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饮酒》

合集下载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为诗人借酒消愁之作,表现其蔑视世俗的个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25诗词五首《饮酒》

25诗词五首《饮酒》
【积累台】
十、储积累
(一)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1.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洒诗百篇。
3.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4.王维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6.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堕”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 远地自偏”的道理:尤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 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S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整 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缭绕,回味悠长。
丄二读:品读诗歌,拓展思维,身临其境(读岀意蕴)
丄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解读园】
五、析诗句(意象、意境)
人(性格)-事(情节)用(形象)-景(特点)-境(背景) [导向厅]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菊花”象征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一起感受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目标牌】
1.了解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和五言古体诗的特点: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重点)
2.反复诵读,品味诗句,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 的意境美。(难点)
3.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译 文
感伤时事,恨别家人,看到鲜花反而流泪,听到鸟啼反而心
惊。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指战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插不住簪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种别住发髻
简直 能够承受、 的长条状首饰。 禁得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奔走的写照。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
析 引发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指代上两句内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因为心情闲适,心志

析 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显得偏僻安静,表现了诗人对超凡 脱俗境界的追求。
陶渊明“清风 亮节”的象征。
念忧 家国 悲伤 己时
忧愁:白发——不胜簪 (细节)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 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拓展延伸
对比分析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表。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 雪①
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
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
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 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 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5《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5张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5《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5张幻灯片)
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悠然见南山。 以求名利截然不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1至4 句为第一层, 讲作者因为能 够超脱现实纷 扰,有高尚的 精神境界,所 以觉得所在的 地方也偏僻幽 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合 作 探 究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 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 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好问《论诗》绝句
——金 · 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 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 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 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 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 大自然同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0张PPT)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 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 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 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 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 干。” ——王 风香 中死
菊,花中隐逸者也 淡雅,高洁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一 句中的“悠然” 一词写出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见”字能否改 为“望”字?为 什么?
炼字
“见采”菊,东出篱现下、,看悠见然之见义南。山“。见””因表采现菊的而是见山,
“见” 一境种与无意意会识,的此行句为最,有写妙出处在。采近菊岁时俗南本山皆无作意“望南
中山映”入,眼则帘此的一状篇态神,气写都出索了然诗矣人。看(到苏南轼山)美 景时的随意与悠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望” 和惬意。而“望”字带有主观性,是一种有
意去观赏的动作,没有“见”字的效果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你觉得陶渊明从自然界当中领悟了哪些道理?
物我两忘
得意忘言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陶渊明归隐田园的 隐逸生活,展现了一位淡泊名 利、安贫乐道、悠然闲适的隐 者形象,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 安适与自得。
陶渊明是一个淡泊名利、洒脱不羁、 率性自然的人!
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接着咱们进一步去了解陶渊明的诗——《饮酒》
隐逸 之宗
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自 称五柳先生。开创山水田园派,和山水诗 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陶渊明
学习目标
一、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初步把握诗人形象 二、通过抓取意象、描绘画面的方式赏析诗歌 三、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体会诗人的隐逸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 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 巢自然勾起了诗人怎样的联想?
辞官归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 受它。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 的真谛。
•第三部分┃ 古
5.对《饮酒》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 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 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 绕、夕阳西下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 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 受。
第三层(9~10句):抒隐居之情。点明主旨,作 者以为隐居生活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主旨:通过描写田园风光与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 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 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 有一颗远离世俗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 生活的真谛。
再读全诗,想 想这首诗讲了几 层意思,分别写 的是什么?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表达 了什么主旨?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作者因为能够 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 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第二层(5~8句)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

陶渊明的《饮酒》一至十

陶渊明的《饮酒》一至十

陶渊明的《饮酒》一至十1.《饮酒其一》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2.《饮酒其二》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3.《饮酒其三》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4.《饮酒其四》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5.《饮酒其五》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饮酒其六》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7.《饮酒其七》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秋菊有佳色,露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8.《饮酒其八》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尘。

9.《饮酒其九》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诚可学,违己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10.《饮酒其十》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饮酒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本
一、课程标准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本课是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十四课中的第一首诗。是学生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陶渊明,在对陶渊明的学习中有重要首要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诵读《饮酒》(其五),感受诗中所传达的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赏读《饮酒》其余诗篇,诗诗互证,理解陶渊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形成的原因。
3、悟读《饮酒》(其五),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其十
指生读,讨论交流
也就是说,就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大事考虑,他还得为自己的家人考虑,所以他必须得出去做官,才能有办法养家糊口。
三、悟读
1、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题为饮酒,诗中却只字未提饮酒,这是为什么?
出示题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提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同学们,你们认识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吗?他是那个朝代的人?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啊!我没办法和他交流啊,我怎么能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他心里想什么呢?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25 诗词五首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

知识重点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首,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

