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1.引言2.涉密场所保密等级划分涉密场所根据不同场所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
保密等级的划分根据《涉密场所保密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包括“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四个等级。
2.1 绝密级绝密级是最高的保密等级,适用于国家重要机关和单位的核心涉密场所。
绝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采取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
2.2 机密级机密级适用于国家重要机关和单位的重要涉密场所。
机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需要高度保密,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接触和泄露该等级的机密信息。
2.3 秘密级秘密级适用于一般机关和单位的涉密场所。
秘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需要保守和正确使用,但相对于机密级较为容忍一些,适用于涉及对内部与对外部的保密要求较高的信息。
2.4 内部级内部级适用于一般机关和单位内部的涉密场所。
内部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主要是内部工作和交流用途,相对于其他等级较为宽松,但仍需遵守一定的保密要求。
3.信息分类原则涉密场所内的各级信息都需要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
3.1 标密信息标密信息是指具有国家秘密标志的信息,包括国家秘密和其他需要进行加密和严格限制传播的信息。
3.2 分级信息分级信息是指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分类的信息,包括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级的信息。
3.3 类别信息类别信息是指按照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内容分类的信息,例如经济类、军事类、科技类、政治类、外交类等。
3.4 重要信息重要信息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信息。
涉密场所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4.信息分类操作流程涉密场所的信息分类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信息的正确分类和管理。
4.1 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指对于涉密场所内的各类信息进行初步识别和判断,确定其保密等级和分类。
4.2 标记信息标记信息是指对已识别的信息进行标记和分类,包括标注保密等级、类别等。
保密法培训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

保密法培训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保密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密法对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秘密的分类和保护等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一、秘密的分类根据保密法,秘密可分为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两类。
1. 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指国家安全和利益,依法应当保守秘密的事项。
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
绝密级是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极为重要的秘密。
绝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最高,只有少数高级国家机关和特定人员有权限接触。
机密级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秘密。
机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较高,只有经过审批的机关和人员可以接触。
秘密级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一定影响的秘密。
秘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次于机密级,但仍需要经过授权才能接触。
2.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拥有并依法保守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
根据商业秘密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核心商业秘密和一般商业秘密。
核心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核心商业秘密需要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避免外泄。
一般商业秘密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商业信息。
一般商业秘密的保密程度较核心商业秘密低一些,但仍需妥善保护以防止泄露或不当使用。
二、保密等级的划分与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秘密的安全,对不同等级的秘密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和相应的保密措施。
1. 国家秘密的保护等级(1)绝密级绝密级秘密需要进行物理隔离、密闭保管。
文件必须采用特定的保密载体,并在每次使用后立即封存。
只有经过特定许可的人员才能接触绝密级秘密。
(2)机密级机密级秘密需要控制访问和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
文件必须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传输和存储,并建立权限管理系统来限制访问。
(3)秘密级秘密级秘密需要加强访问控制,并建立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
文件传输和存储应使用加密技术,且只限于授权人员接触。
2. 商业秘密的保护等级(1)核心商业秘密核心商业秘密需要采取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普通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单证等财务数据和书面资料;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工资信息、分配报告;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1-4.涉及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1-7.公司重要的会议纪要;1-8.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2-2.产品技术资料的重要图纸、CAD图纸等;2-3.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2-4.公司发货及收货单据、清单、电脑软件系统内容。
2-5.公司人员花名册、人员档案、合同保险、考勤数据等电子版及书面资料。
2-6.公司设备图纸、库存产品,生产工艺等(包含照片、视频、参数、型号等)。
2-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转达、会议纪要、情形反映等;3-4.出产计划类计划表(涉及厂家信息的为机密文件)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等的文件;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据。
4、宣传材料:指对外发布的,能够供公司以外的人员相识公司信息的窗口,如公司宣传册、对外雇用广告、公司网站、宣传片等。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完整word版公司文件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公司文件机密等级的说明公司拟定的一切文件,不论是内部文件,还是对外文件,都需添加公司LOGO函头,内部存档文件需添加机密等级,并按相应机密等级进行存档。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案宗管理,避免公司或客户商业机密落入竞争者手中,公司将对各类文件进行机密等级设置,具体说明如下:依其属性分级区分为:一般文件、密件、机密文件、极机密文件与绝对文件共五级;除一般文件外,均属公司重要文件与具有商业价值文件,也都列入受保护范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公开性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1-4.涉及项目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 1-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
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2-2.技术资料、工程建设的重要图纸;2-3.立项报告、业务进度分析报告;2-4.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 2-5.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会议纪要、简报、情况反映等;3-4.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定级等的文件;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保密定级管理制度

