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推进土左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推进土左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a753a55312b3169a451a4a8.png)
合作专业 组 织 在 服 务
。
“
三
农 和 科 技 推 广 中发 挥 着 越 来
”
体 系 已 基 本 建 成 防疫 队 伍 组 织 健 全 人 员 稳 定 从 技 术
,
, ,
越 重 要 的作用 毕 克 齐林 果 蔬 菜专业 合作社 入 社 会 员达
19 2 8 户 经
, “
上 保证 了全 旗奶 牛养殖 业 的可持续发展
得 到 了有 效 的提 升 成 为农 业 新 产 品 新 技 术 引 进 推 广
,
,
、
善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体 系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工
(
一
作 具 体表现 为 :
,
和服务 三 农 的主力军
“
”
。
)认
真 构 筑 农业 科技 服 务平 台
,
( 三 ) 畜 牧 业 科 技 服 务 体 系异 军 突 起
近 年来 土 左 旗按 照 国家科 技 部制定 的科 技服 务 体
近 年 来 土 左 旗 以 奶 牛 养殖 业 为 主 的 农 区 畜 牧 业 发
,
系 评 价 标 准 和 自治 区 科 技 厅 组 织 实 施 的 科 技 服 务 体 系
展 迅 速 至 2 0 0 7 年来 全 旗奶 牛存栏数达2 4 万 头 存栏 数
,
续 建 了 塔 布赛 等7 处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站 其余 9 处 动 物 防 疫
工
自治 区 级 星 火 科 技 专 家 大 院 伊 利 第 六 牧 场 园 区 被 认 定
,
作站 的改扩建工 作 于2 0 0 8 年全 部完成 全 部工 作站 均
。
。
、 、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陇南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陇南现代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8e3229482fb4daa58d4bdb.png)
业 化 和现 代 农 业 的 培 育 , 取 得 重 大 成 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 并 在农 业科技管理机 术 以及 节水 灌 溉 技 术 、土壤 改 良技 术 、
就。
构方面 , 门条块分割 、 部 职能交叉 、 任务 病虫害与 自然灾害的综 合防治技术等 。 农业 科技 人员管理方面 ,岗位混 乱 , 没 农业 科技 供求脱 节问题 。
与农 技的转化 与推广 , 完善农技推广 的 投入, 促其 实现企业化 经营 , 成农技 形
( ) 建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服 务 协 调 五 构
三 、 强 陇 南 科 技 服 务体 系 建 设 的 社会 化服务体 系。 切实保障政府科技 加 应
( ) 一 构建农 业科 技资 金投入 增长 推 广 的 多 种 传 导模 式 。
要 求 的实 现农业现代 化和 建设新农 村 2 .%只有小学 文化程 度 , 23 具有高 中 以 家 、 高级农业科 技管理 专家 、 农业 技术
的科 技 支 撑 体 系 ,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就
一
上文化程度的只有 38 %。 . 6 较低的文化 专家 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 增加农业科 素质不仅 限制 了农 民对先进 成果 的掌 研 、 教育投入 , 大对农业 科技人 才的 加
( ) 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机制 。 二 构
提。 如何建立一个既能有效解决落后地 广 造 成 了 一 定 的 影 响 。 目前 , 陇南 农 村 首先 , 用 多 种 形式 、 种 渠 道 , 就 一 采 多 造
区发 展 的难 题 , 能反 映市 场 经 济 时 代 劳动力 中仍有 1 . %的文盲 、 又 35 7 半文盲 , 批 涉 农 学 科 带 头 人 、农 业 科 技 型 企 业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4篇)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d2c8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c.png)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有机组织的服务体系。
同时,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也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将从农业科技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护服务、农业市场服务和农业社保服务等方面来论述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
一、农业科技服务的制度建设1.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
制定针对不同区域和农业产业的科技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支持,推动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
2.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二、农业金融服务的制度建设1. 完善农业金融政策。
制定农业金融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降低农业贷款利率,增加农业信贷资源,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题。
2. 建立农业信贷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评估机制和农业信用体系,提高农民的信用度和融资能力,推动农业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 创新农业金融产品。
开发适应不同农业主体和农业产业链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农业基金等,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保护服务的制度建设1. 建立农业生态保护机制。
制定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监测机构,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可靠的农产品质量信息。
3. 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和农业灾后恢复。
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防控机制和农业灾后恢复资金支持机制,提高灾害防控和灾后恢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农业灾害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159a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b.png)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科技先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渗透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1.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提升农民科技素养。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培养一支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全面振兴。
二、主要任务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科研、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针对农民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
4.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
5.促进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
推动农业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具体措施1.政策支持。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2.人才引进。
吸引优秀人才到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为农业科技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3.项目驱动。
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产学研结合。
加强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等环节的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5.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6.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振兴的良好局面。
农业科技行动方案范文(三篇)
![农业科技行动方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b408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b.png)
