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教学设计
《秋》教案(精选
《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秋》。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理解并掌握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3. 分析课文(1)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结合实际,让学生尝试仿写。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 小结(2)强调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秋2. 文章结构:总分总3. 写作特点:景物描写、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运用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案示例(1)作文题目:《秋天的校园》(2)作文内容:描述秋天的校园景色,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和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示例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景物描写的细腻程度,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秋天的特征。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秋》,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并进行演唱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秋》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 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秋》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秋》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丰收的氛围。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如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实等。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音高和节奏。
在学生熟悉旋律后,再学习歌词。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唱、个别唱等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歌曲。
3.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练习,注意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错误。
可以采取集体唱、分组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4.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歌曲,如《秋日的私语》、《收获》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秋》旋律:歌词:秋天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歌曲《秋》的内容,并演唱给家长听。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歌曲,让孩子在课后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歌曲《秋》的旋律和歌词掌握较好,能够在课堂上熟练地演唱。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感受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对音乐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把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秋》语文教案
《秋》语文教案教案:《秋》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文《秋》是一篇描绘秋天景色的短文,通过作者对秋天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景象。
课文内容包括秋天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思考,理解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讲解课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一解释秋天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秋天的特点和丰收的原因。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完成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空:蓝蓝的,高高的大地:黄黄的,丰收的植物:枯萎的,凋落的动物:迁徙的,忙碌的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答案:秋天的天空蓝蓝的,高高的;大地黄黄的,丰收的;植物枯萎的,凋落的;动物迁徙的,忙碌的。
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秋天会有一年一度的丰收?答案: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植物生长成熟的季节,农田里的庄稼成熟了,果实累累,所以秋天是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较好,通过观察插图和思考,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秋天的特点和丰收的原因。
但在课文朗读中,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发音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秋》教案
《秋》教案《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入情入境地背诵诗歌;2、咀嚼和体味重点词语的蕴味,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火热劳动场面,体会劳动的快乐,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对比参读,感悟诗中瑰丽的想象,神奇的语言,以及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在对比中领悟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的意境,感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简介作者。
诗是语言的精华,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诗人更像天上的群星一样璀璨。
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五万多首诗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李白。
师(课件出示2,作者简介)二、赛诗,激发学生的兴趣。
李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你记得他的哪些诗?来背一背(指名学生背背)过渡语: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显得极为罕见,极为珍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秋浦歌》。
(课件出示3)介绍地名,介绍所学诗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同学们轻声只读诗歌,注意读通读顺。
生自由练读诗歌,然后指名读,把诗读通读顺;抽读,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
了解内容,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我们学古诗仅仅知道诗的读音还是不够的`(板书:知音),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
(板书:明意)如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以前用过什么好办法?(生汇报,师简单指导,抓住了解诗人,借助注解,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
四、精读古诗,具象画面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秋》语文教案
《秋》语文教案教案:《秋》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秋天的自然景观描绘;2. 秋天物候的变化;3. 人们对秋天的不同感受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观和物候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对秋天自然景观和物候变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
4.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秋天自然景观物候变化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可以描写秋天的景色,也可以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理解环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在内容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在情感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朱自清《秋》教学设计
朱自清《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朱自清的《秋》,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丽-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和表达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文学背景介绍-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秋》这首诗的情境和主题2. 诗歌分析与理解- 学生阅读并分析《秋》这首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色和情感- 帮助学生探索并解读诗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3. 诗歌创作与表达- 鼓励学生借鉴朱自清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秋天诗歌-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诗歌创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于《秋》的兴趣。
