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通过国有资本经营操作赢利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在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财富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资产规模庞大、经营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价值。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规范和改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减少资产流失,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资产规模庞大、经营效率低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模庞大,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因此往往导致了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
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由于管理机制过于僵化,工作效率低下,以及缺乏竞争机制,使得企业的利润水平较低,很难有效地实现资金的再投资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2、资产流失严重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中的漏洞和腐败现象,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导致了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
3、资产配置不合理二、对策及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1、规范和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创新。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2、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国家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4、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企业国有资产,是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是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出资企业所享有的一种权益。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在机制与转换中正换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企业转换机制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缺乏企业资产监管意识,在资产管理上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体系;一些企业只依赖于会计人员,往往造成企业资产监管工作的缺位,难于评价和确保企业资产经营的成效;还有一些企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晰,对企业资产没有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归档、专人负责;资产管理不规范,对资产收益分配没有有效监督,资产处置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准确,造成资产帐帐、帐实、帐卡等方面不符的问题,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是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流失。
在企业资产处置方面,没有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合法评估,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置,有的资产虽然公开挂牌拍卖,由于卖方与竞买人合伙串通使之流拍,造成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降价拍卖。
有些企业为了筹集企业职工改制资金,把有的资产由卖买双方协议转让,从而形成中饱私囊的问题。
有的甚至低价分给职工用于置换身份资金补偿。
有的利用企业重组、撤并、合资等方式,转移、截留、侵吞国有资产。
有些企业打着改革的“幌子”,采取“换汤不换药”的办法,把部分资产分割在多个经营性企业,变相挪用国有资金,造成资产流失。
三是国有资产在运营管理中流失。
由于企业实行市场化改革,企业受长期国家政策性补贴的影响,资产管理粗放,监督弱化,加上职工思想受改制的影响,使一些企业在资产运营管理中出现问题。
如挪用收购资金投资固定资产造成损失,对仓库、厂房、机器设施等缺少有效正常的维修、保养,造成资产损坏不能使用。
浅谈如何加强国企资产产权管理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就必须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强调,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对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
结束语: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既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节约型机关的重要保障。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断 探索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我们应该努力当好国有资产的管家,做好国有资产经营的掌柜,来全面提升节约型机关建 设。近年来,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系列精神,健全机制,把握关键采取有效措 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产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2.2合理调节,科学使用
一是按照不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标准,对闲置资产进行申报和登记,对资产进行评估,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处置和调 剂。二是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对闲置资产实行有偿服务、转让、租赁或者公开拍卖。为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 使用效益,科学安排,合理调节,做到物尽其用。坚持定期清理各类仓库,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量,让闲置的资产充分利用起来,较好地 防止资源的浪费。各单位应该发挥旧设备、旧装备的“余热”作用,能利用的就是利用,不要淘汰过快。通过加强资产管理,使有限的资产 得到了合理使用,推动了节约型单位建设,实现了创建活动与管理工作的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加强国企资产产权管理措施
1.抓基础,切实转变理财观念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
问题一: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而缺乏市场竞争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其次,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对策: 1. 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监督和制约力度。
2.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估和监控机制国有企业在资产评估和监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科学、准确的资产评估方法,导致资产价值难以确定。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监控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变动和损失的问题。
对策: 1. 推行科学、标准化的资产评估方法,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建立健全的资产监控机制,加强对资产变动和损失的监测和控制。
问题三: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当国有企业在资产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对策: 1. 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建立快速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
2. 推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问题四: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资产管理重点往往偏向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导致资产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对策: 1. 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确保资产管理与企业发展相一致。
2. 加强长期规划与短期效益的平衡,注重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结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评估和监控、改善资产流动性管理以及对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匹配,可以改善资产管理状况,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其资产管理的风险和对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入手,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1.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的风险、市场价格的风险和市场政策的风险。
在市场需求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在市场价格方面,价格波动对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造成影响;在市场政策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也带来不确定性。
2.技术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风险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也日益显著。
