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程_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决策计划
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决策计划
管理工作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职能决策。
企业要顺利运营,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决策计划。
生产决策计划:明确生产流程设计、生产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目标等。
采取科学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方法,实时跟踪和调整生产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营销决策计划: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提供达到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财务决策计划:制定年度预算,按月季度进行财务分析,对比实际业绩与预算,调整和优化财务决策。
规范企业内部资金流通,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决策计划: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做人才需求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评优与薪资激励机制,保持企业人才梯队。
信息决策计划:建立企业宽带网络,实施管理软件,完善与外部联系的信息平台,提升决策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系统全面的管理决策计划,协调各职能之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待未来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补专《管理学教程》形成性练习三
补专《管理学教程》形成性练习三(答案)补专《管理学教程》形成性练习三⼀.单选题1.在“管理系统理论”中,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有⼀定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
这类领导⽅式被称为(B )A.极端专制独裁型B.仁慈的专制型C.民主协商型D.民主参与式型2.⼈们通过努⼒达到⼀定⼯作成绩的可能性是(A )A.第⼀类期望B.第⼆类期望C.效价D.激励程度3.按照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顺序来排列,管理职能可以排列成(A )A.计划_组织_领导_控制B.组织_计划_领导_控制C.计划_领导_组织_控制D.领导_计划_组织_控制4.着眼于提⾼管理者的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管理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是(D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5.达到⼀定的⼯作成绩后获取适当报偿的可能性是(B )A.第⼀类期望B.第⼆类期望C.效价D.激励程度6.在领导⾏为⽅格图中,任务型的领导是(D )A.1.1型B.1.9型C.9.9型D.9.1型这类措施是(A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公平因素D.⼼理因素8.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标的基础上相对独⽴地开展控制活动,这种控制活动便是(D )A.直接控制B.分散控制C.间接控制D.分层控制9.勒温认为,把权⼒定位于领导者个⼈⼿中的领导者,其领导作风是(A )A.专制作风B.民主作风C.放任⾃流作风D.仁慈作风10.管理者对正在进⾏的活动或⾏为给与直接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控制的过程称为(A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间接控制11.冲突各⽅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不把意见分歧公开化以避免冲突的激化,这种处理冲突的⽅法是(C )A.妥协B.不予理睬C.和平共处D.协商12.领导⽣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级发展到初步成熟阶段时,⽐较有效的领导⽅式是(A )A.说服型B.参与型C.授权型D.命令型13.侧重于研究领导成功的经验与其本⼈的⼈格、才智、需要层次特点等的关系,这类领导理论是(A )A.领导特质理论B.领导⾏为理论C.领导权变理论14.赫兹伯格认为,真正能让员⼯产⽣满意感,并发挥他们积极性的因素是(A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公平因素D.⼼理因素15.在管理⽅格图中,9.1型的领导风格是(D )A.贫乏型B.团队型C.乡村俱乐部型D.任务型16.对⼯作⼈员和部门的业绩进⾏评定属于(C )A.前期控制B.同期控制C.反馈控制D.不属于控制⽅法17.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的⽬标⽽进⾏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是(B )A.协调B.控制C.领导D.决策18.将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结合起来的控制⽅式是(D )A.同期控制B.直接控制C.间接控制D.分层控制19.着眼于发现⼯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求当事⼈责任使之改进⼯作的控制活动是(A )A.间接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20.通过讨论冲突的得失,使双⽅了解冲突带来的后果,帮助双⽅改变思想和⾏为,这种处理冲突的⽅法是(B )A.妥协B.教育C.和平共处21.通过对系统运⾏过程中的情况进⾏监督和调整来实现控制,这是⼀种(A )A.同期控制B.反馈控制C.集中控制D.前馈控制22.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种控制⽅式是(B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同期控制D.间接控制23.⼀般来说,规模较⼩的组织.必须时刻保持上下⾼度⼀致的组织可以采⽤(C )的形式。
第二章 计划与决策
2、决策树
1 I
2
表示决策点,引出的两条直线叫方案分枝,表示决策时可以采取的 不同方案。表示自然状态点,由此引出的直线叫概率分枝,表示方 案在未来执行时可能得到的几种不同自然状态。
决策树
– 根据可替换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了解,给出决策树形 图
– 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包括
• 计算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用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去分别 乘以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 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者对未来自然状态完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 的,只能根据主观选择的一些原则来进行。
1、量本利分析
• 固定成本-不受产量影响
• 变动成本-随着产量增减成正比例变化
• 基本公式:P=S-C
=Qp-Qv-F
=Q(p-v)-F
P-利润
S-销售额 C-总成本
V-可变成本 F-固定成本 Q-销售量
和种类
管理学教程2-40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1、计划与决策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
管理学教程2-41
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计划的概念 计划与决策 计划的性质
计划的类型
计划编制过程
思考题
计划与决策
区别:
➢ 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
某企业经销一种产品,产品单件变动费用50元,售价100元,每年固 定费用90万元,问此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企业现有生 产能力为2.4万件,问每年能获得利润若干?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要, 扩大生产,拟购置一条自动工,每年需增加固定费用20万元,但可节 约变动费用10元/件,与此同时,为了扩大产品销售计划,拟降低售 价10%,问此方案是否可行?
(NEW)戴淑芬《管理学教程》(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益活动,例如支持公益事业等。
