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论语》课件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 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 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 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 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 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 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 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 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 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 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独立思考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迷惑而无所得
则殆。”(《为政》)
危险,有害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危险。‛
学习
迷惘
辨正统一
思考
殆
第12页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 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 似?
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 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 谈话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就是编 纂的意思。
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 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指个人 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 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体具有 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 凭借。
其他树木
(小人)
凋落
(见利忘义、 变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 以终身 行 之 者乎?”子曰:“其 恕乎! 己 大概,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所 奉行
也许
仁爱待人思想。即“仁
• 独立思考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迷惑而无所得
则殆。”(《为政》)
危险,有害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危险。‛
学习
迷惘
辨正统一
思考
殆
第12页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 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 似?
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 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 谈话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就是编 纂的意思。
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 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指个人 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 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体具有 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 凭借。
其他树木
(小人)
凋落
(见利忘义、 变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 以终身 行 之 者乎?”子曰:“其 恕乎! 己 大概,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所 奉行
也许
仁爱待人思想。即“仁
两小儿辩日课件(上)
②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名言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 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 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 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 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译文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研读课文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
据是什么?
初出 1如车盖
(近—大)
2沧沧凉凉
(远—凉) 感觉推论
视觉判断Biblioteka 日中 如盘盂(远—小)
如探汤
(近—热)
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见( )。问( )。 一儿曰:“我以( )去人近,而( ) 也。” 一儿以(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 , ( ) ,此 ( ) ?” 一儿曰:“日初出( ),此 ( ) ?” 孔子( )。 两小儿笑曰:“( )!”
3、直接背诵
难句质疑
远小近大的原因:
②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多智慧呢?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 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 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 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 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优秀课件
作业:二、古今异义【 翻译加点字】
1、如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 共同朝见天子 2、加之以师旅 古: 泛指侵略的军队
作业:三、活用现象【 翻译加点字】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 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 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 、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为何“与”点?
一二三 太逍还 平遥是
以 礼
盛生在
世活讲
的
﹁
治 国
缩
治
影
国
﹂
•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
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
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
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
点”!
•
•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
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
曾皙(姓曾名点)
志: ❖春游图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 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 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 唱着歌回来。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五、讨论
¤为何“哂”子路?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 声音洪亮, 整齐划一。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shĕn 舞雩 yú 铿尔 kēng 小相 xiàng 沂 yí 冠者 guàn 喟 kuì 俟 sì 撰 zhuàn 摄 shè 比及 bì 毋 wú 冉 răn
《劝学》ppt课件36张
【内容】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荀子》《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文言虚词·于/焉
比对于
焉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3)何陋之有4.青,取之于蓝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靛青染料代冰
重点文言虚词·之
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⑪假于物也。
判断句
文 本 解 析
文 本 解 析 固定格式 定语 后置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④步 ,无以⑤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⑥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⑦。蚓无爪牙之⑧利,筋 骨 之 强 ,上⑨食埃土,下⑩饮黄泉,用心一①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⑫也。 判断句
3.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多用对偶、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 整齐对仗、节奏鲜明,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活动4:本文虽是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 但他阐述的这些学习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对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辩证思考
《荀子》《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文言虚词·于/焉
比对于
焉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3)何陋之有4.青,取之于蓝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靛青染料代冰
重点文言虚词·之
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⑪假于物也。
判断句
文 本 解 析
文 本 解 析 固定格式 定语 后置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④步 ,无以⑤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⑥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⑦。蚓无爪牙之⑧利,筋 骨 之 强 ,上⑨食埃土,下⑩饮黄泉,用心一①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⑫也。 判断句
3.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多用对偶、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 整齐对仗、节奏鲜明,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活动4:本文虽是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 但他阐述的这些学习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对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辩证思考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ppt
故事二
三国名将关羽,被尊称为武圣。他礼贤下士, 但因为武力高强,对其他的将领很不客气,甚 至很粗鲁。刘备拜马超为左将军,关羽不满; 拜黄忠为后将军,担心关羽有意见,于是拜关 羽为前将军,但关羽还是大骂:“大丈夫终不 与老兵(黄忠)同列”。孙权曾提出要为儿子 迎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但不答应,还说“虎 女焉能配犬子”。最后,关羽因为轻视东吴将 领而败走麦城,死于“志骄意逸”。
哪些习惯是好的?
首先,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习惯,决不是狭义的,仅 仅理解为早晨要刷牙、饭前要洗手、不随地 吐痰这样的习惯,而是一种广义的,对我们 整个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习惯。
简单说, 以我的话说, 好的习惯就是指“素质”。
这些习惯就是你的行为准则。 而这些行为准则需要你把书上、报纸上、 别人的好的、正确的行为准则,通过长 时间的修炼,变成你自己的行为准则。
习惯是人成功的核心。
前半生,你培养好习惯; 后半生,好习惯照顾你。 而决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 让好习惯的比例逐日增加。
要有目标和追求
经常保持微笑
学会宽恕他人
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常 和 别 人 保 持 合 作
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有良好的睡眠
无论水平如何 喜欢唱歌是必要的
乐于助人
三、遵守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说: 学生要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 。
“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
我们该怎么做?
