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教学设计
第5课 彩塑-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彩塑-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彩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
2.学习彩塑的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美术综合素质。
3.了解彩塑的发展与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彩塑的历史和特点。
2.彩塑的制作过程及技巧。
2.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熟练掌握彩塑的制作技巧。
2.如何通过彩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美术综合素质。
3. 教学过程3.1 准备工作1.教师提前准备好彩塑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确保教室能够供学生进行彩塑制作的操作。
3.2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彩塑的历史和特点,并介绍不同地区彩塑的特色。
2.向学生介绍彩塑的基本元素,如线条、造型、色彩等。
3.3 讲解制作步骤1.教师向学生讲解彩塑的制作步骤,包括造型、涂色、修整等。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
3.4 示范制作1.教师进行彩塑制作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2.按照步骤进行制作演示,并向学生展示示范的成品。
3.5 学生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彩塑的制作,注意合理分配在每个人的工作任务。
2.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和纠正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3.6 课堂展示1.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并评价。
2.教师可以在展示的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4. 作业要求1.学生根据所学彩塑制作过程,完成一件自己设计的彩塑作品。
2.作品要求创意新颖,色彩和谐,造型生动,工艺精美。
5. 总结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彩塑的历史和特点,掌握彩塑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美术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八年级美术上册《彩塑》教案、教学设计

3.互助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彩塑作品,引导他们从艺术角度评价和欣赏作品。
2.教师点评: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1.培养学生对彩塑艺术的热爱,激发创作欲望,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其学会从艺术作品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3.通过对彩塑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将艺术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彩塑艺术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和系统。从学科角度来看,学生对泥塑和彩绘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技巧不够熟练、创作思路不够开阔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创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从艺术角度评价和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6.融入生活,激发创新: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将艺术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课后拓展,提高素养: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彩塑艺术,提高美术素养。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讨论并设计一个彩塑作品的创作方案。
2.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方案,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相互学习。
《彩塑》详案范文

《彩塑》详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民间彩塑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各阶段的代表作品,掌握彩塑制作的要诀,能运用“三分塑,七分彩”的表现方法,设计并制作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的彩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习、练习,掌握彩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情趣以及热爱传统民间艺术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民间彩塑的造型特点和色彩特征,掌握彩塑的色彩运用要求和上色的过程并创作彩塑作品。
【难点】能够将制作彩塑的要诀“三分塑,七分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并运用色彩知识结合民间彩塑色彩运用特点进行彩塑的创作。
三、教学方法引导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彩塑作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观看一段以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为题材的广告片,《梦娃》。
视频看完了,广告里出现的人物是用什么形式展现的呢?生:视频里是彩塑的形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了来这样一件彩塑作品,你们觉得老师手里的彩塑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生:是由泥巴制成的。
师:是的,这种涂上鲜艳色彩的泥塑作品,我们称之为彩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彩塑》这节课吧!(板书:彩塑)(二)新授1.彩塑的四大表现类型师: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彩塑作品。
下面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一起来到前秦的敦煌莫高窟,请观察老师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想一想这里面展示的是什么题材的彩塑呢?它又建造在什么环境之下呢?生:《敦煌莫高窟彩塑》是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在石窟中塑造。
师:回答的非常好,莫高窟的彩塑属于石窟彩塑,以人物神态造型逼真而著称。
其实,彩塑的类型除了石窟彩塑,还有庙宇彩塑。
接下来,我们带着刚才的两个问题,来到辽代的华严寺,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幅《辽代华严寺彩塑》,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辽代华严寺彩塑》也是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在寺庙中塑造。
九年级人教版彩塑教案及反思

九年级人教版彩塑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九年级人教版彩塑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彩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掌握基本的彩塑制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彩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彩塑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3. 彩塑的基本制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彩塑的细节处理和表现技巧。
2. 彩塑的色彩运用和装饰效果。
教学准备:1. 彩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彩塑制作的示范作品和教学图片。
3. 学生的创作空间和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彩塑知识,提问彩塑的定义和特点,并展示一些彩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彩塑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彩塑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3:技巧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彩塑制作的示范,重点展示制作步骤、细节处理和色彩运用等技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Step 4: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彩塑制作实践,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量展现个人特色。
Step 5:作品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彩塑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反思。
Step 6: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询问学生对彩塑制作的体验和收获,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彩塑艺术展览或工艺品市场,拓宽彩塑的视野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彩塑比赛或展览,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演示、实践和反思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彩塑制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展现了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教师在示范环节的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难。
彩塑教案初中

