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六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演示文稿

实验六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演示文稿
12
管脚排列示意图
1 2 3 4 5 6
四、实验平台
实验控制板: 21CONTROL 公司出品(广州康革科技生 产)以EP2C20Q240C8N为核心芯片的FPGA 产)以EP2C20Q240C8N为核心芯片的FPGA 开发板 注意:1 注意:1、编译未完成前不要给实验板上电; 2、下载前确认对未使用管脚配置为 “As input tri-stated”。 tri-stated”
三、实验原理
优点: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优点: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静态显示则是每个数码管同时显示,每 个需要8 个需要8条引出端线。) 动态显示驱动电路: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 动态显示驱动电路: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 显示笔划“ 显示笔划“a、b、c、d、e、f、g、dp”的同 dp” 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 极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 立的I/O线控制 立的I/O线控制 。
四选 模块
同步的数 值信号
50M时钟 时钟
数码管译 码模块
数码管的 段选
五、实验编程方式
下载模式:JTAG; 下载模式:JTAG; 下载端口:LPT1(连到实验板JTAG口) 下载端口:LPT1(连到实验板JTAG口) 管教绑定说明 #Setup.tcl # Setup pin setting set_global_assignment -name RESERVE_ALL_UNUSED_PINS "As input tri-stated" triset_global_assignment -name ENABLE_INIT_DONE_OUTPUT OFF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116 -to rst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154 -to clk50M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6 -to led1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7 -to led2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和编程实现方法;2. 熟悉单片机与数码管之间的接口连接;3. 学会使用定时器中断控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4. 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动态显示是通过单片机控制多个数码管同时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实现快速切换显示内容,从而在有限的引脚数下显示更多的信息。

实验中,我们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依次点亮数码管,通过定时器中断控制扫描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如51单片机、AVR单片机等);2. 数码管(共阳/共阴自选);3. 连接线;4. 电阻;5. 实验台;6. 编译器(如Keil、IAR等)。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单片机与数码管的连接电路图,包括数码管的段码、位选信号、电源等。

2. 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功能。

(1)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工作模式、定时器模式、端口方向等。

(2)显示函数:编写显示函数,实现数码管的点亮和熄灭。

(3)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设置定时器中断,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扫描。

3. 编译程序:将编写的程序编译成机器码。

4. 烧录程序:将编译后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5. 连接电路:将单片机与数码管连接好,包括数码管的段码、位选信号、电源等。

6. 运行实验:打开电源,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数码管按照预期实现了动态显示功能,依次点亮每位数码管,并显示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

2. 分析:(1)通过调整定时器中断的周期,可以改变数码管的扫描速度,从而控制显示效果。

(2)在编写显示函数时,要考虑到数码管的共阳/共阴特性,选择合适的点亮和熄灭方式。

(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功能,如显示时间、温度等。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和编程实现方法。

2. 熟悉了单片机与数码管之间的接口连接,提高了动手能力。

动态扫描数码显示实验

动态扫描数码显示实验

动态扫描数码显示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字符转换成显示段码的软件译码方法 2.动态显示的原理和相关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说明 动态显示,也称扫描显示。

显示器由 6 个共阴极 LED 数码管构成。

单片机的 P1 口输出 显示段码,经由一片 74LS245 驱动输出给 LED 管,由 P0 口输出位码,经由 74LS06 输出给 LED 管。

三、实验电路图 本实验用到 80C51 MCU 模块(C 区) ,动态数码显示模块(A5 区) 。

80C51 MCU 模块电路 原理参考附录三,动态数码显示电路原理参考图 9.1。

图 9.1 动态数码显示电路 四、实验步骤 1.用 8P 数据线分别连接 80C51 MCU 模块的 JD0C(P0 口) 、JD1C(P1 口)到动态数码显 示模块的 JD2A5、JD1A5。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 把仿真器插到 80C51 MCU 模块的 40P 锁紧插 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将 80C51 MCU 模块的电源扭子开关 S1C 拨到上端,将动态数码显示模块的电源短路帽 J1A5 打在上端。

将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直流控制开关 S1G1 打到 ON, 本实验所用到的相关模 块的电源指示灯 VCC 亮。

4.打开 Keil uVision2 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9_动态显 示.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

5.实验现象:动态数码显示模块显示“168168” 。

6.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把可执行文件用 ISP 烧录器烧录到 89S52 芯片中 运行(注意:芯片缺口朝上)(ISP 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

五、实验源程序 DBUF EQU 30HTEMP ORG ORGEQU 40H 0000H 0100HLJMP DISP DISP: MOV 30H,#8 MOV 31H,#6 MOV 32H,#1 MOV 33H,#8 MOV 34H,#6 MOV 35H,#1 MOV R0,#DBUF MOV R1,#TEMP MOV R2,#6 MOV DPTR,#SEGTAB DP00: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R1,A INC R1 INC R0 DJNZ R2,DP00 DISP0: MOV R0,#TEMP MOV R1,#6 MOV R2,#1 DP01: MOV A,@R0 MOV MOV MOV MOV RL MOV INC P1,A A,R2 P0,A A,R2 A R2,A R0ACALL DELAYDJNZ R1,DP01 SJMP DISP0 SEGTAB:DB 3FH,06H,5BH DB 4FH,66H,6DH DB 7DH,07H,7FH DB 6FH,77H,7CH DB 58H,5EH,7BH DB 71H,00H,40H DELAY: MOV AA1: AA: MOV NOP R4,#03H R5,#0FFH ; 0,1,2 ; 3,4,5 ; 6,7,8, ; 9,A,B ; C,D,E ; F, ,-NOP DJNZ DJNZ RET END R5,AA R4,AA1。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01234567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01234567

实验5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01234567原理图:8个数码管它的数据线并联接到JP5, 位控制由8个PNP型三级管驱动后由JP8引出。

相关原理:数码管是怎样来显示1,2,3,4呢?数码管实际上是由7个发光管组成8字形构成的,加上小数点就是8个。

我们分别把他命名为A,B,C,D,E,F,G,H。

搞懂了这个原理, 我们如果要显示一个数字2, 那么 A,B,G,E,D这5个段的发光管亮就可以了。

也就是把B,E,H(小数点)不亮,其余全亮。

根据硬件的接法我们编出以下程序。

当然在此之前,还必须指定哪一个数码管亮,这里我们就指定最后一个P2.7。

LOOP:CLR P2.7 ;选中最后的数码管SETB P0.7 ;B段不亮SETB P0.5 ;小数点不亮SETB P0.1 ;C段不亮CLR P0.2 ;其他都亮CLR P0.3CLR P0.4CLR P0.6CLR P0.0JMP LOOP ;跳转到开始重新进行END把这个程序编译后写入单片机,可以看到数码管的最后一位显示了一个数字2。

也许你会说:显示1个2字就要10多行程序,太麻烦了。

显示数字2则是C,F,H(小数点)不亮,同时由于接法为共阳接法,那么为0(低电平)是亮为1(高电平)是灭。

从高往低排列,(p0.7_p0.0)写成二进制为01111110, 把他转化为16进制则为A2H。

我们可以根据硬件的接线把数码管显示数字编制成一个表格, 以后直接调用就行了。

有了这个表格上面显示一个2的程序则可简化为:LOOP:CLR P2.7 ;选中左边的数码管MOV P0,#0A2H ;送数字2的代码到P0口JMP LOOP ;跳转到开始重新进行END原理图中把所有数码管的8个笔划段a-h同名端连在一起,而每一个显示器的公共极COM是各自独立地受I/O线控制。

CPU向字段输出口送出字形码时,所有显示器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由8个PNP的三极管,来控制这8位哪一位工作,例如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选中的是P2.7.就是最后的一位亮了. 同样的如果要第一位亮, 只需要把程序CLR P2.7改为CLR P2.0即可。

EDA设计课程实验报告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EDA设计课程实验报告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EDA设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学院名称: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高胜学号小组成员: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学习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利用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自己的学号的显示。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在SmartSOPC实验箱上完成数码管动态显示自己学号的后八个数字。

