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池博爱 —— 读懂婴幼儿心理学,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七)
婴幼儿心理-1
婴儿心理学
• 生命的头3年是儿童口语开始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婴儿期,儿童从完全不会说话到能够掌握语言中的 一些词,开始理解成人言语,跟成人进行初步的言语 交流。
婴儿心理学
• 从出生到1岁是言语发育的准备时期。 从1-3岁婴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先后经历
➢ 理解语言阶段(1-1.5岁)
➢ 掌握合乎语法规则的语句,开始积极语言活动 阶段(1.5-3岁)。
婴儿心理学
• 1岁末儿童出现70个左右的词; • 2岁末出现300-500个词; • 3岁末接近1000个词。 • 自1.5岁后,儿童在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之外,
其他各类词,如:形容词、副词、数词等是随着儿童 年龄增长而提高。
婴儿心理学
• 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分为六个时期:
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 2.初级循环反应 3.第二级循环反应 4.第二级图式的协调 5.第三极循环反应 6.通过心理组合发明新的手段
婴儿心理学
• 婴儿期开始形成、建立较为稳定的依恋关系。出生第 一年依恋关系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1.无辨别的社会反应时期(0-3个月) 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时期(3-6个月) 3.特定依恋时期(6个月以后,直到2-3岁)
婴儿心理学
• 母亲是婴儿主要的抚养者。因此她是婴儿生存、发展的第 一重要人物。
• 婴儿对母亲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无辨别的社会反应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 3.特殊的情感联结 4.目标调整的同伴关系
早上好
婴幼儿心理
秦淮区妇幼保健所 侯润馨
关于心理学
• 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心理学并不陌生,而且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关注。当提到心理学时,一般人总觉得有些神秘,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类心理 是 世界上最为复杂神奇的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 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读周泉教授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的感想
读周泉教授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的感想在这次读书交流会中,很有幸拜读了这本名叫《读懂孩子的心》的书,身为孩子的母亲,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孩子,读懂孩子的心,了解他们的需求。
全书三章17篇,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三个方面,利用大量真实的案例,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一、读懂儿童并尊重和信任童年秘密的核心观念是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新生儿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就像蜜蜂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成长。
婴儿虽然没有蜜蜂的存活能力那么强,但是也有自己去成长的生存本能。
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这份本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为她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只为了父母的期待而长大。
大人阻止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不要动、不要碰、老实点儿、别喊。
像孩子自己拿着梳子,觉得很好玩,想梳头,你会觉得孩子把头发梳得乱七八糟,说“我来帮你梳”。
实际上,孩子在模仿梳头的过程中体会着秩序感,体会着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也在感知这个社会。
尊重儿童还必须信任他们,让他们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能想的问题都去自己思考。
作为成人,应该理解和享受孩子们独特的一面,用积极回应去获得孩子的爱,在彼此认同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成人要不断去做好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喜欢以教育者的角色去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指手画脚”。
但是,往往这样的教育很难被孩子接受,甚至造成亲子间的矛盾产生。
其实,我们在实施教育之前,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榜样,希望孩子怎样,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
正如书中总结的那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题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们更重要。
越是内心强大的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就会越放松。
选择权交给孩子,她不再被控制或被要求,二者如何选择,聪明的孩子当然能够判断。
儿童心理别再教孩子一味忍让
【儿童心理】别再教孩子一味忍让孩子攻击性的来源及其真正意义文|王颖写在前面孩童在与爸爸妈妈的互动中,非常自然地认为攻击是不好的事情。
比如我见过一个爸爸,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教孩子学会忍让,好东西要拿出来和他人分享,不能攻击他人。
然而,温尼科特说攻击让小孩区分我与非我。
