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广泛探讨各种问题时,格外注重并集中展开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些“热点”。这些“热点”,大都是关系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进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是否科学、正确,就是制定、设计合理的历史教学改革对策和途径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证。
笔者谨就如下问题谈些许个人看法。
一、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谈论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能不涉及另一个问题,即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发展。当前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建设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往往被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在了一个狭窄的范围里:就教科书论教科书。但是,对问题的研究不能够就事论事,而应该从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这样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加以认识。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可能就会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诸如历史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历史教科书的具体编写形式等等诸多问题,有全新的认识。而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
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在于非正式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美育》“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农村初级中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健全学生个性为特征的开放式的农村中学教学模式,以推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为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为使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面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语之我见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语之我见从教十多载,教学须艺术!要想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高度的热情,我个人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导入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初中历史这门课程在现实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才能肯听。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导入语的设计。只有好的导入语,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住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设计的方法很多,大体上有:复习旧课导入,诗词、诗歌导入,点明题意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时事导入,影视和戏剧导入,文物导入,识图导入,故事导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导入,破题导入,讲述背景、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导入,设计趣事导入,练习导入等。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择其要而讲述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开门见山式:
又称破题导入式,就是抓住标题,从释题入手,解释课题,导入新课。例如,《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导入语的设计,就可从释题入手:“两汉”,就是指东汉和西汉,“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和战”,就是友好往来、和平共处与战争。这样,用一两句话就把要讲的内容讲出来,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也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记述。它对培
养学生突出中心、简洁用语很有好处。
第二、讲故事导入式:
通过讲述故事,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新课的学习作好感性知识的铺垫,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精品文档5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在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在短短的40分钟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名历史教师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并且学好历史呢?下面是我在几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一、关心和爱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第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最后,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
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学生喜欢你了,那么他就容易接受你的课,你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对于本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就会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进行钻研,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4-07-28T08:35:38.0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5月总第152期供稿作者:张德海[导读]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张德海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076550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j 活力 }巾历 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符 合现行素质教育的 J J 求 , 够 转 变 传 统 历 史教 学 巾 教 帅 ” 堂 淞 ” 学 生 “ 能 满 和 死 碗背” 的弊端 . 提高学生学爿历 史的兴趣. 增强学生分析史 料 和 进 , 社 会 凋 仓 的 能 力 , 宽 学 生 的视 野 , 养  ̄I. 彳 拓 培 学生 D ' I
课 堂 教 ! 是 帅 , 双 边 参 的 动 态 变 f  ̄ 程 ,学 是 : 卜 0 Ul过 , 生 动 的 独 的 辛体 , l是 这 …动 态 变 化 过 程 巾 的 设 计 者 、 教J I I J
到 : 教学 巾发挥教 帅丰导性并 落实学生的丰体性 , 高历 提 史课堂教学效 是我们每个教帅的责任 . 钲 更是每个教帅肩 卜 的 重 担 。下 面 本人 就谈 谈 自 刘 卡 巾历 史课 堂 有 效 教 学 的 』 J
肤浅看法。
组织者 、 引导者 、 合作者:课堂要适应学生个性的特点 , 激发 学生参 学 爿的兴趣 . j 使学生乐学 、 善学 、 好崽 充分 凋动积 极性 . 荷造 联 想 的 学 爿 氛 闻特 别 重 要 历 史 知 点 都 是 以记
忆 为丰 . 得教给学生记忆 的 方 . 就 ’ 比如 说 联 想 记 忆 , 们 我
。
还有趣味记忆 .南京 条约》 叟 《 开疔 的五个通商 u岸 .Leabharlann Baidu可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需要搭建学习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较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标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效课堂
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展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有效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策略:
一、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专注于这一事物的发生、发展。因此,历史学科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去思考:
1.遵循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事实的基础上,发挥我国人类文明成果,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意识得到增强,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历史充分认识,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树立起远大的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范文5篇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范文5篇
小鸟展翅看大鸟。学生成长靠老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范文1
一、课程目标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讨论:如果你是皇帝,你将如何选拔人才为你所用?
