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制定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内容1. 课题选择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科学实验课题,如水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光的传播等,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施方案(1)确定实验内容和目的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和目的,明确实验的基本要求和预期效果。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组织实施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总结和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归纳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课题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科学实验课题,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情况,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验成果中得出结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题保障措施为了保证科学实验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结语小学科学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实施好科学实验课题,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其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活动性质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借助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科学的潜力得到发展,使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科学学习要紧紧围绕探究开展。

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渠道。

”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审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验、观察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实验所产生的诸多变化和现象,促进自主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

一、周密设计过程,引导实验开展在开展实验前,教师应把准备工作做好,就一些较为危险的实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操作一遍,并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和学生应着重观察的地方记录好[1]。

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以顺利完成相关实验。

教师在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成功性。

以“声音”相关知识为例,通常教师在针对此部分知识展开实验的时候,都会采用相同的力量对大小不同的音叉进行敲击,从音叉的发音将声音的强弱判断出来。

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难以清楚地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同时在敲击音叉的过程中不能确保使用的力度始终相同。

所以,教师在操作实验之前,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进而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场音阶,借助对“叮”、“当”的相应音阶进行模拟,使学生了解到“叮”的音阶要高一些。

对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熟悉敲击音叉,所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模拟一次,体会重力敲击和轻轻敲击之间的不同。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3. 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参与报 进一步研究计划(1 份)
课题报告(1 份) 调查分析 (1 份) 研究案例(若干) 论文(若干) 研究课教案(若干)
本课题 组全体 成 员
三、评审意见
论证组论证意见
赵奇志老师主持的课题能抓住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行研究,课题选题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案设 计较规范,研究目标定位正确,研究思路清晰。能对解决的问 题进行逐个分解,能对照研究目标设定一个一个的研究任务, 保证课题的实施有可操作性。 基于以上意见,论证组一致认为:本课题选题准确、研究 目标定位准确,研究内容全面,研究方法行当,同意立项。
华罗庚实验学校课题申报书
课 题 名 称: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任教学科: 申 报 日 期: 拟结题时间:
赵 奇 志
小学品德
2010 年 9 月
2012 年 12 月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赵奇志 性别 专业技 术职称 大学本科 女 民族 汉 出生 年月 1964 年 8 月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 课题组主持先后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所教学的班级均参加 了新课程教材的实验,为课题研究创造难得的实验契机。课题组所在华罗庚实验学 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指导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已处 于一种积极互动的良性状态,又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在具体研究中又将得到教科室领导和各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同探讨,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呈现出青年教师为主体,学校领导参与指导把关及各方力量充分 介入的开放式的研究格局。 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品德学科课程的开发意识,不断提高教 师的科研水平。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有 较强的动手意识;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以培 养他们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三、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学生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用科学的态 度去占有、分析和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创新创造; 2、坚持教育创新的科学态度.既要以创新的思路去研究教改中的问题,又要找 到现阶段可行的途径、策略、方法; 3、坚持学习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深入研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新观 念,形成新的经验理念并把这些理念活化为可操作的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 检验; 4、坚持量的统计与质的剖析的统一。通过实验、调查作定量统计,更要通过实 践案例作质的剖析; 5、坚持组织、思想、机制、时间与物质保证的措施与规划、执行、跟踪、评估、 改进的运行机制的统一,确保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实效。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起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将科学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小学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资源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进行研究,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的研究,分析现有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研究成果将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意义:本研究将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丰富和发展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将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社会意义:通过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现有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实际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现有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依托智慧课堂平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依托智慧课堂平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依托智慧课堂平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刘建萍(甘肃省嘉峪关市南湖小学,甘肃嘉峪关)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智慧课堂平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创设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据此构建科学的应用策略,总体包括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巩固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包括许多细化内容。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结合基本学情,熟练运用智慧课堂平台教学,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先要充分做好课前备课,进行全方位准备。

过去的课前备课中,教师多是基于教材写教案、制作PPT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少,不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依托智慧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全面进行课前备课,加强师生互动。

(一)熟悉智慧课堂平台,打好教学应用基础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的支持下,催生出智慧课堂平台。

智慧课堂平台集中了课程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在线测评、教学互动等,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2.0的网络教学平台。

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实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制作与展示科学课件,布置与反馈各项作业,引入生动有趣的科学教学资源,及时答疑科学问题,综合评价学生等。

在智慧课堂平台中,可以实现在线学习、讨论、测评与分析数据,教师基于此熟悉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1]。

因此,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智慧课堂平台,才能打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应用基础。

比如,小学科学教师通过提前自主动手操作该平台,阅读和观看智慧课堂平台的官方应用指导,去网络论坛、新媒体平台中搜集具体应用和教学指南资料,全面了解智慧课堂平台的基本特点、主要功能、应用方法理、教学辅助等服务,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利用PPT、Word等各类格式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各类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计划方案5篇

小学科学计划方案5篇

小学科学计划方案5篇小学科学计划方案篇1一、连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1.加强对教材的研读。

连续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本项工作要贯穿于教研工作的始终,通过市、区、校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予以落实。

