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大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备考指导-育明考研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永井田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信号与象征符:1)信号(signal)的特点P44;2)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二)非语言符号【三类】P45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声调等)2.体态符号(手势等)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P46表述&理解、传达、思考(四)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意义的分类1)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2)语言符号的暧昧性:本身意义的模糊&多义性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五)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P51;2.象征行为的特点:智慧性,社会性,约定性,价值型,动机性,行为取向性;3.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P521)[米德]倡始人《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2)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近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布鲁默]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4)三个前提:意义,社会互动,解释4.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5.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对符号演义的共同理解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1)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2)客我: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4)“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5)体现人与社会互相制约的关系7.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六)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1.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P54-551)“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2)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2.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3.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P57(二)过程1.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P59A.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P60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P60B.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62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P633.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P64(三)系统结构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a)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P66b)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67(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1.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P692.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精神交往,考察精神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辨证运动,精神生产联系精神交往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2.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3.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外部环境,社会实践,积极能动,基础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A.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a)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是无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b)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c)主我客我的关系P79B.布鲁默的“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理论a)《象征性互动论》1969b)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c)“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C.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的观点P80-81(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有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考点梳理、经验分享
2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1 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1、 简述"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及实质什么是全球传播,该如何 理解? 2、 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3、 什么是信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 4、 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信息富有国”与“信 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 二、 “新世界秩序”论争: 第一阶段: 《阿尔及尔宣言》 (1973) 第二阶段: 《大众传媒宣言》 (1978) 、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1980) 、 《塔瓦罗宣 言》 (1981) 第三阶段: “信息主权” “文化冲突”等新问题 P247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 P248 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 “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 6 个结论 P249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 P251、发展中国家 学者的主张 P252 一、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 P253、研究媒介 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 P253-254 课后练习题: 1、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和主体 ①定义: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②主体:国家。另有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 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及理解 ①定义: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既包括传统国际传播的各个领 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②理解:a.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b.传播主体 多元化; c.大众传媒是传播主体,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d.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重视;e.政治性很强,文化接触、冲突及其世 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3、全球性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政治全球化的加速;③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 冲突的全球化; ④传统的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改变;⑤文化输出和文化传 播的比重增大。 4、“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论争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 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 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 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 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 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分享、考点分析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 。 *主要观点:a.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定社会 关系、行使政治权力方面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相对独立性;b.大众传 播可分为两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前者是 “符号化”“赋予意义” 的过程, 后者是符号解读的过程;c.讯息符号和一定的价值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 起。 大众媒介的符号化活动, 本质上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d.受众的符号解读不完全被动(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 读) 。 *研究方法: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和受众调查。 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霸权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 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实现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 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意识形态) ,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 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社会合意)和从属意识。“虚假的合意”。 ④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 《公共性的结构转换》 《传播行为理论》 :主张通过改善“传播的合理性”实现社会 变革。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扩大对自然的支配和操作能力,强 化社会的支配结构和支配关系,导致人的异化) ,提倡 “综合的合理性”(通过扩 展没有支配和强制的传播关系来改革社会) ,建立基于 “理性合意”的新型社会关 系。此理论有普遍主义和伦理主义色彩。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课后练习题: 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①简单随机抽样: 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 :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 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 是随机的; 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 :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 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 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 :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 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 能得出相同结论) ; b.系统性 (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 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 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 “描述性”信息) 。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 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 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 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经验首先自我介绍,我本科就读于某211金融专业,报考人大新闻与传播专硕,三跨,一战。
因为是零基础跨考,我的备考策略以掌握基础为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关于择校对很多人来说,择校可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过程,但作为人大新闻学院的“脑残粉”,从高考失利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通过考研弥补遗憾。
因为这种执念,即使有人告诉我,学校曾经并没有考上人大新闻的历史,即使我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地狱模式”的道路,即使面对过震惊和不解的目光,但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没有特意查过人大的报录比,也没有去了解过其他的学校,自古华山一条路,所有的结果我都愿意承受。
所以我认为,不管你的基础如何,目标院校是什么,只要定下目标,就为之全力以赴,就算那个学校只录取一个人,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你呢?实务作为跨考生,专业课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了(一把辛酸泪)。
我报的全程班,因为懒不愿奔波,选择的是网授。
实务可以说是完全由老师手把手带上路的了。
我对实务的了解从六月的春季班开始,配套老师寄来的教材,听老师的讲授,主要靠辅导班的一对一批改作业来巩固,每次作业基本都涵盖消息写作、评论、采访策划等人大实务必考的体型,学姐会在发回的作业里犀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点评课上集中分析大家的“辣鸡作业”,传授一些实用的套路和“模板”。
通过不断的练习,真的能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实务我没有看专门的书,也许真正动笔写才是最好的提高方法,我觉得跟着老师走就够了,因为报的是春季班,后期我自己也有在网上找一些素材进行练习,还另外买了一些批改课程,算了算全程总共写过二十来次的作业。
关于实务的一些心得:我的实务考得并不算好,考试的时候全程紧张,有些问题没有认真审题就匆匆作答,记得有道题要求写电视报道设计,我连采访问题都忘了写,最后检查的时候才发现,但已经没位置写了。
所以大家在答题前一定要认真答题,磨刀不误砍柴工。
此外,练习永远是实务的第一生产力,练习得越多,上考场面对各种各样的题型才能从容应对。
育明教育人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及其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辅导中心汇编!!!第一章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及其解析第一节育明教育推荐2011年人大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目2008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不再推荐考研参考书目,育明教育咨询师(人大新闻学博士、硕士)根据历年考研真题和出题范围推荐以下参考书目: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当代新闻理论,郑保卫,新华出版社,2003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58.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1.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4.传媒经济学,张辉锋,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15.《国际新闻界》,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辅助参考16.《新闻与传播》,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辅助参考第二节育明教育;2011年人大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目解析1.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方汉奇、张之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1 月*《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著第二本补充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相应地一些东西也减少了。
2.外国新闻史*《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3 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新闻学最新增修本(一书两册一卡)。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重点章节、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重点章节、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十二章这一章不用说了重点中的重点,四个章节四个内容,通通的要掌握。
东西很多,不能像期末考试那样投机取巧了,说好听点全部得理解,说不好听点当然就是全背了。
也就是具体叙述11章的宏观效果论。
(200面的第二段)每个理论的提出者提出时间提出的书都是最基础的东西罗。
第一节议程设置功能:一个定义、三个特点、三个理论研究、两个意义、两个不足。
(答大题首先要想的五个切入点)*213面的面最下面:“议程设置功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解释:……”这句是个概述要记得。
*一个定义:214面倒数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但是这段话当然都要了解,现在有一种题型叫辨析题,最爱把一个理论的实验及其提出的过程提供给你,问你是什么理论并且评价这个理论,倘若不知道这些背景,有可能就会做答错误。
*三个特点:书上说的很明确,要注意的是215面最后一段又和127面的拟态环境挂沟。
*三个理论研究:作用机制、议题、媒体分析。
也很清晰。
*两个意义:我按书上叙述的分为两点:第一就是217面黑体字下第一段的对有限效果论的修正。
第二点就是第二段的“控制问题”,对控制问题的解释主要在218面第二段中所叙述的“在它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具体说来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
”还有该段最后两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理论的意义。
*两个不足:218面最后一段:一个形成议题和反映议题的矛盾,一个效果不能绝对化。
第二节沉默的螺旋理论:一个背景、三个构成命题、两个特点(舆论观与效果观)、两个不足、两个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重难点、习题
