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强化训练(1)
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
![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87ab6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a.png)
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
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因其独到的学习特色受到了诸多家长
的强力推荐。
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以沉浸式学习的方式,将诗词书写与解读、翻译、原句联
想相结合,帮助孩子在理解和深入研读中,迅速拓展词汇量、养成良好的文句分析思维能力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采用大量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意义的古诗练习题,真正把文化理解真果和练习密切结合起来;在渲染古诗文背景的同事,更能激发孩子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热情,让知识的获取和掌握更具有激情和自我驱动力。
从上所言不难看到,采用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孩子在文化知识、词汇量和思维能力方面取得卓越进步。
而对于想要把孩子用平实的学习方式把古典文献的精华传承下去,这就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案了。
总的来说,蓝皮语文系列——古诗文阅读强化训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学习习
惯及成长需求,将古典文献的知识熔铸,令学习更有利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令孩子的学习更加生动而富有收获感。
因此,本训练项目深受家长青睐,值得大力推荐!。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b452b1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0.png)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2665e4763231126fdb11d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王戎早慧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王戎早慧(__________)七岁尝与诸儿游(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A.méiB.mò[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3.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d623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d.png)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一、(2020・内蒙古包头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16分)【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②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③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⑤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1.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⑵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博学而笃志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是很快乐吗?(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3. 找出【乙】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3分)第①章(或: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分)君子 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2分)4. 阅读【乙】文第④⑤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4分)君子看重道义,坚守节操;小人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每点2分,共4分)笃:坚决⑸即之也温即:接近,靠近【参考译文】【乙】孔子说:“君子担忧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卫灵公》)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重严肃;接近他时,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很严肃。
”(《子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里仁》)孔子说:“君子懂得道义,小人(只)懂得利益。
”(《里仁》)孔子说:“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小人身处逆境就会胡作非为。
初中重点文言文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登泰山记(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初中重点文言文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登泰山记(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64662387c24028915fc3fe.png)
登泰山记清姚鼐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①本文是作者____辞官离京回籍的前几个月写的,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清楚地写出了____的推移、____的转换、____的变化。
简略地写上山沿途所见,山上的古迹、木石,而细致的写______,抓住了泰山__________ Array的特点,详略得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③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____________。
④第二部分(第2—3段):写______________。
这部分先叙述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接着写登山过程,再写到达山顶时所见的景色。
⑤第三部分(第4段):________________。
⑥第四部分(第5段):介绍泰山的____:__________。
⑦第五部分(第6段):写所见泰山的________。
⑧本文语言简洁、精工,富有表现力。
如作者连用“____________”五个动词,便写出旅途跋涉情景,用词相当精确。
描绘山顶晚景,"苍山负雪"是________,显出________;"半山居雾"又______,显出________。
⑨描绘泰山日出奇景,更是神采飞动,绚丽多姿。
“负雪”“击面”“承”等词,以人拟物,赋予生物以灵性;“____”“ ____”“ ______”等比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____。
严谨的结构,错落变换的句式,构成了文章内在的韵律美。
⑩古代的"记"是____________。
这种文体,可____,可____,可____,目的往往在于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作者的某个观点。
⑪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文章。
如《小石潭记》是写景,借________抒发作者__________之情;《核舟记》是状物,通过对__________,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是叙事和写景,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则是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的机会写景抒情,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记》是记游,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304ee6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2.png)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上海高考第二篇古文专题练习
![上海高考第二篇古文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52f27c28bd63186bcebbcf4.png)
高考第二篇古文满分强化训练10篇(一)游记篇(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
(13分)虎丘记(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
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
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
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
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
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
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
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
古诗文翻译与强化训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古诗文翻译与强化训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94b80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5.png)
部编语文九上古诗文翻译与强化训练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矫正卷03 文言文阅读关注民生类强化训练(山东原卷版)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矫正卷03 文言文阅读关注民生类强化训练(山东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d3ea1f5fbfc77da369b110.png)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训练卷(一)矫正卷03 文言文阅读关注民生类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
袤少孤,性清正。
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
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
及讽败,论者称焉。
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
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
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
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
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
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
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
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
”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
”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
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
