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调研报告(初稿)

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调研报告(初稿)

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调研报告南宁市********设计院2014年03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3)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参考资料 (4)第二章南宁市城市发展概况 (5)一、地理位置 (5)二、行政区划 (5)三、社会经济发展 (5)四、城市建设概况 (6)五、能源消费结构 (6)六、环境综合整治 (7)七、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情况 (7)第三章南宁市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 (9)一、南宁市太阳能资源 (9)二、南宁市地热能资源 (10)三、南宁市地表水资源 (10)四、南宁市污水资源 (10)第四章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现状 (12)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历程 (12)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状况 (14)三、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状况 (17)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项目节能效益分析 (18)一、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节能效益分析 (18)二、太阳能光热项目节能效益分析 (19)三、浅层地能项目节能效益分析 (20)第六章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一、政策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 (21)二、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21)三、项目前期可行性评估和系统方案设计工作不到位 (21)四、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22)第七章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23)一、坚持国家与地区战略相结合 (23)二、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23)三、坚持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23)四、坚持专项布局与区域布局相结合 (23)五、坚持成熟技术与前沿技术相结合 (24)六、编制《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导则》及相关地方标准 (24)第八章结论 (25)第一章概述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项正处于示范和推广阶段的新兴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南宁市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关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各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适用性的跟踪测试、总结和评价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尚未及时跟进,从而导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和隐患不能尽早地被发现和规避,由此影响了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统计公报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第1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北京、江苏分别以1.3826万亿元、1.2556万亿元和1.207万亿元位居前三位。

据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体系对某一地区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其统计口径和内涵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

此次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6个地区集中于东部六省市。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

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利于改善地区融资环境,增强金融与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来源:人民网)人行发布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经济全年实际增长7.7%,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公报显示,去年各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始终维持在7.5%至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我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均有所改善。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同比实际增长8.1%;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7%和35%,分别比上年下降1.6个和1.2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发布年统计公报财政部晒项行政审批“家底”承诺目录外项目不再实施继日前向社会晒出目前保留的18项行政审批项目,财政部近日又宣布再取消和下放3项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再迈新步伐。

2013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昌市2013年统计公报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36.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55.5:39.8。

人均生产总值64678元,增长9.7%。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31.56亿元,增长1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7.3%提高到57.9%。

全年财政总收入55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91亿元,增长21.6%。

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完成增值税21.19亿元,增长39.5%;营业税102.04亿元,增长17.2%;企业所得税30.13亿元,增长16.9%。

县域财力显著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10个,其中南昌县超70亿元,高新开发区、西湖区超50亿元,东湖区、红谷滩新区、青山湖区超40亿元。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其中,教育支出74.16亿元,增长1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16亿元,增长1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56亿元,增长47.8%;医疗卫生支出38.56亿元,增长24.3%;农林水事务支出30.92亿元,增长20.1%;科学技术支出5.42亿元,增长2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3%。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

