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合集下载

“智慧课堂”——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原子的构成》课例分析

“智慧课堂”——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原子的构成》课例分析

整合视导“智慧课堂”——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原子的构成》课例分析秦斌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六中学肖志国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钟永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实验结论,轻实验操作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实验却是一些中学化学教师备课中分量较少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最薄弱的环节。

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以及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等不是通过实验做出来的,而是教师归纳总结得来的,虽然教师帮学生归纳、整理并剪辑出最省时间、容量最大、获得结论最多的实验内容,但这样没有实践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枯燥无味。

2.重概念记忆,轻构建概念过程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中,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过分压缩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压抑了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思维僵化。

为了记忆许多概念,应付考试,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失去了研究建立概念的过程;尽管巧解巧算使解题有了捷径,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但是这样往往会产生定势,失去寻求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巧解巧算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3.重知识总结,轻学生学习过程许多长期从事教学的有经验的教师,除了全方位归纳、总结知识外,还能归纳总结出过去若干届学生在每一知识点上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在教学设计中,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使其程序化,用来指导现在所教的学生,把过去学生的思维移植到他们的头脑中。

这种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通常只有内容而没有思维的过程,只有“懂”而没有“不懂”,只有“结论”而没有“问题”,不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重标准答案,轻解题思维过程在一些考试中,为了评分标准统一,有些题目对每一步的得分都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本是为教师的改卷评分提供参考,但是,如果有的学生超越常规,用非常简练的步骤出色地解答了题目,有些教师就会因为学生没有按照标准答案顺序解题而扣学生的分。

现代信息技术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如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主要课题。

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非化学专业的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做了一些探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主要课题,也是信息技术引进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教学资源和要素有机整合,熟练操作系统方法,教育心理学与先进教育技术等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使老师、学生、教学理论及多媒体辅助等多元素的联系处于稳定并产生积极影响,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高职化学教学现状需要信息技术整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所招生源,大多是中职毕业生和高考低分段学生,文科生多,化学基础较差,学生厌学情绪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同时,高职学院也存在以下认识不足:(1)对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性、技能性高级人才,基础化学教学应为专业服务,但在高职化学教学实践中没有给予基础化学应有的重视。

(2)高职化学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相应职业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把教学课时重点都集中在专业课和职业技术实训上,在课程计划中给基础课教学的课时一般都不够。

(3)高职化学教材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不强。

近年来,高职化学教材内容的编写虽注重“实用、够用、适用”的原则,但仍有欠缺。

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少;与专业课缺乏深层次的衔接;前沿知识、先进技术的介绍匮乏等。

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作为高职学院的化学教师,面对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高职学生,要在较少的时间里,教会他们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常常感到困难,往往要花几倍的心血才能换来点滴收获。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呢?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技术,它优于其他任何教学技术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交互性,即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对学生实时及时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初中化学整合教案

初中化学整合教案

初中化学整合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化学整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合价等;
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
3. 常见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气体生成、金属活动性等;
4. 化学知识应用:化学清洁剂、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环保等。

【教学过程】
1.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常见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问题解析:讨论化学反应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教学手段】
1. 讲授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实验展示: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展示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化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加强化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美篇

九年级化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美篇

九年级化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美篇上一节九年级化学课,我们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下面是对这次活动的一次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化学与生活”。

在我们的化学课程中,化学理论知识的重点是基础概念、化学反应、元素和化合物等。

但很多同学却很难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因此,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实验。

我们选择了几个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比如,我们进行了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通过加入不同酸碱溶液的混合,让学生们亲手体验到了“臭鸡蛋变化”的过程。

我们还进行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金属氧化与非金属还原的过程。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对实验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实验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环节。

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回答。

比如,“为什么水能中和酸碱?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而有些金属不会?”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化学和生活的关系展开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我意识到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化学教学的难点和挑战,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除了实验和讨论,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小组分享。

每个小组被分配了一个与化学有关的课题,比如“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食品安全”等。

小组成员需要研究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分享他们对这个课题的理解和观点。

这个环节锻炼了同学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也促使他们对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

通过小组分享,我发现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对课题的兴趣和关注。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究精神非常重要。

