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情愫美之我见论文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摘要:散文不是诗歌,却诗意盎然;不是议论文,却含义深刻;不是小说,却生动曲折;不是说明文,却浅显易懂。
散文的美,应该在于真正的“唯美”,在于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关键词:散文;涵泳词语;美情美意在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进入语境、品味意境、感悟心境,涵泳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我在设计苏教三年级上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这课的教学时,采用了“涵泳”阅读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接近文本,并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感悟品读和加深理解,根据课堂真实阅读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再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感知深层次的感悟,从而达到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获得作品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获得主观的感受,体会作品的实际情义,更加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获得审美的享受。
一、复习导入,涵泳词语在第一个板块我进行了复习导入,涵泳词语。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完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后,幻灯片上出示三个四字词语:“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写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吗?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既能练好朗读,也能从朗读中初步感受散文语言的画面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为学生朗读课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种训练当中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涵泳词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二、品读感悟,涵泳散文的美情美意我在设计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天空美”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段,然后提问“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当学生回答说“天空最美,因为天空———一碧如洗”时,我紧接着追问“一碧如洗的‘碧’是什么意思?`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的同时,同时脑海中有了天空的色彩形象,我又问“一碧如洗的天空真美啊,到了傍晚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此时我又让学生充分朗读这些词语,涵泳品味这些能展示流云色彩斑斓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流云的美展现在眼前。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散文,作为一种以散发个人情感、独特意境为主的文学形式,在文字中蕴含着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
散文以其独到的观点、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阅读过程中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散文的美学意境以及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一、独特观点的表达散文通过作者个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将对于事物的独立见解与表达融入到文字之中。
这种观点的传达方式无法用其他文学形式来取代,正是散文的独特性。
而这种个人观点的表达,同样能带给读者一种审美情趣的享受。
比如,在散文《一夜之间》中,作者通过对宵禁后城市的描写,传达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和城市的影响,唤起了读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二、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散文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是散文中一项重要的审美因素。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语言的融合,在给读者呈现一个鲜明生动的意境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的共鸣与美感。
比如,在散文《小桥流水人家》中,作者通过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乡意境,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质朴生活中的美妙。
三、语言的韵律与美感散文中的语言需要有一种韵律,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美感的享受。
有时候,这种美感来源于汉字的优美曲线和发音的美妙音节,有时候,语言之美则是通过句子的节奏与韵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和流动的美感。
因此,散文中的语言表达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择与使用,以达到流畅、优美、生动的效果。
比如,在散文《春意盎然》中,作者运用了律动的句子结构和富有韵律的文字表达,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节奏流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
四、思想情感的抒发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观点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种情感的抒发并非像诗歌那样借助押韵和格律来表达,而是以平淡真实的文字,将情感直接而真诚地流露出来。
这种情感的抒发,正是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大区别,它能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共鸣。
人生中美丽的情愫作文450字
人生中美丽的情愫作文450字