6.信息 答: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 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① 价值的不确定性;② 内容的可干扰性;③ 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① 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 定的必然性。
② 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 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结构的要求。
③ 分配给某个管理职位的权力,如果调整的话,不仅影响该职位或 部门,而且会影响与组织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 的。除非整个组织结构重新调整,否则制度分权不会收回。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614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869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24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管理学部分)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24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管理学部分)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6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④ 授权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上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 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孙耀吾_管理学教程
管理学教程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一)什么是管理泰罗: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赫伯特.西蒙:“管理即制定决策”。
亨利.法约尔和小詹姆斯.H.唐纳利都将管理定义为一种协调性的活动。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芮明杰,1997);“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周三多,陈传明,2000)。
本书对于管理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内涵与特征⒈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⒉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⒊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⒋管理是职能和过程的统一。
⒌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⒍管理过程应该有科学的绩效衡量。
(三)管理的性质⒈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首先,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辨证统一关系。
其次,管理的二重性表明,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可以为我所用。
再次,由于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切忌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应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次,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课程代码:0601423●课程学时: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践教学学时10●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六学期●制订时间:2008年6月(V.20080601)●修订时间:2019年7月(V.20190711)●修订成员:●审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课程组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职业基础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以《服务接待礼仪》、《旅游经济学》、《旅游标准》、《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心理》、《景区专业英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前置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景区管理岗位群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景区管理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以管理学中的工作知识为主体,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情境中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夯实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及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组织与组织结构、管理者及管理思想的演变、目标与计划、预测与决策、人员配备与权力的分配、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三个层次。
(一)综合素质目标1.从国学中学东方管理智慧,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从党史中学组织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3.从实践中学自我管理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创新、科学、互助的团队精神;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红色工匠精神。
管理学教案 决策教案
管理学教案决策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学中关于决策的基本概念、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对象及要求本教案适用于管理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2.1 决策的概念2.1.1 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时,通过比较、评估和选择,做出一种行为或选择的过程。
2.1.2 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某种目标。
•不确定性:决策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决策者无法完全预测结果。
•有风险性:每个决策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决策者需要考虑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时间限制:决策过程会受到时间的限制,需要及时做出选择。
2.2 决策的过程2.2.1 定义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范围,确定决策的目标。
2.2.2 收集信息收集必要的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2.2.3 制定方案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多个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2.2.4 做出决策根据分析和评估得出的结论,最终做出决策,并确定实施方案。
2.3 决策方法2.3.1 定性分析法通过定性分析法,通过主观的评价和判断来做出决策,适用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2.3.2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通过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帮助做出决策,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评估各种方案。
