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课文作者简介:贺知章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 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小时 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 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 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 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 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kè
hé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群( )的孩子, ( )跑过来,( ) 地问:“_________?”
回 乡 偶 书
(唐)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来。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船将欲行,
就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好像汪伦送我情。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hè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í nɡ) 李白 故人西辞( cí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ɡū)帆远影碧( bì )空尽, 唯(wé i)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 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 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 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回 乡 偶 书
(唐)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来。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比不上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 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 欲
汪
伦
谭
舟
踏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赠汪伦 唐代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想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
我乘船将要远行,
走
忽然
踏着节拍唱着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生字学习
ǒu yīn 偶 然 乡音
回乡偶书
bì n 鬓 毛 shuāi
衰 老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xí ng (
行 há ng (
)
) 踏
tà(
tā (
)
)
2、《赠汪伦》是一首( 门写来送给( )。
)诗,是(
)代诗人(
)专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 )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素材 鲁教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
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资料诗人简介(精品)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杜牧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2]杜牧这样形容自己家庭:“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课文作者简介:李白素材鲁教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
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人.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 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 豁达而健谈,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有很 深的友谊.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 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的不朽名篇。
2 理解诗意
偶然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 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 的感触。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诗人)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稀少了。
n ǒu yīn bì 偶 然 乡音 鬓 毛
hé shuāi kè 衰 老 客人 何处
组词游戏
组词游戏
yīn
kè
hé
音
音乐 语音 口音 音节
客
客人 作客 客车 游客
何
何处 为何 何时 任何 如何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代诗人
)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 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欲:想要,打算 3.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4.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5、不及:比不上,不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早发白帝城(李白)素材鲁教版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3 体会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
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 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 露出无限的感慨。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别董(dǒnɡ)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 chó u)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渭(wè i)城曲 王维( wé i) 渭城朝雨浥( yì )轻尘(ché n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xí ng (
行 há ng ( )
)
2、《赠汪伦》是一首( ( )专门写来送给(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诗,是( )。
)代诗人
) )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 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2、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3、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4、纵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 对我的情谊深。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lú n
赠 汪 伦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教案2 鲁教版
二年级《2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等5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课件)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来回答)(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诗词解析:回乡偶书素材鲁教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老大:年纪大了。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衰(cuī):减少,疏落。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赏析:
这是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鲁教版二年级上必背课文和古诗有内容
识字1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1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2我的画我要画一张画送给爸爸妈妈。
画什么呢?先画桂花,那金灿灿的桂花在飘香,我想请他们闻闻桂花的香味。
再画草坪,这草坪在夏天就像是绿色的地毯,现在却染上了一抹金黄。
草坪边上的枫树开始飘下几片黄中透红的落叶,它们像小鸟在飞。
啊!原来是秋风让落叶长了翅膀。
还画一条通往果园的小路,远远望去,果林里还有好多‚星星‛在闪烁,那是梨子、苹果熟了。
我还要画三个活泼的小朋友,他们提着篮子去果园,帮叔叔、阿姨捡果子。
我把这张画带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一猜:三个小朋友当中,哪一个是我?3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读背背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精品课件一
贺 知 章 • 课文插图 按钮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ǒu 生字学习
yīn bìn
偶 然 乡音 鬓 毛
shuāi kè hé 衰 老 客人 何处
生字学习
偶 然 乡音
dú yì
yì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féng jiā
bèi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后两句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指导朗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鬓毛
衰 老 客人 何处
贺 知 章 • 课文插图 按钮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前两句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少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老大)( 离 )—( 回 )
少小(
),
乡音(
)。
儿童(
),
笑问(
)。
回 乡 偶 书(二)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shì
mó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2 .理解诗意
偶然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 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 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的口音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Βιβλιοθήκη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的头发都已经斑白、稀疏了。
乡音 客人
鬓 毛 何 处
音(乡音 )( 音乐 )(
)
客(客人 )( 做客 )( 客厅) 何(何处 )( 为何 )( 如何)
1 .熟读诗文
回乡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
诗人回到了家乡遇到了谁?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儿见了我都不认识。
想一想
你会对这位白发苍苍 的老人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能不能 改为“请”?
不能。因为这里的笑字可以表现出儿童围 上来询问的情景。同时也写出了儿童天真 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 觉感到好笑的感情变化,所以不能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 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小时候 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 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 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 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 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上课课件PPT课件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 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 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 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 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 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 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 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 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 汪伦》这首诗。
•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 送别诗。 • 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夸张而形象地表达 了李白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 和感激。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行
xínɡ ( 不行 )
hánɡ ( 银行 )
踏
tà( 踏步 )
tā ( 踏实 )
2、《赠汪伦》是一首( 送别 )诗,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专门写来送给( 汪伦 )。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一群(可爱 )的孩子,( )地 兴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你是从哪儿来呀
赠 汪 伦
lún
李白(唐) 李白乘船将欲行, tà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xí ng
不及汪伦送我情。
wānglún
汪伦
乘 舟
tà
chéngzhōu
欲行
yù
踏歌 潭水
tán
想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
我乘船将要远行,
走
忽然
踏着节拍唱着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诗词解析:赠汪伦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解析: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资料贺知章简介(精品)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
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
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
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
可见其爱才及豪放。
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
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
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咏柳贺知章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咏柳贺
知章素材鲁教版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