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

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文章解析
1.怎样理解开篇四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前两句诗写诗人虽然居住在喧嚣的人 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是 对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 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三、四句用设问的 情势表明诗人对超凡脱 俗境域的追求。只要思 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 人的车马喧嚣,其他方 面也自然与他们没有蛮 缠了。
6.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平凡的村 居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普 通的景物里,充满着生活的乐趣,蕴含着诗人热 爱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
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XXX和自由,厌恶官 场的丑陋污浊。他虽几次出来做小吏。但最终辞 官归隐,永不出仕。隐居生活更主要的是追求精 神上的自由境域,“心远地自偏”即为此意。
《游山西村》陆游
写法探究
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全诗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中的“悠 然” 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 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好像有共同的旋律 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交错为一支轻盈的 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课文总结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 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 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应出 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 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赏析“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五 、六句写采菊的悠闲生活。这两句 诗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现了隐逸之乐; 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现了自励之志。尤 其是将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 来。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 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 ,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
•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 (方 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
• 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从《饮酒》其五看 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了的 酒及其酒化了的诗 (万伟成 《九江学院学 报 》2007年01期)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 秦观说:“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 至结二句则愈真愈远,语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为佳。
忘(晁世补心之态《,鸡在肋观集物》中卷,三就十这呈三现首) 为诗超功不利仅、去写杂心念的情审、美虚报静喜心态悦。,更是着眼于处世、观物的心态、 (苏轼《东坡题跋》心卷境二) 。 有了时解而 陶当渊静明境的全,生静平文也和分,思即想三动,层境以亦及揭静他示,的境思“有想心异对而后远心世”无中异国的者文内,人远的涵故巨。也大。影首响四。 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 陶渊明虚(3静6忘5—世42心7态),。字中元亮四(句一说写名静潜,观字周渊明围)景,号物靖而节先沉生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 人陶们渊总 明句喜(欢3写以6“平5淡—心4自2”然7来在)称,物道字陶我元诗亮浑的(艺化一术说中特名色体潜。,验字到渊明了)难,号以靖言节先传生的。 生命真谛。
作者逸事
•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 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 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 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 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 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 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导向厅]
【解读园】析文本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解读园】析文本
1.点明身居闹市而能闲适平静、恬淡愉悦的心境。 2.道出了自己生活的真谛——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 之类了。 3.设置悬念,引人思考。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记文常
这是他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之后,“闲居寡欢”,“既醉之后”的作品,主要表现隐 居生活的情趣。
《饮酒》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近来)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选择编次)。遂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 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将情融于景中。
3.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 官场的黑暗虚伪。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解读园】析文本
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 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解读园】析文本
(1)①“见”是漫不经心、无意识瞥见的意思,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 完美境界。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导入门】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 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 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 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更是一种文化,注入了我们较多的喜 怒哀乐。承载着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诗与酒,自古结下了不解之缘。 翻开我们的历史,只怕大部分的酒都让诗人喝去了。酒,可以激发诗的 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
译: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 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 陋的房屋。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记文常
“饮酒”即喝酒。题目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 》中的第五首。
1.
。是唐代以来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这里指朴素的田园。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 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 间的交往”。
译:建造房舍在众人聚居之处,却没有车马 的喧嚣。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尔:这样。概指前面两句。 心远:心情闲适,心境高远。 译:你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只要心远离尘俗 ,自然觉得住处僻静了。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人品尤其李白那 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 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 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 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凛然生气。”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解读园】析文本
1.用设问自问自答。揭开了上句的悬念,点明身 居闹市而觉得偏僻安静原因——“心远”心情闲 适,心志高远,超脱世俗,不慕名利。
2.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人与环境的关 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可作用于环境,隐 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 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处闹 市若幽谷。)
4.点明主旨。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与自然神游的 高尚品德和审美情怀。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解读园】探主题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解读园】绘板书
情景相融 悠闲自得 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偏-内心恬淡 采菊悠然-闲适自在 山气鸟飞-生命真谛
2.“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 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 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 为一体的意趣。
3.总结全诗。表明作者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 来多用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此时无声 胜有声”相似。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东篱:东边的篱笆,后多象征远 离尘俗。
悠然:自得的样子。
译: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闲适 地遥望南山。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译:山气氤氲,傍晚景色真好,飞鸟相 伴归还。
辨:辨识。 译:这其中包含着人生的许多意趣,想 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 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 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 心走上归田之路。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lí)/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感知石】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 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 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拓展林】拓思维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 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 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 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一起感受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 情感。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目标牌】
1.了解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和五言古体诗的特点;理解 本诗的思想内容(重点)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3.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缭绕,回味悠长。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储积累】积累台
1.曹操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3.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4.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6.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感知石】划结构 概内容
1.第一层(开头四句):叙事、议论,定下基调,哲理、态度。 2.第二层(“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写景、哲理。
在人境 无车马喧(果)←心远地自偏(因)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②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布,一个“见”字 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
③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 、浑然天成的意境。
(2)在苏轼之后,学者们大多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清代 学者何焯就说:“就一句而言,“望”字诚不若见”字为近自然,然山气飞鸟皆望中所 有,非复偶然见此也。‘悠然’二字从上“心远”来,东坡之论不必附会。”(《义门 读书记》)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赏文亭】赏写法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 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 趣,又饶有理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