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级高中2006年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调研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05.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01.《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
上述国君所在地在今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流域02.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 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 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03.下列古币中没有假币的是①唐币②宋币③明币④清币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04.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 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05.明朝对外交往频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结果的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C.传入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D.传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06.近代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获得侵华特权的同时,也要求分享其它列强获得的特权,最早反映这一要求的条款出自A.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中法(黄埔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 D.美国“门户开放”政策07.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格太后的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④08.《天朝田亩制度》与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相比,其共同之处是A.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制定土地国有政策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摧毁小农经济0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①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②革命采用暴力斗争手段③革命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④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拥护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③10.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1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影响是A.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削弱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阶级基础C.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D.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12.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①发生在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②“兵谏”具有爱国意义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二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必修)-人教版高二必修历史试题
盐城市龙冈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必修)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2.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5.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7.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 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8. 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9.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二上·邵东期中) 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A . 天人合人B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 民贵君轻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 (2分)“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
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A . 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B . 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C .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D . 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3. (2分) (2017高二上·马山期中)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 . “大一统”的主张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 “天人感应”学说D . “三纲五常”学说4.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C .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D .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5. (2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 . 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B .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 .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 . 《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6. (2分)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公论、众论的思想,“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1.doc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09.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第Ⅰ卷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游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天下奚变?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上述言论出自: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唐甄4.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董仲舒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为儒家垄断。
D、儒家的“仁”和“仁政”符合汉武帝时期的要求5.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必修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二历史(必修)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2.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
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
这说明( )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3.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 )A.《韩非子》 B.《论语》 C.《老子》 D.《墨经》4.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5.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 )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6.《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06.9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
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的创办者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3、下列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由日本侵略者蓄谋挑起的B、战争事先在山东半岛爆发C、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D、结果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5、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列强的压制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③清政府的盘剥与勒索④自然经济的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6、在以下历史文献为代表的新思潮或历史运动中,对封建思想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较为彻底清算的是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北上宣言8、下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9、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10、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
江苏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
至春秋后期,郑国执政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
此举( )A.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C.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D.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3、西晋时,“举秀才必五策皆通”,又设立国子学,与太学相并立。
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
国学的“明经”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的格局。
这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C.门阀士族影响为巨大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4、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
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
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A.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B.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D.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5、宋代实行诉灾制度,灾情发生后,受灾百姓可以向官府报灾,逐级上报核实,由朝廷制定赈济之策;官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诉灾文书,按违法处理;灾民除了要上报受灾的具体情况,还需提供详细个人信息,并承诺如有作假,自愿服罪。