影 响 学 习 坏 习 惯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学习无计划、不定时、不定量 二. 学习时马马虎虎、一心多用 三. 耻于下问,有错不改 四. 行为习惯随便,不严格自律
1. 培养习惯 2. 自我克制 3. 确定目标 4. 完善自我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了解孔子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 “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 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文 化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 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 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 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等。
论语八则课件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字的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 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 了解(自己)。 5、愠: 恼怒。怨恨。 6、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就是编纂的意思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互讨论。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表示顺接
表示并列关系
敏而好学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பைடு நூலகம்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子在川上曰 川:河,河流 逝者如斯夫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 舍:舍弃
翻译:孔子立于河边感叹道:
“时间犹如流水一般消逝,日夜 不停。”
(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军队的统称 夺:改变
1、讲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 结合。 3、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 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 情。 4、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 不渝。 5、讲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的过程。 6、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逝—— 流逝
改—— 改正
舍—— 舍弃
2、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水:冷水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4)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表承接)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5.1《论语》十二章(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论证手法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任务活动
1.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观点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礼、乐以仁为基础 执着追求“道”(真理)
君子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释义项(或用法)
课后作业
词语 (1)已
虚词 (2)而
(3)其 (4)于
论证手法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任务活动
1.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主要观点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我认为,传统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重与 敬爱。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情感的交流与陪 伴,真正的孝道应体现在日常的关心、理解与尊重上。
拓展延伸
2.阅读《论语·为政》五、七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传统“孝道文化” 的认 识。
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视频通话、在线陪伴等方式,让孝道得以延续,并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使其更加 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论证手法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任务活动
1.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观点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礼、乐以仁为基础 执着追求“道”(真理)
君子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释义项(或用法)
课后作业
词语 (1)已
虚词 (2)而
(3)其 (4)于
论证手法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任务活动
1.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主要观点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我认为,传统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重与 敬爱。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情感的交流与陪 伴,真正的孝道应体现在日常的关心、理解与尊重上。
拓展延伸
2.阅读《论语·为政》五、七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传统“孝道文化” 的认 识。
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视频通话、在线陪伴等方式,让孝道得以延续,并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使其更加 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人教版 初一上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忠实, 坚守)
字词解释: (1) 三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普通人的志向 却不可改变。” 段解:道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讲授新课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 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 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讲授新课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 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 本文后我们要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做得 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讲授新课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 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聪慧的人,知道事情的大小、轻重、缓急, 判断力强,所以不会迷惑。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不患得患失, 人际关系处理得当,所以不会忧虑。
勇敢的人,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有 舍生忘死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克己(对约束内自我),使复言行礼归复(于对先王外之礼) 一旦
10、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删诗书,定礼乐其,弟创子 的儒言学行,语 录传和经思艺想 记,录师下 来表,万整里理 编
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是 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 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 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从行为准则出发,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是尊 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情
12、子日:“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讽刺时政
名作动,侍奉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不学那《诗经》呢?《诗经》可以用来激发 人的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用来提高人际 交往能力,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 远看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并且可以认识许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不患得患失, 人际关系处理得当,所以不会忧虑。
勇敢的人,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有 舍生忘死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克己(对约束内自我),使复言行礼归复(于对先王外之礼) 一旦
10、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删诗书,定礼乐其,弟创子 的儒言学行,语 录传和经思艺想 记,录师下 来表,万整里理 编
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是 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 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 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从行为准则出发,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是尊 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情
12、子日:“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讽刺时政
名作动,侍奉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不学那《诗经》呢?《诗经》可以用来激发 人的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用来提高人际 交往能力,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 远看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并且可以认识许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甲骨文 “学”字: 上部分是像左右两手在编结鱼网的形态。在 古代“结网”是一项复杂的技能,“非传授 不能获得”。这样我们就知道“学”的本意 和现代一样为“学习”引申为“获得、接 受”。 学到的东西、学到了知识更要去做,更要去 践行。而这一解释也与哲学最重要的命题: “知行合一”不谋而合。你不仅学了,你还 要去做、还要去实践。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人生, 什么是社会,做什么样的 人。
Hale Waihona Puke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意谓: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 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 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 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
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 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 厚美德,容载万物。
“习”
甲骨文“习”字:
《说文解字》中“习”字解释 为:数飞者也。就是不断地重 复练习,也包含了“复习”的 意思。
“时”
甲骨文 “时”字: 上面是个“之”字,是代表人 们的脚步的意思;下面是一 个“日”字,是太阳的意思。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时间的 “时”字,他表示的是太阳 的脚步。 “学而时习之” 意思是说: “学了、接受了,更要像太 阳这样不变的去做。”
结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对学习方法的解读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 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出生于鲁国。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 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 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 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 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