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作者:梅其蕉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年第01期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既是课本中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那么,如何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联系(一)明确联系的含义、根本原因及其特征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根本原因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结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3.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内部联系)。
这种联系使该事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外部联系)。
从横的方面看,它表现为左邻右舍的联系;从纵的方面看,它表现为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联系),即从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来看,万事万物都相互联系在一起,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物质世界。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4)联系的可变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的联系也会不断变化。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同发展 携手促发展》教案_4
第二框携手促发展备课组:2019级道德与法治备课组备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谋求自身发展的措施,知道我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
2.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为中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树立与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美好未来的愿望。
4.(学生填写)【学习重点】1.中国积极谋发展的措施。
2.(学生填写)【学习难点】1.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合作共赢的做法。
2.(学生填写)【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法、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资料链接】新经济增长点的含义新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
就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长性好、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或服务。
它有三层含义:(1)新经济增长点必须是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或行业,它具有回顾效应、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它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或行业,必须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成为主导的消费热点,并由消费需求市场作为支撑,拉动生产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3)新经济增长点是随经济成长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条件成熟时,某一产业或行业才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自习结合本课时学习目标和学导文自习的问题,自学课本P46—51的内容,在课本上标记好问题题目和答案。
并在学导文上做批注。
1.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2.我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什么重要意义?3.什么是合作共赢的理念?4.中国如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坚持合作共赢?自疑通过自习,我有以下疑问:1.2.3.自探背景材料:材料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为了提高竞争力,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背记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1. 我国发展面临哪些新契机(机遇)?(1)内在基础: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②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
(2)外部环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当前我国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1)国内角度:①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国际角度: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3. 我国应如何积极谋求发展?(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3)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有哪些?(1)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有利于保障对外经贸利益,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1)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高二政治上册《把握联系促进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的主题,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例如,“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联系与发展的认识”、“如何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的发展现状?”等。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质疑,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事物之间的联系类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等”。
2.选择题:让学生根据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3.问答题: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回答。
高二政治上册《把握联系促进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联系与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联系与发展的概念、特点和表现。通过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使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政治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组织社会调查、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联系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联系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2019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4课与世界共发展第2框携手促发展教案
第二框联手促发展【目标定位】一、教课目的感情1.能为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培养新动能踊跃出谋献策态度2. 经过认识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双赢, 联手促发展的举措, 建立全世界意识、开放、合作双赢的价值观理念目标能力培养联合社会热门剖析问题的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踊跃谋求发展的原由知识2.理解我国为谋求发展采纳的举措及意义目标3.认识中国与有关国家坚持合作双赢的理念, 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华的世界二、要点难点1.要点 : 踊跃谋求发展。
2.难点 : 坚持合作双赢。
【讲堂设计】一、情形导入从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工厂升级到技术驱动的智造平台已经是制造业的共同选择, 在科技大佬对于“机器能否代替人”的议论甚嚣尘上时, 制造业正在大批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 , 转型智能制造。
“工业 4.0 、智能制造、中国智造”这些新名词的出现说了然什么?学生议论 , 教师导入新课。
二、教课过程1.踊跃谋求发展活动一 : 出谋献策出示资料 : 目前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变换增加动力的攻关期。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事关改革和发展的全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建设现代化经济系统, 一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把提高供应系统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明显加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这不单为复兴实体经济指了然方向, 也廓清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议论 1: 组织学生议论目前我国面对的发展局势。
教师总结 : 现在世界 , 科学技术日异月新, 全世界竞争不停升级。
时不再来, 中国要掌握世界的发展趋向, 踊跃谋求自己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议论 2: 请你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教师组织学生议论。
教师总结 : 促使发展 , 要把提高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议论 3: 中国经济为何要搞好转型升级?教师总结 : 中国正在进行的家产构造升级, 有益于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
2024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二节《携手促发展》学习任务清单
2024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二节《携手促发展》学习任务清单【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我国积极谋发展的原因和措施,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2、在生活中学会合作,不断提升自己,形成积极态度,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3、主动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高自身本领,将困难转化为动力,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我国积极谋发展的原因和措施难点: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祖国发展我成长》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明白祖国繁荣发展才能更好促进自身健康、全面发展。
激励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为更好促进发展,我国该怎样做?2.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处理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3.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怎样的理念和主张?4.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二、研情景一:2022年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本届展会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按一年计,第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
这次进博会重点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参与各国政商人士、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全球创新创业的最新资讯,发布前沿科技成果,开展投资贸易与科技合作。
◆第五届进博会聚焦的重点对我国发展有什么启示?情景二: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落下帷幕。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12时,本届进博会累计进场46.1万人次,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35.2亿美元,较上届增长3.9%。
受访企业纷纷表示,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上海市高三 第三课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学案 沪教版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一、要点讲解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从横向看表现为: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联系从纵向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
要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是因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无限多样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两种重要的联系形式。
在因果联系中,我们要注意正确把握因果联系的特点,不能把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当成因果联系.在把握因果关系中要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不能倒因为果、倒果为因.同时还要理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要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不要把事物整体及其全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但是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哲学上讲的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事物熊发展县有普遍性。
世界上·切事物都处于寝孬停息的矮动变化之中。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讳器是变化发展奇瓠一成辙的事物是没有的。
4.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复习时重点掌握量变、质变的区别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尤其要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量变不仅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也包括构成事物的成箢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更要把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要懂得,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方法论上,量变质变规律要求:一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二是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2 携手促发展 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二框携手促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树立与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美好未来的愿望。
逐步树立起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各国积极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
②理解中国携手促发展、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的正确性。