这些措施表明宋代( )A.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实B.防灾制度体系的完善C.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D.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6、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必修)-人教版高二必修历史试题
某某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必修)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X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假如在一个商场里保安发现一个小孩在偷东西,将其抓住。
如果你相信战国时荀子的理论,你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6.右图为孔子杏坛讲学图,下列关于孔子讲学的内容正确的有()A.传授“仁、礼”学说B.宣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C.要求学生接受“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D.主X治国要实行专制统治,严刑酷罚7.汉朝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在改造儒学的过程中,借鉴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其中借鉴吸收的思想有:()①道教②法家③阴阳五行家④佛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8.西汉时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改造,发展为新儒学。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5分,每小题3分。
1.C 2.B3.A4.C5.B6.C7.D8.B9.C10.C11.A12.C 13.D14.B15.C16.D17.B18.D19.B20.C21.D22.C23.B 24.A25.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7分。
26.答案要点:(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说明:写出暴政具体表现同样给分。
)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6分)(2)没有关系。
(2分)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4分)(说明:意思相近者亦给分。
)27、答案要点:(1)观点:不学习外国技术。
(1分)理由:中国人才多、科技先进;学习西方会影响清朝统治。
(2分)(2)变化: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1分)评价:认识到引进西方技术能增强国力,巩固统治;(1分)但未能看出在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学制度。
(1分)(3)早期维新派。
(1分)设议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分)(4)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西方;(2分)由学西方技术到学西方制度。
(2分)28、答案要点:(1)启蒙思想影响,观念解放;社会自由度大;立法者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教育独立于政府。
(4分)(2)欧洲大批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
(1分)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
(2分)(3)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
(1分)变化:反对使用核武器。
(1分)原因:①德国已经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握。
②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分)评述:①科学是一把双韧剑。
②爱因斯坦富有正义感,人格高尚。
(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8分。
29、答案要点:战国:统一的中原市场形成;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分)有利于了封建经济的发展(1分)隋唐:市场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货币;商人众多;城市繁荣。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必修)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历史(必修)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CAB DDDBB 11-20 ABCBD ABABB
21-30 BCDDA CBDAD 31-40 AACBC BDBAA
二、主观题
41.(10分)
(1)基层组织:乡、里、亭等。
(2分)
主要任务:征发赋役;教化和管理民众;维护社会治安。
(任答两点2分)(2)特点: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因地区差别而各有侧重;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
(3分)
历史意义: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任答三点3分)
42.(10分)
(1)历史事件:被动开放—两次鸦片战争(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亦可);经济起步—洋务运动;政体变革—辛亥革命(6分)
(2)政治意义: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分)。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必修)试卷及答案
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中华文明的物质创造不胜枚举,距今约7000 年至5000 年前,仰韶就已绽放出华夏文明之光,这主要表现在A .修建宫殿及天文建筑B .粟作农业获得发展C.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D.“蛋壳陶”制作成熟2.西周统治者在其王国的北、东、南三个方向的边域皆建有“侯” ,以戍守及开拓疆土。
这体现了西周实行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王位世袭制D.内外服制3.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A .管仲改革B .李悝变法C .商鞅变法D .吴起变法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 或“ 中国” ,同时还追溯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先秦时期A .华夏认同的加强B .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的形成D.国家机构的完善5.下列属于秦朝国家治理措施的是A.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 B .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C .确立儒学于意识形态主流地位D .崇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6.战国晚期的一位思想家,对秦国政治十分推崇,指出“法者,治之端也”,但其又强调法治应建立在礼治基础之上,是为礼治服务的。
该思想家是A .孟子B .韩非子C .邹衍D .荀子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时“ 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
汉武帝时下诏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
这一变化A .健全了货币体系B .减轻了农民负担C .抑制了市场活力D .加强了中央集权8.右图为古代中国某一时期北方形势图。
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列国纷争、华夏认同B.国家统一、版图定型C.国力强盛、经济繁荣D .政局动荡、民族交融9.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
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唐本草》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宿迁市泗阳县桃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
1.右图所示青铜器的内底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后,想建都宅兹中国于天下的中心,其子为实现这一遗愿而营建陪都的故事。
这故事发生于()A.夏朝形成前 B.商代崛起时C.西周建立后 D.东周灭亡时2、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载:“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材料描述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西周大克鼎,是当时大贵族“膳夫”克为祭祀其祖父师毕父而铸造的青铜器。
其铸造目的体现了 ( )A.宗法血缘B. 皇位世袭C. 家庭和睦D. 中央集权4、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
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秦始皇奢侈残暴D.儒家忠君思想影响5、下表是秦朝中央“三公”的职能及其他信息。
表格中③处的官名应该是 ( )官名职掌印绶备注①常丞天子,助理万机金印紫绶无②掌武事金印紫綬或称国尉③掌副丞相、监察银印紫绶位上卿A.丞相B.太尉C.将军D.御史大夫6、《韩非子》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这一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7、秦朝时,朝廷任命殷通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该郡守有权 ( )A.世袭其职位B.督责所属各县C.分封卿大夫D.建立军事武装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本试题共33题,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规定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涂黑。
回答第Ⅱ卷时,认真审题,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规范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3.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4.表1综合表1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6.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去大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四星级高中2006年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调研
四星级高中2006年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一、选择题(23×3分=69分)1、下列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各家之长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思想繁荣的高峰D.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A.《诗经》B.《论语》 C.《书》 D.《乐》3、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