2、放慢扫描速度演示动态显示的原理过程。

三、系统设计1、整体设计方案数码管的八个段a,b,c,d,e,f,g,h(h是小数点)都分别连接到SEG0~SEG7,8个数码管分别由八个选通信号DIG0~DIG7来选择,被选通的数码管显示数据,其余关闭。

如果希望8个数码管显示希望的数据,就必须使得8个选通信号DIG0~DIG7分别被单独选通,并在此同时,在段信号输入口SEG0~SEG7加上该对应数码管上显示的数据,于是随着选通信号的扫描就能实现动态扫描显示的目的。

虽然每次只有1个数码管显示,但只要扫描显示速率足够快,利用人眼的视觉余辉效应,我们仍会感觉所有的数码管都在同时显示。

2、功能模块电路设(1)输入输出模块框图(见图1)图1(2)模块逻辑表达(见表1)表1(数码管显示真值表)clk_1k dig seg↑01111111 C0↑10111111 F9注:数码管显示为01180121(3)算法流程图(见图2)(4)Verilog源代码module scan_led(clk_1k,d,dig,seg); //模块名scan_ledinput clk_1k; //输入时钟input[31:0] d; //输入要显示的数据output[7:0] dig; //数码管选择输出引脚output[7:0] seg; //数码管段输出引脚reg[7:0] seg_r; //定义数码管输出寄存器reg[7:0] dig_r; //定义数码管选择输出寄存器reg[3:0] disp_dat; //定义显示数据寄存器reg[2:0]count; //定义计数寄存器assign dig = dig_r; //输出数码管选择assign seg = seg_r; //输出数码管译码结果always @(posedge clk_1k) //定义上升沿触发进程begincount <= count + 1'b1;endalways @(posedge clk_1k)begincase(count) //选择扫描显示数据3'd0:disp_dat = d[31:28]; //第一个数码管3'd1:disp_dat = d[27:24]; //第二个数码管3'd2:disp_dat = d[23:20]; //第三个数码管3'd3:disp_dat = d[19:16]; //第四个数码管3'd4:disp_dat = d[15:12]; //第五个数码管3'd5:disp_dat = d[11:8]; //第六个数码管3'd6:disp_dat = d[7:4]; //第七个数码管3'd7:disp_dat = d[3:0]; //第八个数码管endcasecase(count) //选择数码管显示位3'd0:dig_r = 8'b01111111; //选择第一个数码管显示3'd1:dig_r = 8'b10111111; //选择第二个数码管显示3'd2:dig_r = 8'b11011111; //选择第三个数码管显示3'd3:dig_r = 8'b11101111; //选择第四个数码管显示3'd4:dig_r = 8'b11110111; //选择第五个数码管显示3'd5:dig_r = 8'b11111011; //选择第六个数码管显示3'd6:dig_r = 8'b11111101; //选择第七个数码管显示3'd7:dig_r = 8'b11111110; //选择第八个数码管显示endcaseendalways @(disp_dat)begincase(disp_dat) //七段译码4'h0:seg_r = 8'hc0; //显示04'h1:seg_r = 8'hf9; //显示14'h2:seg_r = 8'ha4; //显示24'h3:seg_r = 8'hb0; //显示34'h4:seg_r = 8'h99; //显示44'h5:seg_r = 8'h92; //显示54'h6:seg_r = 8'h82; //显示64'h7:seg_r = 8'hf8; //显示74'h8:seg_r = 8'h80; //显示84'h9:seg_r = 8'h90; //显示94'ha:seg_r = 8'h88; //显示a4'hb:seg_r = 8'h83; //显示b4'hc:seg_r = 8'hc6; //显示c4'hd:seg_r = 8'ha1; //显示d4'he:seg_r = 8'h86; //显示e4'hf:seg_r = 8'h8e; //显示fendcaseendendmodule四、系统调试(1)仿真代码`timescale 1ns/1nsmodule scan_ledfz;reg clk_1k;reg[31:0] d;wire[7:0] dig;wire[7:0] seg;parameter dely=100;scan_led u1(clk_1k,d,dig,seg);always #(dely/2)clk_1k=~clk_1k;initial beginclk_1k=0;d=32'h01180134;#dely ;#dely ;#dely ;#dely ;#dely ;#(dely*20);#dely $finish;endinitial $monitor($time,,,"%b,%d,%h,%h",clk_1k,d,dig,seg); endmodulemodule scan_led(clk_1k,d,dig,seg); //模块名scan_ledinput clk_1k; //输入时钟input[31:0] d; //输入要显示的数据output[7:0] dig; //数码管选择输出引脚output[7:0] seg; //数码管段输出引脚reg[7:0] seg_r; //定义数码管输出寄存器reg[7:0] dig_r; //定义数码管选择输出寄存器reg[3:0] disp_dat; //定义显示数据寄存器reg[2:0] count=3'b000; //定义计数寄存器assign dig = dig_r; //输出数码管选择assign seg = seg_r; //输出数码管译码结果always @(posedge clk_1k) //定义上升沿触发进程begincount <= count + 1'b1;endalways @(posedge clk_1k)begincase(count) //选择扫描显示数据3'd0:disp_dat = d[31:28]; //第一个数码管3'd1:disp_dat = d[27:24]; //第二个数码管3'd2:disp_dat = d[23:20]; //第三个数码管3'd3:disp_dat = d[19:16]; //第四个数码管3'd4:disp_dat = d[15:12]; //第五个数码管3'd5:disp_dat = d[11:8]; //第六个数码管3'd6:disp_dat = d[7:4]; //第七个数码管3'd7:disp_dat = d[3:0]; //第八个数码管endcasecase(count) //选择数码管显示位3'd0:dig_r = 8'b01111111; //选择第一个数码管显示3'd1:dig_r = 8'b10111111; //选择第二个数码管显示3'd2:dig_r = 8'b11011111; //选择第三个数码管显示3'd3:dig_r = 8'b11101111; //选择第四个数码管显示3'd4:dig_r = 8'b11110111; //选择第五个数码管显示3'd5:dig_r = 8'b11111011; //选择第六个数码管显示3'd6:dig_r = 8'b11111101; //选择第七个数码管显示3'd7:dig_r = 8'b11111110; //选择第八个数码管显示endcaseendalways @(disp_dat)begincase(disp_dat) //七段译码4'h0:seg_r = 8'hc0; //显示04'h1:seg_r = 8'hf9; //显示14'h2:seg_r = 8'ha4; //显示24'h3:seg_r = 8'hb0; //显示34'h4:seg_r = 8'h99; //显示44'h5:seg_r = 8'h92; //显示54'h6:seg_r = 8'h82; //显示64'h7:seg_r = 8'hf8; //显示74'h8:seg_r = 8'h80; //显示84'h9:seg_r = 8'h90; //显示94'ha:seg_r = 8'h88; //显示a4'hb:seg_r = 8'h83; //显示b4'hc:seg_r = 8'hc6; //显示c4'hd:seg_r = 8'ha1; //显示d4'he:seg_r = 8'h86; //显示e4'hf:seg_r = 8'h8e; //显示fendcaseendendmodule位码代码仿真代码`timescale 1ns/1nsmodule smg_tp; //测试模块的名字reg [2:0] c; //测试输入信号定义为reg型wire[7:0] dig; //测试输出信号定义为wire型parameter DEL Y=100; //延时100秒wei u1(c,dig); //调用测试对象initial begin //激励波形设定c=3'b0;#DEL Y c=3'b001 ;#DEL Y c=3'b010 ;#DEL Y c=3'b100 ;#DEL Y c=3'b101 ;#DEL Y c=3'b110 ;#DEL Y c=3'b111 ;#DEL Y $finish;endinitial $monitor($time,,,"dig=%d,c=%b ",dig,c); //输出格式i定义endmodulemodule wei(c,dig); //命名模块名字input[2:0] c;output[7:0] dig; //定义输入与输出reg[7:0] dig_r;reg[2:0] c_r; // 定义dig_r与c_r2个reg型数据assign dig=dig_r; //将reg型数据转化为wire型数据always @(*) //检测c_r的数据是否变化begin c_r=c;case (c_r)3'b000:dig_r=8'b11111110; //c_r的数据变化而dig_r对于的数据变化3'b001:dig_r=8'b11111101;3'b010:dig_r=8'b11111011;3'b011:dig_r=8'b11110111;3'b100:dig_r=8'b11101111;3'b101:dig_r=8'b11011111;3'b110:dig_r=8'b10111111;3'b111:dig_r=8'b01111111;default: dig_r=8'b11111111;endcase //结束case语句end //结束always语句endmodule //结束程序译码器代码仿真代码`timescale 1ns/1nsmodule duan_tp; //测试模块的名字reg[3:0] a; //测试输入信号定义为reg型wire[7:0] seg; //测试输出信号定义为wire型parameter DEL Y=100; //延时100秒duan u1(a,seg); //调用测试对象initial begin //激励波形设定a=4'b0;#DELY a=4'b0001;#DELY a=4'b0010;#DELY a=4'b0011;#DELY a=4'b0100;#DELY a=4'b0101;#DELY a=4'b0110;#DELY a=4'b0111;#DELY a=4'b1000;#DELY a=4'b1001;#DELY a=4'b1010;#DELY a=4'b1011;#DELY a=4'b1100;#DELY a=4'b1101;#DELY a=4'b1110;#DELY a=4'b1111;#DELY $finish;endinitial $monitor($time,,,"seg=%d,a=%b",seg,a); //输出格式i定义endmodulemodule duan(a,seg); //命名模块名字input[3:0] a;output[7:0] seg; //定义输入与输出reg[7:0] seg_r;reg[3:0] a_r; // 定义seg_r与a_r2个reg型数据assign seg=seg_r; //将reg型数据转化为wire型数据always @(*) //检测c_r的数据是否变化begin a_r=a;case(a_r) //七段译码4'b0000:seg_r = 8'hc0; //显示04'b0001:seg_r = 8'hf9; //显示14'b0010:seg_r = 8'ha4; //显示24'b0011:seg_r = 8'hb0; //显示34'b0100:seg_r = 8'h99; //显示44'b0101:seg_r = 8'h92; //显示54'b0110:seg_r = 8'h82; //显示64'b0111:seg_r = 8'hf8; //显示74'b1000:seg_r = 8'h80; ///显示84'b1001:seg_r = 8'h90; //显示94'b1010:seg_r = 8'h88; //显示a4'b1011:seg_r = 8'h83; //显示b4'b1100:seg_r = 8'hc6; //显示c4'b1101:seg_r = 8'ha1; //显示d4'b1110:seg_r = 8'h86; //显示e4'b1111:seg_r = 8'h8e; ///显示f endcase //结束case语句end //结束always语句endmodule //结束程序(2)仿真波形图(3)引脚图五、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学习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利用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自己的学号的显示。

