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分析及管理22页PPT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办法

养殖中体中亚硝酸盐等含量过高形成的原因及处理办法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氧但由????????????难、????????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
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1.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
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3.。
当pH亩用300~????1???2???3???4???5??????“通常在5)泼洒本品500。
详解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和蓝藻

详解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和蓝藻1.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土池小棚和淡水的小池中经常会引起危机。
亚硝酸盐为什么会高?原因非常简单:水体里的氮已经超过这个水的净化能力,微生物已经在厌氧代谢了。
1.1. 亚硝酸盐高的预防措施(1)尽可能保持水体有一个良好的藻相,无机氮能够同化为藻的叶绿素或者藻蛋白质。
(2)尽可能降低底泥、水体的有机、无机氮,减少水体净化的负担,减少水体进入厌氧代谢的几率和程度。
方法:①有条件就多换水,多排污。
②合理投料,根据水质、气候等条件适当投料。
③如果底泥变黑,泼洒底质改良剂。
④水体过浓,泼洒水质生态调节剂。
⑤早6点,晚9点每亩直截了当的撒过碳酸钠400克,每亩也就是花3块钱左右,改底、增加溶解氧的效果明了确切。
⑥亚硝酸盐高,施加好氧反硝化微生物制剂。
1.2. 亚硝酸盐高的治理措施(1)打开所有增氧机、大换水,到问题控制为止。
(2)淡水养殖户可以每亩400克过碳酸钠+海盐3公斤混合后撒,每3小时一次,到问题控制为止。
(3)控制之后按预防措施处理。
2. 蓝藻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2.1.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种类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颤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
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在未死亡的时候,对水体的危害是;遮挡阳光影响了其他藻的光合作用,导致蓝藻在水体中成为优势藻相,导致水体缺氧。
这时候蓝藻是不满意大量释放蓝藻毒素,伤害水中的水生物的,而是通过缺氧、抢夺碳等等间接影响整个水体藻多样化或影响大型水生物的消化系统。
在蓝藻死亡的时候,蓝藻胞体破裂将释放毒素污染水体,使水生物产生中毒现象。
从以上我们看到;蓝藻真正的危害是在蓝藻死亡的阶段而不是蓝藻生长过程。
亚硝酸盐水产动物致病的根源

亚硝酸盐水产动物致病的根源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亚硝酸盐水产动物致病的根源1.亚硝酸盐(NO2- )的来源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
这种情况在对虾、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如河蟹1期蚤状幼体对NO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l以下,若超过此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准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
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l以下。
3.亚硝酸盐的毒性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的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时,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爆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
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
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
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4.防止亚硝酸盐过高的方法(1)定期换注新水。
(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3)少施无机氮肥。
(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
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

2018.5专家技术咨询电话:0510-855559938555058085559443中水专栏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协办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吴海峰(广西北海市涠洲海参增殖站,广西北海536000)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高密度趋势日益上升,但同时养殖病害也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就是主要危害之一。
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引起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如下。
(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积累。
(2)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引起亚硝酸盐积累。
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化细菌为20小时一个世代。
亚硝酸盐可以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其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3)温度、酸碱度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硝化细菌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2.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由于池塘的高密度养殖以及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为亚硝酸盐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来源。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的投喂:有些高蛋白质饲料鱼类不能完全利用,过量投喂,鱼类不能完全消化,造成池底有机物积累。
(2)不合理施肥:大量长期使用氮肥,造成水体氮含量过高。
(3)池底淤泥过多:长期不清淤,池底养殖密度大,造成池底缺氧,含氮有机物分解,亚硝酸盐积累。
二、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质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出现组织缺氧(非水体缺氧),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提高池塘氧化还原电位最经济做 法是于塘时, 晒塘、 浸塘、 翻耕充分 氧化分解塘底有机质; 带水时可定期 向池底投放高氧化物 ,如高锰酸钾 、 高铁酸钾、 铁矿渣、 过氧化物等,氧化类消毒药亦有 同样效果,要把握好浓度,前提不致于引起细菌的大
量死亡 。
减少有机质和降低氨浓度途径亦很多, 从肥塘环 节开始, 除新塘可少量使用有机肥外, 池塘最好不用 有机肥, 包括发酵有机肥。提倡用发酵液体肥和化 肥, 少量多次使用; 天气晴好, 溶氧充足时使用芽胞 杆菌和光合菌能够快速大量降低有机质和氨氮。 碳氮磷等营养因子平衡问题是我们现在最少关注 的方面。要得到池塘营养需要准确数据是很难的。目 前可以通过池塘藻相得知藻类多样性程度, 从而间接 了解池塘营养因子的大体情况。养殖中后期大部分池 塘有效磷普遍偏低, 可少量多次添加磷酸二氢钙或磷 酸二氢钾改善, 每次泼 300一0 克/ 亩, 50 每隔7一 天 o r
具 防爆型灯具
线以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为宜,故光源多采用高效
节能荧光灯; 其色温应为中间色 (白色) , 既不能过 高 (偏蓝) , 也不能过低 (偏红) ; 显色性应接近自 然
光,以 便清楚辨明被加工物的实际状态, 通常要求显 色指数 Ra ) 9 。因此,建议采用中色温 (4 0 K 左 0 5 右) 自 然色TS 荧光灯管。 1.3 附件选择
酸盐。
二、亚硝酸盐过高的原因 高密度养殖水体大量投喂饵料, 大量残饵、死藻及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等污染物质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不 断在水体中富集。当水体的自 净能力 不足以及时分解这些污染物质时,就 会造成水体的某些营养循环中断。水 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水体的氮 循环过程中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环 节出现中断引起的。水体氮循环过程 中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 盐环节起作用的是硝化菌类和反硝化 菌类细菌,这类细菌因为高密度养殖 水体环境和营养因素无法成长为优势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亚硝酸盐是氨通过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亚铁被亚硝酸盐转化为铁离子导致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或丧失,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发生死亡,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目前常见的处理的办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如过氧化物并在酶的作用下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该类菌体会产生特殊酶),分解利用有机质,除去部分氮源,从而起到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
上述处理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降解速度慢、容易反弹等问题。
为此,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较认同生物酶降解法能很好解决亚硝酸盐的问题。
为了清楚的了解此法的原理,我们首先要明白亚硝酸是从何而来的。
氨的硝化过程具体如下:①NH3 + O2 + 2H+ + 2e-→ NH2OH + H2O②NH2OH + H2O → NO2- + 5H+ + 4e-③2NO2- + O2→ 2NO3- + 4e-此过程都需要有硝化细菌体内的酶参与其中,亚硝酸的积累也就是说第2步反应过程生产的亚硝酸根没有或者是没有及时转化成硝酸根,导致亚硝酸根不断累积。
生物降解法就是通过补充硝化菌体内生物酶制剂让加快第3步反应过程的进行,及时快速地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亚硝立克”是市场上唯一的生物酶制剂产品,该产品能快速稳定地降解亚硝酸盐,而且效果持久,不会对水体造成次生污染,是一款安全、绿色、高效的产品,当使用该产品后亚硝酸立即停止增长,并逐步下降,其下降的速度会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
剖析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

