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五大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
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 着力推进规模化饲 点 , 开展科学施肥 , 推动本地 区肥料施
质量安全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设, 有利于提高农产 品的档次 , 增强农
经济、 道路防护林 、 用材片林 、 田防护 迁 , 农 一些 具有 极高经 济价值 的水产 品 消失 。 湿地 生 态系统 的生 态服务 功能
加 强 湿 地生 态 修 复 示 范工 程 建 设 。 已经 受到严 重 削弱 , 这将会 严重 阻碍
面 ,构建起能 够有效支撑现代农业 发 设 1 个试验示范基地 , 每村确保有 1 畜 、 名 水及环境检测综合性的检测中心。
展 的物质装备体 系。 农技 员 ; 加强队伍建设 , 强化农技人 员
加 快 建 设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例 行 监
加强农 田水 利建设 。根据 间套 夹 业务培 训 , 加快 知识 更新 , 提高解决 实 测点。开展对生产 、 流通 中的农产品质
期 全 带”即沿江 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带 、 , 城北 五 ” 间 , 市 设 施蔬 菜 种 {
构 建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优化现代农 业的空间布局。 按照对 农业科技创新带 和吕四生态观 光渔业 万亩 , 农产 品出 口基地面积
2 C
市 县访 谈
江苏农鞫经济 I 3 期 第 1 7
立农 产 品质 量监 测点 5 0多个 ,形 成 上 洋港 生 态旅 游风 景 区为框 架 ,建立 以海 展 以及 过 度 滥 捕 , 声 污 染 、 体 污 噪 水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是农业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具有“非对称性”特征,通过政府主导型模式和农户参与型模式两种方式实现技术扩散。
在新阶段,政府主导型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支撑的需要,应鼓励农户参与型模式发展;对于农户参与型模式而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虽然会带来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效率提升,但其成本收益不匹配且对农村发展具有负外部性。
因此,应着力促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引导农户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作用机制;推进方略从作用机制看,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等五大功能。
未来应着力构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体系,包括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科学技术在农村振兴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出发,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并就如何推动科技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科技支撑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的工作重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的振兴政策,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决胜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构建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1 2 科技支撑 是增 加农 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
农 民收入 增长 缓慢 不仅 制 约着 农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而 且 制 约 着我 国 新 农村 建 设 、 城 乡统 筹发 展的需要 。从 19 年 以来农 民收 97 入 增长速度 连续 多年徘徊 。2 0 年 扣除价格 02 因素影 响 ,农 民收 入实 际增长 4. %,而 同 8 期城镇 居民 人均收 入实际增长 l . %,城 乡 4 3 居民收 入之 比为 3 1 l . : I到 了 2 0 年这 一比 03 例拉 大 到 3. 4: 。而 且这 仅 是城 乡间 的 2 l “ 义 差 别 ”,如 果 再 把 城 市 居 民 所 享 有 名 的 、对农 村居 民来 说可 望而 不可 及的 各种 实 物 补 贴 ,如 公 费 医 疗 、失 业 保 险 、最 低 生 活保 障 等计算 在 内 ,城 乡的 “ 实际 差别 ”将 更 大 。我 国农 村 收 入 水 平 低 ,农 民增 收 缓 慢 ,城 乡收 入差 距不 断拉大 ,究其 主要 原 因 是 科技 支撑 的滞 后 。科技 支撑 滞后 直接 导致 了农业 结构 调整 滞后 、劳动 生产率 低 、农产 品附加 值 不高 ,迫 切需 要科 技发挥 支 撑和 引 领作用。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耕种和养殖,而是涉及到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农民从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村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农村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是农村科技创新的基础。
农村科技资源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
加强农村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需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科技资源的保护,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农业做深度融合。
四、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需要得到及时的转化和推广。
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益,才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因此,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鉴定,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开展科技示范项目,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五、加强农村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农村科技创新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
可以通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提高我国农村科技创新的水平。
六、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农民是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可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示范项目,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户 发 放 施 肥 建 议 卡 32 4 O余 份 , 农 户 配 肥 提 供 依 为
据 。同时进 行 了寒 地水 稻移栽 田硅 肥与磷 肥关 系等 的研究 。利用 高炮 、 火箭 影 响天气技 术 , 范 围实现 全
新华 农业 技术推 广服 务 中心是农 业技术 推 广工 作 的服务 机构 , 以核心 示 范 区 为 主体 , 立 了水 田、 建 旱 田示 范试验 区和土 壤化 验室 。先后 投资 3 O多万 3 元, 建设示 范 田 1 . h , 中旱 田 1 . h , 田 8 5 m 其 O 0 m 水 8 5 m 建设 具 有先 进 检 测 设 备 的土 壤 检 测 室 , .h ; 建
体系, 将原来 的三站一 队 ( 植保 站 、 土壤 化验站 、 象 气 站 和人工影 响天气 高 炮 队 ) 原来 种 子 分 公 司 的试 与 验站 合并 , 成立“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 中心 ” 形成 集研 农 ,
发、 引进 、 验 、 范 、 训 、 传 、 广于 一体 的新技 实 示 培 宣 推 术推 广体 系。既组 织 大 范 围科 研 活 动 , 快速 地 把 又 科研新 成果 、 新技术 转换 为生 产力 , 引导农 户进 行专
发展 格 局 。
创新 服务 体系 , 建农 业科技 服务 平 台 、 搭 科技 创新 平 台、 技信 息平 台 , 断研究 探索新 的推 进机制 和 活 科 不
动形 式 , 进农业 科技 成果推 广 和转化 , 促 提高农 民的 科技 素质 , 加快产 业结 构优化 升级 , 为建 设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提供 强有力 的科 技支撑 。
