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路径_基于学前教育法的思考_杨海瑶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和平等意识的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和平等意识的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和平等意识的培养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塑造未来社会公平和平等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对公平和平等的意识尤为重要,因为这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角色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培养公平和平等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1. 公平意识的培养公平意识是指儿童对待他人和事件时的公正、中立和公平的态度。

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公平的行为准则。

以下是培养公平意识的有效途径:(1)激发儿童的同理心:教师可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儿童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只有当儿童能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他们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意识。

(2)提供平等的机会:学前教育应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每个孩子,不论他们的背景、能力或其他差异。

这可通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各类活动,并且不因个体特点而遭受歧视或排斥来实现。

(3)鼓励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让儿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物品和知识,帮助他们意识到分享的快乐和公平的价值。

2. 平等意识的培养平等意识是指儿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其性别、种族、能力或其他特征,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

以下是培养平等意识的教育策略:(1)提供多元化的教材和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具有多元化背景的教材和故事,让儿童了解不同文化、种族和性别的人们,以促进他们的平等意识。

(2)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学前教育应致力于消除性别刻板印象,让儿童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在能力和权利上是平等的。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男孩参与照顾娃娃的游戏,鼓励女孩参与建造和探索的活动,以打破性别角色的限制。

(3)倡导包容和尊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并鼓励其他孩子也如此做。

通过让儿童体验被尊重和包容的感受,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平等的重要性。

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前教育中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培养公平和平等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分析

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分析

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分析
教育公平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之一。

实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政策,更是一个立法与实践过程。

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路径的分析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上,教育公平的概念应该包括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资源公平两个方面。

教育机会公平强调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因社会背景、贫富差异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教育资源公平则强调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教育公平还应包括多元化和包容性,尊重每个学习者的差异性,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实践上,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法律法规,明确教育公平的政策目标和具体措施。

同时,还需要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共同努力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的实践路径不仅在于政策层面的规划,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有效的成果。

只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究实现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的途径

探究实现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的途径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方法的探究———基础教育产生不公平的原因及可能解决的途径作者:周海康指导老师:张敏敏(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450002)摘要:教育的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状况,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当今时代下,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完善和完成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放在了衡量教育是否公平关键之处。

学前教育位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位于政府及教育部门供给教育的底端。

其地位显得尤为突出。

然而,目前学前教育发展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农村孩子的教育环境相对于恶劣,基础设施较为差劲,学前教育基础薄弱。

另一方面城乡学前教育的两极分化,而且这种分化日益显示严重的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家政府、地方政府的政治因素,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农村孩子家长的思想关键因素。

要解决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因素,地方政府必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经济的差距,让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刚劲有力,同时,转变乡土民风,让更多的农村家长了解学前教育,认可学前教育。

如此一来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公平;城乡教育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学前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

2010年12月公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在实现教育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中,学前教育生均事业费为最低,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已经出现了发展的不均衡化、不平衡化、畸形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底正式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均简称为《规划纲要》)。

在《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被单列出来,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两年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三年学前教育。

幼儿园老师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老师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老师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领域,公平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公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公平教育,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对幼儿园老师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索,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对教育公平的思考1. 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并非等量齐观,而是照顾每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实现公平教育,就需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公平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教育是否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如果幼儿园教育存在不公平现象,将会对孩子的整个教育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现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二、实践探索与思考1. 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幼儿园老师应该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包括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

只有了解了孩子们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机会。

2. 创设公平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需要努力创设公平的教育环境,避免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在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实际能力,鼓励所有幼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被边缘化。

3. 建立合作共享的教育机制要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公平,需要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共享机制。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团结与友爱的力量。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幼儿园老师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而实现公平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努力去创造一个真正公平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我认为老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政策中,公平观和保障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公平观是指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而保障则是指为每个孩子提供质量高、可持续的学前教育。

公平观可以体现在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中。

政府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确保每个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充足,并且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均衡分布,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地区,造成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公平观还可以体现在学前教育的招生和选拔机制上。

应该建立公正、透明的招生制度,确保每个孩子有平等的机会进入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

为了避免家庭背景、财富等因素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补贴措施,例如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学前教育服务,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益。

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督导和评估机制,确保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

教师的培训和待遇也需要得到保障,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职业满意度。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择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适合儿童的发展需要。

要保障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不仅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推动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和保障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优质学前教育的基础。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公平公正,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公正的招生机制。