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的落后都可能对企业的资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是国有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包括人事管理的风险、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战略管理的风险。
在人事管理方面,人员流动和人才培养都可能对企业的稳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投资、债务风险和资金管理等都需要国有企业加强管控;在战略管理方面,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和执行也可能面临挑战。
4.政策风险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制约,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和资产都可能造成风险。
特别是在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方向造成不利影响。
1.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应当健全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和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稳健。
2.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
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加强对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和市场政策的了解,提前应对市场风险,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国有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础,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资产管理体系、资产价值评估、资产调度和资产处置等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资产价值评估水平、完善资产调度机制和优化资产处置方式等对策,以期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正文:一、问题分析1. 资产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一些国有企业在建立资产管理体系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管理范围与资产实际情况不相符、信息技术不够先进、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2. 资产价值评估不精准。
国有企业资产价值评估主要依据资产净值和市场价值等方法,但这种方法容易被欺诈,真实性难以维护,同时也无法完全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存在偏差。
3. 资产调度不合理。
国有企业资产调度主要涉及资源配置和流通方面,但往往存在不合理的资源分配、不科学的调配方式等问题,致使企业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企业效益。
4. 资产处置存在难点。
资产处置是企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往往存在处置粗放、流程不规范、处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企业在资产处置方面存在漏洞和风险。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提高资产管理体系的透明度,确保管理范围与资产实际情况相符,增强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规范管理流程,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 提升资产价值评估水平。
拓宽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的资产评估制度和标准,注重资产评估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资产价值评估的精准度。
3. 完善资产调度机制。
建立灵活、科学、合理的资产调度机制,合理分配资源,优化调配方式,充分发挥企业资源配置和流通的作用,提高企业效益。
4. 优化资产处置方式。
建立规范、流畅、高效的资产处置流程,确保资产处置合法、规范,提高处置效益,减少处置风险,为企业腾出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经营性国有资产
特征
特征
经营性国有资产这一经济范畴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相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自然是 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相的范畴,它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性国有 资产营运效益为目的。以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为对象进行的管理活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资产的国家所有为基础 (二)管理目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 (三)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四)企业资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五)管理本质的民主性
分类
分类
(一)按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五类: 1、固定资产; 2、流动资产; 3、无形资产; 4、已投入企业开发经营使用的国有资源及其相关的权利; 5、企业拥有有价证券以及由企业出资形成的权利等金融性资产。 (二)按国有资产所处的生产经营活动领域,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1、基本上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经营性资产; 2、基本上从事第二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经营资产; 3、在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中从事经营活动的国有经营资产; 4、其他经营性国意义 (1)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维护和巩固国有经济物质基础的必要措施。 (2)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的 重要措施。 (3)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职能要适当分开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职能要适当分开,其理由是: 第一、两者遵循的目标不同。 第二、两者管理的客体不同。 第三、两者所凭借的管理方式不同。
经营形式
经营形式
一、直接经营 二、委托经营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四、租赁经营 五、股份制经营 六、联合经营 七、企业集团经营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国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资产是国有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资产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然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下面就对此进行浅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1.资产负债管理不当。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通常较为庞大,其中涉及到的资产和负债种类繁多,如果资产负债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等风险。
2.资产处置方式不当。
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包括股权转让、不动产出售、收购合并等多种方式,如果处置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资产大幅流失,同时对企业价值和信誉度的影响也是不可逆的。
3.资产质量管理不当。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质量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资产报告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企业的信誉度降低。
4.不良贷款增多。
随着国有企业经济运营方式的变化,很多企业会向银行贷款,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就有可能演变成不良贷款,对银行和企业都造成一定的风险。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要建立起严密的财务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流程,防止因财务管理不当引发的风险。
2.加强资产处置方式的管理。
要对资产处置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置方式,确保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注意企业价值和信誉度的保持。
3.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要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资产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质量检测,确保资产报告的真实性,提升企业的信誉度。
4.合理控制借款规模和风险。
要建立起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控制借款规模和风险,降低企业和银行因风险向来的损失。
总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不可避免,但只要制定对应的对策,加强各项风险管理,就能有效降低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及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浅析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浅析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摘要: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基础并促成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灵魂,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及资产利用率是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重要因素,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创新运营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以及实现资产数智化管理,让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以制度管人,工作有思路有方法。