数码管显示实验 实验报告

数码管显示实验 实验报告

数码管显示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码管显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显示控制方式,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码管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并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各种数字和字符的显示。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器件,常见的有共阴数码管和共阳数码管两种类型。

共阴数码管是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当阳极接高电平时,相应的二极管发光;共阳数码管则是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当阴极接低电平时,相应的二极管发光。

在控制数码管显示时,通常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即依次快速地给每个数码管的段选端送入相应的字形码,同时使位选端选通对应的数码管,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使人看起来好像所有数码管同时在显示。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开发板2、数码管模块3、杜邦线若干4、电脑5、编程软件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数码管模块与实验开发板进行连接,确定好段选和位选引脚的连接。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电路无短路或断路现象。

2、软件编程打开编程软件,选择相应的开发板型号和编程语言。

定义数码管的段选和位选引脚。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数字 0 到 9 的循环显示。

3、编译与下载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编译,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

将编译成功的程序下载到实验开发板上。

4、观察实验现象接通实验开发板的电源,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情况。

检查显示的数字是否正确,显示的亮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数码管能够正常显示数字 0 到 9,并且能够按照设定的频率循环显示。

显示的数字清晰、稳定,没有出现闪烁或模糊的现象。

2、结果分析程序编写正确,能够准确地控制数码管的段选和位选信号,实现数字的显示。

动态扫描的频率设置合理,既保证了显示的稳定性,又不会出现明显的闪烁。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问题数码管显示出现闪烁现象。

解决方法调整动态扫描的频率,增加扫描的速度,减少每个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从而减轻闪烁现象。

3_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

3_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
TCON TF1 申请 中断 TR1 TF0 TR0 D7 溢出 TH0 8位 TL0 5位 &
≥1
TMOD T0引脚 1 1 0 0 0 M0 M1 C/T 机器周期 GATE M0 1 D0 INT0引脚 M1 C/T GATE D7 D0
方式1 二、方式1
方式1的计数位数是16位 TL0作为低 作为低8 方式1的计数位数是16位,由TL0作为低8位、 16 TH0作为高 作为高8 组成了16位加1 16位加 TH0作为高8位,组成了16位加1计数器 。
一、定时/计数器的结构 定时/ 定时/计数器的实质是加1计数器(16位),由高 位和低8 由高8 定时/计数器的实质是加1计数器(16位),由高8位和低8位两 个寄存器组成。TMOD是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确定工作 个寄存器组成。TMOD是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 是定时 方式和功能;TCON是控制寄存器 控制T0 T1的启动和停止及设置 是控制寄存器, T0、 方式和功能;TCON是控制寄存器,控制T0、T1的启动和停止及设置 溢出标志。 溢出标志
定时/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方式0 一、方式0
方式0 13位计数, TL0的低5 方式0为13位计数,由TL0的低5位(高3位未用)和TH0的 位计数 的低 位未用) TH0的 位组成。TL0的低 位溢出时向TH0进位,TH0溢出时 的低5 TH0进位 溢出时, 8位组成。TL0的低5位溢出时向TH0进位,TH0溢出时,置位 TCON中的TF0标志 中的TF0标志, CPU发出中断请求 发出中断请求。 TCON中的TF0标志,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控制寄存器TCON 二、控制寄存器TCON
TCON的低4位用于控制外部中断,已在前面介绍。TCON的高4 TCON的低4位用于控制外部中断,已在前面介绍。TCON的高4位用于控 的低 的高 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中断申请。其格式如下: 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中断申请。其中断请求标志位。T1计数溢出时由硬件自动置 ):T1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TF1(TCON.7):T1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T1计数溢出时由硬件自动置 TF1为 CPU响应中断后TF1由硬件自动清 响应中断后TF1由硬件自动清0 T1工作时 CPU可随时查 工作时, TF1为1。CPU响应中断后TF1由硬件自动清0。T1工作时,CPU可随时查 TF1的状态 所以,TF1可用作查询测试的标志 TF1也可以用软件置 的状态。 可用作查询测试的标志。 询TF1的状态。所以,TF1可用作查询测试的标志。TF1也可以用软件置 或清0 同硬件置1或清0的效果一样。 1或清0,同硬件置1或清0的效果一样。 TR1(TCON.6):T1运行控制位 TR1置 ):T1运行控制位。 T1开始工作 TR1置 开始工作; TR1(TCON.6):T1运行控制位。TR1置1时,T1开始工作;TR1置0时, T1停止工作 TR1由软件置 或清0 所以,用软件可控制定时/ 停止工作。 由软件置1 T1停止工作。TR1由软件置1或清0。所以,用软件可控制定时/计数器 的启动与停止。 的启动与停止。 TF0(TCON.5):T0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其功能与TF1类同。 TF0(TCON.5):T0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其功能与TF1类同。 ):T0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TF1类同 TR0(TCON.4):T0运行控制位 其功能与TR1类同。 ):T0运行控制位, TR1类同 TR0(TCON.4):T0运行控制位,其功能与TR1类同。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_数字时钟程序模块(LED数码管显示)_实验报告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_数字时钟程序模块(LED数码管显示)_实验报告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时钟LED数码管显示二、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1. 6个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驱动2. 按键模式选择(时\分\秒)与闹钟(时\分)调整控制,3. 用硬件描述语言(或混合原理图)设计时、分、秒计数器模块、闹钟模块、按键控制状态机模块、动态扫描显示驱动模块、顶层模块。