2.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秋》这首诗,并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释诗歌中的一些难词或比喻。
3.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色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诗中的秋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描写?为什么?”等等。
4. 独立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他们对《秋》这首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借鉴朱自清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秋天诗歌。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诗歌写作的技巧和启发,同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诗歌创作。
6. 分享与展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秋天诗歌,并展示他们对于秋天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诗歌分析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分享来评价他们对于《秋》这首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给予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五、延伸拓展- 探索其他朱自清的作品,比如《荷塘月色》等,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组织文学鉴赏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其他季节的景色和情感,创作其他季节的诗歌六、教学资源- 朱自清的《秋》原文和相关解读资料- 课堂演示用的投影设备和音频设备- 诗歌创作指导和范例- 学生用于写作的纸和笔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朱自清的《秋》,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和表达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季节》,详细内容为歌曲《秋》的学习。
歌曲《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表达人们对秋天美好情感的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秋》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秋》,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秋》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连贯性和感情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旋律的连贯性和感情表达。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 歌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语气。
4.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歌词进行演唱练习。
(2)每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给予评价。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简谱视唱题目,要求学生现场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秋》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秋》的歌词2. 黑板右侧:歌曲《秋》的简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歌曲《秋》的歌词和简谱抄写下来,学会熟练演唱。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完成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秋天的诗词、歌曲等,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美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秋》教案
《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思考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感受。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课件、笔记本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课堂上布置的秋天的装饰品,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 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音乐。
Step 2:呈现(10分钟)1.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秋天景色。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3. 出示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组织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3:合作学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秋天景色的照片。
2.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描述,并选择最佳描述进行展示。
3. 教师点评、鼓励和引导学生改进描述。
Step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对秋天的描述,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们对秋天的描述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提炼关键词。
3. 教师补充和扩展学生的总结。
Step 6: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双人合作,互相描述一个秋天的场景,并交换作文进行修改。
2.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文,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字数不少于100字。
2. 提醒学生按照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书写。
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容的连贯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4. 提醒学生及时进行修改和润色。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秋》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秋》1. 教学目标- 了解《秋》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研究理解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发情感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力2. 教学重点- 掌握《秋》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象- 通过课文研究,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3. 教学准备- 《秋》这篇课文的复印件-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课堂小组活动所需的学生座位布置4. 教学过程第一节: 导入与预1. 通过投影仪展示《秋》这篇课文的标题和作者,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节: 课文研究与分析1. 分发《秋》课文的复印件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
2. 引导学生读课文,并结合韵律和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3. 分组讨论:请学生按小组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让他们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集体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三节:情感表达与创作1.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描绘秋天的图片和画作,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特点。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诗歌的形式创作一首与秋天相关的诗。
3. 分组赏析:请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与小组成员分享,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四节:课堂小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和新觉得。
3. 回顾教学目标,与学生讨论他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5. 教学评估-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 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进行评估。
-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考深度。
6. 参考资源- 《秋》课文原文- 描绘秋天的图片和画作- 有关诗歌韵律和意象的参考资料。
