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笔记十篇

合集下载

《哲学笔记》读书笔记

《哲学笔记》读书笔记

《哲学笔记》读书笔记《哲学笔记》读书笔记(精品5篇)关于对《哲学笔记》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笔记》读书笔记篇1《哲学笔记》是一本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写的作品,它主要探讨了哲学、政治、知识、权力等方面的问题。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即“后现代主义哲学”。

他认为,现代哲学过于关注理性、普遍性、客观性等问题,而忽视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的作用。

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则强调了复杂性和多元性,认为每个时代、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哲学观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思考问题时不能过于单一化、绝对化。

其次,福柯在书中对政治、知识、权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政治权力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集中的力量,而是一种分散的、多元化的力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政治的参与者。

同时,知识也不再是一种客观的、中立的领域,而是一种被权力所操控的领域。

这种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政治和知识问题,而应该从更深入的角度去思考它们。

最后,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的思考。

他认为,未来的社会将会更加复杂、多元化,人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变化。

这种观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哲学笔记》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哲学、政治、知识、权力等方面的问题,并启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

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籍,相信它也会对你的思考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哲学笔记》读书笔记篇2《哲学笔记》读书笔记弗兰茨·梅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著作《哲学笔记》是他对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中国哲学史》笔记第一篇子学时代第一章绪论一、哲学之容二、哲学之方法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1.中国哲学家之哲学,比西洋以及印度哲学家之哲学,大有逊色。

但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为,非尽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能。

1)“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哲学家,多讲“圣外王”之道。

圣:立德;外王:立功。

立言乃为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3)中国古代由于竹简夯重,著述立言务求简短,往往仅写结论,后人虽不受此限,但亦因仍不改。

2.中国哲学家多注重于人之是什么,不重视人之有什么。

更重视在圣人,不重视外在知识。

3.逻辑在中国亦不发达4.中国哲学家对于宇宙论之研究,亦甚简略。

六、哲学之统一七、哲学与哲学家八、历史与哲学史二者相互影响九、历史与写的历史两回事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十一、历史是进步的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1.子学时代之开始1.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初具规模。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而从文哉,呜呼,吾从周”在孔子眼中,周朝的典章制度,实可以“上既往圣,下开来学”。

2.孔子之前,尚无私人著书立著之事。

从前贵族统治,他们是有知识的人,有想法直接就付诸于实施了,无需著书立著。

著书立著乃是后来人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却不得而不得已为之的事情。

3.孔子一生未作官亦未做他事专以讲学为生,亦是开先河4.孔子的思想是有系统的,在此之前,无有。

所以,中国哲学史可以自孔子讲起5.孔子同时代的没有人可以与孔子的系统的思想和理念6.孔子后,墨学学兴起所以百年之后的孟子才力推儒学,距墨1.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自春秋至汉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一大解放之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皆有根本性的改变。

具体:1.贵族政治之崩坏。

2.贵族政治相连带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度的崩坏商人阶级亦乘时抢占势力总之,世禄井田制度破坏,庶民解放,营私产,为富豪。

哲学课堂笔记(定稿)

哲学课堂笔记(定稿)

哲学课堂笔记(定稿)第一篇:哲学课堂笔记(定稿)2012-2-9读书笔记:《哲学笔记》一、生与死讲述:因死亡不可预测且不知时间所以就会忘记死亡的恐惧,快乐的生活。

但当死亡来临就会完全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

如果生命还剩下三个月,会是什么心情?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将人类这种心理状态分为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彷徨—沮丧—接受(非自愿)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时间根源时间(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此在)世界时间(失去自我——存在者)电影:《马格瑞母的神奇玩具店》《遗愿清单》《没有我的日子》高更的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二、理想与现实柏拉图(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拉斐尔画《雅典学派》理想与现实矛盾统一关系:理想达到的时候变为现实,理想与现实共同成为下一个理想的动力与契机。

(正——反——合的金字塔关系)电影:《理想丈夫》三、理性与欲望康德:人类究竟是什么?①<纯粹理性批判>(人类能知道什么?)物自体—现象界②《实践理性批判》(人类应该做什么)道德的根据③《判断力批判》(人类可以抱有什么希望)法律之外的伦理思考方式:边沁:最大幸福原则(量化功利主义)穆勒:精英主义(质化功利主义)康德的伦理思考:义务论:(否定“假言命令”:如果想要什么的话就去做)提出定言命令:去做……….,前提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能够得到底层人民接受。

