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1. 引言1.1 简介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内心世界闻名于世。
生于1830年的狄金森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却拥有非凡的文学天赋。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死亡、爱情和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展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狄金森生平中很少离开家乡阿默斯特的狄金森家园,但却通过信件和诗歌与许多文学界人士保持着联系。
她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超越当时时代的,充满了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虽然她的诗歌在生前几乎未公开发表,但却在她去世后被发现,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狄金森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传播,她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
她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传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狄金森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文学风格、影响与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2. 正文2.1 生平经历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
她于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是一个富有且保守的家庭的长女。
狄金森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并在那里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
狄金森的生活十分低调,几乎没有离开过阿默斯特镇,整个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
她是一个内向而孤僻的人,几乎不与外界交往,甚至与家人之间也很少交流。
这种隐居生活使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思和创作。
狄金森在她的小房间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每天都会坚持写作,直到她去世。
尽管生活如此隐秘,狄金森的诗歌却展现出了对生命、死亡、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形象和隐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狄金森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认可,直到她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并受到赞誉。
国内近十年来美国西部小说研究综述
他认为以山林为家, 性情粗野豪放, 不怕死重义气的猎人和皮
货商最早来到荒野, 是西部小说中常见的主人公; 拥挤不堪、
学者其, 尤其是许多高校教师, 目光投向了“ 把 这片开垦滞后
的土地”在高校学报和学术研究期刊上纷纷发表研究论文, , 申报课题, 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研究热潮。本文拟从三个方面
为了讲好这门新课. 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 要努力做好工 作. 但是最后产生的结果却依然不够理想, 远没有达到我们的
措施和考核指标. 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 师和所在任课的学院的学工部合作, 希望学校、 学院今后在这
期望值,投入” 产出” “ 和“ 严重失衡。从这种情况来看, 我们的
针 对我 校的情况 , 出以下几点建议 : 提
方面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并形成制度。
( 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种政策、 二) 措施要真正 到位, 落到实处。如, 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能不能制定
一
些真正符合其特点的指标体系, 如学生的到课率、 听课率、
学习成绩的分布率、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等等, 这些措施, 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真正达到“ 大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的 要求, 确实任重道远。 这种状况, 除了教师在主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之外, 其 他方面的原因, 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忽视, 更不能回 避。如在导向上, 对大学生来说, 我们的理论导向和实际导向 存在一定的距离。在理论上, 我们要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但是在实际上的考察是重专业而轻思想政治。又如, 对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重视不够, 分析不够, 采取的有针对 性的措施也不够。社会环境既有正面又有负面因素的作用, 也确实有一些实际问题迫使学生不得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需要下大力气。再如,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视程度,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 主要表现是一般号召较多, 狠抓落实不够等。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综述是一种对特定研究领域已有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学术写作形式。
下面是一个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标题:XXX领域文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XXX领域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其中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与分析,作者发现了XXX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本综述从XXX领域文献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一、引言:XXX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发现其中的问题、挑战和机遇。
二、理论背景:本部分回顾了XXX领域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种理论对该领域研究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包括理论A、理论B和理论C,并分析了它们对该领域的启示和贡献。
三、研究方法:本部分概述了XXX领域研究所采用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模型构建等。
以及近年来涌现的新兴研究方法,如网络分析、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
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的方法。
四、研究结果:本部分对目前XXX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梳理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发现和结论,并提出了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同时,还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五、展望:最后,本文对XXX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结论:通过对XXX领域文献的综述,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趋势,并从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本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对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陆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探微——基于中国期刊网的研究