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学习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设计的作业、考试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评估学生对决策教学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实施4.1 课程安排•第1-2周:决策的概念和特点•第3-4周:决策的过程及决策方法•第5-6周:案例分析及讨论•….4.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材料、讲义资料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管理学教程重点
管理学教程重点二、什么是管理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与他人及通过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管理人员需要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构想技能。
(一)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包括工作中运用具体的知识、工具、或技巧的能力.(二)人文技能人文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亦称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所领导的群体中发扬共同努力的协作精神。
简言之,即理解、激励和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这项技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善解人意,而且能创造一种使下级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
(三)构想技能构想技能亦称思想技能或观念技能,是指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部分的改变如何影响其他各部分,并进而设想个别企业和整个产业、社团间,以及与宏观环境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间的总体关系。
管理人员应能胸怀全局,认清左右形式的重要因素,评价各种机会并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不同层次的管理对各管理技能的需求比例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制度又被称为泰罗制,是泰罗所极力倡导企业建立的一套以科学管理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它基于科学管理“四原则"。
在具体运用时,泰罗又提出了作业管理原则、职能化原理、例外原则和精神革命.(一)科学管理“四原则”1.“一个最佳的方法”.2。
科学的挑选人员。
3.经济刺激。
4。
职能上的分工。
(二)作业管理原则1.高的日作业定额。
2.标准的作业条件.3。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三)职能化原理、例外原则和精神革命三、对科学管理的评价科学管理代表了效率和消除浪费,其理论可在当今任何一个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质量为基础的行业中看到,如快餐业。
科学管理理论为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时定额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劳资精神革命的构思,为缓解劳资关系增加了可能性;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公众对提高生产率的关心程度;此外,科学管理理论还提升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
课次
4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管理道德
理解管理道德的定义;认识四种道德观。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重点掌握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6、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教和学要目求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构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平台,为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供铺垫。
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培养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3)责任原理
理解责任原理的内涵,理解和认识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
(4)效益原理
理解和掌握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认识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2.管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管理方法的含义和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认识管理方法的分类;深刻理解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管理的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结构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本课程创造大量管理课程的实训模式或方法,而最重要的途径,则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专门设立“身边的管理”实践栏目,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元素或机遇,直接应用课程所学管理理论与技能,有意识地加以处理,实现生活化训练。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四、教学媒体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1.主教材:《管理学基础》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配套教材:《管理学基础(第六版)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本课程作为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资源登录五、考核实行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考核。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讲课教案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决策的过程和环境;3.掌握决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决策的概念和特点1.1 决策的定义1.2 决策的特点2.决策的过程2.1 决策的阶段2.2 决策的条件和要求3.决策的环境3.1 决策的内部环境3.1.1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3.1.2 经济和技术情况3.2 决策的外部环境3.2.1 政治和法律环境3.2.2 经济和市场环境3.2.3 社会和文化环境4.决策理论与方法4.1 边际效应与边际分析4.2 概率论与统计决策4.3 量化技术与决策树4.4 决策评价与风险管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授课,介绍决策的概念、过程和环境等基本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
3.小组讨论法:根据课堂设定的场景,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团队协作与决策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通过举例引入,讲述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授2.1 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决策的定义:决策是在有限的选择中,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做出最优选择的过程。
- 决策的特点: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动态性。
2.2 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阶段: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 决策的条件和要求: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和适应性。
