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饮酒(其五)》原文+赏析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饮酒》诗共二十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作者隐居生活的情趣,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原文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及注释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作者简介(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及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二十九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隐不定,先后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终因抱负不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于彭泽县令上任仅80余日,便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决然弃职归隐。

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生活。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饮酒》其五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翻译及赏析《饮酒》其五翻译及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着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以至于以造语奇险着称的王安石都称赞说:"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古诗赏析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原文】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①,而无车马喧②。

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⑤。

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饮酒·其五》赏析及鉴赏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饮酒·其五》赏析及鉴赏

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文《饮酒·其五》赏析及鉴赏《饮酒·其五》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酒·其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其五》注释结庐:构筑房屋。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饮酒·其五》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辨通:辩赏析: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弗洛伊德等西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本我”,还有一个“超我”。

“本我”,就是老子哲学中的归根反本,它摆脱了文化符号的异化与扭曲,如婴儿自然而和谐的生命的本来面目,它接近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所标举的生命的本真状态。

“超我”则是社会文化塑造,特立而成自我,是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充当种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按照群体规范和要求行动的自我。

“本我”和“超我”是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在人的灵魂深处。

一时“本我”占据上风,一时“超我”表现明显。

“超我”和“本我”的交错呈现,显示了人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行为表现甚至整个人生追求。

放眼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在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努力追求“超我”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也时时流露出对险恶官场及叵测社会的厌弃,在竭尽心机地回归“本我”,力所能及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如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但其中在追求“本我”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对这一状态体念得最真切的,恐怕要数陶渊明了。

17、饮酒(其五)

17、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文意理解】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

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词语解释】《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呢,东晋诗人。

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壤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理解性默写】1.《饮酒》一诗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两句蕴涵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2. 陶潜爱菊,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语,在《饮酒(其五)》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句。

3.《饮酒》一诗中,能解释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考试真题】无。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艺术特色:平淡而醇厚‎。

情景理的融‎合。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其五》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导语:《饮酒·结庐在⼈境》是晋朝⼤诗⼈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的第五⾸诗。

这⾸诗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写诗⼈于劳动之余,饮酒⾄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

下⾯是⼩编为你准备的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酒其五》原⽂: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饮酒其五》赏析: “结庐在⼈境”是⼀⾸脍炙⼈⼝的诗篇,⼴为后⼈传诵,反映了诗⼈归⽥前期的志趣和情怀。

这是⼀⾸具有诗的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蕴含着某种宇宙⼈⽣之理的哲理诗。

诗中⽤了“真意”、“忘⾔”等⽞学⽤语,更有⼀种耐⼈寻味的理趣。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这四句诗,实际上是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活在现实中的⼈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

当时道教盛⾏,宣扬⽣命“⽆极”论,说什么只要导养得法,⼈就可以得道成仙,不但精神不死,⾁体也能久视长⽣。

那时,或竦⾝云霄,或潜泳江海,茫茫恢廓的宇宙,就可任你逍遥翱游了。

也就是说,神仙的⾝形和精神都是超⽣死、超时空的。

陶渊明对这种神仙妄说素抱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识到,“富贵⾮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即使后来陷⼊⽣活的绝境,也决不到神仙世界去寻求精神安慰。

因⽽他弃官⽽不弃世,归⽥⽽不隐遁⼭林。

其实,他所归隐的⽥园,对官场来说是“隐”,于⼴⼤农村现实⽽⾔,则不但不是“隐”,倒是步步接近了。

这是⼀⽅⾯。

然⽽,他却相信,⼈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地⾃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

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

“结庐在⼈境”是说⽣活在现实社会中。

“车马喧”指⼈世间各种烦⼈的尘杂,也是世⼈为富贵荣华⽽奔竞的形象写照。

他之所以⾝居⼈境⽽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远”。

“⼼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饮酒(其五)》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其五)》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饮酒 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 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其五》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作品原文: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作品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作品鉴赏: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 ?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以至于以造语奇险著称的王安石都称赞说:"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饮酒》其五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二十九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隐不定,先后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终因抱负不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于彭泽县令上任仅80余日,便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决然弃职归隐。

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生活。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

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

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导语:《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

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四十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园田隐居不久。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

前半部分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

首二句便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在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扰(车马的喧闹不正是纷扰人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吗?),而我们于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恰避开了车来马去的`人间的喧嚣。

为什么能如此呢?这便自然引出一个带有悬念性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而“心远地自偏”便道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

存在决定意识。

一般来说,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谧;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也可对存在产生反作用,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一千五百年前的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奇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

其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

有的本子作“望”(见《昭明文选》)则大谬。

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东坡题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人境:人世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见:(读jiàn),动词5.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相与还:结伴而归7.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辨:辨识。

[1]白话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007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答案:1. B 2.B 3.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4.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8.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是说理句。

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诗的意境。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B “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这首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2.用设问,自问自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3.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鸟巢,归隐上林。

4. D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的心境。

6.前人评述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因为“见”字生动的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闲恬静的心境。

7.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悠然)8.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和平、闲适、恬淡)的特征。

9.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一句的含义?(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10.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的心境.11.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12..诗人身处“人境”,并没有隐居山林,可他却说“而无车马喧”,其原因是“_______”。

13..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方阵”,通过____和_____(表达方式),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四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其中“山气日夕佳”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作者从飞鸟结伴而还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志趣?15.古人往往以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作者清高、自洁、不慕荣利。

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舒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纯净,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17.理解“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心远”谓心境高远,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

答案:10.恬静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2.心远地自偏13.叙事议论返朴归真 14.悠然自得超尘脱俗、热爱自然 16.( A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渔家傲秋思》参考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诗词赏析】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含着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