保密定级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单位机密信息的保护,规范机密信息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保密定级的原则本单位对机密信息的保密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
第三条保密定级的范围本单位保密定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安全、社会等方面的机密情报、资料,以及本单位重要业务工作和重要活动的策划、执行、决策等相关文件、资料;2.设计、试验、生产、施工、材料、设备等技术资料;3.事务机密、财务机密、人事机密、会计机密、商业机密、专利机密等重要信息;4.其他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
第四条保密定级的程序1.机密信息的保密定级由信息管理部门或者保密管理部门在责任人的领导下进行。
2.责任人根据机密信息的具体内容、控制范围等因素,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机密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保密定级,并出具相应的保密定级文件。
第五条保密定级标志的使用1.各级保密定级的标志由单位信息管理部门或者保密管理部门统一设计并制作,确保标志的印制质量和完整性。
2.各级机密信息的保密定级标志应当粘贴在文件、资料的外封面或者封底,以及传输介质的物理载体上。
3.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擅自更改、涂改、撕毁或者遗漏保密定级标志。
第六条保密定级的变更和解除1.对于已经定级的机密信息,若确有必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保密定级的变更或者解除。
2.对已经变更或者解除保密定级的机密信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归档、销毁或者重新定级。
第七条机密信息的存储和传输1.机密信息的存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保密要求,采取物理、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确保机密信息的安全。
2.在网络传输、通信传输、信件传输等过程中,应当加密传输,确保机密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和丢失。
第八条机密信息的利用1.在机密信息的使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其保密定级进行合理使用,确保信息的安全。
等级保护5个级别划分原则

等级保护5个级别划分原则等级保护是一种将信息进行分类和保护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级别的信息进行划分和控制,可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等级保护中,常常使用5个级别进行划分,分别是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内部级和公开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5个级别划分原则。
绝密级是最高级别的保护级别,适用于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机密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接触和处理这些信息。
绝密级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必须使用加密技术和物理隔离手段,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机密级是次高级别的保护级别,适用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
机密级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因此同样需要严格的保护措施。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和处理机密级信息,传输和存储也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和其他安全措施。
秘密级是中等级别的保护级别,适用于对国家利益具有一定影响的信息。
秘密级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损失,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和处理秘密级信息,传输和存储也需要采用适当的安全手段。
内部级是一种较低的保护级别,适用于对组织内部秘密和机密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对组织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
只有组织内部的人员才能接触和处理内部级信息,传输和存储也需要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
公开级是最低级别的保护级别,适用于对公众开放的信息。
这类信息对国家和组织的利益影响较小,因此无需特殊保护措施。
公开级信息可以被任何人接触和使用,无需特殊权限。
通过以上5个级别的划分,可以对不同级别的信息进行分类和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等级保护的原则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对国家或组织的影响程度来划分不同的保护级别,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种划分原则能够帮助组织和国家有效管理和保护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也为信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一、背景介绍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国家、企事业单位涉密场所中的机密信息不被泄露或被非法获取,制定的一套等级分类和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将涉密场所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并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信息安全,并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保密等级划分1. 绝密级绝密级是最高的保密等级,适用于国家绝密级机密,以及对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国家利益具有严重影响的信息。
绝密级的信息必须严格限制访问,仅限授权人员才可以接触和处理。
2. 机密级机密级适用于国家秘密级信息,包括国家重要决策、敏感资料、科技创新和商业机密等。
机密级信息的访问权限有严格的控制和审查要求,仅限有需要接触该信息的授权人员。
3. 秘密级秘密级适用于对国家利益、政府工作、单位机密和个人隐私有较大影响的信息。
秘密级信息访问权限相对较低,但仍需经过授权方可接触。
4. 内部级内部级是对一般内部管理信息的保护等级,适用于内部通知、人事行政、会议记录等涉及内部运作的信息。
内部级信息对内部人员开放,但依然需要严格控制信息的流动和使用范围。
三、信息分类管理为了保护涉密信息的安全,将涉密信息按照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1. 分类标识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标识是指在信息上标识其保密等级的标志,以及标注信息分类的内容和来源等。
分类标识可以使用符号、文字、颜色等方式进行标记,以方便人员识别。
2. 存储管理根据涉密信息的保密等级,采取相应的存储管理措施。
例如,对绝密级信息采用加密存储和定期备份的方式,对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采用限制访问和访问审批制度,对内部级信息采取合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3. 传输与交换在涉密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密和安全通信等措施,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窃取。
例如,对于绝密级和机密级信息的传输,需使用特定的加密通信设备和网络进行。
4. 使用和销毁对于涉密信息的使用和销毁,需要明确规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保密工作保密等级划分办法

