìng zōng wēng diao hάn
小径
sù
踪迹
pÍn
渔翁
chάi
垂钓
wén
寒冷
liè quan
住宿
guī
贫穷
gū
砍柴
mùLeabharlann 新闻猎犬归来
孤独
暮色
字义: 字义: 苍山:青黑色的山。 苍山:青黑色的山。 :(狗 吠:(狗)叫。 回来。 归:回来。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于芙蓉山主人家 1、太阳落山了,在朦胧的 、太阳落山了, 夜色中, 夜色中,青山也更显得遥 远。 2、由于天冷,那间贫苦人 、由于天冷, 家的茅屋更显得冷落萧条。 家的茅屋更显得冷落萧条。 3、在柴门里,听到主人家 、在柴门里, 的狗汪汪地叫起来。 的狗汪汪地叫起来。 4、(狗为什么叫呢?开门 、(狗为什么叫呢 、(狗为什么叫呢? 一看) 一看)原来是风雪之夜赶 回家的主人。 回家的主人。
25 古诗两首 江雪》 《江雪》 一、诗及字义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字义: 字义: 绝:尽 径:小路 踪迹、足迹。 踪:踪迹、足迹。
二、《江雪》诗意 、《江雪》 江雪
江上雪景 1、所有的山上都看不 、 到飞鸟的影子, 到飞鸟的影子, 2、所有的小路上都没 、 有人的踪影。 有人的踪影。 3、在一条孤零零的小 、 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 船上 坐着一个身披蓑 头戴斗笠的老翁。 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4、冒着大雪在寒冷的 、 江面上独自垂钓。 江面上独自垂钓。
小学四年级语文 25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学习内容】25古诗两首【文本分析】主要内容:《元日》是一首吟咏春节的绝句,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
《江雪》描绘的正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文章主题:《元日》表现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也体现了王安石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江雪》表现了作者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写作特点:1、融情于景,寄寓深刻。
2、寓情于景,感怀世事。
本文知识点梳理:1、了解作者的朝代及生平。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元日、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千山、绝、万径。
3、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4、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5、适度拓展王安石、柳宗元的诗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5、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第一课时《元日》【本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5 古诗两首
lín zǒu shí lǐ bái zuî zhâ shǒu
用 美 酒 款
待 他。 临 走 时,李 白 做 这 首
shī zânɡ yǔ wānɡ lún
诗 赠 与 汪
tà ɡē
伦。
民 间 歌 调,一 边 唱 歌, 一 边 用
zhâ shì tánɡ dài mín jiān liú xínɡ de
间 流 行 的
táo huā tán shuǐ tán mínɡ zài jīn ān huījīnɡ xiàn xī nán
3.桃 花 潭:水
县 西 南。
wǒ chãnɡ chuán jiānɡ yào yuǎn xínɡ hū
rán tīnɡ jiàn àn shànɡ
我 乘 船
将
要 远 行,忽 然 听 见 岸 上
1.汪 伦:李白 在 桃 花 潭 结 识 的 朋 友,性 格 非
chánɡ háo shuǎnɡ lǐ bái yïu lǎn táo huā tán shí wānɡ lún chánɡ
常
常
豪
爽。 李 白 游 览 桃 花 潭 时 ,汪
伦 常
chánɡ yînɡ měi jiǔ kuǎn dài tā
朝 辞白 帝彩 云 间,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liǎnɡ àn yuán shēnɡ tí bú zhù qīnɡ zhōu yǐ ɡuî wàn chïnɡ shān
两 岸 猿 声 啼不 住,轻 舟 已过 万 重 山。
qī juã sînɡ mânɡ hào rán zhī ɡuǎnɡ línɡ
hū wãn àn shànɡ tà ɡē shēnɡ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25 古诗两首ppt课件
烟花三月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意:我的好友从黄鹤楼出 发,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从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孤独,孤单。 尽:尽头,这里指消逝。 唯:只。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 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地 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向天 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的好
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那条船越 走越远,远远地望去好像消失在晴 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 江水流向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 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5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会认
鹤
渭
孟
唯浩舍陵源自君辞贺 鹤 辞 甜
盆 孟 唯 维
造 浩 舍 舒
凌 陵 君 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上第七单元课题 25古诗两首第 1 教时总第 70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文,通过朗读了解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文,通过朗读了解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一、走近诗人: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并把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二、走进古诗:1.读一读: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的意思。
3.找一找:搜集有关“年”的传说。
4.说一说:看看插图,读读古诗,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试着说一说。
3.问一问:仍未理解的诗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
(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习充分的同学。
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习惯?预设1:我们要包饺子、吃团圆饭。
预设2:放鞭炮、要压岁钱。
预设3:贴春联3.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二、初读古诗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3.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习的重要部分。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三、品读感悟(一)理解诗意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屠苏:就是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面朝东喝下。