4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 自己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 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 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过程中, 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 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重新加以组 合。 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 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通过 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 的发展和完善。 内省式思考: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内省式思考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有着密切联系。内省过程中,个人会 分析和推测别人是如何考虑的, 在与他人的联系上形成自己的态度轮廓。这个过 程也是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 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个人把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对它们的 意义重新进行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 新的意义和行为。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 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动机: 1、 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库利“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 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 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 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 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 。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 人传播的程度。 4、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 1、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 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频率高。 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 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 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 上具有自发性、 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 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重点详解(1)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重点详解(1)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1.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口语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是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的一种传播方式。
古代口头传播的方式包括“井户端会议”,部落、团体、民族的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是,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口语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书写传播: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传播: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
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4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 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传播学》 (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 考就看 15 和 14 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精要》高刚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告学教程》倪宁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 P58-59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 P59 (一) 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 -韦弗数学模 式 (二)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 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 P64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的必要性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 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 播过程图式;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P70-71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1、 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2、 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 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3、 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 息。 4、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 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 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第二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人大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复习指导
人大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复习指导近来对考研问题非常感兴趣,考研,涉及到的命题有:自律、自我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看书方法、毅力等综合问题。
人大是传说中的最难考的学校,在我报名之前也听说过报考人大然后被录取的概率微乎其微,至少,在我之前,我没有同门师兄姐考上。
直到我和一些考上的学姐交流,我才有了一些信心。
这几天在学校里逛,发现很多考上人大的人本科出身并不是特别好,都是一些非985学校,有的连211都不是。
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
说实话,我的高考成绩很一般,只够我上华科,但在华科排名不靠前,整个大学期间,我的排名也不靠前。
而考上人大的同学中,很多都是我这样的情况。
其中的奥妙,就不得而知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看书方法的问题。
文科学习,说白了,三个词:阅读、理解、记忆。
一、阅读阅读能力所有文科生都有的吧,能识字都可以阅读。
可是书怎么读?拿着一本厚厚的学术著作,里面讲的理论又枯燥又看似深奥,怎么拿下?我在考研之前,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读书方法。
只是在考研过程中,因时间紧迫、阅读量大、阅读要求高,才逐渐摸索出一条高效读书的路子。
拿到书,首先通读一遍,就是泛读,不求理解每个章节段落的意思,只把握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每个章节大概说了什么东西,章节是怎么组成的。
这一遍读的时间较快。
心中有数了以后,就开始精读。
逐步消化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我一般读两到三遍,第一遍把握理解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第二遍找到重点内容,然后拿出一张白纸,把作者论述的重点内容在白纸上划出知识结构图。
重点在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只记重点。
二、记忆再就是记忆,在前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那张纸上的重点内容。
一般就是几个关键词了。
我们高中的时候老师强调一句话,要把书读薄。
把厚厚的一本书,去掉作者的论证过程,只记论点、分论点(也就是书中的精华)就行。
这大概就是把书读薄的意思了吧。
记在你脑海中的关键词或者是关键句子,言简意赅,你要经常反复地巩固它,不断地思考它的意思、大量分论点之间的逻辑。
育明教育人大新闻学考研真题,人大传播学考研试题,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汇编!!!第十二节 1999年考研试题12.1新闻理论一、名词1.传播2.新闻欲3.“硬新闻”与“软新闻”4.N级传播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二、简述1.简述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2.跨国传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三、论述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朱总理为《焦点访谈》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理解12.2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传播史部分一、名词解释(共40分)1.《罗马公报》又译《每日纪闻》(5分)2.《泰晤士报》(5分)3.安莎通讯社(5分)4.《新莱茵报》(5分)5.露布(5分)6.《字林西报》(5分)7.红中社(5分)8.延安新华广播电台(5分)二、论述题(共60分)1.试述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思想。
(15分)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
(15分)3.概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报纸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15分)4.简述西方现代通讯社的形成与发展(截止到二次大战前)(15分)传播理论部分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社会雷达2、内容分析三原则3、意见领袖4、"意见的公开市场"5、廉价报纸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简述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与功能2、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三、论述题(本题30分)试论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12.3新闻实务招生专业:新闻学考试科目:新闻业务一、试论98抗洪抢险新闻采访报道的主要特点。
(20分)二、下面两段文字,均摘自报纸刊载的稿件中,试指出有无用语不当之处?并兼析编辑的业务素质修养。
(10分)(附文字):(1)尽管摆在面前的工作多,任务重,难度大,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应有的成绩。
(2)“七月流火”,酷热难忍。
