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导学案
可久中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地理导学案
七年级班姓名时间授课人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大陆漂移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50分钟】
【学习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 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掌握大陆漂移学说。
可久中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地理导学案
七年级班姓名时间授课人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板块运动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50分钟】
【学习目标】1. 记忆六大板块的名称、形状、位置。
2. 掌握板块运动的方式和影响。
3. 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学习重点】掌握六大板块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1-2)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2.培养学地理情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之谜和地理问题,增强求知欲,从而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3.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1.看书P2-5,完成学习检测第2页的填空、选择、连线2.将自己不确定答案的题号写在下面(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自主完成学习检测第3页的综合能力提升2.同桌间互对答案,找出你们的疑难点,组内讨论我的计划: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把你的计划写下吧!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知道地图的简单概念、绘制方法、种类;掌握地图的三个组成要素;2.知道在地图上如何定向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重点)3.明确学习地理的四个途径。
学法指导:学地理------读地图-------明确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定向-------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看书P7-11,初步学会看地图自主学习:一、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是我们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地图是怎样做出来的呢?(看书、读图)P7地图:。
2.展示、了解不同的地图,明确地图的类型(读文,找出)P11地图可分为和两个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等,此外还有地图家族的新成员。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 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10、13●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究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研究:(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匀称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毗连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协作、探讨、展现: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 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不是相称?(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纬经线线定与地轴并且环绕地连接两极并与纬义球的圆圈。
线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长长度,最长,所有长度度往南北极逐渐收缩,最后成一点。
地理七下第二章导学案(湘教版)
5、上图中⑧是海峡,①岛,c②岛,③岛,⑦半岛。
【课后反思】:____【课后反思】:____预习质疑:【课后反思】:)大洲:A B C)海域:D E F G H(内陆湖))国家:①②③④⑤⑥)海峡、运河:K N【课后反思】:____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B__________(城市)____运河→ 海→海峡→大西洋→(国家或地区)欧洲西部的两大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西部的盛行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风,它来自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
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欧洲西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两极地区预习学案第1课时(总第14课时)预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预习重难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科学考察。
一、课前预习任务一:,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1、北极地区是指 以北的区域,包括 洋、 大陆和 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
原住居民主要是 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包括 大陆及沿海岛屿,还包括南 洋、南 洋和南 洋的一部分。
目前,南极洲 (有或无)定居人口。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 、 。
地球上68%的淡水以雪的形式储存在任务二:,说出南、北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 。
1、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其中 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2、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 其中 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3、任务三:,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 1、中国在南极洲上先后建立 、 和 科学考察站。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二地理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编制人:张旭彤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10.29 编号:7【课型】预展课【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文字和有关地图能够总结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在脑海中构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空间分布位置。
【思维导航】阅读图2.15、2.17;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
【祖国那么大】由学生课下搜集我国各地域的风土人情。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P22-P25之间内容,找到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要注重培养自己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请同学们把自学环节的相关内容在书上画下来。
1.我国南北跨很大,由于的影响,南北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漠河镇和海口市的一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夏季,除了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
3. 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最热的地方是;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最冷的地方是。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
4.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个温度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5.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的,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6. 和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的湿润程度。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我国可以划分为、、、。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先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动动脑筋,如果完成中遇到困难,去寻找你的对学伙伴,最后遗留的难题,组内讨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2、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特殊性。
(共5点)3.比较图2.18中饭无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总结反馈】请同学们根据大家本节课总结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
1. 北京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读图2—2—1,回答2~3题2.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3、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A、5℃B、8℃C、-4℃D、16℃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南向西北递增5.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A、降水量B、蒸发量D、降水量与蒸发量6.与1月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200mm年等降水量线C、800mm年等降水量线D、400mm年等降水量线【拓展提升】读我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导学案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编者李瑞芳一.学习目标:1.应用:搜集地理信息,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并学会在野外辨别方向;2.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3.知道:地图基本要素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二.定向诱导:要学好这节课,首先我们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越。
其次,要知道怎样辨别方向,当我们面北而立,前面是方,后面是方,左边是方,右边是方。
三.自学探究:怎样看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怎样收集地理信息?如何思考地理问题?野外旅行中怎样学习地理?1.如何用指向标确定方向?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有时需要平移指向标。
例如,问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这时要把指向标平移到B点上;如果问某地理事物是什么走向,需要把指向标平移到该地理事物的中间部位。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关系?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如何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计算图上事物的实地距离,要先量出事物的图上距离,将比例尺公式变形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实地距离。
求出数值后,要注意换算成所需要的单位。
五.反馈总结:1.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A.东方B.南方C.北方D.西方2.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下列比例尺最适宜的是()A.1:2000000B.1:500C.1:30000D.1:1000003.图中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30千米B. 60千米C.300 千米D. 600千米4.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中国地图B.世界地图C.河南省地图D.鹤壁市地图。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学用地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确定方向、能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过程与方法:结合各类地图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并能在野外辨别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1.重点:地图三要素的运用。
2.难点:比例尺的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3.建议运用2课时完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地球表面可划分哪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热带与北温带、南温带的界线是什么?北温带、南温带与北寒带、南寒带的界线分别又是什么?(二)导学部分:1、自学第一节,了解什么是电子地图和卫星图像,知道GPS的作用。
2、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3、比例尺是表示比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
4、在地图上判别方向,除了按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确定方向,若都没有时,通常用确定方向。
5、看地图,还要学会认识和,如教材P27图2.17一些常用图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1.参照地图册:在台湾岛地图上,量出(从表示居民点的)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2.教材P24图2.12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所使用的比例尺形式叫线段试比例尺,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法?3.观察下图思考:下面同样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哪幅?表示内容较详细的是哪幅?表示范围较大的是哪幅?小结:同样图幅,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内容较;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内容较。