大家一定很吃惊:在我们看来不好的攻击性,竟然被温尼科特认为是发展自我的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王颖老师一起去理解攻击性的真正意义!一、攻击性形成孩子情感的基础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中把“孩子攻击性“”放在最后一个章节,另外还有一本书《温尼科特传》,以温尼科特自身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攻击性对我们多么的重要。
那我们来看看温尼科特具体是怎么说的。
首先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书的99页有一个小标题:什么是不可或缺的自然发展经验呢。
然后说“然而,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的文化倾向,那就是远离直接接触,远离临床体验,远离所谓的粗俗,也就是裸露、自然和真实。
还有,远离真实生活的接触和相互交换的倾向。
为小婴儿一生的情感生活打下基础的方式还有另外一种。
我说过,从一开始,本能的需求就进入婴儿与母亲的关系里,而随着强烈本能出现的是攻击成分,以及从挫折中升起的恨意与愤怒。
”温尼科特提到了一个担忧——文化倾向,不仅存在于欧洲或者英国文化,同时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
远离接触和临床的体验,也就意味着远离裸露、自然和真实。
有一天早上送完女儿上学,坐在出租车上,那个司机就说现在的小孩好辛苦,没有以前那么开心。
这段话也让回想起了这件事,并且我想我们小时候上学时脸上荡漾的笑容,是因为我们没有远离裸露、自然和真实。
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非常自然和真实的环境中长大的。
现在我们就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没有直接的接触。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忙着写作业,所以也就少了面对面的接触。
好多的临床接触只能在网络上完成,于是就缺少了摸摸那块真实的石头以及抱抱那棵树。
在缺少这样的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就很难或缺少攻击的成分。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天津市津南区第十幼儿园李金红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这就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情绪幼儿心理健康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
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面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面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情绪则是反映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呢?一、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每天清晨我站在班级门口用最真诚的微笑去迎接每位孩子的到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用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影响幼儿,当有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情绪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她,摸摸她的头对她说:“宝贝,别哭,老师就是妈妈,老师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照顾你,陪你玩,好不好?”然后,用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陪她玩,进而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晨间接待幼儿:二、欣赏幼儿、接纳幼儿。
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例如:晶晶是我班新来的一位幼儿,初入陌生环境,她显得特别的胆怯,不会主动和其他幼儿交流,由于是小班下学期,班里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拉拉锁、系扣子等,而晶晶却没有相关经验,不会自己穿衣服,系扣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独立的将自己的衣服穿好并记上了扣子,唯有晶晶低着头,不会系扣子,我走过去蹲下来要帮助她,她低着头哭着说说:“老师,我是笨蛋,我不会系扣子”听了孩子的话,我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摸着她的头说:“宝贝,你不是笨蛋,你是最棒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你,我们都欢迎你来到小一班,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帮助你的,别哭啦,老师现在就教你系扣子,好不好?”她笑着点点头,此后,我又在班里开展了“我们欢迎你”“我来帮助你”的主题活动,旨在帮助晶晶快速的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大家对她的关怀,渐渐地晶晶从一个胆怯,内心封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位活泼开朗,能够和大家敞开心扉玩耍的乐天派。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作者:徐凤莲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9期我常常听到教师总是轻易地就对一个孩子“盖棺定论”:“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托马斯·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要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你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
”真的,请骄傲地做你自己,而不要小心翼翼让别人定义你。
“我就是我”,而非别人盼望中的“我”。
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为大人所希望的“真理的标杆”,为了符合“成人视角”下的那个“理想模式”,轻易地就改变了自我精彩的本色,甚至否定了那个真正的自我。
生长中的“杂音”或“不和谐音”一旦被“屏蔽”,一旦被别人篡改,孩子们开始变得“一模一样”,甚至开始褪去生命应有的光芒,逐渐萎缩或暗淡,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前不久,我的一个侄女曾经用“走火入魔”四个字形容她的一个同学。
