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可操作性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推进村庄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浅谈推进村庄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浅谈推进村庄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摘要:目前,国家和江苏省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村镇建设、城乡统筹、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乡村规划作为地方决策保障乡村规划工作路径的重要依据,应有机结合国土空间、乡村振兴、镇村布局等战略规划与地方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特色规划。

本文中丹阳市实际出发,结合作者的乡村建设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推进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关键词:村庄规划,村镇建设当前,我市围绕国家和省关于村镇建设、城乡统筹、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结合市情实际,开展了大量的乡村规划实践、进行了大有裨益的探索,从战略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发展规划,到战役层面的美丽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特色田园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庄规划,从乡镇的乡村规划管理混乱无序缺乏专门机构到很多地方建立健全乡镇规划审查制度,设立市、镇规划管理委员会,对促进我市乡村规划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宏观战略把握、微观重点落实到制度全力保障的乡村规划工作路径。

现结合丹阳市实际,谈谈推进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规划目标单一,空间未全覆盖过去开展的村庄规划多围绕某一特定任务而展开,规划目标单一,比如特色田园村庄规划主要围绕村庄风貌整治而编制,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提升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则偏重历史文化元素的保护等。

空间规划范围亦重点在特定任务的建设空间中,尽管强调以行政村为单位,但实际主要围绕乡村建设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非建设空间规划管控较少涉及,未做到全域全要素规划。

比如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特色田园村庄规划以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等尽皆如此。

(二)政府主导规划,村民参与度不高村庄规划的编制多采取自上而下的“任务式”模式,以政府或专家为主导,关门做规划,把村民当客人,为完成规划任务而编制规划,未能真正深入开展走村串户的调研,未充分听取村支两委、乡贤能人、村民代表、能工巧匠、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建议,不了解村民对村庄近期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意愿和诉求。

浅谈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想要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和发展方向,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现代乡村。

虽然我国在发展乡村规划乡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根据村民的需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规划,完成乡村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现代农村;乡村建设引言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和推进,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乡村规划执行难的现状,从法律、技术、乡村规划人才与事业匹配、监管与执行等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管理格局、聚集编制重点、提升人才素质和拓展研究体系等对策建议。

1美丽乡村规划目标美丽乡村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文化目标。

就经济目标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战略,因此,美丽乡村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基础,各地区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就生态目标而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的基本遵循,在美丽乡村规划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全面优化乡村环境;就文化目标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特征以及乡村地域文化,呈现人文、自然有机相生的地域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绵和传承。

2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2.1乡村建设上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是针对规划管理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方政府部门也依据中央的法规颁布了地方性规章制度和部门规章制度,用以约束和管理乡村规划。

但是在实际中,仍旧有部分村民将房屋建造于田埂之上,随心所欲,这不论是法律意识的浅薄还是知法犯法造成的恶劣后果,都是在阻碍乡村振兴。

浅谈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发展潜力

浅谈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发展潜力

浅谈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发展潜力摘要:城乡统筹规划是在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规划缺乏对城乡空间的协调安排和快速城镇化造成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出现的新的规划类型。

城乡统筹规划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化,恰当的城乡统筹规划路径,能有效保持社会的和谐共处和经济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方法和途径1、我国城乡统筹规划存在的问题1.1任务式的规划编制很多规划没有详细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在没有产业聚集、人口没有大量机械增长的前提下,想当然地确定在近期要聚集的人口数量,盲目地扩大城镇规模,而且这项工作已作为年度考核各级政府业绩的“政绩工程”。

1.2规划变成利益重新调整的工具与手段城乡统筹规划实践中产生利益博弈和功利的倾向。

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长期性与眼前发展需求的紧迫性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破解难题的“现实选择”。

现阶段土地问题已成为城乡规划建设中最核心的内容,编制的城乡统筹规划某种意义上被演变为掠夺乡村建设用地的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已经被异化为“建设用地指标转移规划”,从乡村建设用地挖潜来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将其工作重点放在如何从乡村“挤压”出建设用地,却忽视了对乡村地区长远合理发展的整体考虑,更忽视了对农民根本利益的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我解读《建议》的核心观点和目的是希望利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来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将农村的资源要素依然留在农村,而不是向城市转移,造成新的不均衡。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否则有悖“城乡统筹”的目的。

