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 老子 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老子》四章 练习 (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老子》四章 练习 (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老子》四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老子》四章练习 附答案

《老子》四章练习 附答案

《老子》四章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B.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所以“耻学于师”,是因为他们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思想在作崇。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谈治国之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比及三年,可使民足。

”D.《老子》四章中,从“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等常见事实中,推论出凡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普遍道理。

2.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老子》四章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老子》四章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请概括归纳《老子》四章中本节的内容要点。

其安易持⑰,其未兆易谋⑱,其脆易泮⑲,其微易散⑳。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二、情景默写6.《乡土中国》片段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

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

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

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从这段话中提取两个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单元 《老子》4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单元 《老子》4 含答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声相和.和:应和B.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项,彰:彰显。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项,泮,通“判”,分离;B项,亡,通“妄”,荒谬;C项,见,同“现”。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介词,表由来,来源,从/介词,表比较,比。

A项,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C 项,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者有志.. B.强行C.其死也枯槁....D.自矜者不长项,古今义相同,干枯。

A项,古义: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B项,古义:确定不移、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D项,古义:得不到敬重。

今义:不能生长。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32)A.是以圣人犹难.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为无为,事.无事D.环.而攻之而不胜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把……看作困难;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图难于其易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项是宾语前置。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6课《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课《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课《老子》四章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有自知之明....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 )(2)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 )(3)在奖牌面前,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 )(4)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 )二、文言小题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

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

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

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

三、小阅读3.在《〈老子〉四章》第一则语录里,老子认为“有”和“无”是怎样的关系?4.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选文的内容要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人格,______。

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

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

道家人格与此不同。

老子言:“大白若辱。

”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

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

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

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六十九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六十九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六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加横线实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沛公军霸上B、范增数目项王C、(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D、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斯行之②旧令尹之政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违之。

何如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垣墙周庭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李牧连却之将成家以致汝C、函梁君臣之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迅速往上升C、野马也,尘埃也游动的雾气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D、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焉”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反诘语气呢)B、或师焉,或不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课后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课后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课后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老子》四章课后训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

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

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坐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

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

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

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

《老子》四章 练习(含解析)

《老子》四章 练习(含解析)

《老子》四章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第二单元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项,形:比较。

B 项,伐:夸耀。

C 项,慎:慎重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治之于未乱民之从事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死而不亡者寿我树之成而实五石项,均为代词,“……的人”。

A 项,代词,代“混乱”/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介词,在/介词,从。

D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B.木兰当.户织 C.当.是时也 D.安步以当.车项的“当”与例句的“当”均意为“在”。

A 项,两者相抵。

B 项,对着。

D 项,当作。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或不免于洴澼纟光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项,龟,同“皲”,皮肤冻裂。

B项,纟光,同“纩”。

C项,累,同“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贵.难得之货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其未兆.易谋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九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九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贫穷B、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C、恐惧不敢自陈陈:陈述D、乃令张良留谢谢:辞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B、又前而为歌曰C、函封之D、夜缒而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夫晋,何厌之有B、金千斤、邑万家C、燕王拜送于庭D、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其曲中规B、素善留侯张良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戏剧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②云③净端正好④科⑤唱滚绣球⑥正旦⑦二煞⑧正宫⑨鲍老儿⑩快活三A、①②/④⑤/③⑦⑧⑨/⑥⑩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⑩/⑧C、①/②③⑤/④⑥⑦⑩/⑧⑨D、①③④⑥/②⑤⑧/⑦⑨/⑩【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诵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忳郁/邑余/傺兮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C、虽/九死/其犹未悔D、将往/观乎/四荒【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或命巾车(有的人)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而后乃今培风(培育)问征夫以前路(征发戍守的人)B、门衰祚薄(福分)台隍枕夷夏之交(倚、据)皆口腹自役(自己役使)穷彭蠡之滨(发出声响)C、去以六月息(气息,风)聊乘化以归尽(顺随自然)将有事于西畴(有耕种之事)潦水尽而寒潭清(清冽的水)D、如鸟斯革(翅膀)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箭)将出一两银子(拿)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美玉,比喻雪)【答案】:【解析】:第1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老子》四章(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老子》四章(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5 《老子》四章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曰余食赘行.2.其脆易泮.3.起于累.土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知{①知人者智②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③知之为知之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当{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惴惴恐不当意 ⑤今当远离 ⑥木兰当户织 ⑦当奖率三军 ⑧安步以当车 ⑨当与秦相较3.为{①埏埴以为器②为之于未有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⑦不足为外人道也 ⑧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4.伐{①自伐者无功②伐无道,诛暴秦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跨者不行..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

