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身体健康保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doc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反思过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
我们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统一协调和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利益格局的制约,导致工作推进不够协调一致。
我们要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构建起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要注重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打破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约束,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我们还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技能,推动就业创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
我们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和商贸发展能力。
我们还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我们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形成共同致富、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注重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才能够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
驻村书记的乡村健康保障经验总结

驻村书记的乡村健康保障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健康保障成为了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驻村书记,我深入基层,亲身参与和推动乡村健康保障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驻村书记在乡村健康保障方面的经验,并分享给大家。
一、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教育是乡村健康保障的首要任务。
作为驻村书记,我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力求将健康知识传递给农村居民。
首先,我们组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医师和健康专家进行讲解,向农民宣传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科学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
其次,我们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旨在让农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提高健康意识。
此外,我们还利用微信公众号、乡村电视台和广播等媒介,传递健康知识,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
二、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健康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作为驻村书记,我坚持把乡村健康保障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改善医疗条件。
首先,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助,为贫困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和医疗帮扶。
其次,我们组织开展健康扶贫培训,提升贫困家庭的基本医疗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提高其自我医疗保健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推动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贫困家庭的健康信息,方便对其进行定期或定点帮扶,确保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三、构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医疗服务是乡村健康保障的重要内容。
作为驻村书记,我深入了解乡村医疗资源情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首先,我们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引进优秀医疗人才到乡村医疗机构工作,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我们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使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此外,我们还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医疗服务的管理,组建村级医疗委员会,促进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参与和监督。
四、加强卫生环境整治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乡村健康保障的基础条件。
作为驻村书记,我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倡导居民积极参与。
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一、问题分析1.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短缺基层卫生机构往往由于地区偏远、收入低等原因,导致医生、护士等人才流动性大,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落后由于投入不足、缺乏更新换代的资金,许多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3.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都无法覆盖,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4.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费用过高由于资源有限、成本高昂,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费用偏高,对于当地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二、解决建议1.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通过采取政府补贴、扶持政策等办法,鼓励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增加对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的吸引力,并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的培训和教育。
3.建立基层卫生机构联盟建立由多个基层卫生机构组成的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协作的方式,使得各个基层卫生机构能够共享资源,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4.完善基层卫生机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保障制度,通过减免医疗费用、增加医疗保险覆盖面等办法,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5.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监督和考核增加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对于一些服务水平、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进行约谈、处罚等处理,推动基层卫生机构的整体提高。
基层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等职责。
但是, 当前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针对目前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脱贫攻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安排。
“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三保障”是指保障农民工就业、保障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
这三个方面都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农民工就业难题突出。
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民工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农村就业岗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相对较低,不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机会有限。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困难,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
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突出。
尽管我国义务教育已基本覆盖全国,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依然存在着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这些学生通常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用,或因家庭长期外出打工而无人照顾,导致无法正常接受教育。
这使得贫困学生难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问题突出。
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使得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建议:在“三保障”中加大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和薪资待遇,以解决他们就业困难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援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支持。
对于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随着中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加快,许多已经摆脱贫困的地区正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然而,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三保障”突出问题。
所谓“三保障”即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服务和保障基本安全。
一、保障基本生活问题“保障基本生活”是贫困群众脱贫攻坚中的首要任务。
然而,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
首先是脱贫标准设定不合理。
一些地方的脱贫标准过低,使得很多处境仍然比较困难的贫困户仍然无法真正脱贫。
其次是脱贫人口的住房问题。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的房屋条件,但在一些地方,贫困户的住房条件仍然非常差。
最后,一些地方的贫困户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这使得他们难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