标题:人生中美丽的情愫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愫。
它们有的像春天的微风,轻轻地吹过我们的心田;有的像夏日的阳光,照亮我们的世界;有的像秋天的果实,丰富我们的生活;有的像冬日的雪花,装点我们的梦。
有一种情愫叫做友情。
它如同一盏明灯,在我们迷茫时照亮前方的道路;它如同一把雨伞,在我们遭遇风雨时为我们遮挡。
它是我们在困难中的力量,是我们在欢乐时的分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种情愫叫做爱情。
它如同一首美妙的歌曲,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旋律和色彩;它如同一杯醇厚的美酒,让我们品味生活的甘甜和苦涩。
它是我们在孤独时的陪伴,是我们在痛苦时的慰藉,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期待。
还有一种情愫叫做亲情。
它如同一座坚固的城堡,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雨飘摇,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它如同一棵参天的大树,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给我们提供一片阴凉的栖息地。
它是我们在成长中的依靠,是我们在成功后的骄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
这些美丽的情愫,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珍藏这些美丽的情愫,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以散文之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散文之美为话题的作文引言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它不受严格的结构限制,有着独特的美感。
散文之美多样而丰富,既有儿时的快乐和童真,也有人生的深情和思考。
本文将以散文之美为话题,探讨散文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文学艺术的魅力。
散文的特点与魅力散文与诗歌和小说不同,它以平实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子展现世界,给人以亲近和自由的感觉。
散文能够深入人心,触动读者的情感。
它可以通过描写细节、抒发真情和反思人生等手法,打动人心。
散文之美在于它的自由、灵动和真实。
自由散文没有严格的格式和结构,作者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完全自由地发挥。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句子的长度和排列方式,没有过多的限制。
这种自由感让散文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和自由。
灵动散文作品通常展现了作者灵动的思维和想象力。
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在散文中,作者常用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散文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真实散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
散文作品可以描写真实的人物和事物,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作者通过散文展示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真实性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散文之美的表现方式散文之美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情感表达、形象描写和思考深度等。
情感表达散文作为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散文都可以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形象描写散文作品通常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来展现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作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美丽的风景、动人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这种形象描写能够唤起读者的感官记忆,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思考深度散文作为一种表达思考和观点的艺术形式,通常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论现代散文的“情趣”美学追求-文档
论现代散文的“情趣”美学追求情趣有广义和特指之分,它是一种具有艺术旨趣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情趣作为散文的本质特征,必为现代散文所重视,而超达深远的情趣为现代散文的重要美学追求,情趣也成了现代散文的一个表现目标和抒发方向。
一、“情趣”的范畴情趣有特指和广义之分。
特指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情感交汇、撞击所激发出来的人生趣味,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培植人间情趣的社会土壤。
特指的情趣产生有两种情况:一、因情生趣,二、因趣生情。
从中可以看出“情”与“趣”之间是紧密结合的,社会的产物;广义是指人得生存方式与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趣味和风尚。
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艺术旨趣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讲究生活艺术化,情感化,追求生活趣味、诗意地栖息、艺术地觉察等等都可以归纳为情趣,人们追求情趣,就是让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方式来充盈自己的时间,长久地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可以认为,情趣多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为人是情感生物,相互间的人际关系需要靠情感来维持,情感似乎具有魔力,酝酿着情趣,能使很多平凡、日常的事物变得趣味盎然。
对于文艺创作心理状态这个问题,《文心雕龙》里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显然,人类的心理活动左右了“情”与“趣”,“情”与“趣”的创造与感知,需要参与人有恰当的心境,人的心理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情趣的产生及抒发。
这类心境与情趣在现代散文中的体现比比皆是。
且心境的好坏又受时代环境以及个人际遇的制约,还有个体对待这些外部因子时所采取的态度。
现代作家王孝廉的回忆散文《小茅屋》里说:“附近的人有的说是以前的强盗在那里分赃,有的说是上山打猎的猎人们在那里暂时休息住几天,也有人说茅屋里原住着一对贫穷的农家夫妇,丈夫被日本军征到南洋去作战死了,妻子就吊死在屋后的竹林子里”,这茅屋充满了历史中的残酷,以及现实遭遇,我们“虽然茅屋确实是在山脚下竹林中,虽然我们是竹床、竹桌、竹椅、竹窗地与竹为友,但就是现在回想起来,也实在无法产生什么诗意的田园情趣的。
