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类药物治疗间日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解读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解读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解读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在1960年代中期发现。

青蒿素的提取和开发应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蒿素的发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正遭受着严重的疟疾流行。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研究传统中药青蒿,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疟疾的成分。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一种被命名为青蒿素的物质。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具有明显的抗疟疾活性,并为之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和研究。

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过程。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最终发现醋酸乙酯为青蒿素的最佳提取剂。

该提取剂通过分离、结晶和纯化的过程,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为后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青蒿素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特别是对抗疟原虫的两种主要株系,间日疟和恶性疟。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青蒿素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其他疟疾株系,并被证明对一些抗药性强的疟疾株系同样有效。

此外,青蒿素还被发现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寄生虫病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和巴西扁虫病。

它们还显示出对一些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病毒的潜力。

此外,青蒿素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并被应用于治疗一些类型的癌症。

青蒿素的发现和开发应用对全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范围内致命的传染病之一,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对抗疟疾的能力。

青蒿素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疟疾流行地区。

总而言之,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晶。

青蒿素的提取和开发应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全球对抗疟疾和其他寄生虫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对全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寻找更多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启示。

有关青蒿素近年研究综述

有关青蒿素近年研究综述

有关青蒿素近年研究综述【摘要】:青蒿素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得到国际承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

因此在我国的研究领域占有很特别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青蒿素的发现,国内外的各个研究组织分别对其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实验。

本文便是对有关青蒿素的分离提取,合成制备,作用用途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青蒿素,提取,制备。

【正文】青蒿素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得到国际承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

因此在我国的研究领域占有很特别的地位。

青蒿入药最先现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书》上,大约是在公元前168年左右。

后发现在《神农本草经》、《大观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记录。

青蒿素最先是于1972年在研究青蒿治疗疟疾等病特性时从青蒿中分离出来的活性物资。

近些年,随着青蒿素的发现,国内外的各个研究组织分别对其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实验。

现便对有关青蒿素的分离提取,合成制备,作用用途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说明。

1、青蒿素的理化性质简要介绍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5H22O5,有7个手性中心,分子量为282.34,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S)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酮。

它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56~157`C。

它是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菇内酯。

所以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其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它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2、青蒿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制备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从各个方面萌生出了各种制备青蒿素的方法,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获得青蒿素的传统与新型方法。

2.1分离提取方法2.2.1传统提取方法所谓提取对象主要是针对天然药用成分比如青蒿等植物。

一般是用试剂以浸渍,渗滤,煎煮等方法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抽提。

新一代青蒿素复方——Artequick

新一代青蒿素复方——Artequick

新一代青蒿素复方─Artequick24小时疗程治疗疟疾Artequick,新一代青蒿素哌喹复方,是一个理想的抗疟药,特别是对抗药性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优秀的抗疟药应符合5条标准:速效高效无抗性低毒短疗程阻断传播速效Artequick在中国、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科摩罗等地进行治疗疟疾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Artequick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退热时间和原虫清除时间分别为16-30小时和36-60小时。

Artequick在服药2小时后即可阻止疟原虫发育,24小时内杀灭疟原虫达95%以上。

因此能非常有效地减少重症疟疾的发生,从而降低疟疾病死率。

高效无抗性在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疾流行区,Artequick具有很高的疗效,追踪观察28天,治愈率高达97%。

在治疗间日疟方面,通过2个月的观察,近期复发率为2%。

青蒿素与哌喹配伍,延缓了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

低毒临床试验报道的副作用发生率方面,Artequick低于其他同类ACT复方。

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的发生率低于3%且是自限性的,血液学、生物化学和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实验室异常结果的报道。