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类资产;经营类资产引言新时代,国有企业具备了市场化特征。
为保障自身市场优势,国有企业需基于国资监管要求革新资产管理办法,根据自身资产结构制订管理方案,通过对各类资产的严谨管理而避免资产流失、低效运转,以此确保国有企业高效益经营、高质量发展。
因此,国企必须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概述国有企业资产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投资者投入,包括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投入以及其他少数股东投入形成,这部分资产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对应;另一方面是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的其他资产,与企业负债相对应。
企业无论以哪种方式取得的资产,当企业拥有其控制权后都按资产的流动性在账务中分类核算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加以周转、投资和利用等,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依法纳税为国家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国有企业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这样的划分便于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资产的性质加以管理和营运。
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就是对控制权归属于国有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核算、计量、调度、营运、再投资、再生产实现营运循环并在此过程中实行监督,最终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成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管理工作。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对策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者,其资产管理的风险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涉及到国有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入手,分析其风险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1. 资产流失风险国有企业资产庞大,分布广泛,员工众多,其资产流失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体现在资产丢失、被盗、被挪用等方面。
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导致了资产流失风险的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资产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而这些资产都是会随着使用而产生损耗的。
如果国有企业没有合理的资产管理和维护机制,将会导致资产的损耗加剧,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与其资产的质量直接相关。
如果国有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由于管理不善、技术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将带来巨大的企业风险,甚至会引发消费者维权事件,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地位。
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一般是在重大资产重组、资产处置等时候进行。
如果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不规范、不透明,那么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误差,导致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庞大,资产监管难度较大。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资产监管漏洞,导致资产流失、损耗等情况发生。
以上几点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合理应对,将对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重大影响。
1. 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资产管理风险不断上升。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流程,资产管理决策容易偏离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加大了资产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其资产规模庞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有效运营和管理这些资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运营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一、资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这些资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基础。
良好的资产运营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
同时,国有企业在履行国家经济和社会责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资产运营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有效履行职责,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二、资产运营管理的挑战1. 多元化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往往涉及多个产业领域,资产种类繁多,不同行业的运营管理机制和规则各异,给资产运营管理带来困难。
2. 盈利能力不高: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经营效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盈利能力相对较低。
这对资产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决策权过于集中、监管不严格等问题,制约了资产的运营管理。
三、改进资产运营管理的方法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降低管理风险。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提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监督,防范违规行为。
3. 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升运营效率。
国有企业应借助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素质化的资产运营管理人才是关键。
国有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四、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管理案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为例,该企业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石油石化企业,也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公司。
浅析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inance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12.062浅析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广业粤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黎家宇摘 要: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资金池、结算中心、内部银行,甚至是财务公司,然而成员单位陷入经营困境、融资难、不良贷款增加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好精细化资金管理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就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树立风险导向的资金管理理念,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并依此构建有效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及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6(b)-062-02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平台成员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散,地方分布广,规模参差不齐,容易出现集团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投融资管控失效、所属子企业资本运作陷入僵局和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财务风险。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结合财务指标管控、实地考察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等手段优化财务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信息整合,进行有效地事前监管和控制,降低资金成本和运作风险,实现从资金集中化到管理精细化的过渡,为集团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1 资金管理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1.1 资金管理是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有力措施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破产清算从而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伴随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强化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资金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资金管理平台进行资金的集中管控和调配,达到账面利润与现金流的双赢。