要求使用实验箱左下角的6个动态数码管(DS6 A~DS1A)显示时、分、秒;要求模式按键和调整按键信号都取自经过防抖处理后的按键跳线插孔。

实验目的: 1)学会看硬件原理图, 2)掌握FPGA硬件开发的基本技能3)培养EDA综合分析、综合设计的能力三、实验步骤、实现方法(或设计思想)及实验结果主要设备: 1)PC机, 2)硬件实验箱, 3)Quartus II软件开发平台。

1.打开Quartus II , 连接实验箱上的相关硬件资源, 如下图1所示。

2.建立新文件, 选择文本类型或原理图类型。

3. 编写程序。

4.编译5. 仿真, 加载程序到芯片, 观察硬件输出结果(数码管显示)6.结果正确则完成。

若结果不正确, 则修改程序, 再编译, 直到正确。

模24计数器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ENTITY count24 ISPORT(clk,en:IN STD_LOGIC;cout:OUT STD_LOGIC;hh,hl: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count24;ARCHITECTURE arc OF count24 ISSIGNAL a,b: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en)BEGINhh<=a;hl<=b;IF(clk'EVENT AND clk='1') THENIF(en='1') THENIF(a="0010" AND b="0011") THENa<="0000";b<="0000";ELSE IF(b="1001") THENa<=a+'1';b<="0000";ELSE b<=b+'1';END IF;END IF;IF(a="0010" AND b="0010") THEN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arc;模60计数器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ENTITY count60 ISPORT(clk,en:IN STD_LOGIC;cout:OUT STD_LOGIC;hh,hl: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count60;ARCHITECTURE arc OF count60 ISSIGNAL a,b: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IGNAL sout:STD_LOGIC;BEGINPROCESS(clk)BEGINhh<=a; hl<=b;IF(clk'EVENT AND clk='1') THENIF(en='1') THENIF(a="0101" AND b="1001") THENa<="0000";b<="0000";ELSE IF(b="1001") THENa<=a+'1';b<="0000";ELSE b<=b+'1';END IF;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sout<='1' WHEN a="0101" AND b="1001" ELSE '0';cout<=sout AND en;END arc;4-7显示译码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egment4to7 ISPORT(s: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a,b,c,d,e,f,g:OUT STD_LOGIC);END segment4to7;ARCHITECTURE arc OF segment4to7 IS SIGNAL y: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BEGINa<= y(6);b<= y(5);c<= y(4);d<= y(3);e<= y(2); f<= y(1);g<= y(0);PROCESS(s)BEGINCASE s ISWHEN "0000"=>y<="1111110"; WHEN "0001"=>y<="0110000"; WHEN "0010"=>y<="1101101"; WHEN "0011"=>y<="1111001"; WHEN "0100"=>y<="0110011"; WHEN "0101"=>y<="1011011"; WHEN "0110"=>y<="1011111"; WHEN "0111"=>y<="1110000"; WHEN "1000"=>y<="1111111"; WHEN "1001"=>y<="1111011"; WHEN OTHERS=>y<="0000000"; END CASE;END PROCESS;END arc;带闹钟控制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mode_adjust_with_alarm ISPORT (adjust,mode,clk1hz: IN STD_LOGIC;clkh,enh,clkm,enm,clks,enha: OUT STD_LOGIC;clkh_a,clkm_a:OUT STD_LOGIC;mode_ss: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mode_adjust_with_alarm;ARCHITECTURE arc OF mode_adjust_with_alarm ISTYPE mystate IS (s0,s1,s2,s3,s4,s5);SIGNAL c_state,next_state: mystate;BEGINPROCESS (c_state)BEGINCASE c_state ISWHEN s0=> next_state <= s1; clkh<=clk1hz; clkm<=clk1hz; clks<=clk1hz;enh<='0'; enm<='0'; enha<='0'; clkh_a<= '0'; clkm_a<= '0'; mode_ss <="000";WHEN s1=> next_state <= s2; clkh<=adjust; clkm<= '0'; clks<='0';enh<='1'; enm<='0';enha<='0'; clkh_a<= '0';clkm_a<= '0'; mode_ss <="001";WHEN s2=> next_state <= s3; clkh<= '0'; clkm<=adjust; clks <= '0';enh<='0';enm<='1';enha<='0'; clkh_a<= '0'; clkm_a<= '0'; mode_ss <="010";WHEN s3=> next_state <= s4; clkh<= '0'; clkm<= '0'; clks<=adjust;enh<='0'; enm<='0';enha<='0'; clkh_a<= '0'; clkm_a<= '0'; mode_ss <="011";WHEN s4=> next_state <= s5; clkh<= clk1hz; clkm<= clk1hz; clks<=clk1hz;enh<='0';enm<='0';enha<='1'; clkh_a<=adjust; clkm_a<= '0'; mode_ss <="100";WHEN s5=> next_state <= s0; clkh<= clk1hz; clkm<= clk1hz; clks<=clk1hz;enh<='0'; enm<='0'; enha<='0'; clkh_a<= '0'; clkm_a<=adjust; mode_ss <="101";END CASE;END PROCESS;PROCESS (mode)BEGINIF (mode'EVENT AND mode='1') THENc_state<=next_state ;END IF;END PROCESS;END arc;扫描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scan ISPORT(clk256hz:IN STD_LOGIC;ss: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scan;ARCHITECTURE arc OF scan ISTYPE mystate IS (s0, s1,s2,s3,s4,s5);SIGNAL c_state,next_state: mystate;BEGINPROCESS ( c_state )BEGINCASE c_state ISWHEN s0=> next_state <=s1; ss<="010";WHEN s1=> next_state <=s2; ss<="011";WHEN s2=> next_state <=s3; ss<="100";WHEN s3=> next_state <=s4; ss<="101";WHEN s4=> next_state <=s5; ss<="110";WHEN s5=> next_state <=s0; ss<="111";END CASE;END PROCESS;PROCESS (clk256hz)BEGINIF (clk256hz'EVENT AND clk256hz='1') THENc_state<=next_state ;END IF;END PROCESS;END arc;复用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mux ISPORT(hh,hl,mh,ml,sh,sl,hha,hla,mha,mla: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s,mode_ss: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y: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alarm:OUT STD_LOGIC);END mux;ARCHITECTURE arc OF mux ISSIGNAL a,hhtmp,hltmp,mhtmp,mltmp,shtmp,sltmp: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mode_ss)BEGINCASE mode_ss ISWHEN "000"=>hhtmp<=hh; hltmp<=hl; mhtmp<=mh; mltmp<=ml; shtmp<=sh; sltmp<=sl;WHEN "001"=>hhtmp<=hh; hltmp<=hl; mhtmp<=mh; mltmp<=ml; shtmp<=sh; sltmp<=sl;WHEN "010"=>hhtmp<=hh; hltmp<=hl; mhtmp<=mh; mltmp<=ml; shtmp<=sh; sltmp<=sl;WHEN "011"=>hhtmp<=hh; hltmp<=hl; mhtmp<=mh; mltmp<=ml; shtmp<=sh; sltmp<=sl;WHEN "100"=> hhtmp<=hha; hltmp<=hla; mhtmp<=mha; mltmp<=mla; shtmp<=sh; sltmp<=sl;WHEN "101"=> hhtmp<=hha; hltmp<=hla; mhtmp<=mha; mltmp<=mla; shtmp<=sh; sltmp<=sl;WHEN OTHERS=>hhtmp<="0000";hltmp<="0000";mhtmp<="0000";mltmp<="0000";shtmp<="0000";sltmp<="0000"; END CASE;END PROCESS;PROCESS(ss)BEGINCASE ss ISWHEN "010"=> a <=hhtmp;WHEN "011"=> a <=hltmp;WHEN "100"=> a <=mhtmp;WHEN "101"=> a <=mltmp;WHEN "110"=> a <=shtmp;WHEN "111"=> a <=sltmp;WHEN OTHERS => a <="0000";END CASE;y<=a;END PROCESS;alarm<='1' WHEN ((hh=hha)AND(hl=hla)AND(mh=mha)AND(ml=mla)) ELSE '0';END arc;闪烁模块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blink_control ISPORT(ss,mode_ss: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link_en:OUT STD_LOGIC);END blink_control;ARCHITECTURE arc OF blink_control ISBEGINPROCESS (ss,mode_ss)BEGINIF(ss="010" AND mode_ss="001") THEN blink_en<='1';ELSIF(ss="011" AND mode_ss="001") THEN blink_en<='1';ELSIF(ss="100" AND mode_ss="010") THEN blink_en<='1';ELSIF(ss="101" AND mode_ss="010") THEN blink_en<='1';ELSIF(ss="110" AND mode_ss="011") THEN blink_en<='1';ELSIF(ss="111" AND mode_ss="011") THEN blink_en<='1';ELSIF(ss="010" AND mode_ss="100") THEN blink_en<='1';ELSIF(ss="011" AND mode_ss="100") THEN blink_en<='1';ELSIF(ss="100" AND mode_ss="101") THEN blink_en<='1';ELSIF(ss="101" AND mode_ss="101") THEN blink_en<='1';ELSE blink_en<='0';END IF;END PROCESS;END arc;Top文件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design3 ISPORT (mode,adjust,clk1hz,clk2hz,clk256hz,clk1khz:IN STD_LOGIC;alarm,a,b,c,d,e,f,g:OUT STD_LOGIC;ss: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design3;ARCHITECTURE arc OF design3 ISCOMPONENT mode_adjust_with_alarm PORT (adjust,mode,clk1hz: IN STD_LOGIC;clkh,enh,clkm,enm,clks,enha: OUT STD_LOGIC;clkh_a,clkm_a:OUT STD_LOGIC;mode_ss: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scan PORT (clk256hz:IN STD_LOGIC;ss: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segment4to7 PORT (s: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a,b,c,d,e,f,g: 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mux PORT(hh,hl,mh,ml,sh,sl,hha,hla,mha,mla: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s,mode_ss: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y: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alarm: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blink_control PORT(ss,mode_ss: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link_en: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count24 PORT (clk,en:IN STD_LOGIC;cout:OUT STD_LOGIC;hh,hl: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count60 PORT (clk ,en:IN STD_LOGIC;cout:OUT STD_LOGIC;hh,hl: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COMPONENT;SIGNALclkh,enh,clkm,enm,clks,clkh_a,clkm_a,coutm,couts,coutm_en,couts_en,cout,vcc,coutma_en,coutma,alarm1,bli nk_en,blink_tmp,enha: STD_LOGIC;SIGNAL mode_ss,ss1: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IGNAL hh,hl,mh,ml,sh,sl,hha,hla,mha,mla,y,i: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vcc<='1';coutm_en <= enh OR coutm;couts_en <= enm OR couts;coutma_en<= enha OR coutma;blink_tmp<=blink_en and clk2hz;i(3)<=y(3) OR blink_tmp;i(2)<=y(2) OR blink_tmp;i(1)<=y(1) OR blink_tmp;i(0)<=y(0) OR blink_tmp;ss<=ss1;alarm<=alarm1 AND clk1khz;u1:mode_adjust_with_alarmPORT MAP( adjust,mode,clk1hz,clkh,enh,clkm,enm,clks,enha,clkh_a,clkm_a,mode_ss);u2:count24 PORT MAP(clkh,coutm_en,cout,hh,hl);u3:count60 PORT MAP(clkm,couts_en,coutm,mh,ml);u4:count60 PORT MAP(clks,vcc,couts,sh,sl);u5:count24 PORT MAP(clkh_a,coutma_en,cout,hha,hla);u6:count60 PORT MAP(clkm_a,vcc,coutma,mha,mla);u7:mux PORT MAP(hh,hl,mh,ml,sh,sl,hha,hla,mha,mla,ss1,mode_ss,y,alarm1);u8:scan PORT MAP(clk256hz,ss1);u9:blink_control PORT MAP(ss1,mode_ss,blink_en);u10:segment4to7 PORT MAP(i,a,b,c,d,e,f,g);END arc;实验结果:数字钟包括正常的时分秒计时, 实验箱左下角的6个动态数码管(DS6 A~DS1A)显示时、分、秒。

