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本思想区别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难时期 , 其对资金的需求量和
急迫性 。 使其急于压注我 国人 民币升值 。 干扰外资对我 国的 投资热情 , 进而保 障美国经济 调整的投资需求。 手中有钱 , “ 心里不慌 ” ,这句话似乎说明
郭飞撰文指出, 我国技术 进步的基本路径 , 应该是 自主 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 、 吸收和
全面发展为本 。此外 ,科 学 发展观中的 “ 以人 为本 ”思 想认 为 ,科 学技术是人 的综
合发展的一个方 面、手段之 一 ;科学 技术 不是 万能 的 , 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未 必都是 有利于人的发展 的 ,作 为人 类 发展的工具 ,科学 技术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动力数量的不足是迟早会 出
企业服务 , 也可以为公有制企 业的经营所用 , 但有一点是明
当前我 国人 民币压力来 自美
现的事情 。 由于城镇劳动供给
今后将 主要来 自农村劳动 力
国的核心是我们有钱 , 这样使
得美 国难 以实现 自己策划 的 全球化金融战略 ,以机构 、 产 品和价格强化美国因素中的美 元作用 , 从而达到资金收益最 大化 , 解决 自 身结构失衡的资 金短缺。美国双赤字的核心是 需求投资弥补资金缺口,我国 资金流人加快 、 , 加大 外汇储备 急剧上升,资金过量的效率忧 虑扩大。两者担心的结构失衡 角度有差别 , 关键是资金流动 性效率 的运用 , 制度和体制差 别必然有资金忧虑的问题 。
论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策略
论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策略
1. 以人为本:人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本思想,
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尊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每
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
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促进自由和平等:人本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权利,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帮助
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自由选择的权利,应当尊重和保障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平等的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包容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引导学生树立自由而不放纵、平等而不自私的人生态度。
3. 关注全面发展:人本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
健康、智力发展、审美情感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
他们实现全面、多元、均衡发展。
4. 引导社会责任感:人本思想主张人应当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应当
引导学生发展公民素养,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教育工作
者应当通过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
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1. 建立尊重个体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理解和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关系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概念不明晰,有的甚至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事实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明确二者的异同,对于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追溯西方人本主义起源,探寻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以及辨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个方面着手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关系
我党第一次公开使用“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此社会各界予以了广泛重视和拥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阶段新形势下,从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概念不明晰,有的甚至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事实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因此辨析二者的异同,对于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西方,人本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自然界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所关注的主要话题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问题,而人类本身的问题是第二位的。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开始发生转变,改变了以往主要解释自然的取向转而研究人类本身,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人们对自身的探索拉开了序幕,西方人本主义经近代人本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之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发展达到顶峰。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关系
摘要: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已闪现出人本主义
的火花。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出发点都是“人”,但二者对“人”的理解不同,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本主义”只是以人为目的,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更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西方人本主义
导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并未真正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甚至有意或无意将以人为本与字面上看似与之很接近的人本主义相等同。那么,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间是否有联系?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很多学者都发表了他们的不同观点。
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同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也都具有强烈的现世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以什么人为本”、在“以人的什么为本”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的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1】
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 民本论辨析
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民本论辨析
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民本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是支撑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三者有其相似之处,但又有显著的区别。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强调把满足人的需求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认为人的利益应该是最优先的、最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论,突出的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将人的需求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让人有利可图,全面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利益作为代价,也不能以忽视人的需求为代价。
人本主义,是以人的自觉和主体性思想为主旨,强调人的创造力,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它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认为人应该获得最大的尊重,根据自身的意愿参与社会发展。它强调人对自己的命运要自主、自力更生,把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发挥出来,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