其次,政府应当设定较为合理的脱贫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那些处境比较困难的贫困户。
此外,政府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例如推动土地流转、培训贫困户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养活自己。
“保障基本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服务。
在一些地方,这些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首先是教育方面。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师资力量不足,不利于贫困户子女的学习。
其次是医疗方面。
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设施落后,医疗条件极差,给贫困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最后是安全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治安环境恶劣,给贫困户带来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政府也应当改善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
另外,政府还应当增加对那些治安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的管理和投入,以保障贫困户的安全。
“保障基本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脱贫攻坚是中国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三保障”是指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贫困人口基本教育。
在执行“三保障”政策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一、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1.问题: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措施不到位,收入依然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解决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水平。
注重发展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
2.问题:部分地区的低保标准较低,不能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
解决建议:提高低保标准,与时俱进地调整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问题: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还不够全面。
解决建议: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对残疾人、孤儿、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扶助。
1.问题:健康扶贫措施不够到位,一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依然很差。
解决建议:增加卫生资源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就医便利性。
2.问题:部分地区医疗保障系统不够健全,贫困人口就医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重。
解决建议: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让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贫困人口就医更便利、看病更实惠。
3.问题: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贫困人口享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问题。
解决建议: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监管,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平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1.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资源不均衡。
解决建议: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2.问题:部分地区的贫困人口因交通不便、学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资源的滞后。
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面临的问题与思考作者:游前程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近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特别是在减贫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下降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报告同时也旗帜鲜明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目前我国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从某种角度上讲,考验的是基层干部的务实作风,更是对党员干部实干精神的挑战和检验。
作为基层干部,在农村扶贫工作第一线,既要完成上面无数条线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又要直接服务群众,带领群众把“蓝图”变为现实,把设想变成实际。
既面临着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又要承担实际责任和考核压力,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困惑。
一、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面临的突出问题(一)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难脱贫攻坚工作,最费心劳神的不是帮扶,而是识别。
贫困对象识别不准,并不是因为干部不努力、工作马虎,而是缘于贫困对象识别工作本身的难度。
一是很难详细测算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识别贫困对象的过程中有一个必要环节就是测算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而现行工作模式没有一套完全准确的计算方法。
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农民收入来源多样,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具体收支很难准确结算。
二是相对贫困户(“边缘户”)难于识别。
这些农户收入已经超过贫困线,只是在住房、医疗或教育等方面还有一定困难。
如何在相对贫困户中来识别贫困对象,各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
一方面,采用排除法,如陕西省的“九条红线”、云南省的“四有标准”等等,目标都是将那些购买了商品房、购买了享受型轿车、家中有财政供养人员、有实体经济的农户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采用投票法,让村民小组内部开会投票,票高者当选。
一旦采取选举办法,家族、人情等社会性因素就会发挥作用。
评比结果为大多数村民接受,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村民共识,但针对个别贫困户落选的问题,干部又要去做工作。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1. 引言1.1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中国,脱贫攻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战略之一。
实施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也是社会不公平现象的集中体现。
贫困不仅直接影响着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脱贫攻坚工作的意义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只有贫困地区的脱贫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也是一项人心向背、民心所向的大事,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让更多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脱贫攻坚不仅是解决贫困问题,更是推动国家整体发展的关键一环。
【字数:235】1.2 “三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施“三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措施包括资金保障、政策保障和信息保障。
资金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只有保证贫困地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脱贫工作。
资金的投入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提高民生水平,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政策保障是指为贫困地区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包括减免税收、补贴政策、就业扶持等,这些政策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保障。
信息保障是指确保贫困地区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和渠道,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市场信息等,从而更好地制定发展规划和应对挑战。
“三保障”措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统筹考虑这三个方面,并加强它们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脱贫效果。
2. 正文2.1 “三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保障”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资金保障、政策保障和信息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资金保障不到位是“三保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资金匮乏,无法有效开展扶贫工作,导致脱贫进度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医疗设施、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等方面。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时面临诸多困难,如就医距离远、就医时间长等。
2.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农村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相对较低,医疗服务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可能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健康教育普及不够: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人员。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可以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通过远程医疗、专家坐诊等方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建立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
