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伪善和反女性情感

合集下载

读《死者》有感

读《死者》有感

读《死者》有感看完《死者》真想说,加布里埃尔就是个愤青,男屌丝,而且还很爱面子。

这篇故事以凯特阿姨和茱莉亚阿姨举办的宴会为背景,通过加布里埃尔与莉莉、艾弗丝以及她妻子格莉塔交谈受挫的三个场景,来反映一些东西。

故事的纲要调理很清楚。

三个场景,就可以使读者很容易看出,男主是个文艺男青年,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是个高富帅,可惜现实很残酷,屌丝就是屌丝,被艾弗丝稍一逼问,就原形毕露。

而且他及其好面子,这个故事多出都可以看的出,给莉莉硬币时,当艾弗丝发现他在给《每日快报》写文章时,以及与妻子格莉塔交谈时,大家都可以看出这个男屌丝的好面子。

文章开篇,加布里埃尔来参加宴会,看见看楼人的女儿莉莉时,想要显示自己,关心莉莉说去参加她的婚礼。

这时,莉莉说:“现在的男人都只会说废话,把你身上能骗走的东西都骗走。

”就这么一句话,让加布里埃尔脸红了,仿佛他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似的,他眼睛不朝她看,把自己的套鞋甩脱下来,一个劲儿地用他的厚手套擦着他的漆皮鞋。

可见他是多么的在乎面子,以及对于莉莉的讽刺感到不满,否则他就不会脸红,不会一个劲儿地擦鞋。

如果这不足以体现,那么当莉莉拒收他的钱时,他小跑着逃开,让莉莉手下,就更可以体现他要面子了,以及他骨子里面对莉莉时的优越感,屌丝的表现呀。

如果说加布里埃尔与莉莉的场景是小打小闹,那么他与艾弗丝的交谈,则把故事情节带入了高潮,艾弗丝很大胆,很尖锐,很直白的质问。

另艾弗丝原形毕露,高富帅终究是一张皮。

当艾弗丝问他“加·康”是谁时,他脸红了,正打算把眉毛一拧,装作好像不了解似的,可惜,艾弗丝根本不给他机会辩解,一连串的质问,这他的脸面挂不住。

他想说,文学是超政治的。

然而,他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他们的经历是彼此相似的,先是读大学,后来当教师,他不能冒险对她说一句大话。

他继续眨巴眼睛,试图显出笑容,而且笨拙地喃喃说,他认为写书评同政治不相干。

艾弗丝就是一个试金石,照妖镜,在她的质问下,加布里埃尔职能紧张地左边望望,右边望望,他已经被折磨得额头上泛起红晕,还力图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己的好情绪。

《死者》中三个女性与加布里埃尔的“顿悟”

《死者》中三个女性与加布里埃尔的“顿悟”

Three women and Gabriel's epiphany in The Dead 作者: 杨燕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83-28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莉莉 艾弗斯小姐 格雷塔 加布里埃尔 顿悟 冲突
摘要:为了深入理解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顿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女性——莉莉、艾弗斯小姐和妻子格雷塔在加布里埃尔“顿悟”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加布里埃尔与这三个女性由远及近的关系以及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他深爱的妻子格雷塔在感情上的背叛促使了他最终的“顿悟”.希望该研究能够加深对乔伊斯作品内涵的理解.。

论乔伊斯《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论乔伊斯《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论乔伊斯《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作者:李艳飞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2期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士·乔伊斯(James Joyce)饮誉欧美文坛半世纪之久,被推崇为现代派的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虽然尚未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流动的意识,但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

“精神顿悟”(Epiphany)常常被认为是乔伊斯作品中所采用的主要写作技巧,并奠定了他日后长篇小说中登峰造极的意识流技巧的基础。

《都柏林人》被视作是描写“精神顿悟”的故事集,每一个故事叙述一件看似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然而就是它引发了故事主人公们的精神顿悟,几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故事的主人公都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自己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整个《都柏林人》就是一本关于“精神顿悟”的书——对寂寞虚空的“精神顿悟”。

《死者》(The Dead)中的加布里埃尔(Gabriel)是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精神挫败之后,最后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过是一个幻灭的肥皂泡,或是一场从没存在过的虚空。

《死者》不仅在顺序上是最后一篇,内容上也是毫无疑义的压轴之作:从失望地走出阿拉比的小男孩,到黯然站在河边的Mr. Duffy,最后到《死者》中雪夜窗前突然痛苦绝望的Gabriel,乔伊斯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他的一生,只是这从小到大的历程,与其说成长,还不如说是寂寞虚空对灵魂的一步步地侵蚀,最终以Gabriel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与死者的灵魂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结束,死去的人因为曾经有真爱,也许还活着;而活着的人因为从未爱过,也许虽生犹死。

“精神顿悟”是乔伊斯在这部小说集中运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

何谓“精神顿悟”呢?“精神顿悟”源于基督教,弗罗伦丝·沃尔索( Florence Walzl)曾给“精神顿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是:“某种文学和技巧意义上的突然显灵,或者说心灵的顿悟”也就是“人在某一时刻豁然醒悟,看清自己的处境,悟出人生的真谛”。