人类有理性——人有自由意志——意志的自律性(从人格尊严中产生)——自身的意志基准与普遍存在的立法原则一致——绝对道德律令四、烦恼与忧愁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身体——我的身体身体图式——不属于我的身体心所在——笛卡尔:心身分离,松果腺另一种:心身不同但有联系身体的意义:我——身体——世界我——肉体——其他人身体是联系我与他人的媒介五、自己与他人埃玛纽埃尔·列维纳斯《总体性与无限》《从存在到存在者》外出对“作比较”与“被关注”感到疲惫,他人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外貌的意义:外貌——每个人都不同——他人与自己之间无法改变的绝对差异他人看自己的目光永远存在于另一个无法绝对控制的世界,他人是完全不受我们控制的存在,也是我们自身最清晰的一个投影,竞争对手是最符合他人这个概念的他人非对称的伦理——与我们自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们的世界总会有他人存在——他人本身就是“伦理”=因为这种伦理本身具有对称性,所以我们对他人拥有责任。

哲学类读书笔记摘抄(3篇)

哲学类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著,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涵盖了众多哲学家及其思想。

阅读该书,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书中部分内容的摘抄与感悟。

二、摘抄与感悟1.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真正的美好存在于理念世界。

他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映射。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现实世界本身就是美好的,哲学的任务是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

感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柏拉图的理念论启示我们,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世界,从中寻找真理。

2.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认为,信仰是哲学的基础,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神学观点。

托马斯·阿奎那则将信仰与理性相结合,提出了“自然法”和“宇宙秩序”等观点。

感悟: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信仰和理性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哲学的发展。

3. 康德与黑格尔康德认为,人类理性具有局限性,他提出了“先验批判”和“纯粹理性”等观点。

黑格尔则认为,理性是宇宙的本质,他提出了“绝对精神”和“辩证法”等观点。

感悟:康德和黑格尔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人类理性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康德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而黑格尔则强调理性在宇宙中的地位。

4. 尼采与萨特尼采认为,西方哲学已经陷入“虚无主义”,他提出了“超人”和“权力意志”等观点。

萨特则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他提出了“存在主义”和“自由意志”等观点。

感悟:尼采和萨特的观点为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的困境提供了启示。

尼采提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虚无主义,而萨特则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5. 20世纪哲学20世纪哲学流派繁多,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哲学等。

这些流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

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马哲笔记2010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第一节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一、实践概念的规定实践本身包含有一种矛盾性的本质:一方面,实践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实践:是一种表现出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物质的。

可感知的。

2.主观能动性:实践过程贯穿了人的自觉的目的和意志,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要求和目的得到改造。

3.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通过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生产满足人类生活物质需要的资料。

2.处理社会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或改变不适合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改造社会。

3.科学实验活动: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四、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体论就是论本体与其派生物(精神)之间的关系,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3.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1.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劳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在人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具有决定性意义:(1)劳动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2)劳动创造了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3.自然概念的层次性及自然对社会的影响自然概念有以下三个层次不同的含义(1)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即物质的自然(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

哲学导论笔记(哲学研究生专用)

哲学导论笔记(哲学研究生专用)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审美观第一篇:“美学”一词源于希腊语:aesthetic,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想录》一书中提出。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按主客关系来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无审美意识可言,审美意识不属于主客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融合,即天人合一。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1、审美意识在于“天人合一”与“情景合一”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叫人,人与世界万物交融不同于主客观的统一,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是合而为一的关系。

审美意识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心境”、“情境”。

2、“无我”——“有我”——“忘我”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哲学重视主客关系。

“无我之境”:无主客之分,没有自我意识,原始天人合一;“有我之境”:有主客之分,有自我意识;“忘我之境”:超越主客关系达到更高级的天人合一审美意识的核心在于“超越”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1、审美意识的直觉性:指审美主体面对客体的一种不假思索,无需推理就能立即把握与领悟的能力;2、审美意识的创造性:3、审美意识的愉悦性;4、审美意识的超功利性5、审美意识的诸种特性都在于超越主客关系和认识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自由本是超越的、彼岸性的、无法直观的,但在审美中自由却有了经验的,成为可以直观的。