这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卫健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增加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和完善卫生保健制度等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脱贫攻坚是中国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而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三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三保障”,即是保障扶贫对象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和基本教育。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我们发现“三保障”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最终效果。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三保障”中的教育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仍然存在一些极端贫困地区儿童因为家庭贫困无法获得基本教育的现象。
这些地区的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甚至有些孩子连上学的基本条件都得不到满足。
这是“三保障”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校舍条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可以建立教育援助机制,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专项资助,以保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还可以鼓励和支持一些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提高教育质量。
只有通过这样的综合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疗问题是“三保障”中的另一大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居民就医困难,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脱贫进程。
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院和诊所的建设水平,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可以实施医疗援助政策,对于一些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提供专项医疗救助,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能水平,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居民能够及时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在“三保障”中,生活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难点。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居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条件艰苦。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取得胜利更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取得更好成效。
一、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扶贫措施不够精准,存在“一刀切”现象。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些扶贫政策实施不够精准,对于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需求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果不明显。
2.政策推进不力,导致扶贫项目落实难度大。
有些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艰苦,政府在扶贫项目的推进上不够积极,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
3.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足,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不足。
部分贫困山区的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对扶贫项目的理解和把握,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4.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些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过于注重眼前临时效果,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脱贫结果不够持久,一旦扶贫政策结束,贫困现象重新出现。
1.深入调研、精准施策。
在制定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计划时,需要充分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采取精准的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攻坚计划。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充分了解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和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3.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脱贫攻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
4.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持久性。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

脱贫攻坚中“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解决建议脱贫攻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实现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三保障”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脱贫攻坚的进展,也影响到民生福祉的提高。
因此,本文将从“三保障”问题入手,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期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实现全面小康。
一、“三保障”问题“三保障”,即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这三个方面的保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很多人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增加医疗设施和人员培训,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基本养老保障方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养老金发放的缺失和政策制定的不足,很多老人生活十分困难,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加大养老金的发放力度,让老年人能够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保障。
在住房保障方面,很多贫困地区的居民没有稳定的住房,需要政府在住房建设上进行加大力度,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
二、解决方案针对“三保障”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1、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增加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和人员培训,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经济上困难的人也需要享受到优先看病的政策,这不仅是对贫困地区居民权利的承诺,也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2、完善养老保障政策3、加强住房建设三、总结“三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贫困地区的居民,也是脱贫攻坚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解决“三保障”问题,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和住房保障。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发挥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将“三保障”问题根治,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扶贫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

扶贫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多种举措,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效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保障政策、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等几个方面对扶贫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进行探讨。
一、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健康扶贫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并使之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匹配。
首先,要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其次,加强对扶贫地区的医疗资源倾斜,增加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编制,并统筹安排好各类医疗设备、药品等物资的供给。
同时,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升扶贫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是健康扶贫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其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水平,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贫困人口健康的关键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完善医疗救助、医疗救治、大病保险等政策体系,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获得感。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医疗保障。
四、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加强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素养,是实现健康扶贫的重要手段。
在扶贫工作中,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是实现精准扶贫、健康脱贫的重要一环。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之一。
我国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思过去的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主要问题是政策落地不够精准。