现代散文鉴赏读后感散文之美情感的表达
现代散文鉴赏读后感散文之美情感的表达在阅读现代散文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散文之美以及它对情感的精准表达。
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通过字里行间的描写和思考,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完美传递给读者。
现代散文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常常给人一种即刻拨动内心琴弦的感觉。
它不同于长篇小说的复杂情节,也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押韵方式,而是用一种简明的语言和结构,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阅读现代散文中,我发现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作者往往选择一些普遍而深刻的话题,例如爱情、友情、亲情、人生哲理等,正是因为这些话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读者读起来能够与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无论是欢乐的、悲伤的,还是思考人生的,作者以其独到的观察和犀利的洞察力,将情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在阅读时,我常常被作者的情感所触动,仿佛与作者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联系。
与此同时,在阅读散文时,我还感受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
现代散文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注重文字的美感。
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简洁优美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和情感融合在一起。
在语句的构思和排列上,作者往往以一种流畅的方式展示出情感的高低起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跌宕起伏。
同时,作者还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来增强读者对情感的感受力,使得散文更加生动真实。
阅读现代散文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每当我读完一篇散文后,我都会陷入对于生活、爱情、人生等话题的思考之中。
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观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散文中的语句、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都给予了我一种启示和思考的力量。
总结起来,现代散文以其独特的美感、简洁的语言和精准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通过阅读散文,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思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现代散文将情感与文字完美结合,用文字的力量唤醒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我相信,通过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让自己在情感世界中不再孤单。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3篇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3篇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一一.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
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普通中学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针对此现状,我在每接一个新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
首先是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
例如我把自己长期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美*和自己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印发给学生诵读,让学生明白文学创作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为写作题材,巧妙命题。
例如学生入学伊始,我便以《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老师交流思想的愿望,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的*大多真挚感人。
再者,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语,要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第四、第五、在作文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最后老师再总结归纳。
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
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评价能力得到同步训练。
既提高了学生作文、改文、评文的兴趣,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要明确写作目的。
前文说过,作文水平的高低事关语文考试成绩的优劣,尤其是高考,作文分值甚重。
古人云“*千古事”。
所以,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阅读,做好笔记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多为典范美文,文质兼美.只有加强阅读,才能读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读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伤;读出雨中梧桐树下淡淡的哀愁,读出月夜草原冬不拉的喜悦。
人生中美丽的情愫作文450字
人生中美丽的情愫作文450字
标题:人生中美丽的情愫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情愫,它深藏在我们的心底,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
那就是爱,一种无私的、温暖的、永恒的爱。
