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升和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单位的产生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
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例:一个数是786,除以某个数商是24,余数是18,求除数是多少?解:(786-18)÷24=768÷24=324、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除数-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共4个课时,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以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生活实际情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长度、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换算的认知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升和毫升这两个体积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2.难点:体积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升和毫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题,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体积物品(如水杯、水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超市购物、厨房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的使用。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并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1升和1毫升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体积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单位换算基础。
但是,升和毫升作为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升和毫升换算的掌握程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升和毫升,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练习题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以及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
通过PPT演示,呈现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一、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1、认识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就是它的容量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升或毫升。
2、认识容量单位“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常用符号“L”表示。
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 1 升计量固体体积不能用升作单位3、感知对1升的认识1 升水大约能倒满4 个纸杯,3升水能倒满4 个大碗,1个大碗大约能装3/4升水1 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 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认识毫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常用符号“mL”表示棱长是 1 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 1 毫升1 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2、升与毫升的进率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 升=1000 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与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一样,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 毫升,一锅水有5 升,一汤勺水有10 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 ---- 5000 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 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
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来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对升和毫升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等;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饮料瓶、水壶等,引导学生关注容器的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容器是多少升或毫升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物模型和换算表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瓶饮料是多少升,或者将一定量的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观察体积的变化。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单位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够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升和毫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体积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地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3.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量杯,以及一些实际物品进行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容量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升和毫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和毫升的形状和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对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情境、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2.难点: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和应用。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数学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以及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容器,如水杯、桶、瓶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容器分别能装多少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升和毫升的换算
1000毫升水正好 是1升。
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1升=1000毫升
再来做个实验:
将1升水倒入 量筒,每次100毫 升,可以倒几次?
1001L80源自800 10次600
60
400
40
200
20
试一试
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 杯,看看倒满了几个纸杯。 先看看这瓶矿泉水有多少 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 有多少毫升。
练一练
2.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 器,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2. 4升=( 4000 )毫升 9升=( 9000 )毫升 2000毫升=( 2 )升 5000毫升=( 5 )升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升和毫升的换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重难点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新课导入
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 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 少毫升水?
进入新课 500+500=1000(毫升)
动手试一试
把这2杯水倒 入1升的量杯中, 你能发现什么?
发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但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此外,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PPT等。
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体积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同时,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升和毫升的容器进行液体转移,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体积单位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解决方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易错题集
四上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易错题整理重点难点整合:1.升和毫升常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计量比较多的液体通常用“升”。
2.1升到底有多少呢?1毫升呢?(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2)1升相当于2瓶500毫升的康师傅纯净水或1大瓶康师傅纯净水。
(3)1毫升相当于打盐滴20滴水,家中用的小汤勺舀满1勺水大约10毫升。
生活常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药品一般用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一、判断题1. 一个金鱼缸的容量是30毫升。
()2. 马桶的蓄水箱里的水大约是6升。
()3. 浴缸的容量大约是500毫升。
()4.小朋友打防疫针,一针筒药水大约有3升。
()5.一个输液瓶的容量大约是500毫升。
()6、一瓶橙汁可以倒满6杯,另一瓶也可以倒满6杯,这两瓶橙汁的容量一样。
()二、填空题1、通常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作单位;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作单位。
1升水正好装满棱长是1()的正方体容器。
一个纸杯可盛水250毫升,8个这样的纸杯共盛水()毫升,合()升。
2、估一估右图,在容量比1升大的容器下面画"√",在容量比1升小的容器下面画"△"。
()()()()3、在括号里填"升"或"毫升"。
(1)一汤勺水有15()(2)一小瓶沐浴露有250()。
(3)一洗菜池水大约有40(),洗脸水盆50(),一个电水壶5(),一个水桶20()(4)一瓶眼药水有5()。
(5)一瓶黄酒有450()(6)一瓶果汁3()。
(7)一瓶矿泉水500()。
(8)一瓶墨水60()(9)一瓶空气清新剂360()。
(10)一瓶啤酒630()。
(11)一支滴管的容量大约是10()(12)一桶食用油大约5(),电饭煲2.5(),热水壶2()(13)一袋葡萄糖注射液约是500()(14)家用浴缸的容量大约是300(),家用热水器80()4、右图中大圆球所占的容量是()毫升,小圆球所占的容量是()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两个单位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对于容积单位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换算表、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瓶水、一个杯子、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瓶水,提问学生:“这瓶水有多少升?有多少毫升?”引发学生对容积单位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的换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 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
500+500=1000(毫升)
动手试一试
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 现什么?