原来,这个同学从小喜欢阅读、写作,以至于走路吃饭都书不离手,除了书,别的任何事都不曾入她的眼、进她的心。
人人都在担心,而父母亲,无疑是最担心的人。
但是,大可不必担心,“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都有不同的成长姿态和花期。
总有一天,这个“走火入魔”的孩子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动态的,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重要他人”之一,如何定义孩子,也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有些话语一经说出便会转化为孩子内心的山山水水。
既然菊花将自己的花期安排在秋季,那我们就不能在春天指责它不开花。
《中庸》里有几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正所谓“安其所,遂其生”。
如何定义学生,是一门学问;如何在孩子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擦亮和不断刷新孩子们的眼睛,应该引起教师高度的敏感和警觉。
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
萨提亚导师林文采老师的《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听课笔记今天早晨打开录音重新听了9月19日萨提亚导师林文采老师的《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讲座。
林老师认为,如果没有特殊的变故发生,孩子在5岁形成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做好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工作十分重要。
说到“心理疾病爆发最多的就是青少年”,至少发病的几率是巨大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很好的话,父母要他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父母不要做什么,他就不会去做.反之要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要他不做什么,他偏去做。
那就说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很大问题.这就存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林老师提到人与人之间沟通深度是有层次的:1。
打招呼2。
谈事实3。
分享观点和想法(在这个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了,会有分歧、压力产生)4.分享感受(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否面对负面的情绪,是否压抑,是否分享,是否用合适的方式表达?)5.敞开(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够与对方分享)人与人之间的“亲"的感受,也是由于渐入第5个层次而产生的。
而能够进入第5个层次,是需要彼此建立一种沟通的安全感,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安全、接纳、尊重、肯定、欣赏等等。
林老师讲到婴儿,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是与人“敞开”的,也就是人之初,从“敞开"开始的。
人的天性需求,就是我们想与别人连结。
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和自己的亲人由于彼此心理营养的滋养不够,渐渐闭上了心门,从最里层的“敞开”渐渐跳转到上一层,最后进入到第1层。
甚至会跳出沟通的层次,连打招呼也省略了.大概到孩子11、12岁开始就会走出进入到第1层,到13、14、15岁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黄金时期,看之前关系建立的怎么样?就得看这三年孩子的状态,如果在这三年里出现人际关系有问题、情绪不能控制、行为出现偏差等问题,那就说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建立的不好。
特别是14岁时高峰期,假如有了问题,那就得及时在这一年里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如何爱孩子和教会孩子如何爱》新
《如何爱孩子和教会孩子如何爱》(成墨初)目录Part One 爱孩子,需要爱心,但更需要智慧1.我都是为了你好——爱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0092.你能不能不给我惹事——分清楚你是爱自己,还是爱孩子? /0123.别怕,有我呢——不会爱的家长最坑“孩” /0154.我不能帮你做——健康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营养 /0175.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分清孩子需要怎样的爱 /020Part Two 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要来顺应你的心情1.这孩子怎么这么犟——了解孩子的特点再教育 /0272.不,我自己来——爱和教育都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0303.女儿像个假小子——顺应孩子的本性,让孩子自由绽放 /0334.你不能这么做——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别盯得太紧 /0365. 你能不能麻利点——不要揠苗助长,学会等待孩子成长 /0396.他一定是个天才——用爱打开孩子的潜能宝库 /0417.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0448.哪来那么多为什么——不要因怕麻烦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0479.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孩子性本善性本上,偶尔出格很正常 /05010.你整天就知道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遏制让孩子最受伤 /053 Part Three 给孩子他想要的,而不要给孩子你想给的1.妈妈,请您尊重我——爱的起点是尊重 /0592.你们不要吵了——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0613.错了,改正就好——包容孩子的错误 /0644.我儿子性格太内向——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0675.再吵,妈妈就不要你了——爱孩子没有附加条件 /0706.