广西各市历年GDP排行

广西各市历年GDP排行

历年广西各市GDP排行(单位:亿元)2003年广西各市GDP排行(单位:亿元)1 南宁5012 桂林3973 柳州3274 玉林2465 百色1676钦州1657梧州1638 河池1569北海14910贵港14011 贺州11612 来宾11313 崇左10914 防城港752005年广西各市GDP排行(单位:亿元)1 南宁722.662 桂林536.923 柳州519.964 玉林359.565 百色239.926 梧州230.067 贵港225.668 河池207.849 钦州203.2210 北海183.4511 来宾177.1412 贺州164.313 崇左148.8614 防城港93.242007年广西各市GDP排行(单位:亿元)1 南宁10632 桂林7493 柳州7384 玉林5075 百色3496 贵港3337 梧州3268 河池3119 钦州30310 北海24411 来宾24412 贺州23313 崇左23014 防城港1592013年1.南宁28602.柳州2016.93.桂林16004.玉林12265.梧州9506.百色8287.钦州7978.贵港752.69.北海73010.崇左58011.来宾61012.河池52013.防城港55014.贺州5682006年广西各市人均GDP1、柳州17860元2、北海14827元3、防城港14303元4、南宁13425元5、桂林12558元6、梧州9182元7、贺州8952元8、来宾8153元9、崇左8138元10、百色7580元11、钦州7385元12、玉林6964元13、河池6133 元14、贵港5425元2、2006年广西各市财政总收入1、南宁120.36亿元2、柳州95.2亿元3、桂林59.32亿元4、百色40.02亿元5、玉林33亿元6、河池27亿元7、北海23.1亿元8、梧州23.08亿元9、来宾21.06亿元10、崇左20.5亿元11、贵港19.38亿元12、钦州17.17亿元13、贺州13.3亿元14、防城港10.6亿元3、2006年广西各县财政收入百色市平果县:约13.5亿元田东县:约4.5亿元田阳县:约2.6亿元凌云县:约0.7亿元西林县:约0.8亿元乐业县:约0.55亿元德保县:约1.8亿元田林县:约1.3亿元靖西县:约2.15亿元那坡县:约0.5亿元隆林县:约3.6亿元河池市南丹县:约5亿元天峨县:约1.5亿元凤山县:约0.45亿元东兰县:约0.9亿元罗城县:约1亿元环江县:约1.5亿元都安县:约1.5亿元大化县:约0.8亿元巴马县:约0.8亿元玉林市玉州区:5.3亿福绵管理区:约1亿元北流市:约5.2亿元容县:约3亿元陆川县:约3亿元博白县:约3.5亿元兴业县:约2亿元桂林市临桂县:约3.8亿元阳朔县:约1.6亿元永福县:约2.1亿元灵川县:约3.5亿元全州县:约2.8亿元兴安县:约2.8亿元资源县:约0.8亿元平乐县:约1.4亿元荔浦县:约2.4亿元恭城县:约1.35亿元灌阳县:约1.1亿元龙胜县:约1.35亿元柳州市柳江县:5亿元柳城县:2.5亿元鹿寨县:3.2亿元融水县:1.46亿元融安县:1.37亿元三江县:0.64亿元来宾市合山市:约3亿元忻城县:1.52亿元武宣县:约1.4亿元象州县:约1.85亿元金秀县:约0.45亿元崇左市扶绥县:约4.7亿元江州区:约4亿元宁明县:约3.5亿元大新县:约2.9亿元天等县:约1.4亿元龙州县:约2亿元凭祥市:约1.55亿元南宁市武鸣县:约3.9亿元横县:约4.16亿元宾阳县:约4亿元上林县:约1.4亿元马山县:约1.1亿元隆安县:约1.8亿元邕宁区:约1.9亿元良庆区:约2.6亿元贺州市昭平县:约1.4亿元钟山县:约1.1亿元富川县:约1亿元梧州市苍梧县:约2.4亿元藤县:约2.7亿元蒙山县:约0.9亿元岑溪市:约3亿元贵港市覃塘区:约1亿元平南县:约3.5亿元桂平市:约4.6元港南区:约1亿元港北区:约3.23亿元钦州市灵山县:约4亿元浦北县:约3亿元钦南区:约1.7元钦北区:约1.8亿元钦州港区:约2.4亿元防城港市东兴市:约2.2亿元港口区:约1亿元防城区:约1.8亿元上思县:约2.1亿元北海市合浦县:约3.4亿元铁山港区:约1.2亿元2012年广西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科学发展赶超跨越落实年”活动为引领,大力推进“四大建设”,突出抓好“六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取得新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503.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35138元(按国家公布的2012年平均汇率折合为5566美元)。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58.96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5亿元,增长9.6%。

2012年,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3.82∶37.51∶48.67调整为12.95∶38.30∶48.75。

与2011年比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上升0.79、0.08个百分点。

图2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比上年上涨2.9%,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七升一降”。

(见表1)就业: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所50个,就业服务机构15个,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126个。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1万人;全市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数80.44万人,农村从业人数308.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比上年末降低0.35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10.24万人,比上年增加0.65万人。

二、农业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4.52亿元,比上年增长5.27%。

其中,农业产值282.76亿元,增长6.07%;林业产值26.83亿元,下降0.51%;畜牧业产值178.95亿元,增长4.64%;渔业产值20.38亿元,增长6.12%;农业服务业产值23.20亿元,增长6.51%。

2013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现代产业、现代生态文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四大建设”,做好“绿、水、新、旧、通”五篇文章,建设美丽南宁,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99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6396美元。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8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2.73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48∶39.62∶47.90。

与2012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回落 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0.82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五升三降”。

(见表1)二、农业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农业产值311.57亿元,增长5.72%;林业产值29.08亿元,增长0.27%;畜牧业产值184.95亿元,增长2.48%;渔业产值22.60亿元,增长7.35%;农业服务业产值29.06亿元,增长11.43%。

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3.97%,比上年上升1.07个百分点;林业5.04%,上升0.02个百分点;畜牧业32.04%,下降1.44个百分点;渔业3.91%,上升0.1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5.03%,上升0.24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4.85万公顷,增长0.47%。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4.29万公顷,增长0.1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7.46万公顷,下降0.28%。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89万公顷,增长0.18%,油料种植面积4.68万公顷,增长2.60%;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3.11万公顷,增长1.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现代产业、现代生态文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四大建设”,做好“绿、水、新、旧、通”五篇文章,建设美丽南宁,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99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6396美元。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8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2.73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48∶39.62∶47.90。

与2012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回落 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0.82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五升三降”。

(见表1)二、农业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农业产值311.57亿元,增长5.72%;林业产值29.08亿元,增长0.27%;畜牧业产值184.95亿元,增长2.48%;渔业产值22.60亿元,增长7.35%;农业服务业产值29.06亿元,增长11.43%。

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3.97%,比上年上升1.07个百分点;林业5.04%,上升0.02个百分点;畜牧业32.04%,下降1.44个百分点;渔业3.91%,上升0.1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5.03%,上升0.24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4.85万公顷,增长0.47%。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4.29万公顷,增长0.1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7.46万公顷,下降0.28%。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89万公顷,增长0.18%,油料种植面积4.68万公顷,增长2.60%;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3.11万公顷,增长1.95%。