集团企业除了在传统的制度上进行规范约束之外,还能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实现从上至下、全员参与的实时透明监控,有助于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1.2 资金管理是保证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发展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高额的负债、大量的不良资产、受限资产以及代表政府行使部分职能、公益性社会责任等公共服务领域负担。
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涉及面广、数量大、业务复杂。
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性质以及各种管理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资产盘点不完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或者管理不善,资产盘点不完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资产盘点时,经常发现固定资产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大量未登记或者漏登记的资产。
这导致企业无法做到真实、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固定资产情况,给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资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在计算资产折旧时使用的折旧率、折旧方法不科学,导致资产的真实价值与会计折旧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资产折旧的计提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夸大资产的残值,减少计提折旧额,以达到虚增收益的目的。
3. 资产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由于国有企业财务制约以及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的重视不足,导致资产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资产的维修保养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增加了资产的更换频率,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
4. 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定不明确,导致许多资产因为无人问津而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员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态度不端正,随意将资产闲置或者私自挪作他用,造成了资产的浪费。
5. 资产处置不规范在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处置不规范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企业未能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导致了资产处置的方式、价格不合理。
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以及不正当手段获取处置收益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有企业投资运营的资产,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资本和运营保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也成为了国有企业的关注点。
然而,在国有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资金管理混乱、投资决策不合理、利润分配不合理等。
本文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金管理混乱资金管理混乱是影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有企业存在着资金来源不清晰、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使用地点不明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资金管理的混乱和法制化管理的落后,容易从根本上损害国有企业的经营利益。
解决问题的对策:国有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同时,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资金管理流程,严格落实资金的监督、审计和管理,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明确和合理。
二、投资决策不合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国有企业存在着利益集团的问题,导致投资决策不合理。
国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即使某些项目无法利润,但仍然得到批准和推广,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不高。
国有企业应加强投资管理,重视投资分析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优先考虑市场需求、投资回报和可持续发展,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减少投资风险,确保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三、利润分配不合理利润分配不合理是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利益集团和考核制度的缺陷,导致利润分配出现失衡和不公平现象,令员工努力和动力减弱,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效益远远低于预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有企业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
在分配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劳动力回报和企业利润间的平衡,注重员工激励,建立激励机制,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员工自治,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切实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效益。
浅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
浅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本文就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
标签:经营性国有资产调控层面运营层面0 引言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协调,也涉及管理有效性的问题。
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可以纳入运营层面,按照市场机制管理;而对于非竞争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型国有资产,则可以纳人调控层面进行管理。
1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与特点1.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在调控层面和运营层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既考虑了市场经济下“二公”原则的要求,又充分照顾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影响。
1.2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1.2.1 在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百分之百控股使政府干预不会直接损害其他企业或投资者的利益。
设立调控层面,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现阶段持有国有资产:尚具有特定的政府目标,因此,政府作为产权代表不能只按照经济目标来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管理。
政府在调控层面上,通过产权代表和百分之百控股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本。
1.2.2在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充分引入市场机制。
对运营层面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
具体而言:在运营层面上的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的企业。
在运营层面上是按市场规则进行规范运行的子公司,和其他类型所有权的企业是相互独立平等的主体,在产权交易上没有障碍。
因此在上市、并购、合资,以及其他各种产权多元化的组合方式方面均无实质性障碍。
2 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方法2.1 定位2.1.1 对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应义不容辞地履行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
目前,这些职责是由中央及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承担的。
作为产权代表,政府履行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如果按照功能分类,非常类似一个控股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能。
浅谈国有民营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三 国 有 资 产 管 理 部 门 应直 接 介 入 国 有 民 营 企 业
中 国 有资 产 的 处 置
。
、
对企 业除 应 从 宏 观调 控 的 角度 建
,
立 国 有 资 产 产 权 管 理 制 度 外 还 应 从 微 观 约 束的角 度 加 强 对 国 有 民 营 企 业 的 国 有资 产 管理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低 值 易耗 品 代管商 品 物 资等 长 期 不 对 帐 不 清 点 以 至 帐 实 不 符 ; 以及 其 它违 法 处 置 国 有资 产 的 行为
、 . .
,
,
,
五 加强 对 国 有铺底资 金 的 回收 工作 国 有企业在
实 行 民 营 时 不少 企 业 经 营的铺底 资金是 国 家资 金 应
寻找 一 条 重 新 焕 发 生 机 的 路 子
. ,
,
用
、
— 转 移 国有 资产
,
以 致发 生 资 产 所有权 界 定 不 清 管
、
理 混乱 的情 况
、
这 里 直 接 涉及 到 国 家
.