题 目 作 者 期刊 时 间 被 引频 次
其一 ,更加 注重对 美 国黑人 文学 的研 究 。 美 国黑 人是 美 国人 数 最 多 的 少 数 民族 ,长 期 受 到 种族 歧 视 ,处 于 社会 最 底 层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后 ,尤 其 是 2 0世 纪 5 0年代 开 始 ,美 国黑 人 反 对种 族 隔 离 与歧 视 ,争 取 民主 权 利 。 随着 二 战 后 亚非 国家 有 色 人种 争 取 民族 独 立 斗 争 的胜 利 的鼓
的 美 国文 学 研 究 者们 紧 随美 国 国 内文 学 发展 的思
潮 ,对 美 国文 学 进行 了 密切 的研 究 ,并 发表 了诸
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 《 土 生子》剐格的人格裂变 胡铁生
外国文学研究 1 7 4 l 9官 国文学中黑 人形象的嬗变 玉波;梁亚平 外国文学 研究 o3 5 20册
《 看不见的人 》仍令人震撼 论 《 看不见的人》的 象 手法 征
王逢振 外国文学研究 19 / 99 3 0 张秀明 外国文学研究 19 / 98 2 0
2 9 1 4
黑人 ・ ・ 性 和 自我 本 质 的 失 人 个
落——评艾里森的小说 《 看不见 许海燕 当代外国文学 20 , ol 4 O
的人 》
8 6
美 国作家拉 尔夫 ・ 埃利森与 《 王立礼 外国文学 看
不 见 的人 》
19 /l 93 0
舞 以及 南于工业化 的进展 ,大批黑人 流人城市 , 使 黑 人 地 位 问题 成 为 全 国性 问题 。 与此 同时 ,美
国黑人 文学 也得 到 蓬勃 发 展 ,杜 ・ 波伊 西 是美 国著 名 的黑 人 学 者 ,杜 ・ 伊西 在 其代 表 作 《 h ol 波 T eSus
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热点
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热点首先是流派研究。
国内对美国文学流派的研究热度不减,其中浪漫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是研究的重点。
当代少数族裔文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这包括现代欧裔白人文学、黑人文学和华裔文学等。
接下来是作家研究。
国内学者对美国作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莫里森、福克纳、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著名作家身上。
同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例如汤亭亭等。
在作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对《红字》、《宠儿》、《了不起的盖茨比》、《紫色》、《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一些当代文学作品也受到了,例如《人与海》等。
除了以上热点,国内美国文学研究还涉及到文类研究。
现代欧裔白人小说、黑人小说和华裔小说是研究的重点。
这些研究热点表明,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界高度。
尽管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
例如,对于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动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尽管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族裔文学,但在研究对象方面仍然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分界现象。
这需要学者们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从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新世纪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热点多元化、细致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界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角度和思考方向。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高度和解决。
只有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科设置日益完善,研究方法变得丰富多样,论著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并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来。
美国文学史综述中文版
十九世纪以前概述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年7月4日算起。
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
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并没有发达的文学。
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野蛮屠杀和驱赶之后,这个种族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仅有的口头创作也几乎完全中断。
美国独立以前,北美大陆受欧洲人统治长达几个世纪。
由于残酷的殖民经治以掠夺财富和剥削廉价劳力为目的,因此,北美大陆既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移植,文学和艺术绝大数是欧洲的舶来品。
殖民地时期美国仅有的几位诗人和民间作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自身生活的局限,也没有能写出具有美洲特色的作品。
独立之后,美国的文学虽然还处于襁褓之中,但它已经开始摆脱殖民文化的桎梏。
在民族独立的历史关头,美国人民,特别是作为当时站在革命斗争最前列的资产阶级左翼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重要性。
一批年轻的诗人就曾预言,美国文学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他们满腔热情地为这个未来的灿烂文学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尽管如此,独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不能很快摆脱在文化上依附英国的状况,不利于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条件依然存在。
首先,在取得政治上的统一以后,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并不平衡。
当时西部大部分还是处女地,那里除了民间故事外,一时还不可能出现反映西部开发业迹的成熟作品。
在愚昧落后的南部,真正的民族文化无从谈起。
思想意识异常顽固的大不列颠王国的臣民,对这个新生国家总是抱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仇恨和敌视。
他们鄙视美国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美国年轻幼稚的文学。
面对英国的一片嘲笑和挖苦声,已经获得了独立的美国人民决心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拥有充分的发言权,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农业、科学和文化。
外国作品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外国作品研究文献综述范文题目:外国作品研究文献综述外国作品研究在文学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本文将对外国作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外国作品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外国作品研究的发展历程外国作品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其他文化的文学作品。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作品研究始于19世纪,随着欧洲殖民扩张和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加,学者们开始系统地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