范文歌曲《秋》的教案设计(2024)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归韵收音的技 巧。对于每个字的尾音,要准确地归 到相应的韵母上,使歌声更加和谐、 悦耳。
情感投入及表现力提升
情感投入
在演唱《秋》这首歌曲时,要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置身于 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实现情感的共鸣和传递。
表现力提升
通过运用丰富的音色、力度和速度变化,以及适当的装饰音和滑音等技巧,提 升歌曲的表现力。同时,注意与伴奏的协调配合,营造出更加完美的音乐效果 。
02
歌曲分析与理解
歌曲结构与旋律特点
结构清晰
歌曲《秋》的结构包括前奏、主 歌、副歌、过渡段和尾声,整体 结构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旋律优美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 ,如起伏的旋律线、模进、重复等 ,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优美动听。
节奏明快
歌曲的节奏明快,符合现代流行音 乐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音乐风格与元素
流行音乐风格
歌曲采用了现代流行音乐风格, 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易于被学
生接受和喜爱。
丰富的音乐元素
歌曲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 和弦进行、旋律模进、和声编配 等,使得整首歌曲更具层次感和
表现力。
民族特色
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可以听到明 显的民族特色旋律,这种融合使 得歌曲更具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音乐剧表演尝试
引导学生根据《秋》的主题和情 感,创作简单的音乐剧剧本。
学生自由组队,分配角色,进行 排练和表演。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 更加深入地感受歌曲的内涵和情
感。
分享个人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学习《 秋》这首歌曲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 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和自信心。
2024年范文歌曲《秋》的教案设计(
2024年范文歌曲《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秋之韵》第二节,以2024年范文歌曲《秋》为教学内容,详细解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秋》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秋》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学习。
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组描绘秋天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进而引出歌曲《秋》。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2)教唱歌曲,逐句教唱,让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3)分析歌曲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1)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片段,讲解旋律特点。
(2)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讲解节奏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旋律、节奏。
(2)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5. 情感体验(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秋天的故事,引导他们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秋》2. 内容:旋律特点:优美、抒情节奏特点:变化丰富歌词主题:秋天、思念、收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演唱歌曲《秋》,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分析歌曲《秋》的情感表达,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1)视频评价标准:旋律准确、节奏稳定、情感表达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画作等,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提高审美素养。
《秋》语文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2)理解课文《秋》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2)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模仿、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秋》的朗读与背诵;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3.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的情感理解;3. 创作练习的完成。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秋》;(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3)学生互相交流背诵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意义;(3)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2. 完成生字词练习;3. 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和生字词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秋》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在作业布置方面,通过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处理上还有待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秋天的习俗:(1)教师介绍秋天的传统习俗,如赏月、登高等;(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秋天的习俗;(3)结合课文《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习俗的描述。
《秋》优秀教案
《秋》优秀教案《秋》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秋》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预习】1.搜集作者相关材料,准备交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梦寐()3.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简介作者:(投影或由学生介绍)三、检查预习:1.见预习2.2.指名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四、质疑探究: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品味赏析: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1.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2.六、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七、教师小结:八、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九、布置作业:1.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2. 课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红的、白的、蓝的……它不是石子,却能使滚滚波涛在我们心中激起,它不会飞,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却能让我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2)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和。
(3)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带到奥妙的寰宇: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秋》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歌曲:秋教学目标:指导同学以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演唱《秋》,教育同学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秋》课文教案设计:促进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秋》课文教案设计:促进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导语】秋季是一个充满着变化和收获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和祝福的气息,这不仅是自然的力量的体现,还是人们对于劳动成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秋的美感和精神内涵,提高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是该教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一、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学,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并加深对秋季的感悟,并提高自身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具体而言,本节课中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掌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色彩。
