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10 议论文阅读考点解读
![强化训练10 议论文阅读考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70611a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6.png)
强化训练议论文阅读一、(2022·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报国无门空遗憾生不逢时辛弃疾①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
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
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
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③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
(《金菊对芙蓉·重阳》)④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⑤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敞、征尘满目。
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满江红·倦客新丰》),却是⑥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
...⑦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⑧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
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
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⑨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⑩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
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⑪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⑫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
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
初中重点文言文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孔孟论学(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初中重点文言文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孔孟论学(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a7a8737e21af45b307a8f9.png)
孔孟论学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①孔子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____”(圣人之中的圣人)、“________”。
《____》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______________编撰而成,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选编的《论语》共四则。
第一则,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自述自己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规律。
Array③第二则,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
④第三则,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⑤第四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
孔子以“____”和“____”为喻,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孟子》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以“________”为喻,以“____”为例,通过二人________的对比,来阐明________的道理。
⑦第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举《尚书》的例子,来证明__________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著名论断作为警句传于后世。
第二部分: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B.本文以学弈二人作对比论述观点。
C.本文阐明了抵御外部诱惑的道理。
D.本文显示了说理雄辩有力的特点。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2)孔孟论学(节选)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d29e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c.png)
《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及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
草根公益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地方群众之间的桥梁,代表着广大地方群众的利益,对于地方治理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政府也有失灵的情况,存在政府权力和职责莫及的地方,所以尽管政府是地方治理的主导者和主要引导者,也不可能同时全部满足地方群众的多样化利益需求。
而草根公益组织作为地方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代表着自身多样化利益,可以向政府反映民众的真实情况,并有组织地和政府一起为民众的利益而服务。
政府在地方治理上扮演着指挥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只是在地方发展的大方向上给予科学的决策,但具体的政策实施需要底层的组织具体负责,仅仅靠乡镇政府和村级干部是远远不够的。
草根公益组织作为地方民众自己的组织,掌握着更加真实、全面的信息,从而可以向政府提供群众的真实情况,促使政府科学合理决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治理。
在我国,由于传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对草根公益组织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和误区,没能够正确认识草根公益组织的地位及其存在的意义。
一方面,政府对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持怀疑态度,不敢放手让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
另一方面,民众认知度不高,对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缺乏基本的情感认同和信心。
同时,社会对于草根公益组织的认知度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行地方治理的有效参与。
由于草根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人士的捐款。
然而,这种单一的资金渠道并不能满足其正常运营,更是让其对政府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严重制约了其参与地方治理的能力,也不利于实现草根公益组织的独立。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11d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e.png)
定边四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必修5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它的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其他名著不同。
它不像《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而是既有大量的山东话,又有大量的江浙话。
两种方言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地域色彩。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宋代“靖康之变”后南北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说话艺术中心南移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我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
大约在中唐时期,说话就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到北宋时期,说话进一步发展,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参请、讲史四家,还有了专题说话艺人、献艺的固定场地。
当时的汴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也包括说话艺术的中心。
靖康之变后,杭州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方官话作为一种强势方言,集中、成片地进入汪洋大海般的吴语区。
同时,杭州原居民使用的吴语方言,因为有周围广大吴语区为依托,也不会被北方官话代替。
两种方言在并存并行的局面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碰撞、磨合,就形成了以两种方言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方言。
