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

但因其应用广泛,诸多与此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

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2011年国内心血管病学和临床血脂学专家针对他汀与癌症风险、肾脏损害、新发糖尿病风险、肝脏损害和肌病等5个主要问题进行了仔细、认真地讨论,并将专家的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3期上,这对国人正确使用他汀起到很好推动作用[1]。

201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他汀类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他汀安全性[2]。

2013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通知,进一步提醒中国医生和患者关注他汀安全性。

最近,美国脂质协会专题就他汀安全性问题发表更新版专家共识[3]。

他汀使用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已成为中国医生和广大患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此,专家组经充分讨论,针对目前他汀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处理对策达成如下共识。

一、他汀与肝脏安全性2012年FDA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并建议删除原有他汀药物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

2013年CFDA并未完全赞同FDA的建议,因此,中国医生仍应关注他汀肝脏安全性。

1.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早期临床试验及长期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发现,他汀应用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

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

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患者中,约1%~2%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在一项包含9 360例药物警戒数据中,他汀所致肝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未服用他汀者比较增加3倍,其中以肝酶升高为常见[4]。

与他汀可能相关的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2/10万,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0.2/100万,提示他汀类药物确实有罕见特异性肝损害[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他汀药物治疗的其他临床试验
3.老年心力衰竭 • CORONA(Rosuvastati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心 血管死亡、心梗、卒中主要联合终点发生 率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老年 患者对瑞舒伐他汀治疗依从性、耐受性及 安全性良好。 • Shah 观察3年,出院后使用他汀的心衰患者 比未用者生存率更高。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二级预防 证据
•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4870例 心梗患者,随机服用血脂康胶囊1.2g/d(含 洛伐他汀10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4年。 2550例60-75岁老年亚组分析显示:血脂康 组总死亡危险降低35%,冠心病病死率降低 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 异。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 物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血脂异常特点
• 血脂水平随着增龄发生变化,基因、环境 因素、生活方式与衰老过程中的血脂异常 密切相关。 •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C、LDL-C、TG水 平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升高;与欧美国家相 比,我国老年人TC、LDL-C、TG平均水平低 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他汀类 使用与 否对退 伍军人 死亡率 的比较 研究
汇总 分析
平均 67.3 岁, 46.4% >70岁
退休军 人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一级预防证据
研究 文献 JUPFTER 研究 类别 随机 安慰 对照 亚组 年龄 例数 5695 ≥70岁 人群 LDLC<3.38且 超敏 CRP≥2.0的 无心血管 疾病 没有心梗 病史的高 胆固醇血 症男性 他汀 瑞舒伐 他汀 20mg/d 随访期 (年) 5 结论 一级终点事件比 安慰剂组降低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即使经过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而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构成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要血脂异常表型。

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学术机构组织本领域专家制定并颁布了“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

高TG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关系密切根据现有国内外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资料,“共识”指出,TG增高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PROCAM研究、AFCAPS/TexCAPS研究、CMS研究等均提示,高TG血症与冠心病和(或)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有研究提示,TG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促进白蛋白尿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UKPDS研究结果显示,高TG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风险独立相关。

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LDL-C后,TG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

TNT研究表明,强化他汀治疗仅能使心血管风险进一步降低22%,即他汀降胆固醇达标并不能消除血脂异常所致的全部心血管风险。

而PROVE IT-TIMI 22试验也发现,即使他汀治疗使LDL-C得到最佳控制(<1.8 mmol/L),TG增高(≥2.26 mmol/L)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仍较TG<2.26mmol/L者增高50%。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人群高TG血症患病率为11.9%。

此后陆续报道的国内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中高TG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增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因此,“共识”强调在关注他汀降胆固醇治疗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高TG血症的干预。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避免盲目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而随着年龄增长,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应增加。

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然而,医生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获益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存在担忧。

2010年,我国发布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我国血脂领域专家借鉴近年发布的国际血脂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对指南进行了修订。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特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逐渐增加。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平均水平均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临床证据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的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但目前缺乏转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的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的临床试验数据。