你是不是很伤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0737.有烦恼就跟爸爸说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0768.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和孩子交流谈心 /0799.你对我们很重要——认可孩子的价值 /08210.我怎么活得这么苦啊——教育孩子时不发泄自己的情绪 /08411.妈妈永远支持你——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08712.你这么做就不对——不以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 /09013.你这样,妈妈很难过——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094Part Four 拿捏好爱的原则和界限,让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1.别哭了,妈妈答应你——爱要有原则、有界限 /1012.你永远都不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1043.你就是个失败者——别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1074.我告诉你,这样做——为孩子指明前进的路 /1105.好吧,妈妈听你的——你不必只是讨好孩子 /1136.绝对不能这么做——爱应严格要求孩子 /1167.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爱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1198.你做不好,我来帮你——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1219.我可以教你,但不能替你做——给孩子“渔”而非“鱼” /12410.孩子,你能帮帮我吗——教育孩子学会爱 /12711.这样做对你是最好的——指导孩子而不是操纵孩子 /13012.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133Part Five 给孩子成长客观需要的,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1.抓住我的手,别摔着——过分保护孩子 /1392.今天别去了,儿子——代替孩子做决定 /1423.你必须听我的——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1444.我找你的老师谈谈——代替孩子解决困难 /1475.爸爸替你摆平了——为孩子的过错买单 /1506孩子,你又怎么了——过度关注孩子 /1537.你必须考到前三名——过多、过高的要求 /1568.你要什么,妈妈给你买——用物质来补偿爱 /159Part Six 爱是一门技术,是每个家长都要上的必修课1.我妈就这么教育我的——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 /1652.做父母,我合格吗——做好父母需要“上岗证” /1683.孩子会模仿你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 /1714.妈妈也不完美——与孩子一起成长 /1745.我以后一定小心——面对孩子的错误,要控制好情绪 /1775.你永远在妈妈心里——用温暖的手引领孩子前行 /1796.合格的“养马人”——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1827.你能不能支持我一次——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1848.1%和99%的差距——当好孩子的“伯乐”/187。
请相信自己的孩子
七田真育儿法—请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的本性,认可、赞赏孩子自身的成长,要以无条件的爱来爱护、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表示出感谢、感动和感同身受的心情。
如此一来,就能很轻松地培养好孩子了。
很多正在育儿的母亲几乎都陷入了完美主义之中,陷入“今天做不到这种事情就不行,必须要让他做”的思绪中,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就责备孩子、责备自己。
对孩子要求完美,若是因为孩子无法顺畅、完美地对自己作出回应,能力不及的话,就会责备孩子,进而对培养出这样孩子的自己感到厌恶。
其实只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教育并不是知识的灌输和超前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感性、创造性、心灵和人性。
若是弄错了方向,还不断地拼尽全力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的话,孩子就将无法学习,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这是因为母亲按照已设定好的标准,以完美的态度要求孩子。
但是孩子现有的样子就很完美,只要母亲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自己成长就可以了。
如果父母自己设定了一个标准,并要求孩子完美地符合那标准,就必然会有挫败感。
相信孩子的本性,认可、赞赏孩子自身的成长,要以无条件的爱来爱护、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表示出感谢、感动和感同身受的心情。
如此一来,就能很轻松地培养好孩子了。
无论多么难培养的孩子,若是父母能变成以这样的想法来看待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将会改变。
不要去想孩子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去教导他,而是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因为我们是以长幼有序的上下级关系来看待孩子的,所以忘记了尊重。
这样的话,父母就会毫不在意地用严厉的话语批评孩子。
让我们不要忘记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和自己平等的,要尊重他。
无论是怎样行为不当的儿童,只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的话,他的不当的行为将会消失无踪。
若是能被尊重的话,无论是哪个人都能正确地成长起来。
《七田真育儿圣经——认可、赞赏、爱护的教育》。
可以“爱之深”,切忌“责之切”
可以“爱之深”,切忌“责之切”作者:秦宇英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 2018年第4期每天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是最幸福的时光,听着孩子们一句句的“老师,早上好!”心里无比轻松。
