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护患三方关于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认知现况的调查分析
中药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中药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贴、穴位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协同降压效果、安全性及对保护靶器官、防治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收集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原降压药治疗,干预组在服药基础上增加中药敷贴和穴位按压治疗,两组均观察1年,比较降压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患者眩晕、失眠、耳鸣、头痛及胸闷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
两组比较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
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基础上增加中药敷贴和穴位按压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且费用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在社区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ynergistic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afety,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target orga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plaster and acupressure massage. Methods: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center,100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origin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dded the Chinese medicine plaster and acupressure massage therapy based on the medica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one year and their antihypertensive result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blood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more than before (P<0.05). The symptoms of dizziness,insomnia,tinnitus,headache,stuffiness and others were improved to different extent (P<0.0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was much more promine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For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the Chinese medicine pasting combined with acupressure massage based on the medication has a prominent effect,which is inexpensiv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promote in community.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sting; acu-point press; hypertension高血压病临床极为常见,在我国成人发病率较高。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给予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物理检查结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关键词】穴位帖敷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2-45-01原发性高血压是以排除其他疾病,单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早期可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疼、头胀、头晕、耳鸣、失眠等。
但随着时间延长及病情加重,该病可影响到心、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最终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防止高血压的侵害,现已发明多种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但各种口服药物都或多或少损害到人们的肝脏及肾脏功能,为寻求一种既能控制高血压,又能减少对人体副作用的方法,本人采取局部穴位中药贴敷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共参与病人人数115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1例,年龄30~75岁之间,高血压病史最短2年,最长20余年,据看病顺序按单双号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主要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牛膝、天麻、钩藤、吴茱萸各10克研面分15次,于晚上睡觉前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涌泉穴、足三里穴,山栀子、黄芩、龙胆草、桔梗各10克,研面分15次,于晚上睡觉前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百会及太阳穴,于次晨摘下,每晚一次。
对照组单独口服卡托普利,25mg3/日口服,以1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且无头痛、头晕、头胀等高血压症状。
有效:血压较前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无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主诉。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统计血压达标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诊室SYP和DB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白昼SYP、夜间SBP,24hSBP、白昼DBP、夜间DBP,24hDBP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白昼SBP,24hSBP、白昼DBP,24hDBP低于对照组,夜间SYP和夜间DBP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室血压达标率和动态血压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对血压达标具有增益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诊室血压;动态血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实验组男94例,女56例;年龄43~80岁,平均(67.18±7.60)岁,病程3~19年,平均(6.11±1.09)年;中医证型:肝阳上亢证68例,气虚血瘀证41例,痰湿阻滞证41例。
对照组男98例,女52例;年龄46~77岁,平均(65.93±9.27)岁;病程2~22年,平均(6.98±1.51)年;中医证型:肝阳上亢证63例,气虚血瘀证52例,痰湿阻滞证35例。
纳入标准:符合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1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贴敷,选穴:第1组:涌泉、内关、三阴交;第2组:太冲、太溪、曲池;第3组:大陵、神门。
优质护理同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优质护理同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肖微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摘; 要】目的:优质护理同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同涌泉穴位贴敷療法治疗配合常规降压药,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涌泉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高血压;优质护理;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82-01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
在我们身边十个人中有三个人都有高血压.看着周边的亲戚朋友为高血压所困扰,我的心里就很自责。