1.3缺乏配套制度法规支撑的规划编制的城乡统筹规划也面临着实施难题。

虽然“城乡统筹”以中央文件、区域发展指导意见等形式发布,但是目前尚未有一部正式的法规对如何实现城乡统筹、促进乡村地区发展予以明确具体的规定,更没有具有法定地位的实施计划。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是指国家、省、市、县和乡镇政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城市和乡村地区进行协调、有序、可持续的规划设计和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是城乡规划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城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城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划编制难题1. 城乡规划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和标准,导致规划编制难以贯彻执行。

在编制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阶段和部门的规划制定方式不同,造成了规划编制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制约了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

2. 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导致城乡规划的协调性不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因此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之间的对接和协调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了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之间的错位和矛盾。

3. 规划编制缺乏基础数据支持,导致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和合理。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充分的基础数据支持,包括自然地理、土地利用、人口规模等方面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而现实中,大部分城乡地区的基础数据收集不完善或者质量不高,导致规划编制时缺乏科学的依据。

1. 缺乏统一的审批标准和程序,导致规划审批效率低下。

当前城乡规划的审批标准和程序各地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区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行政审批模式,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效率低下。

2. 缺乏科学的审核机制和专业的审批人员,导致规划审批质量难以保障。

规划审批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审批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而现实中,很多地方的规划审批人员素质不高,审批流程不健全,所以审批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规划审批过程中权责不清,导致审批结果难以保障。

在规划审批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审批工作,但是由于规划审批中权责不清,审批结果经常出现偏差,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混乱。

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摘要】城乡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统领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规划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如何做好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特别是县城和乡镇的规划工作,本文作者就避免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对策;统筹发展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城市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各级政府必经审时度势,站在全局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后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工作,有效避免和解决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城乡规划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

一、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城乡规划定位雷同,特点不突出。

近几年城镇发展建设很快,城镇规划相应的均做了修编。

规划的引领作用得到了一定发挥。

但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定位雷同,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体现不出地方特点,千城一面的问题较为普通。

比如通行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镇”等等。

这种规划定位一方面到处都是山水园林,没有水的挖水,没有山的造山。

另一方面在建设上不仅面孔相似,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城乡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晰,存有一定的交叉混乱现象。

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快速膨胀,重建设,轻规划,急功近利的问题随之而产生。

有些城镇功能叠加、布局交叉。

有些地方工业围城,市场围城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建设无序,后果不佳。

3、城乡规划水平不够高,缺乏有特点的精品工程。

城乡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设水平的高低,大到一个城市、一个乡镇,小到一个小区、一个建筑体。

目前看,有些城镇受到利益驱使,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有的规划不注重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工程,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4、全民的规划意识还不够强,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

浅析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及对策1. 引言城乡规划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合理布局和空间规划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城乡规划往往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本文将浅析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2.1 缺乏实施机制城乡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协调与配合,缺乏科学高效的实施机制是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许多城乡规划制定后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无法得到全面贯彻。

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规划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执行。

2.2 规划依据不实城乡规划的可行性需要有科学的依据支撑,而很多城乡规划制定时缺乏准确、全面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使得规划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此外,一些规划还存在过度乐观或者过度保守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不准确,致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

2.3 缺乏参与和沟通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广泛参与和有效沟通是可操作性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规划缺乏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导致规划无法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不畅,相关信息传递不及时、准确,致使规划无法真正落地。

3. 提升城乡规划可操作性的对策3.1 建立协同机制为了提升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需要建立起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

通过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

同时,应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2 加强规划研究与调研为了提高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应加强规划研究与调研工作,确保规划制定的依据准确、全面。

在制定规划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开展调研,了解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嵊泗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规划的意识明显增强。

但是目前的规划工作尚存在许多问题,规划的指导作用还不能真正发挥。

特别是村庄规划的编制,科学性、可行性不强。

一、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编制理念缺乏创新。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单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对村庄原有的区位、经济、资源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村庄的历史文化缺乏理解,对村庄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当地政府的意见文本化,而不注重对地方特色的深入挖掘,使得村庄规划变得千篇一律,更多体现出村庄被城市化的味道,导致实施主体对规划的不认同,无法有效的激发其对规划实施的积极性。