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国作品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外国作品研究的研究现状目前,外国作品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文学史、文化背景、艺术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
同时,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国作品也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成为国内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外国作品研究的未来趋势未来,外国作品研究将继续向着多元化、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外国作品研究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同时,随着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外国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将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新媒体也将为外国作品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学者们更方便地获取和研究外国文学作品,而新媒体则可以为外国文学作品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读者群体。
四、结论外国作品研究在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能够加入到外国作品研究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外国作品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关注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从中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智慧。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探究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探究美国文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在北美定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文学不断发展,展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和主题。
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美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主要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传统浪漫、历史和神话来记录和传播其文化。
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威廉·布莱克斯通的《红色字母》和托马斯·哈丁的《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
18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出现了革命性的思想和理念,这也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
美国启蒙时期的作家们致力于传达理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托马斯·潘恩、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他们的作品包括政治论文、科学论文和启蒙小说等。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时期在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浪漫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个人和情感为基础,这种写作方式在其它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创作诗歌、绘画和音乐。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爱德华·波和威廉·坎伯尔·布莱安特,他们的作品大受欢迎,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个人和社会问题,他们试图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表现现实。
美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包括马克·吐温、亨利·詹姆士和斯蒂芬·克莱恩。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学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转变,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
现代主义作家反叛传统的写作方式,他们试图以新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弗里德里希·尼采和托马斯·曼。
总结美国文学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主题。
殖民时期的作品主要是以文化传播为主题,启蒙时期的作品致力于传达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强调情感和个人主义,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追求真实和客观表现,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反叛传统,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突破传统的写作规则和方式。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24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宗 蔚(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通过对近五年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特点与创新之处,以及重要发展和研究动态。
关键词:五年;美国文学研究;特点;创新之处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71-04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宗蔚(),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美国文学作为国别研究仍保持着热点的状态。
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诸多特点与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的视域进一步延伸 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众多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有二战以前就已成名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也有二战后才崭露头角的梅勒、辛格、赖特、托妮莫里森、索尔贝娄、拉尔夫埃里森、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达德利兰德尔、辛西娅欧芝克、华裔作家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美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等。
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类。
美国文学研究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即时回应当下文坛,与国外的文学发展同步合拍的特点。
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其中不乏对21世纪出现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
例如,朱雪峰探讨了厄普代克在2006年6月出版的《恐怖分子》的现实意义[1];王守仁从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2003)、罗斯的《反美阴谋》(2004)、多克特罗的《进军》(2005)、沃尔曼的《欧洲中区》(2005)入手,探索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2]。
国内外爱伦_坡研究综述与比较