2.3 决策的环境- 决策的内部环境: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经济和技术情况等。
- 决策的外部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和市场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2.4 决策理论与方法- 边际效益与边际分析: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进行决策分析与选择。
- 概率论与统计决策:利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辅助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 量化技术与决策树:利用数学模型和决策树等工具进行决策支持。
- 决策评价与风险管理:通过评估决策效果和管理决策风险,优化决策结果。
【免费下载】管理学教程芮明杰
《管理学教程》(芮明杰)第一章管理的本质第一节资源与资源配置1一、资源的有限性1 对组织目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与组织可调动的资源可能是不相等的;要求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导致组织需要一些活动或工作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安排,以便以尽量少的资源使用获得最大的收益二、资源配置3组织存续与所需的资源3(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及配置过程4 ;资源配置机制5第二节管理的定义与特性6一、管理的定义6(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二、管理的特征8(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第三节管理的目标与基本手段10一、管理的目标10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组织既定目标的双重性;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二、管理的不确定性12 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管理运行时空的不确定性;管理工具、手段的不确定性;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三、管理的基本手段13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第四节管理中的人性假设15一、受雇人15 二、经济人16 三、社会人17 四、管理人18 五、自我实现的人18案例分析:合并的烦恼20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节科学管理的产生23一、科学管理的理论核心24二、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24 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第二节行为科学的兴起26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面谈计划;非正式组织发现一、梅奥教授的见解27二、行为科学的贡献28 社会人假定;需求因素与激励;作业组合;领导理论(性格理论;个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第三节管理科学的发展31管理科学理论的理论特征31一、管理科学的模型32 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点模型;库存模型;资源配置模型;网络模型;排队模型;模拟模型二、管理科学的贡献33 科学技术的引入与运用;决策理论构造;管理相信系统的建立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35一、现代企业与现代管理35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36 管理内涵的进一步拓展;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管理方法日渐科学;管理手段自动化;管理实践的丰富化三、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37 公司再造37;学习型组织38(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知识管理38;管理创新39(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案例分析: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41第三章管理主体第一节管理主体的角色44一、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44 管理主体的范畴;管理客体的范畴二、管理者的角色45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三、管理者角色的变动47 组织中的管理层次47;管理者角色的变动48;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49第二节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50一、远见卓识50 随时掌握当代最新的管理、科技知识和信息;系统的思维方式;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二、健全的心理51 自知与自信;情感和情绪;意志和胆识;宽容和忍耐三、优秀的品质53 勇于开拓;使命感;勤奋好学;乐观热情;诚实机敏第三节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54一、创新能力55 兴趣广泛;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和辩证的思维;富有独立意识;具有自信心;直面困境二、转化能力56综合;移植;改造;重组;创新三、应变能力57能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人无我有;人缺我补;人有我优;人多我少);在变动中辨明方向,持之以恒四、组织协调能力58 在实施管理的一群人中培养出一种团队精神,即齐心协力、不计名利报酬、积极主动争取成功的精神;能够有效地根据管理过程中各阶段不同资源配置的要求,组织不同资源并让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地运作;能强化个体与整体的协调与反馈案例分析:李阳的事业60第四章领导指挥第一节领导与权力62一、领导的职能作用63 维持信息交流;促使个人为组织提供必要的努力;提出和制定目标二、领导权力的类型64 职权与领导权力(职权:合法权;奖赏权;惩罚权);非职权与领导权力(非职权: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感情权);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三、领导权力的获取66 同有权势的人形成联盟;施惠;不激怒别人;从危机中获益;谨慎地寻求顾问;争取最关键的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四、领导者必须正确对待权力67追求和使用积极的权力;不可滥用权力(不炫耀自己的权力;客观一致地使用权力;牢记使用权力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索期望的行为模式)第二节领导的内容68一、领导的一般内容68 先行68;沟通69(认真倾听;正确表达);指导70;浇灌70;奖惩71二、领导的具体内容72 塑造组织文化(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制定战略规划,推进组织长远发展73(结构学派<波特将产业组织经济学与企业竞争战略兼容;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主要环节>;能力学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发展本质的重新认识;如何识别和培育组织核心能力;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资源学派<目前已基本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构造组织核心能力,保持竞争优势76(核心能力的形成、运用、巩固、创新);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77(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想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促进组织学习,率领员工达成组织目标78(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探讨和对话;鼓励沟共同学习和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及学习共享系统;促进成员迈向共同愿景;使组织和环境结合起来)第三节领导的风格80一、领导连续统一理论80(领导者&下属&情景&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领导者为中心→以下属为中心&领导者的职权运用→下属的自由度)二、领导方格论81(贫乏型管理&任务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中庸之道型管理&理想型管理)三、权变理论82 菲徳勒模型82(上下关系&任务结构<即群体的工作任务是否规定明确,是否有详尽的规划和程序,有无含糊不清之处>&职位权力&环境类型);赫塞和布兰查德模型83(指示型<高任务—低关系>;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情景领导模型84(依据下属的成熟度<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选择正确领导风格)(下属需要得到明确而具体的指导→领导者需要采取高任务—高关系行为<高任务的行为能够弥补下属能力的欠缺,高关系行为则使下属在心理上“领会”领导者的意图>→采取支持性、非指导性的参与风格<领导者不需要做太多的事,因为下属既愿意又有能力承担起责任>);路径—目标模型84(领导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去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导向型领导);领导者参与模型84(领导者与决策参与者的关系。