信息技术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信息技术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学这一角度考虑, 不断提高制作能力。
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学习和教师 教学的需要, 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决不能当C I A 课件的放映员, 把信息技 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的
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 学生的思维
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一次升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全面实施素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不要让
分、 立意新颖的论文。
2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
能力
学活起来。
4 .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课堂信息 量加大了, 各章节的交互性变强了, 抽 象的概念容易理解了, 有利于学生的创
信息 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 创设 情境, 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 满足学 生的心理要求, 激励学生探究实践, 特 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
长处相结合, 达到教学的完美。
第二, 一知识内容, 同 经过讨论、 板 书、 实验、 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 替出现, 可以促进记忆。 但要注意, 不同 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生 层次, 否则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 影响 思维的积极性。 另外, 要根据不同角度、 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教学, 即把知识
模拟演示。 正因为如此, 许多课件在开
发时, 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
化, 表面 上其 效 果是 既节省 大量 教 学
教学只靠口 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 让
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 联系, 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 探究新知,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时间, 又让学生在音乐、 动画中轻松记
验和学生实验。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 就在于能够

部编版化学教案,让实验课不再枯燥

部编版化学教案,让实验课不再枯燥

最近,部编版化学教材的推广和应用逐渐普及,这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

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化学实验课很枯燥,这是因为实验内容单调,而教学方式、教材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如何让这些课不再枯燥呢?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来自我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和对部编版化学教材的使用。

在化学实验课上运用一些互动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例如,在将某些物质加入试管中后,让学生猜测反应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推测反应类型和产物物质,然后再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使用部编版化学教材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也非常重要。

化学教材比较抽象,如果单纯地阅读教材,则很难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果通过视频、实验演示或其他形式的实践,再结合适当的实验操作,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进而加深对化学基础的理解。

此外,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切勿让学生过分追求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和理论基础。

化学实验中,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理论知识,即使得到了实验结果,也无法正确解释其背后的道理,甚至会引起危险。

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改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注意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教育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保障实验的质量和安全。

化学实验课不只是为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还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对社会科技发展和科普宣传的贡献。

结合常见的生活中化学现象,例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如何关乎生活、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维护健康和文化传承的。

初中化学多学科融合教案

初中化学多学科融合教案

初中化学多学科融合教案学科:化学、地理、物理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水的凝固、融化、汽化过程;3. 了解水在地理中的作用;4. 探究水的各种应用。

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性质;2. 水的凝固、融化、汽化过程;3. 水在地理中的作用;4. 水的各种应用。

教学重点:1. 掌握水的基本性质;2. 了解水的凝固、融化、汽化过程;3. 探究水在地理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理知识引入水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2. 发散:让学生讨论水的各种性质,并引入化学、物理相关知识;3. 集中:介绍水的凝固、融化、汽化过程,进行实验展示;4. 探究:让学生探讨水在地理中的作用,如照明、灌溉等;5.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并展示相关例子;6.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演示实验;2. 小组合作;3. 讨论交流;4. 课堂展示。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水、冰块、锅、火源等;2. 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3. 教科书相关内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等;3. 课后考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

拓展延伸:1. 可以进行更多的水实验,如水的回收利用等;2. 可以安排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情况;3. 可以设计更多涉及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 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深入。

4.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有趣的化学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主动性。

5.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并设计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定期进行化学知识检测:通过定期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7. 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进行跨学科整合,以实现教学的优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密切相关,通过跨学科整合,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跨学科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跨学科整合的要求,确保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整合课程内容: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将与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3.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通过实验、项目研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4.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化学实验、科普宣传、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化学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物质”为例,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跨学科整合:1.数学整合:在讲解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概念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合,可以更精彩

整合,可以更精彩

整合,可以更精彩张家港市东莱中心小学黄利锋目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教师不再“就事论事”,而是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我们教师经常会惊奇地发现,学生变得主动了,会出“点子”了,也爱提问了。

但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还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实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一、走进学生生活,构建问题情景。

好多老师反映,现在上课很吃力,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配合老师,而多数学生好象无动于衷,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上课偏重于让学生学更多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

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课都能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开始,构建一个生活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我们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还原为生活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够吃透教材和了解自己的学生。

我听过一堂三年级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二步应用题”。

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挑选了“踢毽子”,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编“踢毽子”的二步应用题。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上课就轻松多了。

其它学科与生活整合的例子不再多举,这在教育杂志上很容易找到。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创建不同的教学情景,因为学生的生活可能不一样,所以教师也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只能吸取别人优秀的教学理念。