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有争议的作家,170年来,西方文学评论界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他的研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他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
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不同时期的不少伟大作家都给予他截然不同的评价,如:萧伯纳(BernardShaw)认为:“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
丁尼生(Tennyson)说坡是“美国最具独创性的天才”。
(themostoriginalAmericangenius)叶芝(Yeats)说他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永远是全世界伟大的抒情诗人”。
(agreatlyricpo-etoftheworld)。
(Belgion:1951:51)J・S・戴也说:“坡在小说中,对环境造成的极度痛苦的恐怖,能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RussellBlankenship,1973:215)爱默生(Emerson)称他为“打油诗人”。
(ajingleman)惠特曼(Whitman)说他“在想象文学的电光之中明亮、旋目,但没有热”。
(amongtheelectriclightsofimaginativeliterature,brilliantanddazzling,butwithnoheat)还有人则无视爱伦・坡的才华,认为他的艺术是:“不道德的或没有道德意识的”。
(immoraloramoral)在对他的生平介绍中,把他描写成为“醉鬼和恶魔”。
(demonrumandadiscipleofthedevil)。
(GeraldM.Gar-mon,1973:19)世人对他的争议从这些褒贬不一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二是不少后世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爱伦・坡的影响。
美国的诺里斯、德莱塞、福克纳,英国的罗塞蒂、史文朋、史蒂文森、肖伯纳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三是在进入20世纪以来,爱伦・坡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引起了现代派的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各批评流派,如社会历史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新批评派、女权主义者、读者反应批评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他和他的作品。
美国文学学期论文参考范文
美国文学学期论文参考范文美国文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发展得非常迅速,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因此美国文学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不少传世经典之作。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美国文学学期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美国文学学期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论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特点一、前言美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除了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有突出的建树,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考虑到美国属于移民国家的特性,在多文化交流和冲突下,美国女性文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风格独特、独树一帜的女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在美国本土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从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来看,美国女性文学的大发展,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后诞生的又一种新文化。
所以,对当地美国女性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女性文学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对于了解美国文化很有必要。
二、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分类经过了解发现,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都是具有移民背景的女性作家,按照移民背景分类,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亚裔作家创作的美国女性文学。
在美国女性文学的创作队伍中,亚裔作家是重要的创作力量,其中华裔作家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及东方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女性文学的创作质量,使美国女性文学在整体水平上有较大的提升。
目前亚裔作家最杰出的要属华裔获奖作家汤婷婷、唐恩美和印度裔女作家巴拉蒂·玛克姬等人。
这几位知名作家创作的作品不但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奖项,同时推动了美国文学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文学更加多元化。
2、黑人女作家创作的美国女性文学。
从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看,黑人女作家是重要的创作力量。
基于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黑人女作家的数量较少,并且创作的作品主要以关注美国文化发展和种族歧视有关,同时也细致的刻画了美国社会黑人群体生活的人生百态,对研究美国黑人发展史和美国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文献综述论《飘》中的现实主义文献综述引言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XXX(XXX,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
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
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XXX与XXX和XXX之间的纠葛和恩怨。
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XXX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
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
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
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愈来愈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XXX的《美国小说史纲》和XXX的《当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外表和简朴。
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排场,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跨越几十年前XXX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
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XXX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
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
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XXX的《当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良作品。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摘要:在对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论述了华裔美国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阐述了发展现状,分析揭示了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研究文学和历史历来都是密切相关的,华裔美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尤其密切。