2.埏埴以为..器 古义: 今义:认为。

3.自见者不明..古义: 今义: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4.民之从事..古义: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而败之5.常于几成..古义: 今义:表示“多少分之几”。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自是.者不彰2.其未兆.易谋3.常于几成而败.之4.是以圣人欲.不欲5.学.不学6.慎.终如始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句式: 译文: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句式: 译文: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句式: 译文: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句式: 译文: 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1.有自知之明....()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2.我们常常自以为是....3.在奖牌面前,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4.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老子》选读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老子》选读含答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音声相和..相和:互相应和B.物或.恶之或:或许C.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D.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答案:B解析:B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

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答案:D解析:A项,泮,通“判”,分离;B项,亡,通“妄”,荒谬;C项,见,同“现”。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物或恶.之③强.行者有志④其死也坚强.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C解析:①形容词,丑;②动词,厌恶;③形容词,竭力;④形容词,硬。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强行..者有志C.其死也枯槁..D.其死也坚强..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干枯。

A项,古义:指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

B项,古义: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D项,古义:僵硬。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犹难.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为无为,事.无事D.夫轻诺.必寡信答案:A解析: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把……看做困难;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图难于其易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答案:B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含解析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含解析

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

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

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捡。

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

那时我正在翻阅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子的顽童。

所不同者,玩弹子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子”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

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

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

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渐渐地,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关于老子的试题及答案

关于老子的试题及答案

关于老子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老子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C2. 《道德经》是哪位哲学家的主要著作?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答案:C3. 下列哪一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A. 仁B. 义C. 道D. 礼答案:C4.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指的是什么?A. 不作为B. 随意作为C. 顺应自然D. 强制作为答案:C5. 老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二、填空题6. 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应该_________自然规律,而不是强行改变。

答案:顺应7.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的特点是_________、处下、柔弱,这些特性恰恰是道的体现。

答案:利万物而不争8.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反身”的概念,即通过_________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和谐。

答案:反观内省9. 老子的“无为”治理理念,实际上是要求统治者_________,以达到社会秩序的自然形成。

答案:少干预10.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_________、政治和文化领域。

答案:哲学三、简答题11. 简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最高原则,是一切存在和变化的根据。

而“德”则是“道”在个体中的体现,是个体遵循“道”而表现出来的品质和力量。

老子强调修身养德,通过个人的修养来体现“道”的原则,从而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

12. 老子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答案:“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一种不强求、不强制、不干预的行为方式,通过无为,可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从而实现“无不为”,即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四、论述题13. 论述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含答案)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含答案)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材料二: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材料三: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四: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伐者无功伐:夸耀B.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C.客得之,以说吴王说:游说D.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器:器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小雅》怨诽而不乱C.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D.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以乱易整,不武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B.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C.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下列各选项中,表现道家学派突破常规认识的一项是()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B.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C.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D.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道家讲“修身”的道理,通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一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指出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没有好结果。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十七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十七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课后练习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函谷举②不吾知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其又何尤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惟兄嫂是依⑦吾佐董丞相于汴州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③/②⑥/④⑤⑦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③⑤/④⑥/②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秦王还柱而走② 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C、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若火之始然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活动,既详写相如,又兼顾廉颇。

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

D、交待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通晓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长。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衰微。

B、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相:指代对方。

C、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引退。

D、其制稍异于前制:规制,格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輮以为轮,其曲中规;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振长策而御宇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邯郸为郡②视为止,行为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吾见其难为⑤愿为诸君快战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全都不相同B、①与⑥相同C、②与③相同D、④与⑤相同【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爱使其形者也使人授己国B、非爱其形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C、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今一以天地为大炉D、亡,予何恶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自以比形于天地B、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乃逸而走C、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是非坎井之蛙与D、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答案】:【解析】:第8题【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5课《老子》四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5课《老子》四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

第5课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4.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

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

【作者简介】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传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因此被人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 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知识】《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之中发挥其作用。

【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毂.(gǔ)埏埴..(shān zhí)户牖.(yǒu)矜.(jīn)赘.(zhuì)强.行者(qiǎng)泮.(pàn)累.土(léi)几.成而败之(jī)2.弄懂词义。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强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