爱是人生的阳光,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不再害怕黑暗和孤独。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朋友之间的爱,如同夏日的阳光,热情而奔放;恋人间的爱,如同秋日的阳光,温馨而浪漫。
每一种爱都是那么独特,那么美丽。
爱是人生的雨露,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成长得更加茁壮。
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韧不拔。
爱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爱是人生的彩虹,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有爱,我们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力量。
因为爱,我们可以笑对人生,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爱,就是人生中这种美丽的情愫。
它无形无色,却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珍惜这份美丽的情愫,让它永远照亮我们的人生,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永远装点我们的世界。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散文之美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散文之美【摘要】散文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情感、意境和文字运用展现其独特魅力。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营造,展现了散文之美。
散文通过巧妙运用文字,描绘了荷塘的宁静和月色的幽深,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抒发。
而在《荷塘月色》中,情感和意境的结合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让读者沉浸感受到一种美的力量。
通过探究《荷塘月色》,我们不仅可以领略散文之美,更能体会到散文的深刻内涵。
以《荷塘月色》为例,深入探讨散文之美,对于理解和欣赏散文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散文之美、《荷塘月色》、情感表达、意境营造、文字运用、总结结构、探究意义.1. 引言1.1 概述散文的美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散文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自由、多样的形式上。
与诗歌、小说相比,散文更加灵活,没有严格的格律和结构限制,可以自由地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的美还表现在它对生活的真实表达上。
散文作品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出真实、质朴的美感,打动读者的心灵。
散文的美还在于它的细腻文字运用。
作者通过精心选用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将情感、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介绍《荷塘月色》之前,先从这些方面对散文的美做一个概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散文之作。
1.2 介绍《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清代文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佳作,被誉为中国散文经典之一。
本文作者以荷塘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夜晚静谧、月光清辉的美景。
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蛙鸣、月影等细节被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展现了散文的写景功力和意境描绘能力。
荷塘在这篇散文中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深刻内涵,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富有情感和意蕴的存在。
作者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和感悟。
整篇文章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色彩,给人以静谧、深沉的感受。
通过《荷塘月色》,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进而引发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反思。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散文是个性化的、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的文章以供大家学习。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
散文以纪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
在这个种根之上,又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
当阅读一篇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使人感到触目动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而是一颗至诚至挚、至纯至真的心灵,在瞬间启开时所透出的思想之光和感情浪花,让人获得深刻、新奇的思想与智慧的启示。
所以,认真搞好散文教学,注重散文的教学方法,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
体现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之审美能力的培养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
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谈散文的情感美
谈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每一个字句,都如泉涌的情感,涵养着思想的无限美。
往往在冥冥中,可以不经意发现散文的精妙,感受散文所表达出来的美,是温柔、抚慰人心的美,似水流静,无声无息,噂而不休,而傍晚阵阵微风,将这种情调携带它去。
散文的美,优美平淡,仿佛轻抚着你的心,浩淼无垠,让你有一种心湖映月的
宁静,那种温暖如细沙般的感觉,听着清新淡雅的英语飘过耳边,情绪就很快轻柔下来,语法的句型也能轻松的把你带入心海的深处,有一种淡淡的幸福感,从心底慢慢扩散,静静地沉淀。
此时此刻,你沉浸在温馨的梦境,忘却尘世之烦累,踏上游走心灵辗转的旅程,揣着从现实逃逸的念头,大步走出一抹梦幻的风景。
用自己的静思,用自身的心静也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定,那一刻,你有种把心交给光的感觉,虽然感到幸福,不可否认的文字也为你产生一种安慰的力量。
散文的情感美,是安静的沁人心扉的境界,越是听进去,你会越觉得这里,是