三、治疗目标共识建议,应用他汀前,充分权衡治疗获益风险比,根据个体特点确定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注:非HDL-C = TC-HDL-C i K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耳45 岁,女"岁)、吸烟、HDL-C < 1.04 Inlnot/L(40 mg∕dl)j BMI ⅛28 <g∕∏ιj、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四、药物的选择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类药物。

血脂康胶囊的主要调脂成分为洛伐他汀及他汀类同系物,1.2 g的血脂康胶囊约含10 mg洛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 可考虑下列方法:
• 更改他汀种类:对肌病易感或停用后再次接受他汀治疗 的患者,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
• 调整药物剂量: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相关 肌病,可适当减少他汀用量并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 室指标变化。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15-20 h),为他汀间断用药治疗提供可能。
咪达唑仑、皮质激素、他莫昔 芬、蛋白酶抑制、咪拉地尔、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胺碘酮
利福平、苯巴比妥、 酮康唑、氟康唑、 苯妥英、曲格列酮 磺胺苯吡唑
2021/2/26
引深--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
• 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他汀与CYP450 3A4抑制剂 合用,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 • 辛伐他汀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合用,提高
2021/2/26
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他汀剂量一般不需要特别调整,但起始剂量 不宜过大,并应予以严密监测。
对于老年人群他汀与肾功能的关系,尚无相关资料,由于老年人的 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使用他汀时应评估肾功能, 并随访肾功能变化。
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发生严重肌炎或横纹肌溶解非常罕见,但发生 肌肉症状并不少见,导致停药率增加。老年患者使用他汀时,应注 意是否存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危险因素,并随时复查血清CK水平。 另外应注意肌无力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几率。
2021/2/26
二、他汀与肌肉安全性
•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显示,每百万例 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肌病发生为0.3~2.2例,横纹肌溶 解症为0.3~13.5例-----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出现肌炎 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的,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 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因此,选择药 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用千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价值无可争议,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减少CVD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益处已在大量研究及广泛人群中得到证实,是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的血脂管理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石药物。

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人群的不断扩大、新型降脂药物的相继问世,医学信息的可及性增加和大众媒体科普宣讲的普及,有关他汀类药物使用的顾虑有增加趋势,他汀不耐受诊断与处理的问题逐渐突出。

尽管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组织相继发布了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或共识,但他汀不耐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致使临床实践中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尚欠科学,他汀不耐受被高估的清况时有发生。

多项研究提示,我国人群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血脂达标率明显低千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及临床医师对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欠规范有关。

为提高人们对他汀不耐受的科学认知水平,规范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我国人群血脂达标率,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特组成专家组,全面复习他汀不耐受的全球相关研究数据包括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和耐受渭况的相关资料,参考国外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与共识,制定了《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他汀不耐受基本定义、科学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以期改善我国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提高我国ASCV D的防治水平。

1、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治疗率达标率低,这是我国CV D负担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数据显示,4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3%,其中3.4mmol/� LDL-C < 4.1 mmol/L者占18.4%,lDL-C � 4.1mmol/L者占8.1%但血脂异常患者中仅18.9%接受降脂治疗,.2%得到充分控制。

降脂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2023)

降脂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2023)

他汀类药物
肝酶异常 ▪ 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 考虑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和/
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升高,≥3倍正常值,及合并总胆红素 升高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 对于转氨酶升高在3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 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部分患者经此处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降脂治疗的其他措施
▪ 脂蛋白分离、肝移植、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作为辅助 治疗措施用于FH患者。脂蛋白血浆置换效果肯定。
▪ 脂蛋白分离(LA)是FH,尤其是C水平降低55%~70%。英国和德国指南推荐Lp(a)>150 nmol/L的进展 性冠心病患者进行LA。长期治疗可使皮肤黄色瘤消退。最佳的治疗频率 是每周1次,但多采用每2周1次。妊娠期间LA仍可应用。
▪ 另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海博麦布是近期上市的国产一类新药,其作用机制、 用法和降脂疗效等与依折麦布相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PCSK9抑制剂 ▪ 目前获批上市的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可显著降低平均LDL-C水平达
50%~70% ▪ 依洛尤单抗140 mg或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两周1次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
耐受性良好。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 甘油三酯严重升高(≥5.6 mmol/L),生活方式及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良好
控制甘油三酯水平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大剂量(2~4 g/d)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之间的两两或以上联合。 ▪ 联合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基本不进一步增加贝特类药物单用 的肝肾安全性风险,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出血、心房颤动(与 ω-3脂肪酸应用剂量正相关)以及颜面潮红(与烟酸类药物相关)等。