目前,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长期的药物进行控制,但是吃药时间长了会产生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改善;吃药时间长了,亲戚朋友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会有折扣。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我们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
我在日常工作中也耳濡目染,随着中医药的介入治疗,高血压病人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国家政府的优惠。
其中中医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操作,高血压病人易接受,经济实惠,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减少了不良发应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未予以任何高血压药物,无并发症、靶器官受损及过敏反应。
1.2 方法。
中西医结合科患者对穴位贴敷疗法知识需求状况调查
p o i n t s t i c ki n g t h e r a p y ,a nd b e b e n e ic f i a l or f p a t i e n t s t o ma s t e r k no wl e d g e o f a c u p o i n t s t i c k i n g t h e r a p y . Ke y wor ds: I n t e ra g t e d Me d i c i n e; Ac u p o i nt ; Pa t c hi n g; Kn o wl e d g e Ne e ds
The kn owl e dg e de man d c o nd i t i o n s s ur v e y o f i nt e gr a t e d me di c i ne’ pa t i e nt s o n ac up oi nt s t i c ki ng t h e r a p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c u po i n t s t i c k i n g t h e r a py k n o wl e d g e n e e d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h e ma i n s o u r c e o f t h e ma s t e r y o f kn o wl e d g e ,e d u c a t i o n wa y t ha t p a — t i e n t s a c c e p t e d by c o ns u l t i n g t he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wi t h c l i n i c a l a c t ua l s i t u a t i o n t o d e s i g n q u e s t i o nn a i r e b y t h e ms e l v e s .Re s u l t : The pa t i e n t s mo s t ne e d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we r e t he d a i l y d i e t d ur i n g t he a c u p o i n t s t i c k i n g ,t h e n o t e o f s ic t k i n g me t h o d ,t he t i me o f a c u po i n t s t i c k i n g ,s e l e c i t o n o f a c u p o i nt s t i c k i n g ,a c u po i n t s t i c k i n g t he r a p y me t h o d ,c o mmo n l y dr ug s a nd S O o n .Th e mo s t n e e d t o e d u c a t e wa s t he mi s s i o n a r y o f d o c t o r s a n d n ur s e s .Co n c l us i o n: Th e c o n t e nt a n d f o r m o f he lt a h e d u c a t i o n a s he t n e e d t o d e v e l o p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e lt a h e d u c a t i o n o n a c u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摘要: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变化,高血压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
尽管现代西医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疗效较佳,但其药物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穴位贴敷;疗效引言: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外升高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又称为“高血压病”。
当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之一,且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国内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占成年人口的约23%(吴玛叶,2018)。
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唯一的并发症是脑卒中。
此外,高血压还与肾脏疾病、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发掘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于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医学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较为普遍,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剂、ACEI和AT1R等。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但其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Wilkes,2015)。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中医学认为,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起到一定的疗效。
穴位贴敷按照不同的穴位选择不同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能够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平衡,起到降压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张亮,2020)。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原理穴位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些特定位置上的重要经络结合点,可以通过特定的刺激方式影响及调节人体相应的器官或系统(齐玉龙,2019)。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配伍的中药贴片,以达到调节机体气血的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原理是:选择特定的穴位,如内关、太冲等穴位,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天花粉等,贴敷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机制,调节机体局部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张学婷;武婧;薛卫国【摘要】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在防治高血压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寻求有效、安全、绿色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防治高血压的穴位选择、药物组成、注意事项以及和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以兹为临床中运用穴位贴敷方法防治高血压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3页(P1487-1489)【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法;穴,涌泉【作者】张学婷;武婧;薛卫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穴位贴敷疗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粉末,运用水、醋、酒、凡士林等介质调成糊状,直接贴于相应穴位,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烙、熨、药浴、外敷等多种外治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
《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揭示了中药贴敷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采用药物对穴位刺激,联系中医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结合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不仅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而且可以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