保密工作保密等级划分办法保密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国家安全、企业竞争力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
为了加强保密工作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建立和完善保密等级划分办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各类组织的保密等级划分办法,旨在帮助各组织建立健全的保密工作体系。
一、保密等级为了对不同级别的保密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我们设立了三个保密等级:机密、秘密和内部。
具体划分如下:1. 机密机密级是指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财产安全以及涉外、涉密项目等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
只有特定权限的人员才能接触和使用机密信息。
2. 秘密秘密级是指不属于机密级别,但仍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
对于泄露秘密信息会对组织造成一定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需要限制接触和使用秘密信息的人员。
3. 内部内部级是指对一些一般性事务、内部制度、规章制度等信息的管理。
内部级信息在组织内部可自由传播,但仍需限制对外部人员的泄露。
二、保密责任与义务保密等级划分仅为保密工作的一部分,保密责任与义务同样重要。
对于每个工作人员,无论其级别高低,都应该遵守以下的保密责任与义务:1. 不得泄露保密信息工作人员应当保守保密信息,不得私自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即使在与组织内部人员交流时,也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2. 严格控制保密资料的存储和传递保密资料的存储和传递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采取加密、密码、安全网络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加强保密意识培养和教育组织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并熟悉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定。
4. 积极配合保密检查和审核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组织对保密工作的检查和审核,并及时纠正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保密违规处理措施对于保密违规行为,组织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信息的安全。
具体处理措施如下:1. 警告对于轻微违规行为,可以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并对违规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
公司文件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公司文件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公司文件机密等级的说明公司拟定的一切文件,不论是内部文件,还是对外文件,都需添加公司LOGO函头,内部存档文件需添加机密等级,并按相应机密等级进行存档。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案宗管理,避免公司或客户商业机密落入竞争者手中,公司将对各类文件进行机密等级设置,具体说明如下:依其属性分级区分为:一般文件、密件、机密文件、极机密文件与绝对文件共五级;除一般文件外,均属公司重要文件与具有商业价值文件,也都列入受保护范围;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公开性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1-4.涉及项目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1-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
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2-2.技术资料、工程建设的重要图纸;2-3.立项报告、业务进度分析报告;2-4.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2-5.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会议纪要、简报、情况反映等;3-4.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定级等的文件;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
技术协议保密等级划分标准

一、前言为了加强技术协议保密工作,确保技术协议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技术协议保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二、保密等级划分原则1. 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技术协议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保密等级划分应遵循分类管理、分级保护的原则,根据技术协议涉及的技术秘密程度和泄露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
3. 保密等级划分应与保密措施相适应,确保保密措施的实施与保密等级相匹配。
4. 保密等级划分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保密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保密等级划分标准1. 最高保密等级:绝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装备的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2. 高级保密等级:机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要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3. 中级保密等级:秘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较大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一般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4. 最低保密等级:内部(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不会对国家造成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内部的技术秘密。
四、保密等级管理要求1. 技术协议的制作者、使用者、保管者应当严格按照保密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
2. 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应当标明在技术协议的封面或者扉页上。
3. 技术协议的制作者、使用者、保管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
4. 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保密措施,并重新标明保密等级。
5. 保密等级划分标准适用于各类技术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合同、技术委托、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
保密等级管理制度

保密等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要信息的保护,确保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以及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保密等级管理是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要加强对保密等级的核心观念的宣传教育。
第四条保密等级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
第五条公司对于所有信息均应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传播、泄露和使用公司保密信息。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获取到公司的保密信息后,应当严格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储存和传输,以免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第七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保密等级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明确保密责任人和具体工作流程。
第八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保密等级管理的监督审查机制,确保保密等级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第九条公司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保密等级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保密等级管理的违纪惩处制度,对于违反规定泄露保密信息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第二章保密等级的划定和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对于所有信息资料进行保密等级的划定,并在文件、邮件、网络等通讯文件中进行明确标识。
第十二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信息资料的保密等级评审制度,确保对信息资料的保密等级划定的客观公正。
第十三条保密等级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内容的机密程度、危害程度以及泄密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十四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信息资料的保密等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部门对信息资料的保密等级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五条公司要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实,保证保密等级管理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公司要对于定密过程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定密的程序合规、规范。
第十七条公司要建立健全保密等级变更审批程序,确保在必要情况下能够及时对信息资料的保密等级进行调整。
第三章保密等级管理的保护措施第十八条公司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防泄密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公司网络信息的安全。
企业保密制度

