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_胡杰
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重 要的作 用 ,政治协 商是 人 民代表 大会 制度下人 民 管理 国家和 社会事 务 的重 要途径和 形式 。完善利 益
表达 与政 治参与机 制 ,就 要求 充分发挥人 民代表 大 会 和政治 协商 的利 益表达 功能 ,让 人 民群 众 能够 更 好地表达 民意。
民 ,时刻 把群众 的冷暖安 危放在 心上 。要正视 改革 深 化和利 益关 系调 整 带来 的种种 社会 问题 ,紧紧地 依 靠人 民群众 ,在 求同存异 、统筹兼 顾原则 的指导 下 ,合理 整合好 人 民内部各种 利益 一要务 。实现好 、维 护好 、发展 好最广 大 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 益 ,大力发展 生产力 ,加快物质
财 富的积 累 ,以保 证全体 人 民共 享发展 的成 果 ,为 密切党群 关 系奠定雄厚 的物质 基础。此 外 ,我们 党 要充 分发挥利 益整合功 能 ,调 整利益 分配关 系。要 善于从 政策取 向上找准 大 多数 人的共 同利益 与不 同 阶层具体 利益 的结合 点 ,把 不同利益和 意见整 合为
( 三 )充 分发 挥 党的利 益整 合功 能 ,调整 利益
分配关系 构建和谐 的党群 关系 ,必须把发展作 为党执 政
根 本 政 治路 线 和 组 织 路线 就 不 会 变 ,密切 联 系群 众 的领导作 风 、工 作 方法 也决不 允许变 。各级 党组 织和 领导 干部要端 正对群 众的态度 ,增进 对群众 的 感情 ,察 民情 ,知 民意 ,聚 民智 ,惜 民力 ,诚 心为
十八大 报告指 出: “ 坚持 以人 为本、执 政为 民, 始终保持 党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 系。” 目前 ,要围绕 保持 党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 ,在全党 深入开展 以为 民
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
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党群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一对基本关系。
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重大。
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要做到“五个注重”。
一、要注重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一要带头深入群众。
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要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了心。
要换位思考,用心体验群众的生活状态,用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
二要带头搞好调查研究。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面对面讨论交流问题,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三要带头讲诚信。
诚信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基本道德要求。
党员干部讲诚信,就要力戒形式主义,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上多下工夫。
二、要注重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力量基层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最好课堂,只有经常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和能力。
一是要把群众工作组织夯实在基层。
要重点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配套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工作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群众工作资源。
二是要把群众工作资源充实到基层。
要从工作重点、政策指导、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工作一线倾斜、向基层组织倾斜、向群众工作倾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三是要把群众工作队伍根植于基层。
要注重群众工作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群众工作干部队伍。
要充分发挥社区、村居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三、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群众观点教育,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解决好各级干部服务群众的立场、观点、方法、感情问题,确保群众工作有动力、有活力。
一是要避免单纯说教,注重沟通交流。
要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要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来教育群众,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心理咨询员,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消除群众心中因贫富悬殊、因处事不公、因心存疑虑、因诉求无门等因素而积累下来的各种怨气,使情绪在真挚交流中理顺、困惑在深度沟通中消除、矛盾在有效疏导中化解。
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构建
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10期(下)总第383期社科纵横·Society Science In L ength And B rea dth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因此,“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1]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进行经常性、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影响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的突出问题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解决了大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群众观念淡薄,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里,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态度生硬,方法简单。
二是决策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三是作风不扎实,慵懒散问题突出,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群众提出的诉求敷衍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四是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城市管理等过程中违规操作、粗暴执法,甚至滥用强制手段,导致群众生活无着,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
五是以权谋私现象多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截留、挪用民生资金,与民争利。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原因分析(一)发展不平衡、贫富不均是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新形势下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
新形势下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作者:唐兆俊苏子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02期[摘要]党来自于群众,并且是人民群众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又是社会注意建设适合的领导核心,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搞好党群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群关系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党群干群间的矛盾表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有效应对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新矛盾,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构建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09)1(b)-0216-01一、和谐党群的理论分析党群关系也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都经历了特定的历史阶段而发展起来的,党来源于群众,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党不能混同于群众,而是人民群众的工具。
因此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了解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关系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首先要保证党群互信,即共产党要相信人民群众。
当也要取信于民,只有党相信群众了,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实现党群互信任;其次,当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来带动人民的合作积极性,把党的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群众的巨大力量结合起来,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实现党和群众间良好的互动机制;另外,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动力。
党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满足人民物质利益的同事满足他们的精神利益,只有党群同利了,才能保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公报对党建工作这样提到:“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
需要博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谈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我市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胜利走过85年历程、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条宝贵经验。
85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时,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丰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了党群干群关系新的内涵和新的特征。
我们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时期,首先要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胶南市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需要首先,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和谐社会内涵很丰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等等。
