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个特定阈值时,量变有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有可能从原本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就被称为“耗散结构”。
不确定性:是指没有概率分布能与所考察的事件的结果相联系的情形。
从原因上看,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从程度上看,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环境前景清晰明显、环境前景有几种可能、环境前景有一定范围、环境前景不明确。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能有效处理那些难以抽象为解析形式的数学模型问题,或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的复杂问题的手段。
它为实际应用中多标准、多方案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力的量化支持。
界面:界面已被定义为一种表述事物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概念,这也是一个属性概念,包括人、资源、物等。
这种界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只要二者之间发生联结和作用,就可以将它们的交接状态称为界面。
优化控制:所谓的优化控制就是指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目标的要求。
优化控制是由于资源有限性而产生的选择过程。
集成管理:一般而言,集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拓展管理的视野和疆域,提高各项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管理对象的和谐有序性,增强企业的集成效应。
简答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区别:系统结构说明的是系统内部状态和内部作用,而系统功能说明的是系统外部状态和外部作用。
内部描述是结构描述,而外部描述是指功能描述。
联系:1.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要素和结构的外在表现;2.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结构的变化制约着系统整体的变化发展;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4.功能对结构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对结构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步骤:原则:1.评价的客观性原则;2.方案的可比性原则;3.指标的系统性原则;4.方法的综合性原则;步骤:1.整体说明评价方案;2.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5.进行单项指标评价;6.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内涵,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内涵: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即模仿自然生态环境,按照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大纲主要内容一、信息系统与管理2。
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四、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五、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六、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七。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现八。
信息系统管理九、决策支持系统一.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影响一、信息系统与管理1.信息的概念、性质、分类和计量;(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传播的知识。
信息是真实的、及时的和不完整的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等性质。
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实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其形式包括数字、文本、图形等经过处理后,数据仍然是数据。
为了更好地解释,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能有意义,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对客观世界有影响。
)3.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信息系统是由人力、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工系统,其目的是及时、准确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按照处理的对象,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4.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支持管理职能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5.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之关系二、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面向管理2.综合-对整个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3。
人机系统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包括(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营控制)和(业务处理)。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知识要点:1.数据、信息、知识认识,三者的联系。
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基本对象,从管理信息系统角度来看,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符号的组合。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对接收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数据是基本原料,信息是有规律的数据,知识是有价值及效用的信息。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是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2.信息要素的理解(语义、差异、传递、媒体)语义要素:可以理解为人类语言,也可以是表达的语义,信息的语义使其具有使用价值差异要素: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传递要素:信息经过表现和传递才能为其他对象所感知载体要素:载体是信息内容存的储依体,又是信息内容传播的媒介。
3.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着眼于考虑人们如何应用信息,而不是如何使用机器(计算机).4.系统的概念,组成,主要特点。
概念: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部件为完成特定的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整体;组成:输入、输出、以及联系出入和输出的中间元素;主要特点:1)系统是由部件组成的,部件处于运动状态;2)部件之间存在联系;3)系统的总性能大于各部件性能的和;4)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的,而且这种转换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章知识要点:1.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信息组织的关系。
“扁平型”: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1.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可能性小。
2.有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成本低。
缺点:1.管理幅度增加,管理难度也加大。
2.下属提升机会减少。
“金字塔型”:(锥形式、瘦长型)组织结构:与扁平型刚好相反。
优点:1.管理幅度减少,管理难度减少。
2.下属提升机会增加。
缺点:1.管理层级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度高。
2.不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一、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的定义、数据的定义:数据:是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对客观实体的属性的反映,是发生事件的记录。