企业保密制度篇一:一、总则为加强公司保密工作的管理,防范和杜绝各种泄密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保障公司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直属公司全体员工,每个员工均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和制止他人泄密的权利。
三、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公司秘密指涉及公司利益、依照一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密级划分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1)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2)机密级: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3)秘密级: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
2、保密范围公司秘密包括下列事项:1)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2)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3)公司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会议记录;4)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5)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6)公司的管理策略、客户信息、货源情报、产销策略;7)公司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技术潜力、产品动向;8)公司持有、掌握的厂家技术资料、光盘、书籍、文档;9)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10)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工资、奖金及相关资料;11)其他经公司确认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3、公司密级的确定1)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密级;2)公司的年度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厂家技术资料为机密级;3)公司合同、协议、人事档案、工资、奖金、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为秘密级。
4、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由起草公司或部门依据本制度第三项保。
保密制度

员工保密工作条例第三条适用范围:集团公司及所辖子公司、分公司等单位与保密相关的工作内容,具体范围见条例细则。
第四条目的:为确保公司的技术、经营秘密不流失,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五条条例细则1.总则保密工作遵循“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的方针,坚持“内外有别,既便利工作又确保秘密”的原则,准确划分保密范围,确保公司核心机密安全;同时有控制地放宽非核心秘密,使保密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2.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2.1密级划分:按其重要程度,技术水平及失密后危害大小,公司密级划分为:绝密、机密两级。
绝密:是公司秘密中的核心部分,限极少数人知悉的事项,一旦泄密会使公司利益遭受危害和重大损失,涉及公司命运。
主要包括:(1)经营决策、广告策划文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促销方案、新产品开发计划、公司投资计划等。
(2)主导产品配方、工艺关键以及达到超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先进技术、产品、科研成果、设备等核心机密。
(3)通过秘密渠道引进的技术、设备、产品、样品、手段和来源等。
(4)产品成本及其利润等财务资料。
机密:是公司秘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旦泄密,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包括:(l)公司经营战略,远景规划,财务账簿,销售网络,总结计划;(2)反映公司生产能力的方案、计划及特殊原材料等情况的计划、统计事项、产品实验报告,检验报告等;(3)新产品开发项目,有成效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工艺方案,及公司发生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4)引进的产品、设备、仪器,经过改进,性能、功能有显著提高的改进部分;(5)公司财务、营销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方案、月度运行报告等;(6)公司人事档案、工资、公司总体组织架构包括生产线。
外加工、各市场部人员运作方式等。
2.2凡是对内部公开,对外部保密的文件、资料,作为内部资料不划分密级。
2.3密级的规定,由起草文件或涉及密级资料的科室承办人员提出密级意见,然后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划分为绝密的产品、技术资料、文件由总裁审定。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保密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建立一套有效的保密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一、保密分级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保密分级管理是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信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和管理规定。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二、保密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将保密等级划分为三个级别: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级。
其中,机密级是指对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等信息的极高保密要求;秘密级是指对企业关键业务、数据等信息的高保密要求;内部级是指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制度等信息的一般保密要求。
三、保密责任的明确为了确保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明确各级员工的保密责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需明确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并定期检查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人需负责本部门的保密工作,包括制定部门保密制度、组织保密培训等。
3.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应具有保密意识,严守保密规定,不得私自传播、泄露保密信息。
四、保密措施的具体实施1. 保密宣传教育:通过组织保密培训、发布保密通知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让员工明白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保密审查制度:对涉及机密和秘密级信息的重要文件、报告等,应建立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保密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保密文件管理制度,对机密和秘密级文件采取严格的存储、传递和销毁措施。
4. 访客管理:对外来访客实行登记制度,限制其接触机密和秘密级信息的权限,并监控其活动。
5. 数据安全保护:通过使用加密技术、网络安全设备等手段,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
6. 违规处罚机制: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包括纪律处分、法律追究等。
五、保密体系的监督与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
保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保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哪些保密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学校还是个人,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制度来保护机密信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保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保密制度的基本原则1. 需要知悉原则:只有经过授权和需要知悉某项信息的人员才能获取该信息,并在必要时签署保密协议。
2. 分级保密原则: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机密程度,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信息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最小授权原则:将知悉某项信息的人员限制在最低范围内,确保信息的泄露风险最小化。
4. 保密责任原则:对于知悉机密信息的人员,应当加强保密意识,承担保密责任,并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
5. 安全控制原则:通过物理设施、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 保密教育原则:对于所有人员,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要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和技能。
二、保密制度的要求1. 信息分类和分级: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机密程度,将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制定相应的保密标准和政策。
2. 保密协议的签署:对于需要知悉机密信息的人员,应当与其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3. 安全控制措施:采取物理设施、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等多种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4. 保密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保密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提高整体的保密水平。
5. 保密检查和审计:定期对保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6. 法律法规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保密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不同领域中的保密制度应用1. 企业保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保密制度是维护核心技术、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确保信息的保密。
2. 政府机关保密制度:政府机关需要保护国家机密、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机关、组织等各类组织形式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工作已成为常态。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管理和保护,本文制定了一套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 提高组织对信息保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规范组织内部信息的流转和使用。
4. 防范信息泄露的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级别划分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本制度将信息划分为四个级别: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级。
1. 绝密级:绝密级信息是指对于组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旦泄露将对组织造成严重的危害或损失。
绝密级信息仅限于有关人员知悉,并需签订保密协议,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审批制度来维护其安全性。
2. 机密级:机密级信息是指对组织来说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泄露可能会对组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机密级信息仅限于授权人员知悉,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采取安全措施,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和权限。
3. 秘密级:秘密级信息是指对组织来说具有一定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泄露可能会对组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秘密级信息仅限于授权人员知悉,对其的传输和存储要进行限制和控制,严禁外部传播和使用。
4. 内部级:内部级信息是指对组织内部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泄露对组织的影响较小的信息。
内部级信息可在组织内部范围进行传阅和使用,但不得外传或泄露。
四、管理措施1. 保密责任制: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并熟悉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
2. 信息标识:所有涉密文件和介质都要进行标识和分类,明确信息的保密级别和授权范围。
3. 安全控制:对于绝密级和机密级信息,应采取技术手段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4. 传播控制: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过程中严格控制范围和权限,确保信息仅限于授权人员知悉。
5. 存储和销毁:定期对信息进行备份和存储,并设立专门的存储区域。
定密管理制度公开