穴位贴敷疗法现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都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并且在缩短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4]。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病例行中药穴位敷贴方案时施予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03月~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对其随机分组,常规组43例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53例则行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常规组53例的有效率是71.70%(38/53),而干预组53例是94.34%(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性高血压病例进行救治与护理时,实施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可使其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可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穴位贴敷;临床效果;老年性高血压;常规护理高血压病例的体循环系统中的动脉压多会显著上升,若该情况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中,其血压值多会持续性升高,使老年病例生存质量受损。
现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逐渐成为防治的主要手段。
为评价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例中应用情况,本次选择本院2011年03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分析,并分組治疗,期待提升疗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03月~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106例病例都满足《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1]相关标准,且入院前未曾使用降压药,且其血压值维持140/90 mmHg~179/109 mmHg之间,其中有男性50例(47.17%)及女性56例(52.83%)。
干预组病例中,肝肾阴虚证患者共34例(64.15%),肝阳上亢证患者共19例(35.85%)。
年龄65-87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53例,常规组5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取穴方法)。
1.2.1 取穴取机体双侧的涌泉穴、内关穴、三阴交穴以及曲池穴。
1.2.2 敷贴药材以自制养阴方进行敷贴,药材有:3.0 g细辛,15.0 g沙苑子,10.0 g白芥子,20.0 g女贞子,15.0 g菊花,15.0 g决明子,20.0 g生地及15.0 g枸杞子。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3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 摘要】 目的: 穴位敷贴治疗 12级 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门诊 12级 高血压的病人加用穴位敷贴 治疗 , 、 将 O例 、 观察敷贴前后血压的情 【 关键词 】 穴位敷贴; 高血压病 di1.9 9jin 10 15 .0 0 1 .2 0:03 6/.s .06— 99 2 1. 14 9 s
卫 生组织 19 年 的 高 血 压 诊 断 标 准 ( 张 压 9 99 舒 O一19n g 收 缩 压 < 0r mH , 1 0 mH ) 8m g。 性 别分 布
22 2 假 定脱 落 的 5例 均有 效 , 效统 计 为 3 .. 有 O例 , 5 9 1 的 总有 第 、 、3天 效 率分 别 为 :7 、7 、0 。 8% 8% 9%
文章 编号 :0 6 9 9 2 1 )一 1— 4 9— 2 10 —15 (00 1 3 1 0
1 对 象和 方法 . 效率 分别 为 :0 、0 、3 。 7 % 7 % 7% 11 对 象 : 过 招募 志愿 者 的方 式 , 入 在 2 1 7月 1 — 0 0年 . 通 纳 0 0年 91 2 1 3 临床 疗效 判 定 8月 1 期 间 就 诊 的 3 91 3 O例 门诊 高 血 压 病 人 , 龄 在 3 年 7—7 6岁 之 间 , l 男 4 例 , 1 。所有 病人 经病 史 询 问除 外 继发 性 高 血 压 和严 重 的心 、 、 女 6例 脑 肾并 发症, 以及 严 重糖 尿 病 、 度肥 胖者 。原 发性 高 血 压 的 诊 断及 分 级 均 按 世 界 过
e s [ ] Ra s m , ri J Bo r rM, ta . e u p o e tr n s 4 n o A Ga a A , h e e 1 S r m r g e o ea p e itr o rd co f meh te ae S C E S i t ame t o c o i r g a c .O se n c l t or x t U C S n r t n f e t p c p n n y b tt Gy e o , e e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
山 西 中 医 2021年6月第37卷第6期 SHANXI J OF TCM Jun.2021 Vol .37 No .6·4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柳 威 邓林华 赵英强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临床降压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6.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 <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头晕、头痛症状积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均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更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中药;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245.9,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6-0043-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编号:2019YFC1710005) 。
作者简介:柳威,男,博士,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邓林华,天津中医药大学;赵英强,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赵英强,E-mail:*************************·外治法集锦·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有时很难使血压达标。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王新忠【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降压药治疗,实验组于此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SBP(132.08±9.57)mmHg、DPB(76.36±6.24)mmHg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1【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高血压;疗效【作者】王新忠【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高血压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病发后对患者脑、肾脏及心脏等重要器质均造成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1]。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常采取降压药物治疗,但疗效均欠佳[2]。
本文为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就选取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现作下列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近期内未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者纳入,将对帖敷过敏者、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年龄40~66岁,平均(57.85±4.63)岁,男女比34∶29,病程1~14年,平均(6.59±4.21)年;实验组年龄41~67岁,平均(58.34±5.21)岁,男女比35∶28,病程1~13年,平均(6.21±4.53)年;两组以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崔圣岳【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贴敷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贴敷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血压下降明显(P<0.05),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便捷,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20【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穴位贴敷;高血压;眩晕【作者】崔圣岳【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内科,大连116013【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心脑血管疾病。