一片人们渴望的生活喜悦,是安定,是平康,是舒展,异常亲切,它是一切花木之美,有一种无言的美丽,此刻,心头只有惬意。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其中较突出的美在于情理美和人情美。
一、情理美把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景中抒情,在抒情中说理,使作品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与理和谐地统一于作品中,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特点。
这一点在《匆匆》一文中尤为突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稍不留意,岁月就会从身边悄悄溜走。
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顾。
它能使红花凋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变成白发,让童稚变成老朽。
作者在抒发对时光悄然快逝的感慨依恋之情时,寓进了一条朴素深刻的哲理:时光的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你难舍也好,留恋也罢,抑或伸手去挽,都无济于事。
这与李白“恨不能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日月”的感叹揭示的是同一个道理,也同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一样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也让人记起中外许多名人的忠告。
陶渊明说得好:“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也说:“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到失时的痛苦。
”俄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说法更与朱自清的感慨不谋而合:“黑夜到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读朱自清的《匆匆》,无人不产生“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有同感。
同时因为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现象引发哲理思考,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匠心独运,看似司空见惯,实为寓意深刻。
使人读了,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得到深刻的哲理启迪,情与理美妙地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鲁迅——我对鲁迅先生的散文“情愫”
我对鲁迅先生的散文“情愫”(原创)我喜欢散文。
喜欢读,喜欢写,更喜欢体味、构想散文中的胜景。
散文这种文体,总是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感觉。
最初接触散文是在小学六年级。
那个时候,父亲将两本厚度有两指宽的《中国近现代散文》交给我,说读好了这两本书我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进步。
但是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爱上了散文,爱上了散文的那种意境。
散文真的很“散”,可以像杂文,可以如小说,又可以是随笔,可谓是随心所欲。
随着语文课程的学习,渐渐地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越来越多,就被他的文章的修辞、风格所吸引。
他的散文,值得人们反复阅读和学习。
比如《朝花夕拾》,讲述了自其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几乎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不仅在思想、教育、文学艺术、民俗、礼仪制度、民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和折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军事、技术等方面。
他的文章,从些许点滴小事深刻反映了中国不良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也提出了新的思想学习方法。
《拿来主义》写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的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可是,就会有些人盲目的崇洋媚外,殊不知,自己国家文化的精妙。
有时候,我就会想到现今社会对洋节的追捧。
圣诞节、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这些洋节使得相当的中国人为其疯狂。
其实,我们满可以取其精华,而不是射门都随便拿来就用,也不管我们自己的千古文化。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将儿时的故事、成年后的回忆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
这让我们这些学子对这些文章更是钟情。
鲁迅先生的散文,对我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在散文的字里行间总是能发现那样一种美景,鲁迅先生的散文更能展现那样一种让人向往的景致。
从种种的小事上,我们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孩童趣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民众的困苦生活和麻木不仁;从文章的种种中,我们看到那些岁月里的辛酸、无助……经常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章中常用反语,读来非常有趣,有不知不觉中给人以深思。
试论散文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 作者简介 ] 艳 (9 9一) 女 , 梁 16 , 山西 交城人 , 交城 中学 , 中教一级。
・
二、 情感美的鉴赏 散 文如 日常谈话 般率性真诚 , 随意 自由, 往往成 为作者 内心情感最 自然 、 熨贴的寄托 。探究散文 的审美功 能 , 最 要 透过其语 言表征 追寻 它直抒 或隐含 的人 物情感 , 对这些 在
光映照 , 有荷 叶反射 , 下 白雾便成若有 若无之青雾 。透 过薄 雾看荷塘 , 景物 皆如此朦胧飘忽 , 作者用 “ 像笼着 轻纱 的梦 ”
了一种绘 画美 , 明与暗 、 层次和色 彩造成视 觉上 的美 感 , 小 提琴演奏名 曲 , 给人 以音乐美 , 造成听觉上的美 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 的场 景充分 领略 荷塘月色 的美 时 , 心 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 的幽静平和 的心境 呢?而 联 系上 下文 , 噪” 因“ 而觅 “ , 烦 ” 静” 因“ 而觅 “ ”这 般心境 宁 , 背后 的烦忧 和“ 不宁静” 也就可见一斑 了。 ( ) 二 追问真 意领略散 文以神写形 的审关意境 散文创设意境 方 法之二是 “ 以神写形 ” 就是通 过对 象 , 的底 蕴来 塑造形神兼备 的意象 。 在这种方法下 的意境 , 常呈 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 , 通 充 满象征 意味 。阅读 这种散 文 , 们尤 其要 探求散文 形 象变 我 异 的原 因以及象征 的背景 。这种鉴赏较 之前者那种 自然的
