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理论对企业改革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进中加强 创新中发展——改革开放30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做到: 内容上少而精 , 在 用丰富生动的活教材 阐释深
・
2・
石 油化 工管理 干部 学院学 报
20 年 第 4期 08
工牢 固树立适 应市 场 经 济要 求 的“ 争 意 识 ”适 应 竞 , 形势变 化 的“ 发展 意 识 ”适 应 提 高管 理 水 平要 求 的 , “ 效率 意识 ”把广 大 干部 职 工 的 思想 和 行 动 有效 地 ,
习, 做到时间、 人员 、 内容、 效果落实 , 努力提高理论 学习的质量 。二是坚持 以领导干部 为重点 , 把强化
政 治理 论学 习作 为加 强 领 导 干 部思 想 政 治 建设 、 促
进企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 督促领导干部先学一 步、 多学一些 、 学深一点 , 学以致用 , 积极营造认真学
第 4期 第 1 O卷 20 年 1 08 2月
石油化 工 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J OURNAL I OF S NOP EC MANAGEM E T NS TUT N I TI E
No 4 Vo . 0 . 11 De 2 o c. 0 8
改进 中加 强 创 新 中发 展
民主讨论的风气、 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 1 强化 思想 理论 , 企业 改革 筑牢 根基 习的风气、 为 务实的风气 , 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三是坚持推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 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
首要任 务 。多年来 , 多数 企 业 的党 组 织 系 统地 对 大
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 的创新 , 把传统学 习方法和使 用现代传媒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 灵活运用脱产短训、 专题研讨 、 专家辅导、 实践 调研等形式, 增强理论学 习的开放性、 针对性和吸引力 , 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 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四是通过落实学习重 点, 努力做到学习理论与分析形势相结合 , 与研究 问 题相结合 , 与创新工作相结合 , 与统一 思想相结合 , 与转变作风相结合 , 以新思维、 新举措 、 新方法 , 开创 工作 的新局面。通过强化理论教育, 使广大干部职
企业改革与变革管理
企业改革与变革管理一、引言企业改革与变革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的推动以及不断演变的消费者需求,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
在本文中,将探讨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实施企业改革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变革管理策略。
二、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 提高竞争力: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自身以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改革有助于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常常随时间变化。
企业改革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并保持与消费者的良好互动。
3. 推动创新:企业改革鼓励员工思维的创新和实践,促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推出,从而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增加企业价值。
三、实施企业改革的挑战1. 内部阻力:员工对变革持怀疑态度、对改变抵触是企业改革中常见的挑战。
这可能是因为员工习惯于既有的工作方式,担心变革会给他们带来不确定性。
2. 管理层支持和领导力:没有明确的管理层支持和领导的企业改革常常难以成功。
管理层需要向员工传达改革的重要性并树立榜样,以便员工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动力。
3. 组织文化和结构:企业改革可能需要对组织文化和结构进行调整和变革。
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处理组织中的权力关系、决策机制以及人员安置等问题。
四、变革管理策略1. 横向沟通:为促进改革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横向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可以确保改革的关键信息在组织内流通。
2. 建立目标和指标: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有助于员工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并追踪和评估改革的进展。
这也可以帮助员工跟踪他们的工作成果,从而增强对改革的参与和动力。
3. 授权和培训:鼓励员工参与改革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是关键的。
员工需要得到认可,以便能够积极参与改革并为其成功做出贡献。
4. 变革管理团队:组建一个专门的变革管理团队,负责领导和推动改革。
这个团队可以为改革提供专业知识和理论支持,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总结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是指企业在经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运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升级要求企业提供更高质量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在国际市场,企业必须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市场规则等差异,才能开展跨国业务。
因此,企业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效率:通过改革,企业可以优化内部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2.适应市场需求:改革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创新能力:改革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保持竞争优势。
4.资源整合:改革可以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5.人才培养:改革可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路径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经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
改革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改革经济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增加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等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2.组织改革组织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简化层级、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内部沟通等方式来提高组织效率和灵活性,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管理改革管理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重要保障,包括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等方面。
发挥三个作用 解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
企 业 民主 管 理 制度 .实 行 企 务 公 开 .组织 职工 参与 企业 民 主管理 . 建立 健 全 职 工 利 益协 调 、诉 求 表
时期 企 业 思 想 政 治 工 作要 加 强 对 达 、 益 保 障等 机 制 . 学 制 定 职 权 科 职 工 的心理 疏导 工作 . 大 限度地 最 清 除 职 工 的 心理 失衡 和失 调 的外
工 认 识 和 了解 市 场经 济 运 行 的 规 律 、 则 , 引 规 在
导 中强化 服 务 . 在服 务 中深 化 引导 . 强思 想 政 增
过程 中涌 现 出来 的各类 先进 典 型 . 广泛 宣 传先 进
典型 的感 人事 迹和 崇高 精神 . 先 进典 型 给予 大 对 张旗鼓 的表彰奖 励 。 突 出思想 政治 工作 主题 . 围绕 不 同时 期企 业
宣 扬 、 能得 到展 现 , 断满 足 职 善 以职 工 代 表 大会 为 基 本 形 式 的 才 不 工 群众 的精 神文 化需 求 . 陶冶 道德 情 操
注 重 人 文 关 怀 和 心 理 疏 导 新
学 发展观 为 内容 的科 学理 论教 育 . 坚定 职工 的理 想信 念 : 加强 以爱 国
基 层 、 入 职 工 . 查 和 了 解 职 工 深 调
同时 . 通 过开 展 “ 明单位 、 要 文
文 明窗 口 、 明家庭 、 明职 工 ” 文 文 创
的利 益 要 求 , 听群 众 呼声 . 察 倾 体 职工 情 绪 . 心职 工 疾 苦 . 办 暖 关 多 人 心 、 人心 的实事好 事 稳 维护职 工合 法权 益 坚持 和完
邓小平企业改革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邓小平企业改革理论的实践与发展以下是关于邓小平企业改革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正文】搞好国有企业,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能否顺利建立,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80年代以来,我们依据邓小平同志的企业改革思想,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弊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努力寻找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新思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则从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方针。
这些构成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推动着企业改革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探索——对国有企业改革形式的多方面实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企业改革思想指导下,·我们针对传统企业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并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企业改革政策,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层次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
一是下放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8年9月,邓小平说:“要加大地方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权力。