l 搭 建 农 业 科技 服 务 平 台 , 立 农 业 技 术 推 成 广 服 务 中心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探索农村治理体系等。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首先,应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如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以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其次,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农民出行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田灌溉和农业用水问题。
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农村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以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三、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以支持农民发展产业、创业就业。
同时,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要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农村资源回收利用率。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保护好乡村景观和自然资源。
五、提升农民素质和幸福感提升农民素质和幸福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
此外,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六、探索农村治理体系农村治理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效能。
同时,要推进村民自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正文:---------------------------------------------------------------------------------------------------------------------------------------------------- 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6年10月25日)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出我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1、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
增加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同时,安排预算内资金,建立稳定的优质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
进一步完善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机制。
2、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市、县都要抓一批突破性、标志性大项目。
对带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项目和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
加强银企对接,扩大招商引资,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
3、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积极扶持优质粮棉基地建设。
加快奶业的发展,对符合奶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条件的项目,要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集中扶持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加大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
对新建的小型水源工程及相关排灌设施的配套予以适当的支持和补贴。
强化四个支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提高科 技对农 业的贡献率 。二 是发
展 壮 大 “ 型经 济 ” 以产 业 化 推 动 现 龙 ,
龙头 企业扩 大瓜 菜 、 林果 、 畜禽 等劳 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 品的生产 , 走
好“ 一村一 品, 乡一业 ” 一 的产业化发
代农业 。坚持 以工业化 的理念来 谋
品市 场建设 , 着力 构建农户 、 生产 基
开发 区集 中,重点 扶持木 材加工 小 区 、皮 毛加工小 区等专业 小区 的发 展 , 一步拉长 产业链条 , 进 扩大产 业 集群 , 成产业体 系 , 育一批经 济 形 培 实力强 , 科技含量 高 , 射范 围广 的 辐
地、 批发市场 、 配送 中心 、 连锁超市联 结 紧密 的生产加 工销售 网络 ,从生
力组织科 技下 乡活动 ,深 入实施 科
级 ,是 J 快 现代农业 建设 的重要 前 J n 提。 对单县来讲 , 发展 现代农业 , 就是 要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 的同时 , 依托
已经 建成 和正在建设 的 农产品加 工
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必须坚 持
以增 加 农 民收 入 为 蕈 点 ,以 农 业 产
1 9
维普资讯
新 农 村 建 设
产起点 到销售终端 形成完整 的流通
工企业和流通企业 ,鼓励有能力的外 出务工农民同乡创业 ,培育发展一批 专业村和致富带头户。通过实施全 民
创业活动 , 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创业 、
T程 , 十一五” 到“ 末有 5%以上 的行 0 政村通 自来水 。 加强改厕 、 改灶工作 , 在搞好 试点 基础上逐步推 开 , “ 到 十
维普资讯
新 农 村 建 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31•【文号】中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5.12.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2005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陕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XI ’AN UNIVERS ITY OF POSTS AND TE L ECOMMUN ICATIONS Mar.2010Vol 115No 1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忠德(66),男,陕西延川人,西安邮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陕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忠德(西安邮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陕西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农业科技支撑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实施系统联动机制,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持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推动陕西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系统联动;科技支撑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10)02-0028-04 陕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多予少取、放开搞活”等有力举措,经过各相关方面的配合协调,近年来农业产业化、乡村文明化程度大大提高。
涌现出像旬邑县、千阳县这样具有“新农村”建设先期示范意义的先进县,涌现出特色显著、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相适应、有较好产业支持的先进村、镇。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体制不全、机制不灵、政策不到位、资金匮乏、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亟待各级政府关注解决。
可以说,实施系统联动机制,构建全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框架,加快陕西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持体系,是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实现陕西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当务之急。
1 陕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1 财力短缺,建设面狭窄局限于较少的示范对象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无力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支出。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比上年增加491元,按当年价格同比增长18.6%,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按当年价格增长15%,陕西同比增长率高于全国,但人均收入少于全国625元,仍处于较低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以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善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村电网、道路网和网络通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此外,还要注重发展公共设施,建设一流的农村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