广大筑路大军冒着高温奋战在建筑工地上,力争早日完成东三环的修路任务。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考点分析、重难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重难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控制分析)(一)媒介控制形态1.外控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A.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B.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C.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D.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2)利益群体和经济实力的控制(垄断资本)A.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B.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及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C.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的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A.个人的信息反馈B.结成受众团体C.诉诸于法律手段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2.内控(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产生的背景P135;2)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A.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6;b)主要原理原则P136B.社会责任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8;b)主要原理原则P1339C.民主参与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9;b)主要观点P1339-140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1)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2)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4.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2)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生物性而非社会性3)“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1)“电视人”[林雄二郎]P1522)“容器人”[中野牧]P1523)媒介依存症P1524)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性欲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3.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1)特点: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b)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c)媒介资源的丰富化d)信息传播的全球化2)“电子乌托邦”思想teletopiaa)“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b)“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c)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二)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1)特点:a)地位稳固b)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c)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d)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具有“把关人”的作用2)优势:a)能力,效率b)可信性,可确认性c)规范,道德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P1592)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发表言论&组织报道)P1603.制约因素:公共性与功益性1)三个依据P160;2)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3)“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4.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1)卢因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2)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3)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九要素)a)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b)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c)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4)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1.大众的概念1)大众mass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 群集crowed 公众public2)大众的主要特点:a)规模的巨大性b)分散性和异质性c)匿名性d)流动性e)无组织性f)同质性✧心里隔绝,非人格化,组织松散,个性凸现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1)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a)19世纪上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制》b)19世纪末法勒朋“暴徒”c)20世纪西班牙奥特伽《大众的造反》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20世纪30年代之后曼海姆P179;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20世纪50年代之后a)密尔斯:“新中产阶级”(白领阶层)+蓝领劳动工人=大众大众与权力精英的矛盾→社会病理现象b)李斯曼:传统型→内向型→外向型(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趋同倾向→自主性↓均质性↑无个性的一般大众c)孔豪瑟:<双重性质>非精英大众→压力影响→←操控←精英人物4)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3.当代认识1)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2)清水几太郎3)“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4)“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利润原理&政治或宣传原理)P172-1735)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二)受众观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1.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2)IPP指数[拉扎斯菲尔德]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 P1753)“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2.作为“市场”的受众1)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2)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3)“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4)“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传播权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P178-179(三)“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oach1.“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2.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b)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2)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b)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3)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b)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3.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1)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2)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4.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a)能动性→受众绝对被动b)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制约c)基本效用:“适度效果论”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a)行为主义,功能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b)脱离传媒生产提供过程c)有限的能动性。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科目考研复试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科目考研复试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一、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简介-启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
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
自成立至今,安岗、罗列、余致浚、甘惜分、方汉奇、张隆栋、蓝鸿文、郑兴东、成美、何梓华、秦珪等院系领导和知名教授,为学院的发展和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大新闻系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
新闻学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现任院长为赵启正教授,执行院长为胡百精教授。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4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资料室保存有解放前的报刊样本3765种、报纸影印本422本,建国后的报纸合订本1100余本,期刊2700本,中外图书资料20000余册。
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全院绝大多数教师有出国访问、进修、讲学或其他国际交流的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参考对于大家近日来的呼声,小编给大家找出一些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考研有帮助~~ 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但也只是参考。