2.解读课文中的主要词汇、短语和句式,掌握文化内涵和表现技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通过模仿、朗读、配合动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音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秋季的感悟和领悟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度和洞察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素质。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1.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秋季的景色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询问学生对于秋季的感受和经历,激发学生对于季节变迁的感悟和想象。
(二)阅读理解环节1.教师讲解课文《秋》,介绍作者、时空背景和版权等方面的知识。
2.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并解读课文。
3.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揭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色彩。
4.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记述、描写、表现和示意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完成课文理解和复盘的任务。
(三)语言训练环节1.读课文,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式,让学生认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2.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模仿、朗读、配合动作等方式,体验语言的力量和声韵的魅力,积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音实践能力。
3.提供适宜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轮流表演、对话、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风格和特色。
2024年版歌曲《秋》的精彩教案设计[2]
2024年版歌曲《秋》的精彩教案设计[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音乐教材第七章《金秋时节》,详细内容为歌曲《秋》的学唱与赏析。
歌曲《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与气息的抒情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秋》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秋》的旋律起伏较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歌词意境。
教学重点:歌曲《秋》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歌曲《秋》。
2. 歌曲学唱(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秋》,学生跟唱。
(2)学生自主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3)学生分组学唱,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 歌曲赏析(10分钟)(1)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解读歌词,探讨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个人演唱,教师评价并指导。
(2)集体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秋》2. 旋律特点:起伏较大,优美抒情3. 节奏特点:舒缓、流畅4. 歌词意境:描绘秋天的美丽与哀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秋》,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体会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演唱时注意音准、节奏、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学唱效果较好,但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歌词意境的引导与解读。
《秋》教案
《秋》教案教案:《秋》教学目标:1. 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变化;2. 学习秋季的常见气象现象和植物变化;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秋季的特点和变化;2. 秋季的气象现象和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1. 描述秋季景象时的语言表达;2. 秋季的气象现象和植物变化的关联。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多媒体设备、秋季植物样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呈现一些秋季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季的注意和兴趣。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秋天有什么特点?”3.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记录学生的回答。
Step 2:认识秋季的气象现象1. 呈现一个秋季的气象现象图片,例如:“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啊!”。
2. 引导学生讨论图中的气象现象是什么,以及与秋季的关系。
3. 引导学生了解秋天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朗、凉爽、多风等。
Step 3:学习秋季的植物变化1. 呈现一个秋季植物变化的图片,例如:“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很美。
”。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变化是什么,以及与秋季的关系。
3. 引导学生了解秋天常见的植物变化,如叶子变黄、果实成熟等。
Step 4:巩固和拓展1. 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秋季景色,要求他们注意气象现象和植物变化,并做记录。
2. 各组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秋季特点和变化。
Step 5: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师生互动、讲解和解答疑惑。
2.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秋季的特点和变化,并鼓励学生从秋天中发现更多美丽和有趣的事物。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用照相机拍摄秋天的美景,并制作成相册或幻灯片,与同学分享;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描述秋天的气象现象和植物变化;3. 学生可以参观植物园或公园,观察和了解更多秋季的植物变化和气象现象。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
歌曲《秋》的教案设计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歌曲《秋》的基本情感表达;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3. 锻炼学生的听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秋》的歌词和曲调;2. 歌曲配套的音乐视频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秋》的音乐视频,让学生们先欣赏一遍。
2. 听歌词(10分钟)教师分发歌曲《秋》的歌词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思。
3. 合唱(15分钟)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注重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4. 分组练唱(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练习歌曲的不同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个别演唱(15分钟)选取几名学生进行个别演唱,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6. 完整演唱(15分钟)全班再次进行歌曲的完整演唱,注重音准和歌曲整体效果。
7. 音乐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秋》的音乐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观赏视频中呈现的秋天景色。
8.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歌曲《秋》的感受和收获,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合唱、个别演唱以及音乐欣赏的反应;2.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感受,评估他们对歌曲《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歌曲或歌词,表达对秋天的感受;2.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关于秋天的图片或视频,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展示。
六、教学资源1. 歌曲《秋》的音乐视频;2. 歌曲《秋》的歌词材料;3. 音乐欣赏视频或图片资源。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们全面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秋》。
通过合唱、分组练唱、个别演唱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音乐欣赏和个人思考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教学、多媒体资源等手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音乐教育体验。
《秋》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秋》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秋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1. 课程背景
本优秀公开课设计适用于中学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和探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