政府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质量监督和评估,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和待遇。

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与正义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与正义

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与正义在当今社会,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如何确保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成为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公平的资源分配是保证学前教育公平与正义的基础。

然而,许多地区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则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孩子们在接受学前教育机会方面的巨大差距。

为了保证公平与正义,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其次,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公平待遇也是必要的。

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开发。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缺乏资金和优质的师资力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学前教育机构却存在资源过度集中和高收费等问题,使得一些普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前教育费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加大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此外,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也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在社会的角落中,一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如贫困家庭的孩子、残障儿童、流动人口的子女等,常常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他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往往受到社会资源和行政配套政策的制约,导致他们难以享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

为了确保公平与正义,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条件。

最后,需要关注学前教育中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提供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他们多元思维、尊重和包容他人的重要时期。

然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教育和包容性的培养,导致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困境。

学前教育公平性问题的思考

学前教育公平性问题的思考

学前教育公平性问题的思考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教育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前教育普及和公平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思考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首先,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公平性问题的存在。

在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各种高质量的幼儿园和托儿所遍布。

然而,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限制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发展机会。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并提高其设施和教育质量。

其次,应当加强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统筹,通过各种方式,将城市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学前教育。

其次,学前教育的收费问题也对公平性产生了影响。

目前,私立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收费普遍较高,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得起这样的费用,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

这种情况也加大了教育差距,使得学前教育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收费过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限制其收费水平,确保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够承担得起学前教育费用。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学前教育。

最后,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会对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产生影响。

一些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而一些贫困家庭则无法提供这样的条件。

这就导致了从小阶段起,孩子们的起点就不一样,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差距。

为了解决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不平等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确保这些孩子能够享受到和富裕家庭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包容原则

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包容原则

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包容原则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发展的起点,也是教育公平的基石。

在学前阶段,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公平和包容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如何实现公平和包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理解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包容公平是指每个儿童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受种族、贫富、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的不公待遇。

包容是指学前教育要适应不同背景、能力和兴趣的儿童,为他们提供公正的待遇和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参与学习和发展。

二、公平和包容原则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 实现平等教育机会:公平和包容原则可以消除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教育的不利影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2. 促进多元发展:公平和包容原则鼓励教育者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个性与才能。

3. 培养社会公民意识: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和尊重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公民意识和价值观。

三、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包容原则的措施1. 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确保公立和私立学前教育机构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施、教材和师资力量。

2. 实施差异化课程:根据儿童的个别需求和兴趣,学前教育机构应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3. 建立包容的教学环境:教育者应鼓励孩子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树立包容和尊重差异的意识。

4. 加强家园合作:学前教育机构与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5.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不仅注重学习成果的考核,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实际表现,形成全方位的评价结果。

四、学前教育公平与包容的挑战与对策1. 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平衡不同地区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差距。

2. 师资力量不足:加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敏感性。

分享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分享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分享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分享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导言:幼儿园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旨在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第一部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理念1.1 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注重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

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支持。

1.2 儿童主体性的尊重幼儿园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和探索的引导者。

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3 综合发展的强调幼儿园学前教育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会和艺术等方面。

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游戏,幼儿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平衡和综合的培养,促进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

第二部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实践2.1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学前教育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场所。

教室中应该有各种玩具、游戏、图书和教具,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室外的环境应该提供机会让幼儿接触自然、体验身体活动和社交互动。

2.2 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学前教育注重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种植植物、做手工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作学习和社交互动幼儿园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和社交互动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团体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公平观是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公平观的实现可以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平性。

首先,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体现在资源分配上。

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意味着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贫困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提升他们的教育条件,减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提供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符合标准,避免因私人办学或乱象而导致的资源不均衡。

其次,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还包括对不同群体孩子的平等关注。

学前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包括农村地区、贫困家庭、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免费或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和贫困地区家庭将孩子送入学前教育机构。

针对残障儿童,学前教育政策还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还需要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

政府应建立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公办、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等多种形式,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各类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性,避免因私人办学或乱象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测。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学前教育公平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效果。

总之,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是保障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重要原则。

通过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不同群体孩子的平等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以及政策的落实和监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分析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其未来的学习成就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政策的公平观及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平观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对学前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一、公平观的构建公平观是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它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宗旨和方向。

在学前教育领域,公平观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机会公平: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无论其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域等因素都不应成为影响其接受学前教育的障碍。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2. 资源公平: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构建公平观的重要一环。