重点从单元整体结构出发,对每一课教材进行理解和把握,从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确定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围绕单元核心概念的建构来开展每课教学活动,切实落实课时目标。

2.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

依据市教委提出的高效教学要求,连续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好科学课。

3. 做好优秀教研成果的交流研讨。

在充分做好上述两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阅历和成果的推广工作,使我们的阅历和成果推广建立在专心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交流推广,深化我们的研究,形成潜心钻研、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推动我们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化。

计划于5月份召开优秀教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深化课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主要通过教学研究成果的阅历介绍、现场教学的展示和课后评析等内容方式来交流推广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化。

4. 连续推动区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

本学期,连续大力倡导区际间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

各区县在展示各自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重在做好相互间的交流研讨,促进彼此共同提高。

在上学期充分预备的基础上,3月份召开由河北、南开、红桥三区联合组织开展的教学交流展示活动。

活动主要交流三区老师对四班级《电》这一单元教材教法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研究成果。

二、强化课改教科研工作5.推广课改专题的阅历成果。

做好第一轮课改专题的成果推广工作。

利用下校调研、教研员工作会议、市中心组活动和市级教研活动等时机,介绍推广专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参与活动老师的辐射作用来向更多的老师介绍专题研究成果,以期老师并能把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课堂教学面貌有进一步的改观。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能力。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意义通过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探究活动的安排与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确定一个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实验或观察主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和实用性。

3. 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实验或观察。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释。

4.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实验或观察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与方法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与教师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家庭实践探究的机会和支持。

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注意事项与评估方式1. 安全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确保实践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遵循实验安全规则。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doc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doc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修定)我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申报后被列为市级一般课题(课题立项编号:ktsb-2010-15)。

经领导批准,同意开题研究。

为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进行,如期完成研究任务,特对2010年9月15日讨论制定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予以修定。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而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有差异,课堂教学低效。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重“结果”轻“过程”,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我们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本研究着眼于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修计划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修计划
3.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份研究报告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小课题研修计划
二工镇小学
润燕2014.9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提问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6、小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4—5月)
(1)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依据。
(2)整理在阅读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
(1)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有效性提问的典型片段。
(2)通过听科组教师的课(包括自己的课)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提问的典型片段。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修计划
小课题题目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润燕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职 称
一级
一、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研究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研究,合作研究是拓展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研究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合作研究”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研究是以合作研究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研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尝试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开导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研究、全班研究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研究,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肉体。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根蒂根基、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研究的目的。

开题报告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开题报告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

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尤其在科学课上,探究活动更是显得如此: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特别是随着“做中学”研究活动的铺开,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一名站在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地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课堂指导行为,学生课堂探究状况,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探究内容不切合实际,探究过程流于形式,探究活动显得无序2、没有养成良好课堂常规,课堂探究图热闹,合作探究显得被动3、实验图热闹,动手不动脑,探究不深入,探究活动显得浅表。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范文一、课题背景小学科研课题是小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科研课题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科研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课题选择在选择小学科研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环境保护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科知识,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题,如数学中的数学游戏、语文中的方言调查等。

课题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课题实施方案1. 确定课题在确定课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共同确定科研课题。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确定科研课题。

2. 制定计划在确定课题后,需要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

包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通过制定科研计划,可以让学生明确科研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安排科研活动的时间和任务,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3. 实施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科研计划,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整理成果在科研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科研成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课题成果通过科研课题的实施,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科研课题的实施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深入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

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一、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课题申报中存在的问题1、课题选题中存在的问题⑴选题的切口太大。

有的研究问题太大,有的研究对象不明确,课题名称中出现两个研究任务。

例如:《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改革》、《‘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研究》、《新课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等。

⑵课题名称表达不规范。

如一些课题习惯在课题名称前面冠以“新课改下”、“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背景下”等字眼。

例如:《新课改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⑶课题名称没有体现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要素。

例:《实施游戏化美术教学的研究》没有研究对象,没有研究方法。

实施幼儿(研究对象)美术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问题)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法)《阅读教学当堂点评的有效性研究》《学困生脱困的心理对策研究》《评点式阅读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美术教学中临摹、写生、默写协调性发展的研究》⑷课题让人产生异议《幼儿攻击性行为方式的个案研究》从课题看,研究的是幼儿攻击性行为方式,也就是研究他如何攻击别人,从报告中看研究的本意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因此,课题应改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方式(成因和策略)的个案研究》比较合理。

⑸重复运用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途径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低年级朗读兴趣培养的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互联网对初中生的影响》⑹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预期目标定的太高(一年研究很难实现),研究方法不明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策略的研究》《农村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关于打造苏北农村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策略的研究》2、课题研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⑴背景及意义部分:一是研究的问题很小,背景写得太大、太宏观;二是缺乏层次,没有分清要点;三是缺乏对本校的现实情况分析;四是没有阐述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⑵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部分:一是综述不全面,有些课题涉及到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但综述只分析了一方面;二是综述不完整,没有运用归纳的方式,把国内与国外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概括;三是没有阐述本课题研究与上述研究相比将有哪些突破。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小学,科学这一科目历来被视为负课,更圣者有的家长压根就不知道有科学这么一门课,学校课程表上虽然安排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所迫,科学课往往被语、数、英占用。

