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一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
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
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
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
高三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汇总7篇

高三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汇总7篇高三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三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和年级20__届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内容1.一轮复习选修5(1-3周)2.二轮复习(重点)(4-14周)3.三轮复习(15-17周)三、教学策略(一)二轮复习基本思路:1.专题梳理,整合迁移2.纵横联系,适度综合3.优化训练,提高能力(二)二轮复习基本方法:1.讲,练,改,评,补五环节。
2.精讲:备课是关键,严格参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进行专题梳理与整合,建立思维导图。
3.精练:试题的编制或改编整合要一定注意其题目的价值及有效性,适量,且针对不同的学情。
学生的练在于提高能力和技巧,以及速度和答题规范4.精批:有练必批,且考试质量分析尤其重要。
5.精评:评知识缺漏,评解题思路,评答题技巧与答题习惯,温故知新。
6.精补:针对错误率高的考题,出变式题,针对系统地理补缺补漏。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三轮复习基本思路与方法1.基本思路:题目引领,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2.基本方法:练,评,补,悟高三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三、工作计划1、第一轮复习(20__年7月16日—20__年3月中旬)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2、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中旬—5月中旬)专题复习3、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四、具体内容(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1、要求:(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描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意识到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引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第2节: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特征介绍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第3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变化;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
第4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第5节:案例分析:某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发展选择一个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案例;分析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分析法:组织学生观察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3. 案例分析法:提供具体的城市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和发展策略;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2. 地图和图片:提供城市空间结构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 统计数据:收集城市空间结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4. 案例资料:收集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案例,供学生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表达能力;3.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城市化是第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
本章是前一章中人口迁移内容的延续,与后面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内容密切相关,如城市化会影响郊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会使更多的工业在城市聚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当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也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及“城乡规划”选修模块的学习等奠定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学会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分析:(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1.本章教材中的表格数据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
2.多媒体视频资料,如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等。
3.《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4.相关网站:四、学时建议6学时。
其中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1学时,第三节2学时,问题研究1学时。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2.1),对三个城市进行比较、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形成各自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读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举例图(图2.2),说出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区及其位置,结合分析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图(图2.3)、纽约CBD——曼哈顿图(图2.4)和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图2.5),了解并说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举例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重庆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完整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
不冋城市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不冋。
达一个陌生的城市,你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这个 情景 城市的外部形态?
分析 读图分析]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
形成不同出的功能区。
提问]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方式?各分布于城市的
r>
聚
Bit
:
实力
读图观察, 在尹师的 发指导
下損极思
考。
[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置、
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
位特征和
分析能
形态
[思考]1.商业区的位置有何特点?
形态特征。
力.
特征
2•商业区的形态有何特点?
2.分析商
2•培养
探究
3•商业区的布局遵循什么原则?
业区区位
学生分析
[探究]展示曼哈顿空中鸟瞰图,探究:
特征形成
概括归纳
1.商业区的建筑物有何特征?这样的建筑物对提高城市土地利
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
就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揭示实质]
城市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巩固
活动]多媒体展示《北京市的不冋功能区举例》图,思考:
1•读图思
巩固所学
训练
1.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
考回答老
基础知
2.北京市的工业区位置布局合理不合理?
什么位置?