简而言之:数据是表示客观实体属性的数值。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特征的反映2.信息是可通信 的3.信息经过加工后可以形成知识知识: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对事物的规律和原理的认识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图们:数据至信息的转换图执行级的信息对于管理级来说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Ⅰ数据是原料,而信息是产品。
管理级信息+决策规则 管理决策汇总数据执行级 信息+决策规则业务数据Ⅱ数据和信息可以相互转换●数据可转换成信息。
►数据被接收者吸收,对其行为产生了影响,就成了信息。
●一级的信息也可能是另一级的数据二、理解信息的各属性(事实性、等级性、 不完全性、滞后性、可压缩) 信息的特征(各属性) a 客观性(事实性)信息的最早概念:“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信的知识” 客观性是信息的第一和最基本的性质。
保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是信息系统第一要务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有6家合资企业,全都安装了计算机系统,要求与母厂信息共享。
可这些伙伴对信息共享不感兴趣,一些重要数据常常不能按要求上网。
美国人却很认真,譬如你这边没有把库存信息输入计算机,他那边就以为你是断炊了,于是火速从美国调运零部件。
当在路上走了6个月的零部件(赶上夏天的长江洪水)送到江西的合资企业后,却发现这种零部件非但不缺而且还大量积压。
美国人沮丧得直跺脚.为什么真实的库存信息不能及时传到母厂,是技术原因还是管理原因? 该案例与虹越花卉CRM 案例的相同点? 信息客观性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 1、信息系统开发者2、信息使用者 b 滞后性(时效性) 信息加工过程数据加工以后成为预信息或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再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信息使用才能产生决策,有决策才有结果。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化(定义、信息高速公路、16大国策)p1-2二、信息的概念、特性3(126)、分类(按管理层次进行分类)p3三、信息的度量p5大小四、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象、知识概念、分类4p6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一、系统的定义、特征、类型p7二、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流、类型2p8三、信息系统发展MISDSSEDPS缩写第三节信息系统与管理一、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P12两个代表二、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论述组织模型第四节信息系统和决策一、决策概念和决策过程P17西蒙决策模型:四阶段二、决策问题的类型关于MISDSS三、各管理层的决策特点:信息类型---决策类型四、决策的科学化第五节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3+1/3种)p25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5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3种)不同管理层的信息特性表2.2=124P28图2.2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一、生产过程的特征工业分类p33名字二、组织规模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四、组织的系统性五、信息处理与人—人机和谐p37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事务型管理系统四、行政机关办公型信息系统五、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第四节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一、MRPⅡ的形成与发展二、MRPⅡ系统的工作原理核心三、MRPⅡ系统的结构四、MRPⅡ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第五节企业资源规划(ERP)一、ERP系统概念的提出二、ERP系统的结构三、ERP的经营理念MRP、MRPⅡ、ERP:三句话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p91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一、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诺兰模型6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策略2优缺点p100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目的、好处、内容4和步骤p91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名、工具一、企业系统规划法(简称BSP法)p95优点、U/C矩阵(作用、正确性)、划分子系统步骤二、关键成功因素法(简称CSF法)第三节企业流程重组一、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BPR二、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与方法第四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一、结构化方法p101(一)结构化系统的开发方法、瀑布模型论述:阶段3、成果、任务、工具(二)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瀑布模型二、原型化法螺旋模型(一)原型化法的基本思想、模型(二)原型化法的优缺点三、面向对象方法的相关概念:对象、类、封装、继承、消息驱动、多态性、核心思想四、CASE方法的含义及特点第六章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任务、建立模型、解决的问题p106第一节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一、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二、可行性分析的报告三、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方法4、内容2第二节管理业务调查一、组织结构调查二、管理功能调查三、管理业务流程调查(一)管理业务流程图概念p109(二)表格分配图第三节数据流程调查一、数据流程调查二、数据流程图的定义、图符4、特点及其画法、作用、正确性检查5第四节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定义、要素名6、内容、及其作用第五节处理逻辑描述工具工具:决策树、判定表、结构化语言的概念及其应用会造表会画树第六节系统化分析概念一、分析系统的目标二、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三、分析系统的数据流程四、功能分析及子系统的划分五、数据属性及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输入与输出分析六、确定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第七节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一、综合计划模型二、生产计划管理模型三、库存管理模型四、财务成本管理模型五、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第八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内容一、新系统的业务流程二、新系统的数据流程三、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四、新系统中数据资源分析五、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第七章系统设计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p130一、系统设计的任务、建立模型、解决的问题二、系统设计的原则:可靠性第二节代码设计p131一、代码的概念及最主要功能二、代码的设计原则三、代码的种类四、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会计算能进行编码规则的说明5点第三节功能结构图p135功能流程图设计图的、模块化的概念第四节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一、常用的系统流程图符号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画法—系统数据关系、概念与数据流图的区别第五节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一、设计依据p138内容二、计算机硬件选择三、计算机网络选择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五、应用软件的选择第六节输出设计一、输出输出设计的内容、方法二、输出报告第七节输入设计一、输入设计的最根本的原则、错误种类、校验方法5678p158二、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三、输入数据校验的方法四、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五、输入屏幕设计的3种方法第八节数据存储设计一、文件的分类p141二、文件设计依据、内容p145三、数据库设计:步骤3、工具第九节处理流程图设计处理流程图的画法第十节制定设计规范设计规范中包括:文件名和程序名的统一格式、编码结构、代码结构、统一的度量等。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免费范文精选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一.题型、题量:名词:5*4=20%;简答:4*8=32%;论述:2*15=30%;案例分析:1*18=18%二、复习重点:1、教材重点章节第2章1-2节第3章2-4节第4章第2-4节第5章1,4节第6章2节第7章1-2,7节第8章1-3,5节第9章1,3节2、课件与课外资料PPT中教材未讲到的内容期中作业和课外调研的内容三.思考题1. 为什么说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成为资源的具体理由:1.它能够表明经营资源的所在以及经营资源的内容(何时、何地、有何物、有多少等)。