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
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可以同国外交流技术。
有些事情,办起来老是转圈,要经过省、部、国家计委,就太慢了。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1页。
)同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问题,此后一直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放权让利,实施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政策和法规,实行利润留成制度、企业基金制度和各种奖励制度,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Ke wo d o eal rn il ;idvd ai ;c s p la im;n trl a y r s: v rl p cpe n iiu l m i s omo oi ns t aua w l
中国企 业 改 革发 展 三 十年 理 论 与 实践 研讨 会 暨 中 国企 业管 理研 究 会 20 0 8年 年会 在 我 校 隆重 召 开
a d t e h ma u tr c e c ae o y n s c a y tm ,i rf r o s me o o ie ea in u h a n ii — n h u n c l a s in e c t g r .I o ils se ul t e est o pp stsr l t ss c si d vd o
20 0 8年 9月 7日上午 , 中 国企 业改 革发 展 三十 年理 论 与实 践 研 讨会 暨 中 国企业 管 理 研 究会 20 “ 08
年年会” 在我校博智楼 70 10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
大会 由中 国企 业 管理研 究会 、 一 苇企业 改革 与发 展 学 术基 金 、 庆 工 商大 学 、 国社 会科 学 院 管 蒋 重 中
理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 我校管理学院承办 , 我校产业经济研究院、 企业管理研究 中心协办。 全国人大常委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陈佳贵研究员 , 重庆市副市长童 小平 , 重庆市经委副主任蔡永生 , 北京大学副校长 、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张国有教授 , 首都经贸大 学校长顾问 、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郑海航教授 , 中国社会科学 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副所 长金 碚教 授 , 国社 会科 学 院研究 生 院 院长 、 国企 业 管理 研 究会 常 务 副理 事 长 刘 迎秋 教 授 , 中 中 国务 院 国
现代企业理论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现代企业理论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作者:周冰洁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3期摘要: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探讨了传统企业理论所忽略的问题,将研究领域深化到企业组织内部,打开了“企业”这个黑匣子。
现代企业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用于分析中国企业改革问题,成为十分热门的理论。
本文通过总结和评述现代企业理论,旨在为我国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一、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1.科斯企业理论。
1937年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
科斯主要研究了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边界如何确定以及企业为什么会节约交易费用。
科斯认为企业本质是价格机制替代物。
关于规模问题,科斯认为市场没有变成一个大企业是因为:替代有一定的限度,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的相对大小决定了企业规模。
然后,科斯认为企业是用一个长期契约来替代市场上的一系列短期契约,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2.间接定价理论。
该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的直接定价成本或交易费用。
张五常认为企业与市场相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中间产品市场,“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
只有当间接定价费用小于直接定价费用时,企业才会出现。
杨小凯和黄有光基于张五常理论,借助于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三个因素,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契约模型。
3.代理理论。
1.团队生产理论。
1972年,阿尔钦和德姆塞斯发表论文《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将研究重点转向企业内部结构,提出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个生产活动需要多个不同生产要素的参与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第二,整个产出并不是各个要素贡献的简单相加;第三,这种性质使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非常困难。
“团队生产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团队生产组织的有效运行需要有监督者,这个理论的特征在于,团队成员的监督者就是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资本主义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他享有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因而产权占有主体是唯一的,产权结构是完整统一的。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关爱和培养,提高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防止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六、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要加强国际化发展,推进国有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09月14日来源:新华网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
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
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原文)
浅谈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原文)1000字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其作用在于不断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中的基本动力,通过改革创新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提高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
例如,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淘宝网的创新,就是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方面不断进行实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选择到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平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在业务模式、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改革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改革创新,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优化,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在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内部流程的管控,降低管理成本。
例如,京东公司在物流方面进行创新,通过物流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广自动化仓储、机器人分拣等技术,加快物流速度的同时,实现成本效益提升。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市场营销创新,提升销售效率,缩短销售周期,优化收益结构。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之一。
通过改革创新,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改善员工福利和劳动条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也能够加强企业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河南省洛阳市《公共基本能力测验(专技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河南省洛阳市《公共基本能力测验(专技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干部考核遵循()。
A、德勤兼备原则B、廉洁原则C、德才兼备D、德廉兼备【参考答案】C2. ①但这一技术并不是魔术,也不是漫画书作者的幻想,这是在对视频处理和图像的数学表现进行了基础研究后所得到的结果②现在,“视频显微镜”让我们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探险家③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平时看不到的现象变得一目了然④利用“视频显微镜”来观测那些看不见的微运动,感觉就像戴上了魔术眼镜或是突然获得了超人般的视觉⑤这就像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第一部光学显微镜,它帮助人们识别出对健康和安全有威胁的因素⑥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微运动的存在,但从未用双眼真正看到过,软件第一次为科学家展示了这些运动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⑤⑥B.③②④⑤⑥①C.④①⑥⑤②③D.⑥①④③②⑤【参考答案】C3.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参考答案】D4. 设立最低工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但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
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雇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
在美国,最低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