冲突、麻痹和顿悟——对乔伊斯《死者》的一种解读

冲突、麻痹和顿悟——对乔伊斯《死者》的一种解读

冲突、麻痹和顿悟——对乔伊斯《死者》的一种解读
余艳娥
【期刊名称】《《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最后一篇。

文章通过分析《死者》中主角加布里埃尔和三位女性的冲突,探讨了加布里埃尔是如何逐步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以至最后顿悟的。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余艳娥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 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86
【相关文献】
1.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J], 秦彦
2.加布里埃尔的“顿悟”之路——从语用视角看乔伊斯的《死者》 [J], 张晓霞
3.顿悟的徒劳——论乔伊斯《死者》中男主人公的杂交身份 [J], 刘鲁蓉;朱宾忠
4.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J], 何姗姗
5.男性气质焦虑、挫折与顿悟--乔伊斯《死者》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J], 陈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死者读后感

死者读后感

死者读后感第一篇:死者读后感死者——不亡《死者》全文三万字左右,但看起来还是相当困难的,前后相继出现22个男性和18个女性。

他们的名字千奇百怪全是音译过来的,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提到的也不一样,有时写姓有时写名。

好几次都没有看下去,最后昨天晚上坚持了一下,找张纸写下各人的名字才勉强读完,感触颇为深刻。

前几次都只看到三分之一左右,题目是死者,看到三分之一处不知所云。

文章讲的是一个加布里埃尔和妻子格雷塔参加他们姑妈一年一度的家庭舞会,莫名其妙,实在不知这些与死者何干!至此出现的人名也足以让我崩溃理不清头绪!昨天一口气读完后不禁深吸一口冷气,我仿佛看到迈克尔•富里那双深邃的眼神在玻璃窗外看着我。

不敢想象他是何等绝望,何等伤心!现在仔细想来似乎整篇小说都与死者有关,都是死者!“朱莉娅,尽管已经两鬓斑白,仍然是“亚当与夏娃”唱诗班的第一女高音,凯特,因为身体太弱,不能多跑动,就在后屋那架老式方型大钢琴上给启蒙学生教音乐课。

”她们都已年老,以至于结尾处加布里埃尔想象着他为姑妈戴孝的样子!仆人莉莉被男人夺去了她身上所有的一切,身心大变形同槁木,格雷塔更是一个活死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人不能从昔日恋人的感伤中走出来,一曲《奥塔里姆的姑娘》便让她魂飞魄散!弗雷迪·马林斯是一个酒鬼整天一副没睡醒的样子,还有那些躺在棺材里的修士……全文还有一个线索,加布里埃尔和三个女人的交谈。

和莉莉的交谈提到她辍学了,充满了怜惜,给了她一枚硬币;和莫莉·艾弗丝的谈话倍受打击,一直被批评;最后到旅馆后欲火中烧,格雷塔亲吻了他一下,他问格雷塔在想什么的时候小说才娓娓道来格雷塔心中的“死者”迈克尔·富里。

迈克尔是死了,在他17岁的时候,就为了在窗外看一眼格雷塔病中淋雨而死!但是死者确没有被忘记,这些年,睡在加布里埃尔身边的格雷塔却一直想着迈克尔!。

“他看见自己是一个滑稽人物,一个给姨妈们跑个腿儿,赚上一两个便士的小孩子,一个神经质的、好心没好报的感伤派,在一群俗人面前大言不惭地讲演,把自己乡巴佬的情欲当作美好的理想,他看见自己是他刚才在镜子里瞟到一眼的那个可怜又可鄙的愚蠢的家伙。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成长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成长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成长甄珍【摘要】James Joyce ,who is the famous Irish writer ,in his fiction “The Dead” created Gabriel ,the leading char-acter,who is always the hot spot of discussion in literature .From the view of bildungsrom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how he grows up from a man with a mature body to that with a mature spirit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his growth .Led by the three female tutors , Gabriel finally got epiphany , and spiritual maturity.%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中的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一直是文学评论的热点。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加布里埃尔作为一个肉体成熟,精神尚且处于幼稚状态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小说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对其成长起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在三位女性导师的指引下,加布里埃尔最终获得顿悟,进而走向精神上的成熟。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成长;女性导师;顿悟【作者】甄珍【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爱尔兰著名的作家、诗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现代主义的先驱。

论《死者》的矛盾世界

论《死者》的矛盾世界

The Conflicting World in The Dead 作者: 黄永亮
作者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出版物刊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6-9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死者》;加布里埃尔;矛盾
摘要: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充满许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

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

他原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物,在与三位女性的交际中发生了激烈的意识交锋,自尊心屡屡受挫,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可鄙可怜之处,最终获得自我认识和"精神顿悟";然而故事的结尾并未明示他发生精神变化后的最终走向,是个开放性的结尾。

论乔伊斯《死者》中的“喧嚣”与“沉寂”