在对经营资源的整体化管理,为获取经营资源以及分配经营资源等作出决策时,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2.信息资源能够代替其他资源。
例如,在电子货币中,信息可以代替资金资源,作为“资金”的替代物工作。
3.在将信息数据库化之后,可以作为商品出售,这时信息便具有了物质资源的功能。
4.信息又被当作一种企业资产。
作为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技术、技能等,它们的存在都是不可见的。
这些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最根本源泉之一。
从微观上讲,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可以使决策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即占领市场,取得在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信息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使资源利用更为有效,从而节约有形资源。
同时,合理的信息流动,可以代替人流或物流,起到替代其他有形资源的作用。
不仅如此,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于物质之中,提高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效用。
信息含量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因素。
2. 如何开发信息资源?3. 什么是信息系统?如何理解商务环境中的信息系统?4. 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BPR)?信息系统与流程再造的关系是什么?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ing reengineering,BPR)是以经营者为主导推进的,它主要是要识别出业务过程中生产价值的过程与不生产价值的过程,并对不生产价值的过程进行改造。
?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的五个步骤是:1. 制定经营蓝图及流程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1、P7 数据的理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包括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2、P30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纵向可以分为基层(作业处理层)、中层(战术管理)和高层(战略计划)三个管理层次。
横向可以分为销售子系统、研究开发(即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和人事管理子系统等。
3、P43 图2-3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Unix、OS/2等)、语言处理系统(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FoxPro、Oracle等)、系统服务程序(如诊断程序等)应用软件由信息管理软件(如工资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等)、科学计算程序、文字与表格处理软件(如WPS、Word、Excel等)、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如CAD、CAM、CAI、CAT等)4、P4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通信距离和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按采用的拓扑结构分为星型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和混合型网;按所采用的传输媒体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按信道的宽带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按网络的管理和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5、P45拓扑结构分类及优缺点①分类: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树型②星型拓扑优点: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缺点:对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③环型拓扑优点: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缺点:任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使网络瘫痪,节点增加或减少较困难。
④总线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充,价格低廉,容易安装;缺点: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在各节点的连接,查错比较困难,某台计算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若总线断开则网络将不可使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最终)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大纲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information)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P3)信息具有的特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变换性价值性信息的度量(简答)1、判断标准: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2、计算公式: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其定义公式可写成:H(x)=-∑P(Xi)log2P(Xi) i=1,2,……n其中Xi代表第i个状态,P(Xi)代表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H(x)就是用以消除这个系统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
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简答)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特征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
信息系统(简答)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造系统,目的是及时、准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信息系统的类型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1、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支持办公事务和更新有关的数据库。
作业信息系统通常有以下三部分组成:(1)业务处理系统。
(2)过程控制系统。
(3)办公自动化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主旨(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他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系统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
2、系统的特征(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动态适应性3、系统的组成:系统一般应该包括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二、管理系统: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信息。
三、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管理活动,从纵向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作业管理层。
四、管理决策:1、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非结构化决策;2、战术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半结构化决策;3、作业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结构化决策。