2、规划内容缺乏深度。

多数村庄规划基本等同村庄整治规划,很大篇幅集中在农房美化、治污改厕、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方面,而对于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指导、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设计篇幅过少,无法有效指导村庄发展。

3、编制过程缺乏互动。

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是乡镇,而规划的实施主体往往是社区、村,公众参与明显不足。

作为实施主体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村民意愿等的调查不重视,流于走过场,导致很多规划无法得到村民的认同,实施过程难度加大。

4、"规划表达缺乏动态。

村庄规划中空间布局的规划占有很大篇幅,设计单位往往试图采用简单的空间布局来描述村庄建设远景和实施手段,更多体现的是现状和远景建设成果两个静态比较,缺乏实施计划性的研究,缺乏实施过程各节点的动态描述,对规划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实施进程表达缺乏可读性,导致实施主体憧憬美好未来却又无从着手。

二、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

为了解决目前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以面向实施的理念来编制村庄规划。

1、提倡公众参与,建立村庄规划互动机制。

浅谈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历史任务,而村庄规划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为此,本文就当前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为做好村庄规划,促进村庄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标签:村庄规划;整合规划;问题;对策1引言近几年,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统揽全局的突破口。

可以说,做好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2008年1月1日,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律地位。

然而,目前村庄规划实际工作中仍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因此,村庄规划工作仍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本文就当前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2规划依据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技术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亟需出台与城乡规划法相适应的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的编制技术规范在国家层面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其中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概括性较强。

此外建设部2008年3月出台《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04—2008),该规范主要针对当时全国普遍开展的新农村规划即村庄整治规划而制定,但如果要体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特点,需要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地方实施细则。

2008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其中针对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省级层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于1997年左右出台了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条例或办法,地级市层面也普遍出台了村庄规划的实施细则,有效指导了各地方的村庄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的开展。

由于以上各层次的村庄规划技术规范均是在城乡规划法出台前施行的,没能在城乡规划法出台后进行适时调整,所以在村庄规划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技术规范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给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乏 民 意基 础
我 国 规 划 师 往 往 存 在 一 种 观 念 , 认 为规 划 是 一 项 需 要 复 杂
2 、当前城 乡规划可操 作性不 强的缘 由
“ 市 规 划 的 问题 , 既 是 理 论 问 题 , 更 是 实 践 问题 。 从 城 根本 上 说 ,城市规 划并 不是 为 了 “ j 画 画 ”去编制 文本 , 纸 - 而 主 要 的 是 付 诸 实 施 , 它 是 一个 从 编 制 到 管 理 、再 到 实 施 和 反 馈 的 连 续 过 程 ” ( 武 定 ) 这 一 论 断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城 乡 。 马 规 划 的本 质 ,也 揭 示 了规 划 编 制 与 实 施 之 间 的 关 系 。
_ j有针 对性 的埘策 。方案 的可操 作性 也大打折 扣 。 仃提 1 J
工 作 者 的 软 肋 。 究 其 原 因 , 主 要 有 以 下 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 方 因 素 :
21 重 对 空 间 形 态 等 “ ”规 划 的研 究 ,缺 乏 对 实 .偏 硬 施 机 制 等 “ ”规 划的 认 识 软
技 术 的 职业 , 甚 至 受 计划 经 济 时 代 自上 向 下 观 念 的 影 响 , 视 为 技术 官僚和 技术精 英。在 内容 上往 往偏重在建设形态 ,空间形 态 的研 究 , 缺 乏 对 多 元化 的社 会 利 益 平 衡 的 考 虑 。对 规 划 受 外 部 各 种 变 化 的力 量 所 作 用 的连 续 进 程 这 ~ 点 ,漠 不 关 心 。 对 民
现 行 的 体 制 背 景 下 , 建 设 规 划 部 门 不 是 一 个 综 合 、全 局 的部 门 ,她 仅 仪 被 赋 了 一个 专业 部 门的 职 权 ,只 承 担 了规 划 实 施 部 分 职 能 。这 种 工 作 办 法 导 致 规 划 与相 当 多 的 实 施 主 体 的 沟 通 不 足 , 在 规 划 编 制 阶 段 没 有 充 分 暴 露 矛 盾 ,揭 示 问题 ,没
以便 于 更 好 的编 制 规 划 。 然 而 , 由于 存 存 规 划 的 可 操 作 性 不 强 , 导 致 日前 很 多情 况 下 规 划 与 实 施 的 脱 节 ,规 划 成 果 成 为
“图 卜画 画 , 墙 上 挂 挂 ” 的 摆 设 。 规 划 的 可操 作 性 成 为 规 划