-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 发展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3.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美丽的秋景图片,向学生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3.2 观察与描写(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让他们观察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气候和氛围,并用笔和相机记录所见所闻。
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进行描绘,并在班级展示和交流。
3.3 情感表达(20分钟)
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利用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和感受,创作一幅情感表达作品(可以是诗歌、绘画、摄影等形式)。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学之间的欣赏和评价。
3.4 文学鉴赏(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首以秋天为题材的经典诗歌或短文,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短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观察、描写、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表现。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对秋天和文学的兴趣。
以上是《秋》优秀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通过秋天的主题,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秋》教案
《秋》教案《秋》教案1教学目标:学生能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秋》,从中表现劳动丰收的愉快、唱出劳动的美。
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脚、嘴等身体部位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进行歌唱表演等。
教学重、难点:能大胆、自信地参与创编、表演。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秋》。
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领悟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美。
教与学的准备:课件、电子琴、道具教学的安排:1课时一、激趣活动:(猜一猜)1、教师模仿劳动的动作让学生猜。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会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
3、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一遍,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在干什么(随电子琴播放出的节奏)。
4、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做动作(播放《秋》的歌曲音乐旋律)。
二、感受并学习歌曲主要节奏导言:同学们刚才可爱的样子吸引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它们想考考大家,它们敲一段节奏后,你们能模仿出来吗?试一试!用口技模仿节奏。
(这一练习为之后的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分散了难点)。
三、学习歌曲:导言:同学们这么聪明肯定能听出他们在干嘛!你们听!1、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学生学习歌词。
3、欣赏《秋》歌曲mtv。
4、教师范唱。
5学生张口默唱。
6、轻声唱。
7、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
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秋》。
四、创编、表演导言:同学们不仅是爱劳动的好孩子,而且今天很好地演唱了《秋》这首歌曲。
可惜今天这儿没有打击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大家能想个法子来为歌曲伴奏吗?1、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为歌曲编创伴奏。
2、随《秋》歌曲为歌曲音乐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3、教师头戴喜鹊头饰扮演妈妈邀请爱劳动的小喜鹊宝宝们在教室飞行,欣赏秋色,收获秋天。
4、启发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动物头饰表演,体现人们“秋收劳动”的主题。
a、分小组讨论编创。
b、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c、评价(生生互评、师评、学生自评)五、今天大家忙着收获秋天,玩得高兴吗?那今天让我们带着秋天的收获回家后继续努力吧!看谁是劳动的能手,看谁眼中的秋天最美!《秋》教案21.教材内容:教人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秋》教学设计
陈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
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第二点
教学课时设计
预设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激趣导入,故作郑重、神秘地向学生):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哦:秋天来了,你知道吗?(待生回答,紧接导出以下两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来了呢?秋天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呢?(让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本篇诗歌的兴趣)。
2、呈示课文题目,向学生展示数幅优美风景照,再次激趣。
二、作者作品简介:
向学生呈示本文作者何其芳有关的信息及本文介绍。
(要求:学生齐读并提取其中重要信息。
)
三、初读诗歌,走进秋天:
1、齐读。
要求: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师在生读后指导在朗读过程中需注意的地方。
2、听读。
要求:听录音带朗读或配乐教师朗读,学生注意情感基调与重音,并用笔圈点勾画诗中生字词。
师呈示文中生字词读音示范,要求学生对应识记并齐读两遍。
注音字词(略)。
四、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师呈示问题思考。
问题呈示:①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怎样的秋天?
②诗人眼中的秋天在哪里?请结合诗歌找出来。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后举手示意。
生自由发言、补充,教师点拨并提高。
五、研读赏析:
师呈示问题:1、秋天在农家里有些什么?从事中找出关键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哪些联想。
要求:小组长带领组员展开讨论,在组内分享成果,并选出发言代表,举手静候。
完成第一小题讨论发言后,师呈示第二个问题:
2、诗人用优美的画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你给这幅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要求:①符合诗歌内容,精炼简洁;②可独立完成,也可组内讨论。
此处生自由讨论,提供名字并说明理由,师多予鼓励并提供参考名字,但不拘泥于一个名字,生言之有理即可。
六、学法领悟: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本诗的学法,畅所欲言,师加以引导归纳并提供参考。
呈示内容:①抓诗歌中关键词;②品其中韵味;③读其间深情。
七、自主探究(诗歌第二、三小节)
师呈示引导问题,生根据归纳的赏析方法进行第二、三小节的自主赏析。
问题:①抓住关键词语,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
②在品味赏析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③请你为你喜欢的这节诗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大声朗读。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八、小结诗文,拓展欣赏:
师小结诗文,并出示数组有关秋的图片及以秋为主题的文句、配乐,要求生以接力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欣赏,回味秋韵。
九、板书设计:
乡对秋天的赞村秋景图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美与喜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有序状态,学生能较积极主动参与进课堂,教态较老练。
2、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后半段设计对诗文的统一模式品析难激起学生参与兴趣,应改变激趣方法和更换或增加课堂知识载量。
3、学生小组讨论与活动开展得还不够充分,一些学生对合作讨论学习的参与度还应继续想办法激发。
4、在诗文教学中的朗读贯穿力度还不够,应让读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中品味诗意,体会感情。
5、教学过程中体式语言过多,应设法转变或控制。
教研评课意见和建议:
1、总体较好,教态较老练。
2、诗文教学朗读较少,应在范读后让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在品味赏析诗文过程中也应穿插、加强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涵泳感情,品味诗文。
3.课外信息量较少,应增加课堂知识载量。
4、教师说讲过多,问题设置过细,对诗文的品析在后半段过繁过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5、建议以教材为圆心,进行大量信息量的充实,使语文教学基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真正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6、简易减少或改变固定体式语言。
7、建议多践行生本课堂的要求,多听课,学习与总结反思再实践,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