但在这一群活泼的孩子之中,小小显得特别孤独。
小小是班上新转来的一个小女孩,因为是朋友的亲戚,所以朋友提前和我说了孩子的一些情况:“这孩子在村里时特别胆大,经常领着同村的一群孩子到处玩耍,有时叫都叫不回来,活脱脱一个‘孩子王’。
但一进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声不吭,特别胆小。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觉得孩子应该是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
刚来幼儿园的一段时间,我特意观察了小小,她从不主动向老师问好,即使老师向她问好,她也不敢抬头。
平时也不和老师交流,每天安安静静,自己玩自己的,早上入园,下午离园,很独立,也不多话。
有时,我故意问她一些问题,她也会回答。
和她妈妈交流过几次,她妈妈也总是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胆小。
慢慢地,小小和班上的孩子熟悉了,开始和她们一起玩。
玩游戏时,能看出小小很放松,玩得很开心,行为举止中很有男孩的风范。
看到小小的进步,我也很开心,教育活动的时候有意叫她回答问题,过渡环节也专门让她到孩子们面前表现。
她虽然小心翼翼,但也都能完成。
可是她从不会主动举手,也不主动说话,但是我总会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然后给予表扬。
经过一年多的熟悉和鼓励,升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行为逐渐放开了,能大胆问好,敢和老师说话了,活动时也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
看着孩子的进步,我也感到很欣慰。
前几日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的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其他孩子因为家长的到来都特别兴奋,小小却正好相反,似乎更加沉默了。
活动之后,孩子妈妈依旧带着责备的语气抱怨孩子胆小,希望老师多叫她回答问题。
基于孩子的进步,我也抓住契机和她交流了孩子的情况,并说出了我的疑问:“孩子在外胆大,入园胆小,可平时在老师面前也很放松,这么多的鼓励都不能增加她的自信,是不是和家长有关系呢?”孩子妈妈说到孩子胆大,又举了几个事例,从家长的描述中,我更加确认孩子的“胆小”其实是家长无意造成的。
推荐的10本经典育儿书籍
推荐的10本经典育儿书籍1 《育儿百科》(日)松田道雄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的新手妈妈们。
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儿科专家,我本人虽然有些“反日”倾向,但是对日本人在育儿方面的用心程度非常之敬佩。
松田前辈在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致力于减轻妈妈的育儿焦虑,而且对母亲在育儿方面的辛苦付出充满尊重和理解。
虽然书中有部分内容由于年代的限制已经有些过时,比如辅食添加的一些方法,但依然还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育儿书。
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反复阅读的部分是,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在1周岁以前最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了解这些,会极大地降低新手妈妈面对小宝宝不正常情况时的焦虑情绪。
此外,我非常欣赏书中一直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妈妈不要把时间都花在给孩子做辅食、打扫卫生等家务事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花时间陪孩子去户外活动,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2 《斯波克育儿经》(美)本杰明?斯波克这是一本曾经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育儿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育儿书之一。
虽然因为东西方的差异,书中有些观念可能还不好接受(比如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分开睡觉),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观点能够给父母以极大的启发。
我个人认为,如果妈妈有精力的话,可以把前面一本《育儿百科》和这本都能备在手边,因为分别是东方和西方的代表性育儿理念,对照之下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会更加客观。
此外,《亲密育儿百科》(上下册,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合著),也是非常经典的一套西方育儿书,同时列在这里推荐给新手妈妈。
3 《倾听孩子》(美)帕蒂?惠芙乐这本书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是很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句句经典、极其实用,强烈推荐。
该书在2007年再版过一次,作者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还专门给中国读者写了序言。
我感觉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因为孩子在长大,父母的内心也在不断成熟,书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去消化。
如果您的孩子快2岁了,或者已经表现出“Terrible Two”的迹象,一定要赶紧学习一下这本书。
必看的婴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必看的婴儿心理学书籍推荐1.《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作者:日鸟居昭美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的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一本经典教育专著,在日本影响了整整两代人。
这本书在2001年曾经被引进国内,那时的书名是《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是夹在一套育儿丛书里面出版的。
我有幸在好好很小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实在是受益匪浅。