发现 1000毫升水正好 是1升。
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1升=1000毫升
再来做个实验:
将1升水倒入 量筒,每次100毫 升,可以倒几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00
1L
80
800 1000
20
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倒满了 几个纸杯。先看看这瓶矿泉水有多少毫 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 器,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2. 4升=( 4000 )毫升 9升=( 9000 )毫升 2000毫升=( 2 )升 5000毫升=( 5 )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容积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容积单位如杯、碗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提高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
2.难点:升和毫升的换算,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容积单位的重要性。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
3.采用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3.准备升和毫升的换算,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4.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生活实例,如饮料瓶、水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容器的大小和容量。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容器的大小和容量不同,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同时,让学生试着进行一些换算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换算关系、容积单位的转换、容积的计算等。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本计量单位,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升和毫升作为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容积单位的转换和容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的容积、水杯的容积等,引出升和毫升的概念。
2.教学新知: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以及应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换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实际情境中升和毫升的应用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实际情境的应用。
2.准备相关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3.准备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例如:“谁能告诉我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又等于多少升?”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以及实际情境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进行名数的换算,灵活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与毫升的标识牌、换算表格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容器、水、量筒、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场景,如超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容器,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容器的大小有什么单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升=1000毫升。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饮料瓶、水桶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容器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量筒测量自带容器中的水,并记录数据。
然后,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将不同容量的水换算成升或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单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但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升和毫升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
如展示一个1升的瓶子和一个250毫升的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如:“如果有一个350毫升的杯子,它相当于多少升?”让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
如:“妈妈买了2升牛奶,家里有一个500毫升的杯子,妈妈需要几个这样的杯子才能装满牛奶?”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升和毫升的符号,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包装吗?它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符号,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升和毫升
知识梳理
一、容量和升的认识
1、容量的认识
容器盛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如矿泉水瓶、水池的容量就是它装水的多少。
2、升的认识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二、毫升和进率的认识
1、毫升的认识
计量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2、升和毫升的进率
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模块一容量和升的认识
例1 下面的容器里大约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例2 你知道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例3 有三个形状不同的容器,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现在给这三个容器内注入同样高度的液体,请你比
较这三个容器所装液体的多少。
()>()>()
例4 同学们给树木浇水,平均每棵树浇两桶水,每桶水20升。
照这样计算,给20棵树浇水,500升水够吗?
变式1 下图中,左边容器里的水正好可以倒满右边的正方体容器,左边容器的容量是()升。
变式2 甲容器能装水5升,乙容器能装水15升,丙容器的容量比甲、乙容器容量和的2倍还多4升。
丙容器能装水多少水?
变式3 一桶纯净水大约18升,小明一家三口2天大约喝3升水,照这样计算,小明全家两个月大约喝几桶水?(每个月按30天计算)
变式4 科学实验课上,陈晓宇发现一种量杯可盛水250毫升,他用7个同样的量杯可盛水多少毫升?比1
升多多少毫升?还差多少毫升就是2升?
模块二毫升和进率的认识
例5 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100mL 500mL 200mL 250mL
( )瓶( )瓶( )瓶( )瓶
例6 填一填。
3升=()毫升5000毫升=()升8000毫升=()升
14升=()毫升9升=()毫升2000毫升=()升
例7 一种消毒液,要求按5升水中加入一瓶盖药液(约15毫升)的比例稀释使用,消毒池的容量约为50升,一消毒池的水需配加药液多少毫升?
例8 一种饮料共有三种包装。
100毫升的每瓶售价2元,250毫升的每瓶售价4元,1升的每瓶售价15元。
哪种包装的售价最便宜?
变式5 下面的量杯里分别装了多少毫升水?这3个量杯里的水合起来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
500mL 400mL 200mL
变式6 商店运回一批沐浴露,共4箱,每箱8瓶,每瓶250毫升。
这些沐浴露共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变式7 为响应节水号召,小明家用一个容量为18升的水盆,在水龙头下接漏下来的水。
如果水龙头每3分钟漏水100毫升,多长时间才能接满这个盆?
变式8 甲容器克盛水200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水50毫升,丙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2倍。
丙容器可盛水多少毫升?
课后训练
1、判断题。
(1)小明说:“我的水壶比小红的高,所以容量也一定比她的大。
” ()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只用毫升作单位。
()
(3)王叔叔今天义务献血300毫升。
()
(4)一听可乐的容量是250毫升,8听可乐的容量是2升。
()
(5)1升水大约能倒满5个纸杯。
()
2、选择题。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作单位。
①升②毫升③千克
(2)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大约是()
① 8升② 10升③ 80升
(3)一个纸杯可盛水250毫升,4个这样的纸杯可盛水()
① 1升② 10升③ 100升
(4)()大约可以盛300升的水。
①脸盆②浴缸③纸杯
(5)把自己的一个拳头伸进装满水的水桶里,溢出的水()。
①大于1升②小于1升③大于1毫升,小于1升
3、填一填
4000毫升=()升7升=()毫升12升=()毫升
6000毫升=()升1000毫升=()升2升=()毫升
3、解决问题
(1)小明家的一个水龙头坏了,每分钟往外滴水100毫升。
如果这个水龙头没有修好,那么一天会浪费多少升水?
(2)妈妈让李丽去超市买下面的三种饮料,总量是2升。
请你帮李丽算一算,怎么样买这三种饮料才能使瓶数最少?
250mL 100mL 500mL
(3)三个杯子,容量分别为700毫升、500毫升和300毫升,你能利用这三个杯子量出100毫升的水吗?写出你的操作步骤。
(4)爸爸、妈妈、小明每人每天早上喝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小明每天晚上还要再喝一杯。
①小明一家一天一共喝多少毫升牛奶?
②去超市买回全家一周喝的牛奶,需要买多少毫升?
③如果买1升盒装的牛奶,需要买几盒才够全家人喝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