论乔伊斯《死者》中的“喧嚣”与“沉寂”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乔伊斯《死者》中的“喧嚣”与“沉寂”张若晓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死者》作为《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是对“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它讲述了大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参加姨妈家举办的宴会及宴会过后与妻子独处,通过前后“喧嚣”和“沉寂”的强烈对比,展现加布里埃尔精神上的可怜可鄙,以及以其为代表的都柏林人麻木而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活状况。

关键词:《死者》;喧嚣;沉寂;对比作者简介:张若晓(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53-01《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于1904至1907年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以十二部短篇小说连缀的形式集中揭示了作家故乡爱尔兰死气沉沉的社会生活和触目惊心的道德瘫痪,同时其问世也是其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一个重要开端。

《死者》作为这部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是对作者所要表现的“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在创作技巧方面,乔伊斯运用“喧嚣”与“沉寂”所带来的强烈对比,生动地展示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精神上的“瘫痪”以及都柏林令人充满矛盾和隔膜的人际关系。

作为大学教授的加布里埃尔自视清高,作为莫肯家宴会的主持者,他准备了一篇自认为极具学养的演讲稿,并为他人是否能够听懂他在讲稿中所引用的典故和诗句而忧心忡忡。

舞会中到处是一幅拥挤和喧嚣的画面,但是在这种喧嚣的背后,实则充满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便成为穿插在宴会“喧嚣”中的一阵阵细小的“沉寂”:在加布里埃尔刚刚进门时,女仆李莉在与其简短的寒暄中的指责男人对女人的欺骗行为和不负责任,加布里埃尔轻松愉悦的情绪被这句指责打断了,他“满脸通红,仿佛他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于是他不再看她,蹬掉脚上的套鞋,灵巧地用围巾轻轻地掸了掸他的漆皮鞋”[1]他因此而放弃这段令自己感到不安的交谈,同时将一个硬币硬塞给李莉快步离开,从这里可以看出,加布里埃尔并不是表面上所显示的那样是一个光明磊落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曾经或许也和其他男人一样欺骗过年轻的少女,那枚硬币,与其说是送给她的圣诞节礼物,不如说是他对自己曾经所做的不光彩的事情的一种弥补和赔偿。

加布里埃尔——乔伊斯笔下的自我

加布里埃尔——乔伊斯笔下的自我

加布里埃尔——乔伊斯笔下的自我摘要:本文从形象和心理两个方面将詹姆斯·乔伊斯本人与他的小说《死者》中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做了对比,指出乔伊斯在极大程度上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塑造了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

乔伊斯不仅是将自己的相貌和人生经历移植在加布里埃尔身上;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在通过小说主人公来深刻剖析着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祖国和故乡的爱与痛,以及对生与死的深思。

由此,看到了一名作家敏锐深邃的思想,以及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死者》加布里埃尔詹姆斯·乔伊斯自我复制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饮誉欧美文坛达半世纪之久,被推崇为现代派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死者》是他第一部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更是整个集子的高潮与精华。

虽然《死者》并非作家的自传体小说,但通过与乔伊斯的传记相对比,读者会发现在主人公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大量注入了自传性因素。

透过主人公加布里埃尔读者看到的是乔伊斯本人的音容相貌,以及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的众生相。

尤为重要的是,乔伊斯通过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向世人做着心灵的告白:对祖国对故乡“爱之深深又痛之切切”的复杂感情;对生与死的深思。

可以说,乔伊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将自己投入小说之中。

在加布里埃尔身上,读者看到了乔伊斯作为一名作家的敏锐深邃的思想,以及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形象的塑造1、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创作《死者》这部作品时,乔伊斯二十出头,已取得语言学学士学位,可谓风华正茂才华横溢。

而他也正是以自己的模样为模板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相貌进行了塑造:“他是个壮实的、个儿高高的青年人。

高颧骨泛着红晕。

在他没有胡须的面庞上,一副眼镜屏挡着他一双灵敏的,永不宁静的眼睛,眼镜上光洁的镜片和捏亮的镀金框架也在永不宁静地闪耀着光辉。

他那有光泽的黑头发从中间分开,又长又弯地梳向耳后,在帽子压出的一道纹路下轻微地卷曲着。

女性主义视角下乔伊斯《死者》的独特创作观-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角下乔伊斯《死者》的独特创作观-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角下乔伊斯《死者》的独特创作观死者》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早年作品《都柏林人》中的压轴篇。

作者以莫肯家小姐举办年度舞会来作为开篇背景,时以第三人的角度来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描述。