最低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A.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B.工资太低不能维持生活C.没有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D.生产力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参考答案】C5.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
A、逗号B、引号C、顿号D、标点符号【参考答案】D6.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7. 目前我国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不一,许多欠发达地区是每人每月50 元或60 元,某地新闻报道中还以“低保水平提高到每月50 元”为题以示政绩。
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并促进持续发展。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改革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本文将探讨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改革方式。
一、企业改革的重要性1. 提高竞争力企业改革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变革来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优化内部管理,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 适应市场变化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及时作出调整。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经营策略、产品定位和运营模式。
只有紧跟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促进持续发展企业改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只有适应市场需求和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改革的紧迫性1. 技术进步的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使得过去的经营模式和方法变得过时。
为了紧跟技术的步伐,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必须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只有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企业必须紧密关注市场变化,并进行及时的改革和调整。
3. 管理体系的完善企业改革还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需要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常见的企业改革方式1.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企业改革的核心。
企业必须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言企业改革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主动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活动。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改革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必要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经济、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重要性1. 适应市场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革,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改革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确保企业始终保持竞争力。
2. 提高竞争力企业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改革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竞争力的提高将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3. 适应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在不断变化和升级,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这些变化。
不合规的企业将面临罚款、执法和声誉损失等风险。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及时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和制度,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 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改革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改变,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要性1. 提升管理效能企业改革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必要手段。
改革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组织架构,减少层级,提高效率。
同时,改革可以引进更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拓展业务领域企业改革是拓展业务领域的必要条件。
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通过改革,企业可以调整产品组合、发展新的市场和创新新的营销策略,从而拓展业务领域,实现持续增长。
3. 强化创新能力企业改革是强化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浅析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在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浅析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在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而行政管理改革可以从制度上和管理上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流程,使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地运营。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善加强行政管理改革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的改善。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官僚主义和僵化的问题,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效率不高。
行政管理改革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打破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促进企业内部机制的改善,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提高企业对外竞争力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需要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压力。
通过行政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可以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行政管理改革还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和改革,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行政管理改革可以从制度上和管理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五、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杨继绳经济学家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奠基人
杨继绳经济学家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奠基人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开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时期。
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杨继绳作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将介绍杨继绳的学术贡献以及他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杨继绳的学术贡献杨继绳出生于19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并留校任教。
他在20世纪40年代即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杨继绳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系统地研究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关于“两位一体”的经济模型,即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思想,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
其次,杨继绳在行业经济和企业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贡献。
他深入研究了不同行业的经济特征,提出了一系列行业分析和企业管理的理论,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最后,杨继绳在经济改革理论上独具见解。
他主张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了逐步改革的理念。
他的改革思想注重实践,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后续的经济改革方案提供了指导。
二、杨继绳与中国经济改革杨继绳的学术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过程,并为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全面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经济改革初期,杨继绳担任过国家计委副主任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直接参与了经济改革的制定和实施。
他通过系统研究和论证,对中国经济改革方案提出了关键意见,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杨继绳在教育培养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亲自指导了众多经济学家和决策者的培养,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