的, 获得 审美 的愉悦 。
困境和“ 现代人的 困惑”这 种对理性 具 有明显 冲击力 的鉴 , 赏效果 , 无疑需要我们 对文 中被异化 了的人 的生存 状况 发 出追 问 ; 鲁迅的《 秋夜 》 夜空会躲 闲、 中, 微笑 , 枣树也 有感情 与知性 , 夜空是“ 奇怪 而高”色厉 内荏 , 、 狡诈阴险 , 则直 枣树 而往上 , 不屈不挠 , 这样 自 然景致完全 在作者的主观世界 中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份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而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富有韵味的文学形式,正是培养我们审美情趣的绝佳途径。
散文之美,首先在于其语言的魅力。
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所见所闻细腻地描绘出来。
当我们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仿佛能够听到作者内心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描写,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塘的美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阅读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能够学会欣赏文字之美,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散文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可以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可以是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也可以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种多样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地坛的四季变化,更通过在地坛的所见所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读这样的散文,我们会被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执着所打动,从而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用一颗包容和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散文还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这种真情实感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触动。
比如龙应台的《目送》,她在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文字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亲子之间那份深沉而又无奈的爱,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通过阅读这样的散文,我们能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自己的同理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浅谈现代散文的“美”
中学课程资源ZHONGXUE KECHENG ZIYUAN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摘要:现代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带着学生去体会美。
教师要让学生品味语言美,理解形式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情感美,明辨哲思美,在“美”中学习,在“美”中陶冶,在“美”中升华,从而实现现代散文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现代散文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哲思美散文,就像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之处,走进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极乐世界。
在散文中,你能从树声、鸟语里,聆听到宇宙的妙理。
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散文的特点,那一定是“美”字。
因此,现代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带着学生去体会美。
一、品味语言美任何一种文体都有相同的媒介,那就是语言。
语言运用得自如与否,直接决定了文章的质感。
散文的语言大都朴素、自然、流畅、简净,虽不刻意雕饰却不乏文采,虽不有意追求却自得其意蕴。
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渲染后,又具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么大名气的作家写起文章来,就像和你说话一样的亲切、自然、动情、读起来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感。
这种朴实而温暖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范例。
同样,语音在现代散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现代散文偏重于抒情遣兴,其中低回往复和绵延不尽的情趣需要借助散文的音律加以表现和完成。
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紫藤萝瀑布》中“一片辉煌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这些句子中叠词的运用,使朗读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有一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音乐感。
二、理解形式美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事迹,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
调墨采撷一份情愫入卷优美散文
调墨采撷一份情愫入卷优美散文调墨采撷一份情愫入卷优美散文青砖黛瓦赋清笛,青檐疏窗画眉垂。
拈笔,素描镜前阑珊妆,谁曾采撷一篓幽兰香,束发间。
胭脂调墨,落笔几许缠绵缱绻,散落几段芳菲旧事。
这一份曾经的情愫,吹来一曲淡雅的相思,在记忆的画卷里成章??------题记挑烛对镜描素妆,方是白妆半面,离人远。
倦翻旧时缠绵,故人可回眸一笑,深琢伊人颜。
但愿,回首间。
青丝未落尽,华章未书尽,依然在流年里悠然婉转。
采撷一封尺素的韵律,把相思轻轻弹。
幽婉的曲调,素雅清闲。
婉转了思念的柔情,摇曳了等待的愁怨。
捻胭脂,素香染纤指,凝望青檐流烟。
赋青瓦一曲,谁的思念如影,随烟波蹁跹。