但人是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重要。
行政学中的“人”有党员、干部、群众之分,在这种类别划分中,党员干部是少数的、是主动的,是领导者,而群众是多数的、是被动的,是被领导者,所以,党群干群关系是否和谐,决定着群众与群众之间是否和谐,同时也引导和带动着其他方面的和谐。
农村中流行的“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就是这个道理。
可以说,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
我市提出了建设青岛市西海岸和谐新区的工作思路,就是首先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入手,探索了一些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的办法和制度,建立起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和谐党群关系建构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和谐党群关系建构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和谐党群关系建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激烈进程,探索建构和谐党群关系已成为必然的要求。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如何建构和谐的党群关系。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和经济条件下,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过程。
而和谐党群关系,则是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民主、法治和公正原则,建立起的相互尊重、信任和互动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和谐党群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旨在提升政权的效能,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而和谐的党群关系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主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党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引领、组织上的协调等方面。
党是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力量,通过党的优势资源,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也逐渐增强。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和监督的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主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需要相互融合,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关系。
三、建构和谐党群关系的路径和措施1. 促进政策沟通:政府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国家政策,提高政策解读的透明度,并引导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矛盾。
2. 加强民主监督:设立有关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对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将党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关注民生问题,努力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
3.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党组织应继续加强基层治理,健全党建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浅谈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规律 , 实提高组织群众 、 切 宣传 群众 、 教育群众 、 务群众 服
的本领 , 不仅要为群众办好事 , 而且要 把好 事办好 , 努力营
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统筹群众工作 。 四是工作手 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各级党组织必须广泛发动 社会各界 , 有的放矢 开展 各具特色 的群 众工作 , 形成 党领
及 群 众 切 身 利 益 的各 种 关 系 ,这 是 得 到 群 众 拥 护 的 根 本
二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般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深入研究群众工作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不仅要为群众办好事而且要把好事办好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Th or e y Res r ea chI
芋 _ — — 一 埕 — — —一 化 l
解 决 、 闹大解 决” 大 的心态 , 动不动就越 级访 、 重复访和集 体访 。三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 。当前的矛盾 以非对抗性 的人 民内部矛 盾为主 , 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 性 矛盾的苗头 和倾 向。 矛盾形成 原因趋 向多样 化 。一是 由决策失误带 来 的。 的地方在执行政 策 、 有 形成决策 的过程 中, 对可能 出现 的问题估计不足 , 措施 、 办法脱离实际。 危害了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 , 也损 害了党在人 民群众 中的形象 。二是 由处置失 当带来的 。有的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不紧密 , 把握不 了群众 的思想动 向, 工作方法简单 , 处理矛盾纠纷不够及时 。 致使
更高等等 。这些 问题 的存在 , 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新 形势下
党的群众工作 的特 点 、 律 , 规 从中找 出更加合 理的办法 来
加强这项 工作 。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摘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增强执政本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对策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与方法,加强和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党虽然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在其教育、引导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内容,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程度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观念、行为等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看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及某些想法和党的意图有时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也正是因为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出现了部分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也“不知道干部在做些什么,干部感叹“现在的群众越来越不听话了”,群众道怨“现在的干部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现象。
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并发展好其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
试论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
作者: 李颖
作者机构: 铁道部党校
出版物刊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页码: 164-165页
主题词: 和谐社会;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利益平衡;民主建设
摘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执政党必须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做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党群和谐;加强从制度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在群众中树立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发挥民间组织的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借鉴一些国家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做法,汲取其经验教训。
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党群工作
文 _ 崔玮杰
党政党建
读 天 下
INSIGHT
摘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党群关系直接体现着党和国家 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 发展。基层各项工作都切实关系到群众的利益。 关键词:党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深入群众;工作方法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 , 我们走过了 近一个世纪的征程 , 经历无数次的风风雨雨。回顾 我们党的辉煌历程,发展迅速,这一切源于党始终 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当今社会,构建和谐 社会,做好的党群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改进作风, 再接再厉。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领头羊,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基层各项工作都切实关系到 群众的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 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贯彻执行好党 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干群 关系,大办老百姓实事,是基层党群工作的重中之 重。领导只有一马当先、率先垂范 , 才能为做好群 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建立新中国,靠群众,建设中国,同样靠群 众。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带头 作用。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 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 我们当亲人。”群众工作无小事,始终要挂在我们 心上。