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明白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同样是世界的机遇。
③了解中国是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
了解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原因和措施,清醒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学重点:中国促进发展应从哪三个方面做起。
教学难点: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师:“一带一路”促进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周边许多国家经济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携手促发展》。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积极谋求发展:①促进发展,要把提升__发展质量__放在首位;②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__经济增长点__;③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__全球规则制定__。
2.共享发展机遇:①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__合作共赢__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__发展机遇__,共享__发展成果__。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积极谋求发展【活动一】中国怎样谋求自身发展材料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摘要: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既是课本中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关键词:认识和把握联系与发展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既是课本中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那么,如何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联系(一)明确联系的含义、根本原因及其特征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根本原因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结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3.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内部联系)。
这种联系使该事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外部联系)。
从横的方面看,它表现为左邻右舍的联系;从纵的方面看,它表现为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联系),即从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来看,万事万物都相互联系在一起,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物质世界。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4)联系的可变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的联系也会不断变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2携手促发展》PPT课件
• 将更好地为亚洲地区长期的巨额基础设施建 设融资缺口提供资金支持。
• 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 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 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 有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支持全球经济复苏, 构建和谐世界。
“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C.中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能进一步提升
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D.高质量发展就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
首位的高速发展
2.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 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 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 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 识。这告诉我们( )
有哪些? 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
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寻求共 状元成才路
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
状元成才路
机制;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
世界的共同发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与分享
教材51页
➢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世界经济发 展的贡献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哪些积极 影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帮助人民币 最终实现国际化。
• 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的经济影响力,有 利于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 落实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 外交方针。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与运行,会给 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 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 外部冲击的能力。
体现了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思想观念。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体现了天下一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2框携手促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2框携手促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与世界共发展》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主题,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
第二框《携手促发展》通过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让学生理解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念和国情认识,但对国际事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情况。
此外,学生还需要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2.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理解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情况。
3.合作共赢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合作共赢的情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合作案例资料,如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例。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图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等国际中的中国代表。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案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
高中高三政治上册《把握联系促进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别并阐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和客观性。
2.阐述发展的实质,认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掌握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辩证思维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进行联系与发展的分析。
4.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坚定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认识到联系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动力。
2.积极向上: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6.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
1.学生对联系与发展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该领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否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素养。
4.联系与发展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一、重点知识梳理1.联系的含义(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发展的含义(A)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地变化发展着的世界。
世界上绝对不变化不发展的事物是没有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事物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
3.联系的特征(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既表现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同其周围事物发生着横向的联系,又表现为事物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纵向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
联系的客观性,即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真实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由于事物的无限多样性,世界上事物的普遍联系也是无限多样的。
在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事物联系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等等。
4.事物的因果联系(B)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但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无限的链条,因此,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有时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会互为因果。
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B)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不能同时又是部分。
部分是整体的“元件”,它不能同时又是整体,两者不能混淆。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
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办事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办事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是事物数量方面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
人们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事物的质。
一切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
“度”这个概念就是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中实现的。
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引起质变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
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只有质变飞跃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如果事物仅仅停留在量变阶段,那还只是同质事物的重复或增减,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发展也无从实现。
总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
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7.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既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更不是倒退的运动,而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看这个事物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经过量变到质变而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它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新事物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甚至失败,都是暂时的。
它的最终胜利是不可改变的。
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8.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现象(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把握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既要注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又要注意事物自身的主管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事物通过种种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研究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永恒发展表明,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但要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
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割断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由于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
对昨天,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把客观对象放在总的历史过程中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和分析。
对今天,要立足于现实,从现实存在的一切客观事实出发,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出发,既注意其与过去的历史继承关系,又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明天,要有预见性。
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为事物发展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
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的飞跃。
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增强正向的量的积累,防止反向的量的积累,促进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
在顺利、成功的时候,我们应当居安思危,而对我们在生活道路上遭遇的挫折,应该用理智、智慧和勇气积极地对待,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