民本主义,以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核心,强调以民众为主体,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社会发展的最高位置,认为政府服务于民众,民众应当对政府的运作负责,并有权利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使民众的意志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民本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协商、多元,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减少阶级差距,调动民众积极性,使社会在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持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民本主义,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与进步的重要想法和行动方案。要充分利用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实现人人平等、尊重人权、平等参与、充分发展的社会制度,最终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
浅谈历史上民本思想与当今以人为本思想
摘要: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和发展,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社会发展,民本思想显现了它的局限性,特别到了近代,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取代了古代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历史地位价值目标内涵科学发展观
正文:当今时代,民本思想与人本理念的内涵颇易混淆,人们对以民为本(民本)与以人为本(人本)这两个概念至今尚无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民本”与“人本”这一对概念有明显的区别,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而“人本”理念是相对于“神本”而言的,最初属于哲学范畴,之后人本观念逐渐被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管理等领域。人本观念萌芽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时期“人就代替了自然而变成了思辩的中心”。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民本思想,对人的价值、地位等做过一定论述。但是,从实质上看,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本质看,它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有根本区别。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围绕君丰与臣民这一对关系展开的,所谓的“重民”、“亲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民本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君主把人民看成是国家的“私产”,而不是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民本思想中强调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在实践中不町能有人民的影子。我们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要求党员干部自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官本位”意识决裂,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强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统筹兼顾各种具体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思想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调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一切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其中人民的地位与民本思想中“民”的地位有着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比较分析
式, “ 我”心是 内容 、本质 。 按 照费 尔 巴哈 的看 法 , “ 教是 宗
主义 “ 以人 为本 ”思想 发现 并尊 重 了 人 的社 会性 和历史 性 ,体现 出彻底 的
所体 现 的 “ 社会 本位 ”实际上 是在 实 现人 类解放 、 自由 的过 程 中的一个 阶 段性 特点 ,而不 是马克 思主 义本 身追
传 统宗 教是根本 错误 的 。传 统宗 教认 为 上帝才 是 内容 ,心 是形式 ;而费尔
巴哈认 为没有 上帝 , “ ”心不 是形 我
马克 思提 出 了人 的发展 的三 阶段 理论 ,即人 对人 的依赖 关系 阶段 、人 对 物的依 赖关 系阶段 和人 的全 面 而 自
由的发展 阶段 。马克思 主义诞 生 以来
2 、历史 观基础的异质性 。马克思 主义 “ 以人 为本 ”思想 在 唯物 主义历 史 观的基础 上产生 发展 ;后 者 的典型 代 表费 尔巴哈则 用人 的心 灵和 人的 宗
求 的 。换 句话说 ,也就 是马克 思 主义
是 以 “ ”为本的 ,而不是 以 “ 人 社会 ” 为本的 。 ( 三)马克思主义 “ 以人 为本” 的 思想是 以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
这 就是 费 尔 巴哈 的道 德 的 基本 准 则 。
费尔 巴哈认 为 : “ 人类 的 各个 时 期彼此 借 以区别 的 ,仅仅 是宗 教 的变 迁 。某 一历史 运动 ,只 有在它 深入 人 心的时候 ,才是宗教 的本质 。 ”这就 是 费尔 巴哈 的历 史观 。这样 的历 史观 导 致 费尔 巴哈不 能将人 作 为历史 范畴来
从执政理念的角度谈“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从执政理念的角度谈“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作者:李慧袁振堂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第08期
[摘要] 从执政理念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发展的实现方式均不同,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而西方人本主义则是为了满足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区别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对于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指导其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反映了执政主体在执政过程中的整体态度。执政理念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为谁执政?二是何为执政?三是怎样执政?其中“为谁执政”是执政主体为谁服务的问题,对它的回答体现了执政主体的根本价值取向。
十七大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那么,从执政理念的角度看,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一、理论基础不同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源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得到突破性发展,启蒙运动时期增加了新的内涵,后经德国古典哲学家抽象、思辨的分析,最后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创建了人本学,故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哲学家对人本质的研究。费尔巴哈的人本理论确立了人对神和自然的主导地位,但最大的缺点是未能从历史、社会和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而只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把人看作是脱离了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生物个体,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理论来源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认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是人的社会,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人们的社会关系规定着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的人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人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人本观,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它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内涵丰富,曾在中国历上上绽放光辉,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性。以人为本与其有相通之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局面,我们有必要弄清两者的联系及其本质区别。
Abstract:The core idea of scienticfic development concept--people-oriented thought--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thought,which is the essential though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ough being rich of substance and having a brilliant glory in Chinese history,the humanist thought is innevitably innate with historical limitations.Sharing someting common between people-oriented thought and humanist thought,they have some essential discrepancy.To better realise the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building the all-inclusive harmonious society,focus should be drawn to the necessity to figure out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thoughts.