短疗程2天疗程仅需2次服药,首剂服药2片,24小时后再服2片。

阻断传播全球疟疾流行是对人类健康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非洲。

尽管一些病人的经济能力能买得起有效的抗疟药,但疟疾病的区域性传播仍然对群体危害甚大。

在这些国家和群体需要提出新的抗疟政策来改变这种局面。

Artequick的发明者李国桥教授现在疟疾流行国家如柬埔寨、科摩罗积极从事并推广新的抗疟政策-快速灭源灭疟法,快速灭源灭疟试点项目在这些国家取得了成功。

科摩罗莫埃利岛自从采用快速灭源灭疟法四个月后,人群的疟原虫带虫率下降幅度达98%,蚊媒的疟原虫阳性率下降至0。

项目启动之后,该岛的疟疾致死率迅速下降为0。

片剂铝塑包装每盒4片。

用法和用量不同年龄组用量(片)见下表:年龄0 小时24小时≥ 16岁 2 片 2 片11-15岁1½ 片1½ 片7-10岁 1 片 1 片4-6岁3/4 片3/4 片2-3岁1/2 片1/2 片注意事项动物试验表明,青蒿素具有胚胎毒性。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实验报告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高发和流行的地区。

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了解青蒿素的合成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该药物提供基础。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软件:使用化学分子模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2. 实验步骤:a) 设计反应路径:根据已有文献资料,设计青蒿素的合成反应路径。

b) 构建分子模型:利用化学分子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中构建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模型。

c) 模拟反应过程:通过设置反应条件和参数,在软件中模拟青蒿素的合成反应过程。

d) 分析结果: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生成产物及副产物,并评估合成效果。

三、实验结果1. 反应路径设计:根据文献资料,青蒿素的合成反应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高锰酸钾氧化: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与高锰酸钾反应,进行氧化反应。

b) 分离提取:通过溶剂抽提等方法,分离和提取产生的中间体。

c) 还原反应:对中间体进行还原反应,生成青蒿素。

2. 分子模型构建:利用化学分子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中构建了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模型。

通过设置原子种类、键长、键角等参数,准确地描述了分子结构。

3. 反应过程模拟:在软件中设置了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条件,并添加所需试剂和催化剂。

通过模拟软件自带的反应动力学算法,模拟了青蒿素的合成过程。

4. 结果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得到了生成产物及副产物的信息。

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文献报道数据,评估合成效果。

四、实验讨论1. 反应路径设计合理性: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在本实验中选择了常用的反应路径进行模拟。

该反应路径已经在实际合成青蒿素的过程中得到验证,具有较高的合成效率和产物纯度。

2. 分子模型准确性:通过化学分子模拟软件构建的分子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但由于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仍然存在一定误差。

青蒿素研究进展

青蒿素研究进展

青蒿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青蒿素,源自中国传统草药青蒿(Artemisia annua L.),自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抗击疟疾的重要武器。

由于其独特的抗疟效果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疟疾疫情严重的地区。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广泛,青蒿素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青蒿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工艺、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以期为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提取工艺方面,本文介绍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纯化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技术以及新型提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作用机制方面,本文综述了青蒿素抗疟作用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以及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蒿素的抗疟机理,还为开发新型抗疟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临床应用方面,本文总结了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适应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探讨了青蒿素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如抗肿瘤、抗炎等。

在面临的挑战方面,本文分析了青蒿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包括资源短缺、耐药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青蒿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青蒿素将在全球抗击疟疾和其他疾病的战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青蒿素的来源与提取青蒿素,这一在全球范围内广受瞩目的药物,其来源与提取过程充满了科学与探索的魅力。

它来源于菊科植物青蒿,这是一种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

自古以来,青蒿便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青蒿素的提取和发现,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别名草蒿,属菊科类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青蒿素(Artemisinin)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人员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含过氧化基团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青蒿素的主要衍生物包括蒿甲醚(Artemethere)、蒿乙醚(Arteether)、青蒿琥酯(Artesunate)、二氢青蒿素(Dihydro artemisinin)等。

以往的报道中,青蒿素类药物主要以治疗疟疾为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青蒿素类化合物还有许多的作用,如抗炎、抗孕、治疗艾滋病和肿瘤等。

目前,临床上青蒿素类药物大量存在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首过效应高、疟原虫复燃率高、给药频繁等问题,因此,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剂型研究便成为了热点。

随着制药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运用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剂中来,为青蒿素多方面的治疗作用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其中,最受瞩目的为纳米制剂、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乳、经皮给药制剂。