定密管理制度公开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对涉密信息的管理,保护国家秘密和涉密信息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定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定密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有保密协议的合作伙伴等。
三、定密等级(一)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1. 绝密:泄露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确定为绝密。
2. 机密:泄露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危害,确定为机密。
3. 秘密:泄露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一般危害,确定为秘密。
(二)定密等级的划定原则:1. 根据信息的价值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确定定密等级;2. 根据信息含量、涉及范围、对外扩散的可能性等因素划分定密等级;3. 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划分定密等级。
四、定密管理责任(一)单位负责人1. 对定密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定密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执行;2. 确保定密等级的划定、变更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3. 任命专人负责单位的定密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定密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定密责任人1. 制定、实施单位内部的定密工作制度和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2. 负责制定和实施定密计划,对各级定密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3.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安全审计,及时报告定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漏洞和问题。
(三)定密工作人员1. 严格执行定密管理制度,确保定密工作的顺利开展;2. 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私自泄密、传播国家秘密信息;3. 对外单位及人员的来访接待工作要加强保密意识和保密教育。
五、定密管理流程(一)定密审核1. 单位内部的信息发布、外部对外公开的信息和文件等需经过定密审核确定定密等级;2. 严格按照程序,确保定密等级的划定符合规定;3. 定密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发布。
(二)定密存储1. 根据定密等级要求,确保不同等级信息的分级存储;2. 设置定密保管库房,定期检查库房的安全性;3. 授权人员根据职责保管定密文件,确保不外泄。
公司文件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精心整理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公司文件机密等级的说明
公司拟定的一切文件,不论是内部文件,还是对外文件,都需添加公司LOGO函头,
内部存档文件需添加机密等级,并按相应机密等级进行存档。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案宗管理,避免公司或客户商业机密落入竞争者手中,公司将对各
类文件进行机密等级设置,具体说明如下: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1.
1-1.
1-2.
1-3.
1-4.
1-5.
1-6.
2.
2-1.
2-2.
2-3.
2-4.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2-5.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
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
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会议纪要、简报、情况反映等;
3-4.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
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
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定级等的文件;
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
原则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普通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单证等财务数据和书面资料;
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工资信息、分配报告;
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
1-4.涉及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
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
1-7.公司重要的会议纪要;
1-8.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
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
2-2.产品技术资料的重要图纸、CAD图纸等;
2-3.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
2-4.公司发货及收货单据、清单、电脑软件系统内容。
2-5.公司人员花名册、人员档案、合同保险、考勤数据等电子版及书面资料。
2-6.公司设备图纸、库存产品,生产工艺等(包含照片、视频、参数、型号等)。
2-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
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
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情况反映等;
3-4.生产计划类计划表(涉及厂家信息的为机密文件)
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
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等的文件;
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
4、宣传资料:指对外发布的,可以供公司以外的人员了解公司信息的窗口,如公司宣传册、对外招聘广告、公司网站、宣传片等。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综合办公室
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