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区别
神, 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强大 思想武 唯 史观为依据, 把理性意识看作历史发 展的根本 器 。 动力, 把精神的动力看作是历史领域 中起作 用的最 第三, 根本 目的不同。费尔巴哈的人本 主义主
但是 , 如果某种事情无法实现, 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 生, 因为无论 如何 它只能 是一 种 ‘ 虚无 缥缈 ’ 的幻 想。 [(2 我们所倡导 的以人 为本, 阶级基础是 ” ]3 ) 3P5 其
作为社会原则, 它要求社会 的发展应 以人 的发展为 前提和基础, 以人 的全面发展为最终 目的。为 了更 清楚地理解和更 深刻地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质, 我们 需要将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 民本主义进 行一下区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哲学
< 实事 求是) 2 0 第 3期 0 6年
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 、 人本主义 和 民本主义的区别
张 莉
( 雁北 师范学院 山西 大 同 0 7 0 ) 3 0 9
摘
要: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 时期 新形势下倡导的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 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
工人阶级 先锋队的 中国共 产党是我们 国家的执政 党。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要求一切工 作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 哲学基 础不同。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以人为本与人本思想区别
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总是有人把“以人为本”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和西方启蒙学者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这样固然有其道理,但却显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但不能用民本主义来解释“以人为本”,更不能把“以人为本” 混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且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突出强调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
一、“以人为本”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至高点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指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人民为本”,是确认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以人民为根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二是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在讲到“以人为本”的来源时,有人总把它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联系起来,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尊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所谓“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贵,设稽此之,君为轻”。其实,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联系起来意义不大,也显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境界。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但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什么“以人为本”,从来都是“以君为本”、“以官为本”。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把所谓封建统治阶级爱民的实质点出来了,他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1[①]鲁迅的《狂人日记》说的更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2[②]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之后,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这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在理论界和社会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有人认为,提出以人为本,是由于过去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出现不少问题,现在应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有人说,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提出以人为本有点为时过早;
有人指出,以人为本具有人本主义的嫌疑;
有人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的同义语,最好用以民为本代替以人为本;
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人,而不能再把人当作手段;有人主张,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弱势群体。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简单化的倾向,需要进一步弄清。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是为了更好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和手段,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经济越发展,物质条件越充分,就越能实现以人为本。在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而,以人为本也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确立的一种理念。马克思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
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提出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方式,通过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或者应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代替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本主义,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异同
毛概作业
在科学发展观中,总是有人把“以人为本”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和西方启蒙学者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这有一定道理,但却显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内涵和重大意义。“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但不能用民本主义来解释“以人为本”,更不能把“以人为本”混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至高点和执政新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然而人本主义是即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主要主张:其一,用“以人为本”取代“以神为本”;其二,强调对人的尊重,维护人的权利,人人平等;其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理性力量;还有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即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他们三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首先,三者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存在一定的时代。其次,三者都是为相应统治阶级服务的,都是各自统治阶级的的政治思想。再次,民本思想,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是梯次性发展,都是对
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都强调一切都要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关注人, 把人当作目的, 而决不仅仅当作手段。因此, 要把人当人看人, 尊重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都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发 展 观 的 本 质 与 核 心 以来 . 一 命 题 引 起 全 党 和 全 这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学 术 界 从 各 个 角 度 对 其 展 开 讨 沦 , 在“ 以人 为 本 ” 人 本 主 义 的 关 系 上 . 文 认 为 把 “ 与 本 以
人 为 本 ” 渎 为 人 本 主 义 有 所 不 妥 正 确 理 解 马 克 思 解 主 义指 导 下 的 以 人 为 本 与 人 本 主 义 的 内 涵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于 全 l 肥握 以 人 为 本 的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本 质 对 面 有 着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现 实 意 义
步 之 后 . 拉 图 的 “ 魂 永 恒 ” 破 了 人 是 从 属 于 柏 灵 打
自 然 的 传 统 观 念 . 含 着 “ 维 是 灵 魂 的 本 质 ” 思 蕴 思 的
树 立 人 的 权 威 . 人 成 为 自 己命 运 的 主 人 。 国 古 典 让 德
哲 学 的 出现 . 近 代 西方 人本 : 将 £义 思 想 推 到 一 个 理 论 高 峰 , 德 的 “ 是 目 的 ” 一 近 代 理 性 人 本 主 义 康 人 这 的 宜 言 将 人 的 主 体 性 提 高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高 度 。 费 尔 巴 哈 是 人 本 主 义 的 集 大 成 者 , 批 判 了 宗 教 神 学 和 他
[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和人本
主义
[内容提要]当今中国生产主义盛行,不正当竞争漫延,贫富差距扩大,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对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和创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联系。人本主义的开山鼻祖费尔巴哈提出:人是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宇宙万物之精华。就此而言,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都是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也是围绕以个体本位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展开的。这一原则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重复的主体,他的生命意义应该得到尊重,他的价值和潜能即主体能动性应该得到展现;
个体的自由、权利是国家、社会存在的理由和根基。纵观人本主义的发展,它与以人为本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交接点和统一点,强调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理想,都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指归,反对“神本”、“物本”思想。
(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从深层看,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具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历史观不同,西方人本主义排除用矛盾的方法去研究人的主体性,走向形而上学的道路;