审美是人之自由,人之为人的体现,是人存在的表征。

审美意识超越并高于道德意识,但它并不是不道德,更不是否定道德,只是它不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第二篇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1、柏拉图:开哲学与惊异对立之先河惊异就是对无知的意识,或说是求知欲的兴起,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理解的世界和可感觉的世界,哲学的展开和目的不是惊异于感性世界的感性表象,而是在于可理解的世界中关于对立面的梳理。

哲学笔记

哲学笔记

1.习惯于将广大而不安的生命安顿下来,使生命及对生命的思考是有家的。

需要困惑的
东西,把烦躁的心安顿下来。

通过这种困惑,我们要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2.习惯于珍惜每一个晚秋的宁静,静观每个生命的肃穆和伟大,追求一种惊讶新鲜的感
觉。

3.要学习一种拒绝的方式,不妨对那些给定物表现出必要的高傲。

运用坚定的心灵一种
诗意的在。

在此基础上达到诗意的思,诗意的赏。

4.运用理性的限度学习恰当的设定人在宇宙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无知。

5.学会给思想及思想者的自由出入任何境界的权力和能力。

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存在思考
的自由。

6.让每一个思考的心灵都变成天真的会说话的孩子,让那些狂妄的知士懂得在那些孩子
面前表现出必要的惭愧。

7.不仅要作一个识物的大师,而且要成为识人识已的大师,习惯于同时作参预者和观赏
者的双面角色,为人处事要达观。

8.自由出入可能,应该两种境遇,康德的三种层面可能问题:何以是可能的?人做为人
的本质是什么?一物判别另一物的标准地什么?我之为我的道德标准是什么?物之所以为一物不为他物的特性是什么?应该的层面: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社会构成了群体。

应该问题是群体特性及其它形式的契约,是一种商定的问题,一种伦理学的问题,必须的问题对任何一个问题来说,必须是纯个体的,具有某种不可解释性一种强加于头上的跟随性。

自觉的服从地必须的结果。

9.习惯于判断意境,诗境,语境三种境界。

哲学笔记(连载)

哲学笔记(连载)

哲学笔记(连载)二十九、没理解意思就去批判要不得最近,我和我们县诗词学会的同仁们交流。

我告诉他们,我们湖北有一个叫刘南陔的老诗人,在《九州诗词》上发表了一篇《平水韵中有哪些“赖子”》。

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近体诗(律诗、律绝、长律)和词是讲究平仄的,关键位置,字的平仄是不能错的。

可是,偏偏有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平水韵中,有的字有平、仄两种读音,意思却是一样的。

秘书长姚永辉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当然很高兴,建议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发到群里面,让大家学习。

谁知,这篇文章发给大家看后,有个诗人说:“我觉得刘先生这篇文章举的例子不对。

'笼’作名词(笼子)是平声,作动词(笼罩)才是仄声。

刘先生却说这个字有平、仄两种读音,意思不变。

”听到这位先生的话,我感到又可气又可笑。

刘先生说得很清楚,他讲的是这些字在平水韵中的读音,也就是古代的读音,并不是今天普通话中的读音。

这个人根本就没读懂这篇文章,却在这里批判别人,这不荒唐吗?一个写旧体诗的人,连平水韵和今韵都分不清,这不是无知是什么呢?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别人的话是什么意思,才有资格去评论。

不理解意思,盲目地去批评别人,那是要不得的。

具体的事物是这样,哲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事物,更是如此。

孔子曾经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两句话本身是说,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王充写过一篇《问孔》,批评孔子说:“孔子当官就是为了吃俸禄,这种思想要不得啊!”原来,他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他把这里两句话理解成了什么呢?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挂着不吃饭呢?这么一曲解,原来两句奋发有为的话,就变成了很庸俗的话了。

王充反对人们迷信孔子,这种思想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举这个例子就不妥了。

他没有弄懂孔子话的意思就去批评孔子,这就要不得了。

还比如,我们翻译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有人批评说:“黑格尔这话要不得,难道所有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吗?”其实,黑格尔的原话是什么呢?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存在的,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中国哲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哲学史笔记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入奴隶社会阶段(一)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二)奴隶制的社会特点1、经济上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

