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质课比赛)

合集下载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市中心 商业区 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场最优 和交通最优) 住宅区 位于商业区和工 业区之间,既方 便生活,又便于 上下班 市区外缘,沿干线 (河流、铁路、公 路)两侧分布
工业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土 地 集聚 利 效应 用 类 型
功 能 分 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其他如 行政区、 文化区
风向
风向玫瑰图
N
W
钢铁厂
E
最小风频
S
环境因素—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一)合理安排工业区的位置,减少对住宅区的污染 1、布置在城内或居民区内(如小型食品、轻纺、服装、 印刷、精密仪表等 ) 2、布置在城市近、远郊(如钢铁联合企业、石化企 业、煤气、木材加工和砖瓦石灰等 ) 3、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要考虑: 对水污染的工业: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2)某个功能区通常包含其它一些功能.
特点
占地面积最大; 有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化,且背向发展
住 宅 区
城市外缘,与景区(如依山伴 中高级 住宅区: 水之地)、文化区联系
分布 低级住 宅区: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特点: 呈点状或带状
商 业 分布: ②交通干线(高速公 区 路、市环路)两侧或 街角路口处
第一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学习目标
1、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有哪些?
2、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类型有哪些?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3、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5、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6、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分布关系? 7、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特大、大、中等、小城市的 人口规模)? 8、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服务范围、服务种类的关系。 9、城市服务范围的六边形理论。 10、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正式)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正式)



O 商业区 宅
A C区
B

D 距市中心 E
的距离

返回
功能区 商业区
区位 市中心
区位选择的原因 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②靠近市 中心,交通便利; ③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住宅区 靠近市中心
①工业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 工业区 远离市中心 ②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经济活动最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大,内部有明显的 分区
位置
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位置上 分化
市中心,交通干 线两侧或街角路 口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市区外缘,靠近 动,运输量大,沿 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的地域 范围 狭小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保护 环境
各类功能用 地的关系
工业发展方 向 原因分析
混杂布置,无 明确功能分异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 的自然团聚
以市场、交通等 优势吸引引起
风玫瑰图的判读
风向:指向原点方向; 风速:线段的长度 如下图:最大风向:北风;
一般来说,有污染的工厂一般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如潍坊,工业要布局在城市的西北或 东南方向。因此,审题时一定注意地点性的词语,以便确定风 向)
住 宅 区
特点
中高级 城市外缘,与景区(如依山伴水之 住宅区:地)、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 区联系
分布
①市中心
分布:呈 点状或带 ②交通干线两侧或街 角路口处 状
商 中心 业 商务 区 区特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公开课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公开课

顺义-现代汽车
中关村高新 技术园 电子厂
化工 厂
首钢
起重 机厂
焦化 厂
工业区:分布在市区外缘、沿交通线分布。
亦庄--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
功能区的界线不明显,功能不单一。 身边的地理:富力城属于哪种功能区?
能否把现代汽车基地与国贸写字楼的位 置对换?
现代汽车
考虑地租!
位置 二环 三环 四环 五环 每平米价格 6-7万 5-6万 4-5万 3-4万
C 最小风频
图6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
18.该城市 A.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C.有预留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19.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B.选址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
B.①工业区 D.①商业区
早晨6点,当第一缕阳光照入眼眶时,程序猿、产品狗、设计狮 等背上电脑、啃着煎饼陆续从石景山、房山、通州、昌平等巢 穴来到中关村“动物园”,开始一天的财富之旅!
交通线
商业区
京 承 高 速
长安街 五环 四环 三环 二环 京沈高速
三环
京 开 高 速
交通线
e.政策:
故宫博物院
种族、宗教、收入—住宅区
别墅区
棚户区
唐人街
牛街
首钢搬迁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是北 京“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首钢每年产生1万8 千吨可吸入颗粒物;北京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量 的1/8,首钢每年耗水量高达5千多万m³。
课堂反馈
商 业 区
图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 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 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 1、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与乳牛 区的是 A . a和 e B .a 和 d C . b和 d D .b 和 c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第一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包括城市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居住区、商业区等组成。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描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点,如层次性、多样性、可变性等。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功能阐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居住、就业、商业、文化、交通等功能。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探讨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描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包括古代城市、工业城市和现代城市的特点。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动力。

2.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城市扩张、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等。

预测未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3.1 城市土地使用的分类与分布介绍城市土地使用的分类,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分析城市土地使用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3.2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点解释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探讨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商业区的集中性、住宅区的分散性等。

3.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阐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方法,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交通拥堵等。

讨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策略,如旧区改造、新区开发等。

第四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4.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产业布局、商业发展等。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质课教案

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型:新课【教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4、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教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讲述、分析判断、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2、城市形态的类型4、功能区比较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讲述:上一章,我们习并了解了《人口的变化》 明确了人口和人口变化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口在地表空间的集聚形式是什么? 聚落有哪两类主要形式?回忆上一章的内容紧跟老师思路: 形成与强化:人文地理的习思路 翻开课本18页,准备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人类在聚落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多年生产生活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反思是什么?人类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明确:人文地理的习思路【新课教】点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习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城市!观察书P18及图21:“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合作讨论问题:什么是城市的形态?城市的形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制约城市形态的条件主要是什么?描述福州城市外部形态的特征,分析其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列表比较总结。