五、信息的概念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2、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构成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属性值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a、数据是反映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表等符号。
b、信息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即可以利用信息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2)联系:a、信息与数据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才是信息,否则就是数据。
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c、数据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信息。
d、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六、信息的特性:1、识别性2、转换性3、传递性4、存储性5、共享性七、信息管理1、信息管理的含义: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把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系统及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应具有以下4个要素:1资源服务。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构成网络,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通信设备。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连接,相互通信交换信息,需要有一条通道。
(1)终端。
例如终端显示器或其他用户工作站。
(2)远程通信处理器。
支持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与连接。
(3)远程通信通道和介质。
数据是在通道和介质上进行传输的。
远程通道是多种介质的组合,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微波系统及通信卫星,通过连接网络中的端点形成远程通信通道。
(4)计算机。
不同类型与规格的计算机经远程通信通道连接在一起完成指定的信息处理。
3协议。
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时,彼此所需要的某些约定和规则。
4网络通信控制软件。
它由控制远程通信活动及管理远程通信功能的程序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一)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1)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
(2)设立检查点(3)用户的积极参加(二)原型法。
原型法的局限性: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
对于大型的系统,如果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体划分,要想直接用屏幕一个一个进行模拟是很困难。
因此,原型法只适用范围于小型的、简单的、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工作程序比较规范的系统。
常用的系统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特点:目标识别突出重点,从重要需求引出规划,容易忽视次要的问题,受成功因素分析结果的制约。
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1根本的。
“根本的”也就是说不是枝节、表面、而是本质的,即革命性的。
2彻底性。
彻底性意味着对企业从深层次开始进行追根溯源,对既定的企业流程、制度以及管理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摒弃以前的流程、管理以及管理,完全进行疾风暴雨式的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1)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处理的的人机系统,它反映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利用过去、当前的数据预测未来,从物流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决策。
2.边际收入: 在企业利润计划模型中, 边际收入是指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现行系统详细调查资料的分析, 分析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以及用户的需求、物流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 从数据和功能上, 进行抽象, 从而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决策支持系统: 以计算机为工具, 应用决策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 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5.多代理技术(供应链系统中):研究供应链代理机制的功能, 不同代理间协调和软件实现等问题。
6.系统环境: 不包括在本系统中, 对本系统产生影响较大因素的集合7、对偶系统: 同样的计算机同时做同样的工作, 被称为对偶系统二、4.信息技术: 内涵: 凡是能拓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
外延(到目前为止): 传感技术: 信息采集;计算机技术: 信息的存储与加工; 通信技术: 信息的传递;控制技术: 信息的调控、硬件、软件之分。
系统设计: 针对新系统的目标, 依据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结构, 确定新系统的运行平台, 确定新系统的软件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设计系统实现的物理方案。
三、数据处理:是指按照应用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总称。
重要环节:输出, 收集-识别、整理、表达、录入。
四、5、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中广泛地利用IT, 使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实现自动化。
五、单项选择1.数据是( )。
A.对客观实物的认识B.客观实物的记录C.文字D.数字2.物流系统有物流作业系统和( )两部分组成。
A.物流信息系统B.运输信息管理系统C.库存信息管理系统D.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3.下面( )不是物流信息的特征。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1.信息与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物质向人类提供材料,能量向人类提供动力,那么信息向人类提供的便是知识和智慧2.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就是负熵。
可以用熵的值来表示信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序程度3信息的特征:客观事实性(信息的第一属性),时效性,共享性,不完全性,价值性,等级性。
(理解)4.信息的分类:按管理层次分: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管理学家Robert N.Anthony(罗伯特.安东尼)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和低层。
相对应这三个管理层次的信息就分别称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作业级信息。
战略级信息:关系到企业长远利益和全局的信息,如企业长远规划、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信息。
战术级信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关系到企业局部和中期利益的信息。
如企业各产品的计划,人、财、物资源的配置等。
作业级信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是基层执行人员需要的各种业务信息。
用来解决经常性的问题,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以保证切实的完成具体任务,如每天统计的产量、销量、原材料的消耗量、职工考勤信息、入库信息、领料信息等。
5.信息的度量:(信息量)信息的基本效用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一则信息所消除的不确定性越高,它的信息量越大(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即信息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成反比.6.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整体性),目的是与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目的性),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是辅助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手段(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7.信息系统的发展:(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主要用于支持组织运行层的日常操作事物,缺乏分析预测功能,不能满足组织经营管理的需要。