希望大家能有效利用、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人民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社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
育明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汇编!!!真题、资料、辅导班,就选育明教育!!!五年积淀,千名师资。
名词解释1印度报业托拉斯2广州日报报业集团3媒介审判4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5微内容简答题1 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2 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操作过程中的要求3 简述第三人效果理论4 简述受众碎化的影响因素论述1 结合材料“论按照合法方式和途径收集新闻素材”。
材料一是《新闻道德规范》中的规定,二是记者暗访,参加替考,然后揪出来黑幕,进行报道。
2 结合材料论述网络中言论的形成和扩散材料是肖的“议程融合”。
3 论述新闻植入式行销。
2011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答题技巧目前,开设新闻传播学的高校已经超过100所,像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等都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
传播学专业也成了考研学生的比较好的选择。
2011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考生一定会再创新高。
近些年来,由于不考数学的巨大优势,新闻传播学成为众考生报考和跨考的一个热门专业之一,鉴于有些考生比较频繁地询问我们育明教育的咨询师有关传播学专业课的答题技巧问题。
鉴于此,育明教育咨询师将结合历年授课经验和众多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考前模拟很多考生,尤其是文科类的考生,非常不重视模拟考试,这是非常危险的。
众多考生感觉专业课模拟考试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知识点不落实到纸面上,是不能够算是掌握的。
记住和能够写到答题纸上是两个概念。
因此,我们建议广大传播学考生以及其他专业的考生,在考前一定要模拟考试。
(二)卷面整洁在考研的时候,答题纸一定要保持字迹清楚,工整。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考试大纲-考研
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复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6年30人2015年30人2014年25人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2、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外语+150分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500分复试总分: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外语听力测试(20分)+外语口语测试(30分)=350分最终总成绩为初试总分(占60%)+复试总分(占40%)的加权之和,以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择优录取。
3、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研考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201655559090370201550509090370201455559090355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复试内容及办法: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100分)、外语笔试(50分);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20分,口语30分)、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3、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 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 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1、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 西瓜等属于“水果”还是“蔬菜” ,一般人很难分清。 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1、 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 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 一回事。 2、 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 释。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是一回事。每个受传者都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 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 3、 情境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 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还包 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 环境。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 生制约。 总之,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行为,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人类特有。 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 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 义。 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 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 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 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 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 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认识 根据“意义” (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 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响的过程。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 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 交流或交换的意义, 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 反应的预想。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通常具有赋 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两层含义:一是 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 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 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 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作为社会 互动过程的传播, 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 的了解和互相理解。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
4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3. 交易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 贸易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二战后社会信息化两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此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媒得到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如电话、录音、录像、摄影、 传真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普及程度。这与 50 年代后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倍增速度 骤然加快是相对应的。 高度信息化阶段——从 80 年代末到今天。 此阶段特点是:(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 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 的媒介; (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 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信息社会特点经过 80 和 90 年代的发展,逐渐变成社会现实。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信息爆炸: 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信息两 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洪流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 变着人类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 前工业社会: 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 生活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 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技术化、合理化得到 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 信息。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 第二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 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子传播科技、遗传工程、太阳 能等新的高科技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特点: 1、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 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要主流。 