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孩子涂鸦的奥秘、画画对孩子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也了解到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其实它可以说是一本经典的教育书籍,而不仅仅是美术指导书。
这本书曾在网上被关注孩子素质教育的妈妈们,以及秉持先进教育理念的美术教育机构和专业工作者们大力推荐,一直口碑相传,只是,由于当时这本书没有受到出版界的重视,只印了一次就销声匿迹。
我到出版社工作后,找到了这本书在日本的版权,再次引进国内,同时还引进了鸟居昭美前辈的另一本书,是该书的姊妹篇《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
2.《爱和自由》作者:孙瑞雪这本书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妈妈重视,其重要程度我就不多说了。
在我们这一代之前,国内的传统育儿观念和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缺乏爱和自由的。
虽然里面的一些内容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但正是因为孙瑞雪老师结合了自身的实践,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家长的需要。
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作者:李跃儿我是在四年多以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
很厚的一本书,我用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当时的感觉是非常震撼,同时也非常心痛。
然后我就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反思身边的那些事例,反思国内的教育现状。
这是一本非常能够引人深思、让人猛醒的书,我感觉李跃儿有点像目前中国教育界的鲁迅,用她犀利的文笔直击传统教育的痛处。
如果作为父母你还没有下决心给孩子爱和尊重,那么最好先看看这本书,然后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4.《解放孩子的潜能》作者:英马丁?洛森这是目前国内能看到的华德福教育方面的书中比较经典的一本,是吴蓓老师翻译的,此外还有《自由地学习》李泽武译、《学校是一段旅程》吴蓓译,这两本也很好,同样推荐。
池文全谈童年的秘密
孩子成长成才的秘密池文全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惟净,中国EAP学院特聘讲师,全员心理关爱执行师,您身边的环境心理问题解决顾问。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些秘密。
这些秘密涉及一个孩子智商高低的问题,涉及孩子是否成才问题,也涉及到孩子为何有很多家长不接纳的不良行为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家长能否拥有快乐幸福人生的大问题。
我们每个家长在有孩子之前,都有一个对未来可爱天使的梦想,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尊严的活着,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律的人。
希望自己的孩子守纪律,爱学习,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自信,善于思考,没有恐惧,也不一味顺从别人。
不迷恋玩具,不说谎,有善心,懂得感恩,不乱花父母的钱,甚至可以自己挣钱,减轻家庭负担。
这其实不是家长的幻想,一个正常儿童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表现出以上正常的外在行为,原因只有一个,一定是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出了问题。
1什么叫方向、方法出现问题?我们都知道家长对孩子有养育之责和监管之责,所谓养育之责,就是保证孩子生理上的需求。
给孩子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物质条件。
那什么是监管之责呢?就是保证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正常外在行为的人。
那我们对孩子监管什么呢?我们会监管孩子正常的行为吗?不会。
监管的是孩子不正常的行为。
那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孩子的不正常心理决定的。
所以,看起来我们监管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我们需要监管的是孩子的心理问题。
因为心理出现问题,行为就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监管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才会有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理。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出一个有健康心理和生理的孩子。
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方向。
但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家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个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上了。
如果一个家长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两个方面,这就属于方向性错误了。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一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一)课程内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1、掌握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2、了解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婴幼儿的心理发育包括动作、语言、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而这多个方面的发展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动作的发育婴幼儿经历着各阶段的动作发育过程,它与脑、脊髓及肌肉的功能发育密切相关。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规律:(1)头尾规律头尾规律即婴幼儿的动作发育自上而下发展,如小儿先能抬头、抬胸、翻身,然后会坐、爬,再以后才能站立、行走。
