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共29页文档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知识
阴阳五行理论在 诊断和治疗骨伤 疾病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在 预防和康复骨伤 疾病中的应用
脏腑经络理论与骨伤的关系
脏腑经络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经络等组成,相 互影响,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骨伤与脏腑的关系:骨伤可能影响脏腑功能,如骨折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影响脏腑功能。
骨伤与经络的关系:骨伤可能影响经络的通畅,如骨折可能导致经络阻塞,影 响气血运行。
中药现代化研究:如中药有 效成分的提取、药理研究等
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现代 化研究:如电针、激光针灸等
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如X光、 CT、MRI等在骨伤诊断中的应 用
中医骨伤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研究:如与生物力学、材料
科学等的结合
中医骨伤科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现代科技与中医骨伤科学的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
骨伤患者的日常保健与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 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 养物质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增强 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遵医嘱使用药物和理疗方 法,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 恢复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1
添加章节标题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与起源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背景
早期中医骨伤科学主要依靠经 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 的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 多次发展和变革,逐渐形成了
现代中医骨伤科学体系
中医骨伤科学起源于古代中 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学在中国医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医学的
中医骨伤科护理科普知识
预防为主:中医骨伤科注重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锻炼等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骨伤疾病的发生。
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跌打损伤、交通事故、长期劳损等 内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骨质疏松等 病机:包括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使用范围:适用于各种骨伤疾病,如骨折、伤筋等 使用方法:将中药煎汤后倒入盆中,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 再浸泡患处。
病不 的同 护骨 理伤 重科 点疾
颈椎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日常姿势: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睡姿和活动姿势。 颈部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屈等。 预防感染:保持颈部清洁,预防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颈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冷敷技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热敷技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的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
推拿按摩技术
定义:推拿按摩 是中医骨伤科常 用护理技术之一
作用:舒缓肌肉 紧张和促进血液 循环
方法:通过手法 推拿和按摩,对 不同部位进行操 作
应用:常用于治 疗各种骨伤科疾 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骨伤科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因 饮食不当而影响病情恢复。
骨伤科疾病的情志护理方法
骨伤科疾病对患者的心理 影响
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情志护理的方法:疏导、 沟通、心理辅导等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促进康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基础
纪——11世纪)的主要贡献 • ①对于骨病的认识:甲骨文中
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 描述; • ②酒的发现和使用:是最早的 兴奋剂和麻醉剂,有止痛、行 血脉的作用。
(2)周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 年)对骨伤科的贡献
• ①医事制度中对骨伤科专业的划分: • 《周礼.天官冢》:“医师掌医之政令,聚医药以供医事。”并将医
中医骨伤科基础
绪论
• 目的要求: • 1.了解骨伤科基础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2.掌握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内容: •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和发展; • 2.历代中医骨科的主要成就; • 3.现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时间:40min×3
一、中医骨伤科基础的基本概念
•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研究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骨 伤科疾病的诊断、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正骨手法、 固定、药物治疗、手术及功能锻炼。)的一门学 科。
味节之。”等内治思想。
3.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0年)
• (1)骨伤科文献成就
• ①《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 • 《足臂十一脉灸经》:“折骨绝筋”——闭合性骨折 • 《阴阳脉死候》: “折骨列肤”——开放性骨折 • 《五十二病方》:中药247种,方剂283个,治伤17首,治胫2首。 • 《帛书导引图》 • ②《黄帝内经》:a\系统解剖学知识;b\治疗痿痹痈疽法;c\确立以针灸为主要治疗
(4)简易外科手术
• 发现了石镰(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 化时期)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lǐ)酒、镵石、挢引……,乃 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脑髓,揲荒爪幕,湔 浣肠胃,漱涤五脏 。”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中医骨伤科学~~~~~~~~~~~~~~~~~~~~第一讲第一单元总论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定义和学科范围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由外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害和疾病的学科。
学科范围中医骨伤科基本包括了西医骨科的诊疗范围。
即需要诊治除头部以外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损伤和疾病。
由于骨骼一肌肉系统又与周围神经、脊髓和周围血管关系密切,所以一部分周围神经、脊髓、周围血管的损伤和疾病也应在骨科接受诊断与治疗。
必须指出,中医骨伤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必须面对一部分头部损伤病人,所以其诊疗范围比西医骨科更大,要求中医骨伤科医师的知识面更宽广。
中医骨伤科研究与治疗的主要内容(一) 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筋伤(软组织损伤)、内伤(创伤并发症)。