据说此酒可以避瘟疫。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古诗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二)悟诗情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预设1:放爆竹预设2:喝屠苏酒预设3:贴对联3.说话训练: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用一段完整而流畅的话来表达)4.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5.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6.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7.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1.出示其他诗人在元日里写下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唐·杨巨源《元日呈李逢吉舍人》(2)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唐·白居易《元日感怀》(3)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陆游《木兰花·元日》(4)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2.读读,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诗:。
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
五、检测完善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板书设计:元日王安石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学反思:四上第 7 单元课题 25古诗两首第 2教时总第 71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先学提纲】一、走近诗人: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并把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二、走进古诗:1.读一读: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绝”的意思。
(习题4)3.说一说:古人说“诗中有画”,想象一下《江雪》所描绘的景象,并试着说一说。
4.想一想:为什么老翁独自一人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三、拓展阅读:查一查:古代诗人写下了很多写景的诗篇,再摘录一首,好好读读吧。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不少同学可能有过钓鱼的经历。
垂钓之风,应该说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
有人以垂钓为业,有人以垂钓为乐。
大家可能看过《封神演义》,姜子牙的垂钓用的不是弯钩而是直钩,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太公钓鱼,其志不在钓鱼,而在功名。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在诗中诗人也描写了一个垂钓的画面,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3.根据题目,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写些什么的?江上的雪景。
二、初读古诗:1.自己读读这首诗。
注意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径:(1) “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齐读。
(2)“径”这个字我们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
远上寒山石径斜。
径的意思是——小路。
(3)那么这里万径人踪灭。
万径就是——许多小路。
(4)刚好一万条吗?(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板书:虚指)预设1:千秋雪预设2:万里船(6)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山”。
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山。
(7)谁还想来读一读?▲“蓑笠翁”(1)你们读得真流畅。
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蓑:平舌音翁:后鼻音一起再来读一读。
(2)“蓑笠翁”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图。
这幅图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整个词解释为:蓑衣斗笠渔翁行吗?怎么解释?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请大家注意蓑笠两字的偏旁,蓑是草字头,笠是竹字头,为什么?蓑:草字头下一个衰字,笠:竹字头下一个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了。
(3)谁再来读一读诗。
4.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三、品读感悟:(一)说诗意1.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上有什么?)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想。
3.学生交流。
同学互说,全班交流。
(二)悟诗情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1)你怎么知道鸟都不出来了?解释:鸟飞绝怎么知道人都不出来了呢?解释:人踪灭(2)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3)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
(4)人鸟绝迹,画面上怎样来表现鸟飞绝,人踪灭,画上该画些什么?(怎样的雪?)(5)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江雪,你能不能把雪景放进画面中去,让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
谁再来说一说?(6)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7)为什么给你寒冷的感觉?(8)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
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
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9)这样的环境为什么给你寂静的感觉?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
多么冷寂的景象啊!谁再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连读。
(10)这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这是个缺乏生气的世界。
让我们将这种感受带入诗中,一起来读古诗。
(齐读)2.体会渔翁的心情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1)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板书:孤独(2)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
(点红:孤)谁来读好?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
谁来读。
(点红:独)(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请同学们读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
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
从渔翁的身上你还能读出什么?启发:他独自一人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你觉得渔翁怎么样?(板书:坚强不屈)是的,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出渔翁的坚强。
(2)此时此刻,当你看到在这样冷寂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位渔翁孤独地钓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预设1:你不冷吗?预设2: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预设3: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预设4: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启发:这么冷的天钓得到鱼吗?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3)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4)生读柳宗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