(2)由近及远规律由近及远规律即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也越先发育,离身体中心越远的肢体远端的动作发育则越晚。
如婴儿较早出现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使用大肌肉的粗动作,后出现书写、摆弄等使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3)从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例如,4个月左右的婴儿看见前面有鲜艳好看的玩具时,只有一些泛化的表现,如手舞足蹈,而不能把玩具拿到手。
而8-9个月较大的婴儿见到玩具时,除了兴奋以外,还会集中地表现为伸手去取玩具,如果仍无法得到,他们则会设法通过转身、弯腰等动作来接近玩具,尽力拿到。
而这一过程中,婴儿的眼手协调能力也逐步趋于完善。
(4)正面的、积极的动作先于相反的动作发育虽然同一年龄孩子有的已会走路,有的还不会;有的已能跑、跳,有的还不行,但是动作的发育总是按照上面所介绍的四条规律进行的。
婴幼儿的动作发育发展历程:1个月不会抬头,但能转向一侧片刻2-3个月俯卧时能抬头片刻,3个月能自由抬头。
无意识地用手摸玩具、摸自己的手。
4-5个月俯卧时前臂支撑抬起前胸,会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手能握紧东西。
5-6个月能翻身,可以扶其腋下做跳跃动作,双手能抓握悬挂的玩具。
婴幼儿的动作发育发展历程:6-7个月会翻身取玩具,摇铃。
8-9个月会爬,扶栏杆站起来,扶着两手能直走几步,能用拇指将细小物品捏起。
9~10个月能独站片刻,能自己坐下,牵两手会近步,扶着栏杆走来走去。
低幼儿“自私”是认识“自我”
低幼儿“自私”是认识“自我”
不少父母和老师都把孩子的“自私”看作为一种不良的行为。
但最近,有学前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能一味地把某些行为归于“自私”,对于1岁半左右的低幼儿而言,许多所谓的“自私”行为只是一种正常的熟识“自我”的表现。
一位妈妈对记者埋怨道:“我的宝宝有三块饼干,我逗他说:‘给妈妈一块吧!’。
孩子分了一块给我;父亲如法炮制也得到一块。
但当奶奶再去要时,孩子便说:‘这块是我的!’”妈妈无望地埋怨自己的宝宝怎么这么“自私”。
专家视点
上海家庭教育争论会副会长、上海师范高校心理学系曹子芳教授指出,婴幼儿时期,像最终一块饼干不给别人这样的所谓“自私”行为,其实只是说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自私”、“心胸狭窄”。
专家还举了个好玩的例子:孩子婴幼儿时都宠爱啃自己的脚趾头玩,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自我”这一概念,并不知道脚趾头是他自己的;而当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这是他自己的脚后,就不会再咬着玩了。
因此,大人们大可不必为孩子低幼时期的这类“自私”行为感到苦恼。
当然,孩子大了以后,就不能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放任自流,让它成长为真正的“自私”。
父母更加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学会和别人一起共享。
- 1 -。
《儿童行为心理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笔记
《儿童行为心理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为什么我们需要懂孩子 (3)1.2 爱孩子的真谛 (4)二、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5)2.1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6)2.2 儿童行为的主要类型 (7)三、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9)3.1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关系 (10)3.2 如何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10)四、常见儿童行为及其心理分析 (12)4.1 情绪波动与情绪管理 (13)4.2 注意力不集中及其解决方法 (14)4.3 学习障碍及其心理原因 (15)4.4 社交障碍及其干预策略 (16)五、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 (18)5.1 听与说的艺术 (18)5.2 鼓励与表扬的技巧 (19)5.3 惩罚与后果的合理运用 (20)六、培养健康成长的儿童 (22)6.1 培养自尊与自信 (23)6.2 培养良好的性格与习惯 (24)6.3 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人生观 (25)七、结论 (27)7.1 懂孩子的重要性 (28)7.2 如何持续提升自己的育儿水平 (29)一、内容描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却忽略了身边最纯真的心灵。
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儿童行为心理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亲子关系。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从孩子的出生到成长,从幼儿期到青春期,作者详细阐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行为表现。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期望。
孩子的行为并非完全是调皮捣蛋,而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书还强调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心理教育】二宝降生勿偏爱,关注大宝是重点
【心理教育】二宝降生勿偏爱,关注大宝是重点大多数父母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孩子越多越好。
其实这句话有一定的片面性,只能说从某一个角度这样说是对的,新生命的到来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为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已不再是只在幼儿身上,幼儿会感觉,新生命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以下有一些办法可以供父母们参考。
1、幼儿会耍脾气以及喜欢围绕在父母身边当你花更多的时间和新宝宝待在一起的时候,幼儿会耍脾气以及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围在你身边。
你要知道,父母的爱是幼儿唯一想要的。
这个时期幼儿会觉得新生命会取代了他的位置。