(二)骨病:包括骨关节先天性畸形,如成骨不全(脆骨病)、软骨发育不全、石骨症、颈肋、斜颈、半椎体畸形、脊椎裂、先天性肩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关节感染,结核、各种关节炎、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等,骨肿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
第二节骨伤科的临床理学诊断法一、望诊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也要有基本要领和方法;要看出明显的异常,也要发现轻微的改变。
要熟悉正常状态及正常范围的变异;进行对称部位的比较。
(一) 望诊方法1、显露足够的范围——病变主诉部位与牵涉部位可以很大,一般上肢与肩带病要露出上半身躯干;脊柱、骨盆、下肢最好脱去全衣。
损伤越重、显露越广。
2、取适当位置——上肢及肩带以站、坐为佳;脊柱、骨盆、下肢以先站后卧为要,因部分肢体参差及腰背肌自主性肌紧张于俯卧位消失。
3、卧位要有硬板床,立位要赤足。
4、光线好、辨皮色看循环。
5、静态结合动态(二) 望诊内容体态——人的身材轮廓。
人生长发育三个旺盛期:5、10岁、青春期:骨骺病损在旺盛期更显;原发性脊柱侧凸在青春期发展迅速,过后停止发展。
有些病有特殊体态:软骨发育不全——躯干正常而肢体短小;1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骨骺骨生长迅速——“巨人症”——体态高大而匀称,生长随骨骺线闭合而停止长高;但又影响膜内化骨而成“肢端肥大症”。
中医骨伤科基础
题型:一名词解释(10*2’)二单选(30*1’)三简答(6*5’)四问答(2*10’)中医骨伤科基础重点名词解释:1、传达暴力:(P7)传达暴力多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纵向轴心作用力形成,易发生在四肢和脊柱。
2、筋缩:(P29)指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挛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3、筋萎:(P29)指筋伤后筋腱功能减弱,萎软无力。
4、筋断:(P78)指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核血管等断裂。
5、中心脱位:(P79)指杵骨穿破臼底,从臼底脱出关节者,可见于髋关节。
6、放射痛:(P68)有些疾病除局部疼痛外,亦可在病灶的周围出现疼痛,称为放射痛。
7、托马斯征:(P131)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用于检查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8、肘后三角:(P126)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上踝,外上课和尺骨鹰嘴突三点的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9、反射性膀胱:(P155)膀胱充满时下腹部有胀感,有时出现轻微头胀,出汗或其他不适,抓摸大腿内侧,腹股沟或会阴部皮肤等刺激,常可诱起排尿。
10、皮肤牵引:(P240)利用粘贴于皮肤的粘胶条(或乳胶海绵条)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皮肤,间接牵拉肌肉和骨骼,而达到患肢复位,固定与休息的目的。
11、撬拨复位法:(P348)凡采用手法不易整复的撕脱骨折、关节内骨折、关节邻近骨折或脱位,可用钢针穿过皮肤,对骨折块或关节部分作撬拨复位。
在撬拨复位过程中,常需牵引或手法复位相配合。
12、假关节:(P97)假关节活动,指间关节部位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见于骨折不愈合或先天性骨缺损者。
13、克氏骨圆针:(P261)直径0.6~3.0毫米,长70~280毫米的骨圆针。
14、骨牵引术:(P242)骨牵引系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骨圆针或牵引钳,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起复位、固定与休息作用。
15、拾物实验:(P116)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脊柱前屈功能前屈功能有无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南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内容提要】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
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骨”、“伤科”等。
一、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
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
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他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二、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
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
酒是最早的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
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并已应用活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
周代已有医政的设置和医疗的分科。
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其中疡医就是外科和骨伤科医生,其职责是:“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金疡(郑玄注:"刀创也")即指刀、戈、剑、戟等金属器所致的开放性创伤;折疡(郑玄注:"踠跌,《方言》注:"踠跌,谓手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损肢体。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_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临床检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第三节四诊-·第四节骨与关 检查方法-·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化热,或因血容 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二、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空虚5、弹性固定
外因-外力损伤-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外因-·1、外力损伤-●-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d持续芳累.如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的操作-·2、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外感六淫可 起筋骨、关节疾患,导致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3、邪毒感染外伤后在感染毒邪,或邪毒从伤-口乘虚 入,瘀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脓,-脓毒不泄,蚀筋破骨,则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切诊-一、脉诊-一浮脉-轻按应指即得,重按之后反觉脉搏的搏动力量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见于新伤瘀肿、疼痛刷烈或兼有表征时。-二沉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一般主病在里,内伤气血,多见 腰脊损伤疼-痛。-三迟脉-脉搏至数缓慢,每息脉来不足4至,一般迟脉主寒、主阳虚,多见于伤-筋挛 、Al血凝滞等症。-四数脉-每息脉来超过5至以上。数而有力,多为实热;虚数无力者多属阴虚。-多 于一般损伤发热。-五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多见于胸部挫伤,血实气奎及妊娠-期。 六涩脉-指脉形不流利,细而迟,艰涩如轻刀刮竹,多见于气滞血瘀。
问诊-一、询问一般情况-1.主诉-2.问受伤的原因-3.问伤势-4.问受伤的时间-5.问跌仆、 挫、扭捩、堕坠以及询问暴力的性-质、方向、情绪-6.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沉-7. 全身情况-二、问过去史、家庭及音-三、听入臼声-四、听筋的响声a关节摩擦音;b肌腱-弹响声与 发音;c关节响声。-五、听啼哭声-六、听创伤下皮下气肿的捻发音-七、闻气味
中医骨伤科普
中医骨伤科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创伤和疼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医骨伤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中医骨伤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理论基础中医骨伤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骨骼和关节是由经络贯穿,并受到脏腑气血的调控。