他的学术影响力和教育贡献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总的来说,杨继绳经济学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奠基人之一,通过他的学术贡献和实践参与,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改革是指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经济环境变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问题时,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改善企业文化等手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
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改革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运营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竞争力。
2.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改革,企业可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 激发创新活力:改革可以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4. 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改革也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调整和塑造,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
总之,企业改革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过程。
企业改革需要全员参与,领导者需要有远见和决策力,员工需要有创新和执行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的研究
引 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对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提出了系统的阐述和具体的要求。
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以下简称“‘两个核心’作用”),必须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是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国企党的领导重要落脚点。
各级党组织只有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才能有效地整合党建工作资源优势,形成企业发展合力。
只有将坚持党的领导融入现代企业治理中,才能确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地位,才能明确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和权责,才能确保国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的贯彻落实,才能确保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才能把好国有企业发展的大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据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但部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内容难以适应,一些在过去看似很正常的、符合当时企业要求的工作,却成为新时代影响国企党建工作的深层次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将“两个核心”作用内嵌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没有将党的职责内嵌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没有将两个责任的落实内嵌到现代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在生产经营的重要关键环节嵌入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机制。
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就是通过将主体责任意识、违纪违规防控机制内嵌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考核机制上将这些问题解决在源头上、消除在土壤中。
二、发挥“两个核心”作用必须牢牢把握总方向和工作思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两个核心”作用,就是牢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总方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深入落实“大党建、强体系、聚人心、创价值”党建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着力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上下功夫,融入中心发挥作用,突出党建价值创造,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企业改革发展的意义
企业改革发展的意义
企业改革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型。
具体意义包括:
1. 提高企业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改革,企业能够更加透明、高效、灵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
企业改革发展可以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动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减少员工流失率。
3. 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改革企业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4. 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改革发展可以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5. 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改革发展可以标准化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遵守环保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企业改革发展是推动企业、行业和国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改革引领推动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
改革引领推动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建立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以及推动企业改革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1.1 推动组织变革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帮助企业顺利进行组织变革。
这是因为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注重创新和变革,鼓励员工不断挑战现状,寻求新的突破点。
在企业组织变革过程中,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增强组织适应能力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建立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够将变革和适应作为常态化的经营模式,使得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契合度更高。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1.3 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塑造其独特的企业形象和品牌。
在市场上,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够体现其在市场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形象和品牌。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顾客关注和支持企业,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二、建立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2.1 领导者的角色领导者在建立改革引领的企业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积极参与并推动组织的改革,同时树立改革的榜样。
他们不仅要提供战略和愿景,还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组织的改革注入活力。
领导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员工克服困难、接受新的挑战,并能够使改革文化在整个企业中得到有效传播和实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效益、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1. 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改革对国家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加利润,还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国有企业的优质资源将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到有潜力和有竞争力的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发展。
3. 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市场竞争。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这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与此同时,改革还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发展,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加剧。
4. 创新能力改革能够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革新体制约束和改进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这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驱动。
5. 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还表现在它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上。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承担着保障就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保护社会利益的重要责任。