加布里埃尔是凯特?莫肯和朱丽娅?莫肯非常喜欢的一个外甥,对于姨妈家举办的舞会,他每年都会和妻子一起去参加。

然而,每次他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总是想要在众人的视野下逃脱。

对于舞会上发出的脚步的踢踏声和裙子的摩擦声,他都感到非常厌倦,他在意的只是自己在晚会上是否有着得体的致辞。

在舞会上,人们都被玛丽?简所弹奏的乐曲所吸引,而他却望着墙壁上的饰物,对自己的母亲开始追忆。

对于舞会过后晚宴中的刀叉声,他也非常厌烦,因此他不会和任何人进行交谈。

加布里埃尔体现出的一系列的自我疏离的行为都向我们展现了他内心的不自在。

、秉承了爱尔兰民间文化传统作品《死者》中,作者将加布里埃尔的妻子格雷塔描述成一位来自康诺特省的农村姑娘,在她的身上有着传统的爱尔兰民间文化。

然而她的丈夫加布里埃尔却不能做到对她真正理解,他们两个人之间出现的这种疏离其实质就是一种疏离爱尔兰民间文化传统的一种结果。

在阴影中静听爱尔兰西部歌谣的格雷塔完全沉浸在自己民族歌谣的美中,而加布里埃尔却不能真正读懂妻子的内心,只是觉得此时的妻子姿态非常优雅而且神秘,什么东就像一种西的象征,然而具体是什么的象征,他也一时也想不起来,只是心中感到一阵眩晕。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加布里埃尔对爱尔兰的民间艺术并不熟知,使得他不能明白在这些和谐的幻想曲当中所蕴涵的爱尔兰民间传统,即此时的格雷塔就是爱尔兰的象征。

对于格雷塔所欣赏的,加布里埃尔毫不知情,也不知道她具体象征着什么。

他们夫妻之间的这种疏离正是加布里埃尔和爱尔兰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疏离,是一种被爱尔兰民族传统和文化边缘化的现象。

作品中呈现的格雷塔欣赏远处爱尔兰民间音乐的形象是作者17 岁时在海边曾经遇到的一位爱尔兰少女形象的一种再现。

那时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目光遥望大海,被海风撩起的裙摆是对乔伊斯的一种暗示。

论《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成长之路

论《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成长之路

艾 弗 斯 小 姐 作 为 一 个 激 进 的 爱 尔 兰 民 族 主 义 者, 当 然 会 对 加 布 里 埃 尔 为 亲 英 派 报 纸 写 书 评 感 到 不 满 。艾 弗 斯 小 姐 问 道 : “ 加 ・康 这 个 人 是 谁 ? ” “ 加
埃尔一 反 常态 , 做 出了一个 不 同以往 的决定 , 因 此 这
《 都 柏林 人 》 ( Du b l i n e r s ) 是 爱 尔 兰 著 名 作 家 詹
I  ̄ t ; N ・乔 伊 斯 的 第 一 部 短 篇 小 说 集 , 其 中的 故 事全
精 神 解 放 迈 出 了第 一 步 , ,  ̄ 1 3 8 5 。
乔伊 斯将《 死者 》 作 为小 说集《 都柏林 人 》 的 最 后
望 的处 境 。在这 顿 悟 的过 程 中 , 人 们 隐 约 可 以 发 现
其 挣扎 、 徘 徊 于 爱 尔 兰 传 统 文 化 与 欧 洲 大 陆 文 化 之
间的 心路历 程 。
爱 尔兰 , 想 到 了西 行 、 死 去 的 迈 克 尔 ・富 里 、 垂 垂 老
矣 的 茱 莉 亚 姨 妈 和 虽 然 活 着 但 已 经 失 去 激 情 的 妻 子 格丽 塔 … …最 后 , 加 布 里 埃 尔 决 定 去 西 部 。 加 布 里
个决定 构成 了主人公 “ 精 神 顿 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布里 埃尔脸 红 了 , 正打算 把眉 毛一 拧 , 装 作 他 好 像 不
了解 似 的 。 ” E 4 3 。 这 表 明 加 布 里 埃 尔 知 道 自 己 的 行 为
“ 重 生 ” 希望[ 3 ] 。

这个 城市 是瘫 痪 的中心 。 ” 【 l _ 对 当 时 的 乔 伊 斯 来 说 , “ 他 在 心 里 已经 认 定 飞 离 爱 尔 兰 完 全 合 乎 情 理 , 只 不 过还 未确 定 他 将 飞 向 何 方  ̄ [ 2 3 2 8 6 , 因此 , 评 论 界 大 多 认 为《 死者》 是 乔 伊 斯 在 为 自己 的 出 走 “ 正名 ” 而已。 但是, 小 说 中 主 人 公 加 布 里 埃 尔 最 后 精 神 顿 悟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伪善和反女性情感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伪善和反女性情感

《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伪善和反女性情感
孙明
【期刊名称】《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5)003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死者>中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作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有绅士风度又思想开明.然而如果深入挖掘小说文本,我们会发现,乔伊斯的真实意图是欲暴露他的伪善面目和对女性的轻蔑,并将之归根于男性意识形态在当时爱尔兰社会的绝对支配性.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孙明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语系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4
【相关文献】
1.《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成长 [J], 甄珍;
2.浅析《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J], 夏慧云
3.论《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成长之路 [J], 方晨
4.从《死者》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加布里埃尔的边缘性 [J], 董梅
5.论《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成长之路 [J], 方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乔伊斯《死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乔伊斯《死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乔伊斯《死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死者》讲述的讲述的是主人公加不列艾尔在姨妈家新年晚会上的情景以及晚会后他和妻子格丽塔回到旅馆后所发生的事情。