骨骼关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阻滞、痰湿痰热等病因引起的。
治疗骨伤病症需要根据病因病机,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调和阴阳五行,恢复正常的脏腑气血运行。
二、常见疾病中医骨伤科主要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疼痛、骨质增生等。
关节疼痛是中医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中医骨伤科治疗关节疼痛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达到镇痛、消炎、促进软组织修复等效果。
三、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和运动疗法等。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疗法之一,通过在穴位用针刺激来调节气血,恢复经络畅通,达到疼痛缓解、活血化瘀的效果。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筋骨,舒筋活络。
中药疗法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活血化瘀、调气止痛的方剂。
运动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促进软组织修复。
四、预防保健中医骨伤科强调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认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做到“饮食有节、心情愉快、适度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定期进行中医推拿、针灸保健也是预防骨伤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深具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
在现代社会,中医骨伤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骨伤问题。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2、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3、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4、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5、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6、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7、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9、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
10、筋断裂:系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临床表现。
11、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
12、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13、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1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15、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治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在发展史上,晋代的XXX提出了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隋代的巢元方提出了清创四要点,XXX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元代的XXX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XXX施用了“悬吊复位法”,清代的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包括皮、肉、筋、骨、脉损伤,内伤包括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损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和旧伤。
损伤的部位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伤和重伤。
损伤的病因包括外力伤害、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和内因,而损伤的病机则是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在诊断方面,损伤的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和特殊症状体征,如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
而骨病的症状体征则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和窦道。
在骨与关节检查方面,肌张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肌肉无收缩时为级。
1.肌肉瘫痪的分类:Ⅰ级:肌肉几乎完全瘫痪,不能移动关节。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
Ⅲ级: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无法抵抗阻力。
Ⅳ级:能够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够抵抗强大的阻力,正常运动肢体。
2.临床检查方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用于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法、邻肢夹角法。
4.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分为内治法分期,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常用方剂包括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等。
(医学课件)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两种气相互结合而形成“真气”成为人体 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 基本的力量,血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变 化而成,有营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作用,气 为血之帅,血随之而与运行,血为气之守,气 得之而静谧。
15
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一)伤气 (1)气滞 (2)气闭 (3)气虚 (4)气脱
(二)伤血 (1)血瘀 (2)血虚 (3)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即肾的先天之精与水谷后天之精,津液是人体内 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是指体液而言,清而 稀薄者称为津,浊而浓稠者称为液,两者可互相 转化,有充盈空窍,滑利关节,润泽皮肤、肌肉、 筋膜、软骨,濡养脑髓和骨髓,即填精补髓等生 理功能。
12
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
(1)伤皮肉 (2)伤筋 (3)伤骨
13
气血精津病机
气血的生理功能: 气血运行全身,周流不息,外而充养皮肉
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气血与人体的一切 生理活动和各种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气一方面 来源于与生俱来的肾之精气,另一方面来源于 从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 前者为先天之气,后者乃后天之气。
LOGO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损伤的分类
1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 引起的皮肤、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 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在《礼记.月令孟 秋》则进一步将损伤分为伤(皮伤)、创(肉 创)、折(骨折)、断(骨肉皆断离)四类。
2
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临床可分为骨折、 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 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 证。