《水浒传》的语言就是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水浒传》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成书的。
南末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四种话本的名目,应当是最先出现的小本水浒故事。
最早讲说这些水浒故事的,是南宋初年南移入杭州的鲁西南籍山东人。
他们以山东人、用浓厚的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的故事,受到新移居杭州的广大北方市民和北方士兵的热烈欢迎。
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受众必然也有或多或少的杭州原居民,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
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三二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三二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4ebe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9.png)
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三二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
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
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
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
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
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
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
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
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
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
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
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
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
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
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
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
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
中间画着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
这是画中之主。
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
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
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
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
《胡杨》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胡杨》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9c0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f.png)
《胡杨》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胡杨林斤澜①山民侯道和树林“处”街坊。
他的住房斜了,山墙拱肚子了。
寻思砍棵树打个撑子,进林子踅了几趟,相中一棵半抱粗的胡杨。
树林黑压压的,白天也钻得出来黑毛野猪。
什么树没有?这棵胡杨也不是好材料,只为它挡道——树林里没有什么道不道的,可是侯道相它愣挤出来,不站在该站的地方,这不正挡道?这一位自有规矩。
②侯道砍这棵树的时候,先使镐刨刨地,果然,那根不四下散开,弯弯地挤出来,长腿长爪,好像盘龙。
③这是七十年代末的事儿,老政策“计划”没退,新政策“市场”还未出台。
村干部沉下脸来,拍拍侯道肩膀,说,跟着上区里走一趟吧。
这一去,判了八年。
④劳改中间,侯道挨了训,受了教育。
知道了他“处”街坊的树林,一百年也长不起来。
要是没有了树林,就水土流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要是流失,还真养不住人。
侯道服罪。
⑤后来送到北边沙荒地上,种树。
早上背一壶水出去,做着活,嘴里火烧火燎的,也只敢抿一小口。
为了种一活一,要深刨。
有天,竞刨见树根。
这一片荒漠,眯眼睁眼望酸望痛了眼珠子,也不见一棵草,柴火金贵,树根是宝。
大家细抠起来。
原来也是胡杨,也弯曲绕着走,连腿带爪如盘龙。
侯道暗叫:有一个挤出来的,这一片原先是黑压压的树林!⑥八年期满,因种树成活率高,当地留他当技术员,侯道一心先回家看看,谁知到家不认得街坊了,相处的树林没有了。
莫非着了魔中了邪?有的树茬儿还在,竞有半米多高的!可见是偷砍、乱砍、抢着砍,愣把黑压压的山地,砍成癞痢头。
⑦侯道心想:当年才砍一棵树,判我八年。
如今干部们全都哪里去了?干部全在。
侯道有个本家侄子,在区里当干事。
侯道找上门去,侄子侯晓说,有木材市场啦,能卖钱啦,归个人啦。
您还能赖市场的过?侯道嚷起来:那干部们呢?侯晓叫声叔,说声您还别嚷嚷,干部起了带头作用。
侯道说,不嚷,我可告他们。
⑧侯道认真写了状子,拍到侄子面前,说,你要还是侯家的人,给我递上去。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诸子百家强化训练-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一)(课标版)(解析版)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诸子百家强化训练-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一)(课标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b0618677232f60dccca1b4.png)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训练卷(一)矫正卷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诸子百家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
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的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
而使《诗》与“礼”融合的介质,则是“乐”。
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
前者以《周颂》与《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诗篇为代表,后者以十五“国风”中大部分诗篇为代表。
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记·孔子闲居》)。
在“国风”透露出“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中,除了《周南》《召南》《豳风》主要采用歌功颂德方式之外,其他诗篇大多采用讥失匡恶方式。
这些以讥失匡恶方式来透露“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更是通过艺术途径来干预社会生活而重建礼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通过“讥刺”方式来维护礼制的具体表现。
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在国运兴衰、政治清乖的危急关头,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浓郁的政治情怀,从而展现出他们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比如,郑庄公寤生继立之后,弟共叔段依恃母武姜之宠,初居于京,城邑建制超出定制,既而扩张至西鄙、北鄙,且私下聚粮草、缮甲兵,欲以武姜为内应来突袭庄公。
段之举实属不义不暱,其后果确如庄公所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其无厌之贪为人所讥。
然则,事态发展至京城民众皆叛段,段逃至共,庄公为君、为兄之责亦失,自段贪念初起时便放之纵之,未尽规劝戒止之职,其过失当在讥讽之列。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b606727284b73f2425089.png)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
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
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
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
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
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
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
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
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
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
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