2015年《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015年《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015年《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刘梅林北京市第二医院心脑血管科陈亚红老年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危人群,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

而出于对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获益及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严重不足。

2015年第5期《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版共识是在2010年发表的《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血脂异常治疗的进展,综合众多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专家的建议更新而成的,本文就该共识推出的背景及要点进行解读。

一、“共识”推出的背景近年血脂异常治疗领域更新了多部指南。

201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发布的“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推荐对<80岁人群进行长期风险管理,提出依据ASCVD的一级或二级预防达到不同的调脂目标值。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降脂治疗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用于ASCVD一级预防、心功能尚好和非透析患者的二级预防,推荐年龄>75岁的ASCVD老年患者使用中等强度[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0%~40%]他汀类药物治疗。

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建议”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预防ASCVD至关重要,治疗强度应根据患者发生ASCVD事件的绝对危险进行调整。

2014年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CE)新版血脂管理指南推荐根据患者危险分层进行不同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推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的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仍以LDL-C为治疗靶点。

因缺乏老年人群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各指南缺乏对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细化措施。

二、“共识”的要点“共识”指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西方人群不同,我国老年人的血脂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摘要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由于对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调脂药物使用不足、停药率高。

本专家共识依据老年人使用调脂药物的临床证据,参考国内外血脂管理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对我国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提出管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老年ASCVD防治工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增龄增加。

血脂异常是ASCVD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由于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群用药不足、停药率高。

为促进我国老年人ASCVD的防治工作,相关多学科专家经多次讨论形成本共识。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血脂异常与基因、年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我国老年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低于西方人群,血脂异常以轻、中度增高为主[4]。

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对163 641名成人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下成人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后呈降低趋势。

二、调脂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防治的临床证据(一)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ASCVD的临床证据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CVD 的患病率、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尚缺乏7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防治ASCVD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

1.他汀类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他汀类药物用于ASCVD一级预防获益的证据,75岁以下老年人多来自随机对照研究,75岁及以上老年人多来自亚组分析及荟萃分析。

HOPE-3(h 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3)研究入选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12 705例(包含中国人3 691例),随访5.6年,结果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使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减少24%,70岁以上亚组分析显示同样获益。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10
(19) (38) (58) (77)
Reduction in LDL-C mmol/L (mg/dL)
0
0.5
1.0
1.5
Hale Waihona Puke 2.0-10(19) (38) (58) (77)
Reduction in LDL-C mmol/L (mg/dL)
1. Lancet 2005; 366: 1267–78
4. IDEAL 研究 : JAMA, 2005, 294(19):2437-2445. 5. SAGA 研究 :circulation, 2007,115(6):700-707. 6.PROVE IT-TIMI22 研究 :N Engl J Med, 2004, 350(15):1495-1504
7. IMPROVE-IT 研究 :Am heart J, 2014, 168(2):205-212.
8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54): 1-11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
非致死性心梗 26%
血运重建 30%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日
Afilalo J, et al. Statin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1(1):37-45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日
内容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Protection
垫!Q生!旦筮塑鲞筮垒翅g塾堡』!!堑婴丛鲤:坦丝垫!Q:!堂:塑。盥!:垒 了20 536例血清Tc>3.51 nunoL/L(135 me/d1)的冠心病、 外周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年龄(64±8.4)岁,随机服用 辛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随访5年的结果显示,辛伐他 汀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3%,冠心病病死率降低18%,主要血 管事件减少2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减少 27%,卒中减少25%,需接受血运蓖建术减少24%。对5806 例65—80岁老年亚组的分析显示,无论入选时患者基线TC 水平如何,老年亚组的获益与年轻亚组相似。Incremental
三、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证据 对老年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总死亡率及心
DOI:10.3760/cma.j.isan.0578・1426.2010.06.028 通信作者: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100034.Email: meilinliu@yahoo.eom;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00044,
0.56,95%C/
0.46—0.69,P<O.001)。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使非致命性 心肌梗死减少55%,非致命性卒中的危险减少48%,心血管 原因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危险降低47%,全因死亡 率降低20%(95%C/0.67—0.97,P=0.02)。2009年欧洲 心脏病学会年会卜对JUPITER研究中5695例≥70岁(平均 74岁)老年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荆相比,瑞舒伐他 汀使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39%(HR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Lowering Arm
L;瑞舒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各8901例;平均年龄66岁;中 位随访时间1.9年。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使主要终点(首 次发生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动 脉血管成形术)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44%(HR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增龄显著升高。