所用教学仪器,科学实验药品都很陈旧,教师做起实验要根据条件精心设计,对药品成分进行鉴定,对器材要精选。

近几年来五年级被列入全县质量考核考试范围,但从学生的心里来说还是一点也不重视,在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效果却不佳。

1、学生分组实验时问题更大,有的学生手忙脚乱地边翻书边机械地模仿完成实验,有的学生袖手旁观,有的学生说闲话,课堂纪律也乱哄哄的,实验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更多实验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若不注重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势必影响小学生科学教学质量。

2、从教师角度看,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科学实验教学行为,反思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切实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课堂实验教学来引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操作,有所设想、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

科学学科教学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课题的目的和思路与小1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相符合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自我进行实验的兴趣培养,没上一节课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效果。

三、课题界定科学实验,英文名称scientific experiment,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纪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办法。

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实验办法可以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所酿成的条件,根据研究目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身分,排除次要身分、偶然身分以及外界的干扰,使要认识的事物的某些属性在特定的状态下显示出来,从而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素质和纪律,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获取科学事实,并探索其素质和纪律性的一种科学认识举动。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一、概念的界定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1、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现行科学课程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对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适用,而且涉及课外的设计比较少,所以,我们集中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进而完善科学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的具体体现;4、问题与现状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探究式教学是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三年;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科学教师深感开展探究活动困难重重,一来实验材料多且不好准备,二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但教学中存在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甚至在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达不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机械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有限的实验器材,刻板地安排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教师停留在对学生程式性方法的指导上,或一问一答式地双向交流信息,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之,教师总是不知不觉地限止学生的思维,总要把一些“脱轨”的学生扳到有利于掌握课本知识的轨道上,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仍然较严重;学生探究科学和自主学习科学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创新;鉴于种种现状,我们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三、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条件及模式,改变教师以往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处理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为: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原来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到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上来;2、通过课例研究,探究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得出普遍规律;3、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四、研究内容所谓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或提供各种条件,针对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或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研究、认识等各种探究活动,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实现课标要求的创新设计;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现在可供选择使用的科学教材有七、八种版本;有许多探究活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但有所异同;我们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探究的教材处理策略;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时会有新的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适时选择能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研究;2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探究活动;科学课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自由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催化剂”、“发酵粉”,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挖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潜在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尽其所言,互相启发,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对生活、对自然进行观察、感悟、体验;要保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好奇的天性;要积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经常记录和积累各种问题,学会思考和提问;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经验不丰富,思考欠周全和深入,难免有些问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有些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等,我们要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提出并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论着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案例研究法;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选择课例,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寻找环节教学规律,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假设,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样式;3、行动研究法;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研应用价值;采用课堂观摩、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手段积极探索“探究”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再加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竞赛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策略上争取专家指导,由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合力,协力攻关,并讲究实效;六、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2、实施阶段a、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并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b、开展“问题的提出”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c、开展“制定计划”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d、开展“观察、实验与制作的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的探讨活动;e、根据研讨,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并反思;f、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g、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h、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七、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教师论文集;3、录像课;4、科学探究案例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5、学生科学小论文集观察日记,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奇思妙想等和科技作品展;二0一三年九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专家评议意见(开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专家评议意见(开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专家评议意见评议组对威信县长安乡中心学校王忠稳老师主持的昭通市市级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如下评议意见:一、可行性评估意见:1、该课题研究选题得当,学科特点鲜明,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论证充分。

该课题研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研究的现实意义。

2、完成该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保障。

首先,课题负责人是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乡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17年,曾主持市级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四步式”习作教学研究》地研究,参与省级电教立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减轻小学高年级习作课业负担实验研究》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验支持。

其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学历本科1人,大专8人,中专1人,均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工作。

其中,有4位教师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有2位教师长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8位长于数学教学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时间保证和质量保证。

最后,乡中心校对课题研究必要经费给予全额划拨,学校有课题研究所需的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丰富的关于课1题研究的书籍、杂志等研究资料10余种,确保了课题研究的物力和财力有保障。

二、改进性建议:1、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学习,进一步丰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适当调整研究进度计划,细化分工,加快研究步伐,促使预期目标如期更好地达成。

总之,该课题研究选题得当,学科特点鲜明,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完成该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保障,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开题研究。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

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

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

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

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一,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要学科的考试压力。

其二,《科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它们比较空泛,尽管做了很多的改进,但仍较远离学生的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

其三,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

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表面性质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尽管多方因素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科学教师身上,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成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最主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努力形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策略,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属于有效教学范畴。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本课题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为目标,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

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面临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其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关键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这些都能够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㈠“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要素分析为便于理解,我们将课题分解为“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三个要素,下面逐一加以解释。

1、科学探究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这样定义“探究学习”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科学探究也下了定义: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我们所说的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我认同有效性关注效益。

有效性要求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而且,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实现的结果。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而对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在做中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主动做以及怎么做、会不会做。

3、教学策略李晓文、王莹在著作《教学策略》中对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

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