戴淑芬《管理学教程》(第4版)章节题库-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管理概述一、选择题1.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概括了管理的四项职能,法约尔(Henri Fayol)则概括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前者与后者相比,有三项职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一项是()。
(中山大学2010年研)A.领导B.协调C.控制D.组织【答案】A【解析】罗宾斯将管理的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法约尔概括的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两者相比较,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三项职能是相同的;领导职能不同,领导职能对应着法约尔定义的指挥和协调职能。
2.当今,基本的管理职能已经被精简为()。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B.计划、组织、协调、控制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D.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答案】C【解析】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首次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从事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现在这些职能已经被精简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研)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答案】D【解析】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前提;领导是在组织确立之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完成组织既定的目标;控制是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
因此,D项的排列方式更符合逻辑。
4.()的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来实现组织目标。
A.一名装配线工人B.一名劳动者C.一名经理D.一名销售人员【答案】C【解析】管理者(manager)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5.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和事业部经理都可以称为()。
A.中层管理者B.非管理雇员C.基层管理者D.高层管理者【答案】A【解析】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s)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者事业部主任的头衔。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说明:对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二部分章节题库说明: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包括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详解。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题型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全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60621012.总学时数: 54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54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0。
3.学分:34.适用专业:本科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管理学原理》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章节(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实验总学时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6 6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2 2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2 2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 2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4 4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3 3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3 3 第八章组织设计 3 3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3 3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4 4第十一章领导 3 3第十二章激励 3 3第十三章沟通 2 2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3 3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2 2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3 3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3 3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3 3合计54 54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管理学教学大纲
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3课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课时)第三章管理与环境(2课时)第二篇计划篇第五章目标与决策(3课时)第五章计划及其制定(2课时)第三篇组织篇第六章组织结构的设计(3课时)第七章人员的配备与权力分配(3课时)第四篇领导篇第八章领导理论(4课时)第九章沟通方法(3课时)第十章激励原理(4课时)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一章控制与控制方法(3课时)《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传媒管理系吴红一、课程的描述«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管理学的公理性概念。
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
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
三个维度: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时间隧道”。
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管理学-习题-第5章学生用教程文件