新年晚会年年都有,出席的宾客也是老面孔,舞会上的歌曲也是年年如此。

在这个新年的盛宴上,欢乐的气氛很少见,去取而代之的是都柏林人循规蹈矩的生活,人们在席间谈论的话题也不过是套鞋之类的日常琐事。

可以说这场新年晚会就是在英国控制下爱尔兰人麻痹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加不列艾尔和妻子格丽塔回到旅馆后,加不列艾尔对妻子深情脉脉,而妻子却反应木讷。

因为在刚才的舞会上,她听到了《奥格里姆的姑娘》这首歌,想起了她的初恋情人。

当格丽塔向加不列艾尔全盘脱出以前的恋情时,主人公才意识到,曾经有一个人为她而死,而作为她的丈夫,“竟在她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多么可怜的角色”。

小说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也回应了标题,多年相处的夫妻,现在竟变得那么陌生,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却受到感情瘫痪的煎熬。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简述伦理学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伦理学,它从总体上对各类道德现象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考察,并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阐释道德的本质、功能和各方面的规律。

文学作品借助艺术手段把现实的世界转化为虚拟的艺术世界,把真实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道德现象转化为艺术中的各种道德矛盾和冲突。

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要对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的辩证的阐述,而且坚持用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对当时描写的道德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并辅以审美判断和艺术想象的方法加以研究。

”伦理学主要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关系和现象,而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学意义则体现在作品中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道德观念等的关系的描述。

《都柏林人》这部短篇小说集,是乔伊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以及个人的道德伦理状况,反映出乔伊斯本人的伦理观。

我们可以说《都柏林人》适合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解读,而用此方法解读其中的压轴之作《死者》,将解读出新意和深层之意。

211223862_论《死者》中嵌套故事的作用

211223862_论《死者》中嵌套故事的作用
此处加布里埃尔的反常联想反转了这匹马在加布里埃尔笑话中的滑稽色彩,凸显这匹马严肃的象
征或类比意义,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关注加布里埃尔爱情婚姻之死拉向关注加布里埃尔的精神之死,从
关注加布里埃尔的个人精神之死拉向关注整个小说中所有人物具有普遍性的精神之死;同时,关于这
匹马绕圈的嵌套文本的细节还提示读者,爱尔兰民众集体的精神之死的表现形式在表面上不见得是沉
2023 年 3 月
第 39 卷 第 2 期
外 国 语 文( 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imonthly)
Mar. , 2023
Vol. 39 No. 2
论《 死者》 中嵌套故事的作用
申富英1 王依2
( 1. 山东大学 外语学院 ,山 东 济南 250100;2. 中宣部 进出口管 理局 管理 处,北京 100032)
后几段才出现。 小说的确在写“死亡”,而且是为《都柏林人》 作总结。 以往研究者大多集中在小说主
人公加里布里埃尔身处爱尔兰文化“向东” “向西” 纠结的精神困境( Ryan,2014;Ingersoll,2002;Walzl,
1966)、其妻子与往日情人的真实关系(Ryan, 2015)、迈克尔的幽灵和雪的意象对于死亡主题的凸显等
下文就以各类人物为例,分析马绕圈这个嵌套文本在《 死者》 乃至整部小说集《 都柏林人》 中的
作用。
2 《死者》中嵌套故事对主人公精神之死具象及本质的揭示
从表面看,小说中的死者只有一位,就是小说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妻子格丽塔青年时代的恋人迈
克尔,他在格丽塔离开他不久即忧郁而死。 加布里埃尔一直不知道他的存在,只是在晚会结束后夫妻
默或者静止,而是忙忙碌碌,热闹非凡,甚至是激昂振奋,但这种忙碌热闹的实质是故步自封,缺乏进

读《死者》有感

读《死者》有感

读《死者》有感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里一位伟大的爱尔兰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

他的创作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和狄更斯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之后两位最伟大的用英语创作的作家。

虽然他不满于自己国家的麻痹,但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以他的祖国作为背景。

《死者》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写于1907年,深刻的揭示了爱尔兰人在精神上的麻痹,是该集的高潮与总结,历来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名著佳作。

我个人很喜欢《死者》这篇小说,作者通过晚会以及晚会后的几个场景描述了主人公盖伯瑞尔在不同场景中,相继与三个女人交锋屡屡受挫之后,心态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了他逐步走向自我,认识自我,以及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

但是我们在阅读全文的时候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主人公的“顿悟”,这就是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值得人去思考,去斟酌。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盖伯瑞尔是一个骄傲、自大、固执己见的人,他不允许别人与他背道而驰,他觉得那是一种耻辱。

他对自己的妻子——葛瑞塔,拥有绝对的控制力,甚至连他妻子的穿着都要根据他的喜好来穿戴。

从全文可以看出他从没有尊重过他的妻子,仅仅只是把他的妻子当做自己的一件所有物,甚至是他发泄性欲的工具。

在晚会上,葛瑞塔非常安静,以至于盖伯瑞尔的姑妈都没有注意到她,这一点的描写让我有些困惑,葛瑞塔本身就是一个安静的人还是她受丈夫及晚会环境的影响而让她不得不安静?也许她的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却不能表达,因为她的丈夫绝不会允许她那么做。