我们要强化群众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要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 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民主法制为主要 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网络留言、热线电话 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纠纷。真正从群 众的诉求出发,以真心换真情,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直面各种群众工作矛盾和纠纷,开展各项群众 工作。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无论大 小,只要是群众急需的,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 去抓好落实兑现于民。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不断增强群众的 法制意识、道德意识,树立起人人按程序依法办事、 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在发展群众的经济、带领群 众发家致富的同时,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三、深入群众,维护群众 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具体到党政机关、落实到党政工作,就是要牢固树 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 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政工 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对群众的影响至关重要。 作风正、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 拥护你、追随你。要勇于面对在群众工作中出现的
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
丨和谐社会建设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王贵花(中共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 844000)【摘 要】 本文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和利益协调机制;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的群众对党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新兴媒体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关键词】 和谐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途径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的基础,是党永葆执政地位的关键,是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党群关系存在着问题,如:党群之间矛盾复杂化和多样化的问题,利益关系在党群关系中占主导的问题,党群之间存在思想隔阂、感情疏远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下降的问题,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只有创造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财富,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提升了,给群众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切切实实的利益,让人民安居乐业,党群关系才能会得到很好地改善。
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统筹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际国内的发展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以长期稳定,党的执政之基才会日益牢固。
浅谈新时期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进入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党群关系问题越来越凸显,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已成为我党的当务之急。笔者针对当前党群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凸显,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有助于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群关系。
3.党群关系中利益矛盾凸显和增多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处于要彻底改变原有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在所有矛盾中表现得最突出、所占的比重也最大。过去,党群之间,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感情关系成份相对多一些,尽管这种关系的背后也有利益关系,但毕竟是间接的、隐性的。而目前党群关系中,利益矛盾已经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变得直接化、表面化。当前党群关系中,利益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群众更为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敢于公开直接地表达、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当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习惯采取各种过激行为,往往容易导致党群、干群之间的利益正面冲突,引发激烈的矛盾对抗。
二、影响当前党群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1.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经济因素
对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对执政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满足其物质利益需求。在当前的社会问题中,利益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利益矛盾一方面是指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不同步而带来的矛盾。改革开放给群众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对利益追求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日益紧迫,社会利益需求呈几何增长的态势,而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不能够充分地予以满足。利益矛盾另一方面指的是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由于我们的分配制度、利益均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党群关系的构建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党群关系的构建【摘要】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加强党群关系的途径、党群关系的现状分析以及党群关系的优化与改进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现阶段党群关系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党群关系的方式和策略,以期促进党群关系的良好发展。
结合实际情况,对党群关系的优化与改进提出了建议,旨在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党群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党群关系重要性的重视,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和谐社会,党群关系,构建,重要性,途径,现状分析,优化,改进1. 引言1.1 引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党群关系作为关系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群关系的构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构建更需要站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上来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党群关系,促进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
正确认识和建设党群关系,既是党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代下,如何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既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只有不断深化党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党群关系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党群关系是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
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党领导群众自觉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和亲密关系。
在和谐社会中,党群关系应该是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浅谈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传 统 , 造和谐 的党群关 系 , 而 为我们 党赢 得最 广 营 从
大 人 民群 众 的 拥 护 和 支 持 , 继 续 推 进 中 国 特 色 社 为
、
营造 和谐 党群关 系的重要 性
会 主义事 业奠 定坚 实 的群众 基础 。
2 党 群 关 系 的 和 谐 是 中 国共 产 党 抵 御 执 政 风 险 . 的 重 要 保 证 。 党 的 十 七 届 四 中 全 会 上 , 出 了 全 面 提
金 石 , 否保 持党 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 系 , 于巩 固 能 对 党 的执政 能力 基础 , 实党 的路线 方针 政策 , 落 具有 决 定 意义 。党群 关 系和谐 , 表明党 的方 针政策 、 政 就 执 行 为得 民心顺 民意 , 党赢 得 了人 民群众 的支 持 和认 可, 那么 党 的执政 基础就 牢 , 政权就 稳 , 的路 线 、 党 方 针、 政策 就会顺 利 得到贯 彻 、 执行 ; 党群关 系不 和谐 , 党 的执政 基础 就难 以巩 固 , 也 难 以制 定 正 确 的 路 党 线、 方针 和政 策并 加 以贯 彻 执行 。一些 长 期 执 政 的
和谐 的党 群关 系可 以从 两 个 方 面来 衡 量 : 方 一 面 , 民群 众信 任 和拥护 党 的领导 , 人 把党 作 为 自己利 益 的代言 人 和保 障 自身利 益 的可靠 力 量 ; 一方 面 , 另
党 及 党 的 干 部 时 刻 把 人 民 群 众 的根 本 利 益 作 为 自 己
加 强党 的建设 。要 加 强 党 的 建设 , 密切 党 群 关 系 无
疑 是 重 中 之 重 。群 众 基 础 是 检 验 党 的 执 政 能 力 的试
行动 的 出发点 和归 宿 。在改 革开放 和 发展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新 的历史 条 件 下 , 群 关系 出现 了前 所 未 党 有 的复杂 态势 。因此 , 营造和 谐 的党群 关系 , 于提 对
浅论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党群关系