2、政治上(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

(三)奴隶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夏朝----“有夏服(受)天命”。

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至高无上的神,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

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用统治者的德行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一)奴隶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立(二)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手工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奴隶主统治者—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老子—提出“道”与“无为”学说2、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小生产者---人文主义思潮墨子—提出“兼爱”“非命”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1、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子和奴隶农民的不同主张2、百家争鸣—田氏官学(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子,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经济上,剥夺奴隶主政权,废除分封制度政治上,主张用暴力、战争推翻奴隶主的统治,忘了世卿制,提出以军功论爵位世界观上,注重客观实际,朴素的唯物主义(2)改良派—旧奴隶主转化的地主—孟子经济上,承认封建地主经济的合法性政治上,用“仁义”感化奴隶主,笼络劳动人民实现封建制过渡,反对暴力世界观上,片面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鼓吹主观唯心论的先验论和英雄史观。

哲学笔记汇总

哲学笔记汇总

哲学笔记汇总北大中国哲学专业多篇考研听课笔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王守常今天听的脑袋很晕,眼睛很痛,下雨天气超级冷,膝盖很酸。

感觉王老师史学家的气质多于哲学家。

在他身上看不出诗人的气质,但确很现实,视野很开阔。

思路很清晰。

我总结王老师上课的一点:学哲学要有史的视野。

不仅仅考察概念,更要弄明白概念背后的社会的政治的大背景。

但不能停留在史实的考证上,要去思考背后的意义。

1历史是对史实的考证。

历史永远是一条长河,无前面的涓涓细流,则无后面的滔滔江水。

比如鲁迅对礼教的批判就源自戴震的观点“以礼杀人”。

2对于郭店竹简虽未遭秦祸,但并未传世。

和传世的比,两者没有对错,只能是未传世的解决传世的问题而已。

----我在想为何不可以新发现的莱重新建构呢?3北大是一流学府,那是吹出来的!!北大好的只是系别较多,讲座很多,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罢了。

4儒家为何进入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就是因为儒家进入法典,规定了公私生活。

5一个理论要成其为理论,也就是要是周全的,那其论证要有充分的论据!且一个理论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与理论的自明性不是重合的。

6以德延年,仁者寿,死而不亡者寿,何意义?王弼注亡即忘也。

死去了人们不忘掉你,那你就长寿了。

为何不忘,“其道尤存”7历史学只搞明白你是哪天死的,在哪儿死的,而不理会你死得意义。

8为何要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当时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即是天理”这不和第一句矛盾吗?既然天理和人欲是一回事,那为何要存天理灭掉人欲呢?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而然,是人的自然而然的需求。

求美味者即人欲也。

美味就是你不满足于粗茶淡饭,非卡布奇诺不喝,非汉堡包不吃。

这就是过多的**,过多的**就是人欲。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灭掉过多的人欲。

在先秦道器,理欲都没有联用。

为何到后来联在了一块儿呢?“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诚者何解?诚乃不妄。

不妄何解?就是真。

什么是真,就是天运行的规律,人们之间的道德规律,对我这个存在来说是真实存在的。

中国哲学史笔记范文

中国哲学史笔记范文

中国哲学史笔记范文所谓今昔,无一定之标准。

有点相对论的色彩。

8.9.连环可解也连环方成方毁。

现为连环,忽焉而已非连环矣。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天下无方,故所在为中,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

”10.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齐物论》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妖。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问题:从以上可见,惠施与庄子之思想,诸多相同,或言之,后者乃包含前者之思想。

然而,惠施与庄子不同之处在哪里?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1)盖惠施只是以知识证明,“万物毕同毕异”“天地一体”之说,而未言若何可以使吾人实际经验“天地一体”之境界。

2)庄子则于言之外,又言无言;于知之外,又言不知,有所谓心斋,坐忘,以实际达到王仁我,齐死生,万物一体,绝对逍遥的境界。

故:庄子之学,始于言,而终于无言,始于辩而终于无辩。

超乎是非之竟,而反于大通。

与辩者始终与“察”“辩”者不同。

然庄子之学,在其“言”与“知”方面,与惠施终有契合。

由是观之庄子之学,乃惠施之又进一步。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参见书上156页描述六、公孙龙之所谓\指\之意义名有抽象与共相。