当盖伯瑞尔看到妻子在楼上专注的听着什么的时候,他竖起耳朵去听,除了笑声、脚步声等外没有听到任何值得如此专注去听的东西,这也可以看出盖伯瑞尔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的妻子,也不关心他妻子的所想所思。

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是性,仅仅只把自己的妻子当做一样美好的物品,勾起了自己的欲望,却不曾关心自己的妻子。

回到旅馆后,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淫秽的事情,并希望自己的妻子去迎合她,却没有观察到妻子的变化,甚至后来在他的逼问下葛瑞塔向他讲述年轻时那个爱慕者的死亡时,他也并不是想知道事情的经过,仅仅是象征性的问问。

《死者》二稿

《死者》二稿

《死者》(二稿)关键字:死亡生活象征格雷死者爱尔兰姨妈加布里埃尔雪景内容摘要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雪中顿悟的故事。

他从最初的沾沾自喜,走向否定自我,继而认识真我。

其中,对于雪景的描述充满了整篇小说。

本文拟从其中三处雪景谈起,着重讨论这三场雪景下主人公的心理世界,从而展示出三场雪景之间的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他对祖国爱尔兰爱恨交织的态度。

关键词: 雪景;爱恨交织;象征;顿悟Abstract:The fiction “The Dead”, written by James Joyce, tells a story about epiphany. The main character Gabriel gains it from the primary complacence, to the later denial, and to the final real evaluation of the self. 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about the snow scenes. This paper adapts three of them to survey the inner world and the inner transformation of Gabriel through these three scenes. analyzes his kiss-kill attitude towards his dear-dirty motherland, Ireland.Key words: snow; kiss-kill attitude; symbol; epiphany引言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英国作家劳伦斯、伍尔夫并称英国现代主义“三巨头”。

他凭借意识流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跻身到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

然而根据王松林等的调查,从1980年到1990年乔伊斯没有进入国内最受关注的前10名英国小说家排行榜;[1]1991-2000年期间,中国外国文学刊物登载有关评论 58篇,但他受关注的程度仍低于劳伦斯、哈代等作家;2000-2005年期间,乔伊斯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的第二位英国作家,但相关论文不过19篇(2005:28-35)。

浅析《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浅析《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爱尔兰现代著名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发表于1914年的《都柏林人》是他青年时代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尽管《都柏林人》是由十五个单独的短篇小说构成,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

都是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并深刻揭示了弥漫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瘫痪状态。

小说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乔伊斯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手法———“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

《死者》,作为《都柏林人》的压轴篇,不仅是全集的高潮,而且也是对小说主题的归纳与总结,将“精神顿悟”的技巧最精彩地发挥出来。

一、“精神顿悟”的由来“顿悟(epiphany)”一词最早为基督教术语,意思是初生的耶稣在东方三贤(the three Magi)面前的突然显现。

根据弗罗伦斯·沃尔索(Florence Walzl)的定义,“精神顿悟”是“某种文学和技巧意义上的突然显灵,或者说心灵的顿悟”[1]。

顿悟的瞬间就是“人在某一时刻豁然醒悟,看清自己的处境,悟出人生的真谛”。

后来乔伊斯把该术语移入小说领域,并且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的初稿中对该词做了如下界定:“所谓顿悟,指的是突然的精神顿悟。

不管是通俗的言辞,还是平常的手势,或是一种值得记忆的心境,都可以引发顿悟。

”[2]乔伊斯把它解释为是“一种猝然的心领神会……仅仅一个片段,却包含全部生活的意义”。

[5]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被视作是描写精神顿悟的故事集,每每在小说的结尾处,文中的主人公豁然开朗,顿时看清了自己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

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往往构成小说的高潮。

《死者》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和妻子格莉塔参加一个圣诞晚会的故事。

顿悟的徒劳——论乔伊斯《死者》中男主人公的杂交身份

顿悟的徒劳——论乔伊斯《死者》中男主人公的杂交身份

顿悟的徒劳——论乔伊斯《死者》中男主人公的杂交身份刘鲁蓉;朱宾忠【摘要】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的结篇《死者》以爱尔兰独立前期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都柏林为背景进行叙事,带有浓重的后殖民色彩.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是典型的杂交性身份,一方面他认同殖民者话语,另一方面他又受到爱尔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此他的身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文章认为其双重身份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减弱了加布里埃尔在故事尾声的顿悟所应有的效力,给隐含其中的爱尔兰民族复兴的希望蒙上了阴影,也揭示了乔伊斯和他的男主人公一样,对自身和民族的未来都是茫然的.【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1【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杂交性身份;后记忆;爱尔兰大饥荒【作者】刘鲁蓉;朱宾忠【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爱尔兰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上经过外部入侵、起义反叛、宗教冲突以及英国殖民和震惊世界的爱尔兰土豆大饥荒。

1922年独立之前,爱尔兰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宗教上一直是天主教占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的乔伊斯也不断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审视自己的民族与自身,不断地寻求身份定位与出路。