农业科技行动方案范文一、背景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自然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负荷、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为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制定并实施____年农业科技行动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稳定增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2. 降低环境负荷:借助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3. 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三、重点任务1. 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业机械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精准施肥、精准植保等技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2.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大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投入,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作物抗病虫、逆境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
3.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能力。
加强对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等残留物的监控和检测,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污染。
推广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5. 推进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农田环境修复和污染物减排工作。
推广农田有机改良技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田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6.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提高科技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
2024年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篇)
![2024年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dcbdb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1.png)
2024年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范文2024年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农民对农村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日益增加, 传统的农村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 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农村服务是当前和未来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任务1.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能力。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产品, 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
3.健全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方便度。
4.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5.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1.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投入专业人员,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 提供优质、可行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技术,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2)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引入先进的农业装备和技术, 如智能农机、大数据农业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质量。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 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1)发展农村信用社。
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体系, 提供贷款、储蓄、支付等金融服务, 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2)推广金融科技应用。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 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
(3)建立农业保险系统。
加强我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
![加强我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13e3f2da5e9856a5612600e.png)
. 推 广农 业先 进适 用 技 术 ,加 强农 业技 术 人 才 队伍 建 13 不 断完 善对农 技人 才的考核 制度 ,1 3 建 设 , 大村 一级 农 技人 员 队伍 , 采 取两 条 腿走 路 的 1 . 整 合 资源 , 立 多元化 农技服 务体 系 壮 要 根 据
20 ]2 要鼓励 和支持多元主 方针 。一是要 通过 中央农 业 函授 的学 习 ; 二是要 有 针 浙政发 [0 53 号文件精神 , 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 对 性 地 进行 专 业知 识 培训 ,不 断培养 村 一 级农 技 人 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
一是 要根
高, 科学文化 素质相对低 下 。 这在很 大程度上 制约 了我 据 当地农 技推 广工 作 的需要 , 农技 推广 机构 的人员 将 市农业 良种 良法及科技 成果 的推广 应用 ,影 响了农业 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 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 增效和农 民增收 。 强农村科技服务 体系建设 , 一步 长 而 同步 增 长 ; 是应 加 大农 业科 技 投 入 , 加 进 二 特别 是要 加强农 民科 学技术培训 , 全面推进农 业科 技入 户 , 提高 加 大对农 业实 用技术 推广经 费 的投 入 , 立专 项农 业 设 农 民科学文 化素质 和科 技应用水平 ,是进一 步推进我 科技 推 广经 费 , 当地农 业发展 具有 一定 影 响力 的农 对 各级 政府 及有 关部 门在政 市社会 主义 新农村建设 和农村经济 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 业科 研 和科技 推广 项 目等 , 途径 。笔者 认为 , 加强 我市农村科技 服务体 系建设 , 提 策及 经 费按排 上要给 予一 定 的倾 斜 和支持 , 挥农技 发 高农 民科学 文化素质 , 须做到 以下几 个方面 :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20983f0b4c2e3f5727634d.png)
杨建民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0 25 ) 6 4 0
( 河北省河 间市农 业局 ,河北 河 间
发 展现 代农 业, 技是 第一要 素, 科 农业科 技服 务体 系是 实 但 目前 一些 地方 存 在管 理体 制不 顺 ,法律 地 位不 明 ,缺 少 施 科 技 兴农 的直 接载 体和 重要 支撑 ,并且 今 年 中央 l号 文 固定 的办 公场 所 ,与成 员 的利益 关 系松 散 ,农 民合 作 意识 件也 明 确提 出要 大 幅度增 加 农业科 技 投入 ,推动 农 业科 技 较淡 薄 ,内部 管 理机 制 不 强 ,管 理人 员素 质 不 高 等 问题 。 跨 越 发 展 ,为农 业增 产 、农 民增 收 、农村 繁 荣注 入 强 劲动 由于 组织 过 于松 散 ,农 民管理 能力 有 限 ,其巨 大潜 力 没有 力 。我 市农 业科 技服 务体 系 经过 多年 的建 设 ,已具 备一 定 发挥 出来 ,还 有 待于政 府进 一 步扶 持和 引导 ,使农 民专业 基 础 。但随 着市 场 经济 的发 展 ,现有 的 农 业科技 服 务 机制 合作 经济组 织朝 着 良性化 发展 。 己越来 越 不适 应现 代农 业发 展 的需要 。如 何强 化 农业 科技 二 、对 策 与 建议 服 务工 作 ,加 快科 技服 务体 制 改革 步伐 ,促进 科 技与 经 济 1 强 组织 领导 ,为农 业 科 技推 广 提供 强 有 力 的政 策 . 加 有 机结 合 ,建 立起 适应 全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和现 代 农业 发 展 保 障 需 要的 农业科 技服 务体 系 ,是 当前 亟待 解决 的重大课 题 。 农业 是 弱质 产业 ,比较 效益 低 ,农 业科 技推 广 在市 场
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措施