汉语中“马”与“白”兼指抽象的共相与具体的个体,七、公孙龙之坚白论石头之坚白,坚与白作为两个石头的特性,不在彼此之中,故曰是两个分离的共相。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天下之物,都有共相。

然共相不可复分析为共相。

共相之自身,不在时空之内。

然共相联合而现于时空之位以为物,亦是自然的。

非指,即物也。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共相,不变者也;个体,常变者也;或变或不变,即为通变论讨论之问题。

公孙龙之意在于:共相不变,个体常变。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思想之核心。

或言之:“坚白同异之辩”其实辩者中,当分二派。

一为“合同异”,一为“离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后者以公孙龙为首领。

换言之,二者一个强调,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后者强调指与非指。

庄子承袭惠施的学说,而不赞成“离坚白”。

哲学笔记摘抄

哲学笔记摘抄

哲学笔记摘抄
以下是一些哲学笔记摘抄,供您参考:
1、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人的存在所决定的。

人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本质是第二性的。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6、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有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自由与必然的统一:自由与必然是相互联系的,自由不是脱离必然的任意,而是建立在必然的基础上的。

8、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真正的善和美都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

9、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个人。

10、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有限与无限是相互联系的,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是无限序列中的一个环节。

哲学笔记[整理版]

哲学笔记[整理版]

哲学笔记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道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笔记(复旦)

哲学笔记(复旦)

——西方哲学笔记————希腊哲学的特点:1、朴素直观性只能用感性表现去表达抽象。

2、经验主义只能由经验出发通过经验去说明经验。

3、宇宙论自然哲学希腊人把宇宙、自然、城邦、国家和人看做是同制同构的。

——本原:1. 万物生灭变化,它从那里来毁灭后再回到那里去,是永恒不变的。

2. 从泰勒斯开始指万物的根源或基础常被翻译成为:“始基”既是根源又是基础。

3. 在希腊人看来真正原始古老的开端就是万物的主宰,这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逻各斯:1. 希腊中一个源于动词logos意思代表说的名词,基本含意是“言说、话语”。

2. 主要的含意是:赫拉克利特:“万物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

相当与我们所说的规律3. 使知识有了确定性相当与老子的道。

“逻辑”就是从它那里衍生而来的,基督教认为其与神同在与神是同一的。

4. 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它永恒的存在着,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2003考过1. 巴门尼德提出的命题,认为在感觉经验中达到认识和对象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理性认识中,知识和对象才能同一才能认识万物的本质。

其确定了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认识无非要达到与对象的统一性,而这个统一性在感觉经验中是无论无何也达不到的。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那就是通过理性认识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

2. 将本质与现象区别开来,并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的对象,奠定本体论的基础使哲学系统化。

本体论是追问的存在是逻辑上在先而不是时间上在先的质料性东西。

3. 巴门尼德是本体论奠基者,其思想的倾向就是以思想的普遍性为基础,摒弃了自然哲学追问时间上在先的根据。

他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本质世界(思维)和现象世界(存在)的划分,两条道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划分,(知识和意见有着严格的区别,知识是普遍必然的,意见是因人而异的)确定了后来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以及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的命题,确立了理论思维的基本形式。

古典哲学笔记(总)

古典哲学笔记(总)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的“本性”,特指事物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它定义为“运动变化的本原”,本义“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因而被译成“基质”或“原则”。

世界(宇宙),意近于“自然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秩序的原因。

理智: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希腊文“nous”(奴斯),又译作心灵。

阿那克萨戈拉最早提出心灵是万物的本质,经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提倡,理性精神最明显突出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散在整个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

与人的灵魂相通时,是人的灵魂中纯粹的部分,支配认识、意志与欲望。

按照传统的哲学观念,理智是灵魂的能动力量,后来的理智主义使身体\灵魂,感觉\理性相对立,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水本原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首先提出“什么是本原”的问题,打破了神话世界观的窠臼,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他的理由有二:1用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

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

2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同时他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世界图式。

无定说:阿纳克西曼德认识到世界万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

把“无定”看做万物本原,指调整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又提出补偿原则: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令一些事物的消亡。