1 纳米制剂纳米给药系统为一系列粒径在纳米级的新型微小给药系统的统称,根据纳米颗粒分散运动状态及其性质的特殊性,纳米给药系统主要可以分为: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剂等。

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易被细胞摄取,可控制药物释放以及改善药物溶解度,增加药物稳定性等特点。

1.1 纳米乳纳米乳(nano emulsion)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组成的一种稳定透明的胶体分散系统, 其粒径在10 ~ 100 nm之间。

胡宏伟、刘根新等在研究用青蒿琥酯治疗牛、羊泰勒焦虫病及双芽焦虫病时,乳化剂选择聚山梨醇酯-80,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正丁醇,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青蒿琥酯纳米乳注射剂。

解决了青蒿琥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口服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市售青蒿琥酯钠盐放置不稳定, 临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1.2 纳米粒纳米粒(nanopartilcles,NP)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是一种粒径介于1~100nm固态胶体粒子,包括纳米球(Nanospheres)和纳米囊(Nanocapsules)。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_综述_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_综述_
外的初步研究,其整体抗肿瘤作用有待于作
进一步的研究。
1.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有
很多文章报道青篙素及其衍生物对免疫系统
的影响,所得结论并不一致。林培英等「’用
多种动物模型、多项免疫指标.对青篙素、青
篙唬酷和篙甲醚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发现青
篙素、青篙唬醋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篙甲
慢静脉注射。
1.3抗血吸虫及其它寄生虫的作用青篙
素类药物是一种具有抗血吸虫作用的新型化
合物。其中篙甲醚和篙乙醚疗效较好,毒性较
低,此两药对日本血吸虫d7童虫、d35成虫的
减虫作用能使肝期童虫和成虫体内糖原含量急剧减
少,碱性磷酸醋酶活性减弱,对肝期血吸虫童
性L20一,还可见内脏广泛淤血,甚至出血.尤其
是胃肠粘膜溃疡,粘液血便,胃肠功能严重紊
乱等,并可引起视网膜的器质性损伤。停药后
各种变化亦可基本恢复正常。
2.3生殖毒性大鼠于孕后第1~6夭
(d,一。)灌胃青篙素一/25LDS。(223mg/kg),
几乎全部胎鼠发育正常;孕d6一。给药,6.1%
2.5中毒机理青篙唬酷的主要毒性作用
机理之一L,3一,可能是该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自由基以攻击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
化,导致细胞膜结构损伤和细胞功能紊乱.从
而表现出其毒性作用。
3结语
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
的,它除了有高效低毒的抗疟作用外,动物实
验亦证明有抗血吸虫、弓浆虫等作用。体外实
醚对体液免疫无此作用;三者对特异性细胞
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具有抑制作用;青篙素、青篙唬酷能增强效应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一)青蒿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高效、速效抗疟药。

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适用于间日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均有良效。

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亦有效。

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风云突起,东西方冷战进而发生一系列“热战”。

为寻求与苏联的均势介入越南战争。

当时交战双方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传染病: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

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瘴气”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唐朝时期李宓攻打南诏、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元史列传第四十三有云“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经过如此多的战争,这里的疟原虫似乎也比其他地区的同类更为强壮,当时疗效最好的药物氯喹已经无效。

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为支援越南,提供了大量物资上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抗疟疾药物的开发。

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解放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国家部委、队直属和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个单位组成了攻关协作组,协作组的常设机构也因此称为523办公室。

500多名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从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

但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之中,科研工作开展极端困难:工作组1967年~1969年间共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都没有取得进展。

有趣的是,当时也在积极开展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他们当时的理论是抗疟疾药物必含杂环,据此测试了20万种化合物,结果都不太理想。

当时中国本身的疟疾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越南战争结束后,523项目继续开展。

1969年1月21日,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参加523项目,屠呦呦教授任科研组长。