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
拜光禄大夫。
五等初建,封密陵伯。
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
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
今以袤为司空。
”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
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
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
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湖南省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七级语文下学期古文习题强化训练语文讲解
![湖南省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七级语文下学期古文习题强化训练语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8079d0010a6f524cdbf8503.png)
七年级(下)古文习题强化训练(一)、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
1、苔痕上阶绿,。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
3、予独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8、,。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甲光向日金鳞开。
,塞土燕脂凝夜紫。
1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12、,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13、,皎皎河汉女。
,札札弄机杼。
1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1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18、,。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20、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2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2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二)、按要求填空。
1、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是:,。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本文的主旨句是:,。
4、《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表达了将士们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154defc5da50e2534d7f31.png)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南京)“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注]①几希:很少。
②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64641e7866fb84ae55c8d2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遂④大进。
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⑧,少⑨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临:临摹。
②日:每天。
③率:标准。
④遂:于是,就。
⑤于:对,对于。
⑥尝:曾经。
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
⑧简札:信件,书信。
⑨少:同“稍”,稍微。
易:改换,更换。
愈益:愈加,更加。
[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A.有兴趣,肯用功。
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含答案)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6ebef3cc17552706220882.png)
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答复以下问题。
(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只(2)濯清涟而不妖.妖: 艳丽(3)宜.乎众矣宜: 应当(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 开始,刚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的柄)内部贯穿,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爱莲说》中,菊是隐逸(者)的象征;《咏菊》中,菊有耐寒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或:赞美)莲,《咏菊》不喜爱(或:鄙弃)荷。
(2分)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4分)(答复“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参考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阅读之落实教材突破翻译得分点专项强化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之落实教材突破翻译得分点专项强化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b480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e.png)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提升训练】提升训练三文言文阅读之落实教材实词、虚词和句式突破翻译得分点强化训练1.请对下面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对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翻译。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①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②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③公也。
”上曰:“然.④。
(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⑤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⑥之曰:“(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⑦上蔽.⑧,不亡何待!陛下诚.⑨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⑩不治!”上善其言,擢.⑪为侍御史。
(3)上患.⑫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⑬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⑭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4)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⑮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教材联想①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既:③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苏武传》)至:④然: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续表)重点字词教材联想⑤劳:何必劳.神苦思(《谏太宗十思疏》)⑥哂: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⑦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谀:⑧蔽: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⑨诚: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⑩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患:惠王患.之(《屈原列传》)诚: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遗: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景: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子翻译】(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译文:(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01诗词三首-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01诗词三首-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7065d4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8.png)
《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行路难》(其一)(李白)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李白《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面对美食,难以下咽,心情苦闷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行路难》中,作者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李白《行路难》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异曲同工,都以景寄寓前途坎坷难料。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9.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0.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展现“日暮途穷”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劝慰激励自己。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13.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14.《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李白在《行路难》中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古诗文阅读-六、答谢中书书对比 强化训练(教师版)—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古诗文阅读-六、答谢中书书对比 强化训练(教师版)—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9e3e2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8.png)
六、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
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节选自玄奘《大唐西域记》)[注]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舄(xì)卤:含盐碱过多的土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古来共.谈共: 共同俱备四时: 四季(2)四时..(3)北乃.山阜隐轸乃:是(4)西方.土地硗确方: 方向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山川/之美。
B.清流/见底。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西方土/地硗确。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这是大体状况,可以简略地一提吧。