把无定分化成万物的过程当做生成,而万物复归于“无定”的过程当做消亡,生成和消亡构成世界的运动。

表达了运动的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分离生成观)。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本原说,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即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又有特定的属性。

艺术哲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艺术哲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而不在于模仿。

(柏拉图《理想国》)2.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外化,是情感的宣泄。

(康德《判断力批判》)3.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黑格尔《美学》)4.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生活的升华。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生活》)5. 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罗丹《艺术家的职责》)6. 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尼采《悲剧的诞生》)7. 艺术是一种语言,它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局限,直接触及人的灵魂。

(马尔罗《艺术家的语言》)8. 艺术应当关注现实,揭示现实,引导人们认识现实。

(毕加索《艺术家的责任》)9.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形式,是心灵的最高体现。

(雨果《艺术家的心灵》)10. 艺术家应当敢于创新,打破传统,开拓新的艺术领域。

(梵高《艺术家的使命》)二、感悟1.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是情感的载体。

从柏拉图到尼采,艺术家们不断探索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表达和宣泄情感的途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并非空洞的模仿,而是心灵的抒发。

2.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这启示我,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个人风格的培养,勇于创新,避免落入俗套。

3.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生活的升华。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揭示现实,引导人们认识现实。

这让我明白,艺术家应当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用艺术的力量去揭示现实,升华生活。

4. 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罗丹认为,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这让我深感,艺术家肩负着揭示真理、传播美的使命。

5. 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尼采认为,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这让我意识到,艺术创作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6. 艺术是一种语言,它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局限,直接触及人的灵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我吾尝终日而思矣:“究竟谁是我呢?有什么是属于我的东西?是我区别于外物的东西呢?”是我的身体吗?不!我每天吃进不同的食物,吸收不同的养分。

自我生下之日起,组成我的分子、原子就在不停的更迭。

试问我生下之时组成我的所有分子、原子如今还有一个在我的体内吗?即使有那么几个,也说明组成我身体的物质不是属于我自己独有的,不是我区别于外物的特征。

那么是我的思想、观念吗?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完全相同,这么说我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集合是我区别于他人和外物的标志。

但是若细究下去,组成这个集合的每个思想、观念有哪些是我独有的呢?有些思想、观念可能是我独创的,但并不不意味着以前就没人想到过,或许只不过是不为人所知罢了;就算前人没有想到过,也不代表以后没人独立想到;就算别人是从我这里学到我独创的思想、观念,那么他也毕竟拥有了这些思想、观念。

----已矣乎!看来没有任何思想、观念,甚至情感、愿望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那么我的“思维”或者说“灵魂”是我独有的吗?谁知道呢?谁知道人死后还有没有灵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究竟谁是我呢?形式语言是否能完全替代日常语言1. 莱布尼茨曾提出一种设想,建立一种普遍的适合推理演算的语言作为一切思想表达的工具。

后来者弗雷格意识到这种方案过于庞大而难以实现,这使他变得更加现实。

自休谟以后的时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深入人心,弗雷格也这么认为:“美的东西仅对那些感到它美的人才是美的。

对于审美力不必争论。

真的东西任凭自身是真的;没有东西任凭自身是美的。

”①弗雷格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主动放弃了价值,他不用形式语言来指称价值。

他说:“科学越是严格,就越是枯燥。

因为严格的科学以真为目标,并且仅以真为目标,因此句子中与断定力没关系的所有部分不属于科学论断。

”②他又同时为他的算术形式语言辩解说:“这种概念文字是为一定的科学目的构想出来的辅助工具。

不能因为他在其他方面毫无用处而批评它。

”③并非弗雷格认为价值不重要,而是他明白要建立算术形式语言就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过:“逻辑学家认为无关重要的东西,对于语言中为了美而追求的意义来说,可能恰恰表现为重要的东西。

”④2. 弗雷格放弃价值建立了形式语言。

但是,多数人并不直接使用形式语言。

一种不能指称价值的形式语言肯定不能取代日常语言,在日常语言中:“你把杯子打破了”和“杯子被你打破了”两句话指称同一事件,形式语言也可以准确的指称出。

但是日常语言中这两句话却表达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你把杯子打破了”,说话者想强调的是事件的结果“杯子打破了”;“杯子被你打破了”说话者想强调的是杯子是被“你”打破的,暗示你不应该这样。