二、软化学科边缘,引导综合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同样的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讲着,学生还会有兴趣听吗?比如“保护地球环境”在语文、社会、自然、环境等学科中都有,我们何不来个“大串连”呢!数学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一堂化学新授课的整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一堂化学新授课的整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一堂化学新授课的整合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目前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正确合理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完成一堂化学新授课的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活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化学教学课程整合一、什么是课程整合泰勒(ralph w. 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他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如图1所示)。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

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的过程;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如图2所示)。

简单地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什么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的计算机、投影、网络等多媒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即教师用电子笔(或手指直接替代电子笔)代替鼠标和粉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电脑,在电脑界面上进行书写或标注,轻松绘制各种几何图形、化学实验图、化学方程式等。

其中既可以播放ppt幻灯片、flash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又可以借助于电子笔在白板上演示、板书。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这需要教师广开思路、注重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的化学教学。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化学教学教育心得

化学教学教育心得

化学教学教育心得化学教学教育心得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时的一些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

“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

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

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中学化学实验是教师授课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这些实验既重技能训练又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化学在这方面的优势,让平凡的化学散发神奇的魔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钠》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熟话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

”“反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们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又如,在学生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现“最早的元素周期表”,然后再问学生,门捷列夫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来的?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

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

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

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简单地讲授氧化剂、还原剂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生就显得难以接受、理解。

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摘要刚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一线教师,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一要看阶段、二要看学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阶段学情有效教学2009年秋季我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这几个月以来,笔者通过听课、座谈、网上交流等,发现我省一线教师最困惑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教什么、教多少、教多深把握不准。

笔者认为,新课标与原大纲不同,原大纲是最高要求,所讲、所考内容不能超纲。

而新课标是最低要求,又是一标多本,这给一线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真正使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传授者,而成为了课程的参与者、建设者。

笔者认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要看阶段(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二要看学情(学校的定位与实际情况)。

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视阶段而定对于同一内容,在必修阶段学习、在选修阶段学习、在高考复习阶段还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肯定不应该一样,应该逐渐加深和提升。

3个阶段应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切不可在必修模块中就“一步到位”。

这些工作,可以全市统一做,由骨干教师或兼职教研员来完成。

大一点的学校,若新高一有五六个老师,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来搞。

每人分一个选修模块,对照必修模块认真研究。

因我省高中化学使用了2种版本——人教版、苏教版。

最好2个版本对照着分析,最终确定本校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校别说2种版本,由于种种原因,本校使用的版本也只有必修模块教材,选修模块教材整个学校也没有一套,这是不应该的。

给教师配备全套教材,以及其他版本的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必备的基础教学资源之一,还没有配备这些教学资源的学校,笔者建议学校的教务处、学校的校长,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要立即配备起来。

1.1 必修模块中有,而选修模块中没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掌握好分寸。

如《化学1(必修)》关于胶体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信息技术使高中化学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使高中化学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使高中化学课堂更精彩【摘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应当积极开展以网络化、智能化、具体形象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与化学课程的整合,这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多媒体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目标理念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化学课程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课堂有效整合一、信息技术化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形式方面,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和传统教学方式交替进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可以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作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如同没有智慧和灵感。

有些化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如电子云的模型,化学键(σ键与π键)的形成等比较微观,通过简单语言讲解无法使学生形成较为直观形象的印象。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辅以视频播放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过程,讲到具体的知识点对视频进行分步播放,要求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来。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

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准确表达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讨论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以及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中进行了结论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特点、方法、策略、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培养、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开展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也要关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角色转变,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2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对于信息化学习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教师们开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建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希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还能够拓展化学教学的边界,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

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及其效果,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具体介绍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文章旨在研究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通过研究有关的文献及案例,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案,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了,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思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诸如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探究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兴趣。

通过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化学课程能够与其他的学科进行有机联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引言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还需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中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育。

近年来,跨学科融合教学逐渐变成了教育界的热点,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引进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还可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

一、跨学科知识整合教师需要按照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抉择与化学有关的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譬如,选择与化学相关的生物学、物理学、艺术等学科内容。

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及概念整合到一个课程中,通过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综合使用各学科的知识。

譬如,设计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地理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了解并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譬如,通过实验、模拟、讨论或者观察等模式,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与方法来理解并应用化学知识。

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一同设计并实施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