二战后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50——80 年代,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高度普及, 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电话、录音、录像、摄影、传真等普及。 高度信息化阶段:80 年代末至今,特点: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 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 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信息高速公路:铺设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建成集广播、电视、电话、传 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复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6年30人2015年30人2014年25人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2、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外语+150分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500分复试总分: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外语听力测试(20分)+外语口语测试(30分)=350分最终总成绩为初试总分(占60%)+复试总分(占40%)的加权之和,以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择优录取。
3、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研考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201655559090370201550509090370201455559090355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复试内容及办法: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100分)、外语笔试(50分);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20分,口语30分)、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复试总分为三门成绩的总和(满分350分)。
1、专业课综合笔试、外语笔试(应试语种)笔试内容:考核考生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当前专业领域内的难点、热点问题。
笔试办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专业课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外语笔试时间1小时,满分50分,30分为及格。
2、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含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由不少于五名以上的导师组成复试专家小组,准备多套题目。
满分150分,90分为及格。
测试内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以及外语听力与口语一起进行。
原则上是为了更全面了解考生情况,包括考察其综合分析表达能力、了解其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考察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还包括对考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对特长、兴趣爱好的了解和其他情况的了解等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内容:外语听力、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专业外语的掌握水平。
满分50分,30分为及格。
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30分以上,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在6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
初试与复试成绩的权重分别为60%和40%。
(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育明考研考博)推荐初试参考书目:0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3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6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7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508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9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1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传媒经济学张辉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或者杨保军的《当代新闻理论》16传媒变革力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广告学教程倪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公共关系学熊源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人民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见长的名校,新闻与传播大类更是其王牌专业,专业课考试自主命题每个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出题特色和考察重点,出题特色大多围绕老师的研究方向学术特点等,所以考生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2015年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真题334综合能力一、材料是关于湖南湘潭一幼儿园园车翻入水库酿成惨剧的事件及相关信息。
1.要求设置一个话题,围绕此话题设计一个深度报道策划案(策划要求包括主题、采访对象、采访问题、报道形式、适用媒体)2.为本报道的主打稿件拟标题并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提要3.编写一条推介本报道的微博。
二、假设你是电视台出境记者,请根据题目一中的材料写一个适合在电视上口头表达的评论,字数150-300.三、谈谈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花儿与少年》等众多电视节目在芒果TV全网独播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四、“冰桶挑战”体现的公关理念、采用的公关策略和路径。
五、巨星成龙代言小霸王学习机、爱多VCD等众多产品,请说明此类广告类型以及此类广告应注意的问题。
440基础一、名词解释1.苏报案2.约翰·古登堡3.新闻事实4.自我传播5.互联网电视二、简答1.《纽约时报》高级报纸风格的形成及其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2.新闻传媒有哪些基本的职能?3.“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前两条,分别提醒公众要意识到媒介哪两方面的局限?(1)“媒介是被建构的。
媒介不是现实世界的映像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2)“媒介建构现实。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绝大多经由媒介获得。
”4.维基百科和纸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生产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三、论述1.“自律的新闻工作者,才是自由的新闻工作者。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论传播中的时间控制。
2016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词解释1.邵飘萍2.三社四边协定3.媒介素养4.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简单:1.西方报业的发展三个阶段2.比较视野看待新闻真实的个性特征(如与历史真实,法律真实,文学真实比较)3.人际传播在新闻扩散中的作用论述1.学界关于新闻价值的几种观点?阐述你对新闻价值的基本理解2.给了一个观点辨析题:受众碎片化;受众接触到不感兴趣的信息机会减少;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因而导致大众传播在政治方面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甚至微弱。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新闻采编1.消息一则600字2.标题起两个,复合和单一各一个3.评论标题和评论文章第一段写出。
要求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材料,要干净利落。
消息主要内容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网络提速降费政策,李克强指出了政策出台原因和意义。
紧接着指出提速降费已是国际趋势。
然后说明李克强四月曾做过提速降费相关表态。
然后是对工信部通信司司长的采访,其讲述了近年来的网速和降费情况。
最后有几段是对业内专家的采访,包括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速降费,激发市场活力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以材料一为基础,策划一个电视新闻调查报道1.说明此次调查报道的选题理由和意义(5分)2.写明节目内容要点和发挥了电视视听传播手段哪些优势(节目内容不必具体到每分钟,但须按板块)3.起电视报道标题(5分)4.对关键人物采访并拟提纲(5分)三、广电和公关给出百事集团联合基美传播,在上海地铁四大核心商业园区的户外LED广告推出《节奏大师》互动游戏,并将百事主题音乐植入。
受众看到后可随音乐舞动,广告上面随之做出互动行为。
同时,百事还利用微博微信线上配套宣传,并伴之以将现场视频网上传播。
1.百事利用哪些媒体,试述公关传播中的媒体策略。
(25分)2.什么是植入式广告,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网络传播网上资源平台如何实现向受众收费?(25分)育明教育——考研复习备考攻略立足近4000余位成功考研学子的辅导,育明教育将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育明教育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育明教育认为,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育明教育咨询部免费为广大考生提供择校、择专业的专业性建议以及全国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考研内部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垂询。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育明教育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0月上旬):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