数码管显示-74HC595动态扫描

数码管显示-74HC595动态扫描

输出第8位的位码,紧接着输出该位要显示的段码,然后使LATCH由0跳变到1使74HC595锁存并输出数据,此时第8位将显示,其它位全部都不显示。

延时一段时间。

如此循环往复,实现8位数码管显示的效果。

四、操作步骤:(1)按照IAR MSP430 项目建立与JTAG仿真设置所讲方法建立名称为M13x LED 595的项目。

(2)将如下程序拷贝粘贴到main.c文件中。

//*******************************************************************************//// 描述; 在TY-DIS1(8位数码管显示模块)上动态扫描显示 4321// ACLK= n/a, MCLK= SMCLK= default DCO ~ 800k//// 硬件连接:如下图// MSP430F13x// -----------------// /|\| XIN|-// | | |// --|RST XOUT|-// | |// | P5.0|-->LED_DOUT// | P5.2|-->LED_CLK// | P5.4|-->LED_LATCH//// 时间:2007年10月// //// 硬件电路:MSP430F135核心实验板-I型+ TY-DIS1(8位数码管显示模块)// 硬件连接://// 调试器:MSP430FET全系列JTAG仿真器// 调试软件: IAR Embedded Workbench Version: 3.41A 编译//******************************************************************************#include <msp430x13x.h>//4位LED数码管显示子程序void LED_595(char SMG1,char SMG2,char SMG3,char SMG4);//74HC595串行输出子程序void Led_out(unsigned char X);//LED数码管段码转换表const unsigned char LED_0_F[];void main(void){WDTCTL = WDTPW + WDTHOLD; // Stop watchdogP5DIR =0; //P5口全部设为输入口P5SEL =0; //将P5口所有的管脚设置为一般I/O口//将P5.0 P5.2 P5.4设置为输出方向P5DIR |= BIT0;P5DIR |= BIT2;P5DIR |= BIT4;for (;;){LED_595(4,3,2,1);//调用显示子程序(改变参数表,改变显示内容)}}//------------------------------------------------------// 4位LED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人口参数:SMG1,SMG2,SMG3,SMG4——待显示的数据//void LED_595(char SMG1,char SMG2,char SMG3,char SMG4){char z;//最高位(最左侧)LED数码管显示---------------------z = LED_0_F[SMG1];Led_out(z); //段码输出z = 0xFE; //位码Led_out(z); //位码输出P5OUT &=~(BIT4); //显示输出P5OUT |=BIT4;//--------------------------------------------------_NOP(); // 断点设置(观察watch)//次高位(左数第2个)LED数码管显示---------------------z = LED_0_F[SMG2];Led_out(z); //段码输出z = 0xFD; //位码Led_out(z); //位码输出P5OUT &=~(BIT4); //显示输出P5OUT |=BIT4;//--------------------------------------------------_NOP(); // 断点设置(观察watch)//次低位(左数第3位)LED数码管显示---------------------z = LED_0_F[SMG3];Led_out(z); //段码输出z = 0xFB; //位码Led_out(z); //位码输出P5OUT &=~(BIT4); //显示输出P5OUT |=BIT4;//--------------------------------------------------_NOP(); // 断点设置(观察watch)//最低位(左数第4位)LED数码管显示---------------------z = LED_0_F[SMG4];Led_out(z); //段码输出z = 0xF7; //位码Led_out(z); //位码输出P5OUT &=~(BIT4); //显示输出P5OUT |=BIT4;//--------------------------------------------------_NOP(); // 断点设置(观察watch)}//------------------------------------------------------// 用于74HC595的LED串行移位子程序//// 人口参数:X——待输出的数据//void Led_out(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i;。

硬件实验十--八段数码管显示

硬件实验十--八段数码管显示

硬件实验十 八段数码管显示一、实验要求利用实验仪提供的显示电路,动态显示一行数据.二、实验目的1. 了解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

2. 了解用总线方式控制数码管显示三、实验线路及连线四、实验说明1.本实验仪提供了6 位8段码LED 显示电路,只要按地址输出相应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显示器的控制。