调墨作新曲,素手奏锦筝,一杯盈盈深情,静静流淌在青瓦檐下,醉了流年一帘。
掩朱门,踏花疏清烟,庭前红叶落琴台,清弄一弦。
一缕相思含香漫,几弦深情韵余年。
采撷一缕清香,入一盏茶茗,琴音传。
深深品,静静听,故人远,自怜相安。
楼外香径芳菲幽,天涯幽兰香咫尺,缠素笺一卷。
染绮罗,相思不语,在暮色里将思念布满。
也许,散落的记忆难以拼凑,但是,那深深的情丝依旧在眉间纠缠。
你听,谁的弦如风,携了一卷情思,字字珠玑,于弄堂流浅。
摇落幽梦几帘,梦回从前。
掬捧一场青檐下的雨滴,看云卷云舒。
那份相遇,如清歌绕梁,静静地流淌。
如那一捧心雨,在指间滴落,于烟雨相缠。
如果,未曾相遇。
那便是孤独的云烟,随风而逝。
菱墙弄花影,箫声离,一袖幽香落画廊。
落花晚,雁无影。
一帘帘旧时的秀景,于眼前匍匐。
你的模样在思念里缱绻,而我还在灯火阑珊处停歇。
怪我韵不出诗行的平仄,看不破花花红尘。
只想安隅一所,弹着萧瑟的旧弦,写着永不断章的相思,刻画着你那永远不会忘记的轮廓。
在似水流年里,不停的擦肩而过,却不会多看一眼,因为我知道那不可能是你。
唯有掬一捧故时的繁花锦,在梦里飘荡。
迟暮时,围炉煮清茶一壶。
轻烟袅袅回转,侵染一楼凄婉。
在流年的韵脚回望,聆听那锦瑟年华。
有时,我想过追寻你的.踪迹,可是余年岁月平仄不齐,我找不到追寻的路。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情愫》1500字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情愫》
当熟悉的味道变得仿佛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真的发
现原来心可以如此的贴近,哪怕是一
眼泪 滴带着苦涩的
,也能够分享
心情 下去,
不会比这个时候更加
的细腻了,哪怕只是那片刻的宁静也
能够让自己的心想低到尘埃中
脱俗 去,那种淡然的清新
,让自
己真的很安逸,恬淡的看着窗外的云 卷云舒,默默地注视或许才是存在的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情愫》
感情 原来我毕竟不是那种把自己
灵魂 连同
都封锁的都滴水不漏的
圣人,或者那种能够摒弃良知,
泯灭人性的渣滓,所以,我
会冁然而笑,也会在悲恸的时候,
环境 哭的如丧考妣。无论
多么的
孩子 不合时宜,我都能像个
一样,
不停地兜售着我自以为是的乐趣,找
寻着自己存在的证据。
关键词:感情,灵魂,圣人,良知,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情愫》
抓不住的未来,和虚幻飘渺的信
仰,此时都幻化成魑魅魍魉,深深
的纠缠着我,双眼变得混沌不开,双 耳变得晦涩不清,而我看到的只是漫
边界 无
的浓黑的酸苦。当一切来
时候 的那么纯粹,真实的
,我不
禁胆怯起来了,我害怕全身心投
入进去之后,就如同纵身跳入一个黑
泥沼 洞洞的
中,只会越陷越深,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情愫》
真的很害怕,怕到时候痛心把自己
团团包住,而到时候我真的不知
勇气 道还能不能有走出去的
,还
泪水 能不能静静抹去
,告诉自己,
还有生存的使命等着自己去努力。可
意识 当自己
到只是为了刻意的活
世界 着而去接受这个
,那还有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情愫美之我见
内容提要:鲁迅散文中的情愫美具体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对下层贫民的同情和敬爱;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赏;对青年、对亲人、对师友的深情;对自我的反省和批判;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反动统治者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执着。
关键词:鲁迅散文情愫
语文学科负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许多散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散文,更具神韵和典范。
中学时代读鲁迅的文章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美是美,却也总是朦朦胧胧,扑朔迷离,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那股神秘和力量常使人欲罢不能,以至于我常常囫囵吞枣似的也能背下他很多的段落和篇章,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忘怀。
鲁迅其人给人的感觉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就是举着匕首和投枪随时准备投向敌人的心脏的杀气,说起鲁迅,心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长大后重读鲁迅,透过他冷峻的目光和高举着匕首和投枪的手臂,我突然领悟到一直以来让我欲罢不能的那股神秘的力量原来是他骨子里深藏的热情,那股朴素深沉、含蕴蕴籍、真诚细腻、无所不在的爱,正如他在《死火》中所说的一样,那是一种冷藏的热情,这种热情在他的散文中表现得尤其全面而淋漓尽致。
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
鲁迅先生擅长白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
这
种白描的手法不仅适应于写人,也适应于写景。
鲁迅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通过三言两语的笔墨不仅极俭省地描绘出特定时代、特定地点、特定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于这种俭省的写景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四季风物的描绘,借助儿童的视觉传达出对美好的童年生活和天真无邪的童心的无限怀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臃肿的何首乌根;单是那一块块埋藏了无限秘密的断砖头,一经作者心灵的感受和笔墨的点染便笼上的浓浓的感情色彩、放射出无穷的魅力。
百草园雪后捕鸟的情景则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风筝》中通过描写北京的风筝时节和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异同,不仅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悲情气氛,衬托出作者悲哀的心情,而且流露作者对段祺瑞政府统治下的犹如北京风筝时节一般冷酷、肃杀的中国现实的厌恶和痛恨,表达对犹如故乡风筝时节一般美好、自由、生机勃勃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二,表现为对下层贫民的同情和敬爱。
《阿长与山海经》中刻画了一个最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妇女阿长的形象。
她迷信落后,愚昧无知,还有着很多为作者难以宽容的缺陷,比如,喜欢说三道四,说话还喜欢“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睡相也不好,常常“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对我管教甚严,“不许我走动”;教我许多琐碎厌烦的规矩;给“我”胡诌长毛的传奇;谋害“我”的隐鼠……但正是这样一个旧中国的典型