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科知识,提供更为丰富及综合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一、引言1、虚拟实验室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具象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资料、图表数据等,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多样性和效果。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学习资料。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查阅关于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动态、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信息,增强自己的化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网络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如在线交流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等,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范围。

4、智能化学实验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学实验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等方式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减少学生的操作风险,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智能化学实验设备还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5、电子化学教材电子化学教材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化学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超链接、互动等形式呈现化学知识,使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子化学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模拟实验、学习游戏、在线测试等,丰富化学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化学教材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更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趋势。

三、案例分析某高中化学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在实验课程中使用了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实验。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深化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苯芳香烃》网络教学设计苍南中学王加奖【设计背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

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

本人在组织《苯芳香烃》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内容分析苯是芳香烃典型的代表物,苯分子结构中的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学好苯的知识对学习苯的同系物具有指导作用,苯的结构的研究发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很好的素材,一定要很好利用。

为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重点进行苯的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的教学。

在对苯结构进行教学时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这一节课设计成网络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网络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苯的结构,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对象分析高二学生已经上过一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

苯环上碳碳间的这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和前面学过的烷烃和烯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苯结构的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取的,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网络教室内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

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3.理解共价单键的可旋转性。

能力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导学案与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如何 整合的
1、创设情境,丰富感性材料,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丰富感性材料
入)
例如: 例如: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情景导 情景导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情景导入)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2、知识再现,温故思新 、知识再现,
例如: 温故互查: 例如: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 应 (温故互查: 温故互查 酸的性质实验、碱的性质实验) 酸的性质实验、碱的性质实验)
3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 )原子的构成(设问导读) 例如:(1)原子的构成(设问导读) :( 水的分解) (2)分子和原子 ( 水的分解) ) (3)酸和碱微观反应的 本质 ) (4)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设问导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设问导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课程整合 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阳邑中学 化学组
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使用导学案的困惑 使用导学案的困惑 导学案与多媒体的整合过程 导学案与多媒体的 与多媒体 课例展示 心得反思
一、使用导学案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1、有些单元、课时起始课,温故互查与本节教 、有些单元、课时起始课, 学内容联系不太紧密; 学内容联系不太紧密; 2、设问导读中,有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学难以理 、设问导读中, 解; 3、有些题组设计没有达到授课教师的预设目的; 、有些题组设计没有达到授课教师的预设目的; 4 、有些课题需要向学生呈现知识梳理。 有些课题需要向学生呈现知识梳理。
t1
t2 t3
5、对本课题或单元进行知识梳理 、
例如: 例如: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知识结构 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结构
碳和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三、案例展示
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四、导学案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教学中 的心得与思考: 的心得与思考:
1、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不能取代课本; 、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不能取代课本; 2、不能以多媒体的动画、模拟实验取代学生实验; 、不能以多媒体的动画、模拟实验取代学生实验; 3、多媒体不能取代黑板 ,也不是板书的重复; 也不是板书的重复; 、 4、多媒体服务于导学案,也不是导学案的重复,是 、多媒体服务于导学案,也不是导学案的重复, 突破重、难点的 、对题组设计进行补充、
例如( ) 例如(1)制取氧气 巩固训练中找出装置中的错误的改进) (巩固训练中找出装置中的错误的改进) (2)溶解度曲线的练习(对巩固训练的补充) )溶解度曲线的练习(对巩固训练的补充)
溶 解 度
A
巩固训练
p
B C
温度 ℃ 如图是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回答: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是 、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 1. t1时A 、B、 C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2. p点表示的意义___ p点表示的意义 点表示的意义___ 3.将t3 ℃时A、 B 、C的饱和溶液降到 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无晶体析出的 将 、 的饱和溶液降到t 的饱和溶液降到 是—— 4.要使 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温度的方法(升温、降温) 要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温度的方法(升温、降温) 要使 5.要从 、B 的溶液中得到 A 、 B的晶体,A最好采用——的方法 , B最好采 要从A 的晶体, 最好采用 最好采 要从 的晶体 用——的方法 6.当A中 含有少量 ,要提纯 可采用——的方法 当 中 含有少量B,要提纯A可采用 7.要判断 ℃ A的 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要判断t 要判断 的 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8.如果 代表碳酸钠,B代表氯化钠,住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为什么冬天捞碱夏天 如果A代表碳酸钠 代表氯化钠, 如果 代表碳酸钠, 代表氯化钠 晒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