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素质与素养区别

合集下载

(完整版)素质与素养区别

(完整版)素质与素养区别

素养与素质的定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辞海》对素养一次的定义:第一,修习涵养。第二,平素所供养。

素质:《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关于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素质与素养的区别_范文

素质与素养的区别_范文

素质与素养的区别?范文

主要是意思上的不同: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而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区别在于:

1、人文素养是指人具备的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2、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3、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等。

共同点:在于他们评价的对象都是人。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上,素质一般定义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遗传于自己的惯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以及与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

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人与人沟通又分同层次沟通、跨层次沟通;单向交流、单对群交流;发展性交流、倾盖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谈,群起攻之;鸿儒之口、威逼利诱等更多。

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

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什么是素质

什么是素质

什么是素质?

文章来源:录入:时间:2008-9-24 9:01:43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什么是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录入:时间:2007-7-2 9:03:22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什么是“应试教育”?

这里所说的“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也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个贬义词。语词主体使用。由此,“应试教育”指什么,这本是一个规定性问题。规定性定义无正误之分,但有之别。约定俗成的理解或权威的理解,为优。

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

“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

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

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

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2、“核心素养”的演变: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核心素养”的概念:作者得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就是:“核心素养就

是学生在拒绝接受适当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环境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

须要的必不可少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就是关于学生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教师核心能力(2021年初中思政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教师核心能力(2021年初中思政部编版)

初中: 成长:身心和谐 交往:交往顺畅 规则:规则清晰 理想:方向明确
二、教师的核心能力:讲理
心理:调适性 情理:人文性 真理:知识性 伦理:适用性 法理:规范性 哲理:反思性 公理:社会性
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 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中国学性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 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 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创新6大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高中: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社会参与
核心能力源自文库涵
扎实的理论功力 强烈的现实关怀 深刻的问题意识 雄辩的论证能力
核心能力的结构
信念:统摄灵魂、集群专业、爱与理 知识:专业知识、背景知识、前沿知识 方法:转化能力、联系能力、创新能力 超越:反思能力、批判能力
四、教师核心能力的提升
从知识到智慧:融通的、流动的、反思的 从共性到个性:课程、对象、教师、效果 从自识到超越:自我分析、目标定位、超越
自我 从总结到升华:日常经验、理论把握、思想
建构
让孩子找到快乐真实的自己 为国家托起坚定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开设大学生科学素养课的意义600

开设大学生科学素养课的意义600

为贯彻落实“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奇思妙想面向各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开设科学素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科学的探索精神与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理、讲求实证、立意创新、探索奥秘,以及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等。

什么是素质?素质有何意义?

素质是指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是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的本领特点和原有基础。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历程。国民素质的高低,也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什么是素养?素养有何价值?

素养是指素质渐进发展、逐步成熟并固化的过程,它是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学习与训练的综合结果。素养是一个人胜任某项工作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养成的为人品质,包括品德、知识、才能及体质等诸多方面。

素质与素养有何差异?为什么?

素质与素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素”者,原也,即本来之意;“质”者,为“固有”、“应有”之意,指事物的性质、本质、质量。素质侧重于形成的结果。素养则可以视为素质的养成,即强调通过教育、学习与实践等方式养成素质的过程。因此,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素质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因素,而素养则主要指后天的教育、学习和培养。

科学素养培育有何重要意义?

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完整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完整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素质与素养区别

素质与素养区别

素养与素质的定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辞海》对素养一次的定义:第一,修习涵养。第二,平素所供养。

素质:《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关于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核心素养解读(2)

核心素养解读(2)

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PART ONE
02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 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 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 素质教育的实效。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 。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 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
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 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 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 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 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 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 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 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 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 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01
02
03
THANKS
谢谢!
1978
“双基”
2015
概念
2001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2016
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的提出
2、“核心素养”提出背景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 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建设较为薄弱”。 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得不到真正落实。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 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 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 的机制不健全”。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

作者:高建峰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5期

摘要:自国家提出核心素养以来,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质疑。有些声音认为这是否定素质教育,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是概念的重换。本文就素质与素养,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进行比较,试阐明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素养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

一、素质与素养

1.素质

关于“素质”一词的定义形式多样。《现代汉语词典》对其定义为: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上的天生的特点,也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本性;百度百科对其定义为: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360百科对其定义为: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1994年8月,国家正式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学术界对于素质内涵的研究数不胜数,对素质内涵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定论。对“素质”内涵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素质是否是与生俱来的,是否能被后天教育这一问题上。

因此,素质教育被提出来后,被很多学者产生质疑,认为素质是天生的,是不能被教育的。素质教育中提出的素质本意,不仅包括遗传素质或知识素质,而是指个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哪些心理定势的总和。[1]教育中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社会素质两部分,甚至可以说更强调后者,更注重后天的教育和训练。人的社会素质建立在自然素质之上。动物不可能因为参与社会活动而变成人,人如果不参与社会活动也可能出现诸如“狼孩”这样的例子。

核心素养解读(2)

核心素养解读(2)

竞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 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 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 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03
“核心素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一 个 核心,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 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 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 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 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责任担当 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 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 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 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 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 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 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 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1. 引言

1.1 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和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常常涉及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密不可

分的关系。素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

能力和品质,如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等。而核心素养则更

侧重于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如批判思维

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素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核心素养

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素质基础上,人才能够全面、

协调地发展各种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素质

与核心素养之间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和衔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的体系。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快

速发展和变化,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更

加彰显了素质与核心素养之间紧密的关系。【2000字】

2. 正文

2.1 素质的演变过程

素质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最早关于素质

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认为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

质和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德和修养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素质的内涵也逐渐扩展和深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修

养和道德品德,而是包括了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在现代社会,素质的概念已经趋向于多元化和整体化。除了传统

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德外,还包括了综合素质、创新素质、终身学习

素质等多个方面。人们不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加强调对个

体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素质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从单一的传统教育到多元化的综合素质教育,再到注重核心素养的教

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辨析

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辨析

“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武汉市财贸学校彭纯宪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在一年之内的失业率也较高。“中职生”在向“职业人”转化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足够的准备,不少“中职生”最终选择了离开企业或被企业“淘汰”,其“短板”何在?虽然中职生以“专业技能强”而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这只是体现在就业入门的优势上,从总体上看“职业素养较低”却成为了初次就业持续时间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的一块“短板”,已引起了职业教育界和产业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与“职业素养”一词相关的“素质、素养、职业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词在各种供媒体上频繁出现,有必要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这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提升中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素质与素养辨析

1.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指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

的素质;后天素质是指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素质。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与素养区别

素质与素养区别

素养与素质的定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辞海》对素养一次的定义:第一,修习涵养。第二,平素所供养。

素质:《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关于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与素质的定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辞海》对素养一次的定义:第一,修习涵养。第二,平素所供养。

素质:《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关于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2、人文素养是指人具备的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

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3、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

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4、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等。

职业素养是职业素质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转载学院评估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