的农村妇女在朴质无私、无微不至的关爱着“我”,望“子”成龙;当别人都不把“我”的心愿当作一回事时,她却用她自己难得的工资和假日费尽周折地为“我”买来《山海经》,使我对她不得不刮目相看,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以至于几十年后追忆起来犹自深情地祈求“仁慈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中永安她的魂灵!”文章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如此深挚的怀念和敬爱所感动。
第三,表现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赏。
《一件小事》中刻画了一个极普通的人力车夫的形象。
在一个人迹罕有的冬日的早上,拉着急于赶路的“我”的人力车夫不小心带倒了一个早行的横穿马路的老妇人,他不顾“我”的反对丢下“我”径自扶着老妇人进了巡警所,车夫的行为使“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以至于多年后这个形象也“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正是这种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赞赏成就了鲁迅先生的伟大。
第四,表现为对青年、对亲人、对师友的深情。
《纪念刘和珍君》通过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等,热情赞赏了“中国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和“勇毅”,表达对作为作者学生的刘和珍、杨德群无限的崇敬和赞赏。
《为了忘却的纪念》则通过纪念1931年2月遇害的左联五位青
年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平、冯铿和殷夫,表达对进步的中国青年的崇敬和赞赏。
《藤野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表达作者对这位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师者深情的怀念和敬仰。
《风筝》一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回忆传达出作者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全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忧伤的情调,而这种忧伤和悲哀正来源于作者对弟弟深深的爱。
在这一类感情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爱,传统的中国父亲对儿子总有些偏爱,因为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偏爱只是源于他的某种坚定不移地信念,那就是,它相信,青年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中国的未来,他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有时甚至称得上是“卑躬屈膝”,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唐弢先生的《琐忆》予以证明。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
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
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
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
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县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
他睡了一觉
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第五,表现为对自我的反省和批判。
严于律己是鲁迅先生精神风貌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一件小事》中透过车夫的伟大,他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和渺小;《风筝》中透过作者对弟弟的愧疚和无可挽救的悲哀,我们看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省、严于自我批判、知错就改的精神。
这些自我的反省和批判是那么真实、深切、感人,丝毫也没有造作的嫌疑。
第六,表现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反动统治者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雪》和《风筝》中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还很隐晦、含蓄的话,那么《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表现的对反动统治者的痛恨和指斥则显得格外的尖锐、无情,这正好应证了他自己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深沉的恨正缘于他内心更深沉的爱,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他的原话予以证明:“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第七,表现为对理想的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一开始,他就背离了自己的阵营加入无产阶级革命阵营的队伍中,一往无前地战斗着,他无愧于“战神”的称号,而他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正来源于对祖国深沉的热爱,来源于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
我们不妨从《呐喊自序》中来探寻一
下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为的是“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留学日本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弃医从文是因为要救治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在此后屡战屡败的战斗生涯中屹立不倒,只缘于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
可见,救国救民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理想,也是他一生的事业,是他深沉的爱国热情和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的集中体现。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寻觅一生,战斗一生,奉献一生,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爱国爱民的情操,是他执著追求的意志,是他“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战斗精神。
纵观鲁迅55年的人生,横阅鲁迅几十年的作品,我们从中看到的鲁迅不仅是一个冷峻、无情的战神,而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爱神,这种爱朴素深沉、含蕴蕴籍、真诚细腻、无所不在。
参考文献
[1]《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