毫不夸张地说,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与美国历史间彼此的影响较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历史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能够深刻感受到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与中美发展密切相关。
1.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事实上,华裔美国文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旅美华人特别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中华文化传统及其身份和美国文学深入理解与认同,当然这也包括他们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认定。
华裔美国文学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从被忽略到后期的被关注,从边缘到主流的复杂发展历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对美国西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华人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交织、碰撞的产物,其有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美国华裔作家大部分都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及视野,他们能够感知本身所具有的美国华人和华裔的双重文化和民族性地位;他们能够以自身个体的存在为契机,以独有的生命体验以及敏锐的视角去关注整个华裔群体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是如何生存的,以及他们如何选择人生,如何把握命运。
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描述华人创业的艰辛,也真实描述了华人族裔的生存状态及其思想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华人所经历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击以及交流,表达了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和无限憧憬。
2.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分期大致说来,美国华裔文学一般可以概括以下3个阶段:初创阶段,转折阶段和繁荣阶段。
2.1起步与初创阶段美国华人的移民历史促成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
1840年代末期,美国兼并了墨西哥大片领土。
当时美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这儿建设现代工业,修建通过美洲大陆的铁路,以此发展对外贸易。
美国文学简述
序言(一)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较快,20世纪以来,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翻译了朗费罗的《人生颂》(A Psalm of Life).1901年,林抒翻译出版了第一部美国小说--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使他们从黑奴身上看到自己亡国灭种的危险。
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对我们的话剧运动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前后,惠特曼对郭沫若等诗人、奥尼尔对曹禺、洪深等戏剧家都产生过影响。
马克·吐温、辛克莱、德莱塞等人都曾受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文学对我国新时期的作家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盛行一时的朦胧诗恐怕就是在美国及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
海明威、福克纳及塞林格等人几乎成为我们年轻一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楷模。
至于在世界上,埃德加·爱伦·坡曾被法国象征派诗人称为他们的诗歌之父,福克纳对法国的萨特和加级以及拉丁美洲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美国作家喜爱的描写少年初涉人世,寻求生活道路和人生真谛的"成长小说"形式受到加拿大女作家的欣赏,也正在被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所采用。
美国作家的探索、试验、创新的精神也激励着世界各国的作家不断革新,超越前人。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我们加强跟美国的交往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学一点美国文学,了解他们的文化以促进与美国人民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同时也借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素质。
(二)严格地说,美国文学的形成应从美国立国开始。
但实际上,在此以前一二百年的殖民时期的文学虽然并不发达,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那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美国文学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殖民者大量屠杀原来居住在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使他们的文化和民间口头文学的传统受到致命的摧残,因此美国文学没有英国《贝奥武甫》那样的口头文学遗产。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_唐扣兰
“1990 - 2010 年美国华裔小说研究”( 2012SJB750016 ) 。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唐扣兰, 女, 江苏常熟人,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
第6 期
唐扣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
· 49·
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已将白人主流文化对华 裔的评判标准, 内化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她选择 了向白人主流文化所限定的身份的归化 。该文同 时认为, 就自我身份而论, 汤亭亭既无法遵从中国 的古老传统, 又不是纯粹的西方化, 而是一个中西 合璧的产物; 谭恩美则以开放的心态消解了西方 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尖锐对峙, 并生动地展现了异 质文化从相互拒斥否定、 碰撞质疑到逐渐理解和 认同的过程, 因此谭恩美华裔自我身份的认知和 建构显现出明显的新意。 程爱民、 邵怡和卢俊的《20 世纪美国华裔小 20 世纪美国华裔小说中华裔经历 说研究》 指出, 商讨和杂化的三个阶段。 了对族裔身份的否认、 具体来说, 刘裔昌的自传体小说《虎父虎子 》 里的 刘裔昌是第一阶段尽力否认华裔身份的华裔代 《喜福会》 表; 谭恩美的 里的女儿们是第二阶段从 拒绝华裔身份到逐渐接受它们的华裔代表 ; 汤亭 《孙行者 》 里的阿新是第三阶段兼有中美两 亭的 种文化的华裔代表。 陈枚借助于任碧莲的《梦娜 论述了美国华裔小说人物的身份流 在希望之乡》 。“ 《梦娜在希望之乡 》 动性 展现了一个多元世界 里少数族裔寻找自己身份的故事 。……作者旨在 个人身份不是固定模式化的, 而是变化流动 揭示, 的。……梦娜从最初的中国人变成美国人最后变 成犹太人, 而凯利从最初的美国人变成正统的中 , 国人 塞斯从最初的犹太人变成无身份者最终变