她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1.TLC法 法
采用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 照并用法
2.HPLC法 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敏性好,可 法
以准确的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分为外标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不加 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面积归一法。
有关青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HPLC等。 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实际样品时,色谱柱易被污染, 并且对前处理要求严格,分析时间长;毛细管电泳法测 定青蒿素的应用较少,且都为紫外吸收检测。由于青蒿 素没有紫外吸收,需要对青蒿素进行一定的处理。
现场快速检测青蒿药材质量的方法
方法:以索氏提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对照,采用超声 波提取一紫外分光度法进行现场快速检测青蒿药材质量 结果:得出现场快速检测青蒿素的含量关系式为: MRD(mg / g)=(AXVX2.2984)/(As×3)+1.2067。结论:超 声波提取一紫外分光度法测定青蒿质量,简化了操作程 序,缩短了提取时间,在1.5h内就可完成青蒿素的含量 测定,是目前快检速测青蒿药材质量较理想的方法。
(三)色谱法
利用比较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tR)是否一致或比 较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 位置和颜色是否相同进行鉴别。 青蒿素类抗疟原料药在ChP2010中均采用HPLC法进行鉴 别,但部分制剂中也采用TLC进行鉴别。 HPLC法一般都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 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碘量法、滴定分析法、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HPLC—ELSD法、 SFE—HPLC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以Tris-H3BO3(H3BO3,浓度为1.5 mmol/L) 为电泳介 质,乙醇为有机添加剂,在15 kV高压,pH 9 .0的碱性条 件下柱端电导法检测了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着重探讨了 缓冲溶液种类、浓度、酸碱度及其操作电压、进样时间对 检测的影响。该法的线性范围为 20~280 mg/L,检出限 为3.2 mg/L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
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它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青蒿素的治疗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杀灭疟原虫:青蒿素可以进入感染寄生虫的红细胞内部,与寄生虫的铁离子相互作用,干扰寄生虫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寄生虫的死亡。

2. 抗炎作用: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感染时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3. 防止疟原虫耐药性:青蒿素对疟原虫具有快速而强效的杀灭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耐药性发展。

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物合用时,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 促进血红蛋白降解:在感染疟原虫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

青蒿素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降解,阻断寄生虫对血红蛋白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青蒿素通过杀灭疟原虫、抗炎作用、防止疟原虫耐药性的发展以及促进血红蛋白降解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

确定该过氧键所处的位置, 是中国科学院生物 物理研究所的 523 组经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 进而经 旋光色散 (ORD) 分析, 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 构和绝对构型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抗疟药青蒿 素协作组. 青蒿素晶体结构及其绝对构型. 中国科 学, 1979, (11): 1114−1128; 刘静明, 倪慕云, 樊菊芬等. 青蒿素 (arteannuin) 的结构和反应. 化学学报, 1979, 37: 129−142; 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 一种新型的倍 半萜内酯——青蒿素. 科学通报, 1977, 22: 142)。
1 青蒿素的研究背景 1.1 举国体制研究抗疟药物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当地疟 疾肆虐, 疟原虫对已有药物产生耐药, 使战斗力严重 减弱。应越南要求中国提供有效抗疟药物, 我国政府 决定全国范围研究新型抗疟药, 遂于 1967 年 5 月 23 日成立了研究协作组, 简称“523 任务”, 涵盖 60 多 个研究单位, 500 多位研究人员。在由启动研究到临 床实验和应用的整个研发过程, 统一由“523 任务” 调度, 并非固定在一个研究单位中 (张文虎. 创新中 的社会关系: 围绕青蒿素的几个争论. 自然辩证法通 讯. 2009, 31: 32−39)。 1.2 从中药和民间药寻找药物或先导物
· 159 ·
成以半缩醛形式存在的羟基化合物 (9), 称作二氢青 蒿素。但在 Lewis 酸存在下, 用 NaBH4 处理, C10 羰基 还原成亚甲基化合物 (10); 在乙酸−硫酸作用下, 发 生失碳和重排, 生成化合物 11。生成 11 的反应历程 如图 2 所示。
2.4 青蒿素的全合成: 结构的确证 我国首先实现青蒿素全合成的是上海有机化学

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作用研究

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作用研究

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作用研究青蒿素是一种具有强烈抗疟疾作用的天然化合物,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周礼》中的名药之一,曾被用来治疗疟疾和其他热病。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被确定后,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兴趣。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对青蒿素的发现和抗疟疾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让人们对它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8年左右。