《死者》围绕着加布里埃尔和妻子去参加凯特姨妈和茱莉娅姨妈家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舞会而展开,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现实中的乔伊斯高度相似。

在乔伊斯的笔下,加布里埃尔的真实身份定位如同罩上了一层黑纱,充满了矛盾性和不确定性。

《死者》看似最后呈现出男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期望重建自我身份的可能性,实则这种觉醒与重建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游离在英国殖民文化的边缘,也脱离爱尔兰的文化根基与历史记忆。

一、失败的殖民者身份加布里埃尔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爱尔兰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大学担任讲师。

沉默、空白和缺失——《死者》的症候阅读

沉默、空白和缺失——《死者》的症候阅读

ISSN1274-5639CN53-1212/G4昆明学院学报2021,43⑴:122-127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文学】沉默、空白和缺失——《死者》的症候阅读陈玲,王大鹏(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6267)摘要:在乔伊斯的中篇小说《死者》中,隐含着大量的沉默、空白和缺失,这些沉默背后的真相,也即被编码的政治无意识,既是缺席的,又内在于文本之中。

作品中的沉默、空白和缺失,揭示了《死者》中不在场的在场,即爱尔兰人的殖民创伤和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忧思,以及作者深沉的爱国意识。

不在场是在场的最高形式,作为一种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中,警醒人们对历史重新进行理性思考,从苦难记忆中解脱出来,续写民族独立的新篇章。