显示共有6位,用动态方式显示。

8位段码、6位位码是由两片74LS374输出。

位码经MC1413或ULN2003倒相驱动后,选择相应显示位。

本实验仪中 8位段码输出地址为0X004H ,位码输出地址为 0X002H 。

此处X 是由KEY/LED CS 决定,参见地址译码。

做键盘和LED 实验时,需将KEY/LED CS 接到相应的地址译码上。

以便用相应的地址来访问。

例如,将KEY/LED CS 接到CS0上,则段码地址为08004H ,位码地址为08002H 。

位选通信号 (0x002H)段码输出 (0x004H)数据总线连线 连接孔1 连接孔2 1 KEY/LED_CS CS0七段数码管的字型代码表如下表:五、程序框图程序代码OUTBIT equ 08002h ; 位控制口OUTSEG equ 08004h ; 段控制口LEDBuf equ 60h ; 显示缓冲Num equ 70h ; 显示的数据DelayT equ 75h ;ljmp StartLEDMAP: ; 八段管显示码db 3fh, 06h, 5bh, 4fh, 66h, 6dh, 7dh, 07h db 7fh, 6fh, 77h, 7ch, 39h, 5eh, 79h, 71hDelay: ;mov r7, #0DelayLoop:djnz r7, DelayLoopdjnz r6, DelayLoopretDisplayLED:mov r0, #LEDBufmov r1, #6 ;mov r2, #00100000b ;Loop:mov dptr, #OUTBITmov a, #0movx @dptr, a ;mov a, @r0mov dptr, #OUTSEGmovx @dptr,amov dptr, #OUTBITmov a, r2movx @dptr, a ;mov r6, #01call Delaymov a, r2 ;rr amov r2, ainc r0djnz r1, Loopmov dptr, #OUTBITmov a, #0movx @dptr, a ;retStart:mov sp, #40hmov Num, #0MLoop:inc Nummov a, Nummov b, amov r0, #LEDBufFillBuf:mov a, banl a, #0fhmov dptr, #LEDMapmovc a, @a+dptr ;mov @r0,a ;inc r0inc bcjne r0, #LEDBuf+6, FillBufmov DelayT,#0DispAgain:call DisplayLED ;djnz DelayT,DispAgain ljmp MLoopend硬件实验十一 键盘扫描显示实验一、实验要求在硬件实验十的基础上,利用实验仪提供的键盘扫描电路和显示电路,做一个扫描键盘和数码显示实验,把按键输入的键码在六位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七段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实验

七段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实验

七段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实验七段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实验一、实验名称:七段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实验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QuartusII软件进行FPGA设计的流程(2)掌握利用宏功能模块进行常用的计数器,译码器的设计(3)学习和了解动态扫描数码管的工作原理的程序设计方法三、实验原理:实验板上常用4位联体的共阳极7段数码管,其接口电路是把所有数码管的8个笔划段a-h同名端连在一起,而每一个数码管由一个独立的公共极COM端控制。

当向数码管发送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时,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亮,取决于COM端,这一端是由I/O控制的,所以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显示哪一位。

动态扫描即采用分时方法,轮流控制各个LED轮流点亮。

在轮流点亮扫描过程中,每一位显示器的点亮时间是极为短暂的,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每个显示器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

四、实验要求:实现显示0000-9999的十进制计数器。

五、实验步骤1.建立工程建立名为leddisplay的工程,并建立顶层图。

2.设计技术时钟设计一分频器,对50MHz分频输出到计数器,让计数器以较慢速度递增。

打开File..New,新建一个.v文件。

输入以下程序: module int_div(clk, div_out); input clk;output reg div_out; reg [31:0] clk_div;parameter CLK_FREQ = 'D50_000_000; //系统时钟50MHz parameterDCLK_FREQ = 'D10; //输出频率10/2Hz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if(clk_div Set as top-level Entity。

分析该设计文件:执行工具栏处的“Start Analysis &Synthesis命令按钮,开始分析综合,此步骤在这里用于检查设计错误。

单片机实验报告,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数码管显示实验目的1、掌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和编程实现方法;2、掌握软件延时程序的使用。

实验任务利用数码管动态显示,设计一个两位秒表,计时0-59,时间到了显示“FF”,使用软件延时实现。

实验原理数码管动态显示的连接方式是将所有数码管的段码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

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具体过程是: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哪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位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

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

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2ms左右,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

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这需要用到单片机的定— 1 —时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控制时间,此方法将在实验四中再学习;另一种方法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可以采用for循环以及for循环嵌套的方式达到粗略的长时间延时,利用Keil软件可以调试和观察for语句的延时时间。

实验结果:总结:本次实验我很好的复习了有关C语言的相关语句知识点,合理的运用到了单片机的程序编码中去,但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在运行过程中,数码管会乱码,检查后发现是扫描信号端口错误,将扫描信号端口顺序调换,重新运行则解决了乱码问题。

共阴数码管电路0到15的显示参数代码表要记清楚。

数码管显示电路实训报告

数码管显示电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数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2. 学会使用动态扫描法驱动数码管;3. 熟悉常用数字电路元件及电路设计方法;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训器材1. 单片机实验箱2. 数码管(共阳极、共阴极各1个)3.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数字电路元件4. 连接线、电源、示波器等辅助设备三、实训内容1. 数码管识别与测试2. 数码管静态显示电路设计3. 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设计4. 数码管显示电路应用实例四、实训步骤1. 数码管识别与测试(1)观察数码管外观,了解其结构特点,如共阳极、共阴极等;(2)使用示波器测试数码管各段位引脚的电压,判断其工作状态;(3)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数码管的驱动方式(静态或动态)。

2. 数码管静态显示电路设计(1)设计电路原理图,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2)计算电阻、电容等元件参数,绘制元件布局图;(3)焊接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4)编写程序,实现数码管显示功能;(5)调试电路,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3. 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设计(1)分析动态扫描显示原理,确定扫描频率和占空比;(2)设计动态扫描控制电路,实现多位数码管的动态显示;(3)编写程序,实现动态显示功能;(4)调试电路,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4. 数码管显示电路应用实例(1)设计一个简单的时钟显示电路,实现时分秒的显示;(2)设计一个温度显示电路,将温度值转换为数码管显示;(3)设计一个电压显示电路,将电压值转换为数码管显示;(4)编写程序,实现上述电路的显示功能;(5)调试电路,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数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2. 学会了使用动态扫描法驱动数码管,提高了电路设计能力;3. 熟悉了常用数字电路元件及电路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4. 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实训心得1.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数码管动态扫描实验报告

数码管动态扫描实验报告

数码管动态扫描实验报告数码管动态扫描实验报告引言:数码管是一种常见的显示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动态扫描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驱动数码管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态扫描技术实现数码管的显示,并对其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数码管的动态扫描原理,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数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动态扫描技术的实现方法;3. 掌握使用单片机驱动数码管的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动态扫描技术的可行性。

二、实验器材与原理1. 实验器材:- 单片机开发板;- 4位共阳数码管;- 连接线。

2. 实验原理:数码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每个发光二极管对应一个数字或符号。

共阳数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而阴极分别与单片机的IO口相连。

动态扫描技术是通过快速切换数码管的显示,从而形成连续的显示效果。

具体原理如下:- 单片机通过IO口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控制数码管的显示;- 通过快速切换数码管的显示,使得人眼感觉到数码管同时显示多个数字。

三、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4位共阳数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阴极连接到GND。

确保连接正确,避免短路或接反。

2. 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开发板的编程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数码管的显示。

通过循环控制IO 口输出高低电平,实现动态扫描的效果。

3. 上传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到单片机开发板中,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4. 运行实验:将单片机开发板连接到电源,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通过动态扫描技术,数码管会以一定的频率显示不同的数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

数码管以一定的频率切换显示不同的数字,形成了连续的显示效果。

通过改变程序中的循环次数和延时时间,我们可以调整数码管显示的速度和亮度。

动态扫描技术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少量IO口驱动多个数码管,节省了硬件资源。

同时,由于数码管的刷新速度较快,人眼无法察觉到闪烁的现象,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平滑和稳定。

实验四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

实验四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

实验四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班级通信1102 姓名谢剑辉学号20110803223 指导老师袁文澹一、实验目的熟悉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实验板上实现数码管动态显示。

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PROTEUS平台仿真实现控制系统。

二、实验内容1、在STC89C52实验平台的4位数码管上实现动态显示0123→1234→2345→3456→4567→5678→6789→7890→8901→9012→0123→不断反复,每隔2s切换显示内容。