或片面夸大人的主体性,无条件宣杨人是第一位的,最终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无条件地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优先地位为前提,从矛盾中去理解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社会实践性,突出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不同,西方人本主义片面强调个体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独立而不可重复的个体,使人成为脱离自然和社会的绝对物,甚至与自然和社会是对立的,根本否认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则相反,认为人主要处在四层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第三,自我实现的方式不同,西方人本主义立足于人性论和似本能论,其自我实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利己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则立足于历史唯物论,来构建自己的自我实现的思想,把自我实现置于社会发展的过程,其自我实现的方式是以劳动创造的核心的,将利己主义与自我牺牲相结合。
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西方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当时的智者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讲过一句千古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在哲学上虽然具有相对主义的特点,但它最为重要的意义是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对人自身给予了肯定。这在当时宗教和神统治的世界里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在经历了长期的中世纪神学统治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在14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人的发现”。一批人文主义者,既有文学家也有艺术家,如我们所熟悉的但丁、彼得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等,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的伟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在他们看来,人不再是匍匐在上帝之下的可怜的被造物,而是上帝创造的杰作,世间最可宝贵的生灵。他们以饱含热情的语言对人从身体到精神进行了赞美。艺术家阿尔伯蒂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却不同于其他部分,上帝创造人是为了让他的杰作被人欣赏。这些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他们反对封建王权对个人人性的扼杀,大声疾呼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价值和人的解放,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这一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针对中世纪神本主义而提出的。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扼杀人的本性,把人从现实生活中引向来世的幻想;而人文主义学者们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出发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他们宣扬人应当按照人的本性去生活,这就使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中世纪长期统治人们社会意义的神本主义意识从此开始被颠覆。这一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而且在后来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人本主义自那之后就成为西方文明中闪光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总是有人把“以人为本”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和西方启蒙学者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这样固然有其道理,但却显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但不能用民本主义来解释“以人为本”,更不能把“以人为本” 混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且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突出强调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
一、“以人为本”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至高点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指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人民为本”,是确认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以人民为根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二是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在讲到“以人为本”的来源时,有人总把它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联系起来,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尊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所谓“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贵,设稽此之,君为轻”。其实,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联系起来意义不大,也显现不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境界。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但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什么“以人为本”,从来都是“以君为本”、“以官为本”。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把所谓封建统治阶级爱民的实质点出来了,他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1[①]鲁迅的《狂人日记》说的更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2[②]
在讲到“以人为本”的来源时,也总有人把它和西方人本主义联系起来。确实,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是同中世纪宗教神学文化的“以神为本”相对应的。宗教神学文化通过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束缚了人的发展,压抑了人性。西方人本主义为了强调人的自然主义本性,一般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③]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离开这些讲人、讲人性、讲以人为本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也与近代西方的以人为本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特别是关于人的发展和解放的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人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但谈不上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的发展受到种种束缚,人的发展是不自由的、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而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
条件,也就是强调“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又是对我们长期发展中的“见物不见人”“以物为本”等不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制度修正和政策调整,是对过度开发、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的改变,是对只顾GDP,不顾人的发展的政绩观的纠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见物又见人,才能使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既不是重提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也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虽然以人为本是个历史性范畴,但在中国共产党这里却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突出社会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有效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这种理论上的至高点,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当中没有的,也是几百年西方文化中所没有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新理念
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既然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又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提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新理念呢?这里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承认以人为本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勿容置疑,政党是阶级的组织,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建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手段就是阶级斗争。所以,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既然政党是阶级的组织,阶级斗争是工人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现实途径。因而,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进行阶级斗争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就一直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解放而奋斗,应该强调,工人阶级政党从事阶级斗争,并不是偏爱阶级斗争,也不是所谓在夺取政权前无产阶级政党要激化阶级矛盾进行阶级斗争,而是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客观使然。因为在工人阶级获得合法权利之前,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都遭到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暴力镇压。工人阶级要取得自身的合法权利,不经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也必须看到,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成功之后,也就是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确实有一个理念转变问题,就是要从领导阶级斗争转向领导经济建设,这种转变说到底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以人为本。所谓新理念,就是从执政的角度,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通过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比,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新理念并不是对原有理念的否定,而是一种新的提升,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是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提出来的。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先进性政党,是以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这种利益要求和运动目的不仅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同广大人民群