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可以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想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收入。
同时,要注重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民合作组织,帮助农民开展集体经济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加大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力度,推进农村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
另外,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化的便利。
五、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农民自治的机制,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
此外,要推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强社会管理的能力,提高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不断增加的农业生产、缓解城市生活压力的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等原因,农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村地区距离现代化尚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变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体系,首先需要清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科技引领和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核心。
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发展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装备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和农业信息化技术,使得农业生产能够更加智能、精准、高效。
其次,在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各地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和针对性。
同时,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该落地生根,紧贴实际,农民群众可以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发展。
其次,在种植上,现代农业还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利用现代农业手段,通过科技改造林果园、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友好和谐。
最后,现代农业还应当注重务实、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到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在最优地选择种植和种子方面务实做好工作。
另外,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农业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农村用工的培训和技能输出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和地位。
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其中,实现农村市场化、劳动力技能发展、网络化等也是进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第一,农村市场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日渐地失衡,市场化已成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发挥农村“三农”市场作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加强科技推广、构建县域现代农业论文
加强科技推广、构建县域现代农业[摘要] 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相继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本文在简要论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会泽县贫困山区农业大县,在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步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条件等六大发展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对策与措施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1.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2.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土地产出、资源利用、灾害防控、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等五种能力。
只有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上述5种能力。
3.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举措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
目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经营性收入和非农工资性收入。
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依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来实现,亦即通过增加产量增收,提高质量增收,节约成本增收,降低能耗增收,延长产业链增收,以及增加附加值增收。
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才能够实现。
?4.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我国粮食要做到基本自给,供求不平衡压力巨大,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加速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产水平,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纵观全县农业发展历程,会泽县农业发展共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新农业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新农业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一、政策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一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推动新农业新农村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鼓励农民组织生产,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还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农业。
三、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政府鼓励农民使用新农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培育新农业技术人才。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加强农技推广,促进科技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
修建农村公路、电网改造、铺设农村宽带等,提升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五、提供金融支持政府推行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
此外,也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六、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他们回乡发展新农业新农村。
