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bc35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b.png)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主要涵盖了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
本文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对初二语文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包括唐诗、宋词等不同体裁的诗歌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古代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名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等知识。
二、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体裁,其语言古朴、含蓄,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包括《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修辞技巧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团圆》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景象。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如《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不仅对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e9d21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png)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词汇量,更可以提高审美和文化素养。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一、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一些唐诗,其中包括: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主要描写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望月的场景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登高的场景,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恭敬和热爱。
二、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和唐诗一样都是语言艺术的佳品。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宋词,其中包括:1.《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岳飞所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贞和报国心。
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描述了一段感情的起伏和跌宕,令人感受到悲喜交加的情感。
3.《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柳永所作,描绘了一段情感的矛盾和无奈,让人深切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
三、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精华之一。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元曲,其中包括:1.《汉宫秋》钗头凤,当年万里千山走。
若为平凡众所周,不比潘安与赛珍珠。
这首曲目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所作,通过潘安和赛珍珠的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崇高追求。
2.《西厢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恨嫁李寿,欲投佛脚,一封书,一片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e2f28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8.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归纳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学习。
一、古诗的基本形式古诗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短小精悍、意境深远、音律和谐等特点。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基本形式。
五言诗是指每句诗由五个字组成,通常为七句或八句。
七言诗是指每句诗由七个字组成,通常为四句或八句。
二、古诗的韵律特点韵律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指古诗中的音律韵部分。
五言诗和七言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其中五言诗的韵脚分为仄(轻声)和平(重声),七言诗的韵脚则分为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等不同形式。
三、古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古诗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句、对仗句、借代句、比喻句、拟人句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丰富古诗的形式,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四、古诗的作者及代表作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杰出的古代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古诗佳作。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著名的古代诗人,例如李白、杜甫、王之涣、苏轼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古诗的赏析技巧古诗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文化和历史内涵。
要想更好地掌握古诗,需要有一定的赏析技巧。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的赏析方法,例如注重诗歌的意境、注重语言的美感、注重背景的了解等。
通过这些赏析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古诗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修辞手法、作者及代表作、赏析技巧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2e09d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一、杜甫诗三首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
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春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cc6d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诗的特点- 精炼简洁:古诗一般以四言或者五言为主,每首诗的字数有限,要求语言精炼,表达准确。
- 句式平仄:古诗强调平仄对偶,通过音调的运用来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 感情真挚:古诗常常表达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有时温婉如水,有时慷慨激昂。
3. 五首古诗的内容和特点3.1 《登鹳雀楼》内容:描写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辽阔世界的思考。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广袤河山。
- 结构严密,每个句子都有明确的意境。
- 气势恢宏,豪迈奇绝。
3.2 《望月怀远》内容:描绘了月亮的辽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婉约,意境深远。
-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唤起读者思乡之情,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3.3 《赋得古原草送别》内容: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草原的壮美。
- 运用对比手法,对比了草原和宫阙之间的差别,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 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
3.4 《登高》内容: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景色和登山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点:- 采用五言绝句,简洁明快。
-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 展示了登山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3.5 《观书有感》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推崇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
- 运用夸张手法和对比手法,突显了书籍的重要性。
- 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4. 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3c51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八年级语文语文古诗词汇总(人教版)(一)课内古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编推荐: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e4d3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的主题与背景: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
生平。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掌握诗的体裁(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对仗。
3. 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4.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
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5. 诗歌的名句与用典:记忆每首诗中的名句,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和
意义,以及可能的典故来源。
6. 诗歌的鉴赏与分析:学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和
分析,能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
7. 诗歌的背诵与默写:熟练背诵每首诗,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语文上册常见的古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点:
- 《静夜思》:李白,五言绝句,表达思乡之情。
- 《望岳》:杜甫,五言律诗,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诗人的抱负。
- 《春望》:杜甫,五言律诗,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登鹳雀楼》:王之涣,五言绝句,以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对国
家未来的忧虑。
- 《江雪》:柳宗元,五言绝句,描绘雪后江景,表达诗人的孤独与
超然。
- 《游子吟》:孟郊,五言古诗,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赤壁》:杜牧,七言绝句,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对历史兴衰
的感慨。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要注重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加强记忆和默写练习,以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2ce1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3.png)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1. 诗句背诵。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字词解析。
-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 “薄暮”:傍晚,这个词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就像一天快要结束了,人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多愁善感起来。
- “徙倚”:徘徊的意思。
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这个地方,走来走去,不知道自己该依靠什么,内心很迷茫呢。
- “采薇”:用典,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这里诗人说“长歌怀采薇”,就是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有点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虽然和伯夷、叔齐情况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内心孤独的体现。
3. 诗歌赏析。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时间(薄暮)、地点(东皋),并且通过“徙倚欲何依”写出了诗人的彷徨心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傍晚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心里空落落的。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景的名句。
诗人眼中看到的树啊,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一座座山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
这景色看起来很美丽,但其实透着一种萧瑟和孤寂。
你想啊,满眼都是秋天枯黄的颜色,还有那即将消失的落日余晖,就像美好的东西正在消逝,让人感觉有点忧伤。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了牧人和猎人都回家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而诗人却只能看着他们,自己还是孤零零的。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说周围看看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的隐士。
这就把前面那种孤独的情绪推到了极致,他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古代去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1. 诗句背诵。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e60a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古代诗五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诗歌。
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通过描绘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安静思绪,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惆怅。
- 修辞手法:运用了描写画面、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主题:抒发了作者在深夜中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2.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通过描绘楼上的景色和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 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呈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通过描绘江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洗涤。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 主题:以江雪的洁白和纯粹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 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内容:通过描绘豪情壮志和饮酒狂欢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追求。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热情洋溢和令人振奋。