浅论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冬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最突出的政治特色,这让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了最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改革发展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得到了来自人民群众最广泛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凝聚起最大的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历史新突破。
今天的中国,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坚定和谐党群关系的支撑。
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必要性、存在问题及构建策略等方面展开,对于加快建设新时期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1 引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改革发展当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改革决策以来,我们党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落实了各项改革发展政策,把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综合国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幸福了,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靠着和谐党民党群关系来支撑的,有了和谐的党群关系,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就会更加的有底气,对于发展问题的分析、研判和解决也就能够更好地集中力量,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也能够更为精准的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当前,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层面全面铺开,有机遇,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挑战,怎样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从以往的道路上来看,那就是一定要多层面构建起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谐党群关系来,这样才能坚定方向,凝聚力量,谱写新的改革发展篇章。
2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必要性分析对于我们党而言,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民群众开展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高兴和答应是衡量我们党所有工作的最高标准。
我们党能够从最初1921年成立时的几十人一步步发展到今天拥有接近9000万名党员,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项改革发展不断提速,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显得更加重要。
以加强党群关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
以加强党群关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
呼延俊杰
【期刊名称】《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7)001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主要任务中,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一大任务提出来,这在党的历次全会的决定中是没有过的.可见其意义之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稳定、体制创新、环境和谐、群众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呼延俊杰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 75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52
【相关文献】
1.重庆模式的核心软实力——以党群关系为重点,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J], 谢撼澜
2.进一步加强消协组织消费维权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为消费者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水平--在全国消协加强消费维权能力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J], 王东峰
3.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五论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J],
4.以加强重点职校建设为龙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市教育局召开加强
重点职校建设工作研讨会 [J],
5.以党群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J], 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研究
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的党群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调研和思考,总结当前党群关系已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强化“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致力经济发展提供物質保障;强化政治民主;提升执政能力。
标签:泰安市;和谐;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
但在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社会信息化大趋势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党群关系问题。
一、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有关和谐党群关系的理论界定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题之一。
有学者指出,“和谐党群关系是指党群关系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群实现和谐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础”[1]。
也有学者认为:“和谐的党群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衡量:一是人民信任和拥护党的领导,把党作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二是执政党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善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使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
”[2]上述探讨,对本文的研究有积极作用。
具体说来,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指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形成和善协调、彼此相亲的良好互动关系。
它既表现在党的执政理念契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民主、经济富足、精神需求的充实满足从而不断得到民众的拥戴和支持,也体现在党的执政功绩、成果与人民共享从而使其执政地位日益巩固。
这样必然会出现党群同利同享、党群互通互信、党群合力合为的良好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1.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群关系是执政党最重要的关系,如果脱离群众,政党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曾拥有两千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始终岿然不动,但却在执政七十多年,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之后政权坍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胡杰(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常州213016)1摘要2社会转型期是社会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再度定位以及社会心理重大调适的时期。
我党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党群关系,正确分析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使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1关键词2和谐,党群关系,重要因素,着力点1中图分类号2D616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4-4175(2007)01-0041-03党群关系是政党与群众之间互动的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必须客观审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选准着力点,促进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的重新审视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带来了社会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的再度定位、社会心理的重大调适。
同时,它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存在着多种发展趋势的特殊时期。
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执政党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提出挑战。
(一)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考验。
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经济社会生活。
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催生出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要求。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社会在我国是弱小的,甚至是缺位的。
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处于弱势,这样就助长了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政党国家化、行政化,权力失去监督等现象普遍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对党传统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带来挑战。
也就是说,在国家与社会完全合一的情况下,执政党可以通过行政权力来影响群众,但在国家与社会出现分离的情况下,执政党则更多地要通过自己的政策、自己的服务来影响群众,非权力因素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社会治理模式都是考验,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对抗国家的局面。