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对比学习: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
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设计:科举制发展线索图
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方案一:讨论:在此之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现今的选官制度对比
方案二:课堂小论文:科举制度之我见
方案三: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以后,请你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的形式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能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范文2
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每个时代、每个王朝、每个国家都要推出自己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正确讲授和判别各个历史人物及他们从事的活动,是我们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课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使不少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的给予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和批判”,是我们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文系统,准确地讲述和评价课本中涉及的各类人物,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本,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途径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实验那样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经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从教学理念上作到以下几点: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化死记硬背为理解接受。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少不了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教会
学生如何去熟记这些历史知识呢?一般说来,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得越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越显得得心应手。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拉线索、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就是系统的、灵活的,可以保证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作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之我见word精品文档5页
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都在展开探索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的活动,涌现出了很多的成功的范例,如“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模式”等。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怎么样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索出适合学情、适合校情的模式既能适应当前考试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就摆在我们每一位新课程实践者面前。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的课堂。从“高效”的字面理解来看就是课堂的高质量,有效率。有的老师在谈“高效课堂”时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就是:“教师在课堂45分钟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其实质都是紧紧围绕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人们普遍的印象,学习历史就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如果死抱住这种观念不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乐于探索、善于积累、勤于反思,深深感到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努力从以下几个方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
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标签:历史教学;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这是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到组织方式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当前既是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关键,也是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是人们对历史教育的第一印象。造成这样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身出了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导向、史学工作者、教材编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等诸多方面。就史学研究和史学工作者来看,许多史学研究“太细”,远离国计民生;不少史学文章和专著文句深奥难懂,只能在圈内流传,圈外无人理会,形同废纸。就教材的编写来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等。就教师来说,为了完成高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只会强调死记硬背。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等问题,这也是现实问题。
二、历史教学的内容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过去已发生的客观存在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历史学科就其性质上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是对过去的阐释。正是这种历史的认识,才使得历史原本就具有借鉴的作用和教化的功能,历史学科也才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历史是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门学科,而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生存问题。如果我们把历史仅仅看作是过去的事情,把历史学科仅仅视为对过去的记载,那么就可能会降低历史教育的意义,使历史的教学不是贴近而是脱离社会与人生。这样一来,就极容易使历史教学滑入“应试”式的教学模式中,使学生逐渐陷入学历史有什么用的困惑之中。
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作者:郄茹静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4期
雪莱曾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学历史可以观往知来,故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示自己生存的意义。下面谈一谈我教学历史的几点看法。
一、学习历史,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课改要求打破传统历史教学,不能包办,要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历史学习离不开创新。比如说,儒学千百年来受到推崇,为什么宋代思想家对其进行改造?这一点课本没有描述,但是作为历史教师,就要对学生有所引导。宋朝推崇儒家思想,统治者提倡儒家思想,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说明,宋朝统治者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儒家思想在宋代思想家和统治者那里之所以继承,首先是因为他们发展了儒家思想,同时,对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也就是“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继承”。
二、历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任何年代,道德都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都是做事的主要内容,更别说历史教学了。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功的机会非常多。知道这一点,面临诱惑的时候,就要降服自己的贪欲,永远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健康。学坏容易学好难,由高尚堕入下流,只需私欲稍纵;从下流升华高尚,必须脱胎换骨。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严守自己的德操,做自己良心的守门员,不给贪欲任何可乘之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邢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0 ) 5 00
史 问 题 . 的益 处 是 学 生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获 取 材 料 . 开 思 维 的 它 展 翅 膀 进 行 争 鸣 , 到解 决 问题 、 入 学 习 、 展 自我 的 目的 。 达 深 发
如 讲 《 鞅 变 法 》 , 向 学 生 提 出“ 鞅 变 法 为 什 么 能 取 商 时 我 商
竞 争 、 竞 争 中 合 作 、 合 作 中 解 疑 、 解 疑 中与 他 人 共 同分 享 在 在 在
成 功 的快 乐 在 讨 论 之 后 .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反 思 , 要 总结 得 失 , 提 出新 的 问题 . 展 新 的探 究 开 四 、 媒 体 辅 助 教 学 法 多