当时,中国汉朝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张仲景在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描述了一种名为“青蒿”的草药,能够治疗“寒邪之为病,十日可已”。

这个时代没有现代科学的仪器设备,张仲景很难确定这种草药的化学成分。

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名法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了《伤寒杂病论》,并将该草药的描述翻译成了拉丁文,起名为“Artemesia annua”,并将其送往了法国药剂师Denguechemin,后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但并未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青蒿素才被成功提取出来。

当时中国的疟疾疫情非常严重,青蒿素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提取到了一种纯净的化合物,这就是青蒿素。

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对青蒿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试验,最终发现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抗疟疾作用。

青蒿素具有杀菌作用的主要原理是阻止寄生虫体内的必需酶。

寄生虫不能生存在红血球内,因此寄生虫需要在红血球内合成蛋白质和其他重要分子。

青蒿素会干扰寄生虫体内的酶的活性,进而阻止了寄生虫对红血球内的营养物质的合成。

最终,寄生虫会死亡,从而达到抗疟疾的作用。

除了抗疟疾作用,青蒿素还具有其他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炎症等。

这些作用是由青蒿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所致。

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优化和性质改良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对其抗炎、抗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开发。

青蒿素的发现和抗疟疾作用研究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西医药的结合产物。

青蒿素——精选推荐

青蒿素——精选推荐

青蒿素的开发与发展曹鸿庚1.青蒿素的发现及历史青蒿入药,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公元前168年左右)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在《神农本草经》,《大观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

从历代本草及方书医籍的记载,青蒿入药治疗疟疾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肯定的。

1971年以来,中医研究院青蒿素研究小组通过整理有关防治疾病的古代文献和民间单验方,结合实践经验,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的中性部分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

在此基础上,于1972年从青蒿中分离出活性物质——青蒿素,并于1976年通过化学反应、光谱数据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证明其为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分子式为c H :Os,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绝对构型由刘静明等通过旋光色散和氧原子的反常散射测定。

2.青蒿素的来源青蒿素在抗疟中El益显示其重要性,寻找其新的来源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商用的青蒿紊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

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药青蒿素的含量受地理环境、采集时期、采集部位、气温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

青蒿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各省市.不同产地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可达干重的1 一2 。

为获得最大的青蒿素产量,钟风林等对不同生长期的青蒿素含量变化进行考察,认为青蒿的采集期在生长盛期至花蕾期之前,此时的青蒿素含量最高。

营养体重量大,而且采集的时间以晴天中午12时及下午1 6时为宜.一天中在这期间采收青蒿素含量最高,这与光强有利于青蒿素的产生和大量积累理论相一致。

在青蒿植株和枝条上的叶片中.青蒿素含量均呈下部、中部、上部依次递增的规律。

因此,青蒿植物的上部和枝条上部的叶片应首选人药,其次为中部,最后才是下部。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青蒿素的产量也有~定的影响,比较晒干、阴干和60"C烘干三种方法,以自然晒干的效果最好,比阴干的样品含量高23.76 在人工栽培中稍加肥料,青蒿植株高大。

青蒿索的含量较野生的略高,且嫩叶比老叶的含量高。

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

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

引言间日疟是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应基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妊娠状态以及药物耐药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处理。

以下是针对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1.药物治疗1.1 抗疟药物选择目前,三种抗疟药物是常用的治疗间日疟的药物,包括奎宁、氯喹和青蒿素类药物。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奎宁:适用于对氯喹和青蒿素类药物耐药的患者,特别适用于孕妇、儿童和重症患者。

•氯喹:适用于大多数间日疟患者,但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耐药的情况,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药物耐药性监测结果来选择。

•青蒿素类药物:适用于间日疟的急性发作,特别是复杂病例,如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2 药物组合和剂量•奎宁:常用的奎宁剂量为每日15~20mg/kg,分2次服用,疗程为7天。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静脉给予奎宁,并在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奎宁。