(二)非政府组织的增多对政党传统权威的消解与考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政府组织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以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而政党不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
在以往执政党是主要沟通渠道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执政党。
而在有了非政府组织这样的沟通渠道以后,个人和团体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执政党便面临不被选择的可能。
这意味着政党传统权威开始被消解。
因此,执政党如何对待非政府组织,是当今时代政党政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政党如何在公民社会的条件下科学执政,从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三)社会成员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考验。
意识形态是政党用来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具。
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开始以独立思考和理性眼光评判社会经济政治现实,而不再盲目追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
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思想的影响正在淡化,在一定程#41#5理论探索62007年第1期(总第163期)科学社会主义y1收稿日期22006-11-291作者简介2胡杰(1971-),女,湖南长沙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度上影响、削弱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
而合法性的削弱则意味着公众对政党的疏离。
因此,执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团结和凝聚人心,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传统/政治资源0、/政治优势0的流失对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方式的考验。
宣传、动员、组织群众,是政党的基本功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
思想宣传工作曾是我们革命战争年代的/生命线0,在建设时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重大不同的背景下,这一传统的/政治资源0、/政治优势0却正在逐渐地流失。
能否寻找到新的方式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对党是一种考验。
同时,在新的形势下,群众不应是被动的被代表者,而是政治生活的实际参与者。
能否以制度化的路子联系党群关系,形成新型的互动的党群关系,对党也是新考验。
二、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几个重要因素(一)利益整合: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转型不仅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所谓利益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益结构的调整。
即,面对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我们能否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能够激励各个社会阶层、群体和成员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把利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利益极端分化的现象,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这是执政党维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职能,也是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工程。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关键在于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协调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众的独立利益被忽略,个人利益的诉求被排斥,利益结构简单划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差别显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趋势。
执政党能否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政治参与: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要获得所有人的拥护是不可能的。
而作为旁观者的民众往往会对政府决策抱有理想主义要求。
这两者之间的脱节,往往会使执政党和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何事情都由执政党和政府单独作出决策,这种决策通常伴随着很大的风险。
尽管我国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伴随市场经济的建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健全,缺少法律、制度方面的保证;二是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三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由此可见,亟待进一步推进我国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
只有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才能使公众的利益得到切实而有效的反映,党执政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积极而全面的认同,党群关系也才能协同而健康的发展。
(三)权力运作机制:维系执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制度性基础。
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两个基本的要素:执政者和人民群众。
良好的公共权力运作,离不开两者的互动。
人民群众通过政党来控制政府,控制国家权力机关。
政党在权力机关中运作如何,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认同。
如果政党在权力运作中体现不出人民群众的意志,必然影响到党群关系。
人民群众只有对政党手中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公共权力的良好运作。
道理很简单,公共权力在人们的支持、认可下运作,会比在受到人们抵制下运作要顺畅、有效的多。
因此,党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能否良好运作,都严重地影响到党群关系。
这与执政前是有重大区别的。
三、把握着力点,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执政党要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不断扩大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程度,较好地反映出党的功能和群众的作用。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更要把握好社会关系和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整合调控功能,选准整合社会的着力点,正确引导各方面的力量,使之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民族、各社会阶层和谐共处,为和谐党群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党群关系最终需要以群众利益的保障与发展为连接纽带。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42#科学社会主义5理论探索62007年第1期(总第163期)生活水平就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正如邓小平所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追求经济效率是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根治的保障,但是,对效率的追求并不是制度安排的唯一标准,以社会公平的丧失为代价的效率追求,不但最终导致经济效率丧失殆尽,而且将使社会转型举步维艰。
由此,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加强政治协调与政治沟通,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互动机制。
建立和谐党群关系,内在地要求提高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的能力、水平。
执政党上台执政,固然表明多数公众对执政党的基本政治主张认可,却并不意味着执政党今后施政就始终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更不意味着执政党的每项政策都能制定得正确并为多数人接受。
拥有一套强大的沟通和信息反馈系统,对执政党来说十分必要。
况且,执政党进行决策,本身就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
这一系统有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把政党政府的决策传达到广大党员和普通群众中去,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它能广泛收集民众的要求和对政府政策的意见,以便及时修正决策。
上情的下达与下情的上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和谐的党群关系正是在互动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疏通有效渠道。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
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政党与群众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因此,必须要尊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
同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意愿、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渠道,这也正是和谐党群关系建立的重要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拥护度。
(四)进一步完善党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建立长久的制度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重塑党的权威。
执政党应当积极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还权于民。
随着党的权力从公共领域的退出,执政党应该积极培育新的健康力量,承担公共领域的管理责任,尤其应当鼓励各种公民组织的发展,通过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
而党的权威则表现为对各种利益集团的调控和平衡,防止少数社会强势集团侵犯公共利益。
其次,要完善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要限制权力。
就是要使政府真正从/无限政府0、/全能政府0变成/有限政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