剖析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1.养殖池中亚硝酸盐是如何产生的?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地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而有毒的氨再以过亚硝化细菌或光合细菌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从而亚硝酸盐又可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2.因为在养殖的前期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其所生产的亚硝酸盐,随着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增加,亚硝酸盐的量也不断加大,但是分解亚硝酸盐的硝化细菌产生速度很慢,大约需要20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加上养殖者大量投放几分钟、最多十分钟就繁殖一代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繁殖速率快的有益微生物,很快地充满水体,更加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繁殖。
从而就使亚硝酸盐的降解进度更加迟缓,所以对虾养殖中后期,池中亚硝酸盐普遍偏高。
3.有报道说,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
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后,虾体比较容易形成缺氧的症状,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也就是大家统称为“死底症”、“偷死症”、“冒底”。
尤其在脱壳时,大批虾由于“缺氧”而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
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到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的对虾外表症状有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解剖后显微镜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
4.亚硝酸盐的毒性与水体各理化因子关系密切,它会使氨的毒性增强;亚硝酸盐的毒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pH值对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较小;而亚硝酸盐的毒性随着水的硬度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海水中有极高的硬度和盐度,因此,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中的毒性,池中的其他离子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的毒性,如氯离子(CL-);淡水中亚硝酸盐的致死浓度是海水中的30倍以上。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分析及管理课件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16
• 协同使用有益菌调控水质
养殖过程水色不稳定时,同时施用乳酸 杆菌和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 乳酸杆菌或光合细菌起到净化水质作用, 其培养液含有多种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 分,可促进浮游藻类快速繁殖,芽孢杆菌 可快速降解池中的有机物,转化水质和低 质,又促进水色稳定。
一个重要途径。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6
五、引起亚硝酸盐水平升高的 可能因素
. 养殖密度过大 . 投饲过多 . 不合理的施肥
. 池底淤泥长期未加清理 . 这一硝化作用过程一旦受阻,结果就会
引起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
体内积累。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7
六、亚硝酸盐的毒理作用
.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 鱼类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 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 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 气结合,从而导致血液载氧能力下降甚 至丧失。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17
u协同使用芽孢杆菌和微藻营养素
养殖过程中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引起微 藻死亡“倒藻”时,施用芽孢杆菌降解微藻类残体,同时施用微藻营养 素重新培养浮游藻类,营造良好的水色。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18
u一例治疗措施
. ①第一天 放水20㎝,用解毒灵 1瓶/5亩;两小时 后用亚硝克星(木质素、氧化硅)泼洒(1包200 斤水溶解)
水产与生命科学院6班
15
. 乳酸杆菌
养殖过程中出现水质老化、溶解有机物多、 亚硝酸盐高、 ph过高时施用乳酸杆菌。可快速利 用溶解态有机物如有机酸、糖、肽等,使水质清 爽,而且可以快速降解亚硝酸盐,乳酸杆菌生命 过程中产生的酸可以起到调节水质酸碱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