从管理层次角度看,EDPS是处于企业组织管理层次中最低层的、最基础的信息系统,是支持企业作业层日常操作的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72课时)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张金城主编2006-01版)2007-122009-2010学年第2学期72课时,18周,4课时/周(201002-201007)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相互关系(P2)1.2信息9个特性(P3-5)1.3信息的生命周期(P6)1.4信息系统的香农模型(P7)1.5系统的定义(P10)1.6系统的三要素(P11)1.7系统的五大特征(P12-13)1.8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P16)1.9MIS的定义(P22)1.10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3)1.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P25--29)1.12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大生命周期(P30--31)1.13一个企业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三层子系统构成-----事务处理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六大开发原则(P36—37)2.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两大开发策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P39)2.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及其比较(P40--45)2.4 面向对象法中的对象的特性有---- 抽象性、封状性、继承性、多态性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3.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兰模型的意义(P54)3.2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P55)3.3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特点(P56)3.4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P57-58)3.5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的概念和步骤(P59)3.6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的定义、工作步骤(P60)3.7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的定义数据类的方法工具---实体法、企业过程法(P61-62)3.8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的方法工具---U/ C矩阵的作用,U/ C矩阵反映了企业过程与其数据类之间的关系(P62-63)3.9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企业重组(BPR)的关系(P64--65)3.10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的内容--- 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战略计划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4.1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管理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P88--91)4.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管理可行性(P73--74)4.3 数据流图的四个基本元素—数据流、文件、加工、数据流源点和终点(P78)4.4 数据流图的分层画法(P82--84)4.5 数据字典的四种条目---数据项、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P85--86)4.6 数据字典的加工算法的描述工具----结构式语言、判定表、判定树,及其互换(P86--87) ※要会案例分析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5.1 系统设计的原则(P93--95)5.2 模块的定义(P96)5.3 模块的三大基本属性---功能、逻辑、状态(P96)5.4 模块的聚合的定义、聚合的7中形式及其聚合度的高低(P99--101)5.5模块的耦合的定义、耦合的3中形式及其耦合度的高低(P101)5.6 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结构的HIPO图画法(P95--99)5.7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分组码、助记码、区间码、密码(P102--103)5.8 文件的分类(P105--106)5.9 数据库的设计分为3步---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5.10 系统结构图中,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顺序、选择、重复循环5.11 模块设计的原则----- 高聚合度,低耦合度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维护、评价6.1 什么是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P112)6.2 系统的调试种类有哪几种-----程序调试、模块级分调、系统总调、性能测试(P120--122)6.3系统的转换方式有哪几种----- 直接转换、平行运行、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P122--123)6.4 系统维护的4大内容---- 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数据文件维护、编码维护、硬件维护(P124--125)6.5 系统管理的5大内容--- 项目管理、运行管理、文档管理(P126--131)6.6 系统评价的内容----- 系统性能进行评价、对系统开发过程的评价(P132)6.7 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 初始成本、追加成本(P132)6.8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P132)6.9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之一-------每个基本控制结构都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6.10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目的与总的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五、应用题(第1题6分,第2、3、4题各8分,共30分)复习提纲(参照PPT课件复习)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一、管理中的信息功能二、信息的概念(一)数据(二)信息(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四)信息的分类(五)信息的特性三、信息的度量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一、系统(一)系统的概念(二)系统的组成二、信息系统(一)信息系统的概念(二)信息系统的类型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第三节制造资源计划一、物料需求计划(MRP)(一)MRP的基本思想(二)闭环物料需求计划(CLMRP)(三)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第四节企业资源计划一、ERP概念二、ERP与MRP-II的关系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一、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二、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考虑的问题第二节制订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第三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一)BSP法的基本思想(二)BSP法的作用(三)BSP方法的特点:(四)U/C矩阵的应用二、关键成功因素法第四节企业流程重组一、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二、流程重组的内容三、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四、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与方法第五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方法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一)“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第一节