提供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创业资金等支持,引导农民工投资兴办农业产业或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七、促进农产品流通政府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
鼓励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物流设施,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政府还推行农产品“进城进超市”工程,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
八、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府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
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乡村广播电视等,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鼓励农民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开展农村文艺活动,弘扬乡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和农产 品供求信息智 能分析 系统 , 建立农业 资源 、 环境 、
产 量 等 基 础 业 的研 究 与 示 范 , 广 旱 作 新 品 种 的栽 培 技 术 , 立 节 水 推 建
农业示范 区。
习平台。 2按 农 民需 求 “ 身定做 ” 根 据 农 民 的需 求 , 乡进 . 量 。 走 村 , 力 开展 送 科 技 下 乡 活 动 。组 织 农 业 专 家 、 授 开 展 大 教 灵 活 多 样 的农 业 科 技 培 训 . 农 民 看得 见 、 得 会 、 得 让 学 用 上 , 农 民 能 快 速 掌 握 先 进 的 实用 技 术 , 决 农 民在 生产 使 解 中遇 到 的 技 术 难 题 。 组织 科 技 大 户 开展 现 身说 法 培训 活 动 , 近 农 民 、 近 生 产 、 近 农 村 , 农 民 朋 友 更 易 接 贴 贴 贴 让 受 , 正 让农 民 体 会 到 科 学 致 富 的 甜 头 , 发 其 学 科 学 、 真 激 用 科 学 的热 情 3丰 富 培 训 内容 。培 训 重 点 是提 高 农 民 生 产 技 术 水 . 平 的农 业 新 知 识 、 品 种 、 技 术 ; 高 农 民 环 保 和食 品 新 新 提 安 全 意 识 的 农 业 环 境保 护 、 公 害 农 产 品 、 品 安 全 、 无 食 标 准 化 生 产 等 知 识 :提 高农 民 经 营管 理水 平 的市 场 经 济 知 识 与 技 能 : 高农 民 转 岗 就 业 能 力 的 所需 知识 和 技 能 : 提 提 高 农 民 职 业 道 德 、法 律 意识 和政 策 水平 的 有关 知 识 和政
提 供 强大 支撑 。 1以科 技 计 划 项 目为 引导 . 进 农 业 新 技 术 、 成 果 . 促 新
构建新农村的五项基本建设
构建新农村的五项基本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构建新农村是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它需要关注五个基本建设,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农村道路。
改善村庄交通条件,提供电力和供水保障等,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此外,还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农村旅游等,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保障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农村厕所设施条件。
还要注重农村村容村貌建设,提升农村乡村风貌,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
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新农村还需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村居民就医和养老难题。
注重农村社会保险的推广,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构建新农村的五项基本建设涵盖了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 践 与 探 索 8_i置量誊量暮誉誊墓謇誊墓墓墓墓誉善誊蚕蚕蚕蚕墓鋈蚕囊瑟瑟 曩 i R i_-_i-_-_____~
■- 一
r
≮
1
、
. 。
篱
】
I ■
:
’
● 一
满 一 : ■
— l
赤
乍 ( 中)
构建 农 业科 技 创 新 服务 体 系 支 撑 社会 主 义新
杨振东 一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
喜
悦
I
杨 振
东
. 年来 , 华 分 公 司充 分 发挥 科 技 先导 作 用 , : 新 积极 构筑 农业 科 技创 新服
三 务体 系 , 建 农业 科 技服 务 平 台 、 技 创 新平 台、 搭 科 科技 信 息平 台 , 断 不
农 业 生 产 效 益 、 效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的 重 要 措 施 。 为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 新 农 有 创
技 推 广 机 制 、 高 农 技 推 广 质 量 、 展 现 代 农 业 以及 落 实 国 家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项 提 发 目、 一 步 优 化 农 业 技 术 服 务 体 系 、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需 要 , 原 来 的 进 推 将
息等 方式 , 训 农业科 技 人 员 、 层 干部 和员 工 , 蒿 培 基 提
三 是 为 领 导 指 挥 和 农 业 生 产 做 好 科 技 服 务 。 利 用
先 进 的 高 炮 、 箭 影 响 天 气 的 技 术 , 范 围 实 现 人 工 火 全
四、 结 小
一
影 响天 气 作 业 , 取 统 一 指 挥 、 范作 业 、 合 防 控 、 采 规 联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1引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必须突出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还要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建基地、兴产业、强龙头、活流通,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要依靠科技,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全面落实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强化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科技体制、机制,龙头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培育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建立良性循环的新型农业综合系统,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弄清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明确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理清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善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新农村建设路径规划书
新农村建设路径规划书近年来,我国农村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和农民人口流失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规划。
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构建富裕宜居的新农村,必须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能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发展农村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新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村社会建设农村社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和医院的设施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医生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关爱,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是农村建设的基础,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排水设施的建设水平,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保障农村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鼓励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组织农民参观学习活动,推动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升。