的情 境 , 具 有 吸 引 力 的 场 景 展 现 出来 , 实 、 象 、 动 地 再 用 真 形 生 现经 验 . 种 教 学 方 式 使 学 生 获 得 的知 识 要 深 刻 、 效 。 这 有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媒 体 技 术 迅 速 兴 起 . 逐 渐 进 入 多 并
求有效 . 学生乐学 、 学 , 学生感觉到学史有 所用 、 所值 。 使 爱 让 有
笔 者 就 以 下 几 点 谈 谈 个 人 的 一 些 做 法
一
、
兴 趣 导 入 教 学法
讲活历史课之我见
讲活历史课之我见
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冷冷清清?那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贯采取硬灌的方式,它被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来看待,以掌握某知识点和应考为目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历史教师在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强调,“某某问题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在我手上通过”;“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死记硬背也要记牢”;“我这样做,你就会在考试时想起,哦,我是在老师手上背过的原题”等等。我们已经将历史课完全窄化为历史知识的单一授受与识记了。这样,我们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也就完全失去它所固有的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意义,而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僵死的知识点、知识线或者知识面了。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只不过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工具而已。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堂教学无非是千篇一律,在历史课上感觉不到新颖与有意思。这就难怪,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仅是历史,思品等的学习就等于机械地死记硬背、乏味的东西。而老师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为了这应试教育把“历史”讲死了。那么如何把历史这一学科讲活:
第一点我认为要从“今天的事”。从现有的事实引入作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6课((中国外交成就))这篇课文时,可以从2010年1月19日的胡锦涛访美,对美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为美中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美中两国关系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两国关系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建交32年以来空前的,从而导入新课。也就是从事实和时事说话,吸引学生,从其被动到主动的求知过程这就是“讲活”。
第二点还可以从媒体出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时,首先讲一点,2010年1月左右的反日大游行可算是又把武汉给炒火了,为什么那多年轻学生会参与其中?这说明学生不仅只是读书,他们对国家现况还是非常关注,对历史非常尊重。自然进入新课。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注重新闻媒体的教学和宣传是很有必要的。我常关注的《军情观察室》、《中国空军上校戴旭》等,这些虽与历史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这其间无非是各国的一些时政、各国之间的军事变动,但对学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什么日美韩会形成如今的铁三角,南韩北韩会发生如何变动,中方是否还会再次跨过鸭绿江,以美为首日韩、印、及有美驻的边境小国对中国形成的C形包围圈如何发展下去,台湾及钓鱼岛问题的走向等等。可做为很好的引入材料及课堂的丰富题材,使课堂不拘谨于“死”去的历史教材,这样才会使课堂活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历史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构成历史的人和事是那样的多姿多彩,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强化,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理解和解决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怎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落实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我
们做到以下几点
我认为,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学习历史究竟有什么用
历史,小而言之,是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大而言之,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财富。第一,学习历史,我们才能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养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学习历史,能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学习历史,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失胸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执著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历久弥新
地给人们以教育、启示、鞭策和思考,正是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
其次,学习历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要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开始剧烈地接触。对于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人们,面对着世界一体化。要求着人们学习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只要了解别人的民族、国家的文化,才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广博的知识,开放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及世界的眼光都是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
【摘要】历史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读读写写,讲讲练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更
主动地掌握、运用和驾驭知识。这样做,可以拓宽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 ;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粗略谈谈我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个方法。
一、历史小论文的教学方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既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认识,也锻炼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其他能力(如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对教师来说既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好学、乐学。
二、历史课的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
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讨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
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并且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四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
也使学生的趣味盎然。
三、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
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
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四、历史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
术性。我采用的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问题去看书和思考;第三步,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
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去思考。第三步机会要均等,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已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
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或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知识面,最重要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坐标。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教学者,欲教必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历史课的一些做法,有些十分粗浅。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丰富积累知识,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无定法,只要用心去探索思考,并且积极付诸实践就会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