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
2024届高考作文强化训练:时评(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强化训练:时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737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作文强化训练--------时评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又被网友称为贵州“村BA”)由贵州省体育局主办,参赛主体为乡村群众,是全省级别最高、参赛人数最多、周期最长的大型群众性篮球赛事。
赛事举办以来,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并火遍国内外,得到网友点赞,多次冲上热搜。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要媒体持续追踪报道。
贵州“村BA”也向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姚明正式回应贵州“村BA”:看到这样的赛事非常非常开心,那么多人聚集在篮球场边,来参与这项运动,真的非常开心;如果有机会的话,非常希望能去现场感受这么热烈的气氛,从场面上看一票难求,我不确定能不能拿到票。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时评,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相继在网上建立了夸夸群,并且夸夸群都是瞬间就满人。
在夸夸群内,大家求取别人夸奖,也变着法儿夸奖别人。
有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想让大家夸一夸;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与此同时,网上还出现了“喷喷群”。
与“夸夸群”相反,在喷喷群里,大家进行各种吐槽,表达各种不满。
据说,夸夸群和喷喷群都是网络社交中的一种调侃、娱乐和释放压力的渠道。
喷喷群更多的时候是秉持着快乐的精神来抬杠,可以合理地宣泄压力。
为此,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还进行了一场“史诗级辩论”,正方北大辩论队支持“喷喷群更有用”,反方清华辩论队支持“夸夸群更有用”。
你如何看待“夸夸群”“喷喷群”在人群中的流行?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和思考,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时评,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案板块一论述类阅读3分析论证特点——厘清思路明辨理据
![语文学案板块一论述类阅读3分析论证特点——厘清思路明辨理据](https://img.taocdn.com/s3/m/2856a5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c.png)
学案3分析论证特点——厘清思路,明辨理据复习任务 1.继续强化快速准确阅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训练。
2.能够多角度地判断论证分析的正误,掌握解答步骤。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第2题)选项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18—2022年所有全国卷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2022·全国乙,第2题D项)论证方法主要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及论证逻辑,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为重点。
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2021·全国乙,第2题A项)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2020·全国Ⅰ,第2题C项)论证思路结构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
(2021·全国甲,第2题B项)论证效果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论证前提(论证逻辑)可能。
(2018·全国Ⅰ,第2题C项)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2021·全国甲,第2题D项)论证语言知识图要活动一体验真题,整体把握(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专题十四 议论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全国版)(解析版)
![专题十四 议论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全国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ae7c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3.png)
2022~2023学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一、(2022·辽宁葫芦岛·九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笑对痛苦①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林,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病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并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我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吟诵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没有。
他消沉了吗?也没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③那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是,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因此,我们千万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④但是,面对痛苦,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如果盲目乐观,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骄傲自大,滋生不奋斗的思想,以至于离成功越来越远。
真正的笑对痛苦,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既不激进,也不保守。
⑤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
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
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病苦,将会终身遗憾。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波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十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十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fe2e3d750e2524de4187e0c.png)
专题十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4·河南三市二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打仗、狩猎都少不了这一活动,因而古人将‚射‛列为‚六艺‛之一。
《周礼〃地官〃大司徒》就有‚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的语句。
操弓射箭,在今人看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项专门技能,但古人却不是这样看的。
从古籍记载可知,‚射‛在古代曾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这种标准的确定,主要是因为‚射‛不光是技艺,还是人的德行的体现。
在儒家看来,‚射‛与‚仁‛‚礼‛是相关联的。
故《礼记〃射义》又云:‚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认为射法是人的德行所由生,又是人的德行所由见。
高超的射术,原本是勇气与技巧相结合的技艺。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弓箭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兵器。
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力的时代,我们的古人有意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的工具,引导社会走向和平,射礼就此诞生。
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射箭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活动。
射礼作为周礼之一,也是古代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讲究谦和、礼让,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引导方式,也是华夏先民特有的寓教于射的娱乐方式。
古代的箭靶一般用兽皮制作,以较量射中并射穿为目的的比赛,称为‚主皮之射‛。
孔子对这种光讲究力量的比赛很不以为然,认为它违背了‚古之道‛。
《论语〃八佾》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射穿靶子,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不值得看重;更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