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7.79万公顷,增长1.83%;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的53.31%,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14 。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23.44万吨,比上年增产3.86%;蔬菜产量387.37万吨,增产3.05%;水果产量170.51万吨,增产7.97%;甘蔗产量1236.99万吨,增产9.45%;花生产量13.10万吨,增产5.40%;木薯产量54.52万吨,下降2.76%。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肉类产量65.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猪肉产量38.52万吨,增长2.89%;全年生猪出栏523.31万头,增长2.63%;生猪存栏429.40万头,增长7.91%;禽蛋产量3.12万吨,增长5.87%;牛奶产量4.94万吨,增长4.90%;水产品产量23.30万吨,增长7.14%。

林业生产:全年木材产量279.0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72%。

全年共造林8042公顷,其中,用材林6982公顷,下降30.78%;经济林151公顷,增长51%。

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49万公顷,下降41.14 %。

育苗面积1066公顷,增长516.18%。

全市森林覆盖率47.36%。

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农村用电量8.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1%。

化肥使用量(折纯)45.50万吨,增长2.59%。

有效灌溉面积24.6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2%。

全市1391个行政村中,通汽车的村1389个,占全市行政村的99.86%;通电话的村1389个,占行政村数的99.86%;自来水受益村1298个,比上年增加10个,占行政村数的93.31%。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6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4.75亿元,增长20.6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7.07%,集体企业增长21.99%,股份制企业增长18.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1.05%。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20.60亿元,增长14.8%。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40%,拉动经济增长4.37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155.49亿元和1399.26亿元,分别增长14.66%和26.06%,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1.4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5.23∶54.77,重工业产值比例高于轻工业9.5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340.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4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15个百分点。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414.21亿元,增长13.4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37.2亿元,增长47.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01.23亿元,增长20.01%;非金属矿制品业产值174.05亿元,增长28.47%;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166.8亿元,增长18.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47.29亿元,增长30.0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8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3%;利税总额281.26亿元,增长11.81%,其中,税金135.05亿元,增长16.08%,利润146.21亿元,增长8.12%;全员劳动生产率315408元/人,增长2.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5.70%,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8家,比上年增加28家。

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48家,增加55家。

主要产品产量(见表2)。

建筑业: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 540个,比上年增长0.56%。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0.29亿元,增长14.1%。

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资质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35.57亿元,增长16.18%;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45.25%;利税总额37.25亿元,增长27.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私人建房)2432.69亿元,增长23.66%。

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增长29.16%;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增长23.08%;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增长14.79%。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794.04亿元,增长20.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2.08%;集体经济投资49.34亿元,增长11.04%,比重为1.99%;私营个体投资822.52亿元,增长24.88%,比重为33.23%;其他经济投资809.11亿元,增长25.23%,比重为32.6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0.53亿元,增长66.09%;第二产业投资755.16亿元,增长21.16%,其中工业投资728.13亿元,增长19.22%;第三产业投资1649.31亿元,增长23.09%。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

(详见表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9%。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02.38亿元,增长19.06%;办公楼投资17.12亿元,增长54.7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9.36亿元,增长29.59%。

商品房施工面积3812.35万平方米,增长1.74%;商品房竣工面积325.58万平方米,下降51.01%;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增长11.7%;商品房销售额488.97亿元,增长29.5%。

(见表4)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3594.75万吨,比上年增长12.8%。

旅客运输总量12737.48万人,增长5.83%。

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500.12万吨,下降18.82%;铁路旅客运输量1073.98万人,增长2.0%;公路货物运输量29851万吨,增长14.02%;公路旅客运输量11240万人,增长5.86%;水路货物运输量32.39万吨,增长8.57%;民航旅客发送量423.5万人,增长16.06%;航空货邮发送量4.9万吨,增长16.67%。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0.92亿元,比上年增长7.0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6.05亿元,增长6.99%;邮政业务总量4.87亿元,增长7.08%。

六、国内贸易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5.45亿元,增长13.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39亿元,增长15.39%。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0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68%,通讯器材类增长2.3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64%,家具类增长29.7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9.22%,日用品类增长7.6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41%,化妆品类增长26.53%,金银珠宝类增长54.52%,中西药品类增长70.54%。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73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8%。

全市拥有全年成交额超过亿元市场的34个,商品成交额483.04亿元。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0%。

其中,出口总值23.53亿美元,下降6.54%;进口总值20.68亿美元,增长26.91%。

招商引资:全年区外境内实际到位内资729.23亿元,增长4.74%。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8亿美元,增长15.45%;对外借款3312万美元,下降9.41%。

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890家,其中建成投产三资企业550家。

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工业集中区16个。

其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年末累计入园企业10031家,比上年末增加762家;财政收入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4.0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3.84亿元,增长24.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06亿元,增长26.05%。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840.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7%;接待境外旅游者35.11万人次,增长16.76%。

其中,外国游客23.31万人次,增长11.06%;港、澳、台同胞11.80万人次,增长29.96%。

国内旅游收入469.64亿元,增长19.45%。

国际旅游收入1.37亿美元,增长28.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