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 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②貂锦:这里指战士。

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④深闽: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

(5分)2代王贞此诗后两“用意工”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作简要说明(二)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5分)2、简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句的表现手法。

(6分)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6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四)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

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

5.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

6.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五)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一)课内与课内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3分)【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3分)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

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6分)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二)课内与课外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练:对比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练:对比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练:对比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咏萤火萧绎①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②。

咏萤火虞世南的历③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注】①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常读书、写诗、作画。

此诗正作于这一时期。

②然∶通“燃”,指萤火虫能在雨夜发光。

③的历∶闪亮的样子。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诗着力展现萤火虫萤火的多样特征,虞诗对萤火特征的呈现相对较少。

B.萧诗中没有体现出萤火虫轻盈灵活、飘摇飞动的特点,而虞诗则表现突出。

C.萧诗语言自然生动,富有趣味性;虞诗语言朴素之中又包含着深刻寓意。

D.萧诗主要从感官角度描写萤火;虞诗则托物言志,借写萤火虫表露心迹。

15.这两首诗中诗人借萤火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4.B(“萧诗中没有体现”错,“翻”字也体现了萤火虫的轻盈姿态)15.(6分)①萧诗用细腻的笔触,多角度呈现了萤火“不发热”“无烟雾”“光暗淡”却“雨中不息”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在和对萤火虫的喜爱。

②虞诗中萤火虫虽“光小、翅轻”,但却不甘默默无闻,偏要在暗夜闪光,凸显自己,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心志。

(每点3分)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5“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学生

5“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学生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1.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2.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韩愈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

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6分)4.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专项训练一、有的放矢话考情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二、知己知彼析学情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就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进行了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一诗歌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这些方面设置题目。

我们要提醒学生的是,无论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都要重点关注“作比较”的程序,训练比较思维,找准比较点,并规范表达。

三、条分缕析明目标二轮复习的目标:一是强化重点,二是突破难点。

(一)强化重点什么是重点?1、分值高的是重点。

2、经常考的是重点。

3、今年可能考的是重点。

所以本次微专题中,我们从近几年高考真题出发,将诗歌形象、语言、技巧、感情比较鉴赏作为复习突破点。

(二)突破难点什么是难点?1、得分低的是难点。

2、耗时长的是难点。

3、没见过或不熟悉题型的是难点。

根据历次此类题型训练情况,我们将训练比较鉴赏思维和提升“同”中求“异”能力确定为诗歌比较鉴赏二轮复习的难点。

四、循序渐进展过程一)典题引路舟行即事【唐】杜荀鹤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liǎo)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该诗颈联,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艺术技巧上相通,请予赏析。

(6分)这道题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一次联考第16题。

以高三(1)班为例,得分情况统计如图:4-6分卷占比23%,2—4分卷占比65.6%,0-2分卷占比11.5%。

师生合作,结合印发的参考答案,让同学们分析这些典型卷的失分原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第一,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有所区别;第二,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

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如下。

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

(全国卷Ⅲ)《精卫词》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

(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XXX》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吕本中《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基础之上.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愤慨.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煞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人生感悟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前提是理解诗句基本意思.张说《邺都引》画线两句诗意思是,“城郭”和“西园”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只有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强调是世事沧桑变化,抒发是世事无常、生命短促感慨.第二段诗中画线句子是说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而人类存在则是绵延长久,因此“代代无穷已”人生和“年年望相似”明月得以共存,虽然抒发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哀而不伤”.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永恒和生命无限,强调人类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宫室.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这首词所抒发情感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感伤.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感慨.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思乡之情.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韩愈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诗写于842年,当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欢”,指代酒.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意图所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杜诗中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清冷.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洁白、繁盛之貌,其目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美丽景象.7.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望江南[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甫词中,“梦”中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法消散情感;李词中,“梦”中故园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思念和现实生活凄楚之感.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身份,即客居他乡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情怀,“日暖”属于想象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太阳照耀在南山石头上.C.首联,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值得依恋.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孤独寂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C项,“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老”字是“总是”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凄楚与痛苦.答案CE(2)唐代诗人崔涂《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情感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悲伤.9.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1)~(2)题.(11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小令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优美,引发读者丰富想象.B.小令中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结尾句虽然表达出词人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但更主要是体现出词人消极避世思想倾向,这是不可取.E.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渔父形象.解析C项,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生活足以让人间万户侯羡慕.D项,“这是不可取”理解有误,虽有其消极避世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暗影,抒发了他们不平之慨.答案CD(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位作者怎样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链接材料】江雪【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白词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表达出词人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思想;而柳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个渔翁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精神面貌.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情怀.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急切心情. B.韩诗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B项,句中“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遗憾、惋惜和不满情绪.C 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感叹,而非强烈愤慨之情.答案BC(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描绘有所不同,寄托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嗔怪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2)题.(11分)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琴.(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泪迹,羞于制作上宫宫琴.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贞亮之节.答案DE(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物象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住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乐器.(1)下列对本诗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E.古诗词中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字和本诗中“千家笛”“万里天涯”中数字都是实指.解析D项,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人们带来灾难.连年战争使战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怀.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抗清斗争和他自己家国之痛.E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白鹭直冲向蔚蓝天空.诗中“两”和“一”都是实指,是确切数字.而本诗中不是实指.答案DE(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尾联,请和《虎丘题壁》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尾联所表现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虎丘题壁》以伍子胥自比,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大志.《蜀相》则更多是对诸葛亮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爱国深情.②《虎丘题壁》中“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又表现了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积雪像洁白盐堆,歌舞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审美冲击.解析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答案AE(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景象,是一首纯粹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青竹变成了洁白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将是坦荡无边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评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2·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①,江空月静。

【注】①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三、(2022·陕西·永寿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
答:
(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
答:
参考答案:(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

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和临镜等。

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的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2)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1)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3分)
(2)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3分)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 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

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6分)
答:
参考答案:(1)①用典。

(1分)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

(1分)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1分)此时,凭栏而立,门外的纷纷暮雪,又加重了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1分)
(2)杜诗中的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1分)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1分)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

(1分)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1分)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1分)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1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11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1)由实及虚,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

(答出“由实及虚,虚实结合”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3分)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