尽管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但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并不乐观。
有资料显示至2010年时,我国已有约2亿高血压患者,而治疗率却不足40%[1]。
目前控制血压的方法主要是应用β-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物,但单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与毒副作用[2-3]。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等慢性复杂性疾病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显著优势。
且穴位贴敷从整体出发,具有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心血管功能[4],基于此,本文取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慢病二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3.4±1.7)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2±2.3)年。
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成贴敷组与对照组(52例贴敷组,48例对照组)。
穴位贴敷研究报告
穴位贴敷研究报告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一些特定的药物或贴剂,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穴位贴敷的研究,探讨其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我们发现穴位贴敷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针对常见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通过将贴剂贴在患者的相应穴位上,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此外,穴位贴敷还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达到平衡情绪、促进睡眠的效果。
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穴位贴敷的有效性。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穴位贴敷可以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
这为穴位贴敷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和创伤后的恢复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穴位贴敷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与针灸疗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与中药熏蒸疗法结合使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疼痛、心理疾病等。
其机制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
性。
此外,穴位贴敷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提高疗效。
然而,目前关于穴位贴敷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和机理研究来验证其效果和机制。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摘要:穴位贴敷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常用方法之一,该法可将药物的作用与穴位的作用相结合,最终发挥穴位贴敷治疗的双重作用,以此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患者,将本次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本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中医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和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中医穴位敷贴应用于高血压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了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引言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体应用在高血压病方面,融合中医辨证,中药性味,经络理论于一体,合理辨证取穴、选药贴敷,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改善病情的发展,具有降压效果好,无副反应,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有效方法,对高血压群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1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降压治疗。
实验组患者增加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根据其实际情况治疗,瘀血阻络型患者行太冲穴贴敷;肝阳上亢型患者取肝俞穴贴敷;肝、肾较虚弱患者加肾俞穴贴敷。
药方主要包括川穹、吴茱萸、夏枯草等,药物经太阳暴晒、烘干后碾磨成粉,置于干燥处。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正确的贴敷中药处方,即肝阳上亢型患者处方为菊花、吴茱萸、桂肉,用醋调和,敷于患者双足涌泉穴,1次/d,10d为1个疗程;痰浊型眩晕患者处方为白芥子、天麻、苍术、胆南星、川穹及白术等,用姜汁调和,敷于患者涌泉穴、中脘部位,1次/d,2周为1个疗程;药剂成分主要包含杜仲、钩藤、细辛、丹参、元胡、甘遂各12g,甘遂、白芥子各21g,将以上各药皆研磨为粉状,并应姜汁予以调和,交替帖敷于各穴位(肝俞、关元、足三里、膈俞、三阴交、曲池、太冲穴、太溪等穴位),充分显露敷贴处,且予75%的乙醇予以消毒,轻按压使敷贴紧贴皮肤,h1次/周,每周1疗程,连续贴4疗程。
中药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服药基础上增加 中药敷贴和 穴位按压 治疗 ,两组均观察 1 年 ,比较 降压效果。结果 : 治疗后 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 善( P< O . 0 5), 患者 眩晕、失眠、耳呜、头痛及胸 闷等症 状都有不 同程度 改善 ( P< 0 . 0 5 o两组 比较显 示干预 组较对 照组疗效更显著。结论 : 对于 高血压患者 ,在服 药基础上增加 中药敷贴和 穴位按压 治疗具有较显著 的效 果,且 费用低廉 ,
全 科 医 疗 和 社 区 护 理
・
中药 敷贴配合 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疗 效观察
冯 向荣 邱 丽 胡 燕
( 上 海市普 陀 区长风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 上海 2 0 0 0 6按 压对原发性 高血压病 的协 同降压效果、安全性及对保护靶 器官、防治并发症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h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p r i m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wi t h t h e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l a s t e r a n d a c u p r e s s u r e ma s s a g e . Me t h o ds : I n t h e o u t p a t i e n t d e p a  ̄me n t o f t h e c e n t e r ,1 0 0 c a s e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a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a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i t h 5 0 c a s e s e a c h . T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i t h t h e o r i g i n a l a n t i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d r u g s a n d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ro g u p wa s a d d e d t h