美国华裔小说创作形成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 时间。它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1912 年, 伊迪 丝·伊顿( 笔名水仙花) 发表了短篇小说集《春香 ( Mrs Spring Fragrance ) 。此后, 夫人》 美国华裔作 家零星地出版了一些小说。美国华裔小说真正引 起美国文坛关注的时间是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 The Woman Warrior, 1976 ) 、 汤亭亭的《女勇士 》 《中国佬 》 ( China Men, 1980) 、 《孙行者— — —他的 ( 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1989 ) 、 伪书》 《 》 ( The Lucky Joy Club , 1989 )等 谭恩美的 喜福会 小说的发表轰动了美国主流社会。20 世纪 90 年 代, 美国华裔小说掀起了第一次浪潮。 谭恩美的 《灶神 之 妻 》 ( The Kitchen God ’ s Wife, 1991 ) 和 《百 种 神 秘 感 觉 》(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 ) 、 ( Donald Duk, 1991 ) 和 赵健秀的《唐老亚 》 《甘加丁之路 》 ( Gunga Din Highway, 1994 ) 、 李健 ( China Boy, 1991 ) 、 孙的《中 国 小 子 》 任碧莲的 《典型的美国佬 》 ( Typical American, 1991 ) 等纷纷 出版。随后, 美国华裔小说又有新作问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美国华裔小说被译介到国内。 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 研究美国华裔小说。 近五年来, 美国华裔小说的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摘要:美国族裔文学指由非白种少数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以小说和诗歌为主的文学形式。
美国族裔文学是文化之间交融的产物,是美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激励了社会个体朝着构建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其中,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双重文化身份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院校与学术界围绕着族裔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心问题就是族裔文学到底应该在美国文学经典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这一讨论,不仅对美国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重写美国文学史,重编美国文学选集,重建美国文学教学大纲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美国之外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在美国文学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带来相当深刻的启发。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粗略的说,美国华裔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
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华裔文学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实为移民文学,形式多为口头文学,如歌谣、故事等。
但由于这一时期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太少,因此,第一本重要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应当是李延富于1887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
今天的批评家大多认为,真正在美国华裔文学开创初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是一对中英混血儿姐妹艾迪丝•伊顿和温妮弗•莱德•伊顿的作品。
姐姐以“水仙花”为笔名,妹妹以日本名Onoto Watanna为笔名。
尤其是姐姐艾迪丝•伊顿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驱。
她于1912年发表的短篇故事集《春香太太》也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最早被置于美国亚裔文学这一大脉络中。
美国华裔文学经过一百多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国文学三十年总体趋势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的总体趋势摘要自1979年中国最早的美国文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成立以来,中国美国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寒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旨在对这三十多年研究的总体趋势进行梳理,主要从研究思路的转变(传统研究思路——理论转向——回归文本)、研究深度的增加(简介概述——专题式、阶段性)以及研究广度的拓展(经典——族裔、女性、后现代)三方面予以阐释,并指出这三十多年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美国文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中国美国文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才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
1978年1月,国内政治初步解冻,当时的山东大学校长、著名学者吴富恒教授远见卓识,邀请国内老一批美国文学研究者在洪家楼山东大学老校区招待所共同商讨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走向问题,并于次年主持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美国文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揭开了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序幕,为以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拟从研究思路的转换、研究深度的增加以及研究广度的拓展三方面对这三十多年来的总体趋势进行梳理。
一研究思路的转换三十多年来我国美国文学研究从研究思路上来讲,经历了由传统研究思路到理论转向再到“回归文本”的沿革。
在西方的“理论热”传入之前,我国一直采用的是以“作者”为核心、以“意义揭示”为主要任务的传统研究思路。
作品被视为作者“天才”或者“灵感”的产物,留有作者思想感情、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烙印,因而,文本中隐藏着作者编码的“终极意义”,等待着文学研究者进行解码,文学研究被等同于揭示“作者意图”,于是催生了两种倾向:1、详尽挖掘作者的生平资料,将与作品稍微接近的生平细节视为解读文本的关键;2、详尽发掘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将作品作为“史料性”的文献记载来研究。
这两种倾向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其发展到极端,就严重损害了文学作品所独有的“文学性”。
近几年来中国学术期刊文学研究综述
究 范 围 已 比较 全 面 , 重 视 对 文 献 的 整 理 , 重 视 词 学 理 既 又
论 的探讨 ” ̄2。如高 莹 的《 清初词 坛 对蒋捷 <竹 山词 94 1 论 >的受容》 , 吕周 聚的《 晚清诗歌 的文体 建构》 等。 论 红学的研究一如既往受到许 多学者 的青 睐 , 关学术 论文 相
摘要 : 入新的世 纪, 国文学研 究也 步入 了新的发展 阶段 。以《 进 我 河北 大学学报》( 哲社版 ) 等期 刊为例 , 中国 对 古典文 学和 外国文学研 究成果进行分析 , 以看 出近几年 来我 国文学研 究队伍和研 究 范围显著扩 大, 可 成果倍 出,
新的热点也越 来越 多。但 是也存在一 些问题 , 些问题 必须 引起 注意 并加 以解决 , 这 以推进 未来我 国文 学研 究健
康 全 面地 发 展 。
关键词 : 文学研 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外国文学 ; 学术期刊
中 图分 类 号 : 0 ;16 I 6 I0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1 1 2 1 ) 1 0 7 0 10 7 1 (0 0 1 — 0 3— 3
进入 2 1世纪 , 我国学者对文学领域 的研究在新 的社会 文化语境和 国际学术大 背景下 稳健 发展 、 硕果 累累 。笔 者 以《 河北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 等期刊为例 , 近年来我 国学 对
的传统焦点 。然而相对而 言 , 近年来对 这一 阶段 的诗 词论 文数量没有 明显 增 长 , 但研 究角 度更 加新 颖 , 围更 加广 范
泛。如夏淑云的《 唐诗 中的 “ 义解诂——兼 训“ 高” 高秋 ” 、
美华文学研究综述