贫困山区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一些政策实施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果的低下。
基层干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他们身处一线,对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了解更多,但是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了政策的不顺利实施。
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也是一个问题。
贫困山区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才能解决,一些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畅通、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导致了脱贫工作的推进不畅。
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政策要更加精准。
政府在制定脱贫政策时应更加关注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政策的精准落地。
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
基层干部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能够更好地与贫困户进行沟通和协调,政府应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脱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政府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
要推动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还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
贫困山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提供一些创业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增加收入来源。
要加强产业扶贫工作。
贫困山区的产业基础薄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发展当地适合的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收入水平。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0f362ad7e21af45b207a87c.png)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近期,笔者到一些贫困山村和脱贫户就脱贫攻坚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的感到各级都能按照中央和省、市等各级的指示要求认真组织,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形势很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还有些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脱贫意识不够。
目前脱贫还处在省市县安排,乡村按任务执行。
比如2016年确定为脱贫对象后,县乡以集中攻坚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未启动乡村在无资金安排情况下,依然只能以数字脱贫,自主发展意识弱,存在观望等待情况,无实质性的推进工作。
上级部门文件下发几十个,执行落实难。
贫困村民实际收入按脱贫标准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脱贫还在纸上。
(二)第一书记长效指导不够。
第一书记是帮扶单位派驻村的领头雁,要想让村得到有效发展,要推动项目、人才的发展,需要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然而,乡镇的主体地位不明确,还处在有项目推动项目阶段,不能创新开展工作。
一些村目前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起了产业,能够带动部分群众发展,但第一书记有时间限定,到期后,第一书记回到原单位,创办的产业如何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收入采取短平快,还是在沿袭多年前的送鸡送鸭,养殖模式依然单一,能够解决部分贫困人员的短期效益,贫困户会将恢复到等靠要的老路上来,最终成为穿新鞋走老路。
(三)脱贫指标不明确。
为了达到国家脱贫要求目标,省市县采取分指标方式进行脱贫。
这也可能是县一级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
如果没有被定为脱贫启动村,一切都根据帮扶单位的力量、社会力量,推进脱贫工作。
有些单位和部门由于没有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只能盲目等待脱贫项目资金入村,开展脱贫攻工作。
按照省委要求的“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一些村不得不以讨好群众方式,让其认可脱贫收入。
比如单一送点鸡、鸭、猪等小家禽,如何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
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市级部门能够有更多机会争取项目资金,而县级部门争取项目的机会少之又少。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应该深刻反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过去,一些扶贫政策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刀切地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资源,没有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注重短期效果的追求也导致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不足。
今后需要更加注重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的土地、生态、产业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的长久效果。
需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传统的扶贫模式主要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贫困户自身能力的提升。
要想贫困户真正脱贫,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和就业能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脱贫机会。
在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中,应该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真正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要注重社会资本的参与和资源整合。
在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中,政府的力量是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完成整个任务。
一些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资源配置也不够灵活。
今后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工作。
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益。
第四,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贫困山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贫困地区的独特优势。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贫困地区的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今后需要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的文化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
在脱贫攻坚中,监督和评估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村干部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

村干部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村干部是农村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农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长期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村干部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医疗保障的必要性、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提升村干部健康的措施等方面探讨村干部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
一、医疗保障的必要性村干部工作岗位特殊,经常需要与农村群众接触,协助解决各类群众所面临的问题。
然而,由于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村干部在遇到突发的身体不适时往往难以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支持。
这不仅影响了村干部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加强对村干部的医疗保障是必要的。
二、医疗资源的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基础设施和医疗机构相对薄弱。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农村地区没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
这给村干部的医疗卫生带来了困难。
在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也相对落后。
因此,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对于保障村干部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提升村干部健康的措施为了提升村干部的健康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更多的乡镇卫生院,引进医疗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开展定期健康体检。
政府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为村干部提供全面的体检服务,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以保障村干部身体健康。
3.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村干部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包括普及预防常见疾病的知识、传授保健方法和督促村干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等。
4.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为村干部购买医疗保险,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服务,确保村干部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结语村干部作为农村社区的中坚力量,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和服务农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对解决脱贫攻坚战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层对解决脱贫攻坚战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作者:崔文婷来源:《农家科技》 2018年第10期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会议指出:“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会议明确了当前脱贫攻坚战的三个“着力点”,进一步为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基层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贫困地区并不是缺乏资源或产业,只是受限于交通闭塞、道路不畅等原因,优质的农产品难以对外销售,良好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和推介。