同时,要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瑰宝。
五、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农村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村委会和农民自治组织,推动农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加强农村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要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便利化生活水平。
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实现农业强国梦想,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一、强化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基础研究。
当前,我国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要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研究体系,培育一批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要加大对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在农业科技领域进行前沿探索,推动科技创新。
还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科技知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研究水平。
二、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要推动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还要积极引导资本向农业科技产业投资,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做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造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困难。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要积极鼓励青年人才从事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校与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打破行业壁垒,培养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NO.0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①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 系。根据要素(如资本、劳动力)都存在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社 会资源方面也应遵循这条规律,而不应承担 全部成本,必须形成多方投入的利益格局, 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根据《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 年 )》 精 神 , 增 加 对 农 村 科 技 工 作 的 投 入 , 在稳定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的 激励政策,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 民营机构和社会的科技投入,为科技支撑体 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结束了农产品 长期短缺的局面,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 国农村产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的严 重后果,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业发展中对环境 带来的危害。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 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发 展绿色农业,用环境友好型代替环境破坏型 的技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既是对经济发展 的要求,也是对科技支撑提出的新要求。
要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 为重要,统筹农业科技上、中、下级的发 展,构建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科研、 技术推广和配套保障机制,全面增强农业科 技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为此笔者 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必 须包括三部分内容: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服 务推广体系和配套保障体系。
②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整合。从组织领 导和力量整合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 提供有力保障。联合有关部门,统筹协调, 形成合力,共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和开展示 范,强化国家和地方科技资源的整合。
③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进步离不开 人才队伍,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必须依 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方法是:抓紧建设 学科带头人队伍;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农技 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要充分运用科技下乡、 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等活动,搭建社会 化农村科普服务平台,宣传科学思想,普及 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 3.2 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模式
162 科技咨询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学 术 论 坛
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3.1.2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
济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政府 指令式的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已经越来越 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 现在:一是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按统购统销方 式进行,而是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二是 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不仅在产中,而且更需 要产前、产后的相应服务。三是对象不再是 公社、大队,而已变成分散的农户及经济组 织。因此现在的科技服务推广机构难以适应 农村农户及经济组织对科技的需求,需要对 原有体系进行创新。创新内容主要包括:
2 制约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的因素
决定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有两个 基本力量——现代农业技术供给的推动力和 需求的拉动力,这两种力量的大小及相互作 用决定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途径和速率。如果 科学技术的供求不一致,即有效需求不能实 现或者是供给无效,将会降低农业科技创新 与进步的速率。 2.1 制约科技发展和科技支撑的需求因素分析
①培养供体服务意识,通过多元化市场 化社会服务体系,引导科技推广供体从以政 府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转变。必须对各种 农业技术按产品、按技术类型、按“公益 性”程度、按其在市场上技术产权可保护程 度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在此基础上,确 定哪些技术推广工作应当由政府的技术推广 部门承担,哪些技术的推广工作可以推向市 场,由非政府部门的企业、公司和民间组织 来承担。
②在农村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 主要是将农户对市场的反应有效地传递给技 术创新者,克服传统农业与农业科研活动生 产经营脱节的弊端,使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 经营融为一体,在科研人员与农业生产经营 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互有需求、双方互利 的关系。