因而,儒家巧妙地抓住了射箭与礼乐的结合点,在保留比射的同时,赋予射箭新的灵魂。
射礼按规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大射,是天子、诸侯举办盛大祭祀活动之前所行的射礼;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诸侯待客宴会时的射礼;乡射,是举行乡饮酒礼时所行的射礼,用以竞技、选贤等活动。
2020年高考阅读综合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阅读综合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72ed9cf84b9d529ea7a37.png)
专题强化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表面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
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仿佛大脑被屏蔽了。
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的甚至连床都不愿起,饭也不想吃,但这并不等于他想死。
有人做过统计,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
其一,抑郁症患者如果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
威廉姆斯就是个瘾君子,曾经多次进戒毒所接受治疗,说明他的毒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如果还伴有狂躁症,情况就会变得格外严重。
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
事实上,不少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类病人为躁郁症患者。
威廉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承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说话。
像威廉姆斯这样的情况在演艺界似乎非常普遍,很多演艺界人士都有这种倾向,自杀的比例似乎也相当高。
大家熟悉的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就是一例。
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观点和文外内容印证类—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观点和文外内容印证类—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https://img.taocdn.com/s3/m/2ed411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1.png)
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第9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观点和文外内容印证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是由独特的三峡地区空间地理环境和以里文化为代表的悠久人文传统共同造就的特色鲜明的民俗风貌之一。
从根本上讲,它是对此方百姓特有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透过众多民俗主体进行展示的形式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三峡信仰民俗与生命美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二者有着关于“生命”的共同旨趣和价值内蕴。
生命美学以充满个体感性色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在它看来,人的生命包含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无论哪一重生命,只要在物质或精神时空中得到实现,对象就被认为是美的,主体也由此产生一种深切的关感体验。
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慰藉百姓精神世界、维系社会和谐关系及稳定政权运行秩序等各项功能,展现出巨大的社会意识形态效应。
既然是信仰类民俗,其在个体精神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无疑是最为显著的。
一般而言,人类之所以存在精神信仰,是因为相信万物有灵。
而由万物有灵这一观念转化而来的神灵崇拜信仰在传统三峡信仰民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三峡一带的百姓修建房屋时会邀请善于说唱的贺梁礼官唱念出《上梁礼词》等。
从实用角度讲,贺梁礼官声情并茂的“表演”并不能让房屋变得更牢固更安全;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这种民俗又是寄寓着“娱神娱己”的良好意愿的。
因为此方百姓相信房屋上存在“梁神”和“门神”,贺梁礼官通过近似音乐的说唱行为将房屋主人与这些神灵连接起来,让百姓的心灵获得极大的满足与慰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追求并实现社会生命价值在生命美学视野中有着最为显著的人性论意义。
于此,三峡信仰民俗所表征的神灵崇拜观念可谓是社会生命追求的“价值担当”。
范晔的《后汉书》中记载有“廪君死,魂魄世(化)为白虎”的传说。
作为三峡民众的先祖,廪君不仅留下他个人的身前身后名,而且通过死后“世(化)为白虎”的灵异传说转换为三峡民众信奉膜拜的白虎图腾。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3863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9.png)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9分)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脁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
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
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
但是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秾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晋人的书法是这美的最具体的表现。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又如庖丁之中肯棨,神行于虚。
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论述文一][时间:45分钟分值: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创作与批评之间的最健康的关系状态应该是辩证的对立统一。
文艺批评立足于文艺创作的基础之上,而文艺创作在文艺批评的指导下不断提升。
如果过分对立,针尖对麦芒,冲突不断,无情鞭挞,对创作者和批评者都是伤害;如果过分统一,一团和气,没有了交锋与争鸣,文艺批评也就基本失去了它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取决于文艺创作者的胸怀。
在研讨会上,评论家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对被讨论作品的溢美之词,往往只在结束时,轻描淡写地提一两点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的缺憾,而且这种缺憾往往可以套用在任何一部作品之上,可谓放之四海皆准。
倘若真有评论家尖锐地提出批评的话,作品作者往往会冷眼相对甚至当场争执反驳,更有甚者怒发冲冠、恶语中伤。
这当然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有关,可是更重要的是文艺创作者若不虚怀若谷,便会一叶障目。
对文艺批评,文艺创作者应该具有一颗真诚、宽容、大度之心,能真正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言论,同时也需要自我反省的勇气,越是意见相左的,越要琢磨其缘由。
成功的途径之一,就是听取多方意见,综合判断执行。
对于文艺批评,文艺创作者若能以大气风度笑纳回应,相信必定会推动其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文艺的真正繁荣。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取决于文艺批评者的立场与素质。
所谓立场,就是摆正文艺批评者与文艺创作者之间的位臵。
很多批评家自认为是裁判,而创作者是运动员,常常摆出手握生杀大权、高人一等的姿态,甚至为了哗众取宠,对作品指手画脚,鸡蛋里挑骨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其实文艺批评者固然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但作品的最终评判还是广大读者,所以文艺批评者应把握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职业立场,认清文艺批评者是与作家、艺术家之间的平等对话,目标是为了共同探索真理;应尊重文艺家的劳动,因为尊重文艺家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文艺事业。
同时,文艺批评者的素质也非常关键,这里的素质既包括了个人的艺术素养、足够的理论基础、敏锐的审美眼光、人文关怀的思考、精辟独立的见解,也包括了最重要的公信力与责任心。
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文艺批评者才能引导读者进行有效的审美鉴赏,对文艺创作者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引领,获得其信赖与尊重。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除了对文艺创作者与文艺批评者的要求之外,探索一些有效推动文艺批评与创作健康互动的模式和机制也十分重要。
当下文艺作品面对的是市场,文艺创作者必然会忧虑批判性的文艺批评对其作品销路的影响,所以脱离现实地对作品进行抨击式的文艺批评显然是难以为创作者所接纳、赢得创作者真正欢迎的。