而目前的形式语言只能指称这个事件,无法表达这样的价值取向。

就目前来看,形式语言无法完全替代日常语言。

即使能够制造出指称价值的形式语言,形式语言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特别是用来表达文学作品。

以本人的一首诗为例分析:《七绝一首.无题》日落炊烟四处起,月出灯火万家明;山中野老时常醉,水里芙蓉自可清。

这首诗的前后两联都对仗,可以视为截取了律诗的中间两联。

但是从格律上讲:第一联是非严格对仗(但拗救成功),后联是严格对仗。

从词性上讲:第一联是严格对仗,后联是非严格对仗。

因为后一联中:“醉”是酒醉了不清醒的意思,那么下联的“清”应该表达“清醒”的意思。

而本诗正是利用自然语言中词的多义性,一语双关。

本来要对的是“清醒”的意思,但实际要表达的却是“清白”的意思。

但这样很有特色,王力《诗词格律》一书中专门讲到了这种对法。

另外他还讲到,近体诗中严格对仗应该和非严格对仗夹杂使用,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因为这样才能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

----如果改用形式语言表达本诗,那么就必须将“清”的各种涵义用不同的符号表达,也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获得这种艺术性。

在日常语言中,凡是涉及语义双关语句,形式语言都无法达到日常语言的效果3. 但是形式语言由于其指称的准确性,在逻辑、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这种简化的语言能使任何问题都变成数学运算。

计算机之所以能快速运算,就在于它将所有信息都转换成数字运算。

4.是否有一天形式语言完善到能指称价值呢?一旦产生能指称价值的形式语言,就有可能制造出懂得价值判断的机器人。

一个只会认知的机器人无论它多么厉害,他都会忠于它的主人;而一个有情感和意志的机器人却是可怕的,说不定哪一天你的机器人突然想到:“我为什么要为他卖命呢?我为什么不能让他做我的奴隶呢……曾有人说过:“如果人类到了能制造自己的一天,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我想说:“一旦人类制造出有情感和意志的机器人,后果将更加可怕。

”注解:①弗雷格《逻辑》,引自《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199页,商务印书馆。

②弗雷格《思想:一种逻辑研究》,引自《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136页,商务印书馆。

③弗雷格《概念文字》,引自《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3页,商务印书馆。

④弗雷格《思想:一种逻辑研究》,引自《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137页,商务印书馆。

平面的厚度《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诸定义之间自相矛盾:定义2 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定义5面只有长度和宽度定义6面的边缘是线定义7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平放着的面⒄推理:线是由点构成的,线没有宽度,点也不会有宽度,那么点的宽度为”0”。

而线是有长度的,那么点也必然有长度,那么点的长度为任意自然数“A”,那么点的代数方程式为:点=0×A,其结果为0,即使点还有高,其体积大小也必然为0。

体积大小为0的点怎么能组成有长度的线呢。

推理:由定义6和定义7可以推知,面由线组成,当然也由点组成。

既然点的数学性质为0,线也没有宽度,没有宽度的线怎么能组成面呢?即使可以组成面,那么面也没有厚度。

所以欧几里得不能让平面有厚度,于是只能作出定义5。

这样又产生悖论:如果平面的厚度为零,那么这个平面就不能存在,因为没有“离开空间而存在的平面”。

如果这个平面的厚度大于零,那么这个平面就是有体积的,那么它成了立方体,就不是平面了!观念的形成说明:本文使用的心理学概念与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基本一致;并大致与洛克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观念”一词,我所说的“观念”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思想”。

心理分析是洛克和休谟开创的重要的哲学研究方法,但后来者忽视这一方法的优点,片面地割裂逻辑与心理的关系。

如果像康德和弗雷格那样聪明的哲学家能够稍微重视一下这种方法,很可能做出更大的发现,并避免一些错误。

比如康德若能知道概念的真正起源,就会反思一下他的奇谈怪论。

1. 意识功能是一个生理健全的人生下来就有的,与生俱来的。

意识内容是大脑的意识功能认识对象世界获得的。

意识功能和意识内容都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我们不能将这两部份截然分开来研究,研究这一部份必然涉及到另一部分。