在城乡差别明显的地区,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农村孩子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学前教育资源。

3. 个性公平:不同孩子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学前教育的公平观还需要尊重并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保障措施的落实除了构建公平观外,学前教育政策的保障措施也至关重要。

保障措施的完善可以确保公平观的落实,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

1. 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政府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向这些地区倾斜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以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 安全保障: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是保障学前教育公平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公平之路:公平教育方案与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公平之路:公平教育方案与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公平之路:公平教育方案与实施策略幼儿园教育公平之路:公平教育方案与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园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幼儿园教育公平已被列为教育改革的优先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公平的方案和实施策略,以及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公平教育方案1. 提高教育资源均等分配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公平教育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幼儿园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学校应建立公平的招生机制,不歧视贫困家庭和少数民族的孩子;社会应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督和支持,倡导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公平教育方案还包括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针对不同地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实施策略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平教育政策。

政策支持是保障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平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 推动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长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

学校也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3. 建立评估监督体系为了保障公平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体系,对幼儿园教育公平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通过评估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公平,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呼吁公平_对学前教育地位的反思

学前教育发展呼吁公平_对学前教育地位的反思
三种期刊中各教育阶段文献数量及所占比例167169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文献数量所占比例所占比例文献数量所占比例文献数量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6059381333678013161830847184222学前教师队伍的危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危机
(上) 科 教 导 刊 2011 年 1 月
识到学前教育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教育阶段。 3.2 加强政府重视, 明确政府职责 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核心、 最根本 的因素, 要明确政府的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公办民办并 举的办园体制。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增加对学前教 育财政支出的比例, 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 根据实际改善公 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使之跟上幼儿发展的需求。增加幼儿 园教师的编制,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 面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一定的财力上的 支持, 采取某些形式上的费用减免或资助措施, 进而提高民办 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3.3 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地位 (1) 提升学前教育的立法层次。 “近十几年来, 我国政府 ( 相继制定实施了 《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幼儿园工作规程》 《 等部门规章,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 是, 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 比较而言, 义务教育、 高 等教育、 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专门性法律。 在当前学前 ” 教育面对一系列不公平的情况下, 提升其立法层次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2)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应负的责任和有 关部门的职责。政府是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主导力量。在学 前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推进其公平发展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 但是, 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忽视 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未意识到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职责, 结 果造成政府职能的缺失与缺位, 难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 因 此, 一个有效改善的途径就是要强化各级政府推动和促进学 前教育公平的基本职责, 并将政府的重要职责以法律条文的 形式固定下来, 切切实实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作者:杨晓岚蔡海拉陈思王晓芬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08年第07期编者按:2008年5月12~13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江苏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了“2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主要议题集中在我国农村和贫困边远地区以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学前教育的立法问题、幼儿园教育的创新问题、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多元化问题、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以及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问题等方面。

论坛内容丰富,几近全景式地扫描了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会者畅所欲言,为学前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为及时反映本次论坛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和本刊编辑对论坛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以飨读者。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两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无锡市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于2008年5月12~13日在无锡举办了“2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

来自高校和幼儿早期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全国各地400多名幼教实践工作者参与了本次论坛。

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俞贵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杨广学、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等嘉宾发表讲话,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先生宣布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以“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题,采用主论坛和分论坛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学前教育的立法问题以及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和城市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着重介绍了发达国家儿童教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国际儿童早期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并就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5月12日下午的主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兢教授主持,无锡市教育局陆卫东局长、宋庆龄基金会何大章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晓霞教授、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何幼华副处长作了报告。

学龄前教育中的公平公正观念

学龄前教育中的公平公正观念

学龄前教育中的公平公正观念学龄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龄前教育中,公平公正观念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乎每个孩子获得平等的机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培养多元化的能力及优化教育环境的角度,探讨学龄前教育中的公平公正观念。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学龄前教育中公平公正观念的基础。

不同地区和家庭条件的差异使得教育资源在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学龄前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

此外,还需要落实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培养多元化的能力是学龄前教育中公平公正观念的重要内容。

人的能力是多样化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学龄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化能力,强调个别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引导孩子的特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开展富有创造力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同时,学龄前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数理、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确保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优化教育环境是学龄前教育中公平公正观念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教育环境的优化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学龄前教育场所应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教育环境也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学龄前教育中的公平公正观念是关系到每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理念与实践探讨