而虚伪的“赞美式”“拔高式”或者“无关痛痒式”的文艺批评,又必然会失信于读者,最终丧失读者,使文艺批评名存实亡。
其实,文艺批评可以尝试分为两个时段,采用两种不同模式进行——即在作品创作完成尚未面世之前,组织专业批评家进行文艺批评,此时的批评应以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为主,帮助作者修改完善作品;在作品正式面世之后,应通过正面积极的文艺评论引导读者欣赏和体味。
(刘祎呐《文艺批评何必指手画脚》,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1.下列关于“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艺创作者对评论家们就他们作品所表达的溢美之词或尖锐言论要能认真听取、虚怀若谷,具有一颗真诚、宽容、大度之心。
B.文艺批评者应把握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职业立场,同时还应具有艺术素养、理论基础、审美眼光等相关文艺批评方面的高素质。
C.摒除虚伪的“赞美式”“拔高式”或者“无关痛痒式”的文艺批评,探索一些有效推动文艺批评与创作健康互动的模式和机制。
D.专业批评家在作者作品创作完成尚未面世之前帮助作者修改完善作品;在作品面世之后,从正面帮助读者欣赏和体味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立足于文艺创作的基础之上,而文艺创作在文艺批评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这样才是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之间最为健康的关系。
B.文艺创作者对文艺批评者的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言论,要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听取多方意见,从而推动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良性互动。
C.文艺批评者只要具备了一个真正批评者的素质,就会对文艺创作者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引领,从而获得他们的信赖与尊重。
D.文艺批评者对作品进行脱离现实的文艺批评很难让创作者所接纳,因为文艺创作者担忧这种文艺批评会影响到他们作品的销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只有在辩证的对立统一这种健康关系中,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也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实现文艺的真正繁荣。
B.文艺批评者虽然对作品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但还应把握好正确的立场,认清关系和目标,因为作品的最终批评者还是广大读者。
C.对文学作品没有实质性交锋和争鸣,一团和气的批评,最终必然会失信于读者,丧失读者,使文艺批评名存实亡。
D.文艺批评者采用两个时段、两种模式对文学创作进行批评,可以扭转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使文学创作和批评健康互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既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城市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
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
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每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每一处名人故居、官府宅第、寺庙宫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造像壁画和墓、碑、塔、坊、井、桥等文化遗存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和文献,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的积淀。
因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远比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复杂得多,同时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所谓托物寄情、托物寄史,从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到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
其中,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往往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这些文化遗产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每一座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总是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
城市文化遗产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
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包括宫殿、衙署、里坊、道路和水系等,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特别是城市中留存至今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
这些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
它们是先人对后人的恩赐,我们必须感谢它,善待它,呵护它。
但是,在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后的今天,人们切实感到城市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已经不多,甚至导致城市历史信息难以全面感知。
为此,在历史性城市的保护上,不但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而且要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4.下列关于“城市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记录着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
B.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城市文化遗产,使人们更为真实地记忆城市,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市历史的积淀。
C.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它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D.城市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文化遗址的保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复杂得多,因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B.有关城市的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和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以及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文化遗产,可以加深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
C.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这些城市文化遗产,我们就可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推知城市文明的现实状况。
D.城市文明凝聚着城市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它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感谢、善待、呵护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在保护我们的中华文明。
B.一个城市只有在建设中努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才有资格入选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
C.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留存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要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这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
D.在城市现代化的“旧城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样才能全面感知城市的历史信息。
课时作业(二)[论述文二][时间:45分钟分值: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
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
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
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
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
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
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