【板书】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所占据的一定空间和城市所形成的外部轮廓形状2、城市形态的类型提出问题:不同地表上的城市其形态不同,使什么原因影响气城市形态的形成?【提出问题】不同地表上的城市其形态不同,使什么原因影响气城市形态的形成?【教师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形因素和其影响的河流和交通线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形成!【新课教】阅读P18-19面,思考:1、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分为哪些类型?2、什么是集聚效应?【板书】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人教版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A商业区I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多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多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在在常风年向盛随行季一节种变风化向旳旳地地域域::对对大大气气有有污污染旳 染企旳业企布业局布避局开在对盛吹行旳风地旳域下,风布向局,与居季住风区方布向局相互
风 在垂上直风旳向郊。外


污染企业


居民住宅区


读城市风玫瑰图
N
• 城市有多种风向
W
E
S
污染工厂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旳上风 地带。
功能区
特点:⑴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线; ⑵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可能兼有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文化和高科技区
商 业
请 你













宅 区

旳 名




• 住宅区 • 商业区 • 工业区 • 文化区
3.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旳场合,是城市最基本旳功 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旳土地利用方式。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构造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城市内部空间构造旳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2、功能区旳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 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相同。
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相对较差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旳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某些城市有高级和低档住宅 区别化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
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学习目标】①说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②简要分析说明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形成主要因素。

③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第一课时【基础导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何为集聚效应?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点3.住宅区有何特点?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布局上有何不同4.商业区分布特点、位置?5.工业区布局有什么要求?【问题探究】CBD的主要特征?第二课时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三种?2.写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主要因素是什么?3.结合图2.7完成读图思考题。

4.举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5.结合第24页活动内容,总结出城市各功能区应如何合理布局?并完成活动题。

【反馈练习一】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B.方便工人的上、下班C.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D.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3.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行政用地D.商业用地4.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都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B.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也会兼有其他功能C.城市中各功能区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均是城市常见的功能区5.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区是 (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读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基本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比较:
结构
同心圆 模式 扇形 模式 多核心 模式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 平原地形,各功能 功能区围绕市中心 区经过侵入和迁移, 成都 呈同心圆状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 向外扩展而成 各功能区呈扇形 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沈阳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阅读课文20-21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小 居中 区位特点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分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7)休憩及绿化用地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 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 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的特点: 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聚集
通过集聚效应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行政区 文化区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区位特点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分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 宅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中高级 住宅区 低级住 宅区 高收入 阶层 低收入 阶层 面积大, 有些有独 立庭院 面积小, 拥挤密集
位置
多在城市外 缘,多与高 坡、文化区 相联系
“风向玫瑰图”是
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 间内的风向分布图。 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 的主导风向。
小 结
概念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 和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
住宅区
主要功能分区 商业区
工业区
1.下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图,城市 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据此回答到2020年 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 A.团块状 B.组团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
1.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 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那城 市中一般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
2. 城市中某种功能用地是 不是都能形成功能区?(举例 说明)
文化和高科技区
商 业 区
工 业 区
住 宅 区
请 你 判 断 北 京 城 市 四 个 功 能 区 的 名 称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阅读课文19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纽约市曼哈顿中心的建筑高大 密集,这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 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 利用率有什么作用呢?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代表了技术, 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加上中心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导 致楼越盖越密,形成所谓的“水泥森林”。 建筑高大密集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也提高了CBD的商业和服务功能。
2.有关城市地域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无关 B.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 差别不大 C. 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 D.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态无影响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 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分布
读图2.4 常州市的工业分布有什么 特点?
常州工业主要沿 公路、铁路、河流 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 过程中有大量的运 输需求,接近交通 比较便捷的地带, 可以减少运费,降 低生产成本。
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是在极
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 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 的频率。因图形与玫 瑰花朵相似,故名。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 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 ②扇形模式; ③多核心模式
居住区、文化区
商业、行政、 居住
成 都
工业区 同心圆模式
沈 阳
商业住宅
扇形模式
淄 博
城市中心区因地价高、租金高、工资高、交通、居 住拥挤,在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并以同样的强度 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上有近50%的人居住在 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城市内部不同区位 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一个国家有它的外部轮廓
一个城市也有它的外部轮廓
一、城市形态
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占据一定空间的城市 所具有的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 完善,生 优美 活方便 较差
多在内城, 多与低地、 缺乏,生 工业区相联 活不方便 系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阅读课文20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小 区位特点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分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 路口处,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 团 块 状 组 团 状
成 都
条 带 状
重 庆
兰 州
城市外部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 形态;山区和丘陵地区则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形态类型 团块状 组团状 河流交汇处、 丘陵山区 条带状 河流、河谷或 铁路沿线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影响因素
地形
地形、水系
地形、水系、 交通线 兰州、西宁、 宜昌
举例
成都、合肥、 华盛顿
重庆、武汉
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 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农业用地
(4)住宅用地
(5)政府机关用地 (6)交通用地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