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理念与实践探讨

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公平性与公正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教育生涯中的起始阶段,其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直接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进行探讨。

一、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理念1. 幼儿园教育的普惠性在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中,普惠性是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基础。

每个孩子无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普惠性为宗旨,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2. 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公平性与公正性也意味着对待每个孩子的教育需求不同,需要重视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应该包括尊重和关爱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3. 培养独立和自主的意识在幼儿园教育中,公平性与公正性的理念还包括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主的意识。

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实践1. 资源的公平分配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需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以确保每个幼儿园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实践中,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教学内容,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

3. 家校合作的推动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实践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与教师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

4. 评估和反思的机制在实践中,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思机制。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育政策和措施,保证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三、我的观点与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

在我的理解中,公平性与公正性不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教育的基石。

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分析与思考

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分析与思考

标题: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分析与思考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而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公平问题更是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建设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作出思考和贡献。

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开始,也是他们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性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在现实中,幼儿园教育公平问题还存在着不少挑战,比如地区差异、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2. 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幼儿园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

优质的教师团队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和教育水平提升,成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另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都能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学习环境。

4. 加强家园合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教育生涯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通过家园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减少家庭背景带来的不公平因素。

5. 个人观点和总结回顾推进幼儿园教育公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我们需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家园合作等多个方面,从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对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这些思考能够为推进教育公平贡献一些想法和建议,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价值。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推进幼儿园教育的公平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继续分析和讨论幼儿园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并深入探讨提高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如何解决?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如何解决?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如何解决?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学前教育教育公平问题的方法:
1. 提供普及的学前教育机会: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论其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或地理位置。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经济援助和奖学金等方式来扩大学前教育的普及。

2.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和支持,确保教师具备高质量的教育能力和教育公平意识。

这可以包括提供定期培训、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3. 创造包容的学习环境: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创造一个包容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这包括提供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

4. 提供家庭支持和参与:加强与家长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参与的机会。

这可以包括家访、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等方式,以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5. 监测和评估教育公平情况: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逐步解决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为每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学前教育法的思考杨海瑶(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现象严重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

对近期公布的生均教育经费、生师比、毛入园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仍不均衡,要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必须在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过程中坚持公平理念。

学前教育法的立法模式选择、基本价值取向、经费供给制度、弱势群体保障措施等基本问题的解决正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理念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平理念;学前教育法;经费供给;弱势群体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12)03-0040-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研究”(09YJC820076);2010年中国法学会一般项目“市场利益与投资保护法律问题研究”(CLSC1030)。

作者简介:杨海瑶(197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3期2007年11月教育部就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5年的立法工作重点。

2010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就学前教育发展进行调研时明确指出,要“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2011年2月,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表示年内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在学前教育法已经进入立法程序的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制定学前教育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无疑对立法活动本身和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失衡的学前教育现状与学前教育立法的缺失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学前教育专门政策,为我国的学前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状况仍未改变,学前教育基本立法的缺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一)我国目前失衡的学前教育现状1.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发展的不均衡生均教育经费表示每个学生平均拥有的教育经费,可以反映出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的差异。

学前教育是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并列的四个主要教育阶段之一,是人的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奠基阶段,然而学前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10年12月公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全国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普通小学3357.92元,普通初中4331.62元,普通高中3757.60元,普通高等学校8542.30元。

与此相对,我国学前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仅为773.51元①。

可以看出,在几个主要教育阶段中学前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最低,仅能达到普通小学的五分之一,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超过学前教育经费10倍以上。

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幼儿园“入园难”、私立幼儿园“入园贵”现象逐渐增多。

2.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毛入园率”是一定区域内幼儿在园人数与适龄幼儿总数的比值,是考察该地区幼儿是否享有平等接受学前教育权利的指标,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

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②: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区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已经达到90%以上,天津市已达到96.6%。

而四川、新疆、河南等地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刚刚超过50%,甘肃为22.2%,西藏仅为5.94%。

数量众多的落后地区幼儿尚未接受学前教育,我国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仍不均等。

3.农村与城镇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学前教育的生师比是在园人数与教师人数之比,表明了单个教师负担的幼儿人数,是反映幼儿能否获得充分教育培养的重要指标。

我国城市、县镇与农村的学前教育在生师比指标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见表1)。

表1:我国城市、县镇、农村学前教育生师比③项目城市县镇农村在园人数(人)623544784059710673559专职教师人数(人)381411308543208598生师比 1.6325.4151.17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的幼儿园中1名教师要承担50名以上幼儿的教育培养责任,而城市中平均不到2个幼儿就拥有1名教师。