4.阅读教材P25,思考:⑴回忆一下,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⑵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5.读教材P28图2.18,白云山在东方宾馆的什么方向,广州动物园在黄花岗公园的什么方向,花卉博览园在晓港公园的什么方向?6.读世界政治地图和世界地形图,试判断:中国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西北面各有哪些邻国?青藏高原在亚洲的什么部位?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的什么部位?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的什么部位?安第斯山在南美洲的什么部位?落基山在北美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西北面、西南面、东北面、东南面各是哪个大洲?三、课堂检测: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应为()A.16000千米 B.1600千米 C.8000千米 D.800千米2.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均是 ( ) A.南 B.北 C.东 D.西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球迷小峰想了解32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呀!玲玲想知道故宫在北京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济南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济南市地形图”;兰兰去“泰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泰山风景区导游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回顾1.地球海陆分布概况?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是陆地。
③无论如何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七大洲的分布?(填图)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_南极洲_;赤道穿过的大洲:_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___4.大洲、大陆之最?跨经度最多的大洲:_南极洲_;跨纬度最多的大洲:_亚洲__;世界最大岛屿:_格陵兰岛(北美洲);世界最大半岛:_阿拉伯半岛(亚洲)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5.四大洋按面积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6.大洲分界线?亚洲—欧洲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7.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最主要)、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8.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9.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10.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11.解释地理现象?红海扩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2013•济南)符合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2.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 .乌拉尔山脉B .高加索山脉C .苏伊士运河D .巴拿马运河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第4题。
七上地理第二章导学案 (2个)
寄宿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课题:大洲和大洋主备:邱姝丽审核:学生姓名:第 9 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3、什么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4、七大洲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5、找出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
6、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后分组讨论)1、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南面分别是哪几个大洲?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哪一个大洋或大洲?2、完成课本P36第4题.。
三、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分工好后上台展示。
四、点评小结:我的收获:我的反思:五、达标检测:1、下列叙述能粗略说明全球海陆所占比例的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C、四分海洋,六分陆地D、四分陆地,六分海洋2、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A、亚洲和太平洋B、欧洲和大西洋C、大洋洲和北冰洋D、大洋洲和印度洋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台湾岛B、格陵兰岛C、加里曼丹岛D、大不列颠岛4、关于四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B、大洋洲跨南北半球C、南美洲东临印度洋D、南极洲纬度最高5、关于大洲的分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B、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D、亚洲与美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评价等级:批阅时间:寄宿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课题:海陆的变迁主备:邱姝丽审核:学生姓名:第 10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海洋和陆地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全章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地理导学案编写: 秦兰玉审核地理组编写时间:2012年11月25 备课组长签字: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球仪的地轴和两极。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钱,经钱,认识赤道和本初子午钱。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钱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提出证据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钱。
【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东经西经的判断3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地球平均半径地球赤道周长二、地球仪(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球仪上地轴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1、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两极,北极表示北极的最端,指示与北极对应的点叫,表示地球的最端。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地球仪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3、从地球仪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二)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点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_____、_____两个半球。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___的线地球仪上_____和与赤道______的线] 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_________一个圆,且都相互__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都________ (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_,_____最长度的划分概念给经线标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划分从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____度从________向南、向北分______度符号东经(____)、西经(____) 南纬(____)、北纬(____)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______,西经度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______,南纬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图示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_______、180度经线________赤道______、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初一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二章
初一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二章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将介绍初一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地理课程。
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是一个具有不同气候带的行星。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
3.能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的气候带1.理解气候带的概念。
2.介绍地球的主要气候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和寒带。
3.分析气候带的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大气循环。
4.探讨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和气候要素的区别。
第二节: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1.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不同气候带的农业特点和适宜作物。
2.探讨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气候对陆地和海洋交通的影响。
3.讨论气候对能源利用的影响:不同气候带的能源资源分布。
4.介绍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影响。
5.分析气候对人类居住的影响:气候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实地观察与调查: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观察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气候要素。
3.多媒体展示:利用地理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设备展示气候带的分布图、气候特点和影响等内容。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
教学评价1.听取学生的口头和书面回答。
2.组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气候带和气候特点。
2.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本地区的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和预测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一: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和;人类活动也会造成,例如。
2、 2.13图 ________变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4图 ________变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5图 ________变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任务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随着长时间的推移,原始大陆才逐渐,缓慢的,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状况。
2、你能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吗?
(三)学习任务三:板块的运动
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所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带。
2、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它们运动的方向。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或,若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形成。
4. 图2。
22中“←→”表示__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___。
5.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他们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二、检查反馈:
小组展示
三、练习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中国地质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C、欧洲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全国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D、1986年和1993年,世界上有52个同时测量天文台北纬45°处欧洲同美洲之间的距离,发现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63厘米。
1、材料A、B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材料C说明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变迁。
3、材料D反映的是地壳板块的(张裂或挤压)运动,这种运动常
形成和。
四、达标测试。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A、大地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学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板块漂移学说
2、印度半岛属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下列证据中,不能证明海陆不断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5、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形成裂谷
B、形成高山
C、形成海洋
D、形成低地
6、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而形成的是()
A、阿尔卑斯山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7、板块学说认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8、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死亡,本次地震发生地正处在下列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C、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五、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