2、思考:如何实现当4位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中有“1”时,蜂鸣器蜂鸣。

三、实验原理实验要求“4位数码管上实现动态显示0123→1234→2345→3456→4567→5678→6789→7890→8901→9012→0123→不断反复,每隔2s切换显示内容”。

动态扫描可以实现要求。

简单地说,动态扫描就是选通一位,送一位数据。

原理图中的P10~P13是位选信号,即选择哪个数码管显示数字;P00~P07是段码,即要显示的数字。

可以通过依次选通一位7段数码管并通过P0端口送出显示数据。

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原理,如果这种依次唯一选通每一位7段数码管的动作在0.1s内完成,就会造成多位数码管同时点亮显示各自数字的假象。

本实验使用中断,实现每2s更新一次数字。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设计思路和方法:1、根据电路图,分析数码管动态显示的设计思路,使用中断实现每2秒更新一次数字的设计思路,以及实现当4位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中有“1”时,蜂鸣器蜂鸣的设计思路。

(1)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如“实验原理”里所述,不赘述;(2)使用中断实现每2s更新一次数字的设计思路:本次实验使用Timer0中断,由于其定时时间最大为65536us,不能实现2s的长延时,那么可以使用多次中断来实现,并且在中断到来时,不断地死循环显示数字,即根据动态显示原理“选通一位,来一位数据”。

由于最大的数字为9,则(x%10),(x+1)%10,(x+2)%10,(x+3)%10分别是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

数码管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数码管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可以将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显示出来。

数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器、电子钟、电子秤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数码管的驱动方法,以及数码管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数码管类型数码管分为两种类型:七段数码管和液晶数码管。

本实验主要介绍七段数码管。

七段数码管由七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分别代表七个笔画。

当七个LED中的某个或某几个LED点亮时,就可以显示出相应的数字或符号。

根据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七段数码管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类型。

2. 数码管驱动方式(1)静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独立驱动,每个数码管都连接到单片机的I/O端口。

这种方式下,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不会闪烁,但需要较多的I/O端口资源。

(2)动态驱动动态驱动是指多个数码管共用一组I/O端口,通过控制每个数码管的扫描时间来实现动态显示。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I/O端口资源,但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会有闪烁现象。

3. 数码管显示原理(1)共阳极数码管共阳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阳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阴极接地,其他LED阴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2)共阴极数码管共阴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阴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阳极接地,其他LED阳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4. 数码管驱动电路(1)BCD码译码驱动器BCD码译码驱动器是一种将BCD码转换为七段数码管所需段码的电路。

常用的BCD码译码驱动器有CD4511、CD4518等。

(2)74HC595移位寄存器74HC595是一种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码管的动态驱动。

它可以将单片机输出的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驱动数码管显示。

三、实验目的1. 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实验综述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实验综述

实验三定时器和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方法。

3、掌握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和简单显示编程方法。

4、学习和理解数码管动态扫描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1、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P1口发光管循环点亮。

2、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1个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0~9,每秒钟数字加一。

3、使用软件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4、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三、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说明1、数码管的基本概念(1)段码数码管中的每一段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8段数码管则具有8个发光二极管。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共阴数码管,公共端是1、6,公共端置0,则某段选线置1相应的段就亮。

公共端1控制左面的数码管;公共端6控制右面的数码管。

正面看数码管的引脚、段选线和数据线的对应关系为:图1 数码管封装图图2 数据线与数码管管脚连接关系段码是指在数码管显示某一数字或字符时,在数码管各段所对应的引脚上所加的高低电平按顺序排列所组成的一个数字,它与数码管的类型(共阴、共阳)(2)位码位码也叫位选,用于选中某一位数码管。

在实验图中要使第一个数码管显示数据,应在公共端1上加低电平,即使P2.7口为0,而公共端6上加高电平,即使P2.6口为1。

位码与段码一样和硬件连接有关。

(3)拉电流与灌电流单片机的I/O 口与其他电路连接时,I/O 电流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该I/O 口为高电平时,电流从单片机往外流,称作拉电流;另一种是该I/O 口为低电平时,电流往单片机内流,称为灌电流。

一般I/O 的灌电流负载能力远大于拉电流负载能力,对于一般的51 单片机而言,拉电流最大4mA,灌电流为20mA。

一般在数码管显示电路中采用灌电流方式(用共阳数码管),可以得到更高的亮度。

本实验电路中采用拉电流方式(用共阴数码管)。

数码管显示实验报告

数码管显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

2. 掌握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方法。

3. 学会使用动态扫描显示技术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

4. 提高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可以显示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

根据LED的连接方式,数码管可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

本实验使用的是共阳极数码管。

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I/O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控制数码管的各个段(a-g)的亮灭,从而显示相应的数字或符号。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是将多个数码管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通过快速切换各个数码管的显示状态,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

三、实验器材1. 51单片机实验板2. 共阳极数码管3. 电阻、电容等元件4. 仿真软件(如Proteus)5. 编译器(如Keil)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51单片机、数码管和电阻等元件。

2. 编写程序:使用Keil软件编写控制数码管显示的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a. 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工作状态,配置I/O口等。

b. 显示函数:根据需要显示的数字或符号,控制数码管的各个段亮灭。

c. 动态扫描函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3. 编译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编译成机器码。

4. 仿真测试:使用Proteus软件对程序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5. 实验验证:将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实验板上,进行实际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仿真测试和实际测试,数码管能够正确显示0-9的数字。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1单片机可以成功地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提高了显示效率。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提高了显示效率。

实验2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

实验2  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

} while ( --t != 0 );
}
/* 函数:SysInit() 功能:系统初始化 */ void SysInit() {
TMOD &= 0xF0; TMOD |= 0x01; DispInit();
}
//设置定时器T0为16位定时器 //数码管扫描显示初始化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void main() {
code unsigned char s[] = "0123456789ABCDEF";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x; bit dp; SysInit(); dp = 0; for (;;) {
for ( i=0; i<16; i++ ) { for ( x=0; x<8; x++ ) { DispChar(x,s[i],dp); } Delay(60);
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unsigned char t; //临时变量//防止显示位置超出范围
x &= 0x07;
x = 7 - x;
//分析字符c,取得对应的数码管字型数据
if ( c == '-' ) {
t = 0x40;
}
else {
t = toint(c); //toint()为库函数,详见C:\Keil\C51\HLP\C51.pdf
}
/*函数:DispInit() 功能:数码管扫描显示初始化*/ void DispInit() {
DispClear(); //初始为全灭 EA = 0; TMOD &= 0x0F; TMOD |= 0x10; TH1 = 0xFC; TL1 = 0x66; TR1 = 1; ET1 = 1; EA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定时器和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方法。

3、掌握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和简单显示编程方法。

4、学习和理解数码管动态扫描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1、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P1口发光管循环点亮。

2、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1个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0~9,每秒钟数字加一。

3、使用软件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4、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三、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说明1、数码管的基本概念(1)段码数码管中的每一段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8段数码管则具有8个发光二极管。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共阴数码管,公共端是1、6,公共端置0,则某段选线置1相应的段就亮。

公共端1控制左面的数码管;公共端6控制右面的数码管。

正面看数码管的引脚、段选线和数据线的对应关系为:图1 数码管封装图图2 数据线与数码管管脚连接关系段码是指在数码管显示某一数字或字符时,在数码管各段所对应的引脚上所加的高低电平按顺序排列所组成的一个数字,它与数码管的类型(共阴、共阳)(2)位码位码也叫位选,用于选中某一位数码管。

在实验图中要使第一个数码管显示数据,应在公共端1上加低电平,即使P2.7口为0,而公共端6上加高电平,即使P2.6口为1。

位码与段码一样和硬件连接有关。

(3)拉电流与灌电流单片机的I/O 口与其他电路连接时,I/O 电流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该I/O 口为高电平时,电流从单片机往外流,称作拉电流;另一种是该I/O 口为低电平时,电流往单片机内流,称为灌电流。