关键词:死者;症候阅读;殖民创伤;不在场;隐性话语;爱国意识中图分类号:11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39(2221)61-4122-26DOS:14.14491/j.chUl.kmxyxb.2421.4/49Silerce,Blankness,and Abserce:Symptomatic Rerding oO The DeadCHEN Ling,WANG Da/eng(Colleac of Foreigg Languaycc ang Culture),Pichuan University,Chengdu,Pichuan,China619268)Abstrrct:Larye amo/gt of silence,eia/ggesc,ang a/sesco arc i/pOed in Joyce's govella The Dead.The truth ae/ing these silence), the esco/ed polincal ugconsc/nsgess,is both a/sest ang ingerest in the text.The si/gee,eia/ggcs),ang a/sesco in the work tovetp-cs revealed the“a/sent"presence in The Dead,which arc the Iris)colo/ivi trauma,worries a/ont the future of the gahon,ang the au-thohs dee/patriodc awaregess.AOsegce is the highest represesta/o/form of presence.As an inev/a/le nog-presegee,/exists in lOes-ary texts,alerting people to/thing ang re-exxOre history,Ueldmg people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t/umatie memo/.Moreover,it also co/trinuWs to the process of gaho/vl mgesesgescc.Key worSt:The Dea/;sympWma/c reaping;colo/ivi trauma;a/sesco;i/pOcit disco/he;patriodc awareness一、引言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26—1928年)是22世纪最负盛名也最具争议的现代主义大师,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中的压轴篇《死者》(The Dead以丰富的象征意义、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如诗般的韵律,曾被誉为22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中篇”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死者> 加布里埃尔; < ; 伪善 ; 反女性 ; 男性意识形 态; 话语权力 【 图分 类 号 116 4 中 10 .4 【 文献 标 识 码 】 B 詹姆斯 ・ 伊斯在其 短篇小说集《 乔 都柏林人)中, 以现实 主义 的手法描绘 了形形色色 的都 柏林下层 市民平庸琐屑 的 生活 图景 , 写他们 的闭塞 、 空虚 、 麻木、 悲哀 , 出了一幅爱尔 绘 兰首都 的精神瘫痪般 的风俗 画面。< 死者>是全 书的最后一 篇, 共有近 6 O页的篇幅 , 既是全 书的高潮 , 也是对全 书“ 精神 瘫痪和死亡” 母题 的总结, 堪称压卷之作。在这篇小说 中, 乔 伊斯关注男女之 间的关系, 深入探 究 了以加布里埃 尔 ・ 康罗 伊为代表的 中产 阶级 知识分子 的心理。传统观 点认为 , 主人 公加布里埃尔正直善 良,厌恶都能介绍到 国内。 并 在社交场合 , 他是个文 雅博识 的君子; 家庭 生活 中,中规 中矩 , 妻子不冷不热; 在 对 在对待祖 国前途命运 上,他主张学 习西欧大陆文 明,即使是 穿套鞋这样的小 事也 不放过。可以说 , 他是一个有思想、 有追 求 的“ 理想人类” 。然而, 如果我们不止于表面而深入细究的 话, 便会发现在整个文本 的背后乔伊斯意 图揭露以加布里埃 尔为 当时典型的爱尔兰的男性意识形态的伪善本质, 并挖掘 出此 种 伪 善 之根 源 。 从表面上看 ,加布里埃尔似乎是个慷慨大方、令人信赖 的主人 、朋友和丈夫 ,而实际上他也确实将 自己设想为这 种 完美的角色复合体。他温雅和蔼、 有礼貌、 敏感 , 而且脾性和 善。作 为一个男人 , 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 里他似乎都表 现 得 出类拔萃 , 极显男性的绅士魅力。 他 对待社会地 位 比 自己的人很慷慨 。例如 ,他在 莉莉 看 楼人 的女 儿、房子 的女仆那里遭遇 了生平第 一次难 堪 ,而尽管莉莉 的 “ 刻薄而突如其来的回答 ” 使他心绪不安 , 但似 乎是 为 了补偿 什么,他还 是将 一个硬 币塞入她 的手 中; 还有 , 当他 向马车夫付钱时 ,他 多付 了一个先令 的车费” 并 “ , 祝他 新年如 意。正如格 莉塔 所言 ,他是 “ 一个慷慨大方 的
人 ” 。
( 意为亲英派) 我厌恶我 自己的国家” 加布 里埃 尔以他 的 。“ , 欧洲大陆品味为荣。 他在学 问上的优越感情结 与艾弗斯小姐
的政 治立场——他贬之为 “ 布道 ” 并认 为可 能会造成她缺乏 , 自 己真 正 的生 活— — 尖 锐 对 立 。 从小说 中我们 不难看 出, 加布 里埃 尔区别意识 的建构之 源是他 自觉地将 自己认 同于 中产 阶级知识分 子 阶层 并对此 种社会身份 引以 自豪。他 的意识是 以其私我 和激情 为 中心 的, 而他 自以为 的激情其 实是对 占有、 掠夺 、 征服权力 的强烈 追求。他 的激情、 情感和性欲 满足 等所有一切都指 向的目标 特权地位 , 只可 由私 我来欣享。
关键词死者加布里埃尔伪善反女性男性意识形态话语权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者姆斯?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下层市民平庸琐屑的生活图景写他们的闭塞空虚麻木悲哀绘出了一幅爱尔兰首都的精神瘫痪般的风俗画面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期 安 徽 电子 信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5 总第 2 期)J o ! 卷( 4 0 F u 些 !
— —
的人 , 他都处置妥善。正如凯特姨妈所评论的那样, 加布里 “ 埃尔在这儿真让人放心 。 有他在我就安心 多了” 餐座上 , ; 他 尽职尽贲地为大家切鹅 内;他发表 了精心准备、激动人心的 圣诞演讲 , 使聚会完美结束 。 总之 , 从各方面看, 加布里埃 尔的行为似乎无可挑剔。依 理而言 , 他在待人接物 中所表 现的慷慨大方和责任心足以表 明他在人际关系 中无私豁达。然而, 不论加布里埃尔意识 中 的 自我和社会 当中的 自我对别人 的考虑如何细致周全 , 他实 质上仍是 自私 的, 或者说 在潜 意识 当中是 以 自我为 中心的。 如果 我们细致考 究小说 文本 ,便会 发现其 中的种种蛛 丝马 迹, 并逐 渐认清加布里埃 尔的人性本质。 加布里埃 尔总是意识到 自己与周 围人 的不 同,因而他对 于 自己与其他 “ 俗人” 的差别极度敏感 , 这些俗人在该 小说 中 主要是指女性 角色。当莉莉称 呼他“ 罗伊先 生” “ 康 时。 加布 里 埃 尔听见她称呼 自己的姓 氏时发 出的那 三个 音节,微微 一 笑, 了她 一眼” 瞅 。莉莉错误的发 音表 明她文化水平不高 , 而 加布 里埃尔 的微笑则微妙地 揭示 出 了他 很注意 等级差别 以 及他 的高傲 自得 , 而这却招致莉莉的反诘 , 使他颇感难 堪。同 样 ,在他为圣诞演讲做准备 的那个情节 中,当时他很在 乎这 样一个事实,即其他客人的 “ 文化档次与他不可同 日而语 ” , 因而“ 引一些他们 听不懂 的诗句只能让他 自己显得 可笑” 他 。 欣喜 陶醉于对 其他所有人 的智力优越感 当中。在 小说描述 中, 他本人 与其他人之间另一个显著的隔阂就是他具有 的开 明 的 国际视 野 和 其 他人 狭 隘 闭塞 的 民族 主义 之 间 的对 立 。 在 谈到套鞋 时, 朱莉娅姨妈几乎是本 能吐出的“ , 哦 欧洲大陆上 啊”的稍 带讥讽的话语抵触 了他的开放 思想;而且他还 因为 和艾弗斯小姐 争论再遭难堪 ,因为后者称他 “ 西布 列颠 人”
[ 文章 编号 】1 7 —8 2 2 0 ) 3— 0 9—0 6 1 0 X(0 6 0 0 6 3
N . 0 6 o 320 ! 皇宝 翌 2丝 :
《 死者》 中加布里埃尔的伪善和反女性情感
孙 明
(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 学院 外语 系教研 室, 河南 郑州
4 19 ) 5 11
【 摘 要 】 统观 点认 为,死者> 传 < 中的主人公加布里埃 尔作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 , 既有绅士风度又思想开明。然而如 果深入 挖掘小说文本。 我们会发现 , 乔伊斯的真实意图是欲暴露他 的伪善面 目和对女性的轻蔑, 并将之 归根 于男性意识形态在 当时爱
尔 兰社 会 的 绝 对 支 配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