![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73c3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措施日期:•建设背景与意义•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目录CONTENTS•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预期效果与影响目录CONTENTS01建设背景与意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站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心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显著农业科技推广站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等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中心通过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包括农民技能培训、农业知识普及等,全面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01 02 03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需要通过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01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02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03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意义02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建设一个覆盖全面、服务高效、技术先进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a5fe16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b.png)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遍,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在新形势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的大背景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此来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结合新时代国家提出的政策,以及现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措施,对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整体思路进行系统的思考,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引言新时代的科学技术逐渐提升,在农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的形势,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生产、农业规模化逐渐在农业领域越来越普遍,科学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支撑,推动了农业农村建设。
在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市场供需作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的服务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最大程度的消除三农问题。
1.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也在持续的进步,乡村振兴战略也在不断的落实,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当前大踏步的进展情况下,我国出台了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的整体人均水平的提高。
但是,就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一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种种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对于农村的发展资金投入较少,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不能够跟随时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方案缺乏针对性,对于一些方面的管理较为随意,专业针对性不强。
第三,农村土地制度方案缺乏进一步进行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有些土地产权方案模糊不清。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92edc9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N o n g y e j i n g j i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为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高效的科技服务,是由政府、企业、种植大户、科研机构等主体结构共同组成的网络与组织系统。
要加快农村的供给侧改革,就要将市场供需作为出发点,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为根本目标,加快农技推广机构、高校、技术研究所、企业等市场化科技服务力量的融合,开放充满竞争性、多元性、互补性、协调性、高效性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消除三农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是培育新型产业、优势产业的关键措施,对于推动小型农户走向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集中科技、信息、资金与人才等要素的主要途径。
近几十年来,我国都是以小农户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散户不仅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单元,也是承载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
虽然散户具有种植精细化等优势,但也因为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无法与新时代的快速更迭保持同等速度,这也导致了农技、农机推广速度缓慢、无法广泛运用、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及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等问题。
只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农户经营者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进行改造。
其次,对于进行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主要面临着前期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要消除这些问题,就要利用社会化服务主体所具有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利用先进的农机、农业科技为农户设施农业提供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机耕机收、生产经营一体化等信息服务,这样不但能够高效利用社会上的生产资料,避免农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农村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大力培育新型主体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完善,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通过引导不同类型主体的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6e368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d.png)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服务效能水平,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加强供需对接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为目标,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主体,积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着力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全市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策引导,完善机制。
加强政策创设、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技术支持,探索购买科技服务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坚持主体多元,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科技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农科教推融合,支持引导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站依托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与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把龙头企业、科技服务企业和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第一动力,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坚持服务下沉,便民利民。
按照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思路,以服务全市小农户为根本,把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目标,引导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深入基层,下沉到村到户到主体,把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加速科技成果在农村基层转移转化,提高主导品种到位率和主推技术覆盖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a5a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f.png)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一、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生产是三农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需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力量。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班和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推广优质种子。