一般I/O 的灌电流负载能力远大于拉电流负载能力,对于一般的51 单片机而言,拉电流最大4mA,灌电流为20mA。

一般在数码管显示电路中采用灌电流方式(用共阳数码管),可以得到更高的亮度。

本实验电路中采用拉电流方式(用共阴数码管)。

2、多位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在多位8段数码管显示时,为了简化硬件电路,通常将所有位的段选线相应地并联在一起,由一个单片机的8位I/O口控制,形成段选线的多路复用。

而各位数码管的共阳极或共阴极分别由单片机独立的I/O口线控制,顺序循环地点亮每位数码管,这样的数码管驱动方式就称为“动态扫描”。

在这种方式中,虽然每一时刻只选通一位数码管,但由于人眼具有一定的“视觉残留”,只要延时时间设置恰当,便会感觉到多位数码管同时被点亮了。

多位8段LED动态显示器电路,其中段选线占用一个8位I/O口,位选线占用一个8位I/O口,由于各位的段选线并联,段线码的输出对各位来说都是相同的。

因此,同一时刻,如果各位位选线都处于选通状态的话,8位LED将显示相同的字符。

若要各位LED能够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显示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显示方式,即在某一位的位选线处于选通状态时,其它各位的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这样,8位LED中只有选通的那一位显示出字符,而其它位则是熄灭的。

同样,在下一时刻,只让下一位的位选线处于选通状态,而其他的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

如此循环下去,就可以使各位“同时”显示出将要显示的字符。

由于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只要每位显示间隔足够短,则可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达到显示的目的。

3、定时器内部定时/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是对机器周期计数。

每个机器周期的长度是12个振荡器周期。

当为定时工作方式1时,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为:(216—计数初值)╳晶振周期╳12或(216—计数初值)╳机器周期因为实验系统的晶振12MHZ,机器周期等于1us。

最大定时时间为:(216—0)╳1/12╳10-6╳12=65536╳10-6(s)= 65.536ms。

所以需要配合软件记数。

如要延时1秒,T0取最大定时时间,则需要T0中断16次,所用时间为65536*16=1048576μs≈1s因此在T0中断处理程序中,要判断中断次数是否到16次,若不到16次,则只使中断次数加1,然后返回,若到了16次,定时1秒时间到。

如要延时1秒,T0取50ms定时时间,则需要T0中断20次,所用时间为50ms*20=1000ms=1s因此在T0中断处理程序中,要判断中断次数是否到20次,若不到20次,则只使中断次数加1,然后返回,若到了20次,定时1秒时间到。

五、参考程序框图及部分程序1、使用定时器T1,定时1秒,控制P1口发光管循环点亮。

;循环点亮P1口接的八只发光二极管。

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1BH ;T1中断入口地址AJMP INT_T1ORG 0030HSTART: MOV SP,#60HMOV TMOD,#10H ;置T1为方式1MOV TL1,#0B0H ;延时50mS的时间常数MOV TH1,#3CHMOV R0,#0FEHMOV R1,#20SETB TR1;启动定时器1,开始定时SETB ET1SETB EA ;开中断SJMP $INT_T1:;T1中断服务子程序PUSH ACC;保护现场PUSH PSWPUSH DPLPUSH DPHCLR TR1;关闭定时器1,停止定时MOV TL1,#0B0H;定时50mS常数MOV TH1,#3CHDJNZ R1,EXITMOV R1,#20;延时一秒的常数MOV A,R0;MOV P1,A ;送P1口显示SETB CRLC AMOV R0,AEXIT: SETB TR1;启动定时器1,开始定时POP DPH;恢复现场POP DPLPOP PSWPOP ACCRETIEND2、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1个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0~9,每秒钟数字加一。

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0BH ;T0中断入口地址AJMP INT_T0ORG 0030HSTART: MOV SP,#60HMOV TMOD,#01H ;置T0为方式1MOV TL0,#0B0H ;延时50mS的时间常数MOV TH0,#3CHMOV R0,#00H ;数码管显示单元MOV R1,#20 ;定时次数SETB TR0;启动定时器1,开始定时SETB ET0SETB EA ;开中断Slop: acall displaySJMP SlopINT_T0:;T0中断服务子程序PUSH ACC;保护现场PUSH PSWPUSH DPLPUSH DPHCLR TR0;关闭定时器1,停止定时MOV TL0,#0B0H;延时50mS常数MOV TH0,#3CHDJNZ R1,EXITMOV R1,#20;重置定时次数MOV A,R0INC A ;数码管显示单元内容加一MOV R0,ACJNE A,#10,EXITMOV R0,#00H ; 数码管显示单元清0 EXIT: SETB TR0;启动定时器0,开始定时POP DPH;恢复现场POP DPLPOP PSWPOP ACCRETI;显示子程序display: mov a,R0mov dptr,#numtab;指定查表启始地址MOVC A,@A+DPTR ;得到段码mov P0,a ; 段码送P0口clr P2.7 ;送位码acall delay1 ;延时10mssetb P2.7ret;延时子程序delay1:MOV R2,#20L1: MOV R3,#248DJNZ R3,$DJNZ R2,L1RET;实验板上的7段数码管0~9数字的共阴显示代码numtab: DB 0CFH,03H,5DH,5BH,93H,0DAH,0DEH,43H,0DFH,0DBHEND3、使用软件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1)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一个存储单元作为秒计数单元,当一秒钟到来时,就让秒计数单元加1,当秒计数达到60时,就自动返回到0,重新秒计数。

(2)对于秒计数单元中的数据要把它十位数和个数分开,方法一:采用对10整除和对10求余;方法二:采用分数、合数法。

(3)在数码管上显示数,通过查表的方式完成。

(4)一秒时间的产生采用软件精确延时的方法来完成,经过精确计算得到1秒时间为1.002秒。

方法一汇编源程序;----------10毫秒延时子程序DELY10ms: MOV R4,#20D1: MOV R5,#248DJNZ R5,$DJNZ R4,D1RET;-------主程序Second EQU 30HORG 0START: acall initNEXT: acall displayLjmp nextInit: MOV Second,#00Hretdisplay: MOV R3,#50dis2:MOV A,SecondMOV B,#10DIV ABMOV DPTR,#TABLEMOVC A,@A+DPTRMOV P0,A ;送出十位数字的段码CLR p2.7 ;送位码Acall dely10msSetb p2.7MOV A,BMOVC A,@A+DPTRMOV P0,A ;送出个位数字的段码CLR p2.6LCALL DELY10mSSetb p2.6djnz r3,dis2 ;20毫秒循环执行50次,时间约1秒INC SecondMOV A,SecondCJNE A,#60,ret0Mov Second,#00hRet0: retTABLE: DB 0CFH,03H,5DH,5BH,93H,0DAH,0DEH,43H,0DFH,0DBH END方法二汇编程序:temp equ 22h ;计数器个位和十位数值存放内存位置ORG 0000H ;程序执行开始地址LJMP START ;跳到标号START执行;-------------------- 主程序 --------------------------- START: mov temp,#0 ;初始化计数器,从0开始stlop: acall display ;调用显示子程序acall add1 ;对计数器加1mov a,tempcjne a,#60H,next ;判断计数器是否满60?mov temp,#0 ;满60就清零重新开始next: ljmp stlop ;不满就循环执行;显示子程序display: mov r1,#50dis1: mov a,temp ;将temp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anl a,#0Fhmov dptr,#numtab;指定查表启始地址MOVC A,@A+DPTR ;查数字的段码mov P0,a ;送出个位数字的段码clr P2.7 ;送出位码acall delay1 ;显示10mssetb P2.7 ;关闭位选mov a,temp;将temp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anl a,#0F0hswap amov dptr,#numtab;指定查表启始地址MOVC A,@A+DPTR ;查数字的段码mov P0,a ;送出十位数字的段码clr P2.6 ;送位码acall delay1 ;显示10mssetb P2.6djnz r1,dis1ret;延时子程序delay1:MOV R2,#20L1: MOV R3,#248DJNZ R3,$DJNZ R2,L1RET;加一子程序add1: mov a,tempinc ada amov temp,aret;实验板上的7段数码管0~9数字的共阴显示代码numtab: DB 0CFH,03H,5DH,5BH,93H,0DAH,0DEH,43H,0DFH,0DBHend4、使用定时器T0,定时1秒,控制2个数码管循环显示秒数0~59,每秒钟数字加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