农民不出去、企业进不来,天然有机的农产品烂在了地里,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掩埋在了深山,农民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无法进行开发利用,日子越过越贫困。
(二)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突出在脱贫攻坚战“攻坚拔寨”的当下,部分村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无经营收益或收益较低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些“空壳村”,仅靠少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连基层组织运转都较困难,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服务更无从谈起。
(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发现部分贫困户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等、靠、要”思想严重,更有甚者“不想脱贫”,“不愿脱贫”。
部分农民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久而久之便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等被动脱贫思想,成为脱贫攻坚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事。
二、相关建议(一)加强资源统筹、稳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一是强化项目统筹、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路通畅、水保障、电讯全覆盖、住房安全”为切入点,统筹构建深化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实现扶贫公建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贫困地区及扶贫对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扶贫工作已时跨2年有余,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科学部署和上下共同努力、精细谋划、合力推进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综观各类督查、考核及进展成效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一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一、脱贫攻坚工作不能像无头苍蝇,更不能人云亦云,必须紧扣每个实际、把脉每个节点,在区域统一部署安排下精细谋划一是会开的很多,文件印发的很多,如果没有在具体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规范模式操作,就很可能因为每个人思考角度、知识点、日常实践的不同造成多种理解,其结果只能是在脱贫攻坚工作快速推进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扶贫手册同一项内容都能出现十多种填法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佐证。
二是参观、学习、观摩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一种形式,必须靠事后的总结、讨论、定议后给予一定的内容固化,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见到成效,我们不能只形式、无内容,追求形式多样实质内容却无的任何活动只能是一场走秀,远离了脱贫攻坚的实际需要。
三是各类政策文件解释滞后,加之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很容易造成扶贫工作推进中政策上盲区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被动和工作上的无效,以致群众产生怀疑和顾虑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
诸如2015年脱贫户是否享受“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解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因病致贫贫困户脱贫的恐慌心理。
二、脱贫攻坚不能一味盲目推进,必须紧盯中心目标,经常性地开展“回头看” 在日常工作推进中,不知道在干什么、不知道要干什么的现象不是没有,不能盲目陷于繁杂的琐事中而无法认清现状,要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紧扣目标推进成效,及时研究解决,千万不能有头无尾、有始无终、随意而做,要确保每项措施跟踪有痕、持续发力。
特别是在脱贫户上要继续跟进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边脱边返”,否则圆满完成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只能是昙花一现!三、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不能只为脱贫,更不能只看眼前,必须注重整体谋划、合理布局村出列指标之一需要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上有明显改善,势必造成各村在扶贫专项资金、自筹资金、捐助资金上很大一部分都用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样做,无可厚非,也理所应当,因为不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更为群众创业、企业发展、农业现代化提升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身体健康保
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身体健康保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脱贫攻坚以来,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以群众呼声为信号、以群众满意为追求,齐心协力,顽强奋战,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此过程中,广大扶贫干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部分干部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在于深处基层一线的同志,他们是各项利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者、推动者、见证者,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脱贫工作成效。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基层一线脱贫干部权益,从提高待遇、组织体验、购买保险、落实“公休假”制度等方面,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予以关心关怀,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各项权益保障还不尽如人意,而身休健康保障方面则尤为突出,还存在不小的问题。
一是交通安全无法保障。
当前的脱贫工作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浇”转变,干部帮扶工作必须进村入户,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现状,明白其所需所求,进而制定针对性措施。
但是由于各单位公务车辆有限,大家只能采取拼车、租车、搭乘农用车、打摩的等方式解决。
而贫困地区大多山高路险、坡陡弯急、多雾多雨,在这样的路段风里来雨里去,长年累月,难保不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女教师潘玲玲在和同事们前往保华镇奢旮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
户的路上,乘坐租赁的农村客运汽车坠落山崖,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年仅31岁。
竹海镇大槽子村驻村工作组长左南昌、组员杨天宇同乘一辆摩托车在村开展工作时,发生交通事故,两人均导致手臂骨折。
这样的不幸还有不少,比如遵义的徐梅、广西的黄文秀、楚雄的李文芝等。
二是操劳过度“亚健康”。
脱贫攻坚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争分夺秒,但是对广大扶贫干部来说,不只有脱贫工作,还有其他的业务工作,并且要做到脱贫业务“两不误”,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只能是“白天干脱贫,晚上干业务”,加班加班再加班,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再加上各项检查督查严格频繁,精神也高度紧张,不免身心俱疲,健康问题随之而来也就不可避免了。
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第一书记”倪裔豹同志,一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
2017年5月21日,罹患肺癌晚期且癌细胞已扩散的他,带着对驻村工作的不舍,对贫困群众的挂念闭上了眼睛,年仅54岁。
三是走村窜户有风险。
“一对多”的帮扶模式决定了大家需要只身入户走访,甚至不得不夜间走访,这些都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我们不时听到身边一些同志开展扶贫工作被狗咬的、夜间摔跤的,这些都影响着大家的安全。
此外,被帮扶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有部分甚至是心理或是精神上存在问题的,帮扶人员特别是女同志入户帮扶要冒不少风险,容易被言行骚扰。
四是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广大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面对“5+2”、“白+黑”的工作常态,压力大易疲倦,还要自己想法出行,无补贴甚还倒贴,如果工作再不顺利,领导再关怀不够,家人亲朋再不理解,难免郁结暗生,心情不畅。
心乱则百病生,这个时候,病魔就很容易找上来。
每个干部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保障干部的身体健康,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问题,也是对无数家庭的责任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要不断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基层扶贫干部能安心安全地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
具体说来,就是要结合实际将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下发的《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关心基层扶贫干部保障安全工作的通知》落到实处。
一要保障交通安全。
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尽量安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自行前往的除提醒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外,还要落实交通补贴。
二要关心身体健康。
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体检,甚至是“督促式”体检,将体检工作纳入考核机制;适时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其心理状况。
三要切实减轻负担。
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考评督查。
四要免除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机制,强化对基层扶贫干部生活的关怀,特别是对因公殉职的扶贫干部,要以文件的形式落实优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