加强对优质种子生产和推广的管理,优先培育和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引导农民合理施肥。
加强对农民施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方法,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提供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服务,加强病虫害防控的组织和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改善农村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修建和改造农村公路,提高农村道路网的密度和通行能力,改善农民的交通条件。
2.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加强农村电力建设。
推动农村电网的改造和扩建,提高农民用电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4.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推动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促进农民的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 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和医疗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农业环境保护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需要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584757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f.png)
K e j i x i n y u a n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农业的发展。
所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农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实际生活中农业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对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方法解决农业问题,加快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农业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会从农业科技创新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两个角度综合地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在农业领域实现了极大的飞跃,然后仍然与现代化农业大国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讲需要创新。
无论是农业科技方面还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方面都应该加以创新完善,最终达到现代化农业大国的标准。
一、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1、大力培育农业创新主体。
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企业部门的领导。
因此,需要培养出一部分农业创新的带头人,比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
在此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他们对农业创新事业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响应国家的农业政策,使之成为农业创新的领导者。
然后带领更多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创新。
除此之外,国家农业企业还可以和知名的农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请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交流会,学校也可以在毕业季为企业推荐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到知识与技术的共同提升和创新。
建立一对一帮扶点,为农业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企业可以定期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拓宽工作人员的工作思路。
2、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他们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去推动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而且现代越来越注重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所以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大部分都会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6b52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2.png)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构建新
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适合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4.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
5.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6.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农业人才,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构建起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c0a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0.png)
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科技服务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活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还存在不足,农民缺乏科技服务意识,科研机构、市场和政府的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也有所欠缺。
为此,我们建议制定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方案,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二、目标及措施(一)目标1.提高农民科技服务意识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技服务意识。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对现有的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改进,建立配套的基础信息服务网站,完善科技服务人员和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深化科技服务机制建立科技服务机制,强化科技服务的质量管理和考核机制,推动服务成果转化,增加科技服务的实用性。
(二)措施1.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2.建立信息服务网站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网站,开展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和服务,方便农民了解科技动态和技术指导。
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建立科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技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
4.推动成果转化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尤其针对一些农民抗拒使用新技术的情况,选取一些易推广的技术进行推广,宣传技术的好处和用途,增强科技服务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5.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操作流程本方案的落实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
建议设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科技服务信息掌握、分析和研究,及时发布最新技术资料;向部分农民提供免费科技咨询服务,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联络科技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他们推广和应用新技术。
四、预期效果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素质,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市场化经营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e631a4f46527d3240ce0d9.png)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有效解决科技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银保监局、省金融监管局、省供销社共同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政策背景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各类主体构成的网络与组织系统,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020年7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农〔2020〕192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加强我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我省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按照省委深改委2020年工作要求,在广泛调研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结合江西实际,共同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总体思路1.明确定位、突出重点。