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脂血症是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早已为临床共识。

相对于65岁以下人群,65岁以上患者血脂管理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高龄(≥75岁)老年人群的血脂管理证据尤为不足。

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同服多种药物,因此用药还需考虑治疗成本、药物特性和相互作用、患者体能、虚弱程度以及余寿等。

尤其是≥75岁高龄老年患者,个体差异极大,而且不同的危险因素对高龄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

此外,随着增龄,以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能力逐渐减弱,这种冠状动脉疾病与TC水平之间缺乏更直接的相关性,在高龄女性中更为明显。

缘此,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荟萃了海峡两岸血脂领域的专家,整合现有临床循证证据,深入研讨并撰写《≥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立足于严谨的科学证据,提供具体实用的方法,提出适合我国≥75岁老年患者的血脂评价体系和治疗建议,进而有效管理我国高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1 高龄(≥75岁)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及共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1.1 增龄带来的代谢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从脂肪中摄取的热量百分比逐渐下降。

同时,老年人无功能脂肪组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减少、肝脏胆固醇储量增加等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为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提供更多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引发高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降低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增多,后者更易于转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男性在65岁以前,TC、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在增龄过程中HDL-C相对稳定;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水平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诊断建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类和合适的血脂水平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制定的标准(mmo l/L):合适范围:TC<5.18、LDL-C<3.37、HDL-C≥1.04、TG<1.70边缘升高:TC<5.18~6.19、LDL-C<3.37~4.13、TG<1.76~2.25升高:TC≥6.21、LDL-C≥4.14、HDL-C≥1.55、TG≥2.26降低:HDL-C<1.04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时应重视根据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区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重视由全身性疾病和部分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

极高危:急性冠状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伴有糖尿病。

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也视为极高危。

高危: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T C>5.18 mmo l/L、LDL-C>3.37mmo l /L,②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1,TC≥6.21mmo l/L、LDL-C>4.14mmo l/L。

中危: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1,TC5.18~6.19mmo l/L、LDL-C3.37~4.13mmo l/L;②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6.21mmo l/L、LDL-C≥4.14mmo l/L。

低危: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5.18~6.19mmo l/L、LDL-C3.37~4.14mmo l/L;②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5.18mmo l/L、LDL-C>3.37mmo l/L。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的合理应用作者:刘梅林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1期近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

本文围绕老年人如何合理应用他汀及其安全性进行讨论,旨在呼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调脂达标,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血脂异常及特点血脂水平发生变化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基因和环境因素与衰老过程中的脂代谢变化密切相关。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建议应遵循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老年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合理选择调脂药物。

如无特殊原因或禁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确定降脂治疗的目标值。

与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应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风险与获益,力求得到最大获益。

年龄不应成为高龄老年人(>80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应根据高龄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结合生理年龄、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物情况等,充分衡量调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调脂药物。

使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用药。

由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限,可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甚至更换不同的他汀,尽量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他汀类药物,如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

突然停药后短期内的血脂升高,可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

关注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他汀与肝功能异常肝脏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0.5%~2%。

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内,呈剂量依赖性。

老年人使用常规剂量他汀治疗时,较少发生肝损害。

在使用大剂量他汀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鉴于我国人群肝炎患病率高于西方的现状和人群特点,应重视老年人使用他汀后发生的肝功能异常,及早发现、及时减量或停药是预防老年人他汀相关肝损害的关键。

他汀与肌损害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损害表现:①肌痛或乏力,不伴肌酸激酶增高;②肌炎、肌痛或乏力等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增高;③横纹肌溶解,有肌痛或乏力等肌肉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并出现肌酐升高,常有尿色变深及肌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