旧文学研究武器的练兵场。还 出现了多学科共同 开发的现象 , 从外 国文学专业 的英美文学中的美 国华裔 文学 研 究 , 到 中 国 现 当代 文 学 中 的海 外 华 文文学研究 , 再 到比较文学 中的跨文明、 跨文化、 跨语言、 跨学科研究 , 美华文学受到各专业研究者 的垂 青 , 成 为各 学科 争抢 的基 地 。因此 , 要作 全面
经济和文化生存问题 的几种不同方式 ; 分析类我 或第二 自我与种族同化的关系; 迁徙 的政治 , 毫无 拘束的流动性的“ 主流” 神话 , 并不适用于亚裔美 国人 , 因为历史 上 他们 在 法 律 和 社会 自由方 面 一 直受限制 , 每个亚裔作家都拓展 出不同的象征策 略来 处理 这个 自由问题 ; 尽管 亚裔美 国作家 对 “ 游戏 的 ” 和看似 没有 必 要 的艺 术创 造 感 兴 趣 , 但 并没有推行纯净 的审美 主义 , 而是“ 置身事 内的 超然” , 对 自己的社 团负责 , 同时 又 渴望 拥 有 实 践
的、 一 无 遗 漏 的现 状 综述 , 几 乎是 不 可 能 的 , 只能 择 要概 述 , 以窥 一斑 。
一
生存和生活模式 , 贯穿了四个母题。 美 国著名华裔文学研究专家尹晓煌 的《 美国 华裔文学史》 从社会 与历史的角度对用中文和 英文创作的美国华裔文学进行 了研究 , 解读文学 作 品如 何反 映 美 国华裔 的经 历 。通 过 对 1 9世 纪 5 0 年代到 2 0世纪 9 0年代之 间的美 国华裔创作 的文学 作 品的考 证 , 追 溯 美 国华裔 文 学 的起 源 与 发展 , 论证其社会意义与文化背景, 探讨美国华裔 社 会文 学景 观 的风格 和 主题 的多 样化 。 美 国凌津奇的《 叙述民族主义 : 亚裔美国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池大红 谭素钦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单个作家作品研究、文类(体裁)研究、批评与理论研究、文学流派与思潮研究、美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以及对美国文学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
可以说,目前国内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又出现了诸多创新之处,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域的延伸近五年来,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相对而言,20世纪以前的美国传统文学研究则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势。
据《外国文学评论》中所附的《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统计(以下有关统计数据均来源于此“索引”,不再一一注明),在对美国经典作家的研究中,有关霍桑及其作品的论文只有十来篇。
①研究其他的作家及其作品的论文也都未超出十篇。
而在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关于海明威的论文有三十多篇,福克纳的有二十多篇,索尔・贝娄的有近十篇,托妮・莫里森的也有十多篇。
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经典作家仅仅只有十多位,而有近100位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其中既有二战前成名的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等,又有二战以后崭露头角的作家,如小说家厄普代克、梅勒、欧茨、冯尼格、海勒、巴思、霍克斯、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纳博科夫;戏剧家阿瑟・密勒、田纳西・威廉斯、阿尔比,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华裔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哈金(金雪飞)、任慧明、韩素音、任璧莲、於梨华、弗兰克・秦等。
近五年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在拓展了以往的研究视域之外,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回应当下文坛的即时性特点。
比如,杨昊成的论文《〈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②是就纳博科夫1991出版的新作《洛丽塔》而作的;陆薇的《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③和郭栖庆的《无奈的等待,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④中论述的《骨》和《等待》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9年。
这些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远隔大洋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说明中国的研究者们的学术视野越来越开阔,与国外的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同步合拍。
二、研究类型的扩展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类型有所扩展,文类研究、整体研究、对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高。
(一)文类研究。
第一,对诗歌文类的研究。
在十五篇诗歌研究论文中,从整体上研究诗歌文类特征的有六篇。
其中,张子清的《美国禅诗》⑤论述了禅宗在美国的普及与发展情况,及其对美国诗人创作的影响。
彭予的《美国自白诗:选择“开放”》⑥介绍了美国自白诗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与地位,并通过几位主要的自白派诗人的创作,详尽地论述了自白派诗歌的“开放性”特征。
张强的《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⑦,从东方诗学、象征主义、直觉主义、尼采哲学、柏格森学说和存在主义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是一篇全方位介绍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力作。
第二,对小说文类的研究。
万俊的《关于美国当代哥特小说》⑧介绍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哥特小说的类型及繁荣情况,并由此比较研究了美国当代哥特小说不同于传统哥特小说的特征。
林秋云的《美国当代小说主要变革评析》⑨详细阐述了美国当代小说的平面无深度、错乱零散化、文学拼贴画等后现代性特征。
此外,芮渝萍的《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βκ也是一篇选题新颖的文类研究论文。
第三,对戏剧文类的研究。
周维培的《美国现代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创作》βλ和《美国戏剧文化与戏剧思潮概述》βµ,都是对美国戏剧的精辟论述。
另外,还有对其他文类,如自传文学的研究也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杨金才的《19世纪美国自传文学与自我表现》β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以上例举的论文可以看出,文类研究对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内部规律有重要的帮助,对研究具体作品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整体研究。
近五年来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份量的高屋建瓴式的把握美国文学总体特征的论文。
这主要有:曹山柯的《独立多元整合——20世纪美国文学走向探微》βο,该文通过梳理多种社会文化、思想和流派,概括了20世纪美国文学既有在独立的主体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立化结构,又具有“百家争鸣”式的多元文化结构的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归纳出美国文化在反传统文化上的整合功能。
翟士钊在《美国作家关于当代“文明”的危机意识》βπ一文中,借助历代作品中主人公或场景的反“文明”表现,勾勒出美国作家反“文明”的危机意识的轨迹。
此类论文还有田俊武的《美国遁世文学的构建》βθ等。
(三)对研究本身的研究。
这类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论文:如,杨金才的《当代美国自传文学研究概览》βρ、郭英剑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赛珍珠研究》βσ、刘荣强的《90年代国内海明威研究论述》βτ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冲的《重述19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文学的几个问题》χκ,该文对已经形成定论的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美国文学史进行反思和重新叙述,是一篇有独到见地的论文。