- 主题:反映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表达了追逐理想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以上五首古代诗歌的整理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和审美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https://img.taocdn.com/s3/m/6d7ae4cc52d380eb62946dea.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2a882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d.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的概念和特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着简洁、含蓄、意境深远等特点。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可以分为乐府民歌、早期绝句和唐宋诗三个时期。
3. 古诗的创作技巧:古诗的创作技巧包括描写手法、表达方式、韵律规律等。
4. 古诗中的意象与象征: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或者抒发思想。
5. 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古诗通过意境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6. 古诗中的主题:古诗中的主题主要有景物描写、爱情、人生哲理、抒发学问等。
7. 古诗中的名句:古诗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被广泛引用和传唱。
8. 古诗的朗诵和鉴赏:朗诵古诗可以帮助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abf0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b.png)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二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望岳》 - 杜甫-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 重要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望》 - 杜甫- 主题: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重要句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赤壁》 - 苏轼- 主题: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重要句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主题:以明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重要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静夜思》 - 李白- 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重要句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 《将进酒》 - 李白- 主题:通过饮酒来抒发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重要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主题: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 重要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主题:通过对登楼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重要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9. 《赠汪伦》 - 李白-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深厚情谊。
- 重要句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0. 《江雪》 - 柳宗元- 主题:通过对江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清冷的深刻感受。
- 重要句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掌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c9d5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e.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古诗词教育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一)课内古诗【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二)课外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八年级语文课外古代写景的优美诗句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bd00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e59db036529647d272852de.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d6868825c52cc58ad6be89.png)
一、《桃花源记》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2、【重点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 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3、【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4、【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5343b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e.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 一、古诗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二、文言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0bbe1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6.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迫近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销:同“消”,这里是烧的意思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玉枕:玉石做的枕头
纱厨:纱帐,夏天用来避蚊虫
凉:冷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无眠:无心睡眠的人,这里指思念的人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灾,这里比喻兄弟团聚
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菊花。
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候趁天色晴朗,诗人折来欣赏。
杀:凋谢。
这里用拟人手法,比喻作者为报效国家,欲趁大好时机(指“我花开”)施展才干(“我花开后百花杀”)。
全诗充满豪情壮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颔联是
,颈
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
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
写老妇诉说 家中现状 。“室中更无人”,隐去 联 是
,尾联
山情有独钟,这是 诗人的强烈感受 ,是泰山 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
“老翁逾墙” 一事,是不得已而言反映。下句写泰
距 离是 自
而
,时间是
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 残破不堪 , 声。著名的《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 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
其南为鲁,齐、鲁之“青” ,是泰山掩映的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 了
。 答案:高大、神奇秀
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 “恨”的 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
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 ,意 望、俯视
山的高大,这是 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 下,章法分明。
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
后两
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 是自 孩子而仍留家中。 “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 联着力表现的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
但着力表现的是 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 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 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
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 细望所见 。泰 的珍贵,表达了他 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 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
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
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
日的形象。
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于州(今陕西富县) , 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 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
(一)赏析《望岳》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 时、念家悲己 的感情,感人至深。
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
1、全诗没有一个 " 望 "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热情地赞美了 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 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割昏晓”,这是 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 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说明这一家人已经 的 角 度 不 同 , 试 对 此 作 具 体 解 释 。 首 联
用的是 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 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第二层 (中间四句) 是
全诗可分两大层, 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 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 《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深 2 、 " 齐 鲁 青 未 了 " 一 句 表 现 了 泰 山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 着力写 泰山的整体形 的反差怎能不使人 怵目惊心 呢!这一联虽是 刻地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概。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
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 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
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
年刚 45 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 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
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
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
3、" 造化 " 句写泰山的 ____, 是___写;" 阴阳 "
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
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
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句写泰山的 _____, 是 ____写。 答案:秀美、
。答案:整体形象、
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 从山的 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
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 第三层(最 诗人的感受
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
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
后四句) 写老妇自请应役 。河阳,这是当时 6、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一句作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到两个月, 形势发生逆转, 唐军在邺城大败, 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
知识点归纳汇总
2、《 春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写 于 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
二、实战演练
一、杜甫诗三首
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 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的
;" 造化钟神秀 " 一句描写了泰
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 远望所见 。 写景 ,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 的感 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其中《石壕吏》因
山的
;"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
情。
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鸟 " 写的是 ____ _ 景,用 _ ____ 描写,表达
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 泰山那拔地 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 虚;高大、实
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 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
句)写 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 " 望 " 的意思,但望
7、 " 钟 " 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