e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l a s t e r a n d a c u p r e s s u r e ma s s a g e t h e r a p y b a s e d o n t h e me d i c a t i o n . T h e t wo ro g u p s we r e o b s e ve r d f o r o n e y e a r a n d t h e i r a n t i h p e y r t e n s i v e r e s u l t wa s c o mp a r e d . Re s u l t s :T h e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o f t h e t wo ro g u p s wa s i mp r o v e d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mo r e t h a n b e f o r e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将中草药制成各种剂型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中药对穴位的敏感性和刺激作用以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是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针灸学与中医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
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局部起到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理气血、抵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药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在临床上,穴位敷贴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1.中医对中药穴位敷贴的认识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药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论述:《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一书收载有贴、敷、涂、洗、淋、浸渍、裹、熏、熨、药磁疗法等中药外治50余法;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即外治与内治,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是相等同的,只是给药方法、吸收途径不同。
外治与内治原理一致,许多疾病通过皮肤途径给药,同样可以达到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
内病外治法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也是中药透皮制剂发展的理论基础。
《理瀹骈文》中用经络理论、中药归经指导中药膏药外治法:“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路。
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另外吴师机也强调“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与针灸取穴同一理”等论点则从侧面说明穴敷法所选腧穴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对中医内病外治疗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在患者体表穴位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对经络腧穴的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结合经络腧穴的独到之处,使用小剂量的药物即可达到口服较大剂量药物的疗效,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防治疾病的方法。
2.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2.1传统认识直接作用:中药经皮肤腧穴直接被吸收进体液,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通经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医护患三方关于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认知现况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医护患三方对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认知现况。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高血压患者162名和心内科护士71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7名针灸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结果]高血压穴位敷贴有必要与中医辨证相结合;47.5%的患者和91.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对穴位敷贴的用药剂量进行规范化;56.8%的患者不介意穴位敷贴可能造成的对外表改变的影响;50%的患者和88.7%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规范穴位敷贴的时间、频率和疗程;穴位敷贴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硌脚、穿衣裤鞋袜不方便、易脱落、易渗出、易污染、影响家务劳作和静脉输液以及皮肤发红、瘙痒和破溃;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在临床、社区和家庭推广应用。
[结论]穴位敷贴可成为高血压辅助治疗的新途径、新方法,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高血压;穴位敷贴;问卷;访谈高血压是全球需要共同应对和解决的健康问题。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但据统计[1],在我国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
穴位敷贴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中医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多项高血压穴位敷贴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2-5],且穴位敷贴是二级、三级医院心系疾病使用频率最高的中医护理技术[6],但高血压穴位敷贴研究普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用药剂量、敷贴穴位、敷贴时间、频率和疗程标准参差不齐等不足。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内科护士和针灸医生就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在辨证分型、用药剂量、敷贴穴位、时间、频率、疗程、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旨在为高血压穴位敷贴的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患者、护士和医生。
①患者的纳入标准: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接受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或此次住院未治疗,但从前住院曾接受该治疗,且具备基本阅读或语言交流能力的住院患者。
②护士的纳入标准: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执行穴位敷贴操作,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工龄在3年及以上,职称在护师及以上的护士。
③医生的纳入标准: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工作,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工龄在5年及以上,职称在主治医师及以上的针灸医生。
1.2 调查方法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为研究者在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编制,并聘请3名职称在主管护师及以上,擅长临床调查研究的护理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最终确定2份调查问卷,分为《高血压患者对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和《护士对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患者问卷共22个条目,护士问卷共19个条目,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对穴位敷贴的主观感受,患者和护士对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穴位敷贴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必要性、穴位敷贴的中药、穴位、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疗程选择的看法,并设计附加栏,让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全部调查由同一研究人员完成,运用统一的指导语,让研究对象充分理解后自行填写或由研究人员采用访谈的方式填写,完成后研究人员逐项复核,有缺项者在询问原因后及时补充。