改革将迫使国有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加强与员工、客户、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这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结论: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改革理论对企业改革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3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每一个时间都形成了指导企业改革的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对企业改革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主要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阶段;(2)1979年改革开放至1992年之间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3)1993年建立市场经济以来的阶段。
(一)第一阶段:“企业是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的传统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理论决定了改革的方向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权利分配和调整。
建国以后,我国仿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与此相适应,传统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本质上是计划经济制度的基层经济组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这就决定了企业变革只能依附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改革。
事实上,我国在1958年前后和1969年前后进行的两次企业改革尝试都是在中央向地方分权的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是为了配合企业下放地方的需要而服务的。
这样的改革尝试根本不承认企业的独立性。
作为朦胧期的改革尝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改革方向不明,目标不明。
不仅如此,传统社会主义企业理论还决定了企业制度理论是“一大二公”的产权制度理论和“统收统支”的经营制度理论。
这样的经营制度理论不承认企业自身的独立地位和利益,虽然也强调经济核算,但那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的需要,也只是为“统收统支”制度服务的。
政府
对企业统收统支、统购包销,企业的供产销完全依赖于政府。
在从建国至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经济体制的变动主要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权利的分配和调整,虽然当时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了传统体制的缺陷和体制变动的局限性(特别是孙冶方指出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但在当时的体制环境下,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央和地方间收权放权型的体制变动根本不触动国有企业自身。
(二)第二阶段:“大权小权论”和“要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相对独立论决定了改革只能在浅层次(即经营制度层次)上进行。
早在60年代初期,孙冶方同志就以他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
并从这个理论和思想出发,把经济决策权划分为应由国家掌握的“大权”和应由企业自行掌握的“小权”,他认为,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界线应是划分企业和国家职权的依据。
属于扩大再生产范围的事是国家的“大权”,国家必须严格管理,不管或管而不严就会乱。
属于简单再生产的事是企业应该自己管的“小权”,这就是孙冶方同志著名的“大权小权论”,这一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认识到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虽然“大权小权论”在关于划分国家与企业之间权限上有历史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旧框架,但在60年代初的环境下孙冶方同志提出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正确论断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是孙冶方同志对传统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艰难跨越。
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良好的改革环境以及一大批经济学家理论研究的大力推动,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有了难得的进步。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第一,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
正像孙冶方“大权小权论”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艰难跨越,承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则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艰难跨越。
孙冶方“大权小权”中关于企业与国家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思想得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确认:“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这一认识是对孙冶方企业理论的认可,二者之间一脉相承。
这种企业本质理论可以称之为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或者叫“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企业理论。
以上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理论相比,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它开始承认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地位,开始承认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决定了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由朦胧期进入探索期。
探索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企业改革在经营制度这个浅层次上进行,改革的模式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论毕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地位认识不彻底,它认为企业只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理论的局限性,决定了这
段时间改革的浅层次和过渡性。
(三)第三阶段:“企业本位论”、“现代企业制度论”和“要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的认识决定了这一时期改革进入突破期,深入到产权制度层次的制度创新。
早在80年代初期,就有一大批理论工作者从企业独立性的角度对企业理论进行探索,其中蒋一苇的“企业本位论”就是突出的代表之一。
“企业本位论”强调的是企业的“独立性”和“独立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相对独立”。
“企业本位论”认为,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性,必须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应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企业本位论”还认为:企业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在法律上具有法人的身份。
在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对蒋一苇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企业本位论”思想,越来越多的人们取得了共识,而且企业理论在实践中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独立法人财产权也已经达成共识。
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转换企业经营制度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这一认识得到党的十四大的肯定,十四大明确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的企业本质理论可以称之为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与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商品经济下的企业本质理论,也有着重大的历史进步。
其最大的进步就在于从“企业的相对独立”到“企业的独立性”,再到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与市场经济的企业本质理论相适应,改革的模式从过去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式经营制度改革深入到“所有权、产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式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从探索阶段进入突破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本质理论不仅决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股份制的改革模式,而且也决定了企业制度理论的深化。
这一时期的企业制度理论已经认识到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认识到建立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同时,还明确了股份制与承包制之间的关系是产权制度与经营制度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要求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和指导。
例如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问题、企业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选择问题等等。
关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问题。
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新争论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不要选择和在多大范围内选择市场化方向与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即:在可以进行市场化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建立规范
的现代企业制度,把传统的国有企业改造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还是停止企业产权改革,维持国有独资企业原来的内部产权状况,而只是改革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