[归纳总结]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
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方式
[问题探究]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和形态。
2.掌握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全局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形态。
四、教学难点: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地图、PPT和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和形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深入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并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
3.教师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并逐一分析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4.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个城市,并就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PPT2.地图3.图片4.典型城市案例九、教学拓展:1.配置更加丰富的案例,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2.加深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十、教学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探究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形态,掌握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和分析的科学研究者。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和概念;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素和特点;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是如何组织和构建的,提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知识讲解:2. 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素和特点,包括建筑物、道路、公共空间等。
4. 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
案例分析:5. 分组讨论和分析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案例,比较它们的异同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7. 邀请城市规划师或设计师来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
8.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总结回顾:9.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展示评价;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3. 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城市规划和设计案例资料;3. 讲座或座谈嘉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2. 鼓励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模拟实践,如使用城市规划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请看图2.2,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1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差不多把握了区位因素的差不多分析方法,这节课是对另外一个即都市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学习以后,学生就能够进一步的学习有关都市化的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专门好的表达了课标的要求,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分析内容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又增加了一些图及材料。
学习目标:1、以图2.1为例,说出都市外部形状特点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以图2.2为例,说出都市土地利用方式与都市功能分区3、利用图2.8、2.9及补充资料,分析都市空间结构的阻碍因素,说明其形成缘故4、以相关资料为例,用变化、进展的观点看待都市的进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教学重点:都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都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学时:2学时课标要求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运用实例,分析都市的空间结构,说明其形成的缘故引入:导入新课:都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都市里。
从都市个体来看,每个都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状,而且在每个都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过渡: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都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归纳:都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进展的都市形状——平原地区;分散进展的都市形状——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都市用地比较破裂)看图2.1过渡:都市不仅有一定的形状,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问:读图摸索观看、摸索观看摸索联系生活,创设情形,激发爱好。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摸索和参与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图2.2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归纳:A商业区I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利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完整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①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城市功能分区【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具体操作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图1:香港城市图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
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新课教学一城市形态1 概念:2 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2.1):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特征影响因素主要优点主要缺点城市举例承转以上是城市的外部形态,那么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 城市土地利用联系实际,说说本地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从而得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2. 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3. 能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2.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3.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a.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b. 讲解: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如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d.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练习题。
2. 第二课时:a.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b. 讲解:介绍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的功能区划分,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d.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城市功能区划分的相关练习题;e.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功能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城市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2. 教材:提供相关理论知识;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建议:1. 结合具体城市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板书设计: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城市功能区划分;3.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十、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分等;2. 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类型、分布和演变规律。
3.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4.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城市内部空间利用效率。
教学重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类型、分布和演变规律。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管理、规划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其优化途径和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城市的宏观空间网络结构,引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并简要介绍城市基本概念和城市历史演变,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异性:城市内各种活动空间的流动性和相互影响性。
•空间集聚性:各种活动空间在城市内的集聚程度。
•空间多样性:城市空间中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的数量、空间位置和空间布局方式。
•空间等级性:城市空间中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的等级和组织形式。
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类型•中心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交通便捷。
•商业区:商业、金融、娱乐等服务业的集聚区。
•居住区:城市居民居住、休息和娱乐区。
•工业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
•其他功能区:医疗卫生区、教育文化区、交通运输区等。
第二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布和演变规律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呈放射状分布。
•不同功能区之间空间距离远近不一,但都以中心区为中心向外扩张。
•同类活动空间之间的分布呈现包容性和串联性,即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连续性和联系性。
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聚集与分散的重复过程:城市内部功能逐渐变得多元化,但其中的变化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新区形成后,原有的区域出现分散和余缩,而新区则呈现聚集和扩张。
•中心地位的演化:城市中心地位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衰落、下降、稳定、上升和辐散等阶段。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备课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备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城市发展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解释和理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的不同空间结构;2. 提问:你们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1. 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a. 城市的节点与联系: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节点,各个功能区通过道路网进行联系;b. 功能划分:城市内部区域按功能划分成商业、居住、工业等不同区域;c. 地价和租金: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地价和租金差异较大,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2. 解释常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a. 单中心结构:城市由一个中心核心区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b. 多中心结构:城市内存在多个中心,各个中心区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发展;c. 环形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环状结构,中心核心区周围各个环状功能区域的发展;d. 网格状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网格状的功能区域,交通便利,各个区域的发展相对均衡。
Step 3 学生讨论1. 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制定一份调查问卷,调查本地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2. 学生讨论和分享调查结果,与全班共同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