三、研究重点的转移与美利坚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有关,美国文学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机勃勃的势头。
黑人文学、犹太文学、南方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
近五年来,对这些“非主流文学”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内对其重视与关注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据统计,近五年发表的文章中,有近百篇是关于“非主流文学”的。
具体说来,“非主流文学”的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张冲的《美国十九世纪印第安典仪文学与曲词文学》χλ、黄小群的《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χµ和刘萍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崛起》χν等论文为代表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作用。
第二,对南方文学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福克纳之上,但对南方文学中的女性作家,如奥康纳、尤多拉・韦尔第、凯瑟琳・安・波特等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关于南方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有:肖明翰的《<圣殿>里的善恶冲突》χο、詹树魁的《论〈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χπ、赵培玲的《评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χθ和刘国枝的《南方淑女情结与“百舌鸟之死”》χρ等。
第三,对犹太文学的研究持续升温。
邹智勇的《当代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及其世界化品性》χσ和《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犹太性及其形而上学性》χτ、周南冀的《犹太小说中的父亲形象》δκ、傅少武的《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δλ、傅晓微的《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δµ和倪冰的《论〈伙计〉的情节模式》δν等论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入手进行了探讨。
第四,在黑人文学研究中,一方面突出了对黑人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代表性论文有嵇敏的《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δο、黄晖的《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理论批评》δπ等。
另一方面,对黑人作家的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研究主要集中在托妮・莫里森、艾丽丝・沃克等作家身上。
比如,王守仁、吴新云的《美国黑人的双重自我——论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δθ、王成宇的《〈紫色〉的空白语言艺术》δρ和谢群的《〈最蓝的眼睛〉的扭曲与变异》δσ等。
第五,华裔文学研究点面结合、大有可为。
王裕秋的论文《近二十年来美国华裔文学的崛起》δτ,概括了华裔创作的五种主要题材,总结了华裔文学崛起的内外部原因,对整体把握华裔创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个案研究中,卫景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华人英语作品中的话语功能:解读〈女勇士〉——花木兰》εκ和元华的《华裔美国女作家对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的解构:论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ελ等论文都印证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崛起。
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近5年来的对美国文学的研究中,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依然占主导地位,并且研究质量有相当大的提高,但许多研究者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努力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第一,用“新”理论阐释“老”问题。
众所周知,20世纪是理论“爆炸”的世纪。
在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中也出现了许多用新理论阐释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如,孙宏的《美国文学对地域情的关注》εµ、乔国强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εν、舒伟、丁素萍的《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εο、毕青、程爱民的《〈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符号矩形方阵》επ等论文,分别从文化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入手分析作品。
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研究者陷入了“削足适履”的误区。
第二,文学研究与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紧密结合。
在这方面,《外国文学研究》杂志长期开设外国文学“教与学”专栏,使文学研究更贴近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徐绍建的《审美观照下的比较与辨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εθ、陈鹤鸣的《西方文学个体自由精神与健全人格的培养》ερ等论文中都涉及了美国文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第三,运用比较的角度和美文写作的方式也是近几年美国文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特色。
前者如王晖的《多元文化视野中民众生态与心态的书写方式——〈美国梦寻〉与〈北京人〉回眸》εσ、吴艳的《现代 传统的顺应与互动——艾略特、闻一多诗论比较》ετ和董洪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试论当代美国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φκ等。
后者如武月明的《从卫希礼和昆丁所经历的精神危机看南方的悲剧》φλ一文,融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可读性强,颇具美文韵味。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近5年来,我国美国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其中也还存在着诸多的局限,如研究中的反思性、争鸣性有所欠缺,与中国文学研究的互补性也有待加强。
①此类论文有:芮渝萍:《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情结》,《名作欣赏》,1999年第5期;曹亚军:《霍桑及其〈红字〉之三:拒绝救赎教义的社会悲剧》(《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和《霍桑及其〈红字〉之二:“海关”及通奸罪的政治解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田俊武:《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任晓晋、魏玲:《〈红字〉中的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等。
②杨昊成:《〈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③陆薇:《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④郭栖庆:《无奈的等待,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⑤张子清:《美国禅诗》,《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⑥彭予:《美国自白诗:选择“开放”》,《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⑦张强:《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