随着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难以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快构建农技推广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为依托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同时,也需厘清明确不同服务主体的职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针对我省农技推广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力量的实际情况,《实施意见》分别提出强化公益服务主责、注重服务实效,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强化服务主体作用、培育壮大服务力量等重点任务。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e168f08de80d4d8d15a4f55.png)
技 示范户和承包经 营户为 主,充分发挥 f f 的桥梁纽 带和辐射 带动作  ̄f l 用; 二是在服务 内容上 , 由原来单纯推广 农业生产技 术转为生产 、 工 、 加
流通 一起 抓 ; 三是 在服务 目标 上 , 由原有 的追 求产量最 大化转为追求 效 益最大化 , 通过调整结构 、 高品质 , 提 增加农 民收入 ; 四是在服务方式上 , 由原来 的以印发技 术资料 , 展经营服务 为主转为搞技术 承包 、 示范 开 办 样板 、 技术培训 ; 抓 五是在服 务范围上 , 由原来 的产 前、 产巾服务 向产后 延伸 , 使产品销出去并获得较好利 益。实现这“ 五个转 变” 新阶段 对农 是 村科技服务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 实现“ 是 科技兴农 ” 的必然要 求。在创建 新 的农村科 技服务体 系过程 巾,应 与不断完善 的市场农业 新格局 相适
编 号 :0 5 6 3 ( 0 8 0 — 19 0 lo — 0 3 2 0 )2 0 4 — 3
S I E H I F R A I N D V L P E T&E O O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 N MY
技 服 务 创 新 体 系建 设 的 思 路 与 对 策 。 关键词 : 农村 科技 创新 服 务体 系 ; 技 特 派 员; 治 市 科 长 中 图分 类 号 :3 32 F0.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一
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是有效促进农村科技 与经济有机结合 , 充分 发挥政 府引导和市场调 节作用 , 推动产 学研 、 农科 教协调发展 的科技 服 务新模式 , 是农业发展 、 农村进 步 、 民增 收的重要 保障机制之一 。 农 阂此 , 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在 当前新农村建设 巾就 显得非 常重要 。
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97d64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b.png)
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家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实施了多项政策以推动农业现代化。
以下是一些相关政策:
1. 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鼓励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2.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政府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用于展示农业科技的先进成果和创新模式,帮助农民了解和学习新技术。
3. 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政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推广和培训,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传授给农民,提高其科技水平和技术储备。
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政府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鼓励科技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技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农业科技咨询和技术支持,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6.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农牧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农牧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https://img.taocdn.com/s3/m/f2f1751852d380eb62946da0.png)
年来 , 和林 县 委 、 政 府和 科技 部 门在农 牧业 科 技信 息 县 服 务 体 系 建设 中 , 足 县 情 、 应 形 势 , 立 顺 坚持 “ 际 、 实 实 用、 实效 ” 的原则 , 自治 区成立 六十 周年 大庆和2 0 年 以 08
全 市两个 文 明现 场会 在和林 县 召开 为契机 , 重点 围绕农
成 员单位 联 席会 议 制度 , 一 事一 议 、 事 特议 ” 原 以“ 特 为 则 . 年举 行两 次 以上联 席 工作 会 议 , 门研 究 全 县 科 每 专
的 “ 自治 区农 村牧 区科 技 服 务 体 系 建设 方 案 ”和 市科 技
局 关 于 “ 技 信 息服 务平 台 科 建设 ” 的要 求 , 合 当地 科技 结 服 务工 作 的实 际 ,从 2 0 年 05 起 着手 创 建农 牧 业科 技 服务 体 系 ,相 继组 织 实施 了不 同 形 式科 技 服务 “ 三农 ”的 工
。
技 服务工 作 。20 年 , 0 5 科技 服务体 系建设 领 导小 组专 题 召开会 议 , 审议 通 过 了《 林县 科 技信 息 服 务体 系 建 设 和 实施方案 》 《 和 和林县 科技 服务工 作细则 》 0 6 。2 0 年县 人 民政府制 定 了《 和林 县社会 主义 新农村 建设 实施 方案 》 , 把科技服 务工 作纳 入全县 新农村 总体 规划 之 中。 县人 民 政府 每年 把科 技 经费 列 入财 政 预算 ,0 5 预算 29 20 年 7 万 元 。实 际支 出28 8 万元 ;0 6 预算2 0 元 ,实际支 出 2 0年 2万 27 元 ;07 4万 20 年预 算30 2 万元 ,实 际支 出3 0 2 万元 ;0 8 2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刘刚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
而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要努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但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相比,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进一步认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领域,形成了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杂交水稻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之一,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差距,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继续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科学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农业主产区、农业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及企业,要加强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并力争取得进一步突破。
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农业生物制剂等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
要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要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标准化育秧、机插播等重大增产增收技术。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应有之义,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有关部门要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等加快推广应用。
要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
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
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
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鼓励商贸、邮政、医药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同时,还要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