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一、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二、可行性分析的报告三、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业务调查一、组织结构调查二、业务流程图第三节数据流程调查一、数据流程图第四节数据字典第五节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一、判断树二、判断表(又称决策表)第六节系统化分析一、数据汇总和分析二、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一、系统设计的任务二、系统设计的原则第二节代码设计一、代码的功能二、代码的设计三、代码的种类(一)顺序码(二)区间码(三)助忆码四、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第三节功能结构图设计一、功能结构图第四节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第五节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一、设计依据二、计算机硬件选择三、计算机网络的选择第六节数据存储设计一、文件的分类二、文件设计三、数据库设计第八节输入设计一、输入设计的原则二、输入检验三、输入屏幕设计第九节处理流程图设计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第一节物理系统的实施第二节程序设计一、程序设计的目标二、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第四节程序和系统调试一、程序调试(一)代码测试(二)程序功能测试二、子系统分调三、系统总调第五节系统切换一、系统切换(一)直接切换法(二)并行切换法(三)试点过渡法第七章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第二节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一、系统的维护(一)系统的日常维护(二)系统的应急维护(三)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二、系统文档管理三、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一、填空题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面临新的经济时代和数字化经济的特点,企业要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组织架构从层级向网络转变,因此信息及信息系统、人、还有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
信息即是被加工出来用于决策的特定形式的数据。
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了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运作管理层和非管理层。
个人信息的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形式系统:由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系统的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机构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层次性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输出各种信息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
包括了硬件、软件、数据、过程、人五个组件MIS发展遇到的难题:老化的硬件、软件,个性化的数据结构,一个个自动化的孤岛,企业资源难以共享诺兰模型:计算机应用到组织管理中的六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和目标:提高生产力、加速决策过程、加强团队协作、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和企业联盟、实现全球化、推动组织变革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特点:面向管理决策、综合性、人机系统、结合现代管理手段方法、多学科交叉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基于管理任务的层次结构或是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类型层次划分:战略层(高级经理支持系统ESS)、管理层(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知识层(知识工作系统KW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作业层(事务处理系统TPS)组织中信息系统关系:各类系统之间相关系,事务处理系统是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而高级经理支持系统主要从底层系统接收数据,其他系统之间可以交互数据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MIS战略规划的概念: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集合,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和政策;组织的当前计划和计划的指标体系集合MIS战略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和预算费用基本呈线性上升变化)—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系统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
2、系统的特征(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动态适应性3、系统的组成:系统一般应该包括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二、管理系统: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信息。
三、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管理活动,从纵向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作业管理层。
四、管理决策:1、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非结构化决策;2、战术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半结构化决策;3、作业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结构化决策。
五、信息的概念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2、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构成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属性值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a、数据是反映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表等符号。
b、信息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即可以利用信息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2)联系:a、信息与数据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才是信息,否则就是数据。
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c、数据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信息。
d、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六、信息的特性:1、识别性2、转换性3、传递性4、存储性5、共享性七、信息管理1、信息管理的含义: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2、信息管理的对象:(1)信息资源(2)信息活动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二、安东尼模型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设计和演绎而来的。
“安东尼模型”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活动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
在“安东尼模型”中,首次将制造型企业管理系统视为一个以经营资源为基本元素的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体,系统化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
三、事务处理系统(TPS)TPS是最基本的业务系统,为企业基础层即生产运作层服务的系统,用来记录、处理组织中最基本的操作层数据。