Step 4 小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何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相互影响;3. 提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变化。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记忆;2. 调查问卷:评估学生调查本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及特点b. 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c.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4. 教学内容:a.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b.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c.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b. 提问:“你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了解?”c.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b. 提问:“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部分?”c.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3. 案例分析a. 展示具体城市案例,如北京、上海等b.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形成原因c.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4. 小组讨论a. 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b.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所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查阅资料,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掌握程度4.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5.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案例研究:城市功能区的实际观察1. 教案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识别和理解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能力。
2. 教学活动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可以是学校周边区域或者城市中的特定区域。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类型和特征。
2.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4.能够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二、教学重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演化。
2.如何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地观察。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1.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布局和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行政政务区等。
1.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类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按照布局方式可分为:圆心式、收缩型、线性、单中心变形、双中心、多中心、无中心等。
1.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包括:地域性、周期性、分层性、密度性、内向性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件演示。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始于城市化进程,通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产业升级等手段来改变城市空间结构所形成的一系列空间格局。
2.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受到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呈现出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地观察。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1.城市规划和设计图的分析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和设计图,挖掘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内部特征和演变规律;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整合城市内资源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运用图表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规律;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和调控措施;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整合方式。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根据课程的实际,确定教材的语言和数据,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通过PPT、电子教学板等方式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第三步:图表解读1.给学生发放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2.解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数据,引导学生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3.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案例分析1.给学生发放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案例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整合城市内资源的方法;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3.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并由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建议。
第五步:布置任务1.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查询相关资料,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2.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报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城市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教学手段1.以PPT、电子教学板等多媒体设备为主要教学手段,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以图表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调控措施和整合方式;3.以小组讨论和汇报为主要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总结)不是的。
我们说的住宅区只是在占地面积上,它是占绝大多数,但还是有土地是被其它功能占据的,比如说住宅区里的商店、绿化等也要占据一定的土地,只是占的比例比较小而已。
(转折提问)比如说刚开始的商业活动一般在什么地方进行?是选择在交通发达的还是闭塞的地方?是选择在人多的地方还是人少的地方?(教师讲解)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动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板书)2、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商业区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英文缩写为CBD),是大城市中心集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于一体的功能区.(展示图片)纽约曼哈顿和石家庄万达广场(学生思考)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哪些?①建筑物高大密集②经济活动繁忙③内部有明显分区④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问题转折)世界著名的CBD有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日本东京新宿区和上海陆家嘴地区等前面提到的住宅区、商业区,与它们同等重要还有工业区。
那么工业区布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布局特点是什么?3、工业区近代城市的发展都与工业有关.由于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加强,而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大多沿河流、铁路和公路沿线分布。
(合作探究一)下面请看书上图2.5的活动题。
1.读教材图2.5,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以及不同类型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找一幅你所在的城市或熟悉的城市的平面图,看看这个城市有没有不同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参考答案:一、1、服务2、住宅 40% 60%3、交通通达性地价高度集聚功能区二、1.香港的功能区主要有商业中心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和工业区。
商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香港的中心地带;混合合土地利用带分布在商业中心区外侧;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的外侧,如九龙塘和半山区及山顶,还有远离闹市区,环境优美的舂坎角;低级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和高级住宅区外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商业中心区,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如荃湾、葵涌、观塘、柴湾、黄竹坑等地。
2.联系实际,置身于生活,了解自己家乡的城市功能分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旅游区等,并简要说明各自分布的方位。
(教师小结)除了常见的三种功能区,另外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布局分散,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转折)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而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又是有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板书)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板书)(一)城市地域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投影展示) (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转折)多种多样的城市地域模式,造就各异的城市功能形态。
那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哪些原因呢?(板书)(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投影交通通达度图)I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图2.8)(投影)I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本部分建议采取学生分析教材图2.8,完成相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阅读P23面,思考图中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所示的功能区以哪种功能为主,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过渡)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请大家结合你的认识、图2.9和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2)其他因素I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II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
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转折)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经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从初期到城市发展的中后期经历怎样的变化呢?试试思考回答:(板书)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三)城市的合理规划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3.卫生防护带在工业区与城市之间设置绿化带,以减弱工业企业污染程度。
【合作探究二】P24活动题(2)方案一的布局存在哪些问题?提示:①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②上下班交通拥挤;③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地处季风区,冬夏季都受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3)如何对方案二进行改进?答案:①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②应该注明工业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小的可以在住宅区附近,严重污染的要远离住宅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也逐渐发展变化。
活动内容说明了合理的城市内部结构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由于城市中大部分为住宅区,就需要解决好住宅区和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等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交通便捷是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一要交通便捷,二要住宅区免受工业区的各种污染。
(小结)由于不同工业部门对环境影响不同,在规划工业区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
对环境污染小的工业可以布局在住宅区附近;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多布局在远离住宅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
同时工区和住宅区之间应用防护带隔离。
(板书设计)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功能区比较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3、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典例警示【例】 1、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因素的理解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厦的原因是( D )①天安门广场在市中心,地价太高②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③天安门广场是商业中心④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其安全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2、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将浦西的外滩和浦东的陆家嘴联结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B.昔日的土地利用现在已完全改变C.知名度对城市功能分区有很大影响D.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技巧点拨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因素与中外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