彩塑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提高学生对彩塑艺术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在彩塑制作过程中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彩塑的基本概念:彩塑是一种融雕塑和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用彩色泥塑而成的立体艺术作品。
2. 彩塑的历史和发展:彩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汉代、唐代、宋代等时期的繁荣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彩塑制作流程:选材、制模、塑形、上色、成品。
4. 彩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民间艺术、工艺品、装饰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彩塑的基本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彩塑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对彩塑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彩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彩塑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彩塑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彩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彩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彩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对彩塑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彩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学生分组进行彩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彩塑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6. 学生展示自己的彩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彩塑艺术,收集相关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2. 完成一幅彩塑作品,要求具有创意和审美价值。
3. 写一篇关于彩塑艺术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塑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彩塑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初中美术《彩塑》教案

初中美术《彩塑》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彩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彩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彩塑的制作技巧和创意发挥。
2. 彩塑作品的审美鉴赏。
教学准备:1. 彩塑作品展示图片。
2. 彩塑制作材料(如彩泥、雕塑工具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彩塑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的彩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彩塑的魅力。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讲解彩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塑造、刻画、涂色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彩塑制作的心得和创意。
3. 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彩塑制作的乐趣。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些经典的彩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审美鉴赏。
3.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彩塑创作,鼓励发挥创意,体现个人特色。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醒学生注意彩塑制作的卫生和安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塑制作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教学延伸:1. 邀请彩塑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彩塑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彩塑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开展彩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作品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彩塑作品,培养了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尊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 彩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彩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题为“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5课彩塑》。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旨在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
2.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鉴赏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重点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彩塑艺术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对于中国古代彩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知识了解较少。
同时,学生审美能力不够成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课程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结合多媒体资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彩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你们对雕塑有什么了解呢?学生:雕塑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表现艺术的形式,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表达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雕塑有关的艺术形式——彩塑。
你们对彩塑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彩塑是在雕塑的基础上运用彩色材料进行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华丽。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Step 2: 彩塑的历史发展教师:彩塑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发展。
请看这些图片(展示敦煌、晋祠、泥人等典型作品),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学生:敦煌彩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晋祠彩塑的造型雄浑大气,雕刻精细;“泥人张”的作品栩栩如生,根据真实人物塑造出来的泥人非常传神。
初中美术_彩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彩塑》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的主人翁叫什么名字?它是哪种美术表现形式?一段耳熟能详的儿歌,唱出亿万国人的心声。
视频中的主人叫梦娃,采用的是彩塑这种美术表现形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彩塑----板书<彩塑>二.新授1、彩塑的定义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理解的彩塑?泥+塑+彩对,以黏土为主要材料进行造型,干燥后施以彩绘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被称为彩塑。
2.彩塑的发展历程彩塑是我国美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发展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穿越古今,看一看彩塑的发展演变历程。
A.在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彩塑头像,是已知最早的彩塑,距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
B.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成为中国古代彩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C.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由于佛教盛行 ,彩塑得到飞速发展。
唐朝时达到顶峰.代表作<莫高窟>。
D.到了宋朝,彩塑走进了庙宇和礼堂,山西晋祠中的侍女彩塑,造型生动,表情自然。
《摩侯罗》,寓意送子转运。
E、明朝末期, 民间的小型彩塑流传不衰。
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闻名于世。
F、清朝,末年,天津泥人张彩塑兴起.并流传至今.。
3、彩塑的分类及艺术特点彩塑艺术发展时间漫长,题材和风格不断发展变化。
彩塑因为摆放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分为四大类。
你能试着分一分类别吗?分为四大类:A石窟彩塑B陵墓彩塑C庙宇彩塑D民间彩塑。
彩塑的功能不同,所以有着各自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石窟彩塑。
(莫高窟的视频)。
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想?是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真的是太伟大了。
你能试着说一说石窟彩塑艺术特点吗?提示大家,可以从题材、体量;造型、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A、石窟彩塑的特点:以佛教内容为题材,体量巨大,造型比例严谨、神情慈祥肃静,体现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B、出示庙宇彩塑图片:提问:这些彩塑与石窟彩塑从题材和风格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庙宇彩塑与石窟彩塑,题材上以神佛有关,风格与敦煌石窟彩塑如出一辙,一脉相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
2、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
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
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
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
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
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
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
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
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
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
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难众生。
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
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
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