在几 十年 中 巨 额投资 形 成 的 国有 资产 问 题
, , ,
这 些 企业
备 重 要建筑物 主 要 营业 网 点等 有 否 在 企 业 经 营 终
, ,
国 家资产 产权 价值 的保 全 使 用 增 值和 参 予 利 益 分 配
、
的依 据
。
加 强 对 这 部分 资金的回 收工作 : 针对 承 包租赁 经营者 在 民 营期 间 的经 营状况 偿 还 能力 合理制 定 国有铺底 资 金 逐 期返 还 的 额 度 和 时 间 限期 防 止 发 生抽 走 资 金 化 国有 资 产为 己 有的情况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276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邹虹芸 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摘要: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人和社会企业之间进行相关合作,主要方式是投入资金,使企业从民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而国家因此持有一定的股份。
将国有资产融资到企业中去,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利益。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国有资产的投放主要是在生产产品、物质流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领域。
但是,目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维护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造成国家和企业之间直接的经济利益争端。
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如国有资产投资配比失衡以及国际资产投资配比失衡。
本篇文章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276-01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收入、投资、拨款使用的财产。
其主要有非经营资产和经营资产两种形式。
经营性资产投资是指国家应用各种形式在各个领域投入资金,然后获得一定数额的回报投资方式。
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投放到企业里的资产,国家通过融资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然后分红获得一比可观收入。
所以说,国营企业的经营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资产收入的高低。
这一重要的利益关系决定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合理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通过深入贯彻调查找出国有资产管理和投放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整改方案和有效措施对国有经济朝向一个良好的事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缺乏自主性从当前的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许多国有企业没有很好的自学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最主要、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没有良好凝聚力和管理力的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当然,一个没有凝聚力和管理力的企业甚至国家都是如此。
简述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
简述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管理的资产,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国有企业等。
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是指国家对这些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
一、直接经营方式直接经营方式是指国家直接运营和管理国有资产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国家自身或其授权部门直接负责资产的经营管理,包括市场运作、生产经营、资金投入等。
直接经营方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反应速度快,国家对资产的控制力度大,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委托经营方式委托经营方式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将其管理和经营的权限委托给第三方进行管理。
在这种方式下,国家将国有资产交由具有专业、经验的运营商或公司进行经营,通过签订经营合同来明确经营的责任和权益。
委托经营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引入市场主体,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降低国家的经营风险。
三、出租和出让经营方式出租和出让经营方式是指国家将国有资产以租赁或出售的方式交由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经营。
在这种方式下,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改变,但经营权被转移,经营者则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
出租和出让经营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国有资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引入新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促进市场竞争。
四、股权投资方式股权投资方式是指国家通过购买企业的股份或发行股票的方式参与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
国家作为股东可以享有企业分红、决策权等权益,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股权投资方式可以通过参与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五、托管经营方式托管经营方式是指国家将国有资产托管给专业的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在这种方式下,国家仍然保有所有权,但管理权和经营权被托管机构行使。
托管经营方式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管理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托管机构的优势,同时也需要确保托管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
综上所述,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包括直接经营、委托经营、出租和出让经营、股权投资和托管经营等。
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
激励约束原则
绩效管理应关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结果的应用,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原则
财务指标
包括收入、利润、成本、现金流等反映国有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财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
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制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收集评价数据、实施评价、撰写评价报告、审核评价结果等。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工作。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办法规定,协助财政部门做好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职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和本办法规定,做好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工作。
监督职责
02
CHAPTER
收入预算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编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等预算。
支出预算
根据收入和支出的安排,编制现金流入和流出预算,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金流预算
根据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预算
每年年初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编制时间。
预算编制完成后,需提交企业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审批要求
编制时间
03
CHAPTER
预算执行与调整
执行主体
各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
要求
严格按预算执行,落实预算确定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
调整条件
在预算执行中,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预算无法继续执行或继续执行将造成不必要损失的,可以申请预算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
发表时间:2009-05-25T11:59:12.4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蒋师[导读] 本文就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就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调控层面运营层面
0 引言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协调,也涉及管理有效性的问题。
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可以纳入运营层面,按照市场机制管理;而对于非竞争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型国有资产,则可以纳人调控层面进行管理。
1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与特点1.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因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在调控层面和运营层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既考虑了市场经济下“二公”原则的要求,又充分照顾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影响。
1.2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1.