管理学-习题-第5章学⽣⽤教程⽂件管理学-习题-第5章学⽣⽤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ー)判断题1.计划⼯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作。
()2.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标和战略⽅案的计划。
()3.⼀般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会采取“近概略、远具体”的⽅法。
()4.⾮程序化决策问题的转化是突出例外管理提升管理⽔平的重要⼿段,这与追踪与调整决策的理念相同。
()5.半分解式⽬标管理把⽬标分解到科室、车间、⼯段等基层组织,并且组织成员制定⼗分明确的个⼈⽬标。
()6.作业计划是给定部门或个⼈的具体⾏动计划,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较⼩的刚性。
()7.相⽐于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的风险程度较低。
()8.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标管理重视⼯作⾏为本⾝⽽不是⼯作成果。
()(⼆)填空题1.计划⼯作是⼀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作的________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员都要做计划⼯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性。
2.计划编制的⽅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
3.⽬标制定与展开是⽬标管理的第⼀阶段,这⼀阶段的中⼼任务是________。
4.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
6.根据__,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________,投资预算管理和________。
(三)选择题1.为缩⼩现状与⽬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逼近⽬标,也可以通过________缩⼩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B.变⾰现状C.加⼤营销⼒度D.加⼤⼴告开⽀2.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
管理学教程(戴淑芬版)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教程(戴淑芬)第三版答案(2010-12-31 18:24:39)转载标签:杂谈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概述一、判断题对对错错错错对错对错错对错错错二、简答题1.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供应商,用户。
4.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
要做某事的能力。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
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
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
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计划是
• 确定组织的目标
•建立组织各层次 的战略
• 制定可执行的各 层次的计划
设立组织结构与 招聘员工的需要
领导与指导工作 的方向
控制组织活动的 标准
为落实和协调组织 活动提供保证
明确组织成员行动 的方向和方式
计划的作用
为组织资源的筹措 和整合提供依据
为检查与控制组织 活动奠定基础
MBO实施的基本要素
目标分解
决策参与
明确的时间
检查反馈
盈亏平衡点分析方法
收入/成本
总收入
80
盈亏平衡点
70
盈利
60
50
可变成本
40
亏损
30
20
固定成本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产销量
决策树
64 -30
37 -20
销路好 P1=0.7 销路差 P2=0.3 销路好 P1=0.7 销路差 P2=0.3
第六节
计划的前提条件及其预测
计
外部的前提条件
划
和内部的前提条件
前
提
条 件
定量的前提条件 和定性的前提条件
的
种 类
可控的、 部分可控的和 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计划的种类
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指向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组织的规模 和管理层次
所经营业务的 产品寿命周期
环境的不确定性
决定计划 有效性的因素
第五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计划工作的程序
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 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方案
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综合平衡五、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匿名性 反馈性 量化收敛性
征询表的处理复杂 突出的创意有可能被舍弃 专家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
可行性 选择性
目标性 决策的特点
满意性
过程性 动态性
第二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发现问题
决
确定目标
策
拟订方案
的
过
比较和选择方案
程
执行方案
检查处理
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 组织文化 过去的决策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决策的时间紧迫性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
• 更多信息 • 更多选项 • 可接受性 • 更具合法性
缺点
• 需要更长的决策时间 • 专家意见的控制 • 一致的压力 • 责任不清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座名 城,是阿波罗神殿的所在地。传说 太阳神经常派使节到各地搜集仁人 志士的意见。兰德公司的道奇( Dalkey)等人应用这一创意,即集 众人的智慧,专门设计了一种专家 集体决策的方法,因而也称专家法 。
低高 10
明星
转变
幼童
放弃
金牛
瘦狗
1
相对竞争地位
清算
低 0.1
目标管理(MBO)
•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
管理和自我控制。 • 目标管理法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方
法,而不单是计划或目标的设定方法。
目标的分解
组织目标
事业部目标 部门目标 个人目标
识别机会
组织的 资源
环境的 机会
组织的机会
评价决策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决策的质量或合理性
决策的可接受性
决策的时效性
决策的经济性
第三节
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
确定活动方向 的分析方法
选择活动方案的 评价方法
波士顿矩阵 BCG
政策指导矩阵
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经营业务组合分析方法(BCG)
高
市 10 场% 增 长 率
100(万元) -20(万元) 40(万元) 30(万元)
决策表
方案的自然状态 销路好
方案一 销路差
方案二
销路好 销路差
损益值 概率 期望收益 投资额 净收益
100 0.7
64 -20 0.3
30
34
40 0.7
37
20
17
30 0.3
第四节
计划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与决策
决策概念的四个内容
决策主体
解决的问题
调整的对象
时限
决策者 决策目标 自然状态 备选方案 决策准则 决策后果
决策的 构成要素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决策的类型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委员会法 德尔菲法 名义群体法 头脑风暴法 电子会议法
群体决策
第二章 计划与决策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管理与决策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决策方法 计划的含义、作用与种类 计划工作的程序 计划的前提条件及其预测
第一节
管理与决策
管理与决策
决策是管理 的基本要素
决策是 管理的核心
决策的概念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 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 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