B、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

C、引宋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

D、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继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A、黔敖为食于路B、上不我用,即亡。

问以为治之本何为其然也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D、岂借才于异代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B、采之欲遗谁托遗响于悲风C、苟余情其信芳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悔相道之不察兮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

(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B、他大闹私塾,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蠹”。

(比喻贪求官位俸禄的人。

)C、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惶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澜起波。

(惊慌。

)D、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

(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C、终已不顾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划线词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还必相迎取②蹑履相逢迎B、①便可白公姥②阿母白媒人C、①哀吾生之须臾②惟江上之清风D、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句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诸郎中执兵B、北收要害之郡愿大王少假借之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今行而无信D、约为婚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延误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于是,就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买,交易,交换【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选读课 老子 习题答案

选读课 老子 习题答案

《老子》一、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第一题)老子简介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

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

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

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

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先秦诸子散文第4单元《老子》同步练习4Word版含答案

先秦诸子散文第4单元《老子》同步练习4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音声相和和 :应和.B. 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 自是者不彰.彰:表彰答案: D分析: D 项 ,彰 :彰显。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其脆易泮B. 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答案:D分析: A 项 ,泮 ,通“判”,分别 ;B 项 ,亡 ,通“妄”,荒唐 ;C 项,见 ,同“现”。

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答案: B分析: B 项 ,介词 ,表由来 ,根源 ,从 /介词 ,表比较 ,比。

A 项 ,连词 ,表转折 ,但是、却。

C 项 ,语气助词 , 表逗留 ,不译。

D 项 ,构造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企者不立 ,跨者不可以B.强行者有志....C.其死也枯槁D.自矜者不长....答案: C分析: C 项,古今义同样 ,枯竭。

A 项 ,古义 :不可以走远。

今义 :不可以够 ,不被同意。

B 项 ,古义 :确立不移、全力推行。

今义 :用强迫的方式进行。

D 项 ,古义 :得不到恭敬。

今义 :不可以生长。

5.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种类,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导学号50730032)之 B.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A. 是以贤人犹难..C.为无为 ,事无事D.环而攻之而不胜..答案: A分析: A 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犯难 ,把看作困难 ;B 、 C、 D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以下句子的句式种类,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图难于其易B.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答案: B分析: B 项是宾语前置。

A 、 C、 D 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7~9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
一、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第一题)
老子简介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

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

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

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

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二、《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第2题的第2小题)
“道法自然”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而是“道”本身运转原则的问题。

自然,自己而然,即依据自己的固有规律运转,而不效法它物。

因为,“道”的运转动力是其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互相转化循环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原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过程除其表面的意思外,还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范围上讲是层层包容的关系,人包含在地道之中,地道含于天道之中,天道含于道之中,道受其自身固定规律治约。

这不只是可见有形世界的包容型式,也指各自的原则规律是层层包容的,地道生长敛藏无不受天道四时约束。

一般讲的天之道和自然之道相同,但此处的“自然”包括的是有形、无形两种存在状态和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含义是不同的。

二是这种过程实质上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逐步由小到大,由现象到本质的进步,从而能法为人用的原因。

道和万物之间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也就是矛盾和事物的关系,也就是“道”与“德”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万物是“德”的具体表现。

三、《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中有“不尚贤,使民不争”之说,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消极意义,今天我们能不能推行这种主张?(第6题的第2小题)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
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不尚贤与尚贤是历来有争论的话题,争论越激烈越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有限世界里提倡“不尚贤”的方法是难以行得通的,至今全世界各国建立学校培育人才,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而努力,人才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是不容质疑的。

争论的话题在这个矛盾世界已经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发生,没有科学性的依据是绝对平息不了矛盾来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愚民思想,“使民不争”,防止民众追名逐利,成了许多人医治世风日下道德为沦丧的灵丹妙药,也成了老子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

对美化事物的追求和自由竞争,是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动力。

老子主张愚民,反对社会进步,以维持社会安定,显然是违背人类本性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尚贤”就是推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统治阶级养尊处优,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而有才干能重任的贤才往往处于民间,提出“不尚贤”的政策,在世袭贵族和庶民之间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把世袭贵族和庶民永远隔开,庶民即使有才能也不能任用,永远处于最底层,也就是说。

使统治权永远掌握在世袭贵族统治者的手中。

压抑普通民众的解放,抗拒社会的进步。

所以今天我们能不能推行这种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