③培育和完善农村技术市场。科技市场 能有效地把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 践中,为此应当制定和有效执行规范市场运 作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技术市场的管 理,确保市场等价交易、公平竞争,维护 市场各方利益,真正发挥技术市场在农业技 术推广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应当 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服务经验,在政府 部门的引导下,以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源 头,以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以 农村科技服务各实体(如农村科技工作推广 站、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专家大 院等)为支撑,以科技中介、专业协会为 传媒,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区域农业科 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速农村科技进步。其主要模式包括:
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实 物补贴,如公费医疗、失业保险、最低生 活保障等计算在内,城乡的“实际差别”将 更大。我国农村收入水平低,农民增收缓 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究其主要原因 是科技支撑的滞后。科技支撑滞后直接导致 了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 品附加值不高,迫切需要科技发挥支撑和引 领作用。 1.3 科技支撑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 径
①依托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 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培养和建设一批区域 性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改良中心分中心,增 强农村科技发展创新能力。依托区域性农业 科技组织,面向农村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需 求,从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筛选科研课 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储 备,实现科技与农村发展的高位嫁接。
3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农业科技 支撑体系
新农村建设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新的要 求,而发挥科技进步在解决“三农”问题 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提 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贡 献。而对新农村建设来说需要建立一套完善 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将科技优势转 化为产业优势,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 水平提高提供支撑作用。 3.1 构建区域科技支撑体系的方法和策略
农业科技需求是指有购买农业技术的需 要,且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此决定现代农 业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促进 作用的是有效需求。而我国农村社会的企业 和农户对现代农业技术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农民收入水平低。 第二,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利益低。 第三,农民整体素质低。 2.2 制约科技发展和科技支撑的供给因素分 析 现代农业技术供给与其需求一样,也存 在有效供给问题,它主要指能够满足现实生 产力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如果技术供给没 有满足现实农业生产发展之需,则表现为农 业技术有效供给短缺。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存 在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着 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农业科研投入水平不高。 第二,农业科研与市场脱节。 第三,农业技术成果特点所决定。
科技支撑体系的策略和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科技支撑体系 “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 3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7)02(b)-0162-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 径。依靠科技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 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 业,时常面临农业资源短缺、农产品竞争力 弱以及农民增收渠道不畅等带来的考验,当 前迫切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构建符合市场经 济发展规律的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农 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NO.0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学 术 论 坛
构建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吕健丞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本文以建设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突破口,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新农村
1 新农村建设对科技支撑提出了迫切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新农村 建设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要求充分发 挥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 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改 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对 科技进步提出了全面的需求。 1.1 科技支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 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要求是生 产发展。要促进生产发展就必须在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 展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农业 资源短缺(突出表现为耕地减少和水资源匮 乏)和生产率水平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 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技术是一种不同 于土地、资本的特殊要素,它可以不断地被 改进和创新,其供给弹性很大。通过不断改 进和创新的技术,其经济增长潜力是无穷 的。因此农业技术进步可以突破农村资源短 缺的瓶颈,实现技术与短缺资源的有效替 代,促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技术进步 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 业链条,引导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 展,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保障粮食生 产和安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所以,要 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依 靠科技支撑。 1.2 科技支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制约着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从 1997 年以来农民收 入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徘徊。2002 年扣除价格 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实际增长 4 . 8 % ,而同 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 13.4%,城乡 居民收入之比为 3.1:1;到了 2003 年这一比 例拉大到 3 . 2 4 : 1 。而且这仅是城乡间的 “ 名 义 差 别 ”, 如 果 再 把 城 市 居 民 所 享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