11
皮肉筋骨病机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病症目标来说,中医骨科以及西医骨科并没有根本区别,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西医骨科在现代化治疗过程中,同样会使用中医骨科的方法治疗远端骨折;中医骨科医生也会采用现代化骨科的方法治疗复杂性骨折问题。
一、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中医骨伤科中医骨伤科隶属于临床医学领域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防止骨折、伤筋、脱位和内伤的专业学科,严格来说中医骨伤科并不完全属于中医领域,因为该科室的建立和发展是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但是所使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则充分结合了现代化医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中医骨伤科包含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二)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从本质上来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分科的一种,其治疗方式与探病流程与西医骨科十分相似,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病症,因此中医骨伤科的常见治疗病症包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相比西医的骨科来说,中医骨伤科诊断利用望闻问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中药、正骨、按摩、针灸以及夹板固定等方式治疗疾病;而西医骨科诊断利用视触叩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治疗骨骼疾病时,主要利用手术的方式,并结合内外固定法医治,而相对复杂性创伤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优越成熟,但是中医骨伤科由于使用中医整体系统化的疗法,可以在不开刀手术的情况下治疗病症,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中医治疗相对比较灵活,能够更快的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
二、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防治(一)辨证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治疗过程中,腰间盘突出的病症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病症种类之一,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症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分辨患者病症的种类。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骨科基础知识
(二)气血的病理变化
伤气
–1、气滞:由损伤而导致气的运行障碍,气机壅滞不通。 气滞在伤科中多见于胸胁腰背部屏伤或挫伤 临床表现:伤处胀闷疼痛,疼痛范围较广,走窜不定,
局部无明显肿胀,无明确压痛点。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苍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脉微弱等。
– 5、气逆:损伤肝胃,气机上逆。临床表现:恶心呕 吐,嗳气频繁。
伤血
1、血瘀:伤科中多由于局部损伤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局部肿胀或有青紫、疼痛。痛如针刺,痛
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症状。 或可出现反复出血不止。还可出现面色晦暗、唇舌青
紫、脉细或涩等证候。 气滞血瘀常同时出现,而肿痛并见,唯有所偏胜,或
扰血份。 –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或高热
昏迷,心烦口苦,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 “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 推动; “血为气之母”,气的充盈需要血 的滋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临床上 常为气血损伤同时存在。表现为: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对立统一不是静止 的,而是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中维持相 对平衡。如四季气候变化,冬季—夏季,阴消阳 长,夏季—冬季,阳消阴长。
(4)阴阳的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互 转化,物极必反,急性病转化为慢性病,热症转 为寒症等。
2、阴阳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1)阴阳偏盛: 阳盛 骨折脱位、严重挫伤、血瘀生热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
.
绪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作 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自已理论,以及在理论指 导下的实践。中医骨伤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 历代医家在长期对骨伤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 适合中医骨伤科学科特点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 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2)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可 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指由于急骤 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指由于劳逸失度 或体位不正而外力又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 病因。
(3)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与陈伤。 (4)按受损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 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5)按损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而致血瘀时,由于积瘀生热,热邪灼伤 津液,可使津液出现一时性消耗过多,而使滋润 作用不能能好发挥。由于重伤久病,常能严重耗 伤阴液,除了可见较重的伤津证侯外,还可见全 身情况差。损伤而致津液亏损时,气亦随之受损。 津液大量丢失,甚至可导致“气随液脱”。而气 虚不能固摄,又可致津液损伤。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4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精津的生理功能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即肾的先天之精与水谷后天之精,津液是人体内 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是指体液而言,清而 稀薄者称为津,浊而浓稠者称为液,两者可互相 转化,有充盈空窍,滑利关节,润泽皮肤、肌肉、 筋膜、软骨,濡养脑髓和骨髓,即填精补髓等生 理功能。
精、气、神三者称为三室,气的化生源于精, 精的化生较于气,精气生而津液则表现为神,若 精气伤,津液损则失神。血液的盈亏与津液的盛 衰相互影响,如在损伤大出血后,可出现口干烦 渴、皮肤干燥和尿少等津液不足的证侯。
内容页
单击添加标题文字
单击添加加标题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内容页
文本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得疾病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三。
骨与关节检查法1。
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得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得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得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临床检查方法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第四章治疗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