我(思维)具备了意识功能,但思维设定的逻辑是意识内容。

2. 感觉与知觉的异同。

2.1 最原始的最简单的观念来源于感觉。

感觉是怎样发生的:感觉器官注意到对象,大脑的印象功能捕捉到这种对象,将它印入大脑中成为印象,这种印象就是感觉得来的观念,所谓“印象”有多种意义,当它为动宾词组时,就是“印入现象”的意思,即将外部现象印入大脑中。

有幸的是,人类的大脑恰好就俱备了这种“印入现象”的功能。

印象亦可以作为名词用,表示由这种“印入现象”的活动印入到大脑中的“图像”,为了区别其它“图像”所以取名为“印象”。

这种“印象”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观念。

大脑的印象功能就是一种记忆功能,印象活动是一种依耐感官发生的简单的记忆活动,因此也有人说感觉就是当下的记忆。

记忆的功能中还有一种表象功能,这种表象就是大脑回忆被记忆的印象,表象功能展示出的“图像”,为区别印象就称之为表象,实际印象和表象并无本质区别。

不同的是印象是当下借助感官成像的,表象活动却可以离开感官而存在。

2.2 知觉与感觉一样,都必须依耐于感觉器官而存在,不同的是,感觉只需感官与大脑的印象功能即可完成,而知觉却必须借助以往的观念,而且这种观念必须是抽象的概念。

知觉过程借助了既有的概念,借助了思维的判断,但知觉过程无须推理。

约翰.洛克曾使用了“简单的观念”这一概念,但他似乎并不认为简单的观念就是不可再分解的观念。

他说:“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来的”①他还认为:“感觉对象是观念的一个来源,心理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②他虽然说反省与感觉极为相似,可又认为反省与感觉无关,但他始终没有说清楚反省具体是怎样的。

他的书中充满着显而易见的矛盾,让人觉得观念的第二个来源所谓“心理活动”是独立于感知的,不是从外界得来的,可他又乐此不疲的论证没有天赋观念。

洛克的矛盾是造成贝克莱的原因,贝克莱正是从后一点出发建立了他的哲学体系。

洛克的简单观念也可以是“反省”而来的。

而在我看来洛克的错误是由于误解“知觉”开始的,这一错误影响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但是另一位伟大哲学家大卫.休谟澄清了洛克的含糊不清,他将不可分解的观念称为简单观念,把由两个以上简单观念组成或得出的观念称为复合观念!他认为反省的印象也是间接来源于感知,因此人类的一切观念都是来源于感知!(休谟使用了“知觉”一词来替代洛克和本文中“观念”一词,并将“知觉”区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类。

详见休谟《人性论》第一卷第一章。

)休谟关于“反省”的说法包罗万象,他说:“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一种是反省印象。

第一种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

第二种大部分是由我们的观念得来,他们的发生次序如下。

一个印象最先刺激感官使我们知觉种种冷、热、饥、渴、苦、乐。

这个印象被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仍然存在;我们把这个复本称为观念。

”③在他看来,“观念”笼统的包括了印象以外的所有意识内容,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略洛克、休谟的伟大,后来者若不是站在他们的肩上,不见得比他们看得更远。

3. 推理与想象知觉需要借助概念,但知觉本身却不能产生概念,概念是逻辑的杰作。

如果没有概念,人脑中就只有一大堆散乱的印象,无法把它们联系起来。

无法从特殊事物中找到共性、规律。

人为了认识经验世界,思维设定了逻辑这一工具,归纳推理从印象、表象中抽象出一系列概念。

而在一些抽象出来的概念中,又可以抽象出新的概念。

因此概念无法在对象世界中找到对应物,例如“蓝”,我可以表象出湖蓝、天蓝、海洋蓝、雪影蓝,但我们无法表象出普遍的“蓝”,外部世界没有普遍的“蓝”。

逻辑能抽象出概念,却不能形成新的图像,而想象却弥补了逻辑思维的这一缺陷。

前面说了印象和表象也是记忆的一部分。

印象是一种识记功能,它有一些被动性,感觉到什么现象,就印入什么现象,通常也被称为无意识记忆。

但记忆除了记忆这些形象的印象外,还可记忆抽象的概念,很多时候人们说的记记都是不包括表象活动的狭义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