4.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甲】:山川之美;【乙】:封疆之域。
(每点1分,共2分)5.【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甲】文描写,【乙】文记叙。
(每点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命其国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
至于印度的疆域,在此可以提及。
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
三面濒临大海,北面背靠雪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强化训练(1)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纪纲传(节选)纪纲,临邑人,为诸生。
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王与语,说之。
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
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
纲觇帝旨,广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阴事。
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
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
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
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
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
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
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
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瑛如其言,无敢纠者。
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
”遂谋不轨。
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
即日碟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节选自《明史》)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
②摘(tì):揭发。
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④挝(zhuā):击,敲打。
⑤碟(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辟诡黠便:义同《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便”,读pián,能说会道B.深文.诬诋文:义同成语“文过饰非”的“文”,文饰、掩饰C.载入私第,弗予直.直:义同《卖炭翁》中“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通“值”,钱,价钱D.命优童奏乐奉.觞奉:义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奉盆缶秦王”的“奉”,进献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纲叩.马请自效B.忽刑.于市C.籍.故晋王、吴王D.得王冠服服.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王与语,说之B、帝以为忠与羸而不助五国也皆以美于徐公C、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D、我故射不中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朱亥故不复谢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
他因为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平步青云。
B.纪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党羽,诬陷异己,诱取财产;假传诏令,勒取官盐;私造武器,图谋不轨。
C.一次在皇宫内遇见他所嫉恨的都督薛禄,击打薛的头,以至把薛打得脑袋裂开而身亡。
D.纪纲犯下了种种罪行,终于落得个被依法治罪,家属也受到惩治的可悲下场。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
”即驰骑救之。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间.遣使者招彦章间:秘密地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宿:有经验的、老的C.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比:一起D.彦章武人不知书.书:文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B.赐以第宅,供给..甚备 C.必欲招致..之 D.晋已尽有河北..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义守节”品德的一项是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②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③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④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⑤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⑥而嫉岩等所为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
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保全了家人的性命。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
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
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力。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
被俘后不受庄宗的怜爱,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3分) ②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3分)三、(15分,每小题3分)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 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A . 诛奸臣以以.谢天下 彦章以.兵少战败 B . 而.梁末帝昏乱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C .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 常为.俚语谓人曰 D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
高祖父众,众父兴,皆为名儒。
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乃渡江投歆。
太祖①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下蔡长、邵陵令。
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丢子之法。
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②。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③。
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
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
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
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
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开稻田。
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
一冬间皆成。
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
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④,榆皆成藩,五果丰实。
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
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节选自《三国志·郑浑传》)注:①太祖,指曹操。
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明帝,指魏明帝曹睿。
②左冯(p ín ɡ)翊:官名,三国时临晋(今陕西大荔)太守。
⑦京兆尹: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
④五果:核果、肤果、壳果、桧果、角果。
这里泛指果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闻其笃.行 笃:忠厚 B.重.丢子之法 重:重要 C.其治放.此 放:仿效 D.榆皆成藩.藩:行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浑乃.渡江投歆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①明帝闻之.②此丰民之.本也①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由是.民安于农 ②觉今是.而昨非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兴陂堨..,开稻田 陂堨:陂塘和堤坝 B.后稍丰给,无不举赡..举赡:生养子女A. B. C. D.C.比年..大收比年:连年D.浑清素..在公清素:清静朴实14.郑浑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安民利民的事,全都表现他这些事的是①课耕桑②明禁令③兴陂(堨)④树榆果⑤重丢子之法⑥制移居之法A.①③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⑥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针对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都不思生产,也不愿生养子女的严重情况,郑浑在“重丢子之法”的同时,“课使耕桑”,扭转了局势,受到百姓的由衷爱戴。
B.郑浑在京兆尹任上,为新聚百姓制定居住之法,让众、单为伍,信、老为邻;又使其勤耕作,发奸人。
由是盗贼止息,民安于农。
C.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入倍常。
等到曹操的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本文主要选写郑浑一生几件事,通过对他的言行的具体记叙,既表现了他治理有方的杰出政绩,也表现了他“清素在公”的优秀品质,他因此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
16.将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答:(2)取之信然答:四、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范云字彦龙,南阳舞阳人。
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①,日诵九纸。
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王萧)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
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今弼.汝。
”文惠太子尝幸东田观获稻,云时从。
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
”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墙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