2.1 在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百分之百控股使政府干预不会直接损害其他企业或投资者的利益。
设立调控层面,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现阶段持有国有资产:尚具有特定的政府目标,因此,政府作为产权代表不能只按照经济目标来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管理。
政府在调控层面上,通过产权代表和百分之百控股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本。
1.2.2在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充分引入市场机制。
对运营层面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
具体而言:在运营层面上的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的企业。
在运营层面上是按市场规则进行规范运行的子公司,和其他类型所有权的企业是相互独立平等的主体,在产权交易上没有障碍。
因此在上市、并购、合资,以及其他各种产权多元化的组合方式方面均无实质性障碍。
2 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方法2.1 定位2.1.1 对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应义不容辞地履行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
目前,这些职责是由中央及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承担的。
作为产权代表,政府履行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股权方面的职责,如果按照功能分类,非常类似一个控股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能。
2.1.2 对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位政府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应完全不干预。
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应完全不干预,把对运营层面的管理监控职能完全交给位于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
换言之,产权代表对运营层面的管理不应该“越位”。
2.2 治理结构2.2.1 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治理结构实现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由于国有资产所涉及的产业面极为宽广,原则上可按产业划分形成战略与投资分委员会,并由政府相应的产业管理部门和各政府相关部门委派该委员会委员或主席,在当前体制下,行政与产权职能重叠,各战略性委员会所制定的产业战略成为该产业国企制定企业战略时的指南,战略管理涉及投融资决策以及股利政策,是产权代表最核心的职能,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履行好其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实现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产权代表的战略意图能否贯彻也取决于企业的董事会和高管人员是否接受产权代表的指导性意见,产权代表有权向企业派出董事、监事提名并批准高层经理人选,某些重要企业的重要岗位的考核可能也许要党的组织部参与;实现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产权代表有权审核批准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方案和各种激励方案,有关方案都要与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状况挂钩;财务与审计管理,产权代表有权审核批准企业的财务体系和相关报表,批准重大交易和预决算,并决定是否实施审计。
2.2.2 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治理结构实现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对控股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在前者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投票来实施其战略或投资意图;对参股的、没有实质控制权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则通过在这些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投票来施加重要影响;实现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对控股的纳入运营层面的企业,调控层面的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向前者的董事会派驻董事、在前者的董事会议及股东大会投票来控制该企业的重要管理层职能,对参股的、没有实质控制权的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企业,则通过派驻董事、投票来对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命施加重要影响,研究产权代表职能和分析产权代表自身也及时,资本成本的概念无法回避,概括地说,国有资产产权在声誉和索取权方面远未到位,而在实施控制权的其他方面则往往越位;实现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财务与审计管理职能。
2.3 管理措施2.
3.1 在调控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实行差异化要有效地实现对竞争性国有资产和非竞争性国有资产的差异化管理。
纳入调控层面管理的国有企业,既包括竞争性国有资产,也包括非竞争性国有资产。
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干预,具体表现为价格管制、国家经营和创造竞争等方式,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对国民经济稳定、安全发展的调控能力。
非竞争性国有资产所在领域的问题是市场无法解决的,因为国家持有的目的明显不同于竞争性国有资产。
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构架战略而需垄断经营的企业,可以采用价格管制、国家经营和创造竞争三种方式来经营,对这些企业的业绩评价不能以利润高低作为标准,而应该注意收益和成本;对于涉及肩负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国有资产,如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的企业,则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绩效评价上,尽可能量化业绩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资本来回报评价。
对非竞争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需要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等)进行协调,以有效的实施战略与投资管理职能、人事与考核管理职能、薪酬与激励管理职能、财务与审计管理职能等。
2.3.2 在运营层面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实施资本管理对于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竞争性国有资产,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产权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产权管理责、权、利相对称的前提下,应切实实施资本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按照市场平均的资本成本和资本回报率水平作为竞争性国有资产保的标值增值准。
②引入市场化的产权管理方式。
③在界定清楚产权即解决了谁代表所有者管理国有资产时,尚必须明确谁有权代表政府出售资产,出售资产的程序、出售收益的处置权等关键问题。
④对于纳入运营层面管理的竞争性国有资产,具体由调控层面的政府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来行使产权所有者的管理职能。
⑤实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3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的多重目标所导致的各种干预行为,只能在调控层面而不能在运营层面;运营层面中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管理,完全是企业内部行为,均按照规范的公司制模式运行,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最多只能通过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公司来体现其意图。
由于政府目标多重性及其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这种解决是通过将企业纳入运营层面,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吴红卫.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6:12-15.
[2]韩鹏.浅析会计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159.
[3]张笃鸿.试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J].山西财税.1997.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