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4、下列思想家中,主张君主集权的是()A.韩非子B.庄子 C.孟子D.墨子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 C.墨子D.孟子6、“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A.秦始皇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D.秦朝巩固统一的需要7、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8、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9、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科举制的创新 B.太学的建立C.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D.太学生议政运动的兴起10、下列思想家中具有明显反正统意识的是()A B C D11、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对君主专制批判最为激烈的是()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唐甄12、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A.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 B.“循天下之公”C.强调“理”和“欲”的统一 D.强调“珍生”与“贵义”的统一13、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是()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1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①限制君权;②以“众治”取代“独治”;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设立各级之义教院作为监督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6、在西汉时期并存的文书用品有()①帛②竹③木④纸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的是()A.毕升B.王祯C.蔡伦D.唐福18、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的创造是在()A.唐末B.宋初C.元代D.明代19、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容是中国汉字的是()A.字形B.文义C.偏旁D.部首20、柳公权书的《言妙塔碑》是()A B C D21、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的两大类型是()①错彩镂金的笔重工彩画②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③山水画④风俗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①教坊司②梨园院③太常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23、戏曲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含有独特的地位,如今在中国大地上演出的剧种有()A.100多种B.200多种C.300多种D.400多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1分,共23分)24、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星级高中2006年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一、选择题(23×3分=69分)1、下列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各家之长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思想繁荣的高峰D.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A.《诗经》B.《论语》 C.《书》 D.《乐》3、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
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4、下列思想家中,主张君主集权的是()A.韩非子B.庄子 C.孟子D.墨子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 C.墨子D.孟子6、“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A.秦始皇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D.秦朝巩固统一的需要7、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8、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9、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科举制的创新 B.太学的建立C.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D.太学生议政运动的兴起10、下列思想家中具有明显反正统意识的是()A B C D11、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对君主专制批判最为激烈的是()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唐甄12、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A.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 B.“循天下之公”C.强调“理”和“欲”的统一 D.强调“珍生”与“贵义”的统一13、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是()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1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①限制君权;②以“众治”取代“独治”;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设立各级之义教院作为监督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6、在西汉时期并存的文书用品有()①帛②竹③木④纸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的是()A.毕升B.王祯C.蔡伦D.唐福18、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的创造是在()A.唐末B.宋初C.元代D.明代19、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容是中国汉字的是()A.字形B.文义C.偏旁D.部首20、柳公权书的《言妙塔碑》是()A B C D21、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的两大类型是()①错彩镂金的笔重工彩画②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③山水画④风俗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①教坊司②梨园院③太常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23、戏曲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含有独特的地位,如今在中国大地上演出的剧种有()A.100多种B.200多种C.300多种D.400多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1分,共23分)24、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4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
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拢,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
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
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
”——《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造成了中华文明特征的双重性?(5分)(2)材料二所说的“进取的阻力”指的是什么?(2分)(3)结合明清时期的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中费正清的观点。
(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28分)26、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2分)27、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6分),并举例说明。
(10分)高二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23×3分=69分)二、材料解析题(12+11=23分)24、(1)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
(7分)(3)相同点: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1分)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1分)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1分)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1分)25、(1)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2分)另一方面这些成就束缚了中华民族的继续发展。
(2分)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文明是由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促成的。
(1分)(2)封建统治思想和完备的封建制度。
(2分)(3)中国在传统农业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分)但当近代世界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传统文明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
(3分)三、问答题(12+16=28分)26、“北宋五子”即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开创者。
(2分)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这就是理学,又称为儒学。
(2分)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1分)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历史六七百年之久。
(2分)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1分)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分)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宋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3分) 27、先秦时期,古典诗歌的经典作品的问世。
(1分)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自西周至春秋中叶500年间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305首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奠定子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产生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式灵活。
(2分)两汉时期,赋的成就很大。
(1分)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两汉时期,赋的创作成就很大,名家名作迭出。
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是其杰出的代表。
汉赋,意境深沉、气势恢弘。
词藻华美,清新活泼,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2分)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
(1分)名家辈出,统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
盛唐大诗人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
由盛转衰时代的杜甫;则有“诗圣”之美誉。
其诗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被后人称作“诗史”。
(1分)宋代文学的标志是词,也是词的辉煌时代。
(1分)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
苏轼是诗文最佳的创作高手,也是一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的人物。
南宋李清照的作品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张元千、张孝祥的词,豪气纵横,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2分)元代的文学特色是元曲(1分)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元杂剧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著名的杂剧家有关汉卿等。
(1分)明清时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荣时代。
(1分)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两部划时代的作品。
明代中叶以后,古典小说进入黄金时代。
历史小说数量繁多。
代表作有《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令人耳目一新。
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各种体裁的小说蓬勃发展,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体现了高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社会现实。
晚清近代小说在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清末的四大谴责小说。
(2分)评分说明:两道问答题都是立足课标,考查考生围绕问题设计整合相关材料的能力。
因此评分时应特别注意材料是为说明问题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