事务处理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两部分。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1、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2、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3、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1)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2)浏览器/Web服务器(B/S)模式五、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诺兰模型)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1、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3、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SCM)4、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5、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6、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BI)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1)必须有开发MIS的实际需要和迫切性(2)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3)必要的资金支持(4)领导重视与业务部门的支持(5)有一支不同层次的开发、使用、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队伍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1、“自顶向下”的策略优点:系统性强,注重整体性、全局性缺点:难度较大,开发周期长,过程繁杂,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自顶向下”法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
2、“自底而上”的策略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完整周密,缺乏整体的系统思考,由于事先没有从整个系统出发充分考虑到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底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它适用于对系统开发工作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和首要任务。
MIS规划是在开发系统之前,首先作出的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用于指导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指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4、系统编码阶段:把设计阶段完成的设计报告转换成软件的程序代码。
5、系统测试阶段:用各种测试方法检查各个部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所以,系统测试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统测试,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单元(功能模块)测试:测试独立的代码模块。
●系统测试:测试代码模块是否正确地集成到整个系统。
●集成测试:检验独立的系统能否一起工作。
●客户验收测试:确定系统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并能使系统用户正确工作。
6、系统实施阶段:将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
信息系统的切换一般有三种方法:(1)直接切换法(2)并行切换法(3)分段(试点过渡)切换法7、系统维护阶段(1)系统的日常维护(2)系统的应急维护(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四、结构化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将系统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优点:①方法简单且易于掌握②“用户为中心”的开发原则③深入调查研究④严格区分工作阶段⑤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⑥开发成果规范化、标准化缺点:①开发周期长②所有需求必须预先明确③系统开发成本高五、原型法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初始系统模型,称做“原型”,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开发人员依据用户提出的评价意见对简易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如此不断地反复修改、直至满足用户的需求。
原型法的优点:1、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开发全过程2、降低了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3、减少了大量的文档编制时间;3、降低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4、开发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1、自行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
2、委托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组织和单位。
3、合作开发:该方式适合于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
4、购买商品化软件:该方式本质上也属于委托开发方式,只是该方式不会明确要求软件提供商量身定做,比较适合于规范化程度较高的领域。
第四章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项目管理为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提供了可控的判定标准,即进度、成本、质量。
为了完成项目管理的目标,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在一些相互冲突的要求中寻求平衡。
(1)在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中寻求平衡(2)在有着不同需求和期望的项目干系人中寻求平衡(3)在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中寻求平衡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授权项目章程是指项目执行组织高层批准的一份以书面签署的确认项目存在的文件,包括对项目的确认、对项目经理的授权和项目目标的概述等。
项目章程是一个正式的文档,它正式的认可一个项目的有效性,并指出项目的目标和管理方向。
它授权项目经理来完成项目,从而保证项目经理可以组织资源用于项目活动。
项目章程通常由项目发起人、出资人或者高层管理人员等签发。
三、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计划1、范围计划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和控制的过程。
这个过程用于确保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对作为项目结果的项目产品以及生产这些产品所用到的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
任务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应用于项目范围管理,是一种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的方法。
工作包是任务分解结构的最低层次的可交付成果,项目完成时,应该完成这些交付成果,这些交付成果也可以通过子项目的方式完成,可将工作包进一步分解为子项目的各个活动。
2、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过程:首先根据任务分解结构的结果,再进一步分解出主要的任务(将WBS进一步细化),确立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活动排序,估算出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最后编制出项目的进度计划。
●关键路径是整个项目的主要矛盾,是确保项目能否按时完成的关键,是网络图中的最长路径,关键路径上的任何活动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延迟。
四、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实施控制1、项目范围控制在管理需求变更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少变更带来的影响:1、细化合同2、开发过程中的控制3、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4、用户参与需求评审5、考虑开发成本2、项目进度控制解决计划延误的措施:(1)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事先在项目计划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如预设“不可预计时间”;(2)在开发过程中要经常与用户沟通,随时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当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延误时,要合理配置资源,适当地增加开发人员或通过加班等方式,最小化关键路径的延误;(4)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难以解决计划延误问题,则需要对原计划进行整体调整,综合平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