体 之 间 缺 乏 必 要 的沟 通 ,也 是 导 致 可 操 作 性 不 强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规 划 人 员 往 往 偏 重 与 规 划 编 制 组 织 主体 的沟 通 联 系 ,在 城 乡 规划 领 域 内规 划 编 制 组 织 主 体 一般 是 规 划 建设 部 门 ,但 是 在
操作性 。
【 关键词 】 城 乡规 划编制 可操作性 问题 1 、引 言
对策
强 调 规 划 方 案 唯 一 ,把 事 物 发 展 存 在 的 多种 可 能方 向 ,最 终
城 乡 规划 的可 操 作 性 是 一 个 历 久 常 新 的 话 题 ,编 制 出可 操 作 性 强 ,实 施 性 强 的 规 划 ,是 每 一 位 规 划 师 极 力 追 求 的 目标 。 但 规 划 的 实施 往往 受 到政 治 、经 济 、 社会 等 客 观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规 划 的有 效 实 施 , 也 需 要 从 法 律 、 政 策 、 管 理 等 方 面 创造促进其 实施 的环境条件 。从规划师 自身角度 而言,如何 从 改进 规划 编制 的方法 出发 ,制 定 出科 学 性强 、透 明度 高,广 泛 反 映 社 会 意 愿 的 规 划 ,来 加 强 规 划 的可 操 作 性 , 是每 一位 规
建 筑 与 发 展
・ 5 ‘ 8
J a n h u Y u a ha n i 7 F 7
建 筑 论坛
J a n Z hu un Tan i L
浅谈城乡规 划编制中的可操作性 问题
海丽尼沙
新疆
【 摘
库 尔勒
8 10 400
要 】 当前城 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主要原 因是 由于规划编制缺乏对实施路径 、建设时序 的考虑 ,缺乏对 实施机 制研 究,
划 的 实 施 分 析 需 要 实 施机 制 的 强 支 撑 ,向 灾施 机 制 往 往 涉 及 到 各 级政 府 的 各 个 部 门 。 山 j受 传 统 “ 术 工具 型 ” 技
划 从 业 人 员 所 认 真 思 考 的 问题 。
规 划 成 一 种 发 展 可 能 ,对 规 划 的 实 施 发 展 诉 求 存 在 的 更 多 的可 能 条 件 分 析 不 足 ,这 使 规 划 缺 乏 一 定 科 学性 。 也就 降低 了规 划
的 可操 作 性 。
2 规 划设计过程 中没有 充分反 映民意 , . 4 闭门造车, 缺
规 划 与 实施 是 一 个 不 可 分 割 的整 体 , 规 划 的 }的 是 为 了 指 { 导 建 设实 施 ,规 划 只 有 实 施 才 能 体 现 价 值 。不 能 实施 的规 划 不 能 算 是 合 格 的 规划 。 同 时 , 实 施 可 以 反 馈 规 划 中 的 一 些 问题 ,
意 诉 求 和 社 会 各 界其 他 的意 见 吸 纳 不 够 。使 规 划 不 能 体 现 多元 主 体 利 益 的 要 求 和 充 分 反 映 民 意 , 缺 少 可 操 作 性 的基 础 。
25对 实施 主 体 认 识 的 缺 位 ,缺 少与 大部 分 实施 主 体 .
的 沟 通
日前 ,规 划 阶 段 对 实 施 问题 研 究 的偏 少 ,跟 广 大 的实 施 主
规 划 中没有 充分 反 映 民意 ,缺 少与 大 部 分 实 施 主体 的沟通 等 原 因造 成 。要 加 强城 乡规 划 编制 中的 可操 作性 ,改 进规 划编 制 方 法 ,强
化 多视 角的切 入 ,多 目标的统筹 ,重视 多部 门利益的综合协调 ,引入公众参与 ,加强配套政 策的研 究等对策 来提 高规划编制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