农村与城镇差异巨大的生师比反映出农村与城镇学前教育质量的差异,农村与城镇的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仍不平等。

4.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我国私立幼儿园发展迅速,然而在教师资格和职称这一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上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天津两地的民办幼儿园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民办幼儿园教师中“持证上岗”的只占46%,而半数以上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拥有职称的教师仅占15.4%,绝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处于无职称状态。

[1](二)学前教育立法缺失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活动,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核心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一系列教育法规。

目前除学前教育外,教育法规定的四个主要教育阶段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这些教育法规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学前教育基本立法,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资金投入机制、幼儿教师身份、私立幼儿园的准入机制等基本问题依然缺乏立法的确认。

缺乏学前教育法的确定性指引,学前教育领域的不良现象逐渐增多。

可以说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法律规范的缺失已经阻碍了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学前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

二、学前教育公平理念对学前教育立法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公平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论及教育公平的文章逐渐增多。

然而这些文章探讨较多的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高校贫困生资助”、“农民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研究很少,可以说学前教育长期处于我国教育公平研究者的视域之外[2]。

近几年不断出现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才使学前教育公平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01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启动了学前教育法立法活动,这是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学前教育公平为立法的根本价值,这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入园难”及“入园贵”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从起点开始的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教授在《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美元,将比在幼儿时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地利用[4]。

可见在幼儿时期提供公平的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学前教育阶段的公平是教育公平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教育公平的起点。

瑞典教育家胡森将教育公平的发展总结为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

其中保障教育起点的公平(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很早就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和政策等多种形式保障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的教育过程公平论也使人们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然而教育结果的公平则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正如美国教育家科尔曼所说:“如果我们以教育的产品或结果来界定‘均等’,则教育机会均等是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

”[5]虽然纯粹的公平本身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但整个社会应当为此而努力,逐渐减少不公平现象。

学前教育公平的理念应当包括学前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即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包括幼儿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入园机会、享受平等对待的学前教育过程,同时应积极消除各种因素引起的幼儿学前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二)学前教育公平理念对学前教育立法的要求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要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使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的幼儿接受平等的学前教育。

正在制定的学前教育法应当明确规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以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诉求。

1.学前教育公平要求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在教育公平发展的过程中有“精英主义教育观”与“平等主义教育观”两种主要观点,即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是选择资质或背景优异的少数精英接受教育还是使公众普通接受大众化的教育[6]。

如果采取“精英主义教育观”,则学前教育将成为少数能力、背景优越的幼儿才能享有的特殊权利。

反之,如果采纳“平等主义教育观”,那么学前教育的性质无疑应当是公益性质、普惠性质的。

目前我国师资力量雄厚的公立幼儿园在入院时经常采取“摇号”、“抽签”的方法,甚至将幼儿父母的职业、收入及幼儿是否接受早教培训作为入园标准,这显然是“精英主义教育观”的体现,不符合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

因此,在制定学前教育法中应当首先确认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2.学前教育公平要求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经费供给制度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家长投入的保教经费、社区补助教育经费和社会捐资助学等。

根据前文的统计数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四个主要教育阶段中最低的。

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经费仅占学前教育所需经费的很小一部分,个人、社会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幼儿学前教育经费[7]。

这种现状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采取的责权明确的经费供给制度(提供全部学费)的情况差异较大。

财政投入的不足必然使幼儿接受的学前教育与其家庭状况直接相关,加剧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通过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经费的供给符合教育公平的要求。

3.学前教育公平要求保障幼儿教师的平等权利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即不同家庭背景、能力、性格的幼儿在课堂互动中享有平等对待的权利,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实现学前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环节。

但是,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待遇低、编制不足、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而高素质幼儿教师的缺乏阻碍了学前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因此学前教育法应设立专章保障幼儿教师的平等权利。

4.学前教育公平要求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2004年以后已经超过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主体[8]。

然而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出现了两极化的倾向,某些低端民办幼儿园未取得办园许可,缺乏基本设备和条件,幼儿的教育和安全难以保障。

而高端民办幼儿园建筑超豪华、装修高标准,同时收取高额费用,成为“贵族幼儿园”。

学前教育法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进行规范既可以解决人们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又可以促进民办学前教育的规范发展,实现学前教育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