无论何时,多给幼儿一些拥抱和亲吻有助于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
尤其是当你一回家就这样做更有助于平复幼儿的这种心理。
2、幼儿会模仿新生命的行为、语言当幼儿看见新生儿被当成一个宝贝,它会经历一个情绪低落的阶段,威廉希尔斯博士在育儿这篇文章中指出,幼儿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关注,因为他们也是孩子。
年长的哥哥姐姐甚至会学习婴儿吮吸手指的行为以及说话时娇滴滴的声音。
家长们应该给幼儿讲年纪大的优点,比如他可以享受新生命不能吃的美食以及不能参加的活动。
幼儿会意识到作为一个婴儿并不是那么有趣。
3、幼儿会情绪低落,吵闹当父母所有的关心都集中在新生命上时,沮丧和急躁的情绪会充斥幼儿的内心。
你可以空出时间去帮助幼儿解决这些情绪问题,但是你必须清楚幼儿的需要。
让幼儿知道新生命应该受到特殊的照顾,清楚幼儿的需要有助于父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当你和幼儿在一起的时候,大声告诉他你要为新生命换尿布或者喂奶。
心理治疗师亚瑟特金建议说,即使幼儿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当你和新生命待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明白你是有原因的。
4、幼儿会有不满的心理当明白父母的注意力在新生儿身上时,幼儿对于这个新生命还是会很不喜欢。
当你发现这种情况发生时,和幼儿进行沟通,允许幼儿表达他的不满。
你也可以让幼儿明白,其实他的这些想法你都知道,你可以与幼儿进行单独相处,包括可以让幼儿坐在你的腿上,和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对关于养育小生命表达出积极的情感。
读懂孩子读后感3-3王龙晓
读懂孩子,就读懂了家庭幸福密码王龙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教育专家萨提亚女士提出了个人行为的冰山理论:个人行为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只占冰山水面的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看到生命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显然,冰山理论是让我们关注影响孩子行为背后的力量。
由家庭教育专家周鼎文先生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从行为、情绪、人际关系、疾病四个方面来帮助大家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力量。
通过转化的方式,让冰山下面的秘密露出水面,让孩子遇到的烦恼变成教育孩子的契机,让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得到疏通,让孩子僵化的人际关系得到化解,让孩子的身体状态得到改善。
一、读懂孩子的行为在读懂孩子行为之前,我们首先反思一下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中是否一方强势,另一方一味忍让。
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性一味地迎合丈夫,夫唱妇随,有了怒气也不敢言。
这样的家庭,母亲内心只有压抑,孩子很有可能吸收母亲未消解的负能量。
结果孩子很有可能帮助弱势一方去承担。
比如成年后想办法替妈妈出气,跟爸爸对着干,甚至离家出走。
也有的家庭母亲过于强势,在家里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男孩就缺乏阳刚之气因此,平衡的夫妻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一剂良药,孩子要自然成长,父母要互相支持,让彼此发挥潜能。
对方对你好,你也要懂得回报,回报的时候还要“多加一点”,这种正向的加法,放在孩子身上就是正向流动的“爱”。
如果这种“爱”流动的方式是反向的,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离家出走,厌学,说谎,偷窃,沉溺网络,攻击性强等等,背后都是孩子爱与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
二、读懂孩子的情绪在读懂孩子情绪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情绪的类别。
周鼎文先生在书中提到了四种情绪类别:本能情绪、替代情绪、承接的情绪及超越的情绪。
本能情绪,顾名思义,就是孩子能直接表达出来的情绪。
比如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生气了就恼怒。
婴儿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婴幼儿心理学,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七)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
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
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
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
”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
”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
”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
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
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
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
”“再闹,医生来打针了。
”“快睡,大灰狼来了。
”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
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七里渠南319号全池博爱语言(康复)培训学校。
学校乘车路线:
* 自驾车可由八达岭高速北安河出口直行见红绿灯右拐直行,第二个红绿灯左拐300米即到(劲飞红木西侧)
* 2号地铁东直门或西直门换乘13号城铁至龙泽站换乘昌19路或463路公交车到七里渠南村北下车往东50米见口往北即到(劲飞红木西侧)
请扫一扫上面的微信号关注我们,或者在微信通讯录中点击右上
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全池博爱”
人工电子耳蜗全池博爱语言培训学校全铁伟池美芬多元感受模仿法聋儿康复聋儿语训助听器语后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