•氯喹:通常使用的氯喹剂量为每日10mg/kg,分2次口服,疗程为3天。

•青蒿素类药物:根据不同的制剂,剂量和疗程会有所不同。

一般可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建议进行使用。

2. 并发症处理2.1 脑病对于间日疟引起的脑病,患者需要紧急治疗。

通常使用奎宁静脉滴注,剂量为每日1520mg/kg7天。

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抗感染治疗,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连续3氯霉素。

2.2 贫血贫血是间日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时需给予铁剂和叶酸补充。

•铁剂:口服的一种铁剂为硫酸亚铁,剂量为每日3mg/kg,分2次服用。

•叶酸:剂量为每日5mg,连续使用4周。

2.3 肝脾肿大对于伴有肝脾肿大的间日疟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150万单位,每日4次,连续7~10天。

青霉素也可以联合奎宁使用,以提高疗效。

3. 预防措施间日疟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定居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避免前往疟疾高发地区,特别是在疟疾季节。

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它是如何治疗疟疾的?

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它是如何治疗疟疾的?

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它是如何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抗疟疾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疟疾,并且已经挽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

那么,这种神奇的药物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又是如何治疗疟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青蒿素的发现关于青蒿素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7年。

当时,中国古代北方医学名家扁鹊就曾经使用青蒿叶治疗过疟疾。

然而,直到20世纪初,疟疾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位名叫屠呦呦的药学家开始启动了一项名为“青蒿素研究”的项目,她和她的研究团队花费数年时间,通过对青蒿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在不断的试错中,终于从中提取出了名为青蒿素的主要抗疟疾成分。

二、青蒿素的治疗原理青蒿素的治疗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青蒿素能够杀死疟原虫。

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主要病原体,青蒿素能够通过破坏疟原虫的代谢和增殖,从而达到杀灭疟原虫的效果。

2.青蒿素能够减少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寄生程度。

疟原虫需要在人体内寄生和繁殖,青蒿素能够切断疟原虫与红细胞间的接触,减少疟原虫的寄生程度,从而降低了疟疾的病程和病毒复发率。

三、青蒿素的使用青蒿素是一种口服抗疟疾药物,同时也被设计成注射剂。

由于青蒿素的分解速度非常快,在口服的情况下,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延长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

同时,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效力,青蒿素只能由专业的药厂生产。

四、青蒿素的未来青蒿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它对全球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疟疾仍然是全球领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因此青蒿素疗效可能受到疟疾病毒的单效性、昆虫的抗药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药物学家将继续研究如何优化青蒿素的配方和使用,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五、总结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历程为人类医药发展写下了一篇光辉篇章。

通过对青蒿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纯,屠呦呦博士发现了游离青蒿素,并且加入其他药物的混合物中,从而缓解了人们对于疟疾治疗的困局。

抗击疟疾葛洪的启发 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

抗击疟疾葛洪的启发 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

基本内容
在抗击疟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葛洪的精神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我们有信心共同战胜疟疾,为全球人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青蒿素是一种由植物青蒿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 疟疾和其他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 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亿万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次演示将详细 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抗疟药物。它 是一种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疟疾症状,并且对疟原虫具 有很高的抑制作用。自发现以来,青蒿素类药已经成为全球抗疟药物的主力军, 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三、青蒿素类药的治疗效果
三、青蒿素类药的治疗效果
青蒿素类药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细胞膜功能实现的。 这种药物可以破坏疟原虫的膜结构,导致疟原虫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此外,青蒿素类药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疟原虫。
基本内容
然而,面对全球范围内仍普遍存在的疟疾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和参与。虽 然青蒿素的应用已经使得疟疾感染率大幅下降,但为了彻底消除疟疾,我们仍需 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疟疾的预防控制体系是关键。
基本内容
这包括提高疾病监测能力、加强蚊虫控制和优化疫苗接种策略等。其次,和 解决疟疾耐药性问题也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疟原虫开始对青蒿素类 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给抗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发新的 抗疟药物,并探索现有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对抗疟原虫的耐药性。
青蒿素衍生物
3、乙烷硒啉:这是一种青蒿素与硒的缀合物,具有强大的抗疟疾作用,且对 耐药性疟原虫也有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家参阅。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原⽂ ①随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纳⼊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

