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要点全面整理

教育学复习要点全面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学术定义

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但无论如何却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德国鲁道夫·络赫纳)

2.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法国迪尔凯姆)

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杜威)

4.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斯宾塞)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生活内涵、行为规范等)(雅斯贝尔斯)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要素说: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

六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三、教育的类型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4.学龄教育与成人教育

四、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五、教育起源说

上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英国沛西·能美孟禄恩格斯

主要观点教育与世间万物

一样都是由上帝

所造,教育的目

的在于体现神或

上帝的意志,使

人皈依上帝或顺

从于神。教育学

是阐明把一切知

识教给一切人的

全部艺术教育的产生完全

来自于动物的本

能,是种族发展

的本能需要。

教育起源于原始

社会中儿童对成

人行为的无意识

模仿。

教育起源于劳

动,起源于社会

再生产和社会的

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

于教育产生的基

本观点)

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

化,将人类教育

贬低为本能

行为,把教育过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

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复习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复习整理

教育的定义

1.社会的角度

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个体的角度

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古代教育的特征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征为:

1.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维,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

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3.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班级授课制、论述教学原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代表作是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

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他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党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著作《教育过程》。他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

<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出版

<2>20世纪初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

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

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

提出的

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

1、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3、近代教育

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之分。广义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是学生身心获得一定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3.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原则。

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在现出来,卓有成效的运用的原则。

5.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是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性活动。

7.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承担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和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8.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经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的一般性定义(广义性定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教育学(简单化定义):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3.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主要原因: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性的根本原因。

条件:劳动 语言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必要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原因和条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体脑分工);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经验系统化、抽象化,形成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文字的产生;等等。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

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

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

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

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现代教育价值

具有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价值或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内外价值论 2)教育的知识价值论 3)教育的文化价值论。结构主义教育家罗杰斯、马洛斯等人认为,价值是多元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探索知识结构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上。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

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1、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

2、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它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

关于“教育规律”

1、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且具有普遍性,决定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充满矛盾,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人的教育活动有个人的、群体的和人类的,在不同历史、不同社会文化等差异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群体:人们集体的教授活动和学习行为,分析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

在国家和民族层次上,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1、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和深入;

3、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

4、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1、夸美纽斯尝试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零散、肤浅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更加深刻、系统,因而更具普遍意义的教育理论。

2、赫尔巴特在其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5篇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5篇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5篇

第一篇:教育学期末总复习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

1.《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思想专著。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

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3.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4.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是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5.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6.“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学记》7.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8.上层建筑说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0.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基础教育

11.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教学大纲12.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地方课程1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等教育1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16.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B.孔子提出来的。

17.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课程标准18.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19.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感知教材 21.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实物直观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

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四讲教师

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

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

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B《普通教育学》C 《人是教育的对象》D《教育漫话》

2.人类历史上曾出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于()

A.《论语》B.《说文解字》C.《孟子》D.《四书集注》

4.普通中学双重任务是

A 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

C 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5.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师说》

6.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脑重增大C 心脏增大增厚D性成熟

7.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关系,这是因为

A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C 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D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

8. 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9.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教育学生学好功课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了解和研究学生

10.提出“教育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等教育主张的是()

A 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夸美纽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在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理论中,维果茨基是提出()的理论。

A、一般发展

B、心理发生论

C、最近发展区

D、人的可教育性

6、“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

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

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10、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

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1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13、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

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4、“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15、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6、(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

结构

1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9、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20、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1、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大学》

2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 )的理论观点。

A.环境决定

B.生物科学

C.教育决定

D.遗传决定

2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上课

D.分组教学

24、“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25、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 就具有()。

A.继承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26、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27、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属于( )评价。

A.总结性

B.形成性

C.诊断性

D.客观性

2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