对针灸医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全部访谈由同一研究人员完成,研究人员事先准备好问题,并与研究对象就这些问题进行自由交谈,并用录音的方式记录谈话内容,主要访谈内容与问卷调查相同。
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33份,其中患者问卷162份,护士问卷71份,回收233份,有效问卷23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访谈人数为17人。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录入采用双份录入法,由两人独立完成,以确保准确性。
所有资料采用百分数描述其分布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一般资料调查期间,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62例、护士71例和针灸医生17例。
所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男79例,女83例;平均年龄64.3±12.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例,初中46例,高中42例,大专、本科及以上39例;高血压病程<5年者33例,5-10年者30例,10-20年者36例,20-30年者29例,30年以上者34例;月收入<1000元/月者34例,1000-3000元/月者46例,3000-5000元/月者43例,>5000元/月者39例。
所调查的护士中,工龄3-5年者19例,5-10年者22例,10-20年者15例,>20年者15例;护师所占比例为85.9 %;71.8%的护士在校期间未学习过中医护理。
所访谈的针灸医生中,平均工龄8.4±2.6年;职称均为主治中医生。
2.2 穴位敷贴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必要性针灸医生认为:“高血压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中阻、阴阳两虚四型,在穴位敷贴时最好是结合中医辨证,目前临床上正是由于没有严格辨证,而是全部患者使用同一种方法,比如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或太冲穴,以致有的患者效果好,有的患者效果不好,结合中医辨证可以提高穴位敷贴的效果”。
2.3 敷贴用药47.5%的患者认为应当对穴位敷贴用药剂量做出明确规定。
91.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对穴位敷贴的用药剂量进行规范化,但其中52.3%认为在具体执行时很难完成按照标准执行,有64.6%的护士在执行穴位敷贴操作时仅凭手感取差不多大小的剂量。
针灸医生认为:“最好是规定穴位敷贴的用药量,可以等份,或是有一定的比例,或是具体的克数,或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灵活调整”。
2.4 敷贴穴位56.8%的患者不介意头、面、颈或手臂等身体暴露部位的穴位敷贴造成的对外表改变的影响,有32.1%的患者介意外表的改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4,P=0.000),但两者组间及组内的年龄构成并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 χ2=1.777,P=0.620)。
80.3%的护士认为取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工龄在1年以内的护士会对自己的定穴不自信或或在取穴上耗费较多时间。
针灸医生认为:“穴位的选择除了结合中医辨证外,还可与中药四气相结合”。
2.5 敷贴时间50%的患者认为穴位敷贴的执行时间和持续时间应当统一。
59.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穴位敷贴,88.7%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规范每日穴位敷贴持续时间,以及敷贴的频率和疗程,56.3%的护士认为虽然科室对穴位敷贴的执行时间和持续时间做出了规定,但目前无法完全执行这一规定,但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解决。
患者对选择白天或夜间进行穴位敷贴的认知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905,P=0.272),而护士则一致认为夜间穴位敷贴不可行,并有56.3%的护士认为白天效果优于夜间。
针灸医生认为:“最好是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执行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持续时间则应当根据中药的特性和疗效来规定,并根据病人的皮肤耐受情况灵活应变,比如方案中若有白芥子等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便要缩短敷贴时间,糖尿病病人的敷贴时间也应缩短”。
2.6 不良反应穴位敷贴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走路硌脚者13例,穿衣裤鞋袜不方便者8例,易脱落、渗出、污染衣被鞋袜者15例,不敢碰水、影响家务劳作者12例,影响静脉输液者7例,睡觉不敢乱动者4例,主要相关穴位为涌泉穴和内关穴。
穴位敷贴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包括皮肤发红者12例,瘙痒者7例,破溃者2例。
2.7 发展前景61.7%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穴位敷贴治疗后表示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同时也有61.7%的患者表示若穴位敷贴确有降低血压的疗效且价格合理,则非常愿意接受穴位敷贴治疗。
70.9%的患者表示愿意到门诊或药房购买敷贴药方。
12.2%的患者倾向于到社区进行敷贴,认为社区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准确,87.8%的患者更倾向于自行敷贴,认为比较方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7,P=0.000)。
最为合理的穴位敷贴价格为<5元/次。
70.4%的护士认为目前穴位敷贴的降压疗效一般,但同时有70.4%的护士认为穴位敷贴仍是一种值得临床、社区和家庭普遍推广使用的降压方式,76.1%的护士认为穴位敷贴成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
针灸医生认为:“现在老年人保健意识增强,穴位敷贴这种方式比较方便,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小,投入社区后病人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果投入市场要注意选穴,选择一些病人好操作的穴位”、“教会病人准确地操作也是推广高血压穴位敷贴、让其发挥应有效果的很关键的一步”。
3 讨论目前,高血压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研究[7]发现,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住院和非住院高血压患者分别达38.24%和26.40%,1.89%的住院高血压患者和6.18%的非住院患者选择纯中医治疗,可见中医疗法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仍占据一定的数量,中医的各类降压方式及药物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穴位敷贴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中医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后调成糊状,或制成软膏、丸剂和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敷贴穴位或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8]。
高血压证候可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四类[9],且辨证论治是中医的重要特点和和基本治疗原则,穴位敷贴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医技术,可与高血压证型相结合,按照证型选取敷贴用药和穴位。
同时,在目前的研究中,穴位敷贴的执行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疗程标准参差不齐。
相同中药在不同研究中其配比剂量和用药剂量均不一致;穴位敷贴时间从半小时到数天不等,同样的中药敷贴同样的穴位,在不同的研究中其敷贴时间不尽相同,如均采用吴茱萸敷贴涌泉穴的穴位敷贴方法,妥玉珍的研究[10]取每次6-8小时,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强建新的研究[11]则取每次30分钟, 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总之,用药、选穴、时间、频率和疗程五个方面是穴位敷贴方案的主要内容,本调查研究从医护患三方角度证实此五个方面存在规范化的必要性,且对其进行规范化有助于获得科学合理的穴位敷贴方案,使穴位敷贴能更好的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患者是穴位敷贴的主要接受者,在穴位敷贴过程中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能保证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2.1%的患者介意穴位敷贴引起的外表改变,虽与56.8%的不介意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选穴过程仍应注意避开虽有降压作用,但会对患者外表产生影响的穴位。
同时,选取的穴位应尽量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