青蒿素是⽬前世界上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种很古⽼的疾病,也是⼈类⽬前最⼤的杀⼿之⼀。

全世界每年有5亿⼈被感染(多数在⾮洲),⾮洲每年有100万⼈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类对付疟疾最有⼒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鸡纳树⽪上提取出的奎宁。

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对当时常⽤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中国的古⼈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青蒿作为处⽅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2004 年5⽉,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的统计显⽰,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的机理。

她的研究团队部分⼈员认为,青蒿素中有⼀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由基,能够对⼀系列蛋⽩质及其它的⽣物分⼦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是致命的。

另外⼀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的⼯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消耗⼈体⾎红蛋⽩时产⽣的有毒副产品⾎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类对青蒿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杀死疟疾寄⽣⾍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学医学中⼼、瑞⼠热带研究所、澳⼤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进⾏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 i n a l t e r n a iv t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P l a s mo d i u m v i v a xma la r i a i s v e r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P I a s mo d i u mf a l e i p a r u m ma la r i a ,a n d
徐馨 , 赵 书仙 , L i w a n g C u i , 杨照青 ”
・ 研究进展・
1 . 昆明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 ,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2 . 德宏州盈江县人民医院 , 云南 昆明 6 7 9 3 0 0
3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n t o m o l o g y , T h e P e n n s  ̄ v a n i a 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 5 0 1 A S I B l d g . U n i v e r s i t y P a r k , P A 1 6 8 0 2 , U S A
中国热带医学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l 2 期
C h i n a T r o p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 D e c e m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4 , N o . 1 2
・1 5 3 3 ・
青蒿素类药 物治疗 间 日疟 的研究进展
疟 的青蒿素治疗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间 日疟原虫 ; 青蒿素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1 1 5 1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9 7 2 7 ( 2 0 1 3 ) 9 - 1 5 3 3 - 0 3
Re s e a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Ar t e mi s i n i n 。 _ b a s e d dr u g f or t r e a t me n t o f P l a s mo d i u m v i v a x ma l a r i a
摘要: 疟疾作 为一种致死性很 高 的全球 性寄生 虫病 , 一直被全世 界所关注 , 疟疾 的控制也被列 入全球三大公共卫 生 问题之一 。 由于 长期 抗疟药 的使用 , 目前恶性 疟原虫对 主要抗疟药 物普遍产生抗 药性 , 青 蒿素类药 物是在 氯喹 、 奎 宁抗 药性产生后 的主要 替代治疗药 。而对 于间 日 疟 原虫 引起的疟疾 的治疗 , 却与恶性 疟原虫大不相同 , 本 文针对 间 日
XU Xi n , ZHAO S h u — x i a n, C UI L i — w a n g , YANG Z h a o — q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r a s i t o l o g y , K u n mi n gMe d i c a l U n w e n  ̄ y , K u n mi n g 6 5 0 5 0 0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Y ANG Zh a o - q i n g , E -ma i l : z h a o q i n g y 9 2 @h o t ma i l . c o n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 s t r a c t : As a h i . g h l e t h a l l y r a t e o f g l o b a l p a r a s i t e d i s e se a , ma la r i a h a s b e e n t h e w o r l d s a t t e n t i o n , he t c o n t r o l o f ma l a r i a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n a r t e mi s i n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v i v a x ma l a r i a a x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Ke ywo r d s : P I a s mo d i 1 3 1 1 1 v i v C , , r , Ar t e mi s i n i n ; Re ne w
w a s o n e o f t h e hr t e e ma j o r p u b l i c h e a l h t p r o b l e ms i n he t w o l r d . D u e t o t h e U ¥ e o f a n t i ma l a r i l a d r u g s f o r a l o n g t i me ,p . f Me i p a r u m h a s b e e n r e s i s t nt a t o m a j o r nt a i ma l a r i a l d r u g s i n c l u d i n g c h